体育教师急需学校的各种关怀

时间:2022-02-26 07:06:05

体育教师急需学校的各种关怀

全国有三十八万体育教师,他们肩负着两千五百万中小学生健康培育的重任,他们处心积虑在为如此众多的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但他们的健康状况,并没有真正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学校,他们是一群披星戴月的早出晚归者,收入之上他们是学校的“贫下中农”,考评之中他们是处于边缘的弱势群体;在整个社会,他们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遭人白眼的另类;在家长的眼中,他们是学生文化课成绩提高的“拦路虎”或“胡球捣鼓”者。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文化课特别是高考科目的任课教师,而作为为民族千秋大业或人生高质量生存奠基的体育教师却很少有人在关注。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怪圈或误区。

当今的体育教师,可以用一位网友的话形容:“误入体育教学之途,一路行来,再想回头,看看日色已过午,只好将就到日暮,平时有了时间就喜欢从别人的教案和文章中寻乐,因此,就喜欢拍,拍砖和拍马屁,如果不慎拍到了阁下,还请海涵。”由此可以看出生存在夹缝里的体育教师,一方面以“拍砖头”自卫和发泄,另一方面以“拍马屁”来争取关照。足见体育教师的生存状况是何等的糟糕。

目前,中小学仍然是一切围绕着高考科目和分数转,体育教师在学校事务多(教学、训练、两操、带班等)、身心疲惫、性格耿直而人际交往差、地位低下而压力大、带“普通”班的机率大而带“重点”班的机率小(奖金、荣誉与年级平均分名次、“升学率”、“重点录取率”挂钩;带“重点”班与“普通”班离不开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等。体育教师在以上“状况”的高压之下,出现心理承受力差、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偏执以及躯体化症状,也就不足为奇了。再加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超额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特别是那些不参与高考的音体美老师)或荣誉(精神的或物质的)的激励,心理、情绪不平衡亦在情理之中。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取决于身体健康、内心平衡与环境和谐三个方面。身体健康(包括规律的作息、科学的营养以及适时的运动等)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大多数体育教师的身体健康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内心平衡是由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环节的和谐统一所决定的,它是心理健康的关键,由于前面我们所论及的原因以及受自我定位、自我经历、人文环境等影响,某些体育教师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失去了平衡,进而导致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环境和谐是指社会支持的融洽,它是心理健康的保障,由于一些体育老师呕心沥血从事代表队训练、班级管理以及学校“窗口”的建设,但得不到管理者与其他学科同行的认同、肯定,有时还另眼看待,进而心理失衡,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状态。由此,我们对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所作的调查显示: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排在前五位的是:心理承受力差48.57%;适应不良37.1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占与偏执分别31.43%;情绪不平衡28.57%。这可能与他们的价值期望、工资、奖金、荣誉、面子强烈以及社会地位低下有关;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排在前五位的是:心理承受力差47.06%;适应不良41.18%;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32.35%;偏执29.41%;躯体化26.47%。除与男教师相同的原因之外,还可能与女教师过分关注身体、母爱期望等方面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了教育部门“家长”作风严重,教师的人际沟通、心理疏导、自我调节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环境与机制;教师身心负荷沉重,日常生活单调,情感生活苍白;家长和社会对教师期望值过高、要求苛刻,使一些心理素质偏低的教师难以承受等等。

至于体育教师由心理问题直接反映出的行为,目前好像还没有真正引起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的媒体更多的是在炒作体育教师酗酒――自毁形象、体罚学生――师德低下、蛮横莽撞――缺少修养等等,而根本就没有去揭示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其实,这些所谓的不良行为,更多都是由于内心失衡、环境失和而引起的心理障碍的外部表现。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广为转载的“全国优秀教师”、“世界冠军启蒙教练”、“南粤优秀体育教师”等国家、省、市数十个荣誉获得者张老师跳楼自杀的案件告诉我们,不公正的待遇、歧视的氛围以及超额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物质或精神的),自我调节不过来的心理以及透不过气来的繁杂压力,才使这样优秀的体育教师走上了那条不归之路!这件以生命为代价的事件,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的人士的警觉。

一个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既需要自己多年摸爬滚打的探索和磨练;也需要国家、社会和单位的关心、关爱和支持。对体育教师的关心、关爱和支持,除了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励和关怀。在我们的社会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心理:体育教师不就是当孩子王吗?蹦蹦跳跳谁都会,你愿意干就干,不愿干,走人,领着孩子玩的人多的是!实质上体育特别是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学生的健康需要符合科学规律的创造性教育来保障,自然外行所看到的“谁都会”的“花样”后面,真正潜藏的规律性的东西却被抛弃了。所以,体育教师为学生健康奠基的良好愿望退缩成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也就出现了对学生进行“害”、体罚学生、工作得过且过、倒行逆施等诡异的行为。

研究表明,社会贬低、心理失衡、工作压力增大,是影响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小学体育教师心中许多不为人知的苦楚与失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以后,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化解,就会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雪球核”越滚越大,最终发展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害人害己。北京市教科院的调查报告显示,打骂学生、上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师源性心理伤害发生和发展则是必然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博士王成全说,“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对‘教师’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是有问题的,我们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是比较而言,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对他们的关爱是不够的。教师这一职业普遍存在待遇偏低、工作繁琐、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都是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多的主要原因。我们现在的口号应该是促进教师的成长,给教师更多的幸福。社会善待教师,教师才会更好地善待孩子。”

所以,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联合社会机构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不断进行自我调适的内在环境,推行人性化管理,应该专门建立教师健康保障机制,使教师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调节和排除,进而健康愉快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上一篇:把孩子的快乐期交还给孩子 下一篇:高中生物容易混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