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132例时效性研究

时间:2022-02-26 10:31:54

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132例时效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不同病理阶段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来本院门诊并收治入院的贝尔氏面瘫患者132例,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分为发展期组51例,静止期组44例及恢复期组37例,均予以中医针灸治疗4个疗程,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面神经改善情况。 结果 发展期组临床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静止期组的63.6%及恢复期组的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关键词] 贝尔氏面瘫;针灸;时效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5-010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Bell's palsy in different pathological stages. Methods 132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 from March 2012 to April 2015 in the hospital outpatient and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all selected, who were divided into development group(51 cases), stationary stage group (44 cases) and recovery group(37 cases)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time of onset,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4 course of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improve facial nerv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evelopment group clinical efficiency was 92.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tationary stage group(63.6%) and recovery group(62.1%)(P

[Key words] Bell palsy; Acupuncture therapy; Effectiveness

贝尔氏面瘫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是临床常见的面神经麻痹疾病之一,该症若发病超过3个月而面部功能仍无明显恢复,则可能遗留面部痉挛等后遗症,故此应及时妥善治疗。现已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确有疗效,但对于针刺时机的选择尚有争议[1]。为此,本文将对近年我院收治的132例贝尔氏面瘫患者按照不同分期分组,分别予以针灸治疗,以观察针灸治疗其不同病理阶段的疗效差异,其宗旨为前瞻性探讨贝尔氏面瘫治疗过程中针灸介入的最佳时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来本院门诊并收治入院的贝尔氏面瘫患者132例,以入院就诊时发病时间长短分为3组,发展期组51例(1~7 d),左侧21例,右侧30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14~71岁,平均(41.3±9.5)岁;静止期组44例(8~20 d),左侧27例,右侧17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12~67岁,平均(38.1±12.4)岁及恢复期组37例(21~90 d),左侧25例,右侧12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16~68岁,平均(40.2±8.1)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三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符合贝尔面瘫的中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2];②病程3个月以内者;③所有入选患者均经MRI或CT等检查,排除因耳科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余部位外伤所引起的暂时性面瘫;④年龄12~75岁,自愿参与本项研究,并能完成后期随访;⑤排除面肌痉挛及亨特氏综合征患者;⑥排除原发性、精神性疾病及妊娠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三组研究对象均采用毫针针刺法,选用吴江市佳辰针灸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天协牌一次性针灸针,25~75毫针×0.30 mm,选用G9805ˉc低频脉冲治疗仪。三组患者组均予针灸治疗,每日1次,5 d一疗程。主穴取患侧:地仓穴、颊车穴、风池穴、四白穴、牵正穴、阳白穴,健侧取合谷穴;若素体虚弱者,加足三里;配穴:水沟穴、大椎穴;患侧取鱼腰穴、翳风穴、水沟穴、颧s穴、攒竹穴、迎香穴、承浆穴、下关穴、听会穴。每次行针灸治疗时必选主穴,同时选取2~5个配穴。合谷穴、大椎穴、风池穴使用泻法针刺,其余穴位则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颊车穴、地仓穴可互为透刺,攒竹穴、鱼腰穴可互为透刺,直刺四白穴,得气后捻转片刻,即向下斜刺,阳白穴向上平刺透临泣穴,亦可向上平刺透鱼腰穴,承浆穴向患侧斜刺,至患者自身有发热感或面部潮红为止。三组患者均予针灸治疗,每日1次,5 d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4个疗程后,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三组面神经评分改善情况。

1.5 疗效标准

(1)所有患者均于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参照《周围性面神经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3]拟定之标准进行效果评定:①痊愈:H-B量表总体评分为Ⅰ级,体征及临床症状均消失;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20分,FDI量表社会功能评分≤10分。②显效:H-B量表总体评分为Ⅱ级,体征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为15~19分,FDI量表社会功能评分为11~15分。③有效:H-B量表总体评分为III级,体征及临床症状有改善,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为10~14分,FDI量表社会功能评分为16~20分。④无效:H-B量表总体评分为Ⅳ级及以下,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20分。临床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面神经改善采用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Sunnybrook量表)[4]进行评定,将患侧功能分为6个等级,Ⅰ级正常为85分以上,Ⅱ级轻度功能障碍为70~84分,Ⅲ级中度功能障碍为55~69分,Ⅳ级较严重功能障碍40~54分,Ⅴ级严重功能障碍为25~39分,Ⅵ为完全麻痹0~25分,分值越高,表示面神经功能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结果采用χ2检验;Sunnybrook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则用采(x±s)表示,数据的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数据则采用F检验。检验水准以P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有效率比较

发展期组经针灸治疗的临床有效率(92.2%)显著优于静止期组(63.6%)及恢复期(62.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治疗前后面神经评分变化比较

三组患者经针灸治疗前后的Sunnybrook量表评分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贝尔氏面瘫患患者群呈逐年扩大趋势,约占面瘫疾病的50%以上,是最常见的面瘫类型,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严重威胁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同时也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贝尔氏面瘫发病后进展迅速,可于数小时内或1~2 d内达到面瘫最大程度,患者出现口角歪斜,伸舌歪斜,患侧鼻唇沟明显变浅,鼓腮时漏气,不能正常蹙额、皱眉、闭眼,患侧表情动作丧失等症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贝尔氏面瘫的病因,相关调查显示[5],怀孕、冷风吹袭、上呼吸道感染及情绪波动等均与贝尔氏面瘫存在联系。西医认为[6,7]炎症及病毒性感染所致面神经局部缺血、血管痉挛或面神经水肿是贝尔氏面瘫发病的主要病因,面神经从桥脑的面神经核发出神经纤维后,经面神经管自茎乳突孔进入面部颅腔,分布至面部表情肌。一旦面营养神经受感染或风寒刺激作用而出现痉挛,则该神经组织因缺血、水肿而受到挤压或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面肌瘫痪及神经变性,茎乳突孔内急性炎症水肿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面神经的受损程度呈现正相关[8]。中医则认为贝尔氏面瘫是由于患者体内正气不足,络脉空虚,气虚卫外不固,风邪入侵头部的阴阳经络,阻碍气血运行,经脉失调,经筋失养,使面部肌肉松弛不能回收而引起面瘫。

根据贝尔面瘫不同分期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发展期患者络空脉虚,邪在卫表,病轻邪浅,可根据不同的症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疏风散邪为主,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运行气血,阻止病邪进一步侵入;静止期病邪逐渐深入,病情渐趋稳定;恢复期正气渐复,病情缓和[10,11]。有研究报道[9],贝尔面瘫的患者85%左右预后良好,其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恰当等因素有关。早期治疗能提高面瘫患者恢复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中医多采用针灸式疗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患者在疾病早期经络筋骨健全,针灸能够通畅淤血程度较轻的经络,得养脉络,同时调和、充盈血气,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选择针灸治疗时机上,尤其是发展期是否应行针刺治疗,尚有争议[12-15]。很多反对者尤其是西医认为发展期针刺患侧将会导致面神经水肿和炎症的加深,症状加重,故而影响面瘫恢复[16-18]。主张者则认为应针对该病的病因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疗理念,发展期及时行针灸治疗,才能尽早延缓致病因素侵入,改善缺血状态,达到减缓及遏制疾病发展的趋势,尽快达到康复目的[19]。

本研究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入本院门诊和收治的贝尔氏面瘫患者132例,对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患者分别行针灸治疗后观察其临床有效率、Sunnybrook量表评分及FDI评分,探究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不同病理阶段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时机提供实验依据。因病变部位多为阳明经循行之处,局部选穴多以手足阳明经和腧穴为主,以促进血液运行,通经活络,直达病所,临床常取鱼腰、阳白、攒竹、下关、四白、颊车等穴。翳风穴为临近选穴,合谷穴、大椎穴、足三里为远端选穴,也称为“远道刺”,体现了“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理念。临床治疗以局部选穴为主,临近或远端取穴配合应用。

实验数据显示,发展期组的临床有效率(92.2%)显著高于静止期组(63.6%)及恢复期组(62.2%);发展期组Sunnybrook量表评分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可见早期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据赵艳[20]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对64例面瘫患者予以面部运动联合分期针灸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传统不分期治疗的总有效率(87.50%)。该研究与本文研究结果均提示,对面瘫患者治疗时,应在病情发展期时,及时予以针灸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面神经修复,改善治疗后的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发展期组,所以当疾病进展至静止期时再行针灸治疗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临床效果不及发展期好,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比较,临床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即静止期行针灸治疗与恢复期行针灸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对面瘫恢复意义均不大。综上所述,相较于贝尔氏面瘫的静止期和恢复期,于贝尔氏面瘫发病的发展期时,及时予以针灸治疗可减轻或控制病情进展,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故此,建议临床治疗时需把握此段治疗时机,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且针灸法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现代医学认为,针灸能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营养状况,这些都有利于面部水肿的消散吸收,促进面神经的早期恢复。贝尔氏面瘫急性期病邪初侵,病位尚浅,此时予以针灸治疗可以引邪外出,或者延缓其侵入,通经络、行气血,使经脉收放自如,但此时行针灸不宜强刺激,取穴也不宜多,否则就会引邪深入,反而加重病情,故应取穴精少,轻浅针刺为主。进一步研究表明[18]急性期较弱的良性刺激能增强患处琥珀酸脱氢酶、乙酸胆碱活性,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从而增强神经突触的连接,使神经兴奋,肌肉活动增强;还能刺激血管运动神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炎症和水肿吸收,从而减轻神经变性程度。

临床中医治疗面瘫多采用针灸联合其他方式的联合治疗,如面部运动结合分期针灸就可以明显提高贝尔氏面瘫的治疗效果;面部推拿也可以松解小血管痉挛,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和急性期炎症;手法可以训练患者面部肌肉牵张,避免肌肉萎缩,促进其恢复正常;口服强的松、维生素B1等西药及当归、蜈蚣、全蝎、地龙、防风、白附子、葛根、等中药可有效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显著提高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本实验主要探讨贝尔氏面瘫不同病理阶段的针灸治疗疗效,对于不同时期针灸联合其他疗法,如运动、推拿、药物等,其结果是否还与本实验结论一致,临床效果是否不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针灸选穴配伍、针灸手法等因素的不同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应进行多因素及其作用关系的实验,以了解各因素的主次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此外,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如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关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较少,在以后的实验中还应注重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原因、作用机制等,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来解释针灸,使人们更加理解中医、懂得针灸。

[参考文献]

[1] 边爱东. 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4):64-64.

[2] 郑莉,张安仁. 针灸分期疗法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贝尔氏面瘫21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15,24(3):40-41.

[3] 吴莲珍,江瑜. 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355.

[4] 刘志丹,梁薇,杨艳,等. 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文献中医证、治特点数据分析[J]. 中医药信息,2014,8(2):33-36.

[5] 冯蕾,马文珠. 针灸择期分型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体会[J]. 环球中医药,2013,6(5):339-341.

[6] 邢金云,任秀梅.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4,7(2):25-28.

[7] 陈晓琴,李瑛,邙玲玲,等. 不同针灸方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4,33(7):613-615.

[8] 李乃杰,李磊,李文慧,等. 脾胃学说指导针灸辨治急性期青年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4, 23(9):1630-1632.

[9] 王艳君,王志栋,谢素春,等. 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4(28):3177-3180.

[10] 杨素飞,孟智宏. 针灸治疗面瘫选穴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14,8(1):59-62.

[11] 秦云. 针灸与西医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的比较[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723-724.

[12] 蒋杏丽. 针药联合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331-332.

[13] 刘国辉.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17):3867-3868.

[14] Agarwal Rishi,Manandhar Lochana,Saluja Paramveer,et al. Pontine stroke presenting as isolated facial nerve palsy mimicking Bell's palsy:A case report[J]. 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2011,5(1):287-291.

[15] Ren XQ.A surve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J].Journal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2008,14(2):139-146.

[16] Bremell Daniel,Hagberg Lar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caused by Lyme neuroborreliosis compared with facial palsy of unknown origin(Bell's palsy)[J]. 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11,11(1):215-220.

[17] 张磊. 针灸治疗急性期贝尔氏面瘫47例[J]. 河南中医,2011,31(6):657-658.

[18] 张加英,徐炳国,戴丽娟,等. 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探讨[J]. 针灸临床杂志,2013,7(8):64-65.

[19] 徐凡. 西药配合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时效性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4(5):408-409.

[20] 赵艳. 面部运动联合分期针灸治疗贝尔面瘫患者的疗效研究[J]. 河北医学,2015,6(5):749-751,752.

(收稿日期:2016-02-12)

上一篇:绍兴市院前急救医生工作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 下一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