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如何转化学生素质

时间:2022-02-26 08:21:35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学生素质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体现出学生的能力,在学习中从理解、判断、反思、合作、自主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实际因材施教。让学生自身的素养成为转化学生素质提高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创新 丰富 完善

【中图分类号】G420

由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又如何的将核心素养转化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来。前者很多的教育专家也做了大量的论述与论证。也发表了关于核心素养如何转化学生素质的很多的文章。我在这里就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来谈谈我工作中的做法。

一: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生发展的幸福乐园。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学校要让年轻的人心情激荡,走进学校应让人能够感受一种神圣的魅力和诗意。”他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此,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建设中抓住校园文化宣传,丰富墙报、宣传窗等素养内容,教室的布置也突出核心素养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完善我们校园的文化建设。为了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就一种“无痕迹教育”和“处处是教育”的育人境界。W校结合实际办出了弘扬人生价值观的鲜活内容黑板报,让校园充满爱,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学校为把文化建设做细做实,课间操也时常对学生宣传正能量。国旗下的讲话、师德知识的讲座、星级学生的竞赛与评选等具体活动,都承载着学校优质文化建设的环境,会在无声中熏染着师生。校园文化的建设,其实就是育人课程的开发,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鞭策着学生们执着追求,健康成长。校区的楼道间,分别悬挂着《三字经》、《弟子规》和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并配有释文。校园里有古朴大气的国学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家”二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传承经典,“仁义礼智信”篆体字的设计阐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仁爱是学校的校魂,仁的核心就是爱,让爱充满校园也正是设计的初衷。正是这种创新的校园文化建设,紧扣着时代脉搏,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到校园大家庭的幸福,从行为中自律自主,也从素养中实现了学生素质的转化。

二:丰富课程内容,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满足学生差异性需要。

学生都是世每个上独一无二的,都具有学习、创造的潜能。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围绕“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来展开。因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多样化的社会,必然要求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然而,传统的教育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个性的培养。用同一样的标准培养学生,用统一目标规范学生,用统一进度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教育学生,用统一的试卷操练学生。这是一种不公平,也不公正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失去了独特的个性,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做的工作,课堂结构的改进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的方式,培养学生会学、会说、会交流的个性,为成长改进课堂结构丰富课堂内容的必要举措。在教学中老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判断、理解、合作等能力。要让学生在这些能力都展现出来,课堂中就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丰富课堂结构内容,特别要建立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小组,在学习中开展学习与学法的讨论。让课堂学生自主化,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外,根据学生爱好成立各学习小组。这样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发挥其自己的特长,不同性格的学生都有可以发挥其作用。这也体现出核心素养中的学生素质的提高。

只要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努力去探索,一定能发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只要我们确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让学生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来成为提高素养动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怀抱崇高、远大的理想,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必要的。修身养性,完善人格。一个人要健康成长、成才,离不开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有机结合。培养自身的高尚情操,提高自身修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心理健康是人才成长的基石。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要搭建好这样的平台,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开 展探究性学习,积极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素质教育要求老师不能做领路人和带路人,而应 当做一个指路人,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 让学生独立去探索和发现。在教学中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各科老师在教学中都要注意帮助学生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多动手勤动脑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这样让学生从行为中来提升自己,已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通过对自己的完善也铸就了学生提高自己核心素养的动力源。

总之,核心的素养中的学生在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创新教育内容,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来完善学校建设,学校在建设中要明确各个环节的重点创设出优越的教育环境。通过环境的改善与教学中的改革让学校很快走出自己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教育版《核心素养如何转化学生素质》

一文。

2: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中国文明网。

3:创新教育研究丛书。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策略探究 下一篇: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