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企业内心告白

时间:2022-02-25 12:35:57

养老企业内心告白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从2005年成立至今,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投身于养老事业,并且致力于打造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以产业的思路去规划与运营。如今,“亲和源”模式已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吸纳了超过一千名的老年会员。对“亲和源”模式的解读,已不单单是对一个项目的总结,在养老需求、产业发展受到社会、市场的高度关注的情况下,“亲和源”模式其实更代表了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创新。

模式解读

在亲和源,老人以户为单元入住生活社区,沿袭了一贯的家庭结构,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提供厨房、起居厅、卧室、卫生、阳台等居住空间和一把钥匙,充分体现了“家”的概念,老人入住亲和源就是搬了一个新家。同时在亲和源,老人又置身于养老配套相对比较完善的“机构”之内,医院、配餐中心、老年大学、健康会所等一应俱全。可以获得老年各个年龄段所需要的,各类专业化的照料服务。

亲和源的服务管理模式创造了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亲和源构建了非常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心理咨询、家政等方面,通过建立与专业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搭建服务资源整合的平台。亲和源的物业管理聘请了美国专业经营老人社区的爱玛克管理公司提供管理与服务;康复健身与会所服务由香港的著名健身机构全面管理等。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形成一流的服务支撑体系,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构建亲和源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提升亲和源的服务品质。

亲和源的理想是打造中国中高端老年群体养老生活的俱乐部,构建养老服务网络。会员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与基础,以会员制模式为载体,通过会员制的运营构建了俱乐部式的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与保障亲和源养老服务的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会员俱乐部的建立实现亲和源的理想。亲和源俱乐部的运营模式是将俱乐部的个性化、高端性的服务模式与老年社区的连锁开发与运营相结合,使俱乐部与服务网络的功能融合为一体的模式。

亲和源作为民营企业投资养老项目的范本,作为市场化手段推动社会化养老的项目,其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代表了社会化养老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中国养老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然而,从规划到目前的运营,亲和源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亲和源所特有的,而是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

政策的障碍

自1999年我国政府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基本思路之后,政府先后出台了诸多的政策。但是由于这些政策实施是以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财政部颁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及民政部出台的《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为基本前提,所以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面临着根本性的困境。上述三项法规都明确规定, 民办养老机构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应当是分离的;举办者对民办养老机构并没有所有权,只对其初始投入资本享有被严格限制的权利,即丧失了资本自由流转的权利、使用权以及剩余索取权,只享有一定的监督权;一旦机构出现经营问题,投资者甚至还要承担连带民事责任。这使得投资者只承担义务而没有任何权利,显然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从根本上形成了社会化养老发展的制度困境。

因为观念的落后,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养老产业化的意义。尽管政府也出台了许多支持养老事业发展的社会政策,但这些政策通常是对福利事业社会化的优惠支持,是零星的并带有很多修补的性质,而非系统地对老年产业发展的支持。同时,即使有一些支持政策,但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各级部门观念认识的差异,所以使很多政策行同虚设,很难落实。老龄产业涉及许多领域,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目标,没有相配套的政策,产业是很难发展起来的。社会养老事业涉及土地、民政、交通、劳动等多个方面,目前各类法规、政策之间时有矛盾。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政策理解不一致,常在具体经办中运作不规范、执行不到位,使许多政策无法得到落实。

法律的缺失

对于希望发展养老事业的企业来说,除了政策的障碍、社会观念的误解之外,最大的问题则是相关法律的缺失。作为企业来说,发展养老事业不能也无法按照目前所谓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的模式去进行,因为这样不仅无法实现企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实现对社会化养老发展的推动。企业发展养老事业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在服务理念、运营管理、商业模式、开发规模等方面实现对传统模式的突破,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双重效应,这才是企业发展养老事业的基本价值与目标。

应该说,近几年一部分有眼光与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开始投身于养老事业,开发了一些创新性的养老模式与养老产品,如“会员制养老”、“以房养老”、“侯鸟式养老”、“分时度假养老”、“虚拟社区养老”、“养老社区”、“养老山庄”等,正是企业的创新与探索,才有了这么丰富的养老产品。但是,目前这么多的模式所普遍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国家法律的缺失。国家没有明确规定该如何操作,几乎所有投资养老的企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企业怀着一颗善心,怀着真诚的心愿,怀着对养老事业的热情,希望创造一种先进的模式,希望引领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却不知道是不是会遭遇国家法律的风险,心悬一线,如履薄冰。从长远来看,这对于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社会支持体系欠缺

养老机构的建设以及运营需要比较巨大的经济投入,投资回报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需要比较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予以支撑,否则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国家办的机构由于有政府财政以及政府信用的支持,所以不存在政策及资源的支持问题,而民营企业往往面临很多具体的困难。

首先是养老机构建设的融资担保问题。养老设施投入巨大,社会力量往往无法单凭自己的实力完成这一任务,必然要通过融资来解决建设的投入。但是在融资时,由于缺乏担保而无法获得融资。

其次是土地无法抵押的问题。由于养老机构用地的福利属性是其无法向银行抵押,所以开发建设养老机构的企业便无法获得来自银行的资金支持。

另外还有医疗保险的资格问题。目前社会力量开发建设的养老机构几乎很难获得医疗保险局的支持,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通常只有公立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才能享受。

社会化养老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无论是政府还是整个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社会化养老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企业,如果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社会化养老只能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所以,政府应该积极制定良好的政策、法律,营造良好的社会观念环境,才能真正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给与企业最基本的信任与理解,则是对企业最大的支持。

(作者系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一篇:养老地产策论 下一篇:养老地产的“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