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在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6-03 09:58:34

浅析家庭在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该文从家庭养老的历史起源谈起,探究了家庭作为重要的照顾单位,在经济支持、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了在工业化和社会化的冲击下家庭养老面临哪些挑战,并为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家庭养老;主要作用;挑战

一、家庭养老的起源与发展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老年人的养老主要是与家庭相关联。家庭既是个人生老病死的主要依赖,也是个人生活和精神的主要依托。中国人由于受到儒家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孝文化为基础,"养老敬老"、"养儿防老"、"百善孝为先"等观念深入人心。此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结构奠定了物质基础,老年人因为自身所拥有的实践经验和信息资源而得到家庭成员的尊重,能够确保得到生活资源和所需要的照料。

在现代社会,赡养老人不仅由社会的道德伦理所规范,而且也被列入法律,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体的法律体系框架。例如,中国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在中国,大多数子女对老人比较孝顺,能自觉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

二、家庭在养老方面的主要作用

总的说来,家庭在养老方面主要肩负着三方面的使命,即经济供养、服务保障、精神慰藉。

(一)经济供养

家庭中的晚辈通过正当劳动获得收入,用其中的一部分供养退休在家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获得收入的长辈就是经济供养。"养儿防老"是传统中国夫妇生育子女的基本理由,传统的家庭也就是通过生育儿女这来为未来养老进行投资,这笔基金在养育儿女的同时得到了保值增值,等儿女长大成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开始工作,父母退休之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在传统的家庭中,这种养老金的缴纳和领取是天经地义的,也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一种形式。

(二)服务保障

服务保障也就是对老人生活上的照料,既包括相应的医疗保障,也包括对生活起居的照顾。对一般家庭来说,由家庭来负担其成员的医疗费用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遇有普通疾病往往由家庭内部负担,大病或者内部无力负担的情况下,则向家族其他成员或亲戚朋友转借。

(三)精神慰藉

老年人对家庭的精神依赖度很高,他们无不希望与儿孙欢聚一堂、尽享天伦。所以,家庭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温暖和有效的交流,为人子女要尽可能的做到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体贴父母, 用“心”孝敬老人,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温情与欢乐。

三、家庭养老目前面临的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

我国老龄化呈现的特点是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以及地区之间不平衡等。据联合国测算,我国将在近五十年内都将一直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由于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促使出生率下降,同时死亡率也随着生活质量和健康程度的提高而下降。由于老年人在身体方面不如年轻人健康,常常会有慢性疾病影响身体功能,这使家庭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大。即使他们中有许多人没有患上疾病,但身体功能的下降导致日常起居需要别人的照顾。庞大的老龄人口无疑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家庭结构的演变

由于工业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家庭结构如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逐渐被核心家庭、丁克家庭所取代。核心家庭的基本特征是家庭规模小、居住人口少,这种小家庭的盛行导致纯老人户越来越多,代际分离使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许多困难。同时,过去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现在乃至今后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不仅财力上难以支付,而且精力上力不从心。

(三)现代化进程加速,工作节奏加快

在时间上,城市化使人们的劳动强度加大,劳动时间增长,成年子女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老人,老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慰藉得不到满足;在空间上,工业化使劳动者的职业、工作地点更换频繁,流动性增强,供养者与老人的空间距离扩大,成年子女向老年人提供生活支持的能力客观上受到限制。这些都促使家庭养老能力的减弱。

四、如何应对挑战

(一)加大政策扶持家庭养老的力度

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新加坡政府不断通过各种积极措施,褒扬家庭敬老爱老,并尽一切可能为家庭养老提供诸如优惠购房等政策,还在中央公积金中专门设立家庭保障帐户,这些都有效的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国家也应该对有老人要赡养的家庭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如经济补贴、荣誉奖励、增加假期、物质支持等。同时,还需要加大社会宣传和教育的力度,鼓励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并在住房和工作的优惠政策方面有所倾斜。

(二)大力倡导社区养老体系的建立

孝文化、养老敬老、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仍广泛存在于中国人民的观念中,体现在大多数人的行为上,多数老人希望自己的晚年是在家中度过,但是面对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趋弱,只有寻求一种社会与家庭相结合的养老方式才能弥补单纯依靠家庭养老的不足。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方式在发达的日本已被作为养老的核心体系,这种养老方式既满足了家庭成员的心理需求,又应对了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使社区成为联系家庭与社会的纽带。日本与我国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以它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在我国应该同样适合发展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社区养老体系。

(三)关注老年人的自身发展

实际上只有努力提高老年人自身的身体和文化素质,增强老年人在经济上的自立和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才能减少老年人对社会和家庭的养老需求,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因此要重视加强老年人群体的社会力量,倡导老年人之间互帮互助,支持他们拥有自己的组织,鼓励他们需找自己的社会角色,争取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之楚.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M].2010,(3).

[2]胡务.社会福利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

[3]徐勤,原野.家庭养老在中国老年保障中的作用[D].2001,(12).

[4]祁亚辉.家庭在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作用[D].2004,(1).

上一篇:浅谈军队档案管理信息化 下一篇:浅析医院审计风险要素以及如何控制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