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贫困生资助制度的探析

时间:2022-02-23 04:37:13

对高中贫困生资助制度的探析

摘要:对贫困高中生的资助,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教育资助体系中缺失的一环。与之相比,义务教育已实现免学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助制度。近年来,这一问题逐渐引起国家的重视,部分地区也已初步采取了相关措施资助贫困高中生。然而,许多问题仍存在于资助过程中,本文将以威海地区为例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贫困生 ;资助制度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已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中等职业学校则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校内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在高等教育阶段,形成了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就普通高中教育阶段,2010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财教 [2010] 356号)。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先行的资助制度是否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因此,对高中贫困生资助制度的探析很有必要。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综合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以及比较法。其中综合文献法是对现有普通高中贫困生的资助政策进行梳理,了解最新的相关政策。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向高中生发放问卷,全面了解威海高中贫困生现状以及他们对资助政策的一些看法,为文章的论述提供数据支撑。实地访谈法是对高中学校同学、老师、行政人员等不同群体的访谈,从不同群体的角度了解其对威海高中贫困生资助政策的看法。比较法则是通过与我国其他地区高中贫困生资助政策相比较,通过比较来为我国建立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提供可借鉴之处。

三、威海市高中贫困生的现状与问题

(一)人数多、分布不均衡

我国高中贫困生已形成了不可忽视的群体,贫困生的地域分布不均衡,居住地在农村的贫困生比重远高于城市。调查显示,66.3%的学生来自城市,33.7%的学生来自农村;而在贫困生中,69.8%的贫困生来自农村,30.2%的贫困生来自城市。

(二)贫困生经济压力大

从生活费的情况来看,高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月生活费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调查显示,76.2%的贫困生每月生活费在350元以下,而在月生活费35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中,贫困生的比例仅占6.5%,非贫困生占到了93.5%。这一点从对学生及老师的访谈中也得到了印证,不少贫困生生活非常简朴。

(三)贫困生心理存在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2.2%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有自卑心理。通过与一些贫困生交谈,我们发现物质上的贫困给贫困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因生活贫困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不敢正视自己的贫困生身份。

四、目前威海普通高中资助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一)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资助能力差距较大

本次调查的三所学校中,A校和B校位于城市,C校位于乡镇。A校综合实力较强,B学各方面中等,C校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差。通过调查我们发现,A校被调查贫困生比例为2.5%,B校为20%,C校为20.4%,A校与B、C校的资助比例存在较大差距。

(二)资助标准有待提高

根据《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意见》中的资助标准: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具体分为一档500元,二档1000元,三档1500元。然而经过我们的问卷分析,发现有61.1%的被调查高中同学认为,在现行的物价条件下,每位贫困生一年所需资助的最低费用应该为2000元以上。

(三)贫困生评选程序有待进一步优化

通过对部分学校的调查,我们发现此评选程序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 53.8%的同学选择的的评选程序是先由贫困生提交贫困申请,经班主任、年级组长审核,最后交由学校确定。对于这样的操作程序,其公平性、代表性就很难有所保证。

(四)对贫困生的界定标准还有些误区

调查数据显示,57.7%的学生认为贫困生应具备的条件中包括品学兼优,可见,许多同学对贫困生的界定问题是存在误区的。助学金,是国家、地方政府或学校发放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助其完成学业的资金,我们不能因为贫困学生的成绩差就剥夺其受资助的权利。事实上,不仅是学生,许多教师,甚至是助困工作的负责人都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造成了许多成绩处于中下游的贫困生长期得不到资助。

(五)“伪贫困生”现象

“伪贫困生”,顾名思义,就是指生活条件不贫困仍然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学生。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贫困生的消费情况都还是与其家庭经济情况相适应的,但仍有4.4%的同学认为贫困生消费水平过高,超出了他们家庭所能正常提供的生活费用。

五、完善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几点意见

(一)关于资助范围与重点

完善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每一学校在所在地区的经济情况及所需资助的人数制定不同的资助比例。目前各地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高中受资助的情况总是要强于乡镇高中,在现行情况下,应先重点加大乡镇中学的资助力度。

(二)关于资助标准问题

从整体来看,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物价上涨,建议国家助学金的数额与该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额相挂钩。

(三)关于贫困生心理问题

要改善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必须多管齐下。首先,学校应当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现实,让学生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其次,学校应注意采取恰当细致的工作方式,维护贫困生的自尊心,不能让他们在全体同学面前叙述家庭如何困难,也不能大办资助仪式;最后,加强班级、宿舍的文化建设,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从而尽可能减轻经济困难给贫困生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

上一篇:基于社会群体的功能理论看“同人女”存在的价... 下一篇: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