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分析与继承

时间:2022-02-23 04:50:21

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分析与继承

摘 要:中国传统民居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内向性的庭院空间布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传统风俗和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所蕴含的生态哲理、文化内涵及功能作用,为现代住宅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价值;继承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27-01

一、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生态哲理与文化内涵

(一)哲学思想

我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发展历史悠久,其显著特点是采取以庭院为核心的内向围合、对外封闭的空间布局。这种独特的“庭院文化”首先来源于中国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它在营造过程中顺法自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非常节约资源,巧妙地综合利用这些资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二)礼制观念

我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布置形式也受到儒家“礼制”伦理观念的影响。如民居中规整的长方形平面表现出一种天然的方向性,主座朝南、强调中轴线、门堂分立等都是在“礼制”上体现出来的严格的组织层次、内外上下秩序,是社会精神的物质外延。

(三)空间布局

我国传统民居非常注重“庭院”的空间布局,并形成以庭院为核心的建筑群体组合。把“庭院”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与空间核心,是中国特有的时空意识的体现。各个庭院往往通过门进行连接,庭院之间形成空间的对比与转换(大与小,收与放,开与合,行与止),也形成空间的分隔与引导,空间的扩展与界定。同时,庭院空间的形态、比例,空间的光影,空间的划分,空间的先藏后露,空间的闭合与通透等变化,使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动人,为空间增添了层次感和丰富感,形成引人人胜的空间境界。

(四)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民居包含着普通大众的情感,即所谓的“情态”,它指民居聚落环境和民居建筑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充满着人情味和有着宜人的尺度,它更多地表现为精神层次的东西,然后依附于实实在在的环境和建筑之中。庭院是这种“情态”的具体表达。郑板桥在描写自己庭院时写道“十笏茅离,一方天井,修竹数竿,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涛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即竹石亦爱我也。”这是古代文人理想的居住环境。同样,这种思想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代人们的审美和心理满足。人们对院落空间的心理需求,一方天地,包含万物,释放情怀,接近自然,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人与自然环境及人际交往的和谐与秩序,生态、形态和情态的交融汇合,真善美的统一。

二、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功能作用

以“院”为核心的房屋群落组织方式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房屋的主要布置形式,最大的原因就是“院”。

在功能上,“院”是外界环境与室内环境的一个过渡空间,即所谓的灰空间。传统民居的庭院式布局,使庭院成为内外空间的中介与过渡,不仅在组群内部形成了一系列露天的、具有室外空间性质的庭院空间,而且又通过庭院围合面的调节,给这些室外空间以不同程度的内化,使得传统民居建筑既有多样的、引人注目的室内外化的复合空间,又有极具情趣、令人赞叹的室外内化的复合空间,所以说传统民居庭院是多层次、多量度的交织和合成的空间。在生活中,人的思想感情是要求有这种过渡的空间环境的,这种分隔可能出于一种防御、安全的心理需要。在情趣上,庭院空间中的植物、山水和建筑有序的结合,构成一个“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空间,以愉悦人们的感情,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得到自然美、人工美的艺术享受。一般来说,每个庭院空间,都应该组织视觉中心,在我国传统庭院中常常以山石、池水、盆景、花木(如松、竹、梅等)、引壁题刻等艺术手段作为视觉中心,这些处理手法都为庭院空间增添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因此,庭院便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平面组织的一个重要内容。房屋与院落的组合设计,构成形态的虚实相生,内与外,虚与实、动与静的相辅相成和辩证转化。

三、对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以庭院为空间核心的居住建筑越来越少,而以集合公共空间形式出现的较多。有些住宅即使有单独的庭院,也不再是住宅建筑空间组织的核心,而是依附于住宅,处于空间的边缘地带。所以,现代意义上的庭院空间与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传统民居院落的空间构成特质“天人合一”以及其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结合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理念,我们要利用“庭院”,就要适应建筑所在地的地域、气候、环境等特征,还要满足功能、时空、环境、人为的需要,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巧妙地融合,再现自然,形成富含人情味的庭院空间。

为了将“庭院”引入到钢筋混凝土的住宅建筑中,建筑设计师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天津的东丽湖联排别墅,它发展出“合院式”的住宅建筑,并以此为基本单元,经过重复复制,形成了一组组院落串接起来的合院式连排别墅。它基本上沿用了传统联排住宅的特点,但是突出强调了宅前院落、入口的过渡空间及室内的开敞空间之间的衔接、咬合和相互渗透。它从传统的方形院落出发,每户都占据独立的一角来享用不同的风景及充足的阳光,并在内部形成一个私密的小空间,把室外环境空间作为建筑整体空间的重要部分,最终形成的是一种自有天地的居家感受。

近年来,多层住宅建筑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被称为“花园洋房”、“叠加别墅”。它打破了原有多层住宅的简单叠加结构,竖向剖面上更加富有变化,通过采用“退台式”结构设计,将庭院重新引入到住宅建筑中。广州万科蓝山就是多层庭院住宅设计的代表。它通过建筑形体丰富多变的处理,采用层层退台的手法,为每个住户都创造了单独的室外庭院。所以,庭院式多层住宅是一种挖掘更多空间可能性,让人性回归,贴近自然,追求人们身心健康的住宅类型,也是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庭院概念引入到当代住宅建筑中的有益尝试。

将庭院引入到高层住宅中也是一种发展趋势。通过扩展户内阳台的概念,到屋顶花园的设计,利用不同形式实现传统庭院的意境再现。传统庭院的设计手法也由围合方式发展到嵌入、挖减、退台、叠加以及通过户型组合创造出庭院空间特征和文化内涵。王澎设计的钱江时代是100米高的住宅单体组成的群体,首层住户拥有小型的私家花园,其它层均设置了一块公共活动空间,使每一户无论住在什么高度,都有前院后院,每个院子都有茂盛的植物。因此,它的庭院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特定场所的精神空间,而采用特殊的技术处理手法,又实现了在一个限定空间内的园林式自由建造。

总之,院落空间蕴涵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空间精神。建筑文化不应是封闭的,而应坚持继承、创造和延续。将庭院空间引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应做到结合当地的固有经验,从传统民居庭院空间中的整体布局,平面布置,空间技艺,乡土建材,细部设计中吸取民族地方的内涵,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与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有机地结合,使传统庭院的构成要素继续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让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风格和特点得以延续和发展,从而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点的绿色生态的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钟洛克.当代住宅的院落空间.重庆建筑,2006.05.

[2]郑子煜.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简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0期.

上一篇:突破艺术交流的障碍 下一篇: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