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时间:2022-02-17 07:07:58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摘要:从高等学校课程群的内涵、建设目的与建设原则出发,探讨信息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建设思路策略,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课程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21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一教育改革进程中,课程群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实施为这些成果的取得做出了重要贡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交叉专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状况。为更好地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文章从高等学校课程群的内涵、建设目的与原则出发,探讨信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一、课程群的内涵、建设目的与原则

1.课程群的内涵。课程群作为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在同一范畴内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的有机整体,通过制定合理的课程门类、开课顺序,使得专业教师能够从培养目标层次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和技能实现等教学任务。同时,按照课程群由简到难、由窄到宽开课顺序安排教学工作,容易让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有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一般情况下课程群由三门以上专业课程所构成,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首先,课程之间不能具有重复性,各知识点也要具有相应的独立性、离散性,同时又做到相辅相成、协调统一,以便保证教学实践和技能培养的连贯性。其次,课程群在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在组织、内容以及结构等方面符合高校教学的相关规定,使课程群具有良好的技能属性,保证教学目的的明确性,提升教学培养的方向性以及课程开放性水平。最后,课程群还要对课程个性概念进行弱化,提升技能培养水平,加强课程内容间的融合水平及关联性。

2.课程群的建设目的与原则。课程群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集中人力、物力加强对专业课程的研究、制定合理的分类标准、开课顺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进行持续训练,为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为达到这一目的,并保证课程群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要保证课程群的设置能够推动教学计划的构建与实施;(2)要能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及整合,以便较快地提升教学效果;(3)要确保能够加快教材建设以及其他资源之间有效建设;(4)要有利于对学生整体素质以及实践技能的有效培养;(5)要能够促进学生就业水平的提升。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群的建设思路

首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应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信计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数学素养,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适应社会需要,能在科技行业、教育界以及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应用或管理方面事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本专业的课程群建设要涵盖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课程和基本训练课程。基本技能课程应包括计算机语言、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基本训练课程应包括数学实验、数值分析和数学模型等课程。

其次,信计专业课程群的建设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在教育中知识从来都只是载体,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是“技能”。毫无疑问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C语言编程的基本能力,Java语言也要了解,还要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等。要培养学生的这些技能,应加大课程群中关于基本技能课程和基本训练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因为加强实践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技能训练要勤动手,教师过多的讲授并不总是有良好的效果。

最后,信计专业课程群的建设要能够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这要求课程群的建设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并能根据信息产业的发展不断调整课程群的侧重点,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开诸如“信息挖掘”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课程对学生就业无疑是有益的。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策略

1.基础课课程群的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重视培养学生宽厚的数学基础,其基础课群要包括以下三种基础课程:(1)数学基础课程,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分方程、概率统计、离散数学等;(2)计算机技能和训练课程,如计算概论与高级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3)基本训练课,如数值分析、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课程。通过开设这些基础课程,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编程能力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等将有显著提高。

2.加强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完善。要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不仅要对课程进行完善,还需要对教学师资队伍进行优化。而只对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学建模以及复变函数论这四门课程来说,需要配备20人左右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四人、副教授八人、博士学位教师四人、校级教师两名、学术骨干一人以及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教师四人。同时还要保证这些教师不仅要具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良好的学术思想以及开放意识,还要具有严谨求实和教学质量意识等。同时还要对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进行优化,进而保证课程群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3.课程教材的整合以及优化。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和媒介,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教材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体现教学改革进程的重要标志。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材选用方面,要求使用和引进权威、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优秀教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用的教材,优先选用获国家或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或选用目前通用的、各校反映较好的教材,保证所选教材质量。

此外,由于信息和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群内会涉及到较多的课程,并且这些课程间可能存在内容重复、实践环节不足、需要花费大量的课时进行讲解,因此各高校一定要对以往的教学大纲进行有效的修订,并根据专业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不同课程间重复以及交叉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进而保证课程群的专业性以及基础性。同时,还要对各门课程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课时所在总课时的比例进行调整,进而保证课时能够被合理划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而这样一来,不仅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够进行有效结合,还对学生自身技能进行了培养。此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课程群的设置一定要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规律相符合,保证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还要尽可能地对专业特色进行凸显,这样不但使各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效融合,还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自身处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作、生产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这也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结构,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使用三结合、四训练以及五注重方式来进行教学,其中三结合就是指,教学内容和上机实践进行结合、课堂教学与事例相结合以及课程设计和培养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结合;而四训练中包含了对基础、技能、综合以及开发训练四个方面;五注重就是从五个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调整,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情景的构建来对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行激发。其次,利用问题设置来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再次,通过适时的引导来对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最后,要设置相应的合作项目让学生合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最后,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互动式以及研讨式等教学方法,而通过以上方法的有效使用,能够最大程度地突出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而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进行培养,还能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和水平。

5.加强对学校课程网站的建设。在基础课程群建设过程中,课程网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资源,它不但可以有效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以及理念,还是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载体。因此学校一定要对课程网站的建设进行重视,进而实现线上学习和交流,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平台。

四、结论

综上可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群的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有利保障。因此,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正确把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群的建设目的和原则,明确课程群建设的思路,采用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建立完善的课程群教学制度,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刘东升,林民,等.“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61-64.

[2]孙昌立,赵艳芹.以课程群建设为目标的操作系统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6):131-132.

[3]高琰,唐Q,刘丽珏,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8):44-45,52.

[4]徐凤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基础平台课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以德州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1):57-59.

上一篇:体育新闻对体育传播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合理膳食拥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