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信贷初探

时间:2022-02-16 11:23:29

旅游消费信贷初探

[摘要]旅游是人类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在发达国家,旅游已成为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目前,直接融资异军突起,银行存差急剧增加。一方面是巨额资金被闲置,另一方面是人们强烈的旅游消费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大力发展旅游消费信贷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旅游消费信贷;信用;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10―0085一05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美国《幸福杂志》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提出,消费者集中追求的5个目标是时间、质量、健康、环境与家庭,能同时满足这5个目标的最佳消费领域就是旅游活动。旅游是人类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在发达国家,旅游已成为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而为旅游者提供行、游、住、食、娱、购系统的旅游业,也以其投入少、效益高、增长快、活力强等优势,被誉为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而且,它的发展还促进了娱乐、房地产、金融、交通、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从业人员,就可间接为社会提供近5个就业机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以及交通和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消费向质量型消费、从以吃穿为主的温饱型消费向以住行为主的小康型消费过渡,大多数城镇居民处于消费结构的升级阶段。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已与住房消费、教育消费和汽车消费等并列成为我国的消费热点。经国家统计局确认的统计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0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92.96亿美元,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为7686亿元,公民出国(境)人数达到3103万人次,各项统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我国发展旅游扩大就业的目标是要继续保持适度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新增就业岗位年均增加400万个左右。2020年,国内旅游将分别达到2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0436.6亿元,占GDP的8.7%。

二、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呼唤旅游消费信贷

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来拉动,但是,投资需求只是中间需求,扩大投资需求最终还要由消费需求来实现,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的拉动力量。因此,积极开展旅游消费信贷,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或资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个人旅游消费信贷是个人消费信贷中一项成熟的金融业务产品,是个人消费信贷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的成功实践证明,个人旅游消费信贷能够实现银行、消费者和旅游业三赢。与其他形式的消费信贷相比,旅游消费信贷具有以下特点:①期限短;②金额小;③时间性强,尤其集中于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长假;④贷款年龄较为宽松,其年龄限制在20―65岁之间。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1999年,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出台:除双休日(于1995年实行),决定增加“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的假期(2000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年3次的“旅游黄金周”,目前,法定假日共计114天,相当于全年1/3的时间);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把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逐步扩大消费信贷的服务领域,开发新的消费信贷品种。在继续做好个人住房、汽车消费贷款的同时,各银行可在具备条件地区,试办一些新品种的消费贷款,如耐用消费品贷款、教育助学贷款、旅游贷款等等。”自央行出台《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消费信贷品种由最初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展到现在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以及信用卡贷款等十多个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1977年开始实施,目前在1981年之前出生的独生子女,总人数已经超过了9000万,而1982―1998年出生的独生子女,总人数已接近3.2亿,预计到2008年左右将成为中国消费的主力军。这一代人消费行为上与父母辈最大的不同是,他们追求消费而不是储蓄,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很容易接受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的新观念,因此,旅游信贷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拥有巨额金融资产,为发展旅游消费信贷提供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居民户存款首次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3278.27亿元,人均存款额超过1万元。庞大的储蓄额就是发展旅游消费信贷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我国在发展旅游消费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银行率先于1999年8月推出个人旅游贷款业务。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旅游消费信贷业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明用途的旅游消费信贷,如中国银行推出的“旅游度假消费贷款”,光大银行推出的“旅游信贷业务”等,有的银行还开展了可以用于旅游消费的“个人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另一种是信用卡业务。

目前,我国旅游消费信贷发展速度慢、规模小,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收入的不断增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一)缺乏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成功地办理消费信贷业务,主要是基于其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由自然人的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个人社会保险、个人银行账户和个人收入来源、个人可支配的用于抵押的资产等组成。良好的个人信用制度是住房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保证。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码,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号码,每个人拥有一份资信工资做出并保留的信用报告,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一旦有不良信用,报告上无法抹去,从而会造成贷款、生意的极大困难,因此,西方公民极为重视培养自己的信用。

但我国目前个人信用还未建立起一套统一、科学、真实、完备的个人资信评价体系及相应的监督、约束、制裁的法律保障,银行只能凭借有限的资料和手段,如身份证、单位工资证明等对借款者进行信用评估,这势必影响评估的效果。

个人信用中介机构的规范运作是个人信用制度 重要的微观基础,我国个人中介机构普遍缺乏且运作不规范。目前,我国信用中介机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少数城市,覆盖的范围还很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从中介机构本身来看,现有中介机构普遍存在资质低、管理差、可信度低、收费乱等问题。个人信用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和不规范,使其难以为银行分担具体的中介服务,造成实际操作中银行的工作过于繁重,精力过于分散,阻碍了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

(二)抵押担保保险制度不健全

由于旅游消费信贷要面对分散的消费者,点多面广,就我国目前来看,无论是操作还是管理上银行都缺乏经验,使银行在参与住房消费信贷的过程中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因此,银行必然需要风险分散机制为其风险减震。然而,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还缺乏政府和商业的保障制度。

在西方国家,既有商业保险的保障制度,又有政府机构提供的保障和保证制度,而且往往是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为辅。

(三)手续繁琐令人生畏

旅游贷款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开展得较好,因为他们有发达的个人信用体系。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人们金融信用观念不强,为规避还贷风险,消费信贷手续非常繁琐,通常都有十几道关卡。一般说来,想借旅游贷款的游客需提前二三十天向开办此项业务的银行提出申请,并提供身份证、收人证明、户口簿、抵押、质押担保等。

但是,银行忽略了一个重要情况,即旅游消费信贷是短期的(短则一个月,长则几个月)小额信贷,不像汽车、住房等消费信贷是长期的(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大额信贷。

(四)银行缺乏动力

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的最高目标就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但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目前远远没有市场化,竞争远不充分,所以,银行往往青睐盈利较大的信贷项目,对于一般金额较小的个人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积极性不高。目前,住房贷款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各家银行使尽招数争取住房贷款申请者,而对个人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不太重视。

据了解,农业银行总行2005年8月下发通知,要求各分行暂停个人旅游贷款、个人装修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和农用机械贷款5种个人消费类贷款。而工行、建行、中行等,虽然并没有正式下文停办这些业务,但已经从2005年,有的甚至从2004年年底就停办了其中的一些业务。可以说,除了房贷和车贷外,其余的个人消费贷款基本上成为银行的“摆设”。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业的个人各类消费贷款中业务量超过95%。

(五)贷款业务覆盖面狭窄

旅游贷款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桂林等少数几大城市和旅游业发达城市中的商业银行开办,而在中小城市里此项业务尚是一片空白,因而,相当一部分有实力、讲信用,也有旅游意愿的潜在游客只因身在中小城市想办理这项业务也只能望“贷”兴叹了。

(六)银行业对发展假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亟待加强

假日经济的崛起,首先是带来旅游产业的调整发展,原有景区的扩容和改造、新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旅游设施的改造和完善等;同时,还会带来旅游景区、景点内的餐饮、住宿、通讯、购物等商业以及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业的兴旺,这些相关行业的建设、改造和完善,无疑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

(七)旅游贷款产品单一,运作模式呆板

据介绍,想申请工行的旅游贷款,只能选择国旅,想申请北京银行的旅游贷款,只能选择中旅,而且借得贷款的旅客一般是拿不到现金的,只能跟随银行指定的旅行社组成的旅行团随行,这样消费者在选择旅游线路和旅游服务上都受到限制。目前,居民自助出游的比例已大幅度上升,如2004年“五一”黄金周的1亿多旅游人数中,旅行社接待的人数仅仅占了6%。

四、促进我国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建立和健全我国个人资信评估体系

首先,结合存款实名制的落实和个人信用卡、储蓄账号的规范统一,由中央银行牵头,包括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各金融机构信息子库相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第二,建立独立、公正、权威的资信评级中介机构,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必须有健全的个人信用组织机构作为组织保障。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具有相当完善的信息生产和销售的个人资信调查中介机制,目前美国有3家大公司专门从事个人信用记录收集查询业务。信用记录公司先从各金融机构购买客户的原始信用资料,其他公司需要这些资料时需付费查询。第三,建立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目前美国金融机构普遍应用“个人信用风险评分模型”。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可由人文基本资料、账户基本资料和评价标准方式3部分组成。人文基本资料包括:身份证明、个人住址、受教育程度、职位、收入、工作年限、历史金融信誉、历史司法信誉、家庭婚姻状况等;账户基本资料包括:个人基本账户各方面资料,个人拥有房产、汽车、家用电器等有形资产,专利、商标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评价标准方式:根据基础标准、浮动标准和个人的不同情况,通过统一的数学模型评价标准方式运用计算机进行量化和分类运算,得出科学的评估结果。

从国外资信评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关键不在于资信评级机构的多少,而在于其影响力的大小、可信度的高低。因此,当务之急是着重培养几家在国内具有权威性的、在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资信评级机构。因此,有必要规范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为,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标准体系,采用科学的评级方法,甚至可以考虑加强国内评级机构与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信用评级技术和经验,从而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建立和健全旅游消费信贷担保体系

我国应该抓紧建立既有商业保险的保障制度,又有政府机构提供的保障和保证制度,并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为铺。商业性保险主要是利用保险公司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专业特色和强大的资金实力担当起承担风险的重任,这将大大提高旅游信贷的安全性,使银行能够对不同收入、不同背景、拥有不同保险的人采用不同的贷款额度。将旅游消费信贷业务与保险业务结合起来运作,这将使贷款机构、保险机构、借款人风险分散而利益共享,可以大大简化旅游贷款手续,有效降低借款成本。此外,不仅要发挥国内保险公司在住房抵押贷款保险领域中的作用,而且,要引进一些在这个领域中有丰富经验的外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还应改变保险产品单一的局面,加快开发一批新的保险产品,把险种延伸到旅游的各个领域,拓宽投保渠道,积极开发旅游市场上急需的险种。

(三)简化手续,加大贷记卡业务推广力度,优化用卡环境

《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第六条指出:“提供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积极开展消费信贷 咨询业务,为客户做好参谋,提供适当的中介服务。要积极采取措施方便顾客申请贷款,缩短贷款评估和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从国外来看,旅游贷款大部分由专业金融服务公司专门运营,银行贷记卡提供的小额贷款,也已逐步取代旅游贷款单项业务。在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缩短链条,简化手续,贷记卡透支消费的功能非常适合消费金额小、使用时间短、重复性强的旅游消费者使用,是商业银行发展旅游消费信贷的绝佳载体,透支消费、分期还款、没有利息。银行可以选择经济收入高、职业稳定、法律意识强、有较高消费预期的群体作为信贷客户,各家银行信用卡的透支额度目前已达到5万元,而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对银行而言,一方面可培养持卡人忠诚度,提升信用卡品牌知名度,提高发卡量;另一方面,当持卡人用卡旅游消费,银行可获取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对特约商户(包括旅行社)而言,通过与银行合作,由后者为其做足宣传,节省广告费用。对消费者来说,不需要烦琐的贷款手续,即可使梦想变为现实。

(四)营造良好的旅游金融环境

1.完善旅游消费信贷的基础服务设施。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加快实现各家商业银行银行卡网络、人员及机具等资源共享;大力开发功能齐全的智能卡,拓宽信用卡的使用范围,使其能在旅游消费的各个环节广泛使用;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特约商户,如旅行社、酒店、景区(点)、购物商场等,加快主要风景名胜区金融机构的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增加自动柜员机(ATM)、商品销售终端(POs)等金融设施,方便持卡人消费。

2.尽快完善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和出台《消费信贷法》、《公平使用信息法》、《真实贷款法》、《个人信用破产法》等法律法规,以规范银行、信用中介机构和消费者的行为,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确保信用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使信用消费在业务种类、范围、操作程序、个人资信评估、担保、保险等方面的措施和办法有法可依。

3.加大对旅游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为城乡居民努力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旅游消费环境。

(五)切实提高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迫切性

目前,直接融资异军突起,银行存差急剧增加①。一方面是巨额资金被闲置,另一方面是人们强烈的旅游消费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给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国外金融机构日趋激烈的竞争也将迫使各金融机构放下架子,把目光集中在消费者身上,竞相推出各种消费信贷产品吸引客户,抢占先机,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西方国家的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已经成为银行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今后几年,中外银行之间在个人零售业务领域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因此,商业银行部门应正确认识消费信贷风险,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潜力,增强拓展业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银行要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上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方案,形成品种齐全、内容丰富的旅游消费信贷服务品种体系,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六)大力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

为满足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业一方面要开辟新的旅游景点或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对原有观光型产品充实新的内容,提升其文化含量。

(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信用消费的发展状况。政府应稳妥推进改革,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劳动保险、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等制度尽快明确和定型,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

(八)推动旅游消费信贷主体多元化

美国的贷款机构具有多样性,消费信贷的机构除了各种商业银行以外,还包括各种非银行的金融机构――非银行性储蓄机构、消费者财务公司、销售服务公司、货币市场互助基金、投资公司基金、退休信托基金、人寿保险公司、人寿灾害保险公司、私人养老基金、金融公司、信用合作社、私人年金或退休金组织、政府年金组织、投资公司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旅游体验研究:进展与思考 下一篇:基于SEM的饭店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