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要正视语文教学中的缺失

时间:2022-02-16 05:55:44

新课标下要正视语文教学中的缺失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铺开声势浩大的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潮一浪更高一浪,作为一线的教师倍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特别是老师们正在自主探究,各自摸索,全力以赴寻求创新教学的新模式、新捷径。时下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就有着明显的缺失存在,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正常实施。教学环节中常常难以听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单靠学生自己在朗读,无论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出情感,而学生往往读得不到位,不标准,难以达到我们的目的。那么我们要问“教师为什么不示范朗读呢?”其实,就是因为考试与朗读无缘,教师很少训练学生的朗读,更不专心研究有表情的朗读,致使语文教师不投入情感朗读的研讨。久而久之,课前不练读、课上不范读,便成了语文教学中不该有的缺失。因此,我们一定要正视语文教学中的缺失,尽快弥补情感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知道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又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言学科最重要的特性,尤其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不朗读,就不称其为语文了。不朗读就很难使人深入其境,感悟其情。教师在课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许许多多的特级教师备课时,非常重视朗读课文。更有甚者,一般课文要朗读四、五遍,对于情感性课文,朗读的遍数还要多,好多时候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是不肯罢休的。我们要尽量做到课前的朗读达到与文章、与作者与学生融为一体的适当境界,我们的课上才显得挥洒自如、自然本色,更会深深吸引学生,紧紧抓住听课者的心,才是我们所要推广倡导的情感朗读,也是我们应该大量研究、认真讨论、积极实施的重要课题。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定要有打动人心的朗读。学生在老师的情感朗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内心感受。即使不会很好地进行朗读的学生,也会被老师所读出的韵律和情感有所触动,有所感召,也能用心灵触摸到文章的灵魂和语言的经典。看来课前只有老师用心体味了文章的内涵,便会轻松自然地把学生带进文章情境中,学生与文本方可和谐对话了,尤其是可以悟出文本的哲理和文本的内涵,便可以质疑问难、探索研究,这样学生的探究学习也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景,是老师们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创新教学的新亮点、新举措。所以有的老师在执教新课文时,提倡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读课文三遍后再进行范读。老师示范朗读像是舒缓的乐曲,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象情景,来细腻地体悟真情实感,引其入境。而学生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的诵读,他们一定会被老师那种绘声绘色、有滋有味的朗读所感染,一下被带进文章的情境之中。有时老师读到某一段或最后一段时,利用媒体切换到有针对性的声像、图文并茂的场景片段,让真切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目前、让优美的音乐响起在学生的耳际。有时候,教师把握一些重要情节、惊人场面完全可以停下来再重播重放,甚至老师直接点拨,或以“真实的内心激动”的朗读来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台下热烈的掌声,形成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与共鸣。让学生能听进去、读进去,才能真正走进去的。面对一篇文章,语文教师反复朗读,体会,才能与作者的思想沟通,也可与学生心灵发生碰撞:才能用动人的语调读出语言文字,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即使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找到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朗读好了,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来了,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其实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朗读。我们不难发现,“名师”的语文教学中都有精彩的朗读。好多特级教师执教新一课时,几次进行范读,引导学生用心去诵读,从而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比如有的学生读得急促、既无节奏又无表情、平平淡淡、根本引不起学生的情趣,学生也找不到感觉。但有的学生读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台下响起阵阵掌声,学生表露出张张笑脸,学生读出韵味,带出表情,一个个用心灵倾听入神,尤其是为后来的学生精彩交流而倍感独特。

显然情感朗读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中的重大缺失,而且直面提醒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施中更应突出有声有色的情感朗读,让个个学生真正掌握朗读中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进一步完完全全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深刻道理,明其读得愈多理解愈深之理,使其中国语文保持原有的深刻内涵与历史韵味,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真正培养学生成为出口成章、提笔成文的社会急用人才。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实施情感教学 下一篇:培养创造性要从鼓励学生提问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