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教育,出路何在

时间:2022-02-15 03:14:36

新农村教育,出路何在

【摘要】 2006年以来,我国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空前增长,史无前例。四年了,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又刻不容缓。如何提升教育吸引力,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农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谈点看法,望能得到正视。

【关键词】 新农村教育;教育地位;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29-01

我国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从2007年秋季开始中西部农村地区免除了学杂费和教材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免费义务教育。同时国家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以及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可以说我国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空前增长,史无前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又刻不容缓,诸如教育质量下降、教育公平性、安全问题严重等等。那么,新农村教育的希望在哪里?

1 必须真正提高农村教育地位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类似响亮的口号与标语让教育工作者激动不已,但实际行动太少了,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太少,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投入。近年来,市级以上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也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如果不能及时健全经费管理和使用制度以及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做到专款专用,也许再大的投入起不到相应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要让德才兼备的、群众口碑好的教师走上领导岗位,特别是一校之长,更应德才兼备、廉洁奉公,这就要实行校长海选任期制(并非终身聘任,最多连聘二届,每届二年或三年)、教师区域聘用制和层级聘任制(可以乡镇或县市为区域单位聘用,校长聘用中层干部和班主任,再由班主任聘教师)、财务单独核算制和财务公开制(并非校长兼财经或校长管财经,可以是财会人员直接纳入县市财政单位聘任和管理,实行校长与财会管理分离)。从2000年开始尝试教育体制改革以后的两三年,实行海选校长深得人心,不知为何,近几年又烟消云散了,校长下不了,而官僚腐败上去了,受累受穷的当然是教师;另一方面必须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让乡镇教师真正成为当地羡慕的职业。国家可以设立农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教师岗位津贴等提高农村教师待遇。2007年工资套改、2009年实行了教师绩效工资,但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仍然很低,城乡教师实际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工作条件又难跟上,导致农村教师心理失衡更加严重,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据统计,农村教师身兼第二职业的要占60%以上,由于 “半边户”居多,主要是为“半边户”经商、务农“服务”。很多年轻教师外流,不是往城市调动就是到私立学校打工,使大量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而留在农村继续任职的教师大多在等待、在期盼:农村学校何时普及现代化教学设备,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农村教师工资何时才能达到二千,不再为子女上学发愁了?

2 必须彻底变革农村教育模式

现行的高考制度把农村教育引上了应试的道路,学校也只重视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重视优等生,忽视其他学生。素质教育、课改理念虽令难从,实验班、精品班花言巧语。上级“有意”检查,下级“有心”对付。收费、补课屡禁不止。学生为了考上重点中学,大多选择“复读”之路,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压力巨大,心理障碍、思想扭曲、素质下降成为不争的事实。少数学生起早贪黑为的是圆梦: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梦;相当一部分学生被“强制执行”,他们更无奈: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路。“三无产品”何处去?于是厌学、逃学、辍学甚至凶杀现象日趋严重,外出打工的日益增多,甚至有家长也认为:读书的不如打工的、死读书还不如早打工。如何提升教育吸引力,已迫在眉睫!

――必须彻底改变农村学校超额编班现状,从根本上将教师和学生从无效教和无效学中解救出来。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校特别是初高中学校超额编班现象严重,80人一班为足为奇,教师顾此失彼,学生忘乎所以,何以来谈教学质量?当然“精品班”、“实验班”人数相对少些,但最少也有五六十人,但付出的代价是无法估算的:绝大多数学生厌学了、道德素质下降了、行为规范没有了、校园安全担忧了。

――必须彻底变革农村教育升学考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生“挤独木桥”的升学模式。要坚决杜绝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留级现象。要坚决控制辍学率,要把升学率、辍学率与校长的工作绩效、是否续聘联系起来。要扩大农村学生的升学比例,一方面让中等及以上成绩的学生得到升重点大学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让中等及以下成绩的学生得到升职中、职高或一般大学的机会。

――必须变革农村教育模式,彻底改变农村学生读书观,形成让学生“在校时读书专心,离校后工作放心”的新农村教育的新格局。长期以来,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名无实、无以致用。农村学校大多将职业技术课程排在课表上作为摆设,很少有专职教师上课;同时教学内容又缺乏实用性,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生活脱节,他们回乡后不懂得科学种田,也无一技之长。为了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国家必须把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探索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教育新模式,可以把新农村建设各行业所需人材与学校职业技术教育联系起来,创建“新农村技术学校”,编写新教材,设置新课程,创建新专业,学生毕业后分配到新农村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到那时,农村教育以基础教育为基础,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并进的多种教育新模式必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3 必须切实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希望在教研。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基础教育的教研工作更应是“重中之基”,国家必须加大学校教研工作的投入。要设立学校教研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履行学校教研和教改工作职责。要设立国家基础教育教研基金或教研经费,实行教研教改奖励机制。要制定和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题研究计划,逐步确定课题学校、实验学校(并非名义上的永久课题和实验学校)以及推广学校和普及学校,要让教研和课改成果及时得到推广和普及。教育体制改革后,曾一度设立学校教科室,负责教研工作,但近几年有的名存实亡,有的并入教导处,有的干脆废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成立教科室或教研中心后,要履行职责,开展活动。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加强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研究。学校、家庭、社会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而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多班主任抱怨:一个星期的学校教育不如双休日在社会和家庭的负面影响。这说明,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将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研究适合三者统一的德育工作方案,做到走向社会开展活动,联系家长共同教育学生。

其次要加强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一是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人才观念、质量观念的转变,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二是加强校际先进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三是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紧紧围绕问题展开研究,及时解决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四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建设和开发地方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新农村教育,出路何在?这是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一直困惑的课题。以上认识还很模糊肤浅、甚至有失偏颇。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在不断推进新农村教育的进程中,农村教育一定会迎来希望的春天。

上一篇:谈新课改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下一篇: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