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时间:2022-07-15 10:48:32

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摘要】 本文探讨如何更好地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指导学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的文化氛围,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他们身心健康而愉快顺利地渡过大学生活。

【关键词】 入学教育;大学;新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17-01

新生进入大学,要面临一段艰难的心理适应期。对于缺乏心理准备的大学新生来说,在这个心理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承担起对大学新生的入校教育工作,注重对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其度过心理失衡期。

1 针对大学新生中心地位的失落,进行角色重新定位的思想教育。

学生进入大学后,常常产生一种失落感。导致这样种心理失衡的因素首先是新生心目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发生冲突,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环境,尤其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学模式的不适应,从而产生困惑,导致心理失调。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不及时调整,会产生诸如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此,辅导员可以采取做报告、个别谈心式的教育方式,适时解答新生的诸多角色定位问题,明确大学生的求学目标,有利于他们快速地适应新环境。

2 针对大学新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的状况,进行启发式教育。

所谓启发式教育,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也就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在学习时,对某些问题弄不懂,经教师点拨后,豁然贯通。

从自我意识发展上看,大学新生对自我的认识,往往只是通过对他人的认识、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这种认识仅仅停留于表层。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自我认识越客观越好,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均是不合适、不利于个人成长、进步的。作为辅导员,对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要以启发和引导他们通过多角度全面认识自我为切入点,使他们明确差距,树立理想,进而鼓励他们朝着目标去努力、去实现。

3 针对大学新生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的交际困难,进行合适的思想教育。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有着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非常渴望从朋友中获得感情的共鸣,但往往由于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当他们与大学新同学接触时,总习惯拿高中时的好友为标准对其进行比较。相对于中学的人际关系,大学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复杂。于是,新生中常常会有大部分人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为此,辅导员应定期组织一些新生的主题班会、报告会、讨论会或者大型聚会,增加他们的交往,增进他们的了解,使他们建立起新的友谊。采用因材施教原则,适时引导交往不顺畅的学生,告诉他们与人相处应本着诚实的原则,以自己的诚心换取他人的诚心;要他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和性格特性,找到相同点,交往起来就较容易;与人交往时,既要自尊,又不要为了交往而有意委屈自己,同时也要尊重别人;在与同学交往时,应讲信用,学会谦让,积极关心别人;对一些不拘小节的人,要学会容忍,不要过于敏感;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冷静处理;关心、热爱集体,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间的关系。

4 针对大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导致的大学新生厌学现象,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

进入大学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在大学里,师生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对此,辅导员可以请来学习成绩比较好的老生,以座谈会的形式,向新生介绍学习方法和专业研究经验。让他们做好思想准备,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暗示,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5 针对大学新生的懈怠思想,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

许多新生入学后,往往会有意放纵自己,怠慢、松散,导致目标、思想、方向的迷失,最终荒废大学的美好时光。新生入学熟悉环境后,辅导员应立即通过座谈或者报告形式向新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在入校伊始就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就可以克服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新生的学习和生活。

上一篇:新农村教育,出路何在 下一篇:建立新型学习方式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