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瘦身,别忘打打“心理战”

时间:2022-02-11 09:09:10

减肥瘦身,别忘打打“心理战”

天气渐热,减肥瘦身又成了爱美女性的头等大事。

“人瘦,穿什么都百搭;人胖,穿什么都白搭”——网络上疯传着关于减肥的励志段子,服装店新上柜的漂亮衣服也都是均码的小号,这一切都令我们不由得在美食与肥胖之间纠结:美丽不常在,减肥要赶快!

当然,减肥需要科学的方法,除了节食、运动等我们经常提到的以外,“心理减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什么是“心理减肥”呢?这要从诱发肥胖的原因之一——“吃”说起。

“吃”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医学上把单纯性肥胖分为两种类型:体质性肥胖和获得性肥胖。前者是指由于婴幼儿期营养过剩引起体内脂肪细胞数量增加,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所致的肥胖;后者则指的是成年人因为多食或运动量减少引起的肥胖。这两者都与“吃”有直接性的关系。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肥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胖于幼儿,在大人们的眼里是健康,“胖娃娃”往往能引来人们的啧啧称赞。为了自家孩子的健康,人们便想方设法为其增加营养,并且一般是从孕妇刚一妊娠就开始了。但是殊不知,成人肥胖,往往是孩提时代甚至是更早的阶段就埋下的隐患。

有研究证明,胎儿在母体内从第30周起到出生一周岁,脂肪细胞有一个极为活跃的生长期,称为“敏感期”。在这个时期,若营养过度就会引起脂肪细胞分裂加快,细胞数目增多且增大。正常人的脂肪细胞大约有250~280亿个,而肥胖时可增加到635~905亿个,比正常人的脂肪细胞数多3倍。这些增多的脂肪细胞数目是永久性的,称为增生性肥胖,这就大大增加了成年后肥胖的可能性。

据统计,10~13岁的超重儿童长大到31岁时,有88%的女性和86%的男性仍然超重;而10~13岁的正常体重儿童长到31岁时,只有42%的女性和18%的男性属于超重。

获得性肥胖往往是在成年以后因为营养过度才引发肥胖,一般认为,这种肥胖人群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并不增加,仅仅表现为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采用饮食减肥疗法可以有效控制。

既然“吃”是胖的重要原因,减肥瘦身的要求又是如此之强烈,那么为什么非“吃”不可呢,管住自己的嘴为什么就那么难?这不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为什么节食解禁后吃的更多

人体维持正常的功能运转需要能量,而能量来源于食物,但是如果摄入的食物过多,人体吸收了过多的能量,就难免形成肥胖。那么,节食不就可以减肥了吗?尝试过减肥瘦身的亲们都知道,这真的是“说说容易”。

且不说节食本身的种种痛苦了,就算是意志坚定地坚持一段时间,取得辉煌战果以后,面对体重秤令人满意的指针读数,面对穿衣镜里至少对得起基本审美观的窈窕倩影,窃喜之后,多吃的毛病便不觉蠢蠢欲动,其结果就是不幸的事情随之发生,不仅多日的辛苦努力很可能付之东流,更悲催的甚至会反弹超过节食前的体重标准。这也正是节食减肥极难成功的原因。

节食的困难,直接体现了人类“只要有机会就吃”的文化遗传。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这是人类祖先在艰苦时代生活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古代人谋食不容易,一旦获得食物,就会尽量地填饱肚皮,以储存能量,防备随时会出现的饥饿阶段。所以吃甚至多吃对我们人类来讲可以说是一种本能,而节食则是一种勉强的、理性的、违反本意的自我限制。这种限制是维持在意识层面的,需要理智来维持。在潜意识层面下的食欲则时时不忘冲破限制,获得饱餐的满足。

对于节食减肥者而言,体重得到控制之后,纯理性的自我限制能力便很容易降低,潜意识中的“有机会就吃”的文化倾向便会占据上风。这也就是节食减肥一旦获得一点儿成效后,便会不由得给自己解禁,并且一旦解禁后反而吃得比以前更多的原因。

食欲与情绪因素的关系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食欲和情绪有密切的关系。但有一个反常的现象我们似乎不太好理解:一般人是情绪好的时候胃口也好,焦虑时会食欲降低,食量减少;但是肥胖者焦虑时食欲食量反而会大增。

对此反常现象,心理学家有两种解释。

首先,可能是父母在育婴期间,为婴儿养成了不良习惯所致。婴儿哭闹会有多种原因,饥饿只是其中一种,有经验的父母可以通过宝宝的哭声和表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有些父母缺乏育婴知识和经验,宝宝一哭一闹就以为是饿了,便开始喂奶。长此已久,不但会因营养过剩造成孩子体质性肥胖,而且使婴儿无法学会对饥饿和难过的辨别,延续到成人期的表现就是焦虑时食欲食量反而大增。悲催的是,事实往往就如现在网上流传甚广的那句心情签名所说——“本想一口一口吃掉忧愁,却不想一口一口吃成了肉球。”

还有一种解释是:焦虑时爱吃是心理紧张的不良反应。咀嚼的动作可以降低面部肌肉的紧张度,使人间接地感到情绪的紧张也随之降低,于是,当感到紧张或者焦虑时,便以吃东西的方式来应对。

情绪好时用美食来犒赏自己,情绪不好要用美食来安慰,如此讲来,胖自然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

专家开出“心理减肥”妙方

分析了肥胖的成因和节食减肥之所以困难的原因,就可以针对上述分析来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要对自己的减肥有一个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期望值。

期望值过高是减肥过程中常出现的现象。我们减肥一般遵循“调整食谱、限量进食、适当运动”的原则,应该知道的是,在正确的节食和运动减肥后,体重也只能相对减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合理的减肥就是根据自己的体质、年龄、骨架大小、健康状况等具体条件,制定出合理的目标,当达到这个目标后,就要有意识地维持。

假如我们制定出的减肥目标过于苛求,不但会因难度太大生理上难以承受,而且还会给心理上造成太大的压力,会认为减肥失败了,从而降低坚持下去的信心,甚至选择放弃。

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同样,由胖子一下子变瘦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何况从医学角度看,骤然减重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害的,所以,给自己定的目标要符合实际。

为避免期望值过高而失望,可以制定一些阶段性的目标。这样,当付出努力之后,就会为取得的小小成绩而欣喜,并且增添继续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美国一所大学曾组织54名女性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要求她们在9个月的时间内节制饮食,并进行锻炼。实验开始之前,实验者问她们是否相信自己在这段时间内会减轻体重,其中28名女性表示相信自己能做到,其余26名则表示困难。实验结束时,那些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人比那些缺乏自信的人多减掉了30%的体重。

积极心理暗示会带给人们积极的刺激,使我们能乐观地坚持单调乏味的运动锻炼,忍受节食带来的痛苦,从而取得良好的减肥效果。而诸如“我太懒了,不愿锻炼”或者“我缺乏自制力,没法执行饮食控制计划”等等此类消极的自我暗示,会打击将减肥继续下去的自信心,导致最终放弃减肥计划。

第三,要树立对自己的责任心。

这里所谓的“责任心”,其实就是减肥过程中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力。饮食不仅是生理层面的需要,更是社会生活和情感生活的一部分,何况节食也好,运动也罢,都是对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的一种改变,确实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家人、朋友可以给我们支持和鼓励,理疗师、减肥训练人员也可

以给我们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但这些归根结底都属于外力,仅靠外力来限制约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一旦外在的监督力量减弱了,就会恢复到放任的状态。自己必须为自己的健康和体态负责,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为自己找借口。

还有,要注意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

很多人都是单纯地把体重的减轻作为减肥瘦身的目的,而忽视了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状况的改善,比如爬楼梯不再像原来那样气喘吁吁了,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了,腰酸腿痛的毛病减轻甚至不见了,等等。其实,这都是积极的、了不起的成绩。

关注自己身体点点滴滴的变化,从中得到满足,并由此鼓起进一步改变的信心,相信能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形象。

上一篇:太阳镜选购锦囊 下一篇:日本美食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