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管类学生专业实习模式研究

时间:2022-02-10 05:38:46

高校经管类学生专业实习模式研究

摘要:由于现阶段社会体制、企业观念、高校资源的诸多原因,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走入严重的实习困境。本文通过对困境产生原因的分析、国内外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the present stage society system, the enterprise idea, university resources' many reasons, the university walks into the serious practice difficult position after the tubular goods college major. This article through has the reason analysi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ractice pattern research quite to the difficult position, explores one kind of effective new pattern tak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ty as the example.

关键词:大学生 实习 模式 绩效 职能

Key word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ractises pattern achievements function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项目号:2008B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实习一直是高校学生专业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过去的实习方式往往都将重心放在学生在校外的实习。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条件的概念迅速淡化,已不再有明确的提供实习条件的义务。企业的价值取向为经济效益占主导,对接待在校大学生实习普遍持一种较为消极的态度一方面他们担心实习会影响他们的生产,又担心其商业机密外泄以及他们管理上的麻烦等,导致许多学生很难联系到实习单位,或是联系到的又不能进行专业学习,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一、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问题研究现状

(1)研究现状

就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实习教学环节问题,领域内尤其是国内专家和学者有过诸多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3类:

首先,研究最多、最广泛的是校外实习模式,他们都积极肯定了校外实习的作用和意义,并就当前校外实习遇到的困境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也找到了一些有效的途径,例如师范类的“院校结合”模式,即大学与中小学挂钩,大学生可直接得到实习机会。(常见到的某某附属中学、小学就是如此)另外一种就是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引进企业资金进行资源建设和配置,企业提供岗位给学生进行实习。

其次,很多专家学者针对校内实习职能弱化的现状,探讨校内实习有效模式及其效果,并积极倡导校内实习职能的加强,如广东商学院的ERP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等。但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也并未形成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模式。

最后,目前国内研究中也有提到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如全国政协委员周晋峰在《校企合作新模式: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有机结合》(2008年)一文中提到“把实训基地建到企业来,把金牌课程带回学校去”的实习方式,但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才刚刚起步,因此成果不多。

(2)研究趋势

结合以上资料,目前对于实习这一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都分别集中在对校外实习和校内实习的两个不同角度,但并没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探讨。校外实习的途径覆盖面太小,尤其不适用我们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远远不足以解决大学生实习的困境问题;而对校内实习的研究仅仅集中在理论层面,至于究竟如何强化校内实习的职能,没有提出成熟的解决途径。今后,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将把重心转移到如何发挥校内实习的作用,强化校内职能,并进一步集中在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模式研究上。因此,现阶段就如何探索出一套校内实习的有效方案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二、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有效模式的探索

(1)新型实习模式的假设分析

当前大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有效的专业实习途径,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而同时高校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由此而产生的矛盾:企业为了得到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在挑选人才时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学校和企业却未能提供相应的实习和积累工作经验的条件,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和困难处境。

由此我们提出假设――建立一个全新的实习模式来整合教学资源,代替传统模式,发挥实习教学环节的真正作用。

新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它的优势又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将通过传统实习模式(图1-1)和新型实习模式(图1-2)的比较来做阐述:

① 传统实习模式

图1-1说明:

* 学生经过现实企业中的校外实习,实习后分析可得到“实习效果A”;

* 学生之后真正进入现实企业就业,得到“工作绩效A”。

② 新型实习模式

提出假设,在加入“校内实习平台”后,将产生如下框架图:

图1-2说明:通过来源于现实企业的数据支持和反馈,形成一个仿真模拟企业真实运营环境的“校内实习平台”,这时:

* 学生经过a―b由“校内实习平台”完成模拟实习,实习后经过g分析可得到“实习效果B”;

* 学生经过c―d―g完成成图1-1中传统校外实习过程可得到“实习效果A”;

“实习效果A”和“实习效果B”加总,得到此模式最终实习效果,我们称为“实习效果C”;

* 学生之后真正进入现实企业,经过e―h可得到“工作绩效B”。

③ 假设可行性的验证――新旧实习模式的比较分析

在图1-1,即传统实习模式下,如上文所分析的一样,由于经费和企业积极性等因素,学生得不到应有就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习趋于形式化,这时候形成的“实习效果A”达不到预期效果。

当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就业时,接触到东西与实习时差别巨大,学生在没有接受有效实习的情况下,直接面临就业,重新学习后,达到“工作绩效A”。很明显,“实习效果A”根本无法提高“工作绩效A”。此模式下,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应用得不到实现,实习未能为就业服务。

在保留校外实习方式的前提下,加入“校内实习平台”后,如图1-2,现实企业为“校内实习平台”的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数据,同时,“校内实习平台”在运作中也为现实企业提供反馈,保证实习平台的动态实效性。

因此,由于环境的高度实效性和仿真性,“实习效果B”有效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加强,在此程度上再加总“实习效果A”得到“实习效果C”。很明显,“实习效果C”将大大接近或达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这样当学生在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实习工作经验后,在真正就业所达到的“工作绩效B”将远远超过“工作绩效A”。在此模式下,实习真正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应用和今后的就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④ 结论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试图通过本文设计的这一套全新的实习模式(构造校内实习平台)是可行的。它将能够有效破解当前传统模式下的实习困境,从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所以,如何构造这个实习平台成为新型实习模式的重中之重,因此下面将对该平台做全面的介绍。

(2)“HRM校内实习平台”介绍

图1-3工作原理分析:

“HRM校内实习平台”,是在实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真实模拟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营环境:

* 劳动力市场:对实际调研的数据结果,运用科学方法,借助一定的公式、模型将人才属性转化成各可量化指标,构建人力资源数据库,来模拟劳动力市场。(人才价值公式在图中用P=[a,b,c,d,e,f,g]表示)

* 管理委员会:由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及行业资深人士组成管理委员会,履行评价职能,人才数据库数据,同时负责各期HR市场行情和本期任务的和规则说明。

* 公司:由参加实习的学生组建虚拟公司,各个学生分别担任公司的HR管理角色,从人才数据库中招聘人才,并履行HRM在公司运营中方方面面的职能。具体包括:对公司的人力资源各方面进行分析决策,根据市场信息,完成人力资源计划、培训计划、招聘计划、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关怀、激励方案等管理决策,使公司绩效达到最佳。

* 运营环节:各学习小组将模拟互相竞争的“公司”,在“公司”经营过程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模拟环境中展开对抗。

每一轮各模拟“公司”都需要在管理委员会所信息和任务的指导下,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公司”的人员结构;进行人力资源盘点、能力素质模型分析;进行员工工作能力与团队工作能力分析;进行人力资源预算、人力资源成本分析;进行团队管理与有效授权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委员会会定期举办管理竞赛或设置管理困境,作为实习内容的补充,胜出者将增加其所在企业的价值。

* 结果衡量:各虚拟“公司”的属性也将通过一定科学方法转化为可量化指标,模拟经营胜败的关键就在于通过这些活动是否能打造出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为本“公司”获取生存、发展的关键资源,最终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公司”价值公式在图中用F=[A,B,C,D,E,F]表示)

(4)相关配套建设

为了保障该HRM校内实习平台的顺利运行,达到预期效果,还必须设置相应的配套制度:

① 课程学分设置:通过合理设置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学分结构,起到对学生参与以实训课为基础的综合实验、高仿真校内实习及创新实践实习过程的积极导向作用。

② 研究队伍: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老师和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以本校本专业为试点,也借助专业协会和企业的帮助,完成“校内实习平台”研究和开发工作。

③ 实习教学团队:组建专业指导老师和社会企业方代表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共同指导校内实习平台的运行。

④ 管理队伍:通过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在“平台”运行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

⑤ 制度建设:制定一套有效监督和运营“平台”的教学制度,保证其规范性,科学性,平台运作有章可循,具体包括:《HRM校内实习平台教学大纲》、《学生实验守则》等。

(5)效果预测以及推广价值

① 效果预测

该平台通过对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企业信息、招聘标准、实习制度等数据的调研,生成模拟劳动力市场,实现“职能复制”,使得在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在校内就进行仿真度很高的实务实习。通过模拟实习,预期将达到如下效果:

第一,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HRM校内实习平台”,进行仿真专业实习,达到一个实习效果水平,从而弥补校外实习中学生实践能力不强、没有工作经验等缺陷。

第二,学生通过模拟实习,产生的工作绩效与现实中实习产生的绩效匹配度高,为就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更进一步符合企业优秀人才的标准。

第三,学校教学资源尤其是实验室等得到有效利用,既不需额外投入过多经费,又弥补校内实习中学校资源闲置浪费、实习内容陈旧呆板等缺陷。

第四,校方和企业方不需要额外投资建立“实验基地”,成本大为降低。相反,企业通过图1-3中的“模拟劳动力”市场得到数据反馈,而这些数据将能够给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作参考,有助于企业的改进。

② 推广价值

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说,该平台的核心部分为“实习功能复制”。以“HRM校内实习平台”原理为理论基础,加上其他专业各自的特性,便可以出设计其他经管专业的校内实习平台,如“电子商务校内实习平台”,“市场营销校内实习平台”等,并在此类基础上逐步组合成整体的“经管类专业校内实习平台”。

第二,从学校角度来说,该平台其实可以作为一种专业实训课和实验教学课的另一种形式,加以制度的完善和师资力量的配合,该平台能促进高校教学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效率能够大为提高。

第三,企业的角度来说,该平台的模拟劳动力市场,可以作为企业未来人力储备资源的参考,企业可以利用反馈的数据作为决策参考,这样,企业的用人制度将会更加贴近高校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的效用将大为提高。

参考资料:

[1] 广东商学院ERP实验教学简介

[2] 金蝶人力资源电子对抗系统

[3] 经营之道--企业电子对抗系统

[4] 麦海娟,宋新欣.高校“手工+ERP 软件财务会计校内实习”实践与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1-1

[5] 陈华容 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顶岗与校内实习相结合 改革传统实习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实习与实训・.2008(3)第27卷第3期

[6] 柴增田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高水平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8卷增刊.2006(12)

上一篇:创设问题情境,活化历史新课堂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