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癔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探讨

时间:2022-02-05 02:40:28

中小学校园癔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探讨

作者单位:551400 贵州省清镇市中医院

通讯作者:陈志丹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小学校园内师生癔症发病原因,研究心理护理对本病采取暗示治疗过程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中小学校园癔症患者进行暗示治疗结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分类整理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癔症患者中,各阶段教师及学生癔症发病主要诱因均有不同。通过暗示治疗结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青年教师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对于该类患者需根据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巧妙运用积极暗示,灵活运用心理护理方法,是治疗中小学校园癔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中小学; 校园; 癔症; 发病原因; 护理对策; 探讨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1]。临床以女性多见,大多发病突然,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或短暂的精神异常。患者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检查不能发现相应器质性疾病,也无相应的病理解剖学改变,可反复发作,预后好。现将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中小学校园癔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患者中男4例,女58例(93.5%),年龄12~36岁,平均17.8岁。其中教师6例(9.7%),学生56例(90.3%),其中小学教师1例,中学教师5例,学生患者中,小学5例,初中32例,高中19例。首次发病29例,第二次发病17例,第三次以上发病16例。发病原因:因工作及学习压力大、焦虑、紧张、恐惧等而发病25例,因恋爱受挫、精神创伤、被殴打而发病21例,因与他人争执、情绪激动而发病16例。发病时症状:心动过速、气急26例,情感暴发、哭闹、撕扯衣物、头发14例,四肢僵硬、抽搐10例,失语、意识朦胧7例,瘫痪4例,附体状态1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急救措施 该类患者就诊时通常为急诊,多人护送入院,患者及亲属往往高度紧张,担心患者有生命危险。医护人员应及时检查明确诊断,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该疾病并安心治疗。

1.2.1.1 将患者置于安静的房间,给治疗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环境。医务人员及亲属均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喧哗,尤其不能谈论病情的轻重,以免患者听到后影响恢复,更不容易恢复常态。

1.2.1.2 语言暗示是指对患者进行语言诱导,告诉患者这是一种大脑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不会留后遗症。并告知亲属探视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使治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2.1.3 暗示疗法:遵医嘱使用安慰剂,如输入有颜色的液体如丹参注射液等,并告诉患者这是本病的特效药,以达到使症状减轻和消失的结果。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及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如抽搐躁动者给予安定等镇静剂,呼吸急促者给予吸氧,心动过速者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尽量使患者认为受到医护人员重视,满足其渴望“被抢救”的心理需要。每次服药与注射前应对患者多加解释和暗示,使其乐意接受治疗和相信医务人员的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

1.2.2 一般护理 将患者尽量安置于单间,光线柔和、周围环境安静的病房。注意缓解紧张情绪,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减少探视,避免围观及窃窃私议。

1.2.3 心理护理 暗示治疗是本病治愈的关键,心理治疗是最主要而有效的方法。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心态,用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去影响患者,建立彼此信任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将引起悲伤的原因倾诉出来,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创伤,指导患者正确对待人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耐心开导患者,教给患者与疾病有关知识,使其了解疾病原因及其性格缺陷,帮助其克服个性缺陷,认识本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增强患者信心能有效减少发作。

1.2.4 生活护理 陪护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给予鼓励、认同、关心、安慰、理解,并给予患者生活、工作及学习上必要的帮助,多做细致的思想开导,辅以热情的关怀。

1.2.5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生活规律,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及学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或外出旅游以放松心情,促进心身健康。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得失,能正确对待挫折,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防再次发作。鼓励患者和家属及同事、同学有效沟通,解除顾虑,改变不正确的态度,避免患者被歧视。癔症是神经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并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一旦诱因消失,患者会自然痊愈。积极消除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2 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癔症多发病于16~35岁之间,女多于男,可反复发作。各种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均可导致发病,发病时症状多为心动过速、气急、抽搐、情感暴发,少数有意识障碍及躯体。发病师生平时性格均属敏感、内向、任性、偏激类型;与人争执或被殴打、恋爱受挫、学习及工作压力大、惊恐、被侮辱、委屈、不如意以及亲人的远离等较强烈的精神创伤,往往是癔症第一次发病的诱因。至于多次发病者,不一定都有很强烈的精神因素。也可能由于与精神创伤有联系的事件,或在与第一次起病相类似的情景下产生联想或自我暗示而突然发病。本组62例患者均采用心理暗示疗法得到满意的效果,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建立信心,除1例鬼神附体患者经家属同意后送精神病院治疗外,其余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均康复出院。

3 讨论

现在的中小学校园内青年教师及青少年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逐渐增高,从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其经受不住一点挫折和失败,而教师及学生的学习及工作压力加大,部份地区实行教学成绩末尾淘汰制度,以及加上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学校及家长只注重孩子分数而忽略了对孩子性格、品质及心理等方面的培养,导致有些大中学生性格、心理等方面的不健全[3]。该疾病在治疗时,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和暗示性治疗,效果较好。所采取的护理对策需根据青年教师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运用积极暗示,灵活运用心理护理方法,是治疗中小学校园癔症的有效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宋燕华.精神障碍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0.

[2] 王久凤.癔症与暗示性心理护理.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11(2):472-473.

[3] 黄志红,龚小玲.大学生癔症的护理及思考.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5):459-460.

(收稿日期:2011-04-12)

上一篇:破伤风被动免疫临床应用体会 下一篇:外科治疗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