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和谐成长

时间:2022-02-05 05:57:40

如何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和谐成长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和谐成长。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后发现,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追求享乐,迷恋金钱;有的学生尊老爱幼观念淡薄,缺乏礼让,不珍惜劳动成果,以朴素为耻,言语粗俗;有的学生认为不读书,无知识也可以赚钱发财,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有的学生只求混个毕业证,早早冲出这所“牢笼”,去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赚钱发财;所以弄虚作假、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现象严重。这些不文明现象反映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影响学生的和谐成长。

一、学生不和谐成长的主要表现

厌学、没有上进心;自以为是;与同学老师交往有问题;与家长有代沟;自私自利;没有羞耻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不好意思;散漫,没有时间观念等。

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和媒体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反映的负面社会道德风气、精神面貌对学生影响很大,而学校又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现在社会道德由重义轻利走向重利轻义,集体主义和大公无私也已经走向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拜金主义”等现象早已司空见惯。这种种负面道德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泛滥,使得人与人的关系也变成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而这些对学生的道德标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于是在社会、家庭的影响下有的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团结协作精神逐步削弱,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逐步淡化,而对个人利益比较关注,对国家、集体利益有所忽视,对集体的力量和作用认识不足。

(二)家庭影响。

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较大,社会生活的变化节奏很快,接受到的信息又是空前的。与此同时,他们缺少困难与挫折的磨练,缺乏兄弟姊妹的亲情体验,人际关系单一。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就容易造成其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敏感、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遇到环境变化就缺少足够的心理应付能力,造成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也在所难免。而家长又不注重创设良的家庭氛围,以极不认真的态度草率处理婚姻、伦理、工作、人际关系等,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父母有的只是提供钱财和没有成绩时的责骂,孩子在家没有养成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校的成长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只要交给学校教育就可以了。

(三)中学生本身的特点。

中学生摆脱了小学生的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又不愿意表露出来。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房间。他们有时喜欢沉默,也更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迫切需要别人的理解,所以他们热衷于寻找知心朋友。他们思维敏锐却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他们的毅力发展的还不够,容易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四)同伴的影响。如果说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知识和人格上的话,那么同伴则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同学、朋友之间有共同语言、爱好,并且学习、生活的内容和规律相似,容易达成理解, 尊重、爱、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同伴中间最容易得到满足。

三、解决方法

(一)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帮助学生分析所处的新环境,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中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客观现实,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及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另外,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阐述,使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等问题,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长的压力。

(二)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中学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过程,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指导学生在多记忆、多思考、多琢磨、多理解的过程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业压力过大,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不打疲劳战术,在吃好、睡好、心情好的前提下,坐在教室里潜心研究学习,提高课堂与自习效率。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三)教学生树立科学的目标。

在适应了新环境,在找到最佳学习状态后,这时应该教学生在新环境中树立科学的目标,确立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就是不断进步,远期目标就是考什么样的大学,有什么样的理想。定一个与成绩相当的目标,平心静气的去努力,说不定会有惊喜。

(四)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我们充分利用班会和团活等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型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有利于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五)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心理失衡。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减少对优秀生的过分呵护,让他们正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不妨有意设置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教师有教学任务和一些琐事,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内心变化,一些问题很细小但是影响可能会很大。所以每次接一个新班级的时候,把他们带入班级后我们说的第一句话都是:“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一起解决。希望我可以是你们的良师和益友。”与学生逐步的沟通,学生渐渐会说心里话了,有什么问题知道向老师求助了,慢慢的当自己遇到烦恼、甚至是重大生活打击时,就会向周围的同学、朋友、老师、亲人倾诉,让消极情绪得到及时释放。中学阶段的经历,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在他们身上都留有印记。这些印记有积极的,也有会在心灵上划下伤痕的。这些伤痕如果自己愈合不了,接下来的经历还会留下伤痕,我们的学生就会像蜗牛一样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作为教师,就是应该让所有的学生在人生路上行走的时候不会很艰难,适应环境,和谐成长。

上一篇:让学生在作文中充满兴趣 下一篇:在情趣激发中催生语文教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