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导入方法探究

时间:2022-02-04 09:36:46

语文教学导入方法探究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之”?良好的开端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教学导入方法,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做以下探究。

一、直接导入法

也叫开门见山导入法。一上课,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始至终围绕这一中心听课、思考。通过简短而精练的语言叙述,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二、旧知识导入法

也叫温故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从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感知新知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生会感到亲切,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新知识,使新旧知识连贯。

三、图片导入法

每册课本前都有几页插图,这些插图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时,先展示图片,学生边欣赏天上变化多端的云,边聆听课文范读,形象直观。在此基础上,讲解课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轻松自如。接下来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音乐和云彩变化的图片,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介绍各种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四、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趣闻轶事的心理,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情境,引出新课,使学生自觉进行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

如:在讲授《陌上桑》时,是这样导入的:我先讲一则幽默故事,听完后大家说它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继而开始讲故事:一位农夫的女儿长得奇丑,父亲让她去地里看玉米,老鼠见了她,吓得不仅不敢偷吃她家的玉米,还把几天前偷走的玉米送了回来。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有的同学说这是夸张。我继续引导:“夸张是从修辞角度说的,如果从描写方法这个角度说呢?”学生立即领悟说:“是侧面描写。”“对,侧面描写是一种值得学习和掌握的方法,它往往比正面描写的效果好得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我国古代侧面描写的典范作品――《陌上桑》。”

五、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

例如,给学生讲“闰年”这样导入:“小明今年八岁了,过了八个生日,可是小明的姐姐却只过了三个生日,大家说说,小明的姐姐今年几岁了?”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议论纷纷,异常活跃。

六、实物演示法

如:上《核舟记》一课,我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这样的实物,让学生易于感受,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情境导入法

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或录像,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总之,想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导入。导入法的精彩、新颖,能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一种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学必须注重导入的精彩性,以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职业高级中学)

上一篇:高三政治第三轮复习策略初探 下一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学习”提问的策略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