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玉耶经》的传译校勘及相关问题探讨

时间:2022-02-01 06:06:07

敦煌写本《玉耶经》的传译校勘及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玉耶经》属于大藏经“阿含部”,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多种译本,西晋佚名译者所译版本在敦煌文献中亦有保存。敦煌写本《玉耶经》对《大正藏》所收《玉耶女经》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玉耶经》注重对已婚女性的“妇德”教化,与同时代的《女孝经》、《女论语》以及流行于敦煌社会的《太公家教》、《辩才家教》一样,侧重于对女性德行的定位与宣传,为唐代女性生活和教化研究补充了材料,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敦煌写本;《玉耶经》;妇德教化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8-0005-03

一、《玉耶经》传译概说

《玉耶经》全一卷,东晋时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玉耶经》又称《长者诣佛说子妇无敬经》,叙说佛陀在家护法给孤长者须达的儿媳妇名玉耶,依恃本家豪富而欠失妇德,骄慢无礼,不顺夫尊,佛陀应须达长者之请,讲说有关妇德之教示以晓谕玉耶,玉耶闻教悔过,并受十戒。本经另有三种译本:一为《玉耶女经》,西晋时译,译者佚名;二为《阿遬达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三为《增一阿含》卷49《非常品第九经》,东晋僧伽提婆译(以上诸本均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又《出三藏记集》卷3《新集安公失译经录》中,有《七妇经一卷》,虽经名与巴利本相合,但由《玉耶经》之排列次序观之,恐属此经之异译本。①

《玉耶经》在敦煌文献中亦有保存,目前所见有三件:北敦05242号1②+P.5028(19)残片、③北敦07868号B、④敦研0361号,⑤本文主要针对北敦05242号1+P.5028(19)残片、北敦07868号B两件写本进行探讨。

北敦05242号(夜042)共包括三个文献:《玉耶经》、《菩萨诃经》、《无量大慈教经》。此件《玉耶经》编号为北敦05242号(夜042)1,首缺尾全,首五行下部残,起“家,是名婢妇”,讫“稽首礼足,受退还归家”,内容相当于大正142b,02/865b8—c15。尾题“佛说玉瑘经一卷”,楷书书写,字体工整。

P.5028(19)首尾俱缺,残存四行,共十四字,起“昼夜求愿”,讫“怨家妇”,相当于大正142b,02/865b09—13,通卷上残。P.5028(19)残片四行内容刚好可以填补北敦05242号1首部二至五行下部所残的空缺,两者可以缀合,应为同一件写本。

北敦07868号(制068)分为A、B两片,为《佛说五无反复经一卷》,B片为《玉耶经》。此件《玉耶经》首缺尾全,首七行下残,起“女人不以面象端正”,讫“稽首礼足,受退还归”,内容相当于大正142b,02/864c18—865c14。楷书书写,有行间校加字。上述两件《玉耶经》与西晋佚名译者所译版本内容一致。方广锠先生认为两件文书均属于7~8世纪的唐写本。⑥

二、《大正藏》本《玉耶女经》校勘——以敦煌本为参校本

(一)七者常忧嫁之,八者生已父母离别(02/865a04

—05)

按:“之”字文意不通,北敦07868号B 作“时”,是;“已”,北敦07868号B 作“与”,敦煌文献中的“已”、“与”可互通。

(二)玉耶默然无言可答(02/865a16—17)

按:“默”字,据北敦05242号1+P.5028(19)、北敦07868号B 应作“嘿”。“嘿然”即沉默无言的样子,《中阿含经》载:“异学无恚令众嘿然,自亦嘿然。”下文“默然无辞”(02/865b06)同此,应为“嘿然无辞”。

(三)甘身苦乐,无有二心,募修妇道(02/865a04—05)

按:“甘身苦乐”,据北敦07868号B应作“甘心乐苦”,其中“苦乐”与“乐苦”意均可通,“甘心”较“甘身”意胜;“募”字,据北敦07868号B应作“务”,“务修”修辞精神,“募修”修辞实物,故“务修妇道”意胜;另,东晋竺昙无兰译《玉耶经》有“务修妇节不择衣食,专精恭恪唯恐不及”句。

(四)乱头勤卧,无有畏避(02/865b10)

按:“勤”字,据北敦05242号1+P.5028(19)、北敦07868号B 应作“对”,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毘那耶》曰:“对卧无犯,勿致疑心。”“有”字,据北敦05242号1+P.5028(19)、北敦07868号B应作“所”,“无有畏避”在佛经中较为少见,而“无所畏避”较“无有畏避”意胜,如《大宝积经》载:“沙门婆罗门,不识长幼,不顺教诲,无所畏避。”

(五)使不枉横、财宝日生(02/865b18)

按:“枉横”二字,据北敦05242号1+P.5028(19)、北敦07868号B 应作“横枉”。“横枉”意同“枉横”,意为无罪而遭受祸殃,可据敦煌写本改正之。如《法苑珠林》曰:“若有众生得闻此香,七日七夜欢喜悦乐,灭一切病无有横枉,远离恐怖危害人心。”

(六)宫殿浴池在所自然天人乐之(02/865b19—20)

按:“殿”字,据北敦05242号1+P.5028(19)、北敦07868号B 应作“灌”,“灌”为“观”之借字。“宫观”意为供帝王游憩的宫馆,亦可指代庙宇,如《佛说四辈经》曰:“愿为男子转身受福,可得上天宫观自然。”另,《法句譬喻经道利品第三十八》曰:“昔我前世作转轮圣王,名曰南王皇帝。七宝导从,宫观浴池,行宫戏园。”

(七)多逢灾横水火日惊(02/865b25)

按:“灾”字,北敦05242号1+P.5028(19)作“殃”,北敦07868号B作“央”,“央”为“殃”之借字。“灾横”意同“殃横”,意为遭受祸殃,可据敦煌写本改正之。

(八)佛语玉耶:“此是七辈妇,汝用何行?”(02/865c01—02)

按:“此”字,北敦05242号1+P.5028(19)、北敦07868号B均无,可据敦煌写本删之;“用”字,据北敦05242号1+P.5028(19)、北敦07868号B应作“欲”,语意明了。

(九)即前长跪求受十戒三自归命,归佛归法归比丘僧(02/865c04—05)

按:“即前长跪求受十戒三自归命,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不好理解和断句,据北敦05242号1+P.5028(19)、北敦07868号B应作“即前长跪求受十戒三自归命,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

(十)三不淫佚(02/865c06)

按:“淫佚”二字,据北敦05242号1+P.5028(19)、北敦07868号B 应作“邪淫”。“邪淫”,梵语为kāma-mithyācāra,巴利语为kāmesu micchācāra,又作欲邪行,为十恶之一。

(十一)此优婆夷所行(02/865c08)

按:“此优婆夷所行”,北敦05242号1+P.5028(19)、北敦07868号B后均有“道”字,可据敦煌写本补充之。

(十二)稽首礼足受退还归(02/865c13—14)

按:“受退还归”,北敦05242号1+P.5028(19)后有“家”字,可据此补充之。

三、《玉耶经》的妇德教化功能

《礼记·昏义》云:“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官;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以苹藻,所以成妇顺也。”⑦ “妇德”为古代妇女四德之首,是古代女性的道德标准,亦是我国古代女子教育的基本目的。

《玉耶经》是一部完整的对已婚女性进行妇德教化的佛经,其中对女性群体的妇德定位,即要求她们努力践行“婢妇”角色。《玉耶经》中,佛告玉耶“七辈妇”,分别为“母妇”、“妹妇”、“知识妇”、“妇妇”、“婢妇”、“怨家妇”、“夺命妇”,意谓前五种受众人敬爱,名声高扬,为家庭繁荣之基础;后二种于未来将要遭受恶之果报。佛语玉耶:“是七辈妇,汝欲何行?”玉耶流泪前白佛言:“我本愚痴不顺夫尊,自今已后当如婢妇,尽我寿命,不敢骄慢。”而何为“婢妇”?《玉耶经》曰:“心常畏忌,不敢自慢,忠孝尽节,口不粗言,身不放逸,以礼自防,如民奉王,夫婿敬幸,不得骄慢,若得杖捶,敬承奉受,及见骂辱,嘿然无辞,甘心乐苦,无有二心,务修妇道,不择衣食,事夫如事大家,是名婢妇。”⑧

严耀中先生指出:“宗教文献中的世俗内容实质上反射了世俗社会在宗教中的存在模式,进一步说,也反映了宗教在世俗社会中存在的模式,这就像因陀罗珠中互为映像的道理一样。”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三件《玉耶经》是7~8世纪的唐本,说明其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流通性,并对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反观7~8世纪的唐代社会,对女性的妇德教化主要表现为《女孝经》和《女论语》的创作和流传。《女孝经》之《事舅姑章》要求已婚女性事舅姑要“敬与父同,爱与母同”;《三才章》则明确事夫之义:“防闲执礼,可以成家。然后先之以泛爱,君子不忘其孝;慈之以德义,君子兴行;先之以礼让,君子不争;导之以礼乐,君子和睦;示之以好恶,君子之禁。”如果说《女孝经》是侧重于对宫廷贵族女子的道德教化的话,具有明显平民化色彩的《女论语》则流传得更久更广,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影响也就更大。⑩《女论语》中《事舅姑章》同样要求事舅姑“如同父母”,事舅“如有使令,听其嘱咐”;事姑“姑坐则立,使令便去”。《事夫章》则强调妻当“将夫比天,其义匪轻”,夫主发怒,则“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低声”,且“莫教寒冷,冻损夫身,家常茶饭,供待殷勤”。由上可见,《女孝经》、《女论语》中“事舅姑”、“事夫”的准则与《玉耶经》中对婢妇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玉耶经》在敦煌写本中得以保存,表明其在敦煌社会中的流行。与此同时或稍晚的《辩才家教》、《崔氏夫人训女文》、《太公家教》均侧重于对女性德行的定位与教化。敦煌写本《辩才家教》(P.2515等)之《六亲章第四》曰:“好儿和眷属,婢妇和六亲。为人莫骄慢,为礼莫因循。”其中“婢妇”的概念与《玉耶经》对已婚女性的要求具有相通性。郑阿财先生指出:在内容上,《辩才家教》多杂糅佛教义理;在形式上,《辩才家教》也是采取佛经偈颂的形式,俨然成为一部佛教劝世文。11据考,《辩才家教》产生于中唐时期, 时间上晚于两晋时期传译的《玉耶经》,由此可推测《辩才家教》中“婢妇”思想应是受了《玉耶经》的影响。另外,《崔氏夫人训女文》(S.5643等)中,母亲训示女儿在出嫁后要牢记:“姑嫜共语低声应,小郎共语亦如然。早朝堂上起居了,诸房伯叔并通传。妯娌相看若鱼水,男女彼此共恩怜。上和下睦同钦敬,莫作二意有慵偏。夫婿醉来含笑问,迎前扶持送安眠。莫向人前相辱骂,醒后定是不和颜。若能一一依吾语,何得翁婆不爱怜。”如果说《崔氏夫人训女文》是从母亲的角度对将嫁女儿进行婚后教育的话,那么《玉耶经》则劝诫已婚女性如何正确履行“为人妇”的职责。除此之外,敦煌写本《太公家教》(S.479等)强调人妻如何“孝养翁婆”和“敬事夫主”:“孝养翁婆,敬事夫主,亲爱尊卑,教示男女;行则缓步,言必细语,勤事女功,莫学歌舞;少为人子,长为人母,出则敛容,动则庠序,敬慎口言,终身无苦。”如果不敬舅姑、夫主,会拖累本家,辱没父母兄弟的名声:“女年长大,聘为人妇,不敬翁家,不畏夫主;大人使命,说辛道苦;夫骂一句,反应十句;损辱兄弟,连累父母,本不是人,状同猪狗。”严重的还将会遭到休弃,如敦煌写本《夫妻相别书一道》(P.3212V)所陈述的理由就包括“不敬翁嫁(家),不敬夫主,不事六亲眷属”。

四、结语

众所周知,佛教对敦煌地区以及整个唐代社会的影响都非常大,《玉耶经》以佛经的方式对在家女信众进行妇德的定位与熏陶,与《女孝经》、《女论语》、《崔氏夫人训女文》等世俗女教经典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妇德教化。《玉耶经》为唐代女性生活和教化研究补充了材料,因此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上一篇:买二手飞机先得“洗澡” 下一篇:彩陶起源的仿生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