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微

时间:2022-01-31 07:12:55

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微

高中政治教材中包含很多丰富的案例,不少教师总是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却是浅尝辄止,没有真正发挥教学案例的引导作用,以及对课堂教学的深化作用。高中政治教师对课外教学案例的引用也较为被动,未能与政治教学内容进行很好地融合,使得政治教学成为一堂生硬的理论课。因此,高中政治教学需要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政治课程变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游戏,通过精彩丰富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案例的相关性促进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

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学案例既包括教材中的现成案例,也包括教材之外的生活案例,无论是教材案例的选择,还是生活案例的引用,最根本的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能够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围绕教学大纲、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自身素质等科学地应用案例。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保持教学开放性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利用案例教学的优势营造更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生动的教学案例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开一扇大门,此时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

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中“征税与纳税”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税收行为与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以工资为例,阐述了工资的一般构成要素,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如工资总计6000元,其中基本工资2000元,绩效1500元,奖金2000元。此时,学生发现基本工资、绩效和奖金的总和并不等于6000,从而引出了本节课提到的“税收”内容。教师通过上述案例向学生阐释了税收的基本概念,以及税收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树立人人都是纳税人的意识。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逃税现象,比如买东西时卖家拒绝开发票,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逃税行为。

三、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的正确运用需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默契,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也需要学生正确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从而建立良性的互动和高效的交流机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设置自由讨论环节,由学生自行发挥、自由辩论,而学生通常面临彼此意见向左,乃至出现情况失调的局面,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地介入和引导。

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中的“我国的宗教政策”内容时,教师引用了国内外众多宗教案例,包括不同导致的冲突事件等。学生在自由讨论过程中容易将国外的宗教政策与我国的宗教政策相混淆,从而犯了根本性的认识错误。教师结合案例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传统认知,将政治教学引向更加活泼和生动的方向,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当然,案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案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不大,过度使用案例而忽视了理论教学。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继续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优化政治教学模式。

上一篇:探索高效的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