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经济周期同步性研究

时间:2022-01-22 09:24:24

中美两国经济周期同步性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关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从两国经济周期的同步程度来看。这三十年中,两国经济周期同步波动主要出现在2000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投资等指标与美国消费之间的高度相关以及美国进出口与我国投资的高度相关是这种同步性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中美两国经济周期的同步运动,主要源于美国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周期;同步程度;进出口

中图分类号:F12,F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3-0088-05

2006年底,次贷危机在美国开始显现,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场危机就从美国扩散,迅速演变成危及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美国的失业率节节攀升,进出口萎缩,整体经济步入周期的衰退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也在高速增长后出现下行迹象,特别是进出口额的大幅削减以及企业利润的大幅下降,使得我们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担忧。实际上,由于我国近些年实行的是外向型经济政策,整体经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十分严重,因此,在中美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周期的同步程度如何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外对国家间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国家之间的研究上,尽管有不少学者都指出国家间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同类型、不同体制、不同发展状态的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同步性各有不同(M.Ayhan Kose eta1.,2003;Steve Ambler et a1.2004;C.Calder6n eta1.2007),但是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同步性的研究还是非常少。

S.Schmitt(1998)对美国与加拿大的经济周期进行研究,他指出美国与加拿大的经济周期同步性很高,且加拿大不止总量经济受到美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就业、投资、进出口以及贸易条件均受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M.Sensier and M.Artis(2004)对美国与欧盟集团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进行研究,他们发现欧盟各主要国家与美国的经济周期均呈现出一定的同步性。但是,Artis and zhang(1997)认为欧盟成立之后,欧盟各国之间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明显增强,与美国经济周期的联系却在下降。不过以上这些观点。基本上都认同国家间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进一步加强。但是,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一些学者在实证检验中发现了与他们不同的观点。S.Ambleret a1.(2004)使用广义矩估计法,以20个工业化国家的季度数据,探讨国家间两两宏观经济总量相关的假说。他们对当前的主流BKK模型认定的国家间经济总量是高度相关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的结论表明,国家间经济总量的相关系数虽然大多数是正面的,但是相关系数不高,只是非常相似。D.Harding and A.Pagan(2006)采用他们自己定义的同步性检验方法发现,工业国在产出之间的同步性也是较低的,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更低于人们的预期(M.Ayhan Kose eta1.,2003)。

目前,我国对于中国与美、日等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分歧。秦宛顺等(2002)对中美和中日周期波动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测算,以此判断它们之间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得到的结果表明中美经济周期的联系并不强,而中日经济周期的关系为负相关。彭斯达、陈继勇(2008)指出中美两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并

不高,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不紧密。但是,陈昆亭等(2004)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通过对中美日韩各国经济总量的矩分析,他们发现中国经济对于美国经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另外,中国同日本也有相当强的顺周期关系,特别是1978年后,两国的同步性关系很强。

从以上文献综述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对于国际经济周期同步性的问题还存在一些争议,对于我国与美国经济周期同步性的研究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单纯从经济增长率的角度或者GDP相关系数的角度对两国进行同步性分析所得结论并不一定准确,还要充分考虑两国经济内部的联系。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两部分探讨中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问题。第一部分,对两国的经济总量进行分析,对两类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查看两者的同步性。第二部分,对两国主要经济变量的同步性进行分析,从国家间经济联系的角度对同步性进行验证。

二、中美两国经济总量波动的同步性分析

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的选取指标有两种。一种是经济总量绝对量的波动,即古典循环,另一种是基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即增长率循环,这两种指标分别代表实体经济的绝对波动水平与相对波动水平。由于对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判断会受到指标选择的影响,因此本文对以上两种指标表示的循环分析进行分析,研究的对象是GDP增长率与GDP总量。对两者研究的时间范围,本文选择的是1978年~2007年。本文中方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

鉴》,美方数据则来自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对于中方绝对量的数据,为了统一口径,我们用每年末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其进行折算。

(一)中美两国GDP增长率循环的同步性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但是波动幅度也要大于美国。以90年代中期为界,中美两国GDP增长率走势的相似程度明显不同。1978年到90年代中期,两者的波动形态十分相似,经济周期的上下转折点出现的时间点也基本相同,除中国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经济增长率之外,两者的波动幅度也大体上一致。但是90年代以后,两者的走势有了明显的不同,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率在出现一次大幅度的增长之后就进入了一段长时间的收缩阶段,而美国在90年代经济增长是相对平稳的,几乎没有出现什么波动,直到进入21世纪初,美国经济才出现了下滑走势,但是此时中国经济已经从上一轮经济周期的波谷中走出,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复苏阶段。从图形上判断,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应该是中美经济周期同步程度应该是较高的,而90年代中期以后两者的同步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为了进一步从数字上证明我们从图形上的判断结果,根据中美两国经贸往来的不同阶段,对两者经济总量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以判断两者在不同阶段的相关程度。因为同步性的判断多少受到分析方法的影响,因此这里采用三种不同的相关系数对两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进行检验,分别是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以及肯达尔相关系数,这三种相关系数针对时间序列的不同特征给出所选指标的相关程度。

结合图形1,笔者将中美经济发展分类4个阶段。其中,重要的时间分界点为1989年与1999年。结果显示,1978~1989年,两者呈现出高度相关的特征。1989年以后相关系数出现明显变化,各相关系数大幅度下降,表明两者的相关程度大幅度降低。根据SPSS软件的双尾检验结果,两者相关系数为零的概率相当大。虽然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但是相关系数仍然较低的,未能通过双尾检验。整个时间段来看,改革开放后至今的皮尔逊相关系数0.35,这与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同步性相仿。

从GDP增长率的角度来看,中美两国在1989年以前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较高,而1990年以后经济周期并没有表现出同步性特征。这说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是不同步的。

(二)中美两国GDP古典循环的同步性

现在来分析两国经济总量古典循环的同步性,选取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由于选择的是绝对量数据,为了剔除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对相关性的影响,本文选择最常用的HP滤波法和BP滤波法对GDP总量进行趋势项剔除。

图2来看中国GDP循环因素的峰谷落差与美国比起来还要小一些,且1978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中国的总量波动一直在零附近小幅波动,这说明中国的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比较接近,但是美国在这段时间里则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中美经济总量上的巨大差距有关,毕竟与美国经济总量相比,中国的经济总量还是比较小的,我们并不能因此判断美国经济周期波动幅度高于中国。另外,1978~1989年间,中美两国在绝对量波动上并没有同步性特征,但是1985年到90年代初期,同步性明显增强,且从经济变化的上下转折点来看,各转折点出现的时间均十分接近。到了1995~2000年,这种同步性又发生了反方向的变化,两者的上下转折点几乎是反向相对出现,这表明当一国产能过剩时,另一国却产能不足,这说明这段时间两国的经济周期是负相关的状态。进入2000年以后。两者的同步性又明显起来,且波动的幅度明显加大。

下面根据中美两国经贸往来的不同阶段,对两者经济总量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以判断两者在不同阶段的相关程度。表2显示,1978~1989年,两者的相关程度并不高,三种相关系数均没能在0.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1990~1999年两者的相关程度有所提升,但却是负相关状态,且依旧没有任何一类相关系数通过双尾检验。2000~2007年,两者的三种相关系数均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说明两国的总量波动在这个阶段是十分同步的。1978~2007年的这段时间,中美两国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9,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而其他两个相关系数也在0.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因此,从总体来看,改革开放后中美经济总量的绝对量波动还是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的。

(三)两国GDP增长率周期同步性与古典循环周期同步性的比较

根据对中美两国GDP增长率与GDP循环波动因素的同步性分析,可以发现用增长率与绝对值表示的经济波动形势有明显的不同。从增长率周期的同步性上来说,中美两国只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同步性强,而从循环波动因素的同步性上分析,中美两国在2000年以后两者才出现了高度的同步性。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有以下两点:第一,对中国古典循环数据的折算处理可能是导致1978~1989年两者同步性出现较大出入的原因之一。为了使中国的数据与美国数据统一单位,本文用历年的人民币中间汇率对GDP总量进行了折算,这种处理就使得两者的相关系数出现偏差,特别是对1978-1989年的影响最大。因为我国汇率并不是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基本上都是官方定价,并不能真正反映自由市场上的人民币价值,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汇率变动很大,几乎是呈阶梯状态上升,因此在1978~1993中,使用汇率折算过的GDP总量可能会歪曲中国的实际GDP值。第二,增长率指标与绝对量指标的区别是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增长率指标是以前一年的经济总量为基础的。反映增长速度的时间序列,它们的同步性反映的是两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步性,它受上一年经济总量的影响很大,因此不能很好的代表两国当期经济波动的相关程度,而且中美两国经济基数相差太大,增长率同步性低也不能说明过多的问题。而GDP循环因素反映的是经济在偏离长期增长趋势之外的产出波动,这种波动往往是由外界冲击所导致的,因此GDP循环因素的同步性代表的是两国经济由外界因素冲击导致的当期波动的同步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中美两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并分析其中关联,选用GDP总量波动来判断两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要更合理一些。

由于以上对两国经济周期各阶段的同步性还存在一些模糊判断,下面我们通过各时期两国主要的经济指标来分析当时的经济情况。因为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汇率改革实施时间也不长,本文暂且不从金融的角度对两国的经济联系进行分析,而主要从贸易的角度进行判断。鉴于前文的分析,本文将采用绝对量指标对中美两国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三、中美各主要经济指标同步性判断

分析宏观经济体系中主要经济指标的同步性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两国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波动特征,寻找经济周期波动同步的原因和联系。本文从生产与贸易的角度进行分析,选取的指标是投资、消费与对外贸易。

从表3中可以看出,1978~2007年的各个阶段中,中美两国的投资、消费之间联系并不紧密,但是在多个阶段里我国的进出口总额、投资与美国的消费、贸易等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却很高。

下面我们分阶段来看各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程度。1978~1989年,除了中美两国的进出口波动高度相关(0.65)之外,各经济指标之间没有其他任何一组指标通过检验。从1978~1989年两国的经济发展来看,虽然这段时间两国的双边贸易发展很快,且各自海外贸易的增长速度也很快,但是两国双边贸易额占各自经济总量的比重还是较小,因此并不能引起两国投资与消费的同步运动。因此,本文认为在排除技术冲击、国际商品价格冲击等因素之外的情况下,由两国经贸联系导致的经济周期同步运动的可能性不大。

1990~1999年,中美两国的消费指标高度负相关(-0.79),这验证了本文在图形走势中的判断。同时,中美两国在这一阶段中的进出口变动没有任何相关性。虽然在这一阶段,我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占我国GDP的比重一直在上升,但是从这个结果上来看,两国各自海外市场的波动是不同步的。另外,美国的投资与中国的贸易(-0.68)、中国的投资与美国的消费(-0.62)的负相关,也说明两国在主

要经济形势上的背离。从经济周期传导的角度来看,两国在这一个阶段的经济周期完全不同步也就得到了解释。

2000~2007年,中美两国的进出口波动(0.79)又出现高度相关的局面,且我国的进出口、投资等指标与美国的消费之间也呈现出高度相关的态势,美国的进出口指标与我国的投资也是高度正相关。这组数据,一方面表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也说明中美两国经贸联系的紧密。另外,我们发现美国的投资与我国的进出口、消费之间至今仍没有联系,中国自美国进口占我国GDP的比重近20年来的增长也远远低于出口,这说明从国际经济周期的贸易传导渠道来说,我国的经济还不足以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因此,本文认为中美两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主要源自我国受美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总体来说,1978~2007年,中美两国主要经济指标之间有多组指标均为高度相关,包括美国的消费与中国的投资(0.32)、进出口(0.69),美国的进出口与中国的投资(0.58)、进出口(0.75)。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进出口、投资与美国市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认为由绝对量波动得出的两国经济周期同步的结论是可以信赖的。

四、结论

结合以上对中美两国总量经济波动以及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同步性分析,本文认为2000~2007年是改革开放后中美两国经济周期波动最为同步的一段时期,我国进出口、投资等指标与美国消费之间的高度相关以及美国进出口指标与我国投资的高度相关是这种同步性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1990~1999年,两国在各自内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两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呈离散状态。从美国来说,上世纪90年代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电子科技的推动下,美国经历一段长时间的经济增长,而中国则在90年代初的经济过热后,为实现经济软着陆经历了长达5年的经济收缩阶段。因此,在以国内波动因素为主导的情况下,两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不相关的局面。1978~1989年,虽然中美两国相对增长率变动的同步程度较高,但是,代表两国当期对长期趋势偏离的绝对量循环波动同步程度不高,且由于两国贸易额在总体经济水平中所占比重不高,因此,本文认为这段时期由两国内部联系所导致的经济周期同步程度应该不高。总体来说,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美的经济周期同步性有了很大提高。从当前的经济情况来看,中美两国经济周期的同步主要源于我国受美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而我国的经济还不足以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

上一篇:SNA关于知识产权产品核算方法的修订 下一篇: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粘滞知识的转移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