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素材从何而来

时间:2022-01-20 12:05:53

作文的素材从何而来

作文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写作的活动,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基于适应社会生活和发展语言思考能力的需要,作文教学一向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阶段对学生作文要求是内容真实诚恳,形式简易朴素。作为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其次,学生需要对字词句篇及修辞等各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再次,学生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清晰的思考力、良好的记忆力。但是许多初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头脑空空,好像没什么可写的,那么,作文的材料从哪儿来呢?

一、在生活中发现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作文的材料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因为我们还不善于观察生活,不懂得怎样选择和积累材料,因而使很多本来是很生动、很有意义的材料,偷偷地从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比方说,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里,放学回家后总是像讲故事一样,把发生在学校的事情讲给家里人听,其中有多少生动的好材料啊,什么拔河比赛,发展新团员啦,什么学生会、广播站,课余活动啦,和同学之间的友谊或争吵啦,真是太多了,可惜我们都没有在意。在家里,材料也不少,几乎每时每刻都可以找到,就看你是不是一个有心人了。比如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外出的时候,我们只要留心听一听,从大人或小孩之间的闲谈中,我们就能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好材料。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随时都可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化,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或烦人的事,如果要写家庭的话,该有多少材料。还有在上学的路上,有多少见闻,这都是写作文的好材料啊。还有还要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要观察自然就要对风雨雷电、日出日落、春夏四季、花鸟鱼虫等多留心,写出十分生动的片段。观察社会就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会有很多的素材,我们都应细致观察,并形成文字。

再有要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每天把听到看到的想到的及时地记录下来,还要对他们进行比较,要注意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不能以偏概全。这样有只言片语再到片段文章,定能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原来生活就像座万宝山,可惜我们身在宝山不识宝,所以我们要睁开慧眼,去观察、去记录、去练笔,日积月累,作文素材会源源不断的涌来。

二、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平时要坚持多读书,在读书中不断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我们每天都要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读书。一定要做到精读、品读。在一篇文章当中无论是一个好词、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还是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精彩的片段及一段哲理名言,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而且可以把语句、片段摘录下来,甚至把整篇好的文章剪下来,整理在一个本子上,隔几天读一读‘看一看,这样日积月累,它将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头脑空空,无“米”下锅了。通过读书,学生还可以学习各种写作方法,文章结构等,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指导。

多读书、多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都能扩大学生视野,增加人生阅历,启迪心智,我们平时多读精品美文、优秀报刊等,在读书中体验不同人生,感悟人生哲理,提高思维深度,提高写作水平。

三、在学习中积累素材。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听课、作业、实验、体育锻炼等。学习是个艰苦而充满乐趣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提醒学生:你还记得今天语文课上发生的有趣的事吗?你在外语课上又怎样的精彩发言?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又是如何爱上数学课的?你今天感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你与同学之间有了什么小摩擦?是怎样解决的?你从某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在学习中,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会对身边的事进行分析,定能从中领悟出许多道理,正是这领悟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作文素材,也正是这领悟使人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创作出优美的文章。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小事,将这些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写出来那就是很好的文章了。

四、在活动中寻找素材。

学生在平时还会参加一些活动,如拔河比赛、运动会、球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还有一些社会活动,如过年探亲访友、出门旅游;再如家庭活动,包括尊敬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和睦亲情等。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留心寻找写作素材。原本生活中可写的是很多,动过一些有意识的训练,让我们不再对身边的事熟视无睹,能做到目中有人,目中有物。我们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就会有写不完的题材。这样既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又为作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作文的素材从生活中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积累,那么写作的素材就会滚滚而来。

上一篇:浅谈安排体育课运动量的思考 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