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排体育课运动量的思考

时间:2022-09-16 11:34:28

浅谈安排体育课运动量的思考

体育课的运动量,是指体育课安排的身体练习对学生生理影响的大小。如果运动量过小,就不能有效地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对增强学生体质效果不大;反之,运动量过大,就会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只有适量的运动量,才能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能力。可见,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就草药体育课运动量的安排作进一步思考

一、体育课的运动量由哪些因素组成

课的运动量是由课上所采用的练习的数量、强度、密度、时间和动作等因素所决定的。数量是指一次课中完成练习的次数、重量、距离的总量。强度是指在单位内所完成的练习对学生生理负担量的大小,也就是课上每做一个或一组练习对学生身体刺激的大小,它由练习的距离、重量、时间等要素决定。例如跑的强度大小由单位时间内跑完的距离决定,用12秒跑完100米的强度就大于13秒跑完100米的强度;举重的强度主要由重量决定,举的重量越大,强度就越大。密度(练习密度)是指一次课用于练习的时间占全课总时间的比例(如45分钟的体育课纯做练习的时间占15分钟,则这次课的密度为33.3%),以及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的长短。每次练习间隔的时间越短,则密度越大。时间是指一次课(或完成某项练习)的总时间。动作的质量是指完成某一练习是否符合技术规格的要求。练习的数量、强度、密度、时间和动作的质量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安排一堂课的运动量时应全面考虑其中各个因素。练习的强度、密度的大小和数量、时间的多少与运动量的大小是成正比关系。即完成练习的数量多,强度大、密度大,练习的时间长,则运动量就大,其中尤以数量和强度对运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但动作的质量虽是影响运动量大小的一个因素,但与运动量大小不一定成正比。一般来说,动作质量好,运动较适宜,对身体影响也就较好。

二、安排运动量要注重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

运动量的安排,一定要根据少年儿童机体活动能力的规律。学生时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很快,机体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学生在一次课上机体活动一般有这样的变化,即机体工作能力开始上升,逐渐达到较高水平,然后出现下降。根据这一特点,课的运动量安排应逐渐加上去,到课的后半段可加到较高水平,然后使运动量逐渐降下来,到课的结束时使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平静状态。学生在完成每一次练习(或一组练习,一个阶段的练习)时,机体具有作练习——疲劳——恢复(超量恢复)的特征。与成年人相比,学生在练习后疲劳出现得早,也消失得快,身体机能有个加量、适应、再加量、再适应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课上学生练习过程中机体变化的生理规律,在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加量和加强度时,不要急剧过猛。有经验的教师在采用加速跑的练习时,总是一次比一次逐步加快速度,而不是第一次就要求学生全力跑,道理也就在这里。

三、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运动量

要使运动量安排合理,一定根据每次课的任务需要而定。由于新授课与复习课的任务不同,运动量的安排也就不同。在学习某项新教材时,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技术,教学因素所占比重就多,一般来说,运动量的安排不宜过大,对某项教材,在形成正确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提高以至熟练掌握技术、技能时,运动量就应相对安排大些。同样,以传授知识技术为主的教学课与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训练水平和技术水平为主的训练课,由于任务不同,在运动量安排上也是不同的。安排运动量时,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符合学生的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和训练水平。一堂课的运动量安排,应以绝大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为主要依据,但对体弱或体强的学生,一定要有所区别。有些学校上体育课不仅男女分组教学,还按健康分组进行体育教学,这样做法,在运动量安排上能做到区别对待,既能使身体素质较好,训练水平较高的学生“吃得饱”,又能使身体素质一般、训练水平较差的学生“受得了”,这就有利于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更好地完成课的任务。对体质较弱和病残学生,不能放任不管,在体育课上采用适量的符合他们实际的医疗体育内容,运动量要小,逐渐改变他们的健康状况。女学生在例假期间,课的运动量一定要减小,避免做一些跳跃项目、耐力性练习和以下肢为主的动力性力量练习。

四、教师要掌控教学过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要使运动量安排得合理,要求教师严密课的组织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反复练习。在课上教师不论是集中指导还是分组指导,都要尽量减少不合理的组织措施,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便于教学,集合整队要求快、静、齐,减少不必要的调队时间,来加大课的密度。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贯彻精讲多练的精神,选用各种辅助练习,多采用简单易行,不占场地器材的专门练习(如俯卧撑、纵跳、原地高抬腿跑等),还可把数个动作编成一组或一套连续地反复练习,运用循环练习的方法,多增加竞赛因素等,这些都是加大课的强度和密度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随时掌控课业进程和学生情况,在课上如发现运动量过大,可利用讲解、示范、分析动作等方法进行调节,使学生得到合理的休息。教师还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相互观摩、分析动作、保护帮助,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当好教师的助手,从而保证有适量的运动量,不断提高课的质量。总之,课的运动量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根据每次课的任务、教材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气候和场地器材等实际条件而定。 同时希望体育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和不同教材内容的体育课的运动量进行系统的测定,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生理指标检查,如心率、血压、肺活量、尿蛋白、机能试验等,积累这方面的数据材料,不断探索,努力进取,丰富教学经验,指导教学实践。

上一篇:英语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下一篇:作文的素材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