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的过程 多样的策略

时间:2022-01-11 10:00:49

[关键词]《用数学》;课堂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程序;教后反思

一、背景分析

《用数学》是一年级上册学习内容。学生学习了9、8、7、6加几的试题的计算,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但在观察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有序观察、及时交流来纠正体验中的错误。并且,对于算式意义的理解,特别是联系实际的意义的意识还比较淡薄,需要通过寓意丰富的情境创设来让学生体验,达到在此过程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发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思考,培养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发散性思维。

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将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以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较清晰地表达题意和数量关系,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验和自我反思。

二、教学程序描述

(一)口算

(二)新课教学

1.谈话引入: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举办了一个联欢会,勤劳的小兔子一大早就来了,咱们一起去迎接它们吧!

2.寓教于乐

(1)收集信息

(从左边切入)认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来参加联欢会的可不止这几只兔子,还有好几只呢!

(从右边切入,停几秒钟后马上让兔子消失。)

你来猜猜看刚才大概又来了几只兔子?(指几名学生猜完后重新出示)你们猜对了吗?

(2)尝试提出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小朋友们静静地想一想,你能试着提个数学问题吗?把你的问题说给同桌听。说说看,你的同桌提了什么数学问题?

从学生的交流中,选择“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这个问题,并板书。

(3)尝试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A .数出来的。请你来带大家一起数一数。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数数法。B.左边+右边。你会列算式吗? (7+8=15)这里的7、8、1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C.白兔+黑兔。有没有人跟这个小朋友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你说你的想法跟他不一样,那算式一样吗?那你的算式是怎样的?(10+5=15)通过他的算式,谁能明白他是怎么想的?

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能从位置和颜色这两种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这个问题。

(三)小组合作 分步展开 练习巩固

1.贴一贴。除了小兔子,还有好多小动物也想来参加联欢会呢!想看看是谁吗?它们现在就藏在老师的信封里呢!你能送它们去参加联欢会吗?不过在送之前,有个要求:拿出信封里的小动物,四个人商量一下,怎么贴比较好,看哪组能贴出数学问题来。

2.说一说。根据你们贴的作品,把你想到的数学问题轮流说给组长听。

3.写一写。写下这个数学问题的算式。

4.汇报交流。请小组长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贴的,提了什么数学问题?哪个小组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你们觉得他的解决方法怎么样?有没有小组的想法跟他们是不一样的?每交流好一个组后,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四)提高练习的深度和广度

1.拓展延伸,尝试用减法解决问题;(将小荷叶上的青蛙拿到水里) 咦? 现在荷叶上还有几只呢?你是怎么想的?预设:A.数出来的;B.用减法算12-5=7。真聪明,这种减法我们没学过你都会了!说说看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2.选择同桌喜欢的一幅图 给同桌提问 并让同桌写下算式

3.稍做交流

(五)延伸到生活

1.情感教育。正因为有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的大自然才变得这么美丽,你们想对小动物说些什么?

2.联系自己的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你能在生活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吗? (板书:用数学)指名学生简单说一说。老师也发现了几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想看看吗?(解决几个简单的问题)

(六)课堂总结

看来,生活中很多问题(下转140页)(上接97页)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数学在我们生活当中,作用还真大!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教后反思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一年级学生,学会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本节课初始的听算式练习,设计了几道容易听算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而让学生说说“你的同桌提了什么数学问题?”,也意在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倾听同伴的习惯。

(二)动态化情境过程中寻找信息 构建解决问题基本结构

本课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视觉材料,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将整个过程动态化按步骤呈现。“用数学”的呈现形式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景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

学生通过多次观察,来逐步收集信息和数据,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而信息的呈现以一种有序的方式展开,有利于学生在思维上进行有序思考。在第一次的信息准确核实后,通过第二次的猜一猜“大概又来了几只兔子”,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再次提供信息,另其寻求信息。之后,通过提问“你能试着提个数学问题吗”,一步步地建构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

(三)寻求多种解决策略 暴露学生思维过程

在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重在启发学生根据画面多角度、多层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法解决策略,让思维的发散性得到开拓。开放性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并注重以开放性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有想得和他不一样吗?”“谁有问题要问?”不断鼓励学生多角度得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次,给学生提供了情境空间。不管是例题,还是练习中提供给学生的材料,都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收集信息。通过说算式,说自己的想法,通过看算式猜测别人的想法,来暴露他们的思考过程,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表达,并培养学生思考过程中的一种逆向思维。

(四)有效合作 分步开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由于是一年级孩子,合作学习的要求不能过高,而且每一步的任务不能过多,因此,将合作的过程分步完成,步步落实。

(五)联系生活 寻找生活背景

课的最后环节,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上一篇:君子风度:为魅力代言 下一篇:创新不应只为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