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时间:2022-01-11 12:22:01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摘 要:当前的广告设计专业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的同时,其中一些案例已经过时,而广告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时代感和创新性较强的专业,现下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导致学生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新媒体的发展为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构建一个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轨的课程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广告设计;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260-01

一、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改革由高职院校特点决定

高职院校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已经成为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力量,当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二)课程改革由媒体的不断发展创新决定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广告的解释是:“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影响舆论,博得政治支持,推进一种事业或引起刊登广告者希望的其他反应”。广告与媒体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伙伴。一个个性鲜明、一下子抓住人眼球、让人印象深刻的广告,对受众而言是一次完美的艺术享受,对广告主而言是推介产品的最佳渠道。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更为广阔,包括微博、博客、SNS、BBS,等等,每个人接受信息的时间仅有几秒钟。广告设计是为市场服务的,新媒体的发展,企业已经开始微博营销,行政单位开始网络问政,对广告设计人才提出来更高更多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由广告设计人才需求决定

市场对广告艺术设计人才需求数量增多,需求岗位多样化。平面设计的需求依然占据绝大部分;二维动画师、影视广告制作人才岗位需求正旺;网络课件设计师等一些新型岗位也出现在人才招聘会上,充分了体现新媒体特色。

高职院校承担着社会就业的重任,新媒体的冲击,广告设计人才的非正常缺乏,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要求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不仅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也要根据这些变化提高课程预见性,更要主抓专业知识,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二、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设置要以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为准,以促进就业为最终目的,体现时代感。

(一)重视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广告设计基础理论和广告设计技术课程。

没有艺术理论基础的广告设计,再美也只是空中楼阁,一旦新的传播渠道出现,依附着现有媒体而生的广告设计大楼便面临着坍塌危险。无论何时,无论何种专业,都要把基础理论匝实。除国家指定的公共基础课之外,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理论课程要设置与广告密切相关的艺术类基础、传播类基础、经济类基础。艺术类基础包括文学、设计史论、美学基础、设计学等相关课程;传播类基础方面,涵盖社会学、传播学、广告学基础、符号学、心理学、新闻学等;经济学基础,包括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经济法、广告法等。

广告设计专业技术主要课程由艺术类、技术类和专业能力训练组成。艺术类包括各类设计表现技法、审美艺术鉴赏能力等。技术类包括印刷工艺、广告设计、广告摄影、广告摄像、特效合成、多媒体制作、三维动画等。专业能力训练包括:广告设计人员必备的策划、创意、制作的表达能力训练。

(二)商业模拟实践教学

将商业模式引入教学当中来,是让学生适应企业的压力环境,适应市场需求的第一步。具体做法如下:以班级或系为单位成立若干设计小团队,每次的团队由老师随机分配,每个团队细分为创意、策划、美术指导、设计师等职位。由老师给出设计主题,限时设计制作。设计完成后交流讨论,团队撰写实践报告,分析此次创作的优势和不足,以这种模拟设计部门的强迫式培养方式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创作能力。

(三)课程考评机制

高职院校成立课程考评小组,一方面对新课程在各实验班的教学效果做出评估,验证课程的内在品质和适应性,监督课程改革状况,不断改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辅导实验班教学工作,不断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关注市场动态,倾听时代强音,分析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完善课程考评机制,提高课程设置的预见性。

三、结论

以基础理论课程夯实广告设计之本,以商业模拟训练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以课程考评机制促进课程改革,提高课程设置预见性。总之,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顺应时代,适应社会,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曦.论广告道德人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浅谈在钢琴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 下一篇: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