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实现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探析

时间:2022-09-07 02:47:41

新课改下实现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探析

摘 要:随着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已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同,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合理运用也正在考验着每一位教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成为很多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新课改下进行高效课堂的意义和必要性,列举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现高效课堂的方法和策略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必要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222-0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一个很形象恰当的说法就是将课堂教学效率看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具体体现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精力投入与学习效果之比上。也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就是减轻教生的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益。

一、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一)高效课堂是时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人才。因此,抓住新课程改革契机,切实搞好素质教育,大力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应该付诸实际行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就是确保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新课程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中运用学生探究与教师讲授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高效课堂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效率的高低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系密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这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在上课过程中不断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化学可以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多指导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课改中“穿新鞋,走老路”

有的人说,是因为高考指挥棒没有变,所以只能走老路;有的人说,新课程的要求颠覆了几十年来教师习惯的行为方式,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等等。很多学校未能“忠实”实现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也没有切底执行,平时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讲到底的现象,学生做错了题目就要受到批评。如此以老师为中心,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枯燥,一味的批评只会让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有没信心,越来越没兴趣。

(二)教学目标单一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双基”掌握,而很少关注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双基的掌握过程,存在着重结论而轻过程、重“学会”而轻“会学”的现象。如此教学,学生没有了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体验知识获得的空间和权利,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没有创新意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探索的能力的人。

(三)各种教学模式不能综合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不能灵活的应用。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同。有些内容适合自学,有些可能适合探究,有些可能适合合作学习,甚至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有些可以合作——探究,有些可以自学,有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但有些教师教学过程中比较单一,不会综合运用各种模式,对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灵活应用,从而做到扬长避短。

三、实现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落实到高中学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培养真正的人才,实现化学课堂高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经过多年新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中化学的高效课堂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

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化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有的联系现实生活,使知识现实化和形像化,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在学习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选修1》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时,就可以在初中得氧失氧的角度上先分析,得出氧化反应和还原还应,再从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化合价升和失氧对应都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和得氧都是还原反应”,从初中电子带负电进行引导,学生进而可得出电子转移是化合价变化的实质,最后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二)创设教学情景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实现高效课堂就要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例如《选修4》中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课时,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提问的方式总结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2、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常见的非电解质?3、什么是强、弱电解质,如何区别?然后过渡到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何区别,因为弱电解质是部分电离,所以用可逆符号,最后联系前面的化学平衡过渡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接下来的电离常数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的传授也就顺理成章。通过这样创设情景,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三)认清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在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上等存在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学生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感觉教材内容较浅,有“吃不饱”的现象;另一种是学生化学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感觉高中化学太难学,听不懂,出现厌学放弃的现象。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化学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要求不同等针对性分层教学措施,对前一种情况的学生重在点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并且为这些有能力的学生开设化学培优校本课程,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以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让他们能吃得饱,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后一种情况的学生重在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进行交流与合作探究性学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重在培养他们的化学科学素养。只有这样分层次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充分借助课本上各种栏目来实现高效课堂

教材主要栏目有“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这些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五)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信其道。良好的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高效教学的前提。试想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关心他们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想实现高效,必须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实现高效课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8—28.

[2]徐建华.打造新课改下的化学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2(6).

[3]刘永东.谈普通高中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策略——高效备课[J].新课程,2011(11).

上一篇:浅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下一篇: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的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