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微

时间:2022-01-08 02:44:05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微

摘?要: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情感教育逐渐显得重要与迫切。语文教育中可以利用大量的故事与文章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获得多样的情感经验与形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丰富、健康情感的目的。本文将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展开简单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情感教育;初中语文;素质

一、深入了解教材,寻找情感教学点

随着新课程不断推行,我国初中语文教材已经逐渐从枯燥、一成不变向新颖、与时俱进发展起来。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材基本上做到了形神俱佳,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着不少情感教育的因素,为语文老师实行情感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语文老师应该在课前读透课文,找出文中可以引起情感共鸣处,在课堂上着重突出这一部分的情感教育。任课老师除了参照教学计划上的要求来完成情感教学,还可以进行发散性教学。最主要是找到与学生情感的共鸣点,老师应该钻研课文的情感信息,然后结合本班学生情感的特点,找到一个最合理的“桥梁”,将这两者连接相通,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找到最准确的情感共鸣点。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情感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课本之外的更多内容,进而更能真切地体会到课文中的情感。在讲到课文,尤其是诗歌时,尽量给学生们播放朗诵家的朗诵片段,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其中的情感,这比书本内容更能使其深刻理解。比如,在讲到《登岳阳楼》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将该课文的动画放给学生们看,这样学生可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感受课文的情感,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认知时间,帮助学生很快抓到感情的基调。

2.朗读课文

初中生的心态是非常特殊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羞于开口,或者由于变声期的到来,很多初中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强调朗读课文的作用,经常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朗读课文,课后学校也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真情投入可以激起情感共鸣,陶冶情操,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长此以往,可使学生们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情感,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

1.构建情感教学的情境

营造一个和谐的情感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更容易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由于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选自国内外的优秀文章,所以涉及的年代、国度、人种很多,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有特定的背景和目的,很多学生不能够真正体会其中的含义。比如在讲到文言文的时候,学生几乎都不能理解古代人的思维和情感,这时候,老师应该先将文章所处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目的,告诉给学生。然后再根据当时的环境以及存在的人物与场景,创设一个教学的情境。学生就像是穿越到那个年代,可以感受当时的环境与人的思想。在这之后,老师再安排学生说出自己在这个情境中的所想所思。最后进行课堂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情感。

2.师生角色调换

传统的课堂都是由老师来讲解,很多学生在听讲时,并不能做到注意力集中。因此,在讲解到情感内容时,可以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由老师来随机提问,让点到名的学生到讲台上讲解。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不自觉地去揣摩作者的心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情感表达出来。

3.结合实际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仅依靠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语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语文课堂传授给学生的更多的是关于作者的个人情感历程,学生不一定能够切身体会。比如在学习到《背影》时,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讲解自己父亲曾经一个令他们难忘的背影,从而展开讨论分析父亲背影的含义,进而来讲解文中父亲的背影留给作者的感受,让学生联系实际来分析父亲对自己的情感,最终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博大,心中对自己父亲的情感也会随之更浓厚。

参考文献:

[1] 张永华,栾月凤.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4).

[2]刘兴军.试论情感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初级中学)

上一篇:课堂构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下一篇:由方塘之源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