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构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时间:2022-06-18 03:50:56

课堂构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其理念在课堂的实现,是本阶段最吸引人的看点。如何兑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改诺言,构建高效生本课堂,是当前课改的迫切课题。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和回答,以描述、引导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高效课堂构建。

关键词:课堂;构建;学生;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园地”,但长期被教师占据着,美其名曰:教师“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这类口号响亮而悠久,但时至目下,课改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龙头起,蛇尾收”,或者“穿新鞋,走老路”,凡此种种。课改寻宝,宝为何物?课改开路,路在何方?课改开路寻宝,贵在坚持,重在当下,落在课堂。所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改革课堂教学,构建生本课堂,势在必行。本文试图就课堂教学改革和生本课堂构建等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粗浅想法和体会。

一、信息技术:从“助教”到“助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从“助教”转向“助学”。过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服务于“教”方面即“助教”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信息技术这种“助教”的传统做法,是受传统教学理念支配的,关注的是“教”,轻视的是“学”,与课改的理念是相悖的。所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制作课件,让课件服务于“学”——即发挥其“助学”的作用,可以作如下尝试:①重学习导航的出示。在“学习导航”中设计好学习目标、程序和方法等。这种做法,既给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②是轻教学结论的呈现。在课件设计中,可采取“只问不答”的形式,只设计探究问题和行动指令,至于结论和结果,决不呈现出来。这种做法,既可以斩断学生对课件的依赖,又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的思维、创造和想象。③少花里胡哨的设计。课件设计得花里胡哨,就等于教师奇装异服、浓扮艳抹进课堂,是违背教学常规和师德规范的,更严重的是分散了学生注意,破坏了课堂气氛,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教师作用:从“教学”到“导学”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活动当然也应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根本的理念。但是,在传统课堂上,“教”已发挥到了极致,对“学”的轻视也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尽管如此,教师在课堂里也不能被动旁观而无所作为。那么,教师在课堂里的作用怎样实现?就是要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中“学”和“教”中的“导”的成分凸显出来,即将“教学”向“导学”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要落实一个“导”字,但千万不能喧宾夺主,要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学”是主,“导”是宾。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一切为了学生,又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教”与“学”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共同发展。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借口“导学”而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课堂上的“导学”包括预设性导学和生成性导学。前者体现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上,后者是教师根据课堂新情况新变化对学习活动临时作出的调整、引导、启发、点拨、激发、点评、监控等。这是教师“导学”的重点,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艺术。

三、教学设计:从“为教”到“为学”

真正的大家心中是有大丘壑的。教师要构建好课堂,也要有大家的风范,要大气度、怀、大手笔地勾画课堂蓝图,即做好教学设计。这三“大”不是为自己、为如何教,而是为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如何学。所以,教学设计要实现这种转变:从“为教”到“为学”的转变。怎样使教学设计从“为教”真正转变到“为学”?我认为,关键有三点:第一,要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确定好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包括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情趣态度、价值取向等,这是学生学习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第二,要根据课程三维目标,确定好教学目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需要的高度概括,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方针和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筛选、确定好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的立体需要,促进学生立体发展。第三,要根据学生发展需要,设计好教学活动。设计活动时要明确以下几点:一是活动是学生的,不要用老师的讲和问来“越俎代庖”;二是给学生时间,不要没等到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完成,就急于揭开盖子;三是过程比结果重要,所以课程目标中就没有“结果、结论”之目标一说,而轻过程重结果。就是要揭盖子,也要把它作为一个过程来设计活动;四是要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成功表现,建立自信、赢得尊严、树立体面、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等,同时,表现、表达、表演是学生对知识、对文本主动建构的结果,是对知识、对文本最个性、最刻骨铭心的理解的明证,是“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高密度浓缩。

四、教学评价:从“评教”到“评学”

评价与教学是如影随形的,有教学,当然就有评价。我在这里探讨的“评价”是指课堂以外的局外人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评价。这种评价对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本课堂具有导向作用。过去,评价过度关注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如何,所以,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比赛课都成了作假作秀的课,花拳绣腿,华而不实,费时费物费力,人吃了亏,效率极低。按这种评价观念,杜郎口的非英语老师教英语、英语老师上数学课而且两者效果都很好的经典故事,在外人看来,要么是“好厉害呀”的拍手惊叹,要么就是认为是异类行为,两种情况骨子里都是对课堂的这种做法有些怀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的评价?我们还是用“评价与教学是如影随形的”这个比喻来回答这个问题。影子是与形体有关的,这是影子产生的内在原因,所以,有这个人的影子,有那个人的影子。影子也与光照的强弱、角度有关。同样,教学评价,有对教师、对教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对学的评价。到底是“评教”还是“评学”?这就要看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关注强度等。依我看,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关注强度要放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上,为课改导好向、领好航,将课改引入正路、引向深入。所以,教学评价要从“评教”转向“评学”。具体来讲,“评学”就是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发展生态,如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么样,在学习知识外,其他方面如心智是否得到了绿色和谐发展。总之,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共同发展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好的课堂。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作为时尚、作为口号停留在口头上、珍藏在头脑里;更不能作为幌子、作为掩体保守在传统里、设想在未来上。相反,要贯彻在行动上,落实在课堂上,脚踏实地地为了学生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

(作者单位:湖南省慈利县岩泊渡镇中学)

上一篇:活动让作文如此美丽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