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走进新课程的策略与方法初探

时间:2022-01-01 05:11:40

农村教师走进新课程的策略与方法初探

新课程改革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发展和改革的背景下,由教育部组织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能力和实际运行情况,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在农村能否成功,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师面对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以“灌输式” 和“题海战术”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这些理念已经在教师中根深蒂固,几年下来农村的教育进步不大。为什么农村新课程改革困难如此之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地区落后、信息闭塞等。但是在诸多因素中,教师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育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在山区,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然而改变教学方式、教育行为,并不意味着对原有教学的全盘否定。这种改变应是渐进式的、人性化的,但这个“度”很不好把握。那么,如何才能实施课程改革,教师面对新课程,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我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现代教育理念

当前农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其表现为:一部分教师能够深入浅出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一部分教师浅入浅出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一般;还有一部分教师教学效果差。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得较好,对新课程的接受能力和适应力比较强,而原来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对于新课程的接受能力和适应力也比较弱。

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对新课程的实施极为重要,没有高质量的师资,新课程的普及和提高如同空中楼阁,无从谈起,这对新时期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每学期都组织教师新课程的培训,但那是远远不够,在教师自身建设方面,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在新课改中,农村教师应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教师发展等理论,了解教育科学的发展现状。教师应注意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课余时间多看看教育杂志,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了解教育发展动态,了解社会的发展。并及时传播出去,使学生能够了解当今社会的变化和最新科技发展的动态,提高教师对新文化、新技术传播的社会效益。

树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摆正教师位置,建立良好的教育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应试教育模式,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继续学习而教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灵活处理教材

每当新学期开始,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把握《课标》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达到的能力。然后通读教材,理清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析各单元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能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自己对教材大致了解。另外,我们教师还要明白,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具体每部分知识该怎样教,教材上并没有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只有当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教学法的再加工以后,教材才能变成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信息。在教学一个知识点之前教师应该把握住传授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之外,还要分析这个知识点的外延,给学生讲讲相关知识。教学中,还要联系学生周围环境,以他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去探究,自主学习。

教材知识的编排程序,只是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在教学中,可以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可以把知识联系紧密的、分散编排的知识统一起来教学,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少教,不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多教,充分调动各种因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也如此。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在这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随时也有可能出现“错误”, 造成课堂的意外,产生新的教学难点。这种意外有时会令教师措手不及,但这种意外又是我们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条件。这种情况,有的老师用得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的老师用得不当,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碍于课堂教学。

三、大胆实践、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近年来高考、中考的考试改革,综合课程的出现,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灵活的思维,广博的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考试其目的是考察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与教学是一脉相承。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考试包袱,利用好自己手头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现。教科书、图书、报刊杂志、电视电影、民情风俗……多方面、多渠道地为我们提供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了解本文主旨――爱护地球、注重环保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需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的矿产资源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再引入这些资源有限的藏量以及可供开采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品味,这样的话,学生不仅对这一课书记得牢牢地,同时也就理解和掌握了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因此,在新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大胆采用教学资源来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推波助澜。

四、忌急功近利

有些教师在谈话中经常提到:我教的那些学生太笨了,课程改革无法改,教师不管怎么教还学不会,自主学习根本不可能。事实上,农村的教育确实存在这种状况,但是课程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在一两节课中转变教育观念,根本不可能。教师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从小处入手,逐步进行改革。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话。课堂上给学生留说话时间,不怕说错。长久训练下去学生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了敢于说话的习惯。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多动脑子想一想,多问个为什么,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有计划的进行改革,教师要制定一个长远计划,每个学期要求学生达到什么要求,切忌急功近利,逐步培养,这样农村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一步步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上一篇:怎样看待“对事不对人” 下一篇:教学中如何正确赏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