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2:46:57

安全学论文

安全学论文范文第1篇

学校对全体师生及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发放食品安全知识手册,举办专题讲座,利用校刊校报,广泛宣传教育。普及食品营养、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知识。让全体师生明白那些食品可放心吃,那些食品可吃而不能多吃,那些食品不可吃;普及微生物和食品添加剂常识,如何预防“病从口入”;怎样吃才会营养平衡,有益健康。牢固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自觉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严格把好“五关”,责任到人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人人有责,特别是食品从业人员的责任更是重于泰山。学校挑选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人到相关岗位上去,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并与之签订安全责任状。学校严格把好采购,验收、贮藏,加工制作、留样备检五关。实行试餐制,学校要求食堂工作人员,值周领导在学生就餐前20分钟先用餐,强化领导责任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每项工作都要有记录、签字,不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严丝合缝。例如:食物储藏,实行严格的分类储藏,食品、非食品分开储存;成品、未成品、原料分开储存;粗加工过程中各类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分开清洗、储存,防止因食品交叉污染或变质而增加安全隐患,造成浪费。

3切实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

严格按照要求,搞好环境卫生工作。食堂远离各种污染源。对食堂及周围环境工作常抓不懈,做好窗明几净,清洁卫生。做好防鼠,防蟑螂,防苍蝇,防蚊子工作,减少疾病传染源。对餐具、容具、各种加工器具、各类设施、工作场地严格消毒,预防因微生物污染而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严格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强化领导责任

学校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考试。每个人都应持有效健康证明才能上岗。从业时按规定穿戴工作衣帽,严格按安全操作流程从事加工制作。剩饭剩菜及时处理,严禁向学生提供变质,变味食品。食品从业人员如有生病,应及时离岗诊治,严禁带病上岗。学校领导每天巡查,加强领导和督查,查漏补缺,严防死守。学校要严防小商小贩向校内师生出售各类食品,食品安全工作不容许有任何疏忽大意之处。

5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工作

对师生饮用水安全应特别重视,应定期检测,严格按规定办理。学校对师生饮水配备了专门的设施,严禁师生饮用不达标的自备井水和非正规厂家生产桶装水或瓶装水。在枯水季节,对自来水也应加强检测,防止微生物超标。我校在枯水季节每天向师生发放瓶装水,学校派专人烧开水,并为学生提供凉茶,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关爱师生。农村学校受条件限制,更应重视饮用水安全。

6制定应急预案,预防突发事故

学校要发动全校师生员工,并指派专人负责,管好用水设备,食堂等重点地方,提防不法分子投毒,危害学校公共安全。要制定好《突发公共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假若突然发生公共安全事故,严格依法办事,按规操作,及时报告,做好应急处理,实施紧急救治并留样送检,接受调查处理。

7总结

总之,学校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处处小心,时时防患,事事留心,从源管控风险,切不可疏忽大意,放松警惕,应切实搞好预防工作,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安全学论文范文第2篇

所谓的GMOs(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是指经遗传修饰了的生物体。转基因作物就是GMOs中的一种。目前在国际上对GMOs存在下列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赞同大力发展GMOs的观点,其理由是基于下列几点。

1)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下面有几个数字能说明问题。如美国,1996年时70%的转基因Bt棉花不再喷洒杀虫剂,产量提高70%,每公顷节约140~180美元;美国原来每年约有一半的玉米田(3200万hm2)受棉铃虫危害,丧失金额达10亿美元,但种植转基因Bt玉米后,产量提高9%,而经济效益1996年是190万美元,1997年达1900万美元;在加拿大,在1996年种植了1200万hm2耐除草剂油菜后,产量提高9%,经济效益达600万美元;中国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花,从1997~2000年的4年,总的经济效益达3亿3千7百万美元。全世界2000年转基因作物产品的价值为3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时价值可达300亿美元。由此可见,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2)解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饥饿问题

世界人口,特别在发展中国家,会不断增长是肯定的,而粮食如何能随着增长的人口同时增加,是一个全世界关心的严重问题。不少人认为,基因工程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将是解决21世纪不断增加人口对粮食需求的唯一途径。1999年,在英国皇家学会曾召开过一次世界上有关科学院共同讨论GMOs问题的会议,会议上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认为:"我们与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不一样的是他们国家人口少,已经有足够的粮食,可以不发展转基因技术。而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需要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转基因技术不仅能提高粮食或作物的产量,并可提高其品质。全球每年由于维生素A缺乏症导致50万人失明,100万儿童死亡,这类事件多数是发生在以稻米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中,特别是非洲。瑞士科学家IngoPetrykus领导的研究组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称为"金稻"的水稻,这是一种具高含量维生素A原物质的水稻,有可能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问题。

3)可能大大缩短作物生长期

西班牙科学家从拟南芥菜中提取一种基因插入柑橘树中,使原来要5~6年才能成熟的柑橘树,在一年内就开花结果(Penaetal.,2001);又如德国科学家培育的马铃薯在栽种后15周就能收获马铃薯,比普通马铃薯块茎收获时间要提早7周之多,这种新品种并能产生一种细菌酶,可以把能使马铃薯萌芽的焦磷酸盐分解而阻止其出芽(Farreetal.,2001)。

2001年7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第12期《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对基因改良技术的可利用性的一面也是充分肯定的。《报告》指出,尽管充满争议,基因改良生物(GMOs是一种翻译方式)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突破性技术。在承认需要面对基因改良技术所带来的环境和健康等方面风险的同时,仍要注意到这一技术在生成抗病毒、抗旱和富有营养的作物方面具有的独特潜力,这些作物能够大幅度减少目前仍困扰着全球8亿人口的营养不良现象。《报告》认为基因改良生物带来的风险可以得到控制。

另一种观点是全面对GMOs持否定的态度。特别是"绿色和平组织"等一些非政府组织,他们不仅游行、抗议,有时甚至采取行动。2001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中播出了法国的反对GMOs的群众,拿起了镰刀大量的砍除已长得很大的转基因玉米,因为法国食品安全机构在递交给政府的一份报告中说,"在受测试的玉米种子中,大概41%的样品含有转基因物质成分。此外,一小部分油菜种子和大豆种子也含有转基因物质"。报告还指出,"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使我们得出结论,常规食品含有转基因物质的现象并不仅限于我们所研究的种子。现在常规谷物的种子或作物含有微量转基因物质的可能性已成为现实"。

绿色和平组织在对一片赞扬声中上述的"金稻"也持截然相反的立场。当然他们对任何转基因产品都是反对的,他们认为转基因技术存在着不可预测、不精确、和不可逆转等问题。与其他基因工程技术一样"金稻"没有解决根本的安全问题,对环境有潜在的威胁。他们引用营养学家的意见说,贫困人口的饮食结构中缺乏脂肪,为之才影响了他们吸收大米中维生素A。因此"金稻"解决不了维生素A缺乏症。从营养学角度考虑,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饥荒的理论是没有充分依据的。他们甚至认为不论是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想仅仅凭借某一种技术力量解决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不可能的。对上述能使传统产品大大缩短生长期的转基因技术,环境保护主义者也持强烈反对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作物对环境和健康的长期影响还不得而知。在他们的强烈反对下,西欧目前实际上禁止对转基因作物作商品化的种植。

2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

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早在1992年公布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条款中就已明确提出来,要求制定或采取办法酌情管制、管理或控制由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LMO或GMO)在使用和释放时可能产生的危险,既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也要考虑到对人类健康的危险。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包括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已有文章报道(钱迎倩等,1998),在Kjellsson(1997)的基础上列了表1。

表1中所列的不少是生态风险,转基因作物因为是人工制造的品种,我们可以把这些品种看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种。一般说来,外来种对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或危险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需10年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种植至今最长也就是5~6年的时间,一些潜在风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可是有些风险在实验室水平上已经证实。如Mikkelsen等证实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流在一次杂交、一次回交的过程已转到其野生近缘种中(Mikkelsenetal.,1996)。这就是表中所指出的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可能产生新的农田杂草。没有预料到的是转基因作物自身变为杂草成为现实的时间来得如此之快。根据2001年8月的报道,在加拿大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是耐除草剂的GM油菜,但它们正在变成杂草。农民们正在与他们农田里的一种新的有害植物作斗争。因为在他们农田里已出现了未种植过的GM油菜,而这种植物能抗常规使用的除草剂,要杀死它们还较困难。曼尼托巴大学的植物科学家MartinEntz说,"GM油菜传播的速度要比我们想到的要快很多,而要控制它是绝对不可能的"。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已劝告农民们用另外的药剂来杀死他们。可是其它的药剂能把农民种的作物杀死,在某些情况下,GM油菜对这些药剂却具有抗性。这些GM油菜真正成为所谓的"超级杂草"。

表1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环境后潜在的风险

对环境有害的影响造成影响的过程

农田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

增加杀虫剂的使用抗性的选择和转运到可相容的其它植物中

产生新的农田杂草基因流和杂交

转基因植物自身变为杂草插入性状的竞争

产生新的病毒不同病毒基因组和转基因作物的病毒外壳蛋白的重组

产生新的作物害虫

病原体-植物相互作用

食草动物-植物相互作用

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食草动物的误食

自然生态系统Naturalecosystem

侵入到新的栖息地花粉和种子的传播

干扰

竞争

丧失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和杂交

竞争

对非目标物种的伤害改变了互惠共生关系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竞争

环境的胁迫

增加的影响(基因、种群、物种)

营养循环和地球化学过程的改变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

(如转基因植物与N2固定系统)

初级生产力的改变改变了物种的组成

增加了土壤流失增加的影响(与环境、物种组成的相互作用)

再举一个例子是GMOs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Losey等(Loseyetal.,1999)的实验结果在Nature上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们在实验室中用加有Bt玉米花粉的马利筋叶片来喂饲大斑蝶幼虫,加普通玉米花粉及不加玉米花粉的马利筋叶片作为对照,结果说明喂饲加有Bt玉米花粉的马利筋的幼虫第二天死亡10%以上,4天后死亡44%,而对照全部存活。此外,对加有Bt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摄取量小,幼虫生长缓慢,重量只有喂饲无花粉叶片的幼虫的一半。从另外一角度也可能威胁大斑蝶的生存,在无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前,除草剂一般只能在作物种子萌发前喷洒一次。在种植抗除草剂作物后,就可在作物生长期多次喷洒除草剂,杀死杂草而对作物无威胁,随着多次除草剂的喷洒,马利筋就大量减少。由于大斑蝶的惟一的食物是马利筋,随着马利筋大量减少,也就威胁到大斑蝶的物种的生存。大斑蝶是一种非常漂亮的蝴蝶,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还有另外几个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例子,已在另外文章中报道了(钱迎倩等,2001)。GMOs对环境的其它方面影响,我们也作过报道(钱迎倩、马克平,1998),国际上近年来普遍重视生物安全的研究工作,随着时间的推延,会不断有新的报道。顺便也要提到关于对人体健康问题,据报道,美国市场上已有千种以上的食品是从GM作物来源的,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实验证据证明被政府批准作商品化种植的GM产物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即使这种情况,美国农业部对某些GM产物还不允许作为人类的食物,只能作为牲口饲料。2000年美国曾发生一事件,StarLink公司培育的抗虫的Bt玉米,农业部担心一部分人可能对这种玉米内含有Cry9C蛋白质而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只允许作为动物饲料。但是StarLink公司却把这种玉米出售给生产人类食品的工厂,从而在杂货店的食品架上就出现了含转基因玉米成分的煎玉米卷、玉米点心和其它玉米食品。美国农业部发现后,不仅迫使这些食品从货架上收回,把去年生产的所有玉米都作为转基因玉米来处理。因为转基因玉米的价格要比常规玉米的低,因此造成种植常规玉米的农民及中间商蒙受损失,也影响到整个玉米出口量下降。

上面提到法国食品安全机构在普通玉米种子中已检测到转基因物质,其含量通常不超过0.1%,安全机构负责人声称,"食用这些谷物生产的食品对消费者造成危险的可能性非常小"。

3拟采取的对策

生物技术这门高新技术在解决医药、农业、环境等各个方面问题确实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GMOs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安全性也是不能忽视的。UNDP《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呼吁,人们应对基因改良生物的长期影响做进一步研究,并提倡对基因改良产品做标记,以便使顾客做出知情的选择。《报告》并指出,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是政策欠妥、法规不当和缺乏透明度的结果。

提出下列几点对策:

1)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第30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公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还规定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负责标识、未标识的,不得销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应当载明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主要原料名称等等。《条例》的颁布,为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使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下一步有两个重要的工作可能应该重视的,一个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涉及的部门多,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第二个是宣传、教育、贯彻落实问题,转基因作物将涉及到广大农民,目前中国农民对什么是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为什么要采取标识制度等等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视。

2)切实加强生物安全的科学研究工作。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一些国家,在生物安全方面较早就开展了研究,而中国在这方面还处于刚起步或尚未开始的阶段。对农田及自然生态系统中一系列的生态风险的研究如何起步,如何切入,得到的结果往往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影响。对此又如何作分析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在对人体健康影响问题,可能与生态效应一样,得到结论有一个时间问题。可能在短期内得不到结论。这些问题都是在考虑生物安全科研时可供思考的问题。

3)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有一个创新的问题。前面已经肯定,转基因技术是解决粮食短缺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应该说不是惟一的途径。中国育种家袁隆平培育出来的"超级稻"最高亩产可达1139kg,他的杂交水稻提高的产量可解决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因此研究新的提高粮食产量及品质的途径,走创新之路是非常重要的。

4)切实加强正确的全民宣传活动。尤其要注意媒体的报道。2000年12月,北京一个发行量很大的媒体作了如下的报道,题目为"本报记者驱车百余里,寻找转基因草"。记者在北京近郊见到6.67hm2由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的转基因草,在宣传这草的一系列优点外,最后一句话是"转基因,让小草也"疯狂"。这里最少有两个问题:一是任何转基因植物种植这么大面积,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可报道上并未提到一点;二是我们虽然不知道这种转基因草是什么种,它在北京近郊是否有亲缘关系很近的近缘种?一旦这种小草真的疯狂起来,上面我们提到的加拿大转基因油菜问题很快在北京近郊就会发生,有可能通过种子传播到大量的农田里成为杂草,如有近缘种,还可能通过杂交,让本来不是杂草的近缘种也到处疯狂起来。

安全学论文范文第3篇

由于煤矿生产条件的复杂性、多边性,职工生活的多样性、多工种之间密切协作性,职工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性等,迫使我们必须开展现场教学,满足上述特点的需要,才能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就开展现场教学谈以下几点:

1.1正确对待现场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现场教学不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否定,尤其是理论教学,而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各工种现场需要的不同和现场条件,应占到总学时的20一40%左右。这样,既可以弥补课堂无法讲授的内容,又可以使学员手脑并用,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在现场学习中,理解、掌握、巩固理论知识,做到“知其所以然,更应知其然”。反之,理论教学课时的减少绝不是理论知识的减少和浓缩,而是在认真研究现场安全要点及安全操作技术所需或必备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使之系统化,深人浅出,通俗易懂。既保证理论教学的需要,又能给现场教学以正确导向,为现场教学保驾护航。以正确的、了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和生动的现场感知,使学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并掌握安全知识。

1.2建立教学实操基地及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要实现现场教学必须建立现场教学基地,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准备在安培中建立实操基地就是现场教学的很好例证。实操基地的建立和完善,能把安培中心办成一个集生产、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的单位。这就对老师素质有进一步的要求。既要能完成理论教学任务,还要能胜任现场教学,解决煤矿现场问题。这样才能使教师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刻苦钻研业务,搞好煤炭科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促进现场教学的平稳推进,促进煤炭事业的健康发展。

1.3现场基地教学应建立相适应的考核制度

以往的一份试卷考核制度,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员的学习质量,成绩的真实性差,掩盖了培训质量的不足之处,严重挫伤了业务水平强、文化程度低这部分学员的积极性改变一份试卷考核制度,为理论考核和现场考核两部分,并采用多学科积分制度。要完成这样的考核,对学员来讲,不论文化程度高低,个人经历如何,业务水平怎样,都必须认真学习是自己“真才实学”。对教师来说,必须深人现场,严把现场考核质量关,使考核反映出学员的真实水平。这样才能找出差距,弥补不足,重复培训时学有重点。是安全技术培训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2.现场教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1现场教学是学员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

它直观,简洁地接触实际,做到简易易懂。虽然教学过程简单,但知识含量高,且课堂无法讲清楚的内容,在现场教学中能通俗易懂的体现出来,对学员讲是一种“时间短,知识含量高,易理解,便操作”的极佳方式。例如:在综采放顶煤技术中,主要需要讲清楚的问题是煤研垮落的时空关系,合理的放煤步距和放顶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煤研垮落的时空关系,既要保证顶煤上方和后方的研石同时到达放煤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合理的放煤步距和熟练的移架技术上述内容,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能靠挂教学图,做动画来反映出煤研垮落的时空关系,而用这种时空关系去确定合理的放煤步距和在移架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将顶煤最大限度地放出,在课堂讲解中则无章可循。而现场教学它是一个“动态”过程,能够反映出最佳放顶煤的位置和在移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顺理成章地确定出合理的放顶煤布局,解释各个移架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使放顶煤的回采率达到理想效果。

2.2现场教学科增强各工种学习安全技术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理论教学内容按照现场教学内容“按需选择”,对职工的应知应会及安全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现场教学科解决老工人文化程度低,课堂效果差,笔试不合格的缺陷。新工文化水平高,人动手能力差缺点。

3.结语

增加现场教学和现场考核制度已经在全国煤炭行业开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可,就是因为它同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既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为提高安全技术培训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安全学论文范文第4篇

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农村乡镇中学的安全教育问题非常突出,普遍存在以下“六重六轻”的问题。

(一)重教学,轻安全

虽说我国一直推行素质教育,但是根据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制度一直没有改变,学校、家长和教师都期待学生的成绩优秀,安全教育被忽略了。学校只会看有多少个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中考的成绩在市里的排名,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过于形式,挂标语,出板报,学校迫于中考的升学压力而缺乏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只靠一个学期的几次班会课和国旗下的讲话作安全教育,学生只会左耳进右耳出,当学生遇到突发事故时,不能很好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果难以想象。

(二)重校内,轻校外

学校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其实并不少,而且不断加强校内设施设备检查、教师值日制度、门卫巡查和出入登记制度等有效防范措施,但却忽略了学生校外活动的安全问题。其实在学校里发生的安全事故并不多见,真正对学生造成安全威胁的是校园以外的各类安全隐患。作为农村乡镇的学校,周边交通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狭窄弯曲的村道、湍急的河流都会对学生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就有34.7%的学生去过河流游泳,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溺水、中毒、火灾和房屋倒塌而伤亡的学生数以万计,而学校往往忽视了校外安全的问题。

(三)重宣传,轻实练

学校很注重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学校宣传栏、电子屏总是有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对安全知识掌握很多,而且有些知识可以倒背如流,但是当遇到实际情况时往往会发现他们的自救自护能力和各种求生技能相当缺乏。在调查过程中,我校真正会使用灭火器的学生只有32%左右,而会正确使用防烟面具的学生却不超过5%,有40%的学生在农村小学里没有参加过演练,这说明只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没有情景体验和演练活动,安全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四)重显性,轻隐性

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大家通常最关心的是学生有没有发生交通意外,学生的身体是否受伤、流血,但是却忽略了另一个“计时炸弹”———隐性安全问题。这里所指的隐性安全就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问题。隐性安全由于带有隐蔽性、滞后性、潜伏性和长期性而常常会被忽略,而隐性安全一旦爆发,给学生、家庭和学校造成的伤害将无法估量。

(五)重教师,轻家长

学校很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经常利用班会课、年级会议、广播站、大型集会等宣传教育,但是却忽视了对家长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因此总觉得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一直以来,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就要受到学校的保护,把完全安全教育问题归咎到教师与学校。农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安全与学习上的教育与引导严重不足。

(六)重学校,轻社区

作为农村乡镇中学,校园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很少人关注,不少中学生走进黑网吧被网络世界迷住,暴力、色情、游戏等正悄悄地毒害青少年的身心甚至生命安全,混乱的交通,夹带着村民恶习的无证照经营店铺,都埋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上级部门只注重学校的安全教育而忽视了社会上给学生带来安全威胁的现实,学校只能守护一方净土,对于社会恶劣的环境却无能为力,任其发展。

农村乡镇中学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

面对农村乡镇中学安全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不能任其发展,必须采取一些可行有效的策略来改变现状,以确保安全教育长效持续。

(一)更新观念,构筑安全教育防火墙

学校必须把学生安全教育摆在首位,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健全机构、责任到人。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无论是上至校长还是下至宿舍管理员都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问题,相互协作,层层抓落实。其次是要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教师课前课后值日和团员值日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学校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值班、出入登记管理、节假日领导值班、食品卫生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宿舍安全管理和疾控预防等规章制度。学校还要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再次是要统一思想,全校教师要理解“学生安全,重于泰山”的深刻含义,时刻提高警惕,构筑安全教育防火墙,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新局面。

(二)形成氛围,创建安全教育校文化

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要抓出成效,学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一是可以通过营造学校安全环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安全的精神环境中受到陶冶和教育。如从2009年开始,我校建立了安全教育宣传栏,大力宣传包括交通、防火、游泳、法制、心理健康、网络等安全知识技能等,还定时通过广播站、黑板报、电子屏等传播安全教育的信息,通过暗示、熏陶、启示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二是注重校园设施设备安全维护与保养。如加固围墙、加高走廊栏杆、更换老化线路、维护体育设施、更新灭火器材等,尽量消除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三是明示各类安全标志。如设置安全出入口标志、楼梯过道靠右行走标志、洗手间注意防滑警示牌、禁止高空抛物标志和校园道路安全减速标志等等,让学生时刻有安全意识,使校园尽显安全文化。

(三)设立课程,开拓安全教育新模式

目前,教育部还没有系统的安全教育新课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以大胆创新的模式开辟安全教育新路子。一是开展安全基础知识学习。为了让中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交通、溺水、食品、卫生、消防、、网络、用电、防雷、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各种安全问题,学校可以收集大量安全知识内容,编写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确保每周有一节安全教育课,让学生不断积累安全知识。二是认真组织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正确掌握安全技能,关键时刻能够自救和救人。三是坚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可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提及与安全知识有关的内容。四是根据课程实际,邀请专家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如在2011年的暑假前,我们请来了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组织全校师生现场示范包扎伤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等正确方法,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学校还可以主动联系交通、公安、消防、司法、卫生等部门专业人员讲授安全教育课,通过多种渠道开拓安全教育新模式。

(四)重视隐性,确保学生身心常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也是安全教育问题的“隐形杀手”。我校在这方面一直高度重视,多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我们按各年龄段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经常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指导家长如何了解子女的心理状况;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我们还要求各班主任要认真调查摸底,及时发现“问题学生”。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发展状态,对外界刺激变得很敏感,易冲动,逐渐产生对异性的注意。一些学生开始结交异性朋友,男生容易冲动打架,女生如果不注意交往,可能导致性疾病感染或者意外怀孕等安全问题。我们应该正面疏导,帮助他们了解传染性疾病传播及预防的基本知识,如观看录像、图片展览、专题讲座等等,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开展活动,提升学生安全应对力

安全教育只靠了解一些安全知识是很不够的,我们要常年开展各类安全体验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辨别力、自控力、受挫力和自护自救能力。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类演练活动,围绕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的主题,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月”,组织全校师生进行防火、防震、防空等情景演练活动,如训练学生安全、有序离开教室,懂得使用灭火器、防烟面具等。我校在2011年11月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防空演练,仅用了1分47秒,全校1300多名学生就已经双手抱头蹲在了操场上,这与平时的组织训练是分不开的。我校每年还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板报设计评比和创设各种不同情境活动,例如闯红灯的后果、发生溺水、中毒、触电等安全事故时,如何自救、互救,从而培养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六)四位一体,形成教育网络新体系

安全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农村乡镇中学,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因此,学校、家长、村委会和地方派出所必须四位一体形成合力,构建一个安全教育新体系。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转变家长对子女的安全教育方法和观念。为此,我校从前两年开始,通过办好家长学校这个平台,组织家长学习安全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请来了关工委的老前辈指导家长对子女安全教育的方法;印发各类主题如交通、溺水、食品、卫生、消防等安全小知识读本与子女学习,家长还要签名确认;节假日和寒暑假前印发《学生假期安全指南》;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管理协议书;利用互教通信息平台每周发送“注意各类安全事故”信息提醒等方式,逐渐改变家长们传统的“拜金”主义思想,开始注重对孩子安全教育过程,从而提高家长们的安全教育意识,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我校还主动联系各村委会和当地派出所,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如联合有关部门坚决取缔黑网吧和无牌无证照经营的摊贩等。各村委会还成立了治安联动分队,协同派出所警力在学生放学时段和交通要点、人流复杂地段巡逻,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处理。聘请派出所副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全校师生作法制教育讲座和家长疏导工作。

安全学论文范文第5篇

参赛人员可根据学校规模每班抽取2—4名同学参赛,要求其中2名由班级内部筛选,另2名由学校根据班级学生名单随机抽取,竞赛形式可采取闭卷笔试,亦可现场提问竞答。此法既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意识,也可体现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对于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法最忌参选人员全部由班级自定,否则将严重削弱参与人员的范围,导致仅有部分学生参与安全知识学习,限制了安全教育的覆盖面,使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大打折扣。

交流教育。

交流教育是通过激发学生安全管理意识,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安全教育措施,从而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在交流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做过的事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事故随时在我们的身边,安全处处要留意,积极创设参与平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班级内部可采取召开班级学生干部会、举办主题班会、开展安全教育讨论会等形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畅所欲言,交谈自己的体会、思想,自己教育自己,教师细心听取学生意见,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校可利用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各个课外小组活动,听取学生代表对安全教育管理的看法、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发挥学生干部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模范榜样作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安全管理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安全、维护安全的积极性。

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是就随时出现的事件、案例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具有随机性、即时性的特点。随机教育倡导安全教育随机化,如学校当天发生的事,即时发生,立即结合事件进行现场教育,学生身有体验,易产生心理共鸣,形成深刻印象。学校、班里发生的事,身边的事,哪怕就是电视、报刊报道的一个新闻,这都是最好的教育时机,不要拖延,用生活中的安全事故进行教育,运用得当,比任何枯燥的说教都有效果,切实把枯燥的说教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从被动地接受安全教育转变为自觉地遵守安全措施,由于安全事例教训真实,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成为指导学生行为的标尺,切实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行动。

观看教育。

结合中学生的阶段特点,观看视频影片是学生较为喜爱的学习方式,学校可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记录片、影片、视频案例等,内容涵盖消防、交通、食品卫生等安全教育内容,保持安全教育的侧重点和连续性,尽量选取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注重选材的真实有效,比如消防安全警示片——《2000年——2009年全国消防案例》、山南地区综治委与预防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制作的交通法规宣传片《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以及5•12防震减灾日教育片等,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心灵震撼中,受到深刻的安全教育。

演练教育。

演练教育是通过设置情景,建立类似于真实情景的局部环境,让学生进入环境之中或在模拟操作和判断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其形式可以是采用事故预想、事故预案演习、预防救护演习等。学校可结合5•12防震减灾日、11•9消防日等,适时地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与防火疏散演练等,并将此作为学校安全教育一项必要的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在活动实施中,可有限度地采取事先不予通知的突击演练,以保证模拟的演练环境尽可能地真实,从而保证演练效果。在活动实施中,一方面要避免因学生过于了解演练时间、内容及细节等而导致的将演练活动变为一次娱乐活动、闹剧,另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应急预案,防止学生因慌乱而导致的摔倒、踩踏、烧伤等不必要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实践证明,开展演练教育,对于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氛围教育。

氛围教育是在校园、班级努力营造出宣传安全知识、悬挂安全提醒等崇尚安全、维护稳定的和谐氛围。通过开办以“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墙报、宣传栏,发放安全常识宣传资料,张贴安全知识标语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一种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相互感染、共建平安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从这种氛围中自觉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成为平安校园的参与者和维护者。学校可根据校园的部位不同,确定不同的宣传重点,如学校门口可设置“关爱生命、安全出行”提示、宿舍区可悬挂“为了您的生命安全,禁止点蜡烛、乱拉电线”的温馨提示标志,同时,结合3月份综治宣传月、6月份平安建设宣传周、6•26禁毒日、9月份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日、12•1世界防艾日等,可悬挂横幅标语、开办宣传专栏,引导学生制作手抄报,举办安全教育征文比赛等,形成积极参与安全教育、共创稳定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安全学论文范文第6篇

传播现象背后潜在的影响力与负面效应

所有文化信息的传播者,都力图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体现受众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他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信息传播领域,人们为了追求自我的价值实现和表达自身的观点,会对当代文明进行不断地批评与挑战。至于这些挑战会不会成功,可能并不是这些文化信息传播者所要强求的,他们企求效果,但并不强调效果,因为大部分人都知道,由于国家政治和经济文化政策的制约,对一种文明言行的接纳和品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态度上的积极与消极,就像行为上的拒绝与接受,这种矛盾统一往往会使人陷入两难的境地。也就是说,如果对伴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都积极地看待,将会失去自己的民族理性传统;如果对这些社会现象都消极地看待,又会不利于国家民生的发展。恰如《传媒效果概论》作者所言:“当今世界如此多的关于媒介传播的问题受到谴责,大众效果的争议已经变成社会相关问题的首要问题之一,”不能不引起国家政府、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创新的时代,只有善于学习世界文明,借鉴世界文化,善于创新的民族才能站在历史发展的前沿。西方的文明、发达国家的文化代表的只是他们的智慧,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历史积淀彰显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然而我们在一百多年的“拿来”过程中,我们学习、引进、传播了大量与民族传统背道而驰的东西。精华与糟粕的相辅相成,让人们在学习、模仿、消化的同时吃尽了苦头,于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际上只是成了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在文化信息传播的时代,我们接受外来文明与先进文化的同时,也把负面的东西一同接纳了下来,而可怕的是我们在没能选择性接受到位的情况下,把不良的东西没有消化又传给了我们的大众。我们看到了西方文明与文化中的傲慢与狂妄、浅薄与偏激,可是我们没有警示自己千万不要也落入这个窠臼,生成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了。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学会从前瞻性和可能性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不能说我们曾经在世界文化圈子里得过失语症,现在就非要唠里唠叨地多语不可。这样的文化信息传播看上去似乎找到了彰显自己的机会与平台,却不免丢失了自己的文化主导价值判断,与社会政治和文化信息传播策略形成两条背离的曲线。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共生、共存、共发展的社会,文化信息的生成与传播也就成为了全人类共享的财富,而对这财富的认知与处置自然会因人而异。正是因为存在有这种不同,于是,文化信息传播本身带给人们的影响就可能是双重的,甚至负面的东西可能会多一些,进而引发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等相关问题。这表明当今的时代,对民权的强调,开放了人们的自由空间,包括言论的自由和行为的自由,于是相应地在文化信息传播领域自然而然便滋长了传播者的事业心、责任心、荣辱心和利益追求上的良莠不齐状态。而态度的暧昧更是五花八门,尤其是既有不负责任的,又有看热闹起哄的;既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又有利用之为自己谋利益的;既有造谣生事的,又有以讹传讹的;如此等等,鱼龙混杂,目的各异,导致了一定条件下难以掌控的状态,进而涉及社会安定,甚至国家安全等问题,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最典型的例子,在国际上莫过于2010年11月28日“维基解密”事件和2011年7月英国默多克旗下的《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事件。从2010年3月开始,“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陆续公布了数十万份美国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机密文件,在国际外交界引起了巨大震荡,无疑对美国的政治生活进行了直接的冲击,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了美国政治事务中的真实立场、观点和问题。《纽约时报》次日评论称:“25万份机密美国外交电报为外界提供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机会,了解位于全球各地的美国大使馆的幕后交涉、对国外领导人的坦率看法以及对核问题以及恐怖威胁的真实评估。这些电报还揭示了奥巴马政府内部对危机和冲突的意见交流”。

《世界新闻报》的丑闻更是轰动了世界。这是一份以刊登名人消息为办报特色的报纸,该报为了得到独家报道,对上至英国的皇室成员,下至被劫持的普通百姓,采取雇佣私家侦探及电话窃听的方式获取消息。其实,在窃听丑闻爆发前,英国报业曾经出现过一系列的类似事件,但以这份英国销量最大的报纸之一的《世界新闻报》为代表,其做法极为恶劣,引起了公众对报纸媒介的广泛质疑。窃听丑闻致使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停刊、十多名记者和编辑被捕、数名上级管理人员辞职、数名伦敦高级警官辞职。国家政府机关的职能、责任、权利、义务、职场道德因此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尽管卡梅伦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对通俗报刊《世界新闻报》的调查,力图挽回报业声誉,但这些努力,也未让数千的受害者释然。正如英国《卫报》所说,《世界新闻报》的消失,窃听丑闻暴露了一个堕落的传媒帝国,英国急需加强媒体监管。

在国内,也存在着传播信息被扭曲的现象。发生在河北大学的“2010•10•16”校园车祸案,作为一场交通肇事案随着公安部门的介入和判决结果的公布早已经尘埃落定。但是,这一事件却长期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令人难以释怀。10月17日11时36分,保定本地网站“莲池论坛”有人发帖“河北大学两女生被撞飞,肇事司机却扬言不怕告”,该贴迅速引起网友注意。当日16时,“天涯论坛”网民发帖“惊!!!河北大学富二代校内醉驾撞飞两名河大新区女生,‘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掀起网上点击高潮。网民的“人肉搜索”,锁定了其父李刚担任保定市北市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职务这一身份,便马上将肇事者与“官二代”联系了起来。10月18日,一家媒体的网站依据此篇贴文发表题为《河北官二代大学内撞飞2名学生后接女友(组图)》的报道,该报道标题中“官二代”的字眼及文中对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我去,我爸是李刚!”的描述十分扎眼,各大新闻门户网站纷纷第一时间转载。网络信息的竞相传播,导致了各种传言满天飞。“李刚有五套房产”、“李刚岳父是某副省长”等“内幕消息”,更成为网络和现实中令人瞩目的焦点。很快,网络上便出现了30余万条与“我爸是李刚”相连缀的造句,更有以“我爸是李刚”内容改编的快板、流行歌曲、网络视频等相继在网上出现,有媒体进而将其称做“李刚门”事件,“李刚是我爸”作为特指“仗势欺人,骄横跋扈”的符号语言,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事件的真相果真如此吗?根据媒体的相关调查,当时事件发生时在场的保安、学生承认并未听到肇事者说过“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去”这句话,他们也只是从网上才听说或间接听说的。接案出警的民警也证实说肇事者李启铭样子有点恐慌,态度很是害怕,并无张狂的态度。而李刚有五处房产等消息经查实都是谎言,“李刚岳父是某副省长”一说也纯属捏造。

据调查这些相关信息的人员身份有的是原籍广东汕头,现居住在山西运城的网民,有的是湖南长沙的网民。而多家电视台和媒体没做任何调查,便在报道和评论中,认可了“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这一说法。显然以讹传讹的结果,掩盖了整个事情的真相。那么,造谣生事者的目的何在?鼓动网民情绪,在网上掀起波澜的意图何为?该不该追究其法律责任?即使是那些官方通讯社、网站没经调查就乱发信息蛊惑人心的做法,难道就不该深究?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就这样一步步演变成沸沸扬扬的“李刚事件”,这一切难道就不值得人们深思?揭露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固然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但对事件报道中不加甄别地夸大某些不真实的情况,则会对社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有人把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概括为:语焉不详的传言似是而非的报道媒体声讨新的传言新的媒体声讨。显然始作俑者十分清楚,文化信息传播的力度、媒体媒介的力量可以鼓动人们的各种情绪,尤其是对立情绪的宣泄,进而借此形成对当事人、对事件本身、尤其是对社会某个群体造成群起攻之的态势和效果,自己可以坐山观虎斗,分享从不平衡的心态中获得的乐趣。由上述事件来看,某些媒体和媒体人的偏执心态、商业追逐和所谓的社会责任心极其值得我们质疑,他们只讲经济效益,不顾黑白、不辨是非、不讲情理地一味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尤其是那些带有煽动性的信息传播,表面上影响的是受众群体,损害的是媒体声誉,但本质上危及的可能就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文环境的安全,影响社会的和谐。这样的媒体在传播文化信息时带来的负面效应,他们对自己的失职难道就不该担责吗?商品经济时代,媒体、媒介的经营者,更要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的突显与落实。

就上述事件而言,一些媒体和评论人面对传言而放弃基本的考证和辨别努力,不经调查就将其搬到了媒介上,不加分析就将其作为批判的论据,显然是有悖职业操守和人情公理的做法,有违服务现代社会生活的理念与实际需要的。因此,各种媒体记者的掐头去尾的言论、浮躁乖张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反感,也就是情理中事了。案中人成了他们任意图解和宣泄某种情绪的道具,信息的接收者则成了他们随意摆布利用和颐指气使的工具,有意或无形中诱导着人们沿着他们设定的思维路径,去完善所谓的情理推论,难免对国家社会的法律、制度置若罔闻。用极端丑陋卑鄙的手段获取所谓的真相,用随意剪裁拼接的方式绑架歪曲事实,不仅损毁的是他们自己的公信力,而且带给信息接收者的伤害,会直接间接地反馈传达给政府管理机构。一旦这种能量蓄积到无法掌控的程度,危害的自然是国家利益和全体民众的利益。所以,只有当国家政府、人民百姓的利益一致的时候,只有当各种媒体传播的信息真实可靠的时候,只有当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都置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他们的个人利益的时候,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我们的国家建设才能够真正与世界接轨。因此,法治时代的社会公理和商品经济时代价值观的进一步完善,社会阶层结构由简单化到多元化的良性变化,传统家天下理念和官本位社会形态向现代化人才和理性文化社会的合理转型,才是维持国家民情稳定和社会结构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

不错,当今时代包括网络等各种信息平台,已经成为广大网民诉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地方,但也不乏会有恶意所为者想方设法利用它们来达到搅乱视听,煽动情绪,浑水摸鱼或引起混乱的目的。因此,要想使文化信息传播走上正常的轨道,立法、监督、执行是势在必行之事,规范各种文化传播的媒体与媒介,确保传播信息的真实与可信,培养媒体人的职业道德与正常心理,完善传播领域的规章制度,维护司法的公正,追究各类传言的制造者,消除普通读者所受的蒙蔽,还事实以真相,不仅是对当事人的解救,也是对百姓大众的解救,更是对传播虚假信息危害的消解,最终实现的自然是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安全保证。

基于此,虚假信息如果涉及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或是企业和个人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对于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的责任人,就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依据危害程度,诉诸法律,追究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尤其是如果虚假信息危害到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司法机关应主动追究。因此,信息的媒体,涉事主体或个人、监管机构、司法机关等在国家利益、公共安全、言论自由的框架下,都负有自己疏导问题、解决问题的不可推诿的责任和义务。总之,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作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必须要有尊重事实的严肃态度,必须做到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事情真相能够及时调查、揭示和真实反馈,引导公众舆论,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履行和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文化信息传播的价值体现与责任意识

文化信息的传播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就央视《焦点访谈》而言,有一段时期的确引起了众多百姓的关注与青睐,找栏目反映情况和问题的人群不计其数。原因其实简单得很,按照正常程序大家苦苦等待解决的问题长时间没有结果,而一经央视曝光,不仅马上得到了重视,并且真的得到了解决。这就是当代文化信息传播价值的有效体现,当然,这是媒体对文化信息传播肩负的责任,也是信息传播潜在能量的人为实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被反应过来的问题都被采信并曝光了,甚至有些已经制作完成的节目没能通过审查,中途搁浅的也实在不少,各种原因其实也不那么难解读,因为这些信息一旦传播出去,可能引发某些不和谐因素,导致的麻烦与问题也许会更多,甚至引起连锁反应,因为负面的文化信息传播必然会形成负面的影响和相反的作用,必然会在传播体系框架内突显出一定的影响国家、民族、社会的一系列安全问题。所以想方设法做一些消解的工作,将人为的隐患消灭于未然,才是负责任的心态和情理中事。

文化信息传播在央视或国家的各大报纸杂志这样的媒介平台上,其运作的理性操控与合理把握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对于如今越来越红火的网络平台,极易出现的文化信息传播的良莠不分的现象,却难以有效地得到全面管理。而有意无意利用网络等平台进行文化信息传播的人,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了群龙无首的浩荡大军,一呼百应,对于各种信息不辨真假,不管好坏,竞相传播;实名也好,匿名也罢,认真也好,恶搞也罢,这支大军传播的许多信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许多人的时代社会责任感已经降到了冰点。至于严谨地对待文化信息传播,严肃地审视相关问题,审慎地考量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经随着商业化竞争的冲击,变得世俗、追求利益乃至心理麻木了。

商品时代带给年轻人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那些媒体、网络的经营者也自然会被这层意识所笼罩。其结果,反而带动了一些原本不错的媒体、媒介有意无意地突破了职业道德的底线,成了具体事情的引导者。因此,要想构建一个安全、和谐、顺畅的文化信息传播氛围与环境,一方面要强化中国知识分子及其优秀人物的历史责任感,一方面要教育全体民众清楚和明白自己作为国家主人公的义务与情感。让所有人都彻底摆脱片面娱乐性、庸俗化、物欲追求也许不太现实,但通过教育引导等手段完善大众的社会化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第一位的认知其实并不十分难。关键在于怎样才能强化他们的社会道德感和民族责任心。“对于个体而言,没有民族及国家作为其存在的依托,一个人是没法发展的;而离开了他所属的那个文化价值系统,一个人便失去了对生活意义的理解”而只要认识到了这层意义,一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目前,人们看到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通过信息传播的途径把精神信仰、价值观念、生活理念等传递给他人,并获得其生存的空间,显然是当代许多人的企求。对于文化信息传播体系而言,没有政府及政策作为其存在的依托,这个体系根本就不可能生存;而偏离了这个体系所属的价值取向和定位,不仅这个体系本身的存在毫无意义,就是国家政府的文化精神受到质疑之后,其文化信息传播体系所对应的安全体系也会受到牵连或冲击。其实,个中道理十分简单,如果我们能够将国家政治与文化信息传播相提并论的话,文化信息传播的第一存在就是生存空间与生命力,文化信息传播的第一要务则是社会责任和国民义务。如果脱离了国家政治的保障,文化信息传播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而如果忽视了文化信息传播的第一要务,则必将会为国家政治与国民生计带来隐患。经济效益诚然重要,但不肩负道德感与责任心的文化信息传播,只会带来麻烦,更何谈价值与意义。

要想构建一个负责任的文化信息传播平台,并让它与国家安全、社会安定问题统一起来,最首要的关键点就是找到并认同一条文明底线、道德底线、良心底线、法律底线,而这又首先需要依赖于文化教育体系的实践来达到。底线的重要性在于,一旦到达了这里便意味着已经触及了根本,也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到那时也许只有秩序与律法的介入才能够维护文化信息传播的顺畅和积极效果。因此,建立文化信息传播的立足之本,就成了保障社会文化进步的前提和国家安定和谐的基础。基础的重要性,就如一座大厦的基础,这座大厦即使建成了,基础一旦出现问题,大厦也必定不牢固,甚至倒塌。当然,构建一个安全、顺畅、有效的文化信息传播平台与氛围,绝非只是文化精英、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国情政策执行者们的事情,应该是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大众的共识共知以及所有社会人群的自觉意识与行为。因为,文化信息传播的出发点不仅是要立足于国家民族的利益,立足于国民责任、义务、爱心,而且更要满足于人们精神文化和心理健康的良性需求和发展。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无论是从正面而言,还是从负面来讲,都主导或制约着社会人群的情绪、社会环境的安定、国家秩序的稳定、政府执政的公信力。文化信息的主动或被动曝光,既说明了人们言论自由度的提升,也说明了信息革命时代的文化传播具有巨大的鼓动潜能。对这个能量的释放和把握合理与否,对公众舆论的引导和利用恰当与否,一方面显示的是国家政府领导者的智慧与胆识,另一方面则决定了文化信息传播能量转化的结果。有胆识者,会做出果敢与正确的判断;有智慧者,会将看似复杂的问题消匿于无形;而将信息传播能量转化利用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正义,这才是媒体人的责任。

2012年4月2日,匈牙利总统施密特•帕尔因当年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辞去了刚刚任职一年半的总统职位。这件发生在20年前的丑闻,2012年1月在网站上被首次披露后,他的母校泽梅尔魏斯大学迅速展开调查,公布结果,并在认定其论文有多处抄袭之后,通过投票撤销了总统施密特•帕尔的博士学位。他在进行了辩护和自省之后,认为“抄袭旧事”既然让国内出现了分歧,令总统形象受损,自己只有辞职才能恢复总统的价值。

一篇昔日的论文,让一位曾经是民望所归、人心所向的总统请辞,一方面说明了媒体对领导人的公信力与操守的舆论监督和随时问责机制的合理与健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总统施密特•帕尔本人对学术和政治伦理的捍卫与遵守。20年前的所为也许会成为他的终生遗憾,但今天的理性选择却让他给自己的人格魅力填上了光彩的一笔。2012年3月14日,被报道的沸沸扬扬的美国士兵于当年3月12日杀害16名阿富汗平民的自首录像曝光。阿富汗反美情绪和游行示威活动酿成骚乱,示威人群冲击国际维和部队军事驻地造成多人伤亡,塔洛坎警察局局长以及两名国防军士兵丧生于自杀式的袭击中,国防军北阿富汗最高指挥官也遇袭受伤。3月20日美国牧师琼斯在他的教堂内主持了一场对《古兰经》的所谓审判仪式之后,宣布其有罪并焚烧了一本《古兰经》,再次引发了阿富汗全国各地抗议焚烧《古兰经》事件的示威游行。在阿富汗北部城市马扎里沙里夫爆发的抗议事件中造成7名联合国工作人员遇袭身亡,此外还有4名示威者也在冲突中遇难。

组织宣称,将会对这个维和部队进行报复,并且呼吁阿富汗士兵倒戈。这一事件加剧了阿富汗人与西方人的矛盾,加快了西方从阿富汗撤军的步伐。美国这个霸权国家的强盗逻辑再一次得到了证明。信息传播的能量就此转化成了让世界各国关注的大事,这一事件不仅危害了当事国、当事人的利益,而且危及地区安全问题。2011年1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刚刚度过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独立报》又爆出,伦敦高级公关公司贝尔•波廷格公司声称“他们的手”可以直接伸到首相府,影响国家的政策制定。这家公司高管声称,没有他们办不到的事情,哪怕你是一个罪犯,他们也能够使你光鲜亮丽起来。独立调查机构记者的这些调查视频播出后,在英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首相府发言人极力否认,但反对党却呼吁立即调查卡梅伦的内阁大臣,给民众一个交代。英国政府高官的形象再次遭到了人们的质疑。现任政府的品行、道德、信誉等引起人们质疑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对其执政能力的评估问题,进而导致了信任危机的升级。2012年3月2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录像爆出“晚餐门”保守党前联合财务主管彼得•克鲁达斯在录像中谈论与首相共进晚餐的“价码”。克鲁斯承诺可以与首相谈论影响政策走向的议题。

3月26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会议上被迫进行解释,声称:“这不是保守党筹集资金的方式,这不应该发生,彼得•克鲁达斯就该辞职。”他承认担任首相以来一直与重要捐赠人进行例行晚宴,可宴会资金并非来自选举筹款,更没有使用纳税人的钱。但反对党不仅不买账,而且要求公开调查,卡梅伦公布首相官邸餐会的信息。得到证实的显然不仅是假公济私、藏污纳垢的英国首相的公信力的缺失,更有政府形象的污损,直接影响到的显然是卡梅伦集团的公信力,间接影响的当然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深层本质因素的关注。就国内而言,2012年2月19日,互联网站经营者刘某某在互联网上“保定252医院确认一例非典”的信息,2月23日,多家网站出现了有关保定252医院出现非典疫情的传言。这是2003年“非典”疫情在中国暴发后,首次传出又发现非典病例。2月25日,卫生部发出官方消息辟谣,申明经与总后勤部卫生部核实,此次疫情经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检测,确诊为腺病毒55型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于是,散布虚假信息的涉案人员被以扰乱社会治安罪依法劳动教养两年。事件的平息,让人们看到了文化信息传播的法律约束力和传播虚假信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代价。然而我们必须承认“,谣言的传播者大多数是非官方的社会群体。公信力缺失、信息资源匮乏、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和安全感不足,是煽点谣言之火的薪柴,而非官方群体则同时具备这些特征。”

因而,能否通过教育约束他们的言行,减少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才是重中之重。总理在2010年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市场经济和媒体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乱象,一些媒体的不负责任的做法,甚至歪曲或扭曲事实,这显然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但是,中国的主流媒体绝大部分能够坚持正确的立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近年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力量,比较好地承担起了代表公众对腐败问题进行监督的社会责任。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批评一些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该作为不作为”、“不该作为乱作为”,已成为遏制、形式主义以及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近年来,随着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监督政府的热情高涨。一项网上调查显示,有71.5%的人表示自己“会参与反腐”;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有75.5%的人会选择网络曝光。

2010年4月,云南大理洱海“情人湖”沦为别墅群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舆论的压力下,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介入开展调查,查实“洱海天域”房地产开发项目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行贿受贿等违纪违法问题,查出大理市原市长段力、原副市长方元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原州长助理郭宏峻等6人存在受贿行为。这一事件还牵出了大理州原副州长黄永华腐败案。

大理“洱海天域”项目事件之所以能大白于天下,就是民间声音与网络等新闻舆论联动的结果。此外,如广东省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原副局级干部、征地拆迁办主任刘新云,“日记局长”韩峰、抽“九五至尊”天价烟局长周久耕等腐败官员的曝光,都是既有民间网络力量的参与,也有主流传媒的功劳。尊重事实,尊重民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也是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维护,这应该是新时代文化传媒人的职责。上述一系列事实提示我们,文化信息传播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不好,它会给社会造成混乱和麻烦,运用得好,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社会发展。而能否让它发挥有益的效用,这将考验的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智慧与能力,考验的是所有文化信息传播者的全面素质与修养以及全民判断是非和参与社会事务的信心与责任。文化信息传播的价值与作用来自于传播者社会实践的检验,如何具有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如何摆正自己的服务大众的心态,不仅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更关系到社会的安全与进步。

文化信息传播资源利用与安全保障

文化信息传播现象背后所透视出来的复杂而生动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明提示着文化信息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之间的渗透和交融问题,揭示出主导文化与流行文化之间的融通和转型问题,尤其是政府在文化信息传播资源的开放利用过程中如何保障安全的问题。因此,在当代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文化信息传播的社会利用与开发和执政者的政策指导与智慧掌控,必须引起各界有识之士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考。当今的社会是以彰显人本、人性为核心的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革命的时代,也是信息化进程中媒体、媒介作用最为活跃的时期。

这个开放而多元的文化世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文化信息传播的特征和功能不仅逐步为人们所认知,而且正以其迅捷而强大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和行为方式,推动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作为文化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早已逐渐成为了国家政府与大众交流沟通的中坚力量。关键是,面对全国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接受群体,各个媒介、媒体不仅要思考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自身价值定位、文化特色建立、风格栏目包装、时尚化转型、商业化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抓住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契机,以及在竞争中形成品牌效应的问题。直接领导和负责大众传媒事务的文化宣传机构更要思考的则是,应该以如何有效地利用各方面资源,以媒体的文化产品内容为支撑,给大众留下深刻的人文印记为己任。而在这运作当中,首先要保障的是文化信息的安全问题,可以说文化信息传播安全是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这个问题处理的恰当与否将关涉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涉及国家形象、政治利益、经济风险、安全形势方面。

综合前文展示的情况来看,目前我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文化信息传播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急需制定文化信息传播安全的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确保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文化信息传播安全建设既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得到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支持和干预。

媒体和媒介不仅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发生对象,它们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意识综合物的象征,早已呈现为一种文化形态。当今时生的变化无论从速度、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信息革命的物化以及媒体、媒介带来的文化信息量的极大丰富。其实,媒体、媒介追求的目标,不外乎是要努力宣传自身的地域文化、建立良好的文化形象、强化文化影响力,促进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融合,在文化信息传播的平台上,为国家社会营造最佳的政治环境、人文环境与文化环境,并且努力去满足大众对文化信息的期待。事实上它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确也大多体现了媒体人关注现实、针砭时弊的现实热情,抒发着团体或个人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欲望,甚至体现了当代大众借助媒体传达个体生存状态的感受与体验的心理需求。然而,他们仍有较多考虑不周和处理不当的问题存在,还有信息的真伪、传播的路径、影响的深广、文化的厚重、人文天下的定位等问题需要求证,尤其是自己传播的文化信息对国家安全保障的积极或消极作用等问题也都在一直困扰着传播者、接受者,尤其是领导者。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观、审美观和思维理念、模式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当我们认识到当今社会的人的‘物化’和‘异化’的加剧,以及伴之而来的文艺作品的日趋私人化、欲望化、娱乐化的倾向,已使得文艺不仅几乎完全丧失了它所固有的提升人的精神生活的功能,而且在人走向物化、异化的险境中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事实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以往历史地形成的那种视文艺为‘灵魂的事业’的文艺观就不仅觉得没有过时,反而更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当然,这种意义的彰显取决于对文化信息传播的主导意识和认知能力以及我们时代传播的信息文化对传统意识的背叛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文化信息传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今的社会活动高度依赖于文化信息的获取,因此传播的文化信息的意义与价值对传播的施予者和接受者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也考验着他们的素质与修养。不错,影视文化的出现,尤其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淡化了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味,而突出了网络化时代“快餐文化”、“速食文化”的现实性、直接性、感官性和简约性特征,主流文化似乎被淹没在了大众文化的海洋中,这种错觉会误导人的理性思维趋于情绪化和做出误读与错断,进而影响文化信息传播的方向性迷失。因此,政府部门作为文化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必须要求执行者遵守相应的文化政策,建立必要的行为规范。

首先,媒体与媒介,必须要有鲜明的自律理念和意识,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规范的言论行为约束自己,要有为大众服务的责任心,履行自身的义务。

其次,传媒工作者,主导意识和理念必须是为全体大众服务,要具有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对所有信息的报道和传播有严格、严肃的把关,保持审慎、认真的态度,保证其真实性、可靠性和良好效果,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勤恳务实的业务能力、及时有效的传播业绩,切实落实好国家政府的文化政策和自身承担的文化信息传播任务。再次,传播机构的主管部门,要建立制度保障下的文化信息传播机构或平台工作人员的文化考核条例和奖惩制度,建立并完善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对下属工作人员的情感关怀和经济效益,保障质量,保障最大效益地落实国家民族利益。

最后,为防范急功近利的行为,避免出现掩饰、推诿和逃避问题,以及制造和传播虚假文化信息,不仅要有“警告制度”和“问责制度”,对制假、传假者予以警告和惩戒,还要在正确的思想教育与引导的同时,真正促成其反省反思,对于执迷不悟者坚决予以淘汰。此外,媒体、媒介要建立自我纠错机制,不仅要有纠错的决心和诚意,要有接受社会广泛监督的意识与行动,要有执行国家政府文化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要在商业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尽量减小或消解媒体同国家利益、民众利益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冲突,建立和保持相互彼此的从属与和谐关系。尤其是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作为准确传播文化信息的安全保障。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应该充分给予文化信息传播在法制条件下应有的自由。但是,任何社会条件下都没有绝对的自由,而只有维护社会性与公共性前提下的相对自由,只有在法律框架下的奉行国家文化政策和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自由,才能符合民族利益和国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总之,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导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不能够错位,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应该相辅相成。社会文化环境的安定和谐有赖流行文化的辅助与支持,国家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才能走的一帆风顺;民族文化建设的完善进步有赖国家政策的主导和主流文化的示范与榜样,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才能够有滋有味。全民文化事业的兴旺昌盛有赖上下一心的团结奋斗,才能够满足人们共同的希望与期待。当然,文化信息传播能否成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安居乐业的有利向导,既取决于人民大众的国民意识的深层觉醒,更取决于决策者们修养与智慧的理性展现。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十分强劲,但过快的节奏是否会对我们的生存方式、心理空间和思维模式造成有形无形的冲击或挤压,这显然已经触及了历史现代性的过度膨胀所引发的社会状态与文化问题。而文化信息传播的盲目跟进和缺少理性筛选的内容是否会对我们的政治观念、文化生活和审美理念造成有意无意的误导或伤害,应该已经触及了因为对当代国际化的过分强调所引发的国家形象与安全问题。这一切当然不仅仅只能是引起我们的深思而已。国家和政府作为文化信息的主导参与者,应该努力把媒体、媒介的文化信息传播工作导向正轨,使之朝着有利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康的方向发展,剔除庸俗,倡导文明;去伪存真,彰显正义,树立理性思维的观念,完善法律的意识,维护民族的利益。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更要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建设适宜现代社会大众的当代文化,国计民生是第一位的,文化信息的掌控者的时代感、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决定着他们会把多少新闻时讯告诉给大众,会把多少趣闻轶事分享给大众,会把多少新的想法和感受传达给大众,进而让大众了解世界上曾经、正在和将要发生的事情,获知事情发生、发展的始末,把人与外在无限的世界连接起来。国家文化宣传机构的职能之一,就是建设和指导文化信息传播的健康发展,让传播者和接受者拥有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与方式,在正常、有序、理性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中去获知和表达。

媒体、媒介应该是提高人们知识修养和培养一代新人的福音传播者,大众百姓应该是自觉意识的接受者,国家政府应该是人性丑恶善美的奖惩者。媒体、媒介要保障趋利避害、引正去邪,将文化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降至最低,从而造福广大民众;社会大众要具有主人公意识,以爱国心、责任感、理性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认识和感受各种文化信息,平衡并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保证与民族利益的一致性。国家政府则要完善与大众沟通交流的平台,解决民众的问题,关心民众的诉求,疏通民众的情绪,保障和谐社会的稳步向前。至于那些违法逆德、庸俗腐烂、丑陋恶毒的文化残渣,只有传播者拒绝之,接受者唾弃之,领导者裁处之,才能给人民大众创造一个理性干净的文化空间,才能在文化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家形成一个传递、获取、分享的良性循环,从而为文化信息传播安全提供保障。总之,要想方设法充分利用传播的文化信息的正面影响,对其负面影响进行有效控制,营造开放的文化信息传播流动空间,从人文层面加强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引导,做到技术进步和人文理念的互动发展。

安全学论文范文第7篇

从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他们从接受幼儿教育开始至高中毕业,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知识教育。从知识结构来看,缺乏系统的安全科学知识;从能力结构来看,缺乏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差,欠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安全需要,如果一个大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则将很难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考验[4]。目前,我国高校安全科学教育仅仅局限在安全工程专业,且是大安全观教育。实践证明,各个专业的高校生,包括文科生都应学习一些有关安全科学的理论知识,懂得安全的原理和本质。因此,只有经过了系统案例科学知识教育的人,才能更好地深层次发现安全隐患,识别重大危险源。现在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安全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高校中安全科学的教学目标和原则

2.1教学目标。高校中安全科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介绍正确的安全思想,并使大学生能够牢牢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用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大学生头脑;让他们在现实生活、工作中能够识别、解决安全问题。安全科学课程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观念,根除他们错误的安全观念和没有安全的安全思想;将“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投资而不是消耗”和“生产与安全双赢”的正确观念植入他们的心里。其次应引入国外先进的安全理念,介绍国外完备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使大学生在以后不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安全观念,产生不同的安全认知和态度,进而做好对安全的规划、决策、管理和指挥。在具备了安全意识之后,学习一定的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理论上,要学习安全法律、法规,懂得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有哪些类型,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哪些预防措施,事故发生后应该做何处理,日常工作中如何识别危险源,等等。

2.2教学原则。安全科学理应看做是一门像法律基础课一样的基础课或工具课,文理科专业都应开设,让学生学会拿起这把工具在工作中保护自己、他人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安全科学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工具课程,课时不宜太多,教学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旨在让学生形成安全概念、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安全法律法规。具体的安全技术与管理还是由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完成。大学教育中,如一些矿业、化工、建筑、石油、交通和冶金等子学科的专业,在讲课过程中应该结合专业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授课,课时可以适当多一些。安全科学课程的讲授任务应该由高校专门配备安全专业毕业的专职老师进行,有些课程最好能够和相关专业课老师一起讲授。

3.高校中安全科学的教学内容

3.1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目前对安全科学的研究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的,即对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系统预测、系统分析及系统评价,并采取系统控制,所以应向学生介绍系统和系统工程的概念。其次必须让学生掌握事故理论,了解生产中的危险性是怎样变成事故的,要讲授事故的涵义、分类及构成要素;事故的影响因素和原因;事故模式理论;事故的发展阶段、特性、法则和预防原则。再次,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对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查明系统存在的危险性,估计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伤害及损失的严重程度,确定哪种危险能够通过修改设计或改变控制系统运行程序加以预防,应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安全检查表、事故树、事件数、故障类型影响分析和因果分析图法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最后,要特别强调系统安全预测方法,这样才可以在工作中有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对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或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事先分析。

3.2介绍安全经济和安全投入的辩证关系,明白现代社会对安全科学技术提出的要求,即用社会有限的投入实现人类尽可能高的安全水准,在人类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上尽量节约社会的安全投入。

3.3介绍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清楚我国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了解我国从中央至地方各省、市,已基本制定了对各种行业及特殊性质工作的安全法规、规定、条例和办法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到具体的《安全帽GB2811-2007》等法律法规,基本做到职工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有法可依。了解我国各方面的安全监察执法机构,并学会利用它,为自身的案例提供保障。了解我国企业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和内容,以及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认证等。

3.4介绍安全生产危险性评价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和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导致安全事故危险因素的系统管理。

3.5介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与实施等内容,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遇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延误救援工作,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应该做的正确决重。同时,掌握必备的卫生急救技术。介绍安全文化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

4.高校中安全科学教育的辅助途径

高校中除进行课程教学外,高等院校应结合全国的“安全月”、“消防日”等活动在校内开设一些诸如安全法律、法规、案例分析、职业病防治类的讲座、报告和学习班等。大学校园中的学生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成立大学生安全社团或协会;在校园生活中,应各个季节时期和学习生活各个环节进行相应安全的宣传。另外,对于交通、建筑、冶金等特殊行业,学校的专业教研室应根据情况在学生毕业期间进行一次专业安全培训;在毕业论文答辩时,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论文提问一两个有关安全的问题。

5.结语

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的关键在于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基本途径是安全教育。大学教育对安全科学课程的开设,具有历史责任。安全科学教育应不分文理专业限制,在大学中普遍开设,并采用辅助教育方法配合进行。

安全学论文范文第8篇

学校安全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之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是为少年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是开展教育活动、提高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安全稳定是大事。我认为要坚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以严格落实责任制为抓手,以加强基础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努力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健全学校的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与各科室、各科室与所分管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的基础上,做好各部门与个人的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工作,使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形成学校安全领导重视,重点突出,层层落实,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全校教师对安全工作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校安全管理机构的管理功能,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实行校园安全隐患及查及报及落实制度,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标。通过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过程监督,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学校保卫职能部门的工作力度,定员定岗,落实责任制,每月进行考核,提高保安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保卫小组在学校安全工作管理中的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在学生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充分发挥他们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中的作用。

制定保安、门卫和夜间值班制度,严守校门关,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检查、登记工作和夜间巡逻工作的管理,提高警惕,堵塞漏洞;加强对校长室、微机房、实验室、档案室、财务室、电子备课室、各功能室、学生宿舍、食堂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学校各项教育、教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实验、社会实践、等加强安全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各项教育、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加强对学校消防的管理,完善教学区、学生宿舍、实验室食堂等重点部位的消防管理办法,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更换过期药品,确保安全隐患排整治到位率达100%,以提高全校师生的防火意识。加强学校的卫生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卫生管理,严格按上级要求规范各项操作流程,积极预防长重点防范危及师生安全的食物中毒、传染病等事故的发生,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加强对校园内车辆通行和停放的管理,严格执行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与车主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每天的随车人员,确保学生上学、回家的交通安全。建立和健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突发事件应急处预案,定期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并建立各种快速反应组织。

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安全和法制教育,按照,《公民道德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面、世界观和价值观,重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利用晨会和班会课等时机,每学期向全校师生作两次安全知识的专题宣传教育,聘请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作两次法制教育和

交通安全教育的辅导报告。 在学校宣传栏中设立安全和法制宣传专栏,加强对全校师生日常的普法教育和安全知识宣传,使全校师生的法制和安全意识得以提高。定期在学校网站以“学校安全简报”形式对学校安全进行小结与安全重点工作的提示,同时,列举安全案例及分析,力求使所有教职工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对学生进行爱护消防设施的教育,尤其对住校生,总务处要专门开会。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消防演练,使学生基本掌握突发火灾事件时的逃身方法,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灭火方法。

所有教职工做学校安全工作的主人,学校要加大安全考核在学校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安全考核得分将作为考核分的系数纳入计算。同时,下发各办公室“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及报表”,人人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提高整改措施落实的监督力度。

1、治安管理工作

确保学校保安人员的管理做到“四个到位”,依照学校的保安、门卫制度和巡逻制度,在做好校门和学校重点部位的值班和巡逻工作同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对发现的问题有及时的、明确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对学校建设过程中的施工人员管理,须与施工单位签定治安工作协议书。做好涉校矛盾的排查化解工作,发现异常举动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全方面关心每一位教职工,及时化解矛盾。认真做好校园治安情况的巡查工作,学校行政总值每天对学校的治安状况进行巡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和反馈;宿舍管理员及值宿教师加强对住校生的管理,加强夜间巡查工作,对校园内、宿舍区发生的治安事件做到有记录、有分析,对校园内的涉法问题能及时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能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调查和取证工作。

2、消防管理工作

认真细致地做好消防设施的检查工作,学校的消防设施管理人员须经常性地对全校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学校消防设施的完好、齐备。根据季节特点,每年定期开展校园内的消防设施、用电和用火情况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加强对住校学生的管理,严禁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使用明火,加强对宿舍内的电力设施的监控、维护,严防因线路老化或用电不当引起火灾。

3、交通安全管理

禁止机动车辆在教学区通行,禁止学生在校园内骑车。门卫加强对进出校门车辆的管理,对机动车辆的停放进行引导。加强对学生停放车辆的管理,杜绝乱停车辆的现象。通过行政总值以及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文明巡查员的对学生放学后遵守交通规则情况的检查,提高学生的校外遵章守法意识。

4、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加大学校及环境专项整汉力度。建立联控联防长效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开展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整治。严厉打出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物、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对学校周边违法违规经营的摊点、网吧、游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进行专项整治。

建立学校的安全预警机制,通过发动全校师生“寻找身边安全隐患”等活动,培养全员安全意识,营造一个安全人人重视,发现问题人人会反应的氛围。建立起涉及学生安全、设施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多个安全信息员队伍,通过教导处、总务处、政教处等几条线,及时收集有关安全信息。对校园发生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由校长办公室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对照校园技术防范设施要求,加强对已配置的技防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其效能。建立学校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组织,配备有相应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流程,做到遇突发事件报告及时、反应快速,处理得当。在遇重大事件时能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安全学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线网络逐渐成为校园网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校园无线网接入进行研究,并对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种适合校园网无线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1引言

在过去的很多年,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实施过程中工程量大,破坏性强,网中的各节点移动性不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无线网络作为有线网络的补充和扩展,逐渐得到的普及和发展。

在校园内,教师与学生的流动性很强,很容易在一些地方人员聚集,形成“公共场所”。而且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和Intemet接入需求的增长,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迫切要求在这些场所上网并进行网上教学互动活动。移动性与频繁交替性,使有线网络无法灵活满足他们对网络的需求,造成网络互联和Intemet接入瓶颈。

将无线网络的技术引入校园网,在某些场所,如网络教室,会议室,报告厅、图书馆等区域,可以率先覆盖无线网络,让用户能真正做到无线漫游,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随后,慢慢把无线的覆盖范围扩大,最后做到全校无线的覆盖。

2校园网无线网络安全现状

在无线网络技术成熟的今天,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能够很好满足校园网的种种特殊的要求,并且拥有传统网络所不能比拟的易扩容性和自由移动性,它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成为众多校园网解决方案的重要选择之一。随着校园网无线网络的建成,在学校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甚至是校园草坪上,都有不少的教师和学生手持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上网,这都源于无线局域网拓展了现有的有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使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成为可能。但在使用无线网络的同时,无线接入的安全性也面临的严峻的考验。目前无线网络提供的比较常用的安全机制有如下三种:①基于MAC地址的认证。基于MAC地址的认证就是MAC地址过滤,每一个无线接入点可以使用MAC地址列表来限制网络中的用户访问。实施MAC地址访问控制后,如果MAC列表中包含某个用户的MAC地址,则这个用户可以访问网络,否则如果列表中不包含某个用户的MAC地址,则该用户不能访问网络。②共享密钥认证。共享密钥认证方法要求在无线设备和接入点上都使用有线对等保密算法。如果用户有正确的共享密钥,那么就授予该用户对无线网络的访问权。③802.1x认证。802.1x协议称为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它是个二层协议,需要通过802.1x客户端软件发起请求,通过认证后打开逻辑端口,然后发起DHCP请求获得IP以及获得对网络的访问。

可以说,校园网的不少无线接入点都没有很好地考虑无线接入的安全问题,就连最基本的安全,如基于MAC地址的认证或共享密钥认证也没有设置,更不用说像802.1x这样相对来说比较难设置的认证方法了。如果我们提着笔记本电脑在某个校园内走动,会搜索到很多无线接入点,这些接入点几乎没有任何的安全防范措施,可以非常方便地接入。试想,如果让不明身份的人进入无线网络,进而进入校园网,就会对我们的校园网络构成威胁。

3校园网无线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校园网内无线网络建成后,怎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前面提到的基于MAC地址的认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数据管理的问题,要维护MAC数据库,二是MAC可嗅探,也可修改;如果采用共享密钥认证,攻击者可以轻易地搞到共享认证密钥;802.1x定义了三种身份:申请者(用户无线终端)、认证者(AP)和认证服务器。整个认证的过程发生在申请者与认证服务器之间,认证者只起到了桥接的作用。申请者向认证服务器表明自己的身份,然后认证服务器对申请者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将通信所需要的密钥加密再发给申请者。申请者用这个密钥就可以与AP进行通信。

虽然802.1x仍旧存在一定的缺陷,但较共享密钥认证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IEEE802.11i和WAPI都参考了802.1x的机制。802.1x选用EAP来提供请求方和认证服务器两者之间的认证服务。最常用的EAP认证方法有EAP-MD5、EAP-TLS和PEAP等。Microsoft为多种使用802.1x的身份验证协议提供了本地支持。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无线客户端身份验证的依据是基于密码凭据验证,或基于证书验证。建议在执行基于证书的客户端身份验证时使用EAP-TLS;在执行基于密码的客户端身份验证时使用EAP-Microsoft质询握手身份验证协议版本2(MSCHAPv2),该协议在PEAP(ProtectedExtensibleAuthenticationProtoco1)协议中,也称作PEAP-EAP-MSCHAPv2。

考虑到校园群体的特殊性,为了保障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可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认证方法。在校园网内,主要分成两类不同的用户,一类是校内用户,一类是来访用户。校内用户主要是学校的师生。由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他们要求能够随时接入无线网络,访问校园网内资源以及访问Internet。这些用户的数据,如工资、科研成果、研究资料和论文等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对于此类用户,可使用802.1x认证方式对用户进行认证。来访用户主要是来校参观、培训或进行学术交流的一些用户。这类用户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不是特别高,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非常方便而且快速地接入Intemet,以浏览相关网站和收发邮件等。针对这类用户,可采用DHCP+强制Portal认证的方式接入校园无线网络。

如图所示,开机后,来访用户先通过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当来访用户打开浏览器访问Intemet网站时,强制Porta控制单元首先将用户访问的Intemet定向到Portal服务器中定制的网站,用户只能访问该网站中提供的服务,无法访问校园网内部的其他受限资源,比如学校公共数据库、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如果要访问校园网以外的资源,必须通过强制Portal认证.认证通过就可以访问Intemet。对于校内用户,先由无线用户终端发起认证请求,没通过认证之前,不能访问任何地方,并且不能获得IP地址。可通过数字证书(需要设立证书服务器)实现双向认证,既可以防止非法用户使用网络,也可以防止用户连入非法AP。双向认证通过后,无线用户终端从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无线用户终端获得IP地址后,就可以利用双方约定的密钥,运用所协商的加密算法进行通信,并且可以重新生成新的密钥,这样就很好地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传输。

使用强制Portal+802.1x这两种认证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校园网无线网络的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来访用户所关心的是方便和快捷,对安全性的要求不高。强制Portal认证方式在用户端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客户端软件,用户直接使用Web浏览器认证后即可上网。采用此种方式,对来访用户来说简单、方便、快速,但安全性比较差。虽然用户名和密码可以通过SSL加密,但传输的数据没有任何加密,任何人都可以监听。当然,必须通过相应的权限来限制和隔离此类用户,确保来访用户无法访问校园网内部资料,从而保证校园网络的高安全性。校内用户所关心的主要是其信息的安全,安全性要求比较高。802.1x认证方式安装设置比较麻烦,设置步骤也比较多,且要有专门的802.1x客户端,但拥有极好的安全性,因此针对校内用户可使用802.1x认证方式,以保障传输数据的安全。

4结束语

校园网各区域分别覆盖无线局域网络以后,用户只需简单的设置就可以连接到校园网,从而实现上网功能。特别是随着迅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校园网内无线网络的建设。现在,不少高校都已经实现了整个校园的无线覆盖。但在建设无线网络的同时,由于对无线网络的安全不够重视,对校园网无线网络的安全考虑不够。在这点上,学校信息化办公室和网管中心应该牵头,做好无线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完成全校无线网络的统一身份验证,做到无线网络与现有有线网络的无缝对接,确保无线网络的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峰,张浩军.无线局域网安全协议的研究和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5,25(1):2.

安全学论文范文第10篇

1.1安全工程原理定义

安全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交叉的科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之间互相联系的工程技术科学,是研究技术工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相关的理论、原理和测量方法来达到系统安全的学科[8-9]。安全工程原理是专门研究如何利用各种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来确保实现系统安全功能的科学思想。它以安全学和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系统工程、人机工程、环境工程和技术设施等为手段,对工程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改进、优化等,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准则,是安全科学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安全工程原理是研究安全系统中设备设施的设计、操作应遵循的准则,如何保障人体行为活动的舒适高效安全,作业环境的安全性,机器装备研发和运行当中应考虑的人体工效机理以及各种物质信息的能量和信息输入输出过程中固有的基本原则。

1.2安全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

原理是对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总结归纳,是学科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律,利于人们立于更高的思想高度、更深的层次来掌握所研究的对象,便于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本质规律[10-11]。安全工程原理作为安全工程学的基本准则,有它本身的研究对象,一个安全系统通常包括3个组成部分,即从事安全生产活动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机器装备、仪表设备等物质条件,以及工作人员所处的作业环境等。这3部分构成的人-机-环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作业结果就会对安全系统安全性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安全工程原理就是从这3个子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分析如何使用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来辨别、分析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解决这些危险因素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原则机理。安全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系统工程中人为主体的生理、心理特征因素与安全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工作方法、规章制度、管理手段是否符合人的特性,是否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分析人体在安全工作中的生物能量变化、运动动作和活动空间等各方面的适应标准,以及其对劳动效率和安全行为的影响。2)对安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各种机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工效,从设备的材料、形状、强度、大小、工艺、可靠性等方面来研究其与安全作业的关系,以及其对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的影响。从人体测量学、工效学、生理心理特征等要求来对仪器和部件的设计提供要求和标准。3)研究人体劳动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作业条件和环境的适宜性,分析各种恶劣环境因素对人体人健康和劳动效率的影响,以及各种职业因素危害的预防方法,其中包括高温高湿、噪声、照明不适、振动、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辐射等因素。

2安全工程原理二级原理及其内涵

安全工程是安全工程与各种工程技术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人、机器设备、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这三者之间的平衡状态,实现本质安全化即进行实时安全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工程学科[12-13]。安全工程原理[14]是研究事物安全与危险之间的转变规律,分析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的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消除和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和思想。基于安全工程原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以及一个工程系统的基本特征,笔者提炼出了安全工程原理主要涉及的下属原理有:①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②人造物宜人原理;③环境安全原理;④人造物稳固原理;⑤合理空间尺度原理;⑥最小能量原理;⑦输入输出畅通原理。

2.1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

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是指机械设备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应考虑到能防止危险因素引起的人身伤害,其中危险因素包括设备故障、超载运行、人的误操作和不安全行为等,能保障人身安全,指导设备设施安全功能的科学设计。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要求设备通过自身的功能、结构来限制或防止机器的某些危险运动,或限制其运动速度、振幅、压力等危险因素,以防止对人体造成危害或减小危害程度。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的作用是杜绝或减少机械设备在正常或故障状态,甚至在操作者失误犯规或有不安全行为的情况下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其特征下面举例加以说明:1)防止机械设备因超限运行而发生事故,机械设备的超限运行是指超速、超温、超压、超载、超位等,当设备处于超限运行状态时,相应的设备安全装置可以使设备卸载、卸压、降速或自动停止运行,从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2)防止设备设施因人的误操作、犯规或不安全动作而引发事故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设备中相互制约、相互干涉的功能来避免危险的发生。当机器正常运行时,人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进到设备运行的危险区域,或接触到危险有害因素,设备的安全功能此时应能阻止人进入危险区,或在危险区令人免遭伤害。3)通过自动监测与诊断系统来排出设备故障产生的危险。通过监测监控仪器及时发现出现的故障,通过自动报警装置提醒操作者注意危险,并通过诊断系统自动排出产生的故障和危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2.2人造物宜人原理

人造物宜人原理是指各种人造物包括建筑物、车船飞机、仪器设备,设计的核心都必须是以人为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体的各种需求,使人的活动舒适高效安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造物在进行设计研发时,为了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的生理特点,让人在工作时处于舒适的状态和适宜的环境之中,就必须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体各种生理测量参数特征。在设计工作空间、机械、交通运输装备时,特别是设计各种运动式机械时,驾驶舱、座位等的相关尺寸时,也是由人体尺寸及其操作姿势或舒适的动作来确定的。人造物宜人原理要求各种人造物符合人的特点,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指导人造物的设计,以人为中心来设计人造物,使物的设计与人的特点更加匹配,达到安全、高效、舒适的目的。人造物宜人原理也指明了在人机系统中,应当以人为主体,机器设备为客体,注重人的主体感觉,要求客体必须符合主体特点,明确了主客体的地位作用。

2.3环境安全原理

安全生产与人所处的作业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安全影响着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工效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15]。安全合理的环境条件不仅可保障人的生理健康和安全作业,还能提高劳动效率和减小失误率。环境安全原理是指在劳动作业过程中按照相关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对作业环境进行改善和设计,形成一个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作业环境。不论在室内作业还是室外作业,地面工作还是地下工作,人都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素,其中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照度、压力、风速、光照、辐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环境安全原理是研究如何保证这些环境条件处于最适宜的状态,避免恶劣环境因素对人体造成危害,使得劳动人员在作业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减少疲劳感,保持高效率的劳动作业。环境安全原理要求对作业环境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把有害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地使各项环境指标处于最佳水平,完全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而在这种无毒无害、无辐射、温湿度和照明度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人体工作效率提高,可长时间持续作业而不感到疲劳,也避免了各种恶劣环境因素损害人体健康,导致职业病的产生。

2.4人造物稳固原理

人造物稳固原理是指在人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所使用和接触到的建筑物、公路、桥梁、机器设备等设施必须要有良好的稳固性,结构设计及材料强度都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垮塌事故的发生,保证人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人造物的稳固性与人造物的设计、材料强度、使用时的承载负荷强度密切联系,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建筑规范标准设计施工,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人造物的质量水平和稳固性,避免垮塌事故的发生。下面列举一些人造物稳固性原理的应用例子:1)在设计阶段,确定人造物的使用对象群体,根据使用对象的特征来规定设计标准,确保设计参数符合安全标准。2)施工工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工序和材料都符合国家标准,严禁偷工减料而降低了人造物的质量。3)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体系,实时监测人造物的运行状况和质量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

2.5合理空间尺度原理

合理空间尺度原理是指人从事各种工作时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作业空间上的活动范围设计应该与人体的功能尺寸密切相关,符合人或人群的活动特点,有足够大的空间来供人施展各种作业姿势。作业空间设计应当以人为本,结合操作任务的要求进行设计。相关设备设施的布置应当满足为作业人员提供合理的空间范围,提供舒适的作业条件,以达到提高人体工作效率、保障作业者安全和减轻作业者精神与体力负担的目的。合理空间尺度原理在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人员的工作位置与设备布置应符合人的生理活动特征,利于作业者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动作和使用机器设备。为了合理地提高作业空间利用率,作业中的人流和物流的移动距离应尽可能符合最短距离原则,以扩大作业者的有效活动空间,从而提供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2)合理的作业空间尺度不仅要使作业者在工作期间操作、活动方便,并且当较长时间保持某种作业姿势时,应尽可能使其少地产生疲劳感,同时还有利于整个作业系统的运行。因此在设计作业空间时,应合理考虑作业群体的人体尺寸、活动极限与作业范围等。3)合理空间尺度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安全性,充分考虑作业空间对作业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作业空间的通道设计必须保证人流的顺利通行,设备距离足以避免行人无意碰撞而造成人员受伤或机器的意外触发。

2.6最小能量原理

最小能量原理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尽量保持势能、电能、化学能、热能、生物能等能量的总和达到最低,保持能量密度的最小化。当生产体系处于稳定平衡状态时,其系统的能量状态保持为最低水平。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产品设备研发、劳动作业轮换时应尽量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各种机器设备运行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减少能量的消耗,保障安全效率和减少资源的浪费。人体进行运动或作业所消耗的总能量称为能量代谢量,它的大小与作业类别、劳动强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评价作业负荷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最小能量原理体现了能量与安全之间的相互影响,当人体在作业中消耗的能量越小,劳动强度越低,则消耗的体力减少,疲劳度降低,人的劳动效率就会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从而也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7输入输出畅通原理

输入输出畅通原理是指在安全作业空间里必须有物质、信息、能量等的通道并保证人员能够安全进入和疏散撤离等。物质、信息、能量等由环境向系统的流动就是输入,而由系统对周围环境的作用则是输出。输入的主要是人所需要的物质和信息源,而输出则是经过人处理操作后的各种形式的完成品和信息。作业过程中,人在一定场所里使用机器设备和物质材料来完成生产任务的。作业场所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将作业需要的机器设备根据工艺流程、生产任务和操作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给人、物等提供合理的区域和最佳畅通路线,为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安全措施。作业空间要保证作业者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与所控制的设备进行信息交流;其次,应确保在同一作业空间内的相关作业者之间能够实现语言或视线的沟通交流。在各种机器及生产系统中,人必须准确地获得机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性能参数、信号参数等信息,并将工作指令舒畅地传至机器,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输入输出畅通,这样才能实现人机系统的平衡。

3安全工程原理应用分析

3.1安全工程原理应用机理

安全工程原理的7个二级原理在安全工程整个原理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级原理相互联系作为安全工程原理的理论支撑。安全工程原理可以分别从人、物、环境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分析,而各下属原理也从不同方向来指导人-物-环系统的发展。人造物宜人原理是从人的角度来对人造物的设计构建提出指导要求;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和人造物稳固原理则是从物的安全角度来对各种设备、建筑物的设计标准、操作制度进行指导;环境安全原理和合理空间尺度原理是环境发展必须遵循的安全原理,保证作业环境的舒适和健康;最小能量原理则分别从人和物的角度来对安全作业中各种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也从能量方面将人因素与物因素相互联系起来。输入输出畅通原理在人、物、环3方面都得到了体现,物、环境方面的信息根据输入原理的基本准则传入至人体,而在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后通过输出原理将指令下达至物和环境方面,完成信息在人-物-环系统之间的运转。

3.2安全工程原理实际应用例子

笔者在设计研发深井受限空间环境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试验系统装备时,曾根据安全工程原理对装备的功能、空间、材料和内部仪器设备进行规划与布置,使其运用起来达到安全、高效、舒适的效果。深井受限空间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试验系统是旨在模拟深井作业空间环境,研究人体在特殊作业环境中工作时人体各种生理、心率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安全行为和劳动效率的影响。根据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试验系统内均采用本质安全性的电气设备,而且设有专门的人员操作区,人体无需与机器设备近距离接触,即使出现机器故障或操作失误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根据人造物宜人原理,该试验装备采用的是全自动化操控模式,人体只需在操作平台上即可完成对整个试验系统的各种参数的控制,从而使人的活动舒适高效安全。根据环境安全原理,该试验装备从温度、湿度、噪声、照度、空气压力、风速、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方面来模拟深井作业环境,目的在于研究恶劣环境对人体生理健康和安全行为的危害,从而预防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当然在环境模拟试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各环境因素都在人体忍受极限范围之类,保障环境的安全性。整个试验舱采用钢制材料建造,使其牢固可靠,并且整个舱体内外喷涂具有隔热、消音、防辐射功能的涂料,可保证舱体放置在室外长时间不受损害,符合人造物稳固原理。试验舱设计为正方体舱型,,长8.2m,宽2.5m,高2.2m,设置有专门的操作区、试验区和储存区,空间充足能供人自由地操作活动,满足合理空间尺度原理。各环境模拟参数仪器均采取的智能化控制,即当参数水平值低于设定值时,仪器可自动启动运行,当水平值高于设定值时仪器则自动停止来维持稳定值,从而避免了资源能量的浪费,达到了最小能量原理的标准。整个试验系统安装有声音、图像的监测监控系统,并舱体4面设有观察窗,利用内外进行沟通交流,舱体前后都设有安全通道利用人员正常的进入和疏散等,保证了信息、人员、物质的输入输出畅通性。

4结论

在研究安全学原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安全工程学的学科特点,就安全工程原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及应用实践,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给出安全工程原理定义,归纳总结了安全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提炼和归纳了安全工程原理的7个二级原理,并对各二级原理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完善了安全工程学理论体系。3)从人、物、环境的角度研究了安全工程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机理,结果表明各二级原理在安全系统工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造物的设计和研发、环境相关标准的制定都有指导性的意义。4)根据安全工程原理的要求,设计研发深井受限空间环境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试验系统,并介绍了试验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与各原理之间的联系,使得安全工程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上一篇:安全评价论文范文 下一篇:安全用药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