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06:38:37

安全生产职称论文

安全生产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建筑市场的管理尚有空白点。国家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法律的层面上界定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规定了施工企业进入建筑市场安全方面的门槛,对促进整个建筑市场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筑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比如,许多施工企业,特别是许多一、二级以上资质的施工企业已演变成纯管理型的企业,其本身并无固定的劳务施工队伍,公司一旦工程中标后,全部分包给有关的专业施工队伍,公司派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的管理工作。这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以包代管,公司只派少量的管理人员到现场,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更有甚者,从目前一些工程招投标情形来看,挂牌企业充斥市场,层层转包,肢解分包,不能建立合理的工程总承包管理体系;转、分包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逐渐走低,管理力量逐渐削弱;对于这种纯管理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如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与管理自己的劳务施工队伍又有着区别,比如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现场的安全管理模式等都需要适应新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分包的专业劳务施工队伍本身安全资质管理以及日常的[发表职称论文]安全生产监督,在一些地方还未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还未形成专业化劳务承包市场管理机制,不利于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成熟的劳务承包企业,也不利于劳务承包企业对员工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随着市场分工的逐步细化和整个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对专业化的劳务承包企业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大,如何培育和建立一批成熟的专业化的分包队伍对保证工程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相互压价已经成为拿到工程的普遍手法,一旦工程到手,压缩安全方面的投入,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用于安全方面的设备、器材、工具等能省则省、能拖则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安全投入处处不到位,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专业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首先,建筑行业是接纳农民工最多的行业,而从一个农民转化成一个地地道道建筑工人应该有一个必要的培训过程,实际上这一培训过程目前在许多地方还是名存实亡的。虽然,许多公司可以提供安全教育记录,但是一些记录的真实性还是有待商榷的。许多农民工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许多安全事故都是因此而发生的。而如何让作为培训主体的用人单位真正负起该负的职责是政府主管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监管的重点。而探索出一条农民工培训的更加有效的途径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许多施工管理人员甚至包括一些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知识也是相当缺乏,许多安全措施不知如何去做,出现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更不用说提前做出防范。对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原有教育培训机制显然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这一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应是当务之急。

施工企业的素质亟待提高。目前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好的施工队伍能自觉高标准地要求自己,自觉按照安全规范的相关要求去实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许多施工企业对安全问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不论从安全投入还是安全教育、安全培训以及日常的安全管理都显得不足。具体表现在安全设备、机具、器材等严重不足,人为消减安全投入;公司日常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制度虽然已经制定,但并没有得到认真地执行,培训机制形同虚设,不论是进场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还是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培训都显得不到位;最主要的还是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漠,认为有关安全的人、财、物的投入产生不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能省则省,一味地追求高额利润。虽然许多地方在招投标阶段就规定了不可竞争的安全施工费用,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这笔费用相当程度上并没有直接投入到安全方面上,日积月累,导致企业安全欠账越来越多。

监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有待提高。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赋予了监理工程师安全技术措施、专项安全方案审查责任以及现场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隐患的检查和督促整改责任。但从目前的实际来看,许多监理人员安全方面知识、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意识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监理工作的需要,对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对施工过程中危险点、危险源实施预控,才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事故的隐患,也才能对施工单位的不安全行为提出整改的要求和措施。安全生产的管理是一比较复杂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单靠任一单位、任一部门都不能办到,需要有关部门牵头,充分促进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系统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强化行政管理的力度,消除管理上的盲区。国家虽然已经制定了有关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但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有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从市场准入到日常的动态监管实施全过程监控,实时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这需要创新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以保证企业包括专业分包企业真正按照有关的要求去落实有关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健全建筑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建立建筑从业人员的学习网络,特别是对农民工培训,凡进入工地的农民工必须接受培训教育,合格后持证上岗,把对建筑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培训、教育纳入施工企业考核、资质年检和升级的重要指标。

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采用市场化手段规范企业安全行为、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建立企业的安全信用体系,针对企业日常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频次、严重程度及处理情况等建立完整的检查及评价体系,并与市场准入和投标评分相结合,使“安全”真正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培育完整、成熟专业分包市场,培育一批有能力、有实力专业分包队伍无论对整个建筑市场的建设还是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管理水平包括安全管理水平都显得相当重要。

总之,安全问题解决事关整个建筑业的发展,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各个方面创新思路,认真实施,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意义;内容;建议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开展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研究也日益重要。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协调好人、车、路及管理部门的关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交通实际的管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的公路交通,是安全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若干理论

安全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安全就是稳定、就是发展、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安全管理居各项管理工作之首。有关国际资料统计表明,国家或企业组织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是1比80,所以安全生产是最值得投入的高回报项目。布置任务,先布置安全工作;督察生产,先督察安全业绩。

企业制定全年安全生产重大责任性事故的目标,在此总目标下,各基层单位(集体)制定各级各项工作的安全目标,细化量化。

划分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用严格的制度和规章约束行为,从班组到全公司严格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安全员,严格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在具体工作处理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可称之事故预防的重点。安全工作重点,就是找出人和物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安全工作要有抓手,有突破口,通过开展活动把安全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多车道、具有中央分隔带、全立体交叉、集中管理、控制出入、多种安全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点,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交通事故大为减少,其事故率只有一般公路的1/3—1/4,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伤人数较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起步不久,驾驶员对高速公路不熟悉、不适应,也和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落后有关。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时期,高速公路发生重大事故,其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十分严重,所以,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职称论文

二、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由人、车、路、管理组成的系统问题,这4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任何因素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交通安全。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高速公路上的事故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占95%。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制动性能、转向操纵性能等对交通安全也有很大影响。高速公路本身的构造、安全设施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交通管理,对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将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讨论:

1、人的因素

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路况良好,所以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需采用很多措施,这样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一旦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缺乏高速公路交通常识,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以及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薄弱,例如:无证驾驶、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违章超车及违章装载、车辆间距过近等。在雨雾天气及路面结冰或雨后积水时,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此外,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以及擅自在高速公路上穿行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2、车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速高,所以要求车况良好,发动机、轮胎、制动系统都应该在行驶前进行维护和检查。轮胎爆裂是我国高速公路发生交通

事故的最普遍原因之一,因此而引起方向失控的情况十分严重,占车辆引起交通事故的19%,其他的原因包括发动机故障、发动机过热、电气故障、燃料用尽等。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要注意规定车速,还要注意应与其他车辆保持一定距离,车速过高或过低都是十分危险的,要注意行车道的占用,还需注意载物的规定,不要超载,不要偏载而造成离心力过大而发生交通事故。

3、路的因素

路的因素主要指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结构。其中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等。此外,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行驶的原因。由于高速公路车速高的特点,路面上的一个小石粒或路面结构小的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故高速公路的保养也非常重要。

4、管理的因素

高速公路管理,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由于“一路两制”即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职责不清,使得管理出现问题。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高速公路提供有效的管理,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通畅、迅捷的行车环境,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通行安全。

三、针对安全管理体系提出的几点建议

1、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针对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驾驶员在行驶前应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不要疲劳驾驶,不要超速行驶,对车辆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应按要求使用安全带。此外,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使人们了解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的区别,加强高速公路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从而杜绝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及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现象的发生。

2、保持良好的车况,严禁超速行驶,注意保持车距,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进行必要的处罚,并结合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3、我国的高速公路设计是以汽车的计算行驶速度来决定线形标准的,但是在高速公路上,许多汽车都是以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行驶的,所以,笔者认为公路的设计应以一个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为标准来计算各种线形指标,这样做,虽然工程造价提高了,但交通事故却会下降,那么社会效益还是比较好的,而且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这样也适应汽车性能不断提高的要求。此外,在道路设计时,选用合适的线形标准,注意道路的平纵线形配合,道路的路面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在道路投入运营后,注意养护与维修,在线形不好的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4、我国现阶段只是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落后的交通管理系统制约了高速公路的使用效果,应研究智能运输系统,将先进的检测、通信、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于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使车辆和道路的功能智能化,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行车安全、减少行车污染。

在公路管理上,不仅是依靠严格的交通法规,更重要的是依靠科学的交通管理。结合我国高速公路的特点,建立适应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全生产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意义;内容;建议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开展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研究也日益重要。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协调好人、车、路及管理部门的关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交通实际的管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的公路交通,是安全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若干理论

安全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安全就是稳定、就是发展、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安全管理居各项管理工作之首。有关国际资料统计表明,国家或企业组织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是1比80,所以安全生产是最值得投入的高回报项目。布置任务,先布置安全工作;督察生产,先督察安全业绩。

企业制定全年安全生产重大责任性事故的目标,在此总目标下,各基层单位(集体)制定各级各项工作的安全目标,细化量化。

划分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用严格的制度和规章约束行为,从班组到全公司严格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安全员,严格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在具体工作处理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可称之事故预防的重点。安全工作重点,就是找出人和物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安全工作要有抓手,有突破口,通过开展活动把安全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多车道、具有中央分隔带、全立体交叉、集中管理、控制出入、多种安全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点,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交通事故大为减少,其事故率只有一般公路的1/3—1/4,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伤人数较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起步不久,驾驶员对高速公路不熟悉、不适应,也和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落后有关。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时期,高速公路发生重大事故,其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十分严重,所以,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职称论文

二、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由人、车、路、管理组成的系统问题,这4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任何因素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交通安全。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高速公路上的事故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占95%。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制动性能、转向操纵性能等对交通安全也有很大影响。高速公路本身的构造、安全设施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交通管理,对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将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讨论:

1、人的因素

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路况良好,所以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需采用很多措施,这样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一旦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缺乏高速公路交通常识,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以及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薄弱,例如:无证驾驶、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违章超车及违章装载、车辆间距过近等。在雨雾天气及路面结冰或雨后积水时,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此外,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以及擅自在高速公路上穿行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2、车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速高,所以要求车况良好,发动机、轮胎、制动系统都应该在行驶前进行维护和检查。轮胎爆裂是我国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最普遍原因之一,因此而引起方向失控的情况十分严重,占车辆引起交通事故的19%,其他的原因包括发动机故障、发动机过热、电气故障、燃料用尽等。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要注意规定车速,还要注意应与其他车辆保持一定距离,车速过高或过低都是十分危险的,要注意行车道的占用,还需注意载物的规定,不要超载,不要偏载而造成离心力过大而发生交通事故。

3、路的因素

路的因素主要指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结构。其中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等。此外,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行驶的原因。由于高速公路车速高的特点,路面上的一个小石粒或路面结构小的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故高速公路的保养也非常重要。

4、管理的因素

高速公路管理,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由于“一路两制”即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职责不清,使得管理出现问题。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高速公路提供有效的管理,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通畅、迅捷的行车环境,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通行安全。

三、针对安全管理体系提出的几点建议

1、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针对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驾驶员在行驶前应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不要疲劳驾驶,不要超速行驶,对车辆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应按要求使用安全带。此外,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使人们了解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的区别,加强高速公路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从而杜绝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及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现象的发生。

2、保持良好的车况,严禁超速行驶,注意保持车距,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进行必要的处罚,并结合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3、我国的高速公路设计是以汽车的计算行驶速度来决定线形标准的,但是在高速公路上,许多汽车都是以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行驶的,所以,笔者认为公路的设计应以一个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为标准来计算各种线形指标,这样做,虽然工程造价提高了,但交通事故却会下降,那么社会效益还是比较好的,而且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这样也适应汽车性能不断提高的要求。此外,在道路设计时,选用合适的线形标准,注意道路的平纵线形配合,道路的路面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在道路投入运营后,注意养护与维修,在线形不好的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4、我国现阶段只是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落后的交通管理系统制约了高速公路的使用效果,应研究智能运输系统,将先进的检测、通信、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于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使车辆和道路的功能智能化,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行车安全、减少行车污染。

安全生产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策略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为重点,运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随着以厂网分开、建立区域电力市场为特征的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电力供应紧张形势趋缓、负荷率将越来越低、峰谷差越来越大,以同时提高用户用电效益和电网经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引言

目前DSM已成为国际上先进的能源管理活动和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在法国、德国、韩国、美国、加拿大等30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成功实施,并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能源署(IEA)2004年报告显示,发达国家自石油危机以来,通过实施DSM等多种措施,使单位GDP能耗降低了约50%。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并实施DSM项目。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 国内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

近年来,国内供电公司坚持改革和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作深入探讨。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国内电力公司中的主要应用方面有:

(1)移峰填谷。通过对工商业用户实行分时计量电量,实行尖峰、峰谷平分时电价措施引导工商业用户调整生产运行方式,转移高峰时刻的用电负荷,降低高峰用电需求,提高电网供电设备的负荷率和利用率,缓和高峰时刻的供用电矛盾。

(2)无功补偿。对配变变压器就地无功补偿和变电站集中无功补偿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了电网无功损耗。

(3)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对5000KW以上的大用电用户进行24小时的动态监控,在供电紧张时,根据电网负荷的情况,有序的控制用户的用电负荷。

(4)节能。对终端用电户,鼓励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改造配电系统。

(5)落实有序用电方案动态管理。在电力紧缺的情况下,需要对供电用户实行拉闸限电时,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制定落实有序用电方案,结合负荷的动态变化,实行方案动态管理。

3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策略 职称中心

3.1 加强电力建设,增加电力供应

供电企业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指导各发、供电企业建立可靠的电力事故应急机制,落实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各项组织措施。严防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同时,深入开展依法治电,依法护电,严厉打击盗窃电能和破坏电力设施犯罪,遏制违章建筑,违章作业等各类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确保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加快电网建设,解决电网供应瓶颈现象,对今年在建的电网建设工程加强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协调所在地区范围内的企业自备电厂、地方电厂多发、满发’充分发挥这些电厂的积极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地方电力供应。

3.2 电价手段

电价制度的确定,要考虑电价水平和电价结构两个方面。在电价结构方面,主要是制定一个面向电力用户多种可供选择的激励性电价,如容量电价、峰谷电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其目的主要是激发电力用户在削峰、填谷和移峰填谷方面的主动性。

建立多种结构有选择性的电价制度,为供电企业开拓电力市场,促进电力商品化创造了条件。它增强了电力用户在削减电网负荷尖峰、增加填谷电量、进行移峰填谷和减少用电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调节需求侧管理效益在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之间合理分配时的一种手段。

3.3 针对大用户采用可中断负荷管理

根据国外的经验,对可中断负荷容量超过一定数量的大工业用户,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是最具成效的。因此,在当前很多城市缺电严重,峰谷电价影响存在滞后现象的情况下,对大用户实施可中断负荷就成为了必要手段。

可中断负荷管理是指电力公司与用户签订可中断负荷协议,在电力公司需要时,中断和削弱用户的电力供应的一种负荷管理的技术手段。对可中断负荷管理中,电价的折扣率和相关优惠措施是该办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3.4 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当前的电力供应紧张形势,号召人民群众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节约用电,随时关闭不必要的用电设备,适当提高空调的制冷温度,最终使广大市民深刻意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并对当前的供电形势给予理解和支持。

印制大量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彩页分发到社区、企业和街头,以加强需求侧管理和推广蓄能、节能技术为核心的展板放置于各营业所的显著位置,大力推广使用绿色节能照明和蓄冰制冷等新技术节电措施,提高用电负荷率;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大力推行峰谷分时电价,鼓励用户在电网低谷时段多用电。

4 节电设备使用优惠

(1)免费安装激励。免费安装激励被视为需求侧管理相当成功的一个激励工具。由于电力用户不必或仅支付少许费用。减轻了电力用户节电的投资风险和资金筹措的困难,因此很受电力用户的欢迎。

(2)借贷优惠激励。供电企业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在可能的条件下要使节电所带来的收益超过提供贷款而减少的利息收入。

5结论

需求侧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整个社会、每个领域,涉及国家电价政策和各种管理体制。以往各供电公司进行需求侧管理的经验,充分说明了需求侧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它可以把缺电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减到最小,从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促进社会有序用电。

参考文献

[1] 曾鸣.电力需求侧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2] 苏宁.电力价格政策的实施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影响.华北电力技术,2005(10):33―35.

[3] 周明,李庚银,倪以信.电力市场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机制初探.电网技术,2005,290D5):08-11.

安全生产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事故原因

一、背景

2005年5月2日某某大学一位学生在长江荆江段涉水,不幸滑落深水中,溺水身亡;2009年10月17日和2010年10月5日同一学校又发生两起溺水事故。据调查,这三起学生意外溺水事故都是班里几位同学一起到江边游玩,一时兴起而涉水造成的。2005年11月2日15时许,北京市林业大学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了爆炸起火,一男一女两名研究生在大火中丧生;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栋女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2003年11月24日,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造成41名外国留学生死亡,近200人受伤,其中有中国留学生46人烧伤,11人死亡;2006年1月8日菲律宾马尼拉市北部大学区的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8人被烧死……。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反映了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同时,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更有义务和责任确保高校校园的安全,努力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全面发展,在科教兴国、实现创新型国家中做出更大贡献职称论文。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共性原因分析

安全科学有三条公理性基本观点,即任何事故都是原因的,任何事故都是由“人”和“物”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频率间存在“三角形”分布规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场所及其“物”方面原因可能完全不同。但是,从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中可以发现有三点是共同的,即事故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这三点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根据海因里希(Heinrich)的事故“三角形”理论,这三个共同点间的关系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可以产生两个结果,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一部分直接导致了事故,一部分又导致了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再引起事故的发生。

三、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的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安全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能力都难以令人满意,更谈不上安全习惯。在教职工中也普遍存在学生安全就是治安和消防的片面认识。这种现状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意识到学生安全事关高校全局,没有学生安全,高校校园稳定就失去了基础,而高校的安全稳定对于社会安全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安全涉及面广,包括健康、饮食、交通、学习、心理、恋爱、校园安全与社会安全等。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也纷繁复杂,有自然方面的,比如地震、海啸、台风、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等等;有社会方面的,比如社会治安、交通、国内社会矛盾和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矛盾与冲突等等;有学校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比如消防隐患、饮食卫生差、教学设施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等;有家庭和个人方面的,比如家庭经济困难、与家人感情不睦、个人学习压力、升学就业压力、恋爱和婚姻困扰、交友困扰、网络成瘾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个人安全问题,个人安全问题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群体安全甚至社会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研究和探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任务紧迫而重要,也只有开展好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通过对高校学生事故共性原因的分析,我们得到事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事故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现代安全理念教育

从对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各种伤害事故中,不安全事故只占4%,不安全行为占96%。在所有事故中只有2%是天灾,98%是人祸,由此可见人的意识和行为在日常生产和工作中至关重要。要消除不安全行为,就必须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态度,需要从思想上、意识上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将“安全第一”、“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论,即“安全第一公理”牢固树立在广大师生心中。“安全第一公理”的实质就是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人命关天,把关爱生命,珍惜人生,保护人类从事的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脱一切的位置。因此,必须加大安全理念教育的力度,在校园中形成一个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培养出具有本质安全化的素质的人才。

对广大学生进行现代安全理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质,这对于提高其走入社会安全生存具有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大学生应具备的安全素质不仅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还包括安全伦理、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

(二)法制观念教育

作为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应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为社会输出的人才应是懂法、守法、执法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特别是要加强大学生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除在法律课、德育课等必修课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外,在其他课程教学及安全教育中也要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如:《宪法》、《刑法》、《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消防法》、《游行示威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分清犯罪与非罪的界限,了解道德、纪律与法律的关系,明确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并能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和自身的利益和权益,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基础安全文化知识,是指提高大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应具备的安全文化知识。例如,起居安全、一般用电安全、交通安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及避灾和逃生等。这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素质。二是专业安全文化知识,是指从事各类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时所具有的安全文化知识。例如,化工安全技术、矿业安全技术、冶金安全技术、消防安全技术、建筑安全技术、运输安全技术、机械安全技术、科研实验的各类安全防护技术等。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既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也可以在危险时更多地帮助周围的人。

(四)安全防范、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及防范意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高校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安全防范自救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熟记火警“119”、匪警“110”等报警电话号码,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或自己、他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或侵害时,要立即想办法报警,如无法报警,要能沉着冷静地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解救的方法。大学生还应懂得一些基本生活常识,如使用灭火器等知识。总之,在校内,学生特别要加强宿舍以防火为重点的安全防范,了解掌握防火、防盗、防骚扰等知识以及防受骗、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常识。更要掌握在校外防抢、防受骗、防流氓滋扰、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等常识。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不到偏远地方游玩,出游最好结伴而行。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女生在与异往中,更要注意保护自己。学校在安全教育及日常管理中应经常不断地给学生讲授这些知识,警钟长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及自救的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傅贵,李宣东,李军.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为科学预防策略[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2).

2、田毅,潘洪江,张福喜.高校学生安全工作体系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3、金磊.城市安全之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安全生产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字:航道整治;质量通病;特点;问题;基本原则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mmon problem of channel regulation projec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pointing out the problems of channel regulation works and principles, and put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quality defects of channel regulation works.Key words: channel regulation; quality defects; characteristics; problem; the basic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U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航道整治工程中的质量通病主要有四个特点

1.1质量通病有着显著的水运工程的特征,受自然条件和水流条件影响很大;

1.2质量通病在工程中是允许的,且在验评标准误差范围内,但是对于整个工程质量是有影响的;

1.3虽然质量通病问题并不大,但是要彻底治理难度比较大;

1.4质量通病长期存在于一些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

2.航道整治工程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2.1施工单位自检体系落实不到位。

2.2因季节性施工造成赶工抢进度。

2.3工程资料存在后补现象。

2.4原材料进场抽样复验频率不足、有的不闭合。

2.5施工管理人员对技术标准、规范执行不严。

2.6监理单位现场平行检测频率不足。

2.7合同段、工作面、工序间衔接不紧。说到底就是监督不到位。

3.航道整治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2支流航道实施中低水整治原则

支流航道在洪水期时,由于各个洪峰的互相遭遇和组合,这必然会给支流河口水流带来交互顶托的情况,由于这种交合顶托的规模往往非常宏大,冲撞也非常激烈,具有巨大的能量,也是泥沙淤积最严重的时候,因此不适合这个时候进行航道整治。此外,航道整治的目的一般既不是为了改变洪水顶托,也不是为了降低洪水期的泥沙淤积量,而是为了大幅度地提高航道在落水期时水流的输送泥沙的能力,使得洪水期时淤积的泥沙被及时带走,不影响枯水期的航道通航能力的要求,因此,支流河口的航道整治工程基本采取中、低水治理职称论文。

3.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航道整治工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坚持“生命重于一切”的准则。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坚持持证上岗,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尤其是一些跨汛期的整治工程,施工单位要与水利防汛部门密切沟通,及时掌握施工河段的汛情及洪水特点,在此基础上安排施工内容,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的安全。

4.治理质量通病的对策

4.1坚持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提高思想认识

依据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监督设计、监理、施工、建设单位等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职责所在。强化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的主观意识,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落实到位,是消除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重要因素。

4.1.1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强化执行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尤其是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和竣工验收四项程序。

4.1.2监理单位应重点落实和执行法律、法规、履行监理规范赋予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施工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质量管理制度、施工规范、质量检验标准、工程强制性条例是否落实到位的检查,严格落实原材料进场抽样复验制度。

4.1.4施工单位要强化质量保证体系自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项目技术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场的验收与检查,坚持质量标准、层层落实项目负责制,不断排除质量通病以及总结质量通病所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提高人的质量责任意识、规范质量工作行为、把工程实体监控重点与树立创新理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和实现质量通病的治理。

4.2以科研为先导。通过科研产生先进的设计理念、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所有这些都是克服质量通病的基本要素,必须大力提倡和扶持。

4.3施工工艺是关键。应编制有针对性、科学、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及时进行交底。方案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明确质量标准和防冶质量通病的措施;施工人员应进行岗位培训,特殊工种应具有上岗证,如材料员、测量员、安全员等,项目经理及技术主管应由有一定的工程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设备技术状况(包括检测设备)对工程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对设备应及时进行校核和检修。如主要的沉排船、砼块生产机具等。另外应积极采用或发明一些提高工效和质量的小工具,让设备和工具为工程质量服务;施工中采用何种方法,如何执行,对工程质量影响很大。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方法进行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预防质量通病的关键。因此,应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等施工技术,要求大家严格执行,并采用自检、互检、交接检等手段予以保证。施工中应随时和图纸及规范标准加以比较,确保符合要求,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特别是自然环境条件和运输条件等,应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4.4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管理措施

4.4.1施工企业内部质保体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通过施工企业自身的运作,依靠“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控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质量员来检查质量,确保质量通病消除在萌芽状态。

4.4.2社会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防治质量通病的外部的、横向的控制。有时质量通病出现是操作时的不规范性和方案中的不合理性引起的,通过监理的监督和把关,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从而防止质量通病的产生。

4.4.3政府监督的强制性是政策引导和最终认可的质量控制手段。通过政府的强制监督,宣传和引导参建各方增强质量意识,自觉克服质量通病;并制订相应的技术文件,帮助企业克服质量通病;同时运用监督手段,强制企业按标准规范执行,从而减少质量通病的出现。

4.5加强原材料质量检测,把握重点环节质量控制,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直接反映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按照交通部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及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有关要求,在项目开工伊始,督促建立工程材料现场工地试验室,确保工程所需混凝土的各项物理材料试验和质量检测的要求,及时为工程材料质量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质监人员每次深入现场需对其出具的试验检测报告进行审查,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检验资料进行复查,对于取样频率和代表性、试验检测内容规范性、监理平行检测等方面均加大管理检查力度,从而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4.6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根据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质监部门一方面加大对参建人员的资质管理,严格对监理、施工质检人员的资格审查;实行质量责任人备案制度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记录执业情况,并将不良记录记入诚信档案等。另一方面对相关施工、监理单位的质检技术人员等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技术业务培训,使其掌握质量通病治理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工艺控制要点,以充实项目质量管理队伍,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推动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4.7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创新意识

先进的设计理念、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克服质量通病的基本要素。我们只有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确保工程质量,才能使质量通病的治理在事前得到控制。实体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有材料达不到要求、技术手段不高,也有工程相应的技术环境差等因素。而创建示范工程项目既需要质监部门和人员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打破常规、细化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对现行施工规范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又需要各参建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技术要求,与时俱进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人员在创建活动中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进行技术攻关,优化通病治理方案,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技术总结,将成熟的通病治理措施及方案在后续同种工序中进行推广应用。

5.结束语

我国航道整治工程技术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依托于各条河流的整治工程,不断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些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当前山区河流整治技术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整治技术理论和较为丰富的整治技术经验,对于平原河流航道整治,可以通过对河床浅滩分析等手段掌握抓住有利河势,采用整治建筑物等手段,达到利用水期的水流能量冲刷航槽、符合设计通航尺度要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昕.内河航道船舶定线制条件下的航标配布探讨[J].水运工程,2010,(03):103-107,132.

[2]余卫锋,肖烈兵。安庆石门湖航道整治工程研究[J].中国水运,2010, (04):32-33.

安全生产职称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字:水利施工 技术 影响因素 提高 应用水平

一、前言

我国是水利大国,水利可以说已经成为经济命脉,同时也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工程具有供给水资源、抵御水旱灾害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利建设和水利施工技术发展很快,在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水利工程施工的装备、材料和工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尽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施工时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二、对水利施工技术产生影响的因素

对水利施工技术产生影响的因素总体上有五个,分别是:环境因素、方法因素、机械因素、材料因素、人的因素。水利项目在施工前和施工时对这五个方面的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能保证施工质量达标。

2.1材料因素

对材料因素的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合理处理水利施工项目竣工后剩下的材料;建立检验制度,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材料的损失;在材料采购时,严把质量关。主要是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验收;正确使用材料,合理确定材料的采购数量;建立管理台账;对运、储、发、收等各环节进行技术管理,避免材料混用,避免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

2.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施工项目的影响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能对工程项目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有好多,包括气象因素、水文因素、工程地质因素、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工作面、作业场所、劳动组合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的影响比较复杂,例如气象这一因素,变化性就十分大,严寒、酷暑、暴雨、大风、湿度、温度等因素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再如一个工序的环境因素往往包括上一工序,一分项工程的环境因素往往包括上一分项工程,一分部工程的环境因素也包括上一分部工程。所以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和具体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对能对项目质量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在施工现场,要建立文明生产、文明施工的施工现场环境,要使材料的堆放一直整齐有序,保证项目中道路的通畅,工作场所要保持整洁,施工的工序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这样可以为安全生产、质量提高等创造有利的条件。要沟通干部和施工项目所在地的群众之间的关系,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

2.3方法因素

方法因素包括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等,对这些因素要进行严格地控制。一些水利项目或因为施工工艺落后或因为施工方案存在问题,导致施工进度无法按照施工计划进行、项目质量不达标、不得不追加投资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确定施工工艺和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经济、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实际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施工方案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并且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2.4机械因素

施工的机械设备对水利项目质量的影响最为直接,机械因素包括机械工具和机械设备两个方面。要根据施工技术的要求和施工工艺的具体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要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和管理,做好保养和维护工作。为此要健全一系列的制度,包括对机械设备的检查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技术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操作证制度、人机固定制度等,要确保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选择机械设备时,要注意维护和操作方面的方便性、技术方面的先进性、经济方面的合理性。

2.5人因素

人因素包括参与水利项目的操作者、指挥者和组织者。对人因素也要进行控制,避免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出现失误;鼓励员工发表职称论文,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人因素在水利项目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要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严格遵守公平合理的原则,完善岗位责任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劳动纪律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以确保水利项目的质量为前提,从人的错误行为、心理行为、生理缺陷、技术水平等方面来控制人因素。如果工序或操作精度高、难度大、技术复杂,那么就要用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工人来完成。如果机械设备的操作复杂、运行速度比较快,那么不可使用应变能力差、反应迟钝的工人。如果操作或工序要求万无一失,那么必须分析人的心理,稳定操作人的情绪,控制操作人的思想活动。如果现场操作中有危险源,一定要控制操作人的错误行为,严禁误动作、误判断、嬉戏、打赌、吸烟等行为。除此之外,严禁缺乏技术资质的工人上岗,对有意违章、碰运气、图省事、不懂装懂等行为,要立即禁止并进行处罚。总之在考虑人因素时,要从身体素质、业务素质、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全面的控制。

三、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水平

3.1强化事先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事后控制、事中控制、事先控制等,事先控制是指在水利项目开工前,对企业提交的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等进行严密地审核,对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数量进行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机械、设备、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进行控制,这些东西在监理部同意之前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这样就避免了质量安全措施不到位、人力物力不足、施工措施不善、准备工作不充分、仓促开工等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事先控制是最重要的质量控制,它能将工程事故和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施工项目能够高质量地完成。

3.2强化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控制实际上指工序控制,事中控制最有效的措施二级三检制度。第一级是保证实现监理目标,质检机构和质检制度如下:班组进行初检,施工队进行复检,施工企业进行终检。第二级是在施工企业进行内部检验并且检验合格后,填写报验申请单,让工程指挥部进行复验,如果复验也合格,那么交给监理工程师进行终验,要保证所有进入下一工序的工序都是合格工序。监理工程师、单元工程在评定表上要评定质量等级和签验收意见,保证每道工序都达到了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检验的整个过程,质检人员都要站在旁边进行监督,质检工程师要不定期地对工地进行巡视。关键施工过程、隐蔽工程、主要部位在质检时,监理工程师要全过程进行监督。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原则上三不放过,既不接受教训不放过、不落实处理措施不放过、不查明事故原因不放过。负责人和施工单位要查出事故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并向监理部递交书面报告。

3.3强化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对已经完成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进行检测和观察,收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同时将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和验收。

4 推行水利工程建设的“三制”

所谓“三制”就是指水利工程建设推行的建设监理制、招标承包制、项目法人责任制等。项目法人担负起工程项目的全部责任后,才能按照市场规律来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进行招标和投标时,资质审查关要严把,重点看投标单位的实际业绩。

四、结语

上一篇:电类专业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级工程职称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