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21:05:19

安全评价师论文

安全评价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模糊综合法;评估

1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测、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要使安全评价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质量保证。因此在安全评价机构中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并对此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以发现不足环节,从而达到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1.1.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进行评估研究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1)通过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估能够明确不足项,提高安全评价工作质量水平,明确机构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2)通过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估有利于安全评价规范化、法制化及标准化的建设和安全评价事业的发展。

(3)通过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估能够使得安全评价工作有序进行,使安全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各司其职,加强评价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4)通过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估能够建立良好的对外声誉,在市场中取胜。

1.2 本论文研究内容

本文尝试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的隶属度原则建立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进行评估的模型,试图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来建立针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评估方法。

(1)对现有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进行分析,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建立能够反映其评价效果的一级指标体系。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化建立能更准确反映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效果的二级指标。

(2)通过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分析和对模糊数学综合评估的研究,建立比较科学的数学评估模型。

(3)通过计算和利用专家知识,对各层指标的权重进行研究。

(4)尝试把该评估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安全评价项目中去。

1.3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如图1。

图1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指标的建立

2.1 第一层次指标的建立[4]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根据其特点将指标分为六大类如图2。

2.2 第二层次指标的建立

在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第二层次指标如图3-图8。

3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模型的确立

首先要确定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之后就要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来对低层次的指标权值向上进行复合,从而为上层的计算提供数据。

建模过程如图9。

4 实例应用

用以上数学模型对一次安全评价项目的过程控制进行评估。

4.1 第一层次指标权重计算

第一层次指标为:硬件配备(A1);风险分析(A2);检查改进 (A3);审核(A4);内部管理A5);评价实施(A6);表1中aij表示第i行元素与第j列元素的重要度的比值。由本领域的专家对该矩阵赋值。

表1中aij表示第i行元素与第j列元素的重要度的比值。

由表得到权重矩阵 :

求和法求权值,按列归一:

按行相加得到: 归一化得到权值:

由公式 (i=1,2,……..n)计算?姿max

得到;

由公式3.5得到:

从而得到:

由此可知专家给出的第一层次的指标权值如表3。

表3第一层次的指标权值

4.2 评判矩阵计算

专家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如表4。

得出评判矩阵

4.3 模糊综合评判

依据公式:

得出综合评判集:

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得出本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效果为较好。

5 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将模糊评估方法引入到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领域中,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将边界不清,不容易定量的因素进行量化,并建立了过程控制评估的多级评估模型。利用隶属函数充分考虑了各个影响因素及子因素的性质,将各因素的边界模糊化,使其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5.1.2 由于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而这些因素分别属于不同的层次,且许多因素具有较强的模糊性,故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评估。实际计算表明,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可以得到有效的结论。

5.1.3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多层次指标系统评估是可行的。通过实例论证,效果较为理想,因此,使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进行评估将会对实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具体明确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中的不足和问题。

5.1.4 分析了影响过程控制的各种因素,从中做出总结,建立了能够进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的二级指标体系。

5.1.5 采用专家评分的办法,尽可能的减少主观判断对结果的影响。

表4 专家对二级指标评分表

5.2 展望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系统拓扑结构可能具有多态性,在系统控制量的变化下,系统的运动可能会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化,在这种条件下应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尽管在隶属函数构造问题上是分段、不连续的,但是仍然比传统的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以后的工作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由于过程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使得指标体系的建立并不是非常完善的,因此,建立能够全面反映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指标体系,是今后后续研究的一个重点。

(2)本评估方法在确定指标权值时,虽然极大的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尽量把这种影响淡化,但是仍然是有所欠缺的,因此,指标权值量化方面的研究仍然是以后工作的难点。

参考文献

[1]杨松林.工程模糊论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2]翟晓敏,盛韶涵,何建敏[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7).

[3]张景林.安全评价基础[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1.

[4]陈万金.安全科学理论与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5.

安全评价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安全评价 安全检查表 分析方法 选择

安全生产是企业开展一切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前提,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才会得以实现。目前,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虽然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企业也建立起了相应的安全评价管理体系,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对自身环境、安全风险因素等安全问题的认识不够准确和深入,企业在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给企业的安全评价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有的甚至导致安全评价失败。因此,加强对安全评价方法选择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一、安全评价方法的种类

安全评价方法从种类上来说比较多,其中几乎每种方法都有较强的针对性。综合各种安全评价种类的划分方法,可以将安全评价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照评价指标的量化程度来进行划分的,这类评价方法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另外一类评价方法是按照评价对象进行整合,此类安全评价方法有设备安全、物质产品评价法,安全管理评价法以及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法等。

二、安全评价法的选择

(一)选择原则

安全评价法德选择要在坚持充分性、系统性、适应性、合理性和针对性的原则下进行合理选择,发挥安全评价的最大作用。

首先,充分性原则。充分性原则是指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之前,应该对评价系统进行充分分析,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评价方法,并且充分了解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与此同时,为了安全评价工作的充分开展,要准备充分的资料。其次,系统性原则。该原则指的是安全评价方法与被评价系统能提供的安全评价初值和边值条件应该形成的一个和谐的整体。换句话说,安全评价方法的实施要获得可信的结果,必须要建立在合理、真实以及系统的基础数据之上,被评价的系统应该要能够提供所需的系统化资料和数据。再次,适应性原则。该原则是指安全评价方法应该要适应被评价系统。一般来说,被评价系统通常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不同子系统的评价重点各有不同,而安全评价方法具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要根据被评价系统、子系统的系列具体情况,选择与之适应的安全评价方法。第四,合理性原则。该原则指的是在能够满足安全评价目标的基本前提下,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该要选择所需基础数据最少、计算过程最简单的安全评价方法。最后,针对性原则。该原则是指安全评价方法能够提供所需的结果。这些安全评价所需结果通常表现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概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系统的危险性等,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要能够给出所要求的这些结果。

(二)过程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一般是按照先后顺序分为如下五步来进行的:第一,对被评价系统进行分析。第二,收集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第三,对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第四,明确被评价系统所能提供的基础资料和数据。第五,选择具体的安全评价方法。

不同评价系统,应该选择相应的不同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也不尽相同,但是通常情况下,可以按照上述五个步骤来选择安全评价方法。

三、几种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一)安全检查方法

安全检查方法很大程度上说来是第一个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建设项目的任何阶段都适用。对现有建设项目使用装置进行评价时,传统安全检查法主要包括安全检查、巡视检查以及正规日常检查。

首先,安全检查方法的目的在于对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公共环境重大负面影响的操作规程或装置条件进行识别。

其次,安全检查的目的是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操作程度,不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操作或干扰正常操作。在安全检查完成以后,评价人员需要及时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安全检查表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工程、系统中的各种物料、设备设施、操作、工件以及管理和组织措施中存在的有害和危险因素进行查找。在使用该方法前,先对检查对象进行分解,将大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再以打分或提问的方式,按照检查项目表逐项进行检查,以避免出现遗漏,这种方法称为安全检查表法。在笔者参与的淮北众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淮北市黄山水泥用灰岩矿安全评价工作中,将评价内容划分出5个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即露天矿山证照文书单元、总平面布置单元、生产采掘单元、安全管理单元、应急救援与职业卫生单元。在五个单元的安全评价中均采用了安全检查表方法进行安全评价。

(三)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该法源自于美军军用标准安全计划的要求方法。主要运用在危险物和装置的主要区域分析中,其运用阶段包括了设计、施工、生产前。该法首先是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的类别、发生的条件以及导致的后果进行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对系统中潜在危险进行识别,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潜在危险发展成为安全事故。预先危险分析安全评价方法可以达到四个目的。首先是对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进行大体识别;其次是对危险产生的原因进行鉴别;再次是对事故发生会对人员和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最后是判别危险等级,提出对危险性进行消除或控制的具体措施。预先危险分析方法通常是用于项目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对潜在危险了解较少,且对潜在危险无法凭经验察觉。

(四)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该方法是一种针对系统工艺或操作过程进行安全评价的创造性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评价人员对概念有了解并能将其用于具体工作中,这种方法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会经常采用。这一方法一般是要求评价人员用“假设”的方式对有关问题进行考虑,任何与工艺安全有关的问题,无论与之联系程度如何,都可以提出来加以讨论。

四、结语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是一个对工程项目具体实施环境、项目具体类型、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建筑设备设施等因素加以分析考虑,针对性提出安全评价方法和改进安全管理措施的复杂过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要按照充分性、系统性、适应性、合理性和针对性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安全评价方法有不同的选择,因此要特别注意安全评价方法的针对性和动态性。由于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在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灵活运用,不局限于某种单一的评价方法,而要根据实际需要在同一项目或项目的某一阶段中采取多种评价方法结合使用的模式,提高安全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安全评价还应该注重全员参与,在企业内部营造全员参与安全评价的安全意识。

(作者单位为淮南永泰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李磊(1986―),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安全评价。]

参考文献

[1] 陆君花.浅析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完善[J].化工文摘,2008(2).

[2] 张军.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的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 王潇.钻井工程安全动态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安全评价师论文范文第3篇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等技术的应用性人才,是我国现阶段实施科教兴国及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虽然《安全评价》课程在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处于空白状态,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门课程的教材已趋于成熟化,已形成服务社会、适用企业的知识体系。(1)现有的相关课程为《安全评价》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现阶段高职院校已开设的相关安全课程与《安全评价》课程的内容有相似或重合之处,如已开设的《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学原理》、《消防工程》、《职业卫生及工程》、《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安全法律法规》等。这些课程虽然是独立的,但均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特定的内容,它们在某些章节和内容是一致的。如果我们从安全评价的角度对这些课程进行整合,再借鉴《安全评价导则》和国家安全评价师鉴定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可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更具有实用性,可实现节约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资源的目的。(2)化工企业的需求满足了《安全评价》课程开设的现实条件。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适应市场的需要。近年来化工行业发展迅速,化工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国家对化工安全生产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要想化工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要想提高国内化工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安全工作的力度。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危险物品单位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人员必要具备的一定安全生产知识,并对学历提出了化工专业大专以上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人才的缺失,懂化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会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2我院增设《安全评价》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安全评价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安全评价涉及的规章制度繁多,安全问题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类专项的安全评价应用范围及方法各有不同,遵循的规章制度更是有很大差异,想在有限的时间全面掌握是非常困难的;②安全评价教学内容很多,本身是一门复杂的边缘学科,涉及到安全、数理统计、管理、系统工程等多个方面;③安全评价相应的规范更新较快,如果脱离实际,必定很难适应实际需要,教学要与时俱进。结合以上实际,在安全评价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2.1课程教材选择目前,市面上安全评价教材种类较多,多为安全类本科教材,真正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不多。经过专业教师筛选并结合我院学生学习特点,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安全评价》课程教材采用的是教育部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安全评价技术》,该书由蔡庄红等主编,主要介绍了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及评价单元的划分、安全评价方法、安全对策措施及安全评价结论、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及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等内容。该教材系统性强,能通过较多的实例说明安全评价方法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高职学生容易接受掌握。除此之外,结合专业自身情况及本地区化工企业现状,专业教师还编制了《安全评价实践讲义》作为本书的辅助教材,提高学生的安全评价实践应用能力。

2.2教学内容改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化工行业发展迅速,呈日新月异态势,需要进行更多危险种类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专业教师要时刻关注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改革教学内容,注重把当前安全评价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式及其在现场评价实际应用的内容反映到教学内容之中,对选用的安全评价实例或评价报告尽量贴近化工企业生产实际,又要融进社会上的热点、难点或焦点问题,有利于知识的学以致用;《安全评价》课程要结合专业特点,对化工企业的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要精辟讲解,如危险预先评价法、概论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等;第二课堂作为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阵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道化学是化工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课堂教学时采用理论和案例结合的方法,课后布置大作业或要求撰写小论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直至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在安全评价教学中,注重使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所学的安全评价知识和理论来对模拟场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出事故案例或设计命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如可以给出我院化工实验实训安全分析、学生宿舍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等命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手段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证,对初学安全评价课程的学生而言,仅靠“灌输式”教学进行抽象理论的讲解效果是甚微的。多媒体不但可以呈现丰富的语言和文字,更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性认识,使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易于突破。如在进行危化品安全事故进行评价时,由于人们没有亲生经历或目睹,对危化品事故认识难以达到想要的结果,因此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或录像,将危化品爆炸、辐射、腐蚀等产生的严重后果展现给学生,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危化品的重灾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危化品安全评价的欲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4实践教学改革安全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我院从安全评价公司或化工企业聘请经验丰富、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指导老师,经过探索,结合本地区的企业实际,安排了以下实践教学内容。2.5教学效果本专业自增设《安全评价》课程以来,学生的安全意识、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的学生素质高,安全能力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在学院校园安全活动竞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专业教师反映学生在其它课程的实验实训课程中,安全操作技能规范、熟练,已初步养成了分析及解决各种安全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安全习惯。

3结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和企业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企业只有加强安全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才能产生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高职院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中增设《安全评价》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就业前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满足化工行业的职业要求,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和社会。

安全评价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G1法;判断偏差法;主客观赋权法;高校学生;安全评价

1.导言

近年来,高校校园内学生各类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高校学生自杀,盗窃等安全事故常见诸报端。学生安全事故暴露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反映了当前高校校园内学生安全问题的严重性[1]。经查阅文献发现,有关高校校园学生安全评价研究较少,对评价指标的概括和选取缺乏代表性和科学性,评价模型多数建立在层次分析法(AHP)[2]-[3]与模糊综合评价[4]的基础上。然而,AHP法存在以下缺点:①要求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②计算量大;③当元素过多,人的判断不明;而模糊综合法过度依赖评判专家对评价指标的评分。

因而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的改进算法——G1法,其具有以下优点:①不用构造判断矩阵,更不需要一致性检验;②计算量较AHP法成倍减少,计算简洁、直观;③对同一层次中元素的个数没有限制。且G1法在油港储运安全评价[5]、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6],社会发展评价模型[7]、城市燃气事故应急能力评价[8]等方面已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又由于G1法依赖专家判断,专家判断的可信度可通过其与其他专家的差异程度决定。因而,文中综合运用基于序关系分析法(G1法)的指标主观赋权法,基于判断偏差的专家客观赋权法,构建高校校园内学生安全主客观综合评价模型,以深化我国高校内校园学生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为高校校园内学生安全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高校校园学生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

影响高校校园内学生安全的因素错综复杂,从外界的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的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到校内关于教学、交通、饭堂等方面的管理,都能够成为高校校园学生安全发生的导火线[9]。

为了使测评结果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高校校园学生安全考核评估体系的实际水平与发展趋势,考核指标一般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10]。本研究根据相关资料[11]-[14]对高校校园内学生安全评价指标的分析,以及人、环境、事件是构成高校校园内学生安全的三大要素,定义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高校校园学生安全评价指标的赋权

文中选择层次分析法的改进算法——序关系分析法(G1法)为评价指标进行主观赋权;根据赋权者与其他赋权者的偏差,确定赋权者的客观权重。

3.1 指标主观权重赋权法

文中的指标主观权重赋权法,即G1法,其原理及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序关系

对于评价指标集,可按下述步骤建立序关系:

1)专家(或决策者)在指标集中,选出认为是最重要(关于某评价准则)的一个(只选一个)指标记为;

2)专家(或决策者)在余下的个指标中,选出认为是最重要(关于某评价准则)的一个(只选一个)指标记为;

……

)经过次挑选剩下的评价指标记为。

这样,就唯一确定了一个序关系。

3.2 专家客观权重赋权法

主观赋权法给出评价者的主观偏好信息,可以反映评价者的经验和直觉,但容易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专家的客观赋权法可以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减轻工作量。客观权重反映的是由具体的判断信息及其相互关系所决定的赋权者的可信度[15]。本文根据赋权者与其他赋权者意见的一致性程度,确定各赋权者的客观权重。

3.3 主客观综合集成赋权法

关于主客观综合赋权方法,近年来已引起了普遍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16]。下面介绍本文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方法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及对问题的定性分析结果,采用G1法,得到第k个专家对指标的赋权结果,m表示指标个数。,其中,n为赋权者的个数。

第二步,根据专家对指标的赋权情况,计算专家的客观权重,m表示专家个数。

4.高校校园学生安全评价模型的应用

应用以上基于G1法和判断偏差法的主客观综合评价模型对该校校园内学生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邀请16位专家对高校校园内学生安全的评价指标进行判断。

由表2可知,该高校校园学生安全的综合评价得分为3.5161,因而其综合安全评价结果为较好。

该校积极开展校园安全的活动,具有完善的安全制度、保卫机构和后勤机构;重视学生心理辅导以及安全教育,因此学生个人素养较高;校园内各项预防措施符合各项规定以及该校的特点,取得一定的成效;安全事故处理迅速有效,但该校的环境建设一般,安保人员以及后勤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并且该校还经常传出宿舍、实验室等小火灾事故,宿舍火灾主要起因是电热棒的使用,虽然学校明令禁止,但很多高校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一旦遇上冬天热水就供应不足,学生为了能洗上一个热水澡,所以也选择了屡屡违规。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校园学生安全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5.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主要贡献有:(1)G1法作为层次分析法的改进算法,具有不用构造判断矩阵,不需一致性检验;计算量较少;对同一层次中元素的个数没有限制等优点,应用于高校校园学生安全评价中,计算简洁、直观,且方便实用。(2)利用专家与群体的判断偏差作为其可信度的判断依据,确定专家的客观权重,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可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3)建立了基于G1法和判断偏差法的主客观综合赋权评价模型,并结合实际给出了应用模型评价的步骤和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建立高校校园学生安全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然而,由于作者的研究能力以及研究时间等有限,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还有很多理论和方法需进一步研究和开拓。(1)高校校园学生安全评价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可以考虑采用定量化指标,并对定量化指标进行等级划分。(2)指标的评价主体还可以将学生考虑在内,并赋予学生与专家不同的权重。

参考文献:

[1]李楠,黎霞,程根银.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10):39-42.

[2]余志红,任国友.基于AHP的校园安全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50-56.

[3]刘焕春,于建新,王文静等.基于层次灰色理论的高校校园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17(6):43-47.

[4]王文静,许振,刘焕春等.高校校园安全水平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建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10(5):184-189.

[5]曹鑫.油港储运综合安全评价和预警应急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6]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的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9.

[7]迟国泰,赵光军,李刚.基于逼近理想点和G1法的社会发展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9,(04).

[8]尹贻林,林广利,付聪,陈伟珂.基于G1法城市燃气事故应急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4).

[9]康棵飚.高校危机管理研究——以S大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9.

[10]谭跃进,陈英武,易进先.系统工程原理[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社,1999.

[11]刘焕春,于建新,王文静.基于层次灰色理论的高校校园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6):43-47.

[12]皮祖训,刘河清.校园安全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及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6):

134-141.

[13]余志红,任国友.基于AHP的校园安全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

50-56.

[14]王文静,许振,刘焕春.高校校园安全水平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建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5):184-189.

[15]宋光兴,邹平.多属性群决策中决策者权重的确定方法[J].系统工程,2001,19(4):83-89.

[16]姚升保.多时段多元判断偏好的群决策方法研究[J].管理科学,2009,23(4):105-109.

安全评价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开放式教学;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58-02

一、课程的重要性

饲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产品品质的好坏,水产品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卫生、无公害的水产品将会备受消费者的青睐,而正是动物饲料、水产品、人类食品这样一条食物链,使饲料的质量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源头。对饲料进行分析和检测,则是饲料质量与安全的技术保障。

二、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饲料原料,饲料的加工工艺还是饲料成品的保存都关系到饲料的质量,因此通过《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们既能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及原理,熟知相关仪器的操作,又能根据饲料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挖掘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成为一名具备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模式下,该门课程的教学实验以验证型实验项目为主,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一个实验充其量有三个学时,学生们因为没有全程参与,故对某些环节半知半解,质疑或改进技术并在管理工作中加以灵活应用的锻炼机会较少。为通过饲料分析与检测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在饲料质量安全评价和管理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必要利用课余时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基础上,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成为有思考能力的管理人才,是我们在目前的教学实验课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饲料分析检测课程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顾名思义即整合教学和科研资源,打破教学和科研界限,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让学生在接受最基本的理论和实验学习的基础上,以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为契机,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在校内外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1)实验内容的改革。根据饲料质量评价要求按部就班检测饲料原料、配合饲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各项营养指标、卫生指标,再与相应的标准相比较,得出待检物是否符合质量安全要求,是本课程所应达到的最基本的培养目标。为顺应创新人才的培养趋势,结合课程学习进行科研成为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1]。建议采用由简到繁的培养方式,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单一验证实验调整为综合实验,针对某一种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饲料质量评价实训,鼓励大学生进入专业教师的研究队伍,开展相关创新实验或毕业论文设计,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2]。①综合实验方案的确定:以3人小组为单位,首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撰写针对特定原料或配合饲料质量安全评价的实验方案,选择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再由教师修改实验方案。②饲料原料的识别: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配合饲料学》等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展示常见的饲料原料实物,给同学们最直接的感官认识。③检测分析过程:每组派出若干名代表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实验仪器使用的基础上,在课堂上配合老师指导其他学生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2];在实验教学课堂上,老师给每个实验小组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④数据的处理:除计算检测结果外,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可靠性的能力,分析出现非正常结果的可能原因,提醒学生避免用实验指导书上的“注意事项”代替可能原因。设置三人小组的目的是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确保每一小组至少得到三个“平行”数据用于统计分析,若条件允许,还可比较三人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同一名学生得到的三平行结果的异同,让学生在教学实验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⑤安全质量评价:根据选定的单一指标和多项指标综合评价饲料或原料的质量,并分析影响原料或饲料质量的可能因素。此过程须以熟悉原料及饲料标准,饲料及添加剂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为前提。⑥作业要求及反馈:实验报告的撰写,强调对结果的分析讨论;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及时讲解分析。据笔者六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学生尽管在实验初期不能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但只要经过2~3次针对性的反馈和辅导,就会写得非常流畅。模仿小论文的结构和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饲料分析与检测质量安全评价实训。校园内的教学不容易给人紧迫感,因此有必要把学生派到公司或专门的质检机构强化饲料分析与检测能力、饲料质量安全评价和管理能力。据笔者几年的带教经历,发现饲料企业是非常不错的实训平台。与学校里比较枯燥的说教相比,在企业进行的现场教学显得更为生动。在那里,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各种饲料原料,真真切切了解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在两周左右的实训中,同学们除了巩固、强化原料和配合饲料成品的质量安全指标检测能力外,配合饲料半成品的车间质量监控也能弥补因校内无成套饲料加工设备而缺少相应学习内容的遗憾。实训中,与一线工人同工,能让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到多种技术;与相关部门领导的交流,能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学到针对性强的饲料质量管理方法。期间,邀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开设专题讲座,更能针对性地解答实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践六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与水产饲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拔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领导或部门经理作为校外兼职导师,能切实有效的为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3)饲料分析与检测的延伸。通过分析与检测,获知了饲料或原料的质量与安全性能,但还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其对水产动物安全性的影响,为此,通过创新项目的开展以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均能使饲料分析与检测结果用生物学的方法加以验证,在科学研究中使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内容得到升华。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创新项目的开展。对于1~2年级的学生而言,专业水平有限,因此开展创新研究有相当大的难度[4]。笔者指导的几名学生尽管当时没有取得预期的研究结果,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远远超过未做过创新实验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大有提高。因为任何创新实验的实施,学生们都经历了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原料营养成分的检测,饲料配方的设计,实验室条件下配合饲料的制备以及饲养试验;实验结果的处理和项目结题材料的汇总,对饲料或原料的质量安全评价已经有了大概的框架,因此到三年级参加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学习时,就会有较强的全局驾驭能力,也具备了多角度分析、解决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推荐优秀学生参加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也能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自身的科研思路会更开阔,这样,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就能达到双赢的效果。②毕业论文设计。尽管毕业论文设计是独立于实验教学的课程,但是从培养专业人才角度而言,如果能把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专业课程的延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因为实验教学课时数不够,学生无法全程参与实验,或创新项目限项申报,受益面不广的不足。因此就人才培养的整体性、逻辑思维的连贯性而言,建议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这样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失为变零散的专业知识为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有良好的科研训练基础的学生,较易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也较易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从而也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开放时间的保证。为保证学生能在课余时间参加实验,就必须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指导老师和教辅人员也应该在开放时间内继续上岗,这就需要学生层面划拨经费给予劳务支持。另外,可适当安排研究生参加实践教学指导本科生,实现大学生培养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赢局面。允许学生跨学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也是不错的方法。

四、考核方式的转变

考核方式是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难点,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参考,全凭指导教师主观打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果实,以高度的责任心,用伯乐识骏马的慧眼发现学生任何可能的闪光点。任何一项能力的培养、实验项目的实施都是以充足的时间保证为前提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投入是本课程的考核基础。其次,在注重实验技能考察的同时,把每一个实验的方案设计、实施过程、结果的呈现和分析讨论等环节都作为考察要素,将综合实验的整体性作为重点考察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接受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五、结语

开放式教育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分析、检测饲料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切切实实提高科研能力,这无疑是新教育背景下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人才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张志刚,殷科生.加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1):8-49.

[2]龙激波,阮芳,王平,钟珊.以创新实验计划为契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人才培养改革,2012,(13):29-30.

[3]任洪涛.《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1):56-57.

[4]王继夏,杨洞晓.低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123-126.

安全评价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方案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阶段最后一个教学环节[1-2]。通过毕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文献查阅与利用、沟通及总结能力,能够系统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安全学科是综合学科,包括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和社会科学,安全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毕业设计环节尤为重要。以工学-化工类安全评价毕业设计为例,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文献检索、数据调研、论文写作及严谨逻辑表达能力外,还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化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化工生产和工艺设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毕业后走向化工类工作岗位起到良好铺垫作用。

1化工类安全评价毕业设计为例探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近年来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受到了来自高校内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毕业设计改革的呼声和方案较多。我校在这方面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比如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增设两类题目,一是以企业运行中发生的实际问题为题目,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开展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以达到检验学生利用知识、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以学校科研项目子课题为题目,以学生参加项目组工作的形式,开展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可以检验学生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教学形式,亦可同步检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目前来看改革效果较好,但也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以安全评价化工类毕业设计方向为例,分析2013-2017年化工安全评价毕业设计情况,反映出学生应用能力较好,但专业基础欠缺。具体见化工方向安全评价毕业设计内容框架体系(详见图1),学生在定性、定量安全评价、对策措施部分完成较好,说明开设的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等教学环节能够为毕业设计顺利完成奠定必要基础;而系统情况简介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部分,则普遍反映出学生对化学工艺流程、危险物质理化特性、化工设备情况及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掌握不足,这直接影响后面定性定量评价、对策措施完成质量,导致整体毕业设计完成欠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化工类基础课程开设数量少。目前本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化工类方向只开设了一门化工安全工程,基础薄弱。该培养方案在专业基础课方面主要强调安全基础学科知识平台的构建,虽然符合大安全观的要求,但也导致学生专业基础薄弱。此外,近年来听课效率低,课堂授课质量不好也是导致专业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较少,课堂授课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可想而知。

2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针对化工类毕业设计反映出的学生专业基础能力薄弱问题,笔者建议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及考试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院校培养模式大体分为行业型培养模式和通用型培养模式[3-5]。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建议进行强化行业特色的培养模式改革,将行业基础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各个方面,从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一直到专业选修课均强调行业性;例如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强调化工行业特色。既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开设普通化学,又在专业方向课程方面开设化工原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还在专业选修课程方面开设分析化学[3]、化工安全。该培养方案能很好地凸显行业特色。同时针对容易导致学生的安全基础学科知识面窄等问题[6],可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同时强调安全基础学科知识平台的构建。改革后培养方案既可满足学生行业基础知识培养,又能符合大安全观的要求,达到行业专业基础能力强,学生就业适应面广,较快适应安全工作的目的[3]。

2.2教学模式改革

2.2.1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为解决大学课堂听课率低问题[7],可依照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选用优质教材,思考教材符合哪些人用,达到什么样计划。提倡精英教育,学生适应课程;而非普及大众化教育,课程适应学生。考虑教材不仅是知识堆垒,还要考虑教与学,以前少数人上大学为了求知,现在人数众多上大学是为了工作。不要纠结学术、专业和应用职业,教育在教育过度和教育不足中徘徊,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定向不一样,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学校定向不一样,人才培养需要个性化定制,重视技能和能力,在知识不再垄断时代,技能和能力仍需通过学校培训才能获得。理论知识和直觉知识,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看你更强调谁,目前这种传输性教学+教师权威性占大学主导的学习模式应该改变,联合国教改组织目前提倡:①参与式学习,学生积极学习者,而不是旁观者,目前好多学生都是旁观者;②个性化制定学习,人文主义教育核心,教材应体现个性化;③项目/问题导向化学习,项目问题和课程目标相关,引领精神、学习地点应灵活,不局限课堂;④兴趣引导式学习;⑤友爱式教学(最高端的),正确的师生关系。教授对学生的培养应从知识培养转向技能+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技能和人民生活水平成正比,并非知识创造财富,知识应转化成技能才可以服务人民生活,培养后大学生具有以下能力:①批判性思维能力(审辩思维求真思维);②解决问题能力;③协作能力;④沟通领导能力;⑤创业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包括不依赖,惯性思考,敢于冒风险,创业心理,高阶思维能力);⑥高阶思维能力;⑦数字化公民;⑧多元文化。2.2.2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课程教育多元化已成必然性,中国也将走入这一天,云课堂,无黑板教学,云终端、微课,慕课都终将走入大学课堂。以后的教学将实现教学综合平台,学术综合平台,学生自主式,探究性学习平台等多平台结合,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使更多大学生享受其他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也可以避免个别优秀生学习能力强,全体学生授课情况下知识量吃不饱情况,满足他们学习主观性,成为精英教育途径。2.2.3《化工安全》教学模式改革例如《化工安全》教学模式改革,主张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转变成“以问题为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互动模式;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成“课堂+课后+文献-论文提交-小组评审”五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同时进行案例研讨式、情景模拟式、网络在线式、微课式、翻转课堂式等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听课率。

2.3考试模式改革

近段时间常有网络微博讨论大学课堂考试成绩该严该松问题[8-9],似乎厌学弃学大学生居多,考试成绩分数低劣,关于应该继续要求还是放水通过的言论此起彼伏。笔者认为导致考试成绩低劣的原因之一还有考试模式问题,目前很多课程都在临近考试前画复习题,考试内容多是记忆名词解释、简答题多半为记忆内容。既然高校教育中不再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灵活应用,培养技能和能力,那么考试模式也应该进行改革。事实已经证明人的记忆能力远远不如计算机,可目前还有好多教师强调学生背诵定义,这种做法只会事与愿违,学生在手机上、电脑上轻松搜到名词解释,他为何要听课,在教学模式改革重在培养技能和能力的同时,考试模式也应进行改革,重在考核学生的技能和能力。考试内容不再局限名词解释,而重在分析试题,计算试题,应用试题上,甚至可以效仿国外论文考试办法,使学生课下完成考试,在完成论文、完成课题的时候督促学生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由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考试内容由记忆类型向应用类型的转变,考试形式由课上考试向课下论文的转变可很好的配合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听课率,提高学习热情,促成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向自主型学习转化。例如《化工安全》考试模式改革,考试为平时考试+期末考试+应用考试三部分之和。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日常测试;期末考试包括计算试题+应用试题;应用能力以近期发生事故(例2015.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的调研分析报告作为考试题目。平时+期末+应用三部分成绩总和作为最终考试成绩,避免“一试成败”现象,重在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与教学模式改革相互呼应。

3结语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探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所反映出的问题,研究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调研及对一些高校常见的听课率低等问题分析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在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新型教学模式引入)、考试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希望可以为从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行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国华.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再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20-122.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2012-3-16.

[3]牛金成,许放.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之比较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5):83-88.

[4]吴超,杨书宏.安全工程专业继续教育知识讲座第一讲: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上)[J].劳动保护,2011(1):116-117.

[5]徐锋,张国华,朱丽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59-161.

[6]杨有振,王书华,卫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3(4):10-15.

[7]魏连江,唐俊,方宗武.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5):41-43.

[8]鄢泰宁,张涛,胡郁乐.专业课考试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J].中国地质教育,2010(2):14-17.

[9]刘志春,孙明磊,高新强.土木工程专业课考试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84-85.

安全评价师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安全 城市居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Abstract: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practical level of evalu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level city there are many han to solve the nee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ity residents safe, focused on urban residents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ity of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 the city safe city residents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P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以安全为本的城市、以经济为本的城市、以人为本的城市三个阶段。古代人们,以城市安全为本,修筑城墙以抵御外来侵略;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人们对城市安全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抵御外来者,而是从广义的安全角度要求城市给予居民以安全感。

1、研究背景

我国近年来不断攀升的城市安全事故,其数量之大、伤亡人数之多、经济财产损失程度之深、影响范围之大更是社会关注的聚焦点。华东师范大学危机管理研究所所长陈洁华介绍,每年,我国因安全危机而造成的损失达5000亿元。近年来城市安全事故从出不穷。2008年春季,我国南方发生了50年不遇的罕见的雪灾天气。南方十多个省遭受了50年不遇的持续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受灾人数过亿,并造成电力中断、水管爆裂,十多个机场、众多高速公路关闭,京广铁路主干线和诸多铁路路段及国道停运,导致人员和物资流动阻滞等连锁反应。民政部救灾司2月2日公布的此次雨雪受灾数字:农作物受灾7 200多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30多亿元,因灾死亡60人,紧急转移安置175.9万人,倒塌房屋22.3万间,损害房屋86.2万间。今年,9月27日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造成271人受伤。近期城市电梯伤人事故,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城市居民没有安全保障和安全关的城市不仅无法带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甚至可能成为无可挽救的祸源。一串串触摸惊心的数字,带给城市居民诸多关于“我们的城市安全吗?我们安全吗?”的思考和拷问。因此,城市居民安全问题的研究探讨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相关定义的界定

人们对城市安全的要求既要求城市在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等有效的抵御能力,并能在环境、社会、人身健康等方面保持一种动态均衡和协调发展,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秩序、舒适生活空间和人身安全。即城市安全包括两方面内容:有效的抵御能力和城市居民生活秩序、空间和人身的安全。也就是说,城市安全应该包括对宏观方面的以城市灾害和抗灾防御能力为评价内容的城市公共安全;以及微观方面的以城市居民生活秩序、空间和人身的安全为评价内容的城市居民安全。

城市居民安全评价是以获得居民安全度的定量结果,为城市安全管理、规划提供量化依据为目标。评价中只考虑城市安全事故后果为居民人员伤亡造成影响的事故因素,不考虑对财产造成损失和环境造成破坏程度的事故因素。通过城市居民面临的危险性分析,选择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城市居民安全评价体系和方法。而构建合理的城市居民安全指标体系是进行城市居民安全评价的基础。

3、城市居民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

3.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开展城市居民安全评价的基础和关键,评价指标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质量。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城市安全现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情况,必须要以能反映整个系统的危险状态为目的。如果确定的因素太多,就会增加系统指标体系结构的复杂性和评价的高难度性,而且掩盖了关键因素的重要性:反之指标因素确定的过少,则评价过程太过简单粗糙,如此便很难全面地反映系统的客观情况。因此,设计指标体系时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资料的可获性、可衡量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3.2城市居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确定一个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保证评价过程合理性、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合理、科学地设计城市居民安全指标体系具有如下意义和作用:

(1)是客观评价城市居民安全现状和发展趋势;

(2)能准确认识城市居民安全的控制方向和方法;

(3)为科学分析城市居民安全的规律提供理论支持;

(4)为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为各级政府和社会提供安全科学决策的依据;

(5)是居民认识城市安全水平的标度。

3. 3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本文从对居民安全产生影响,即对城市居民衣、食、住、行、医安全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建立城市居民安全评价指标,并从这五个方面安全出发将社会治安、生活保障、医疗卫生、经济状况、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内容作为城市居民健康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

(1)社会治安

社会治安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关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城市居民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主要从刑事犯罪、治安管理两个指标来考察城市安全。危害城市社会治安秩序的主要破坏力指标这里不仅要从数量方面,而且要从性质方面对违法犯罪案件进行认真评估,这样才能较全面地评价社会治安状况。

刑事犯罪方面,犯罪率、刑事案件的立案率是判断社会治安状况好坏的“晴雨表”,是城市治安考核的重要指标。

治安管理方面,安全的城市监控覆盖率是强化城区安全防范建设,加强城区治安防范力量,有效防范重大案件发生的重要手段。而警力不足是目前我国城市治安的瓶颈之一,适当的警员配置率,合理的破案率从治安管理上体现了社会治安管理能力。

(2)城市生活保障

现代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都对交通、水、电、气、油等高度依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的速度使得城市的生命线系统迅速饱和甚至超负荷运行,大大增加了城市脆弱性的同时给居民生活安全带来威胁。完善、稳定的生活供给系统是城市安全的标志,满足城市居民的气、热、水、电、信息、交通等的需要是城市居民安全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城市居民对生活的基本需求出发,查找相关指标,建立生活保障的相关指标。将现代生活要求的城市供电、供气、供水、交通、住房、食品的安全作为衡量生活保障安全的指标。在选择三级指标时,从供电、供气、供水、交通、住房、食品的供应数量和质量安全性指标

上反映生活保的安全性。

(3)医疗卫生

健全的医疗保障、合理的卫生防疫水平是城市居民对医疗卫生的基本要求。

拥有与城市人口相匹配的医生数量,足够的医疗保险投保率,宽广的疫情监控覆盖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病床数是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前提。城市是人口的聚集区,传染病发生机率大于农村,传染病一旦爆发对城市居民造成身体上的创伤和心理上的恐慌。在城市医疗卫生上将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作为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医疗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

(4)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间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城市作为一种典型的符合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脆弱,如何改善生态质量、维护生态安全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态环境对城市居民健康影响主要包括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两个方面。

环境治理方面,环境破坏对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包括水、气、声环境安全造成威胁,而水、气、声、渣各类废物的处理达标情况,都能极好地反映出城市污染控制的现状,以及当前的环境状态。生态建设方面,城区要保障足够的绿化覆盖率、公共绿地面积、好于二级的天数才能在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合理运行的同时,保障居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5)经济状况

经济状态不仅仅关系城市和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更能直接反映居民经济状态。

经济富裕状态是城市安全程度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居民安全的重要影响指标。本文在考虑城市居民经济状态指标时,从就业保险、收支状态、分配结构这三方面进行。

就业保险情况安全状态由城市失业率、失业保险率反映出来。正常收支是维持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条件,由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构成,是城市居民经济状况的反映指标。分配结构上主要从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支出的比例既恩格尔系数和反映经济财富分配状态的基尼系数体现。

根据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以及思路,结合专家意见,本文将城市居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层。具体见表1。

表1 城市居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要素层 指标层

城市居民安全

社会治安

刑事犯罪

犯罪率(%)D111

刑事案件立案率(%)D112

治安管理

重点部位安全监控覆盖率(%)D121

警员配置(1/万人)D122

生活保障

城市供电

人均供电量(度/月)D211

供电可靠性(%)D212

城市供气

燃气普及率(%)D221

暖气普及率(%)D222

城市供水

人均生活供水量(吨/月)D231

自来水普及率(%)D232

饮用水水质达标率(%)D233

城市交通

公交车配置(台/万人)D241

公共交通分担率(%)D242

城市道路面积(m2/人)D243

城市住房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m2/人)D251

危旧棚户房比例(%)D252

食品安全

食品抽检合格率(%)D261

口粮供求差率D271

医疗卫生

医疗保险

万人拥有医生数(1/万人)D311

医疗保险投保率(%)D312

卫生防疫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D321

万人病床(1/万人)D322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D323

生态环境

环境治理

污水废水排放达标率(%)D411

废气排放达标率(%)D412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贝)D413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D414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D415

生态建设

城区绿化覆盖率(%)D42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D422

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天/年)D423

经济状况

就业保险

城镇登记失业率(%)D511

失业保险率(%)D512

正常收支

人均GDP(元/人)D5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D522

人均财政收入(元/人)D523

分配结构

恩格尔系数D531

基尼系数D532

4、结语

本论文通过对城市安全内容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安全包含了城市公共安全和城市居民安全两个方面内容,并通过对城市居民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城市居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 考 文 献

【1】童林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保障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1999,(6):1―6.

【2】 吴庆洲.21世纪中国城市灾害及城市安全战略[J].规划师, 2002(1): 12.

【3】 郑杭生.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2):4.

【4】 高峰.宜居城市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5.

【5】 修春亮等.针对突发灾害:大城市的人居安全及其政策[J].人文地理,2003.18卷

【6】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8

安全评价师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CDIO;课程体系;实训课程

一、引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工程活动的真实背景环境,这就要求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具备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工程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这不仅涉及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还包括与工程活动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非技术要素。二是强调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的完整生命周期,注重工程师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实现培养能够胜任这个生命周期中所有活动的工程师的这一目标,工程教育必须重视工程的实践本质要求,能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某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从八个方面展开。

二、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1.CDIO背景环境的建立。CDIO背景环境的建立包括CDIO理念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条件的保障等多个方面。从诸多环节保障学生能深刻认识安全产品(以“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形式输出的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过程,并培养其相关能力。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12项毕业要求,从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安全产品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提出要求。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体系。通过数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培养学生思考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安全产品的能力,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安全工程实践环境,掌握安全产品的实施和运行知识,具备相应的能力。同时,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培养,综合各种通识类课程的教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专业利益相关者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按照CDIO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应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并得到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根据某校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制度的规定,安全工程专业每四年修订一次培养目标,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保证课程体系建设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修订的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完成:第一层次每年开展一次,主要进行修订资料的积累,由学院院长牵头组建包括所有专业教师在内的课程体系修订领导小组,在开展用人单位调查和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明确课程体系的修订内容;第二层次四年开展一次,按照第一层次积累的修订意见修改课程体系,并召开行业专家会,确定最终的修订方案,制定新版课程体系。专业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毕业生体现专业获益)、专业教师、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通过行业专家来评价专业获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均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并从学生获知需求、教师在专业上的成长、用人需求等角度出发,协助调整课程设置,行业专家则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评价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保证课程体系能得到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3.综合性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按照CDIO教育理念,本专业构建了相互支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明确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安全产品的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其中。(1)着眼于基本个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个人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实现。包括数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奠定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英语和计算机是应用工具类课程,以一系列思想政治课为思维导向,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基础课包括热工基础、工程力学、电工学、流体力学等课程,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2)着眼于人际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一系列通识类课程以及毕业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处理好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发挥个体优势,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复杂的安全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同时通过安全法律法规等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3)着眼于安全产品构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安全产品构建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各种实践环节实现。第二学年开设部分学科基础课程,重点培养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第三学年主要开设部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专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以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为参考设置安全评价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课程。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设有一定学时的课程设计,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学年组织开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注重将学位论文与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从论文选题、设计方法和应用价值多个方面建立论文质量评审指标,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4)工程导论课程的设置。本专业开设必修课《安全科学基础与职业发展》作为工程导论课程,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安全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讲授安全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框架,并且引出必要的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5)设计—实验经验的培养,在课程计划中包括两个或更多的设计—实验经验,其中一个为初级的,一个为高级的。初级的设计—实验经验培养课程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系统安全工程课程设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课程设计、机械安全课程设计、电气安全课程设计。其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已经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设计能力在逐年提高。高级的设计-实验经验培养课程主要包括毕业设计,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考核。培养学生围绕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展设计,要求有充分的设计论证和正确的设计方法,并提供设计图纸或设计方案或体系。本专业通过两层机制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一方面,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与评审流程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毕业论文指导与评审过程。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贯彻CDIO理念,培养学生从构思、设计到实施、运行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邀请安全工程领域的专家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发挥促进作用。在近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本专业分别邀请过北京市安监局、北京市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燕京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老师指导学生实践,并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论文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6)工程实践场所保障。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在二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组织安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在基地进行了实习活动。课程体系中包括的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都有对应的工程实践场所,各类课程设计都有对应的实验室环境保障。(7)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多方面能力。通过开设安全评价综合实训课程、安全人机综合实训课程、消防工程综合实训课程,既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提供了保障,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保障了学生以及教师的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安全产品建造能力的获取。(8)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每门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相对应的课程目标,通过分析所有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来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以此来进行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学生在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安全产品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

某校安全工程专业依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制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并建立了CDIO背景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互支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明确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安全产品的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其中。最终通过工程实践场所的保障和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保证了对学生工程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

安全评价师论文范文第9篇

1.专业认证标准对人才的要求安全专业认证目标之一是提高安全工程教育质量,吸引工业界的广泛参与,加强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和社会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工业产业的适应性。安全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安全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在补充标准中结合安全专业特点提出了特有的具体要求,其中包括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设置、专业实验、专业实习和实践、毕业论文等。

2.注册工程师执业能力的要求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职业资格包含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两种,分属执业资格和从业资格。前者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为企业服务,必须具备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和事故分析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按照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实际上是管理型人才。而后者安全评价师,主要为评价机构服务,要求具备危险分析、安全评价及系统安全工程等知识和技能,对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存在的风险进行安全评价,属于安全技术型人才。两者分工重点明确,侧重点不同。两种职业资格要求人才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也不同(见表2)。以上的认证标准和注册执业能力要求是对我国高等安全人才的基本要求,既符合业界对安全人才的需求,也符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综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除基础通识教育外,还需要比较系统的安全科学、安全工程与技术、安全管理能力、安全实践技能四个层次的知识,具备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基本专业素质,还应当掌握组织协调、沟通协作、主动创新、职业道德、科学态度等多方面的技能。为此,从安全人才长远发展来看必须加快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改革,以专业认证和注册制度来提升安全教育的质量,使学生的能力满足行业市场执业的需要。

二、面向土木工程的安全专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应用

进行面向土木行业的安全工程教学体系改革,首先必须以安全专业认证标准和“安全工程职业注册资格”的要求为总的指导框架,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融合土木安全的办学特色,建立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实践创新,争取毕业后经工程实践达到注册工程师标准。

1.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认证标准框架的基本要求,广泛征求土木施工业界对安全人才的意见调整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模块,集中实践环节、课外教育环节[2]。课程设置做如下考虑:强化基础和通识课程,如数学、力学、物理、热力学、化学以及电工学等,这些对学生安全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学习具有基础学科的重要作用;英语、计算机等的学习为适应安全工程国际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保证;人文、社会学、心理学、安全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等的学习为安全人才适应未来从业岗位要求消除障碍,在职业道路上快速成长。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设置强调行业特点和安全科学的共性。学位课和必修课学分构成上,按一般工科要求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按照专业认证标准设置,同时考虑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设置土木和安全两个学科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课是土木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满足安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同时,考虑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试的需要设置。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知识的课程为指定限选,其余为任选课程。

2.优化调整教学内容认证标准强调了课程体系内课程结构、内容与相互间的联系问题。因此,设置的课程必须尽可能考虑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使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结构。作为面向土木建筑的安全专业,在认证和注册制度导向下,提出“学生能力培养配套体系”,即按照标准、执业技能要求将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内整合,使它们互相支撑、互相配合,适应国家、社会、企业对安全人才知识的要求,最终与学生能力培养建立直接对应关系。首先,专业课程内容突出行业发展时代特征非常重要。近年来安全学科发展迅速,安全工程课程内容不断丰富,专业课程需要吸收安全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新理论、新方法。其次,在课程开设上施行订单培养,按企业紧缺人才调整培养方案,补充课程内容,为企业培养出更适应当前岗位需求的人才。同时,在课程开设学期、先后顺序上也根据知识的连贯性进行了科学设置,使课程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另外,在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中,要注重与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考试等有关知识点的设置。未来的安全工程师将会向职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才能符合社会对职业化人才的技术岗位需求,使其毕业后迅速成长为具备职业资格、服务于企业、安全中介机构和政府的骨干与精英。

3.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安全专业人才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人员不可替代的,这种作用发挥的一个关键是实践和创新。从专业认证角度,表现在对基本能力和工程素质的要求;从注册资格角度,体现在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技术、危险识别控制、事故综合分析、协调组织等的系统能力要求。实践创新能力主要从课内教育、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实践、大学生课外创新竞赛几个方面培养。课内教学融合生产实践,把案例、录像、施工生产企业参观考察、科研项目等与理论教学有机的联系起来,建立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课内实验贯彻动手操作的探究式教学思想,激发和带动学生对知识学习、应用的渴望,吸引学生的求知欲。专业实践与学科基础实践保证开设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实习需要与大型施工企业、矿山、危爆、消防、安全评价中介机构等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密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而毕业设计也是巩固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环节,源于土木施工安全生产实际,是走向工作岗位前进行安全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促使能力的全面凝练提升。锻炼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竞赛。在大学生创新竞赛中,教师指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培养锻炼学生知识应用、模型开发、分析设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交流表达、组织协调、科技写作的水平。国家安全专业认证标准明确了安全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土木安全课程教学体系中加强了上述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强化与工业企业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是注册工程师培养的必然选择。

安全评价师论文范文第10篇

【 关键词 】 网络安全;模糊层分析法;安全评价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Many aspects are difficult to achieve quantitative network security concerns, the industry also has not established a quantitative network security evaluation methods, it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applic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evalu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level of computer network.

【 Keywords 】 network security; fuzzy analysis; safety assessment

1 引言

我们正身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人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的需要。为了保证通信计算机正常、平稳地运行,加强安全评价的研究刻不容缓。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安全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网络安全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可有效防止网络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评价内容及其模糊层次分析法,然后重点探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2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内容及模糊层次分析法

2.1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

通信计算机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隐藏一些问题:一是技术上的不成熟以及系统漏洞给给网络病毒和非法侵入以可趁之机;二是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日益频繁猖獗;三是针对网络的立法、执法和日常监管制度仍不完善,这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复杂有关,也与政府投入、重视程度不足有关;四是网络没有明确地理和空间界线,许多网络犯罪活动是跨区域的,甚至以侵入第三方地区的网络从事跨区域犯罪活动。导致网络不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意外事故,但更多是操作失误、恶意攻击,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黑客入侵。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通信计算机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但网络安全的防护并不到位,甚至在网络协议的设计上忽视可能的安全威胁,极容易黑客的攻击。通信计算机的运行基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只要是软件就会存在设计漏洞,黑河往往就会利用漏洞侵入计算机,轻则窃取用户信息,滥用权限,重则篡改网站的网络设定,致使网络瘫痪。

电脑病毒、木马。病毒、木马是黑色的信息技术,其具有传播迅速,不易防控的特点,一旦感染病毒或木马,信息安全的重要资料、机密文件就可能遭到窃取,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网络安全管理漏洞。信息的安全管理不到位致使网站的安全性降低,客户信息遭到盗取,通信计算机丧失保密性,严重侵犯用户的隐私,比如客户的购物信息在网上公开。

2.2 模糊层次分析法

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最先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T.L. Saaty教授所提出的,该方法属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了传统层次分析法及模糊数学法,属于一种综合型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的重点则是判断人在科学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将人的主观判断进行数字化,进而帮助人们量化分析复杂及难以精确定量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所采用的层次分析法是将模糊数构造进而判断复杂的矩阵,并使用1-9标度法来解决向对应的量化问题。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则是根据多种目标来评价问题的性质及其目标,根据层次来分解问题,并构造成自下而上富有阶梯性的决策。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时一般遵循几个步骤:首先,分析问题,确定系统中各个因素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决策问题建立多层次的结构模型;其次,两两比较同一等级的要素及其以上要素,并根据评定尺度来确定其严重程度,进而建立模糊矩阵;再次,经过一定计算,确定各个要素的相对重要度;最后,经过综合重要度的计算,对所有的方案给予排序,进而为决策人选择最优方案,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3.1 实施步骤

模拟层次分析法实际使用步骤。1)创建层次结构模型。层次结构模型下,可将该层次分为最高层、中间层、最底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最高层的目标则是对问题的预定目标、结果给予分析;中间层的目标则是对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给予分析;最底层的目标则是对所选择的各个措施及方案进行选择。2)构建模糊判断矩阵。通过采用1-9标度、两两比较法对系统内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创建模糊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所谓层次单排序则是在非模糊状态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给予分析,在去模糊化后判断矩阵对应的最大根max的特征向量。4)一致性检验。为了保证思维判断的一致性,则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所采取的一次性指标CI、比率CR,可采用公式CI=(λmax―n)/(n―1);CR=CI/RI来计算。在该公式中,当CI取0 时,可对矩阵给予综合判断,并验证其一致性。并通过计算得到,当CI值越大时,表明该矩阵拥有较差的一致性。当CR取0.10时,公认为该矩阵有着满意的一致性。当CR值超过0.10时,则需要对矩阵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到满意为止。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矩阵的一致性,往往将一致性指标CI与其同价的平均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5)层次总排序。当完成以上任务后,则需要对各个权重给予综合排序、计算,合成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如图1所示。

3.2 应用实例

使用模糊层分析法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展开评价,我们必须以全面科学、可比性等原则创建有价值的安全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实际进行抽象量化时,使用三分法把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内的模糊数定义成aij=(Dij,Eij,Fij),其中Dij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通过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可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进而获取最佳的评价效果,确保计算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 代金勇.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版),2012,(5):292.

[2] 郑刚.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8):162,164.

[3] 章丽娟,王清贤.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11,28(12):138-140.

[4] 李方伟,杨绍成,朱江等.基于模糊层次法的改进型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4,34(9):2622-2626.

作者简介:

顾方勇(1978-),男,汉族,河北献县人,学士,海军信息化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和关注领域:信息安全。

上一篇:小学安全教育优秀论文范文 下一篇:宿舍安全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