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7 11:02:18

安全经济管理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威胁

中图分类号:F426.22;X9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石油企业的安全经济管理中,危险因素比较多,导致石油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石油企业运营中,安全经济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推进了企业的进步,确保石油企业具有主动性的特点,而且安全经济管理,能够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机率,预防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经济管理,有利于石油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确保石油企业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石油企业中的安全经济风险

石油企业的安全经济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生产过程,由于石油企业运营时的产业链很长,工艺中涉及到很多环节,所以为了获取利润,很容易发生安全风险。石油原油的开采过程中,存在着瓶颈问题,再加上国外石油的冲击,降低了国内石油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国际大量的市场份额被占据,而且跨国企业对石油行业的干预,不利于石油企业的安全经济管理[1]。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受到石油消耗量的影响,增大了石油企业的运营压力,此类情况,会影响到石油企业的安全经济管理,我国石油企业受到国外市场冲击,石油的市场价格非常高,导致石油企业运营时,产生了安全风险。

二、安全经济管理在企业中的必然性

安全经济管理在石油企业中,具有一定的必然趋势,也是石油企业发展中,不能缺少的途径[2]。我国传统石油企业的运营中,长期忽视了安全经济管理,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管理,致使石油企业的安全水平降低,表明石油企业对安全经济管理的需求,采用安全经济管理的方法,维护石油企业的安全与经济效益,提升石油企业的运营水平。

三、石油企业中的安全经管理

1.构建安全评价体系

石油企业运营期间,在安全景观管理方面,构建安全评价体系,利用安全评价体系,保证石油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和效率水平,维护石油企业运营的安全性。石油企业从安全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构建安全评价体系,管控石油企业中的资源与人力。安全评价体系比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针对企业中的所有人,实行安全经济管理的培训工作,采取规范的制度、条例,约束石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以此来提升安全经济管理的实践水平[3]。安全评价体系,有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挥机率,其可对石油企业生产运营中出现的安全风险,实行监督与控制,确保安全评价体系的专业性,杜绝安全风险的发生。石油企业中构建安全评价体系的同时,也要做到人才的聘请和培训,保护好石油企业运营的过程,确保石油企业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均能达到安全的规范水平。

2.建立管理系统模型

石油企业的安全经济管理中,建立管理系统模型,目的是评估石油企业中的运营行为,预估石油企业运营的效果,管理系统模型,统计石油企业运营中的行为,掌握好企业运营的规律,强调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安全运营。石油企业建立管理系统模型时,确保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具有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管理系统模型,应该保障石油企业内,经济与安全的相互平衡,企业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实现安全控制,提高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合理分配石油企业中的资源。

3.成本与效益的双赢

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中,注重成本与效益的双赢建设,安全管理,是石油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保障石油企业的安全投入[4]。石油企业运营时,掌握好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做到成本和效益的双赢。成本与效益双赢建设期间,设立安全投入与产出的模型,以便投入最小的成本,在安全状态下,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优化石油企业的效益现状,保证石油企业具有足够的资源能力。石油企业中的安全景观管理,站在成本、效益双赢的角度上,要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促使石油企业具备经济和资源的条件,能够在外部环境中,提升石油企业的效益水平,保障企业获取可观的效益。

4.实行前馈控制应用

前馈控制在石油企业的安全经济管理中,能够做到零隐患,保障石油企业的安全运营。前馈控制主要是指在石油企业运营时,采取事前控制的方法,注重基础安全,利用前馈控制的方法,转变石油企业的运营方式,做到事前控制,能够增强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能力,从源头上,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前馈控制时,要保证石油企业的基本安全,落实安全经济的管理手段,促使石油企业运营中,物质和利益的相关性,促使安全经济管理在石油企业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加强石油企业在风险方面的防范控制力度,进而体现前馈控制的零隐患优势。

5.行政与经济干预

行政和经济,是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的重要因素,运营中,采取行政和经济的干预管理,确保石油企业的安全经济管理。行政和经济干预时,安全经济管理的环节比较复杂,企业运营内,要树立经济目标和安全目标,同时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以便提升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行政和经济的相互结合,能够及时发电石油企业运营时的漏洞,及时进行漏洞补偿,以此来实现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石油企业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水平。

四、结语

石油企业内,安全经济管理,要符合企业运营的基本需求,在安全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管理,保证石油企业的安全与效益,积极消除石油企业中的安全风险,降低安全事故与经济风险的发生机率,保证石油企业具备安全的条件,进而完善石油企业的运营。

参考文献:

[1]臧红九.石油企业中的安全经济管理[J].现代商业,2015(8):178-179.

[2]苗美华.浅谈石油企业中的安全经济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19):81.

[3]王立峰.浅析石油企业中的安全经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147.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一、油田推行安全经济管理的背景

1.安全生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安全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重要体现。胜利油田是国家的骨干企业,是中石化的龙头企业,地位、作用和形象要求我们,要从更高的高度、从更宽的眼界、从更高的目标来认识安全工作,既要算好安全生产的经济账,更能掂量出保证安全的政治分量和社会责任。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更谈不上科学发展。把安全环保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执政理念和形式、内容、措施上对生命的尊重、对健康的重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胜利油田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只单纯考虑生产多少原油、实现多少利润,还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号工程来抓,切实关爱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

2.安全生产是中石化集团公司长远发展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中石化集团公司把安全环保工作放到事关长远发展的大局来认识,积极主动地向国家和社会承担责任、做出承诺、履行职责,并将其作为衡量和约束集团内部企业生产经营的“高压线”。胜利油田作为中石化的“龙头”,不但经济规模大、贡献大,而且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压力也大,做好安全环保工作的难度很大。胜利油田的地位和复杂的环境,决定了我们在安全环保上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安全生产是实现“百年创新,百年胜利”愿景目标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只有安全质量抓上去了,生产质量才能上去,生产才具备可持续性,胜利油田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百年胜利”的前提和基础是“百年安全”。油田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点多线长面广等行业特点,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和消除安全隐患实现本质安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实现安全生产的艰巨性和长远性,对安全工作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做到思想上重视,工作上认真,措施上到位。我们实现“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愿景目标,首先是人的发展,必须把人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这是对职工群众最大的关爱,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保持大局稳定的最好体现。

二、推行安全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经济管理生产不安全的原因分析。安全生产是企业的一种运行状态,企业能否安全运行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企业安全生产是有规律可循的,但由于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涉及企业与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些因素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可以说,安全是企业与社会综合管理的结果,是一个永续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层面看,由于我国石油工业处于转轨时期,法律法规与政府监管的缺失是重大事故频发的重要环境因素,业内人士反映多次,我国石油作业队伍到国外施工,在东道国近乎苛刻的环保安全要求和法律限制下,极少发生事故。从企业层面看,一些生产事故,特别是一些重大事故都是因细节管理失控而发生,而且同类事故屡屡发生。惨痛的事实说明,细节管理的缺失与失控,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造成失控的原因可以分析库以下几点:(1)企业战略不科学、不完备、有重大缺陷;(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技术与操作标准落后;(4)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不力;(5)企业整体管理与思维方式的偏差;(6)细节管理控制缺乏技术与能力支撑;(7)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2.推行的必要性。迎接市场经济挑战,开创安全管理新局面,必须做好两件大事,一是要加大安全投入,加强技术改造,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二是要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用行政管理和经济手段解决安全管理中的新老问题。加大安全投入,在油田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下,一味要求企业大量投人安全资金,实现本质安全的理想状态,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一般经济规律的。任何好的管理模式都不能脱离现实情况,所以说强制性行使行政手段加大安全投资,要求企业达到“绝对”安全生产状态,在实践中是缺乏町操作性的。因此,在胜利油田推行安全经济管理十分必要。

3.推行的重要性。既然安全管理属于经济范畴,就应该用经济手段去解决经济问题,研究、推行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势在必行。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既要增加投人,又必须加强管理,这个问题同属于经济和管理两个范畴。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各行业在这方面都有所滞后,以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九五”期间,经历了一场事故高峰的“洗礼”,全国恶性、特大事故率直线上升,累计伤亡百万人,经济损失3000亿。安全生产的经济问题严重影响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推行安全经济管理非常重要。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事故如虎,对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轻视它、无视它,它就会毫不客气、毫不留情地给你留下伤痕。不怕千日紧,只怕一时松,思想麻痹是最大的安全隐患。要强化忧患意识,把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彻底从我们的头脑里洗出去。安全工作的骄人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保障今天和将来,慎言成绩,不轻言好转,要时时刻刻找问题看差距,尤其要认真查找被成绩遮盖起的隐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安全隐患治理和安全事故防范上来。安全高于一切,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要真正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本质安全理念,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务实意识。安全工作不是空中楼阁,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片儿汤”。浅薄浮躁要不得,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硬性监管、专家监管是保障,要使安全监管真正到位;调查研究需加强,要深入安全第一线,掌握真实情况,总结推广新鲜经验,推动制度落实。

三、结语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经济管理;经济效益

1概述

建设工程是一种特殊工程,其特点是产品固定而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施工周期长,涉及面广,工程样式多,又是露天作业,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大,而且施工作业人员的操作不稳定,使建设工程施工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高风险的行业就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因此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规范建设工程的生产行为意义重大。

安全生产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前提。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对人、机、物料、环境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安全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建筑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安全与消耗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与建筑业管理的关系、安全与建筑业繁荣的关系、安全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关系,存在着这些关系在相互转换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规律。

2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根据理论研究和大量安全事故分析,发现管理的落后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水平在管理制度、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节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现分析如下:

(1)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章“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第16条的规定,建筑施工安全责任几乎完全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建设单位(业主)承担的责任非常有限。作为业主代表的监理单位按《建

筑法》的第四章规定,从法理上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总是不承担监督管理责任。导致业主和监理单位一般只注重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问题,而对施工过程的人员、机械等安全问题则认为是施工企业内

部的事,很少参与管理。事实上,安全事故与图纸设计质量、施工进度要求、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项目技术难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仅仅由于施工单位管理疏漏造成,而是与项目前

期策划及施工准备的缺陷、施工过程的抢进度赶工期、恶意拖欠施工企业资金造成安全投入不足等原因有很大关系。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建议由业主和监理单位承担部分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责任,使安全生产活动时刻处于政府安检部门监管之下,从而调动建设各方重视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指标不健全,安全检查执法力度有待改进。

我国对建筑企业施工安全评估主要由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采用“安全检查评分表”打分的方法进行。这种安全检查的方式具有被动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只能静态地反映某一特定时刻的安全施工状况。

“安全检查评分表”的得分,不能充分反映出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业绩,企业间的安全状况也缺乏横向可比性。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能充分反映建筑企业安全业绩的指标体系。再有,我国安全执法检查的方式还存在许多不足:许多地方流于形式;很多地方领导出于对自身政绩的考虑,对于安全事故总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使安全事故记录与管理缺乏权威性和真实性;建筑安全事故瞒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严重;安全检查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不能得到及时严厉的惩处;安全责任事故的法定损失赔偿标准偏低,“私了”现象普遍。这些都严重干扰我国建筑安全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3)市场经济杠杆和调节机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法制建设的滞后,市场经济杠杆对建筑企业安全业绩未能发挥各种的调节作用。建筑市场安全制约机制不健全,建筑企业仍不重视安全业绩,工伤保险制度推行缓慢,加上险种单一保费高昂,理赔困难,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3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潜在经济效益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一项国策,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是指在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应服从安全,但是由于安全是依附于生产而存在的,所以安全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并不像普通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那样能够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安全就是效益,而且是最大的效益,其价值是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计算的,即安全得到保障,不发生事故,生产和经营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和连续进行,避免了安全事故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安全事故发生后亡羊补牢式的额外支出,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在安全生产条件下,职工的安全,健康得以保障,这对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企业自身良好的口碑和形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反之,不重视安全,不能确保安全所造成的损失是惨痛的,也是不可估算的。

(1)安全需要投资,安全也有成本。

安全投资包括两方面:1)安全事故发生后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2)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所需要的投资。实践证明在安全事故发生后采取亡羊补牢式的安全措施以及投入远大于为防止安全事故而提前进行的安全投资。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了有效的施工安全措施,就可以防患于未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未来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对安全的管理”而不是“对事故的调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是减少损失、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2)建筑安全投资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但应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地考虑提高建筑安全投资量。

要大幅度地提高系统建筑安全度和建筑安全的总体效益,其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人的建筑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硬件设施,从本质上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等方式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并对症下药,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适当提高安全投入,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

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条例,通过制度约束不安全行为,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安全意识,并培训其安全生产主人翁态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个人,将安全生产作为业绩考核的重头戏,与收入挂钩,激发职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理念,改变旧思想旧作风,从超前性、预防性和根本性上思考解决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新途径,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建立宏观与微观并存的建筑安全事故动态控制系统,避免同类安全事故的重复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5)努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环境。

5结语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安全;经济管理;

一、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切实抓好生产主体的四步到位工作

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主要指的是建设者,工作方式是否达到了标准,是否规范到位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因此我们的管理需要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法规,规范施工活动中的生产安全行为,使安全生产的事前、事中、事后三控得以贯彻落实,切实做好以下四步到位工作。

(1)组建好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整个工程建设领域能够保质保量保安全完成项目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瓦良格”。在我们的实践工作当中,众观那些资质较低的施工单位、或是根本没有设立安全管理施工机构的单位、亦或似挂靠施工的农民施工队伍、建林筑雨中貌似侥幸发家致富小视安全的知识溃乏的小老板出于对经济的追求等等,他们出于对经济的盲目追求,施工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无专职管理人员或者兼职,虽然从直观看所谓资料齐全,人员配备充裕,但其管理人员及其小老板对安全生产的意识薄弱,整体的管理素质比较低,直接影响了职工的生命安全,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滋生不安定不和谐因素。所以一个项目管理者必须要认真严格地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完善职责,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以制度化、专业化从严管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督促、监管,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施工管理素质,打造技术过硬、管理一流、服务至上的建筑铁军。

(2)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工作。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范施工活动中的生产行为,对于管理者和执行者而言都是行之有效,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落实,约束具体工作的参与者向着安全有效的方向开展工作,同时使他们在工作中有章可依,有矩可循,有效的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争当先进的工作热情。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章违纪为耻,树立安全管理和生产的欣欣向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优化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优化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按照建筑行业相关规定三级安全教育尤为重要,三级教育规定的出台,都是用酬血的笔写出来的历史教训的总结,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个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要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的技术标准,同时取得相关专业资格。由于建筑施工作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相关的施工和操作人员必须要拥有上岗证才能够参与到工作当中,才能够代表他们已经接受了一系列的系统训练达到合格资格,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质量检验员、特种操作工等等人员。

(4)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交底基本措施的落实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前期下,要结合具体的项目施工情况,编制好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充分全面的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对于预测到的突发事件制定出详细施工现场临时施工方案。对于那些有较大的危险性的工作内容,我们还必须通过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同时进行专家论证的方式有效的避免安全风险。同时经过相关的技术负责人或者是总监理工程师的同意以后才能够实施,并由专职的安全员到现场进行监督。

建筑工程施工前期,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须对有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代清楚施工现场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并通过双方签字和认可之后才能够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做到责任人到人,义务到岗,各司其职。定期的对管理和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继续教育,作业人员更换新的工作岗位须经过新岗位安全培训合格后才能够调岗,对新技术新工艺及时的与作业人员进行交接和安全操作教育培训。

二.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创新

首先要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需要建立相对应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形成与之相对应的科学运行机制,工程建筑企业必须要结合企业本身定额标准对合同单价的分解、分析、预测等环节后才能够确定内部的核算单价,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目标成本的指导性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作业成本运作作出科学的引导和监督。除此之外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依据合同当中规定的条款,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最终确定好整个工程建筑的目标成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有效地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监督,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同明明确管理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对质量管理的深刻认识,以期达到经济与质量双羸的目标。

其次要提高现代办公软件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为了能够让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适应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因此需要运用相关的系统来完善经济管理。如建筑工程广泛运用的autoCAD、office、excel、指纹考勤系统、Microsoft Project进度软件等等,这些现代管理系统软件在项目管理中发挥了与人无与伦比的经济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让投资效益能够变得更加的清晰和透明化,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管理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项目领域当中的运用率,增强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岗位的现代化管理能力,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和工作规范化的目标。

(二)正确掌握成本管理的特性,提高经济效益。

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做好经济活动的监控工作,对于项目管理中的PDCA循环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最重要的是实现好整个计划,预测、执行,纠偏和处理过程的管理工作,为了实现成本最小化质量最大化的目标,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清楚地掌握到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项目在哪一个环节哪一个时间点完成了哪一些工序,并且要将整个工序的时间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一个完整详实的汇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有必要将整个项目的工序进行科学的细化,并明确整个项目的进度计划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及时的监控和规划。另外一个方面还需要确保管理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进行,只有正确的做好PDCA管理,才能够让整个项目的成本达到最佳的目的,让复杂的成本管理工作实现简单合理化。

三、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发现,就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经济管理工作展开了探讨,为了实现科学的安全管理,首先要认真落实好生产主体的四步到位工作,其次要抓好安全生产的基本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举措,分别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创新管理以及正确掌握成本管理的特性,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毕淑杰;现代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理工作探讨[J];中国对外贸易;2011(4)

[2].董仁智.贺富贵;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网建设体制改革安全运行

赣榆县10kV以下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共投资1.3528亿元,经过近千名农电职工的艰苦奋战,2000年3月份全面完成,并通过了上级检查验收。目前,全县农村拥有10kV线路54条,1458km;10kV配电变压器2216台22.16万kVA;400V线路3012条,1860.5km;220V线路3765条,1152.9km。

随着农网建设结束和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农村用电户与供电企业产权分界点的变更,由于国有电力资产成倍增加,供电企业安全责任加重,如何抓好农村配网运行管理,提高配网健康水平,保证安全多供少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现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探索如何抓好农村配网管理。

1以人为本,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

农电体制改革,乡镇供电站被撤销,成立县供电企业的派出单位-乡镇供电所。随着电力资产的转移和管理范围的扩大,客户对供电所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农电职工直接为千家万户提供供用电服务的责任越来越大,他们的工作表现将直接影响供电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他们综合素质将关系到农村电网管理水平的优劣。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全员思想和业务素质的培训,使之成为一支整体文化水平高、业务技术好、服务管理能力强的精锐之旅。

每年年初,我们都把农电人员培训工作列入农电整体计划之中,并根据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2000年共举办各类人员培训班18期。分别对供电所所长、设备管理员、工作票人员三种人及村电工等进行了业务培训。我们一是加强其职业道德、职责、纪律教育和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使其提高思想素质,增强其爱岗敬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二是加强其技能培训,重点是《农村低压电网技术规程》、《电工基础知识》、《安规》、《农村安全用电管理规程》和有关技术规程等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开展技术比武,着重提高其业务技术素质,使之胜任工作,人人都是技术好手。三是加强法律知识培训,重点学习《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专业法规,使之依法管好配网设备。通过培训,广大农电职工业务技术思想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2完善制度,勇于探索,确保农村配网健康运行

农村电网改造后,虽然配网设备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但电力设备产权发生了变化,农电安全运行管理与电力设施保护的范围及责任加大了,电力产权分界由过去的高压桩头为分界点,变为用户表箱以上为分界点;农电线损管理与电费回收的难度加大了,由过去抄表收费及查偷漏电到配电台区,变为到千家万户。因此,每一用户的窃电都直接影响供电企业利益。由此,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管理中,不但要克服过去在管理上那种"重高压,轻低压"做法,还要纠正"重建轻管"、"电力设施由用户保护"、"抄收到配变"和"低压线损由村委会负责"等错误认识。加强配网安全运行管理、巩固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配网运行质量、减少停电、降低网络电能损耗,确保配网优质高效运行是农电工作长期的内容,必须摆上农电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为此,我们通过探索在配网管理上做了如下工作:

(1)完善配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制约,任何工作都无法开展。完善制度是农电体制改革的基础保障,农网改造后农村电网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随之出现,这就需要把旧的制度加以完善。对此,2000年我们重新修订了农电管理所、供电所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修订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备品备件、设备巡视考核制度、缺陷管理流程、安全管理、材料管理、门市管理等各项制度和职工岗位职责,编成"赣榆县农电管理制度汇编",建立了10kV线路杆卡、10kV线路地理接线图、10kV线路单线图、配电设备综合台帐、低压线路杆卡、低压线路地理接线图、低压线路单线图、用电设备综合台帐、发电机台帐、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台帐、计量设备台帐、安全工器具台帐、备品备件台帐。目前,各项管理制度齐全且较为完善。对有效规范干部和职工的行为与端正工作态度,为抓好配网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2)加大宣传,不断研究和探索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

要想安全生产必须立足于预防,这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按照这一方针,结合农村安全生产的实际特点,抓住人和设备这两个关键因素,加大宣传不断研究探索电网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重视宣传工作,利用报刊、农村广播、电视、画廊、宣传车、标语、印刷品等媒体和方法对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加强电力宣传。重点宣传用电安全常识,电力法规及严禁在线路下放风筝等内容。在农改期间,共制作安全用电宣传标牌8760条,安全警示牌1万余块,电力法规宣传图片10余万张下发到乡村及各用电户。让群众了解电力常识、法律,自觉加入农村电网的保护和对农电职工服务进行监督,促进配网管理和优质服务上台阶。在设备管理方面,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认真组织开展季节性事故预防。组织开展"安全周"、"安全月"、"农电劳动竞赛"活动,针对农村用电的季节特点,组织开展好春、夏、秋、冬四季安全大检查和互查活动。如:夏季即将来临,农村配网管理要做到暴风雨前后都进行检查,对电杆歪斜、杆基塌陷、超高树木、表箱歪斜、导线弧垂等缺陷要进行处理,要确保配网安全运行。

(3)加强配网的运行管理:

设备运行状况是衡量配网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配网的运行中:①做好设备的巡视和安全检查,农改后,对高低压线路电杆进行了夯实检查,定期组织开展设备周期性巡视、夜巡和特巡,做到应巡必巡;②做好设备的检修和测试工作,我们对每台配变的日负载曲线、功率因数、运行电压、用电量等进行了测试,抓了合理配置配变负载工作和三相负荷的平衡工作,并保质、保量的组织开展设备的大修、小修、检修工作;③抓好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仅能预防人身触电事故,同时也能检测线路运行状况。一经跳闸,一定要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后方可恢复送电。对客户室内没整改,没装家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用户要宣传、督促整改,加装家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防止频繁跳闸,避免停电,影响客户用电,少供电量。

(4)抓好缺陷闭环管理,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设备缺陷是配网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缺陷的闭环管理中重要的一关是抓缺陷消除,要严格执行《缺陷管理制度》,并让消缺单位、班组的工作人员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杜绝那种消缺力度不大,质量水平不高,遇到问题绕着走,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消极行为,杜绝发生消一处缺陷后又产生一处缺陷的现象。我们制定了中、低压设备巡视周期,适时加强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对缺陷处理不及时、不彻底的单位、班组、个人按安全合同和设备管理制度实施双重考核,确保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5)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电力设施保护仍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配齐义务护线员,明确职责、义务、奖励标准,提高他们的护线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各乡镇成立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由乡镇分管领导任组长,派出所、供电所、村委会主任任组员,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力度。同时,要与各村和义务护线员签订电力设施保护合同,明确职责、任务、奖惩办法,加强考评兑现。

(6)加强线损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四到户"政策:

农网改造结束,线损管理、"四到户"管理已成为配网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线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管理中:①是要加强电能表计管理,"四到户"后农户的表计作为电力企业的售电计量表计,必须加强计量管理,加大计量普查和整改力度。确保计量的准确,体现电力市场公平、公正;②是要采用技术手段,对农改后的线损高的部分供电所配电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有无大马拉小车或线路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线损高的进行调整,对症下药,进行根治;③是要实测和核定各供电所的线损考核指标,在实测基础上制定《线损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每月进行一次考评,高罚低奖,调动每位职工抓线损的积极性。同时,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营业普查,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依法按程序开展反窃电斗争。

(7)要不断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农村配网安全运行管理: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随我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自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其中,建筑行业表现的尤为明显,金融危机后,在经济一体化和竞争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建筑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企业管理是否科学、合理,但是,结合我国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给建筑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建筑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是否起到了实际效用,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生产运营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就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安全和经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调研,并针对目前如何提高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适时的参考。

建筑工程安全和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自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我国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部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工程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建筑工程的投资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不小的阻碍,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受到了国家和政府前所未有的关注。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行业作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同时,建筑行业也是一个事故频发的行业,近一二年,我国的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频繁的发生安全事故,给工程建筑物的整体施工质量以及建筑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因此,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一定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其实,所谓的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指的就是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是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措施,在市场经济规律和原则的指导下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经济管理方法,实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经济与管理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求获取理想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筑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实现建筑企业的生产运营目标、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经济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模式的欠缺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经济管理的有效性能的发挥,使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经济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在工程中标后,会将已经中标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工程分包,而施工企业对外包的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缺少足够的了解,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切实的保证,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导致我国的建筑行业施工信息模糊不清、工程施工过程中资金使用管理混乱,安全责任管理落实不到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暗箱操作”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人诟病。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给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经济收益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根据对我国建筑工程实行安全和经济管理的现状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无论是对建筑工程实行施工安全管理还是对建筑工程实行经济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才是进行管理的基础,而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安全和经济管理制度都存在管理制度不都健全的问题,在对建筑工程实行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过程中,对施工安全管理及经济管理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划分的不够明确,没有将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和经济管理责任进行详细的分解,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参与建筑工程施工的人员身上;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工程实行施工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对施工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进行统一的、规范的内容及范围制定,从而导致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任务目标有相互重叠的地方,很容易导致两个部门为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

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能力不足

在我国,部分施工企业或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在进行施工人与的选用过程中降低了选用标准,雇佣了大批的农民工组建施工队伍,这些农民工很多都是不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经验的,在施工过程中无法保证施工安全,同时,由于农民工的综合能力较低,给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增添了阻碍,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有效性的措施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企业要想真正的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施工人员综合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让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选用标准,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方面的能力考核,实行合格上岗的原则,同时,确保施工人民彻底的摸清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布局,一旦出现事故,能够及时的撤离施工现场,在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从而有效的避免建筑企业的资金浪费,实现工程成本的合理利用。

安全管理措施和经济管理措施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一定要做好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同时面对我国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对安全管理措施和经济管理措施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对建筑工程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工作,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一步确保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工程的投资得到回报。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大多数事故发生的地方,相对于其他的施工环节来说,建筑工程施工现象的管理难度较大,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设立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一旦发现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或者是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时的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结:

总之,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一定要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实现高效、有序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建筑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任晓宇.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2]钟华.浅谈绍兴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的建设[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1(13).

[3]于艳荣,齐笑.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二)――论剑: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其发展[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11).

[4]吕琪,王华.智能是手段,节能是目的,建筑节能是大势所趋[R].申银万国智能建筑暨建筑节能行业深度报告,2009.

[5]赵哲身.关于楼宇自动化系统技术经济价值的反思和对策――论BA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智能建筑,2011(27).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01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是一项新的发展趋势,其具有众多的优势,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还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强。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就需要对其内部进行优化整合,尤其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其管理水平。

一、 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企业经济管理几乎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经济管理的创新在实现对传统经济管理活动优化的同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更好的满足企业的未来发展要求,因此,企业应将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当做重点加以落实。其重要意义首先是可以提高节省人力物力从而将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方面信息技术可推动经济管理的发展。实践证明,在经济管理发展环境之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管理方式更加合理与科学。例如在传统经济管理中必须运用传统的计算方式核对账目,但是使用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可以节省企业的人力和物力,将有限的人力以及物力资源价值发挥到最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辅助经济管理的作用。企业可以建立信息关联网,促进企业信息的“共享性”,从而有效的保证企业信息做到完全的公开。当然由于信息的公开还能及时的发现一些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二、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一)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网络安全管理人才匮乏,安全意识淡薄,对信息安全也缺乏常识性的了解,安全措施不到位,这种状况对网络条件下的安全管理工作极为不利。虽然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工作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但是如果出现问题,例如信息被泄露、盗取、丢失或篡改,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亟待增强。

(二)缺乏对信息技术的重视

有的企业领导人以及工作人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会受到原有的工作思维方式的禁锢,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技术不够重视,同时,对其应用作用不够了解,在工作过程中忽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导致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其经济管理水平较低,对企业的发展没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信息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受到重视,因此,其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比较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技能掌握不够熟练。尤其是既具备经济管理技能,又具备信息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员紧缺,其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够高,从而无法挖掘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应用的过程中无法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出来,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无法提供有效的作用和价值。

三、 经济管理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开展应用系统的安全层级保护整改项目的稳健落地,积极评估信息安全风险,加强对信息安全的配置,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管理体系咨询工作;对现有及未来将采购的信息化应用产品、系统软硬件平台及自主开发的信息安全管控模块与不同信息化平台进行整合为具备特定信息安全等级的集成系统,并全面规划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集成方案。另外,后续所开发的业务管理运营系统需确保与公司所推进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匹配,以扎实推进信息安全管控体系的实施落地。

(二)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注重对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用的技能培养,将企业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用的理念能够具体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作为政府可以吸取国外企业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用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对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并能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对企业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用的重视,确保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培训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

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竞争优势,首先需要充分引进优秀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培训,以便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并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到经济管理过程当中,为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在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结构体系,以便确保工作人员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为企业生产、运行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和完成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四、 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而且也改变了企业运行模式。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作为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应当积极顺应这种发展趋势,通过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培养信息人才等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罗丹.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4, 04:112.

[2]汲德群.试论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4,24:109.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8篇

1经济管理相关概述

所谓经济管理,实际上是指对企业中的进、销、存一系列过程进行分级处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提高企业利润。经济管理往往贯穿于整个生产运行流程当中,涉及供应商的选择、生产量的预算、原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通过财务的预算,以及对人员的合理配置,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行。

2经济管理对我国煤矿企业生产运行的重要作用

2.1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有一定促进作用,首先,它能够促进监控的高效性,对一个工作流程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运行异常的情况能在第一时间告知相关人员,充分保障企业生产运行安全;其次,经济管理对于实际作业安全情况也有一定作用,我们在对煤矿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时,必须根据运行特点制定相关经济管理体系,尤其是对井下施工全过程要进行有效检测,一旦发生意外,安全管理系统便会发出警报,相关人员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充分保障煤矿企业的运行安全;最后,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人,赋予每个员工相应的职责,让他们去履行,明确责任制的本质就是为了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强化安全意识。

2.2促进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

煤矿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起到重要作用,煤矿企业通过经济管理能够很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经济管理对于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有显著效果,对企业生产程序进行合理规划,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消耗降到最低;此外,还能进行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地推算出销售量,为企业人员配置提供相关依据,为企业计划制度及生产策略的制度提供重要保障。

3我国煤矿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3.1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助与配合,常常会导致企业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管理效率,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存在着管理人才缺乏与管理思路陈旧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煤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

3.2发展资金的不足

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政策上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了煤矿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科学性、严谨性。再加上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使煤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进程相对缓慢,存在明显滞后性,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煤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快速发展。

3.3企业自身缺乏管理实力

尽管我国煤矿企业在经济管理的发展上比较迅速,但由于部分煤矿企业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没有足够实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因此,相关企业不能很好地、及时地去解决这些存在于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的发生,加上各地煤矿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其不能合理地利用有效资源,从而容易造成有效资源的浪费,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促进煤矿企业生产运作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4.1加强企业成本管理

煤矿企业必须将企业财务管理转变为精细化模式,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降低资金大量浪费,对煤矿企业成本核算制度不断完善。

4.2充分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流程

煤矿企业必须对经济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将管理制度落实到企业各项收入、支出中,对每一项经济交易进行严格监督,将煤矿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更加严谨有序,便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高效率。

4.3加强对管理人员相关培训

首先,企业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促进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熟练掌握程度。其次,加强对自身管理行为的监督,增加财务透明度。

4.4加强预算管理

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自身经济预测,对于每一笔开支都做好相关记录,采用先进管理手段,使经济管理手段更方便、简洁,更有利于煤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4.5加强企业收支管理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成本观念,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为工作重点,降低各种消耗,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以此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各项收支进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流失,对往来账目进行及时清理,促进资金有效使用,充分优化企业经济结构,杜绝浪费。

4.6政府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管理工作的支持,一方面,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拥有足够资金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同时资金的投入还能对企业设施建设进行完善。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对企业的发展积极扶持,对小型煤矿企业进行引导,促进企业的发展,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煤矿企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措施之一。

4.7将系统监控与人员监控有机结合

为提高煤矿企业运行的安全,我们可以采取系统监控与人员监控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系统监控对于生产流程能够进行全方位监控,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等,这也是人员监控无法做到的,另外,人员在进行监控管理时,难免会因为个人原因而产生疏漏,例如:身体不适、精神欠佳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带来的疏忽对于整个生产运行会起到严重影响。然而人员监控也是监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系统监控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难免会产生系统紊乱等状况,这些状况的产生会大大影响生产运行监控管理的高效性,据此,我们必须将系统监控与人员监控充分结合起来,实现生产运行安全最优化。

5结论

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煤矿企业而言,不仅对财务管理有促进作用,还能对整个生产运行进行安全管理。尽管我国目前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但相信随着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相关人员的不断学习,我国煤矿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一定能取得有效进展,为企业的全面发展创造重要条件。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质量评价;区域经济;管理;发展

基于质量评价的区域经济管理探讨是当前解决目标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通过对问题的采集和分析,总结出目标区域当前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解决目标地区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质量评价

区域经济评价是区域经济管理的基本环节。我国长期在“摸着石头过河”指导思想下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只注重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关工作,没有对经济方案效果进行评估,增加了区域经济理性控制难度,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区域经济系统均为经济评价的对象。区域经济管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在经济管理中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经济管理系统运作。监控经济管理活动、提升经济管理质量是区域经济管理的目的。作为区域经济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区域经济管理系统通过上级评价指标与第三方评级指标、根据区域经济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最终反馈,完整反应区域经济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二、基于质量评价的区域经济管理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中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基于质量评价的区域经济管理是缓和社会矛盾、提升社会生产能力的关键。对社会发展来说,质量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对社会结构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作用下,我国出现一批先富群体,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增加了社会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基于质量评价的区域经济管理,能帮助决策部门分析当地经济运行情况、深入了解社会结构,并根据反馈信息完善社会福利、改革税务机制、缩小贫富差距。质量评价是缓和社会矛盾、清晰社会结构的重点内容。

(2)对安全形势的作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是现阶段人民关注的重点。三鹿奶粉事件增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程度,各个地区紧抓食品安全建设和监管力度,并不断取得成果,但层出不穷的毒螃蟹、毒豆芽、毒大米等报道依旧时常见诸报端。交通安全问题、医疗安全问题则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国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医疗安全问题同样困扰着正常的医疗保健秩序。基于质量评价的区域经济管理,能细化安全管理环节、分配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管理办法,切实推动安全管理工作建设。通过质量评价,认清现阶段安全管理工作核心问题,提升安全形势管理整体水平。[1]

(3)对环境问题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自然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虽然国家不断推行新的政策,但我国环境问题依然堪忧。水资源污染严重、自然资源过度浪费、土地资源不断缩小,这些问题在不断缩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的同时也在威胁人们的生存空间。通过进一步解析环境问题,剖析造成环境问题的核心原因,并借此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基于质量评价的区域经济管理是弥补区域管理不足的关键,建立、完善区域经济管理势在必行。以质量评价为指导的区域经济管理,是提升区域经济管理合理性的重要保证。[2]在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经济管理讨论,则必须要改变传统模式中的“效率”观点,以“科学”指引下一步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效率”、“结果质量”两方面抓起,提升区域经济管理能力。

三、建立完善经济管理检验机制提升质量评价能力

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检验机制是提升质量评价能力的关键。区域经济管理工作重点是统筹各个地区、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检验机制是决策部门实现与区域实际情况相连接的媒介。对当前社会而言完善经济管理检验机制应该从下述几点入手:

(1)经济结构考察。各地区地理环境不同导致各地区的经济结构主体产业不同,以山西和云南为例,山西煤矿资源丰富,其主导产业自然是第二产业;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主导产业只能是第三产业。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受我国工业基础、人文环境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影响,各个地区都不可能出现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的情况,各个地区要开展第三产业建设调研,挖掘本地区人文、地理、历史、科学、自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结构优化。[3]因此,在经济结构考察过程中,要以当地环境因素与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作为重要考察依据,为区域经济管理提供可借鉴的建议。对质量控制工作而言,要妥善分配当地产业结构布局,弥补产业结构失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推动区域经济改造升级。

(2)居民收入考察。居民收入是区域经济管理的重点,如果区域经济管理不能提升居民收入水平,那么整个区域经济管理就毫无意义。质量评价是评价居民收入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居民收入、社会福利制度,为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提出新的指导意见。区域经济管理必须要让社会各个阶层得到切实的利益,特别是现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维护这部分经济群体利益的工作更加艰巨。通过居民收入考察,判断本地居民收入情况,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加强医疗保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维护大多数阶层主体的利益。

(3)市场运行方式管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诸多不足,与整体市场经济环境相比,区域经济市场运行方式管理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区域内部市场竞争激烈。二是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要严把市场运行方式管理质量控制,针对区域市场运行中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升区域市场运行性能。[4]政府要实现职能转变,推出市场管理条例,规范市场运行秩序、指导完善市场组织结构,达到降低内部竞争压力、营造良好市场竞争氛围的目的。

四、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区域经济管理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5]在区域经济管理中,科学发展观能指导经济管理工作,提升质量评价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在区域经济管理中,要围绕服务于人民展开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生活所需问题。维护区域内各组成部分利益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可以落实福利制度,使广大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改变传统形势下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局面。要改变传统“唯GDP至上”的思想,统筹环境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加强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卫生安全监管力度,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质量评价体系要紧抓社会服务能力、人民生活水平两方面内容,并以此作为评价区域经济管理的标准,全面分析经济管理工作的得与失,针对其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全面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管理要统筹区域内各经济主体的整体协调发展。在新形势下,协调发展有了新的变化:区域经济管理要协调区域内各地区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东西部共同发展;协调区域内各经济阶层的发展,缩小贫富差距、避免两极分化;协调区域发展与区域自然环境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本区域与外区域的发展,实现各地区相互帮助,深化各地区间的交流,实现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双赢。质量评价体系要以上述内容为标准,展开经济管理讨论,为全面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要以谋求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为主、深化地区自身经济改革为辅。通过各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本地区经济活力,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生产方式,推动管理方式的变革。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能力、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使市场经济弊端没有得到充分解决。[6]现阶段很多地区都存在产业结构相同、区域间市场竞争压力过大的情况,降低了区域经济质量。在区域经济管理中,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区域内各企业竞争程度;其次要加强政府指引,降低市场经济弊端对本区域投资发展情况的影响。最后,要积极引导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本地产业市场竞争能力。

(3)可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中“要效益,不要环境”的错误思想,树立正确观念,将环境考核、资源考核作为考核的重点。要革新生产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需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后,要树立长远发展观念,避免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未来发展的现象。在可持续发展中,区域经济管理的工作更加繁重:首先,区域经济管理要改变旧的管理思想,寻求管理指导方针和管理思想的变革。其次,要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后,要加强管理,实现长远发展。[7]繁重的区域经济管理工作对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质量评价体系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指导实践,以具体要求评价区域经济管理工作,实现区域经济管理方式的突破。

五、结束语

我国基于质量评价的区域经济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针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增强质量评价体系对区域经济的指导作用,及时发现自身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升经济管理能力。对我国政府而言,要从国际社会上汲取先进管理经验,改革管理措施,实现区域经济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管理部门要从自身做起,勇于创新、大胆改革推动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从内部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减少工作失误,追求更高层次的跨越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红艳,朱鲲鹏,等.基于质量控制的自动综合框架模型[J].测绘通报,2011(21):179-181.

[2] 王滨.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生论文,2011:45-47.

[3] 刘剑虹,熊和平.区域经济结构与区域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J].教育研究,2013(10):32-37.

[4] 孔令池.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华东地区的经验数据[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3(12):19-23.

[5] 徐瑛,陈秀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评价区域经济质量[J].教学与研究,2010(11):132-135.

[6] 钱津.评价区域经济质量基本面的若干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3(6):47-50.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市场体制;经济管理创新

一、电力企业传统经济管理存在问题

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满足社会电力供应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电力企业在传统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盈利以及电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第一,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低、水平差。经济管理人员是电力企业做好经济管理的关键,毕竟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经济管理人员来完成的。由于电力企业在经济管理人员招聘以及培训环节存在问题,导致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低、水平低、能力差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第二,经济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经济管理控制力以及执行力是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经济管理中,经济管理执行力度不够,仍是目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顽疾。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权责相离的问题,权责管理不是很明晰,使得经济管理人员经济管理意识淡薄。第三,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导致在实际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存在盲目性、缺乏协调性的问题,导致经济管理漏洞百出,进而影响整个电力企业顺利开展。

二、电力企业市场体制下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1)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是电力企业适应新时展的需要。为此,电力企业首先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这是电力企业谋求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必走之路。具体来讲,现代管理理念主要包括客户价值最大、社会利益最大、企业管理集约化等观念,只有在这些现代管理理念支撑下,电力企业才可以更好地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为此,电力企业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在不断学习现代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摸索,不断创新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新方式。(2)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电力企业应该加大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同时结合经济管理实际,强化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另外,电力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经济管理进行监督管理,成立情报监督管理、多方合作的信息系统平台,提高经济管理质量控制的水平与能力。电力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于经济管理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定期检查工作,同时对于检查结果进行考核。再次,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要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建立经济管理激励以及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经营管理作用。另外,电力企业组织结构必须向网络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最后,电力企业的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模式必须与公司规模相适应,不断适应当代电力企业发展新趋势,不刻意追求电力企业发展大规模。(3)继续发扬传统,抓好安全管理。抓好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做好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为此,电力企业必须继续发扬传统,抓好安全管理。为此,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规章制度,强化电力企业领导人安全管理意识。其次,管理创新要体现个性,切忌盲目随从。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是不同的,为此,电力企业应该努力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而不是盲目地随从他人经济管理经验。电力企业应把自己摆到市场上去,要把市场观念牢固地树立起来,紧密围绕市场,去探索和实施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千万不能有依赖的观念。

自从我国电力企业改革至今,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整体水平还不高。由于电力企业长期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适应市场经济,导致多数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机制不完善甚至是完全缺失。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电力企业也要不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通过规范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技术及管理,推动企业实现更高更快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在市场体制下的经济管理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市场体制经济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电力企业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应该深入研究市场体制下的经济管理现状,创新经济管理策略,为我国电力企业在市场体制下的经济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 考 文 献

[1]王昊.浅谈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创新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

[2]杨晓东.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中的缺陷与优化策略探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1)

[3]邵力波.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2009(4)

上一篇:安全技术创新范文 下一篇:税务管理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