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能力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15:49:58

自学能力论文

自学能力论文范文第1篇

一、明确自学能力训练的目标及层次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大纲和教材降低难度、由易到难、逐步培养的思想,我确定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三个层次。首先,在第一学期要求学生:①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解决生字、新词的音、形、义的问题。②能借助参考书和自读提示初步了解文章写作时间、背景和作者的有关问题。③能借助参考书和自读提示初步读懂文章大意,划分估落层次,在老师的下概括段落大意。④能说出中心思想。⑤对课文有一些思想,能提出一些问题。⑥能复述课文。其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第二、三、四学期要求学生:①比较准确地了解文章大意,把握较浅显的文章的结构层次。②能写出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内容提要或故事梗概。③能有根据地说明教材特点。④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⑤能出题互测。最后,在达到第一、二层次目标及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第五、六学期能够:①初步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画出结构提纲。②有自己的见解,通过比较初识文章的特点。③借助参考书自译文言文。④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⑤联系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感想。

有了这样一个层次设计,每个层次具体的目标及要求在规定的学段内完成,训练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

二、模仿性训练主要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步骤,通常的做法是:在讲一个新单元或一类课文前先出示这类课文的学法,即自学的步骤。例如:在第一层次古诗单元可以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五步学诗法:了解作者,搞清背景,弄懂诗题的意思;抓诗眼,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语诗意,体会并描述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然后,对照出示的方法,讲析文章。让学生掌握自学古诗的一般步骤,而后放手让学生模仿自学古诗。这样,既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步骤,同时对照讲析又起到了示例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了模仿的范例。

三、相对独立性训练主要是按一定的程序和思路,引导自学的思维方向,强化有意注意和自学能力。可以根据相应的目标与层次设计自学表,由师生商议填写自读目标、自读要求,对自学课文从标题、作者,到字、词、句、段、篇进行全面的(或有侧重的)覆盖,然后由学生完成目标。学生通过这一过程自读课文,可以解决文章的一些主要问题,经受锻炼并初步具备“丢掉拐杖、自己走路”的能力。

四、独立性训练这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的训练。根据师生教与学的需要,可灵活设计训练方式,主要考虑自学的目标、要求、任务,不管过程,学生只要完成任务即可。这一步骤的特征是“丢掉拐杖、独立思考”。例如,在初中第五册《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商议提出自读的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辞海》、《辞源》以及一些人名辞典、地名辞典、历史年表、百科年表等工具书。

3.阅读后,就工具书的不同类型和用途制成一张表,使人一目了然。

4.说说课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5.谈谈读后感。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借助参考书得出答案,谈出感想,便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自学能力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倡导个性化教学

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播种者、唤醒者、鼓舞者——去播撒创新的种子,去唤醒创新的潜能,去鼓舞创新的志向。

教师要创新,首先要实现自身的解放,去促进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笔者认为:一是要潜心研究教材,寻找自己独到的发现。做到从细处人手,细中见深,深中见新。二是思维敏锐,教学设计有创意。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站在全新的教学思想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例《扁鹊见蔡桓公》,这是一篇古文,学生一般对古文不感兴趣,那么一味强迫学生记忆,效果肯定不佳,这就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于字词的理解可让学生查资料讨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就行。然后可配以多媒体的画面,让学生给画面加解说词,并进行表演,使学生在轻松中领悟文章的内容。三是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教师要注重启发与诱导,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先进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例《荔枝蜜》中,作者对蜜蜂的赞美侧重它的勤劳,那么能不能换个角度来看蜜蜂,并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课后积极查找蜜蜂的资料,挖掘出的角度真是新颖独特,有蜜蜂的博采众长,有蜜蜂的团结一致,也有对蜜蜂以生命的代价对抗侵犯提出质疑,视为行为过激。让学生的视点发散开。四是理清知识点。这是实现教学互动的载体。知识点理清的过程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每篇文章都要面面俱到,句句落到实处,那最终只能适得其反,什么都不能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营造自由轻松的环境

在研究性学习中,自由轻松的环境,包括客观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发展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上语文课不要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一些条条框框里,要给学生充分的民注与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创造性也就会越强。

三、培养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

1、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同一问题也可以有多种看法,条条大道通罗马,殊途可以同归。众多学生中肯定会出现不同一般的思维亮点。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授给他们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千万不能用框框将学生死死地限制住。而误以为学生的创新就是对自己尊严的挫伤。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书本和教材。一是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书本和教材,甚至要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材“挑刺”,以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批判精神。二是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书本和教材。时代是发展的,知识运用环境也要不断改变。今天正确的结论,明天就不一定正确。人类的认识在发展,任何一个正确结论的正确性都是相对的,在“已知”的基础上去发展“未知”,这就是创新

3、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哥白尼正因为敢于向权威亚里士多德挑战,才有了“地动学说”的产生。可以说,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是创新学习的起点。

四、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突破单向性思路的狭隘和保守,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质疑的广阔性和灵活性。面对一篇文章或是一个问题或是一种观点,允许有多种看法,有多种理解,有多种认识,而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就一篇文章来说,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段落层次的划分,人物形象的分析,写作技巧的揣摩,语言特色的品味等,都应允许多种理解并存,当然,不管是哪一种理解,哪一种说法,都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道。就一个问题来说,也应允许有多种看法存在,允许“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不以“标准答案”去规范学生的言语表述。

五、帮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德国著名的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像力通过眼睛去发现为美的。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学生感觉敏锐,想像力丰富,教师必须充分洞察学生的感官和想像力,让学生在想像中把文章所描绘的声、光、色等在头脑中呈现出来,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变为立体的实物形象,学生在思考美、发现美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美的鉴赏力得以提高。:

自学能力论文范文第3篇

创新能力是做好平面设计的重要因素,学生们在实际的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要具有新颖的观念和思维,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努力做到标新立异。在学生的各种能力中,比较缺乏创新能力,因此,在学校平面设计课程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或者是协作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要想发挥学生的创新性,需要以主体性的特点作为辅助,在对教学工具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尽量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行设计,在其感兴趣或者是熟悉的物品中找到设计的灵感,深入挖掘自身的创新能力。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找到不同的设计方式,然后将众多复杂性的物体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到其中的共性和个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取决于人们对于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思维就会相对较为活跃,在实际的动手过程中会表现出其内在的潜能。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也不断提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对基础的知识进行讲解,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只有将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都明确,才能将平面设计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包括门面招牌,广告宣传等进行设计,增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学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创新心理。在平面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创新心理进行培养。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创新心理进行把握,不能盲目地追求教学的形式,要将创新的心理分成不同的类型,充分认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等。可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要从这些思维入手。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学生们的思维出现了瓶颈或者是遇到了难题,教师应该不断对其进行启发,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要明确,创新的精神是靠后天的培养,只有不断地查阅相关的资料,在平常的生活中经常练习,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创新。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学生自学能力进行培养是现如今平面设计工作的重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们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看,多数都是依赖于老师和课堂的教学内容,但是从社会发展以及对教学内容吸收的状态上来看,这种学习方式远远不够。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因为,从平面设计教学中可以看出,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如果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渠道较为狭窄,只会限制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在讲解课堂内容之后,要留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形成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课下也不断地进行思考。或者安排一部分时间布置若干综合训练课题(比如设计贺卡、各种产品宣传等),然后把时问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查找相关的资料及制作技术,通过不断地学习去完成课题。在课程结束前,可以根据课题的选择情况,组织同类课题小组进行交流,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就把常规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练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些比较大的设计课题,让他们从大体上了解课题制作的过程,以及课题制作过程中的制作步骤和思考方向,并让学生自己先看懂制作步骤,然后通过模仿做一些比较小的平面设计题目,这对于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以及对设计的兴趣都将有很大帮助。

3利用命题设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平面设计教学必须加强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平面设计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学生的设计能力达不到较高水平,仅能作简单的图片处理或设计方案,若教学内容仅限于此,学生毕业后还是不能很快用平面设计软件解决专业的设计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教材结束时为学生安排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学过的设计知识和技术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比如:命题设计一些产品的广告宣传、书籍封面、新年贺卡等。此外,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适当加以指导,设计题目确定后,页面形式、设计内容、设计作品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同时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老师所留题目,上网查找有关设计资料,挑选所需图片,这样既开阔了思路,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利用校园的局域网,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时用网络把知识传送给大家,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微机房听课精力不集中的缺点。

4结论

平面设计教学应该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能力是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有了创新的能力,其它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讲的再好,学生要是不会利用自己的思想学会自学,将来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好比给了学生一种生存的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应该在培养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基本的应用能力,要能够应对从事设计最基本的需求。所以,这个能力培养的艰巨任务只能交于我们广大的平面设计教师了。平面设计教师应保持经常更新思维、更新教学方式,真正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学能力论文范文第4篇

预习是学习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倡学生预习,因为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相信学生对此兴趣也定会很浓。因为我们的学生很有求知欲望,急于想揭开新事物的真面目,甚至很有超越感,有竞争意识。通过预习,他们想超越他们的同学,甚至是老师。所以我认为预习在学习当中也是很为重要的一关,不可疏忽。

预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预习,学生会对新的知识内容有所了解,这将在课堂上容易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方法过于单调,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我想,这样的预习有些粗陋,所以,预习还将明确预习的方法。由于预习是一项自主的活动,就应以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极利用周边的有利条件,去感知新的学习内容,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当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要积极地去尝试,去了解新的学习对象。比如预习初中教材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在预习中学生不仅要整体感知,读通课文,了解大致的内容,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涉及到关于鲁迅先生的有关常识,鲁迅先生发表的文集,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包括鲁迅先生当时的思想意识,以及关于藤野先生与鲁迅先生的关系,甚至还可以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经历等等;那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借阅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书籍;看一些关于鲁迅先生在日本的影片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充实了内容,而且指给了学生预习的方向。所以,预习中学生不单要了解课文章大意:关于这方面,我们教师可以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要学生通读、浏览课文;根据不同的文章还可以采用速读、精读和默读的方法。不单要学会生字新词:关于这方面,要求学生动手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对于文中涉及到的典故、成语、谚语之类的又要去找相关的书籍资料;而且在预习中发现的关键性语句、疑难点,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用不同标记标出,待上新课时向老师请教,或是课后学生讨论交流。有时有的文章在预习中可能会有关于写作的方法、特色,顺序等方面的预习作业,这些学生虽然不需很深领会、掌握,但至少也要他们去试着动脑。

在教改中,我还注意到了这一点,就是学生在预习中须先通读课文,然后对其中的有些诗文、片断等要求通过联想、想象,将文字化为脑中的美景,再通过口头来表达。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运用心理过程与口语表达有机结合,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体现了预习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

关于预习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也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如有的为预习理论知识的,有的为预习实践知识的。

预习将学生推进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通过预习定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问。所以令学生必会满怀信心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预习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发问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自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学能力论文范文第5篇

情感是最好的激趣“导师”,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源动力”.部分初中生自主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自主学习效能不能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在于内心缺乏“认同感”,行动缺乏“一致性”,情感缺乏“积极性”.学习对象自主学习活动深入开展,需要良好内在情感熏染.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生自学能力培养进程中,要从情感“入手”,激趣“做起”,利用教师教学语言的激励性,融洽师生关系的促进性,生动形象教学情境的渲染性,有效“拨动”初中生内在积极情感这根“琴弦”,激发和提振学习对象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新改版的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不管是教材设计,还是教材内容,都给人“扑面春风”、焕然一新的感觉.教师应利用新改版教材的特性,设置融洽、适宜教学氛围,激发和提升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情感.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时,教师利用教材内容生活性特点,利用电子白板设置“某一学生站在镜子前的影像”的现实案例,为学生展示数学“生活美”,使学生保持积极情感,增强能动自学意识.

二、强化学习技能策略传授

教育实践学认为,学习技能、学习策略,是学习对象深入高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保障”.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个体,都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具备良好的学习技能.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忽视学生主体技能方法的传授,“知之不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实际运用时“手足无措”,效果不佳.因此,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学习技能策略传授作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强化对学习技能、学习策略的讲解,并提供学习实践的活动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思考分析等“体验”活动,做好学习方法、学习技能讲解活动,明晰解决问题的方法内涵,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方法深刻理解,科学掌握,为有效自学活动开展提供方法论.例如,“转化思想解题方法”是初中生数学解题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解题策略.教师为传授此种数学解题策略,先对该解题策略进行初步讲解,向学生指出转化解题思想方法的定义以及特点,让学生对此解题方法有初步认知,然后利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设置该方面的问题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析解答活动,初中生分析问题条件以及解题要求后,根据教师解题策略的讲解内容,认为该问题解答时应该:利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方面的练习,进行有效转化.教师对学生探析思路进行指导补充,并在学生解决问题活动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所思、所想、所解,归纳该问题解答的一般策略,学生总结归纳认识到解决这类问题应运用转化思想.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总结解题全过程.学生在此期间,对“转化思想”的解题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为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打下了技能基础.

三、提供反思辨析实践时机

构建主义学者指出,反思辨析是学习对象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同时,它较好地呈现了学生主体能动特性.反思辨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在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中,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反思辨析实践时机的提供,针对教学重点、学习难点、认知易错点、解析疑难点等,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反思、辨析、评判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深入研析、全面阐述、展现观点、提出意见、科学指导,深刻整改,从而形成和树立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解析方法和解题习惯,促进初中生自主学习活动高效、深入开展.例如,在讲“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学生经常会忽视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不结合问题条件,想当然地开展解析活动.教师可以设置“半径为20的圆1和半径为15的圆2相交于A和B两点,已知A与B之间的距离为25,求这两个圆的圆心的距离”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解析活动,教师有意识的展示某一学生忽视图形的位置关系的解题过程,组织学生开展反思评析活动.有的学生认为解题无误,有的学生认为解题过程中,只考虑了圆心在公共弦的异侧,而忽视了圆心有可能在公共弦的同侧情况,并说出其解题过程.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讨论解析,学生由人及己,深刻反思,切实整改,从而得出此类问题解答的正确方法.总之,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程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改要求,通过情感激励、方法传授、能力培养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深入“学”.

自学能力论文范文第6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那么兴趣又从何而来呢?主要来自于新奇、真情、悬念等方面。新奇,简而言之,就是课堂内容有新意,有新鲜感;语文课内容包罗万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新奇丰富的内容,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是兴趣取之不竭的源泉。

如《孔乙己》一文,我们抓住孔乙己这个心理变态和性格扭曲的、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激发学生兴趣,提出了孔乙己既无生理毛病,不疯不傻,可时常被人耍笑、戏弄,这是什么造成的?这个新奇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最后认识:孔乙己这个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的读书人,落到被耍笑、被冷落、被侮辱的境地,完全是封建文化毒害了他,封建观念毁灭了他,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他。又如《死海不死》,教师一开始就可发问:“既是死海,为何不会淹死人呢?”这一新奇的东西,会使学生心里掀起浪花,激起求知的兴趣。真情,主要是指语文教学中的生动性,情感性。课堂教学是个教材,学生、教师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例子,教师是学生和教材有效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把学生引向教学目的的向导。课堂上教师灵活多变的思路,色彩多变的想象能把死板的教学法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思想沟通。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技能牵动学生的情思。辛勤的酿造,感情的融洽,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爱老师,自然就爱其所教的学科。悬念,就是设置疑点,制造悬念,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释疑解惑欲望。例如《,你在哪能里》为一标题中的“你”为何不写成“您”?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经过讨论,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用“你”更能体现总理的平易近人,有亲切感。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并发挥课文的不同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二、巧妙设计提问。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之时,教师应进一步激疑促思,把知识和趣味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要做到:提问目的明确、有针对性,问题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还要讲求艺术,把握时机,激起学生求知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散文,表现的是一位农村劳动妇女,她有许多农村妇女共有的可敬可爱的品质,而学生特别是城郊学生对这样的母亲形象特点熟悉,甚至他们的母亲也具备了母亲的不少美德。我们在教这一课时,先提出了作者在文中写了母亲,你认为文中的母亲哪些事最感人最亲切?这样问,学生的话匣子当时打开了,有的说母亲吃苦耐劳最亲切,有的说母亲勤劳俭朴最感人,有的说母亲态度和蔼、宽厚仁慈最真切,有的说母亲支持儿子求学、参加革命最感人。讨论气氛十分活跃,在这种势头下,我以课文重点突出以母亲是个好劳动的情形为例进一步诱发学生联想品味。我说:“同志的母亲去世了几十年了,可是我总觉得她还活着,生活中时时处处可见到这样好劳动的妇女,你们有没有这个感觉?谁的母亲跟的母亲一样?”这一问学生情绪更加高涨,纷纷谈自己的母亲干活如何卖劲,很动情。我趁势问学生,你认为你对母亲和对母亲的感情一样么?是什么感情?学生很自然地回答:“一样,是爱”。这样,由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感,增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审美效果。又如在讲《一面》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列几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鲁迅先生的“瘦”?作者为什么写鲁迅先生的手“瘦”?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接连几个问题,使学生反复领会课文的含义。学生争相发言,纷纷参加释疑。有的说“瘦”,突出了鲁迅先生的辛苦,有的说那“瘦手”是战斗的手,其中表达着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赞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既树立了敢于回答问题的信心,又锻炼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把握调控艺术。

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我们还要灵活把握调控艺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是教师的课堂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充分地协调,教与学双方的认识及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环境,例如教学《故乡》一文,学生们很容易对闰土产生深深的同情,体会到封建制度对人们身心的摧残;但是对杨二嫂这个人物,学生大多对她报以不屑的一笑,我就针对这一问题,重视了课文的基调,及时加以调控.运用先扬后抑的方法,先板书一个“笑”字,让学生讨论:杨二嫂有哪些地方令人发笑可鄙?当学生诙谐地读“细脚伶仃的圆规”、“拿着狗气杀、飞也似地跑了”等语句的同时,教师运用深沉抑郁的言语,来使学生冷静下来,让学生细细味是什么使这个昔日的“豆腐西施”变成今天的这副模样?这样,让学生会慢慢意识到,杨二嫂是一个令人可笑又可鄙、但更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也便水到渠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于“导”,以学生独立自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存在着一种有效的内在激励因素。一旦学生从学习的参与中,特别是从思维活动的参与中,真切地体会和理解到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以及它们的社会意义,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便会油然而生。

自学能力论文范文第7篇

数学有其学科点:逻辑性、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学好数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度的相象力,还要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和刻苦钻研精神,并把它和实践相联系。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学科所具有有的思考性、知识的发散性和思想的延伸性,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自学这种学习方法。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为此我在学生自学的培养上有几点认识与大家斟酌。

一、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并且教师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转变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例如:由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法指导,形成自学三角形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思路和方法又会增强自学能力。使自学方法更加科学化,自学知识更快速、准确。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批、自评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如,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广泛采用。要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要做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正确对待在实践中成功与失败,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要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三、掌握推理原则,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定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而对定理的理解是自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推理是论证和掌握定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定理的形成过程(推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便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的适当渗透,可以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长智慧,使自学时更能高瞻远瞩。数学方法(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类比、转化等)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也是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一种认识能力,这种能力是自学成功的必要保证。

四、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自学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以便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时,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进行自学数学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活动课是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又一个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的优势,对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强化。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自学能力论文范文第8篇

预习是学习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倡学生预习,因为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相信学生对此兴趣也定会很浓。因为我们的学生很有求知欲望,急于想揭开新事物的真面目,甚至很有超越感,有竞争意识。通过预习,他们想超越他们的同学,甚至是老师。所以我认为预习在学习当中也是很为重要的一关,不可疏忽。

预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预习,学生会对新的知识内容有所了解,这将在课堂上容易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方法过于单调,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我想,这样的预习有些粗陋,所以,预习还将明确预习的方法。由于预习是一项自主的活动,就应以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极利用周边的有利条件,去感知新的学习内容,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当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要积极地去尝试,去了解新的学习对象。比如预习初中教材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在预习中学生不仅要整体感知,读通课文,了解大致的内容,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涉及到关于鲁迅先生的有关常识,鲁迅先生发表的文集,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包括鲁迅先生当时的思想意识,以及关于藤野先生与鲁迅先生的关系,甚至还可以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经历等等;那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借阅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书籍;看一些关于鲁迅先生在日本的影片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充实了内容,而且指给了学生预习的方向。所以,预习中学生不单要了解课文章大意:关于这方面,我们教师可以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要学生通读、浏览课文;根据不同的文章还可以采用速读、精读和默读的方法。不单要学会生字新词:关于这方面,要求学生动手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对于文中涉及到的典故、成语、谚语之类的又要去找相关的书籍资料;而且在预习中发现的关键性语句、疑难点,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用不同标记标出,待上新课时向老师请教,或是课后学生讨论交流。有时有的文章在预习中可能会有关于写作的方法、特色,顺序等方面的预习作业,这些学生虽然不需很深领会、掌握,但至少也要他们去试着动脑。

在教改中,我还注意到了这一点,就是学生在预习中须先通读课文,然后对其中的有些诗文、片断等要求通过联想、想象,将文字化为脑中的美景,再通过口头来表达。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运用心理过程与口语表达有机结合,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体现了预习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

关于预习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也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如有的为预习理论知识的,有的为预习实践知识的。

预习将学生推进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通过预习定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问。所以令学生必会满怀信心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预习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发问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自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学能力论文范文第9篇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的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是在当前不少师生仍然不重视对课本的阅读,而是热衷于题海战术,特别是学生往往只凭课堂上听老师所讲的定律、公式就忙于做题目,造成基础知识不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良后果。在中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从来人们都是谈学生到学校读书,而从没有人谈学生到学校“听书”,而教师在学校则是“教书”,而不是“讲书”。教就是引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下面谈一点平时怎样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做法,仅供参考。

一、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蜂,另一方面在乎时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重,学生每天平均自习的时间只有2至3小时,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余地都没有,有些问题即使上课讲了,学生也做了练习了,但一考查起来还是不懂,这说明只有教师的讲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另一方面,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诱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小结.这祥既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二、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象)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面图等等。学生刚开始是不易读懂,也不习惯的,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的加以引导,要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予分析解释。例如:《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提出的概念、定义和原理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对实验过程和现象也有所了解,并能作大致的分析,这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研究,使之进一步理解,然后教师指出,并要求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应特别明确:谁是受力物体,浮力和大小,方向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浮力等,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的实质,而不致于去死背条文。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去弄清其含义。其实,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字语言“译”成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例如将“钢的密度比铝大,比铅的小”,“译”成写成“P铅<P钢<P铅”;又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写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等。然后求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此外,物理课本中还常是一些物理术语,如“属性”、“竖直”、“状态”、“路程”等等,初中学生也是不易理解的,也需要教师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

三、引导学生并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论文范文第10篇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阅历浅,是一张“白纸”,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上面画上“最新最美的图案”。于是老师常常以“园丁”自居,去“修剪”那些充满个性蓬勃生长的“幼苗”。殊不知正是在这样的“修剪”中剪去了那些属于孩子们的灵性的可贵之处!在这种“教师权威”式的课堂里,儿童的个性与天性遭到了极大的压抑。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民主、平等的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知、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及差异性,按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分类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时空,而“平等”则是“成长”的前提。从小让孩子认为老师和自己是伙伴,不是高高在上的尊者,对他们将来的思维、人生观都有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只有这样,师生才能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而非语意层面的交流,如“谁想说说”、“谁有不同想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等等;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举手说,可以抢答,也可以讨论;朗读展示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有感悟的段落;评价人物、事件时自我选择情感;表演时自选伙伴。只要有助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课堂都给学生“一路绿灯”,创设宽松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如上《狼和小羊》时,对文中“找碴”一词,开始老师没有过多的去追问它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在学生提出不太明白时给予答案,而是在引导学生反复读了课文后面狼是怎样一次又一次找借口想吃掉小羊之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自己说说“找碴”的意思,此时,学生已经完全通过自读自己悟出了此词的含义。这样的教学处理,就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比老师和盘托出的效果好得多。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人在平等、轻松、自由的环境里,思维是最活跃的。当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顺应孩子天真浪漫的天性,为他们构建一个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学生的灵性、悟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培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二、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问题意识,究其实质,乃是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研究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谈不上探究。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说,有效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探究—新问题”不断递升的过程。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探究习惯,并获取最初的学习策略。

1.把握教材特点,从教师给予转变为学生探究。

记得《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还是不明白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它妈妈的,那么多只青蛙,它怎么才能确定哪一个是自己的妈妈呀?”多么富有儿童情趣的阅读思考呀!这本是一篇科普短文,意在以童话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读完之后只要明白青蛙就是由小蝌蚪长成的就行了,谁知孩子想的是究竟哪一只青蛙才是自己的妈妈?在孩子单纯的思维里,小蝌蚪和青蛙是一一对应的,就像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所以才会有“哪一只青蛙才是它的妈妈”的疑问。这就是孩子可贵的独特感受,有别于成人的思维,我们要大加赞赏,保护其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新课标提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因为儿童的思维接近自然,不受约定俗成的经验、规则的束缚和干扰,往往更具独特视角。如《荷花》一文,边阅读边想“假如你也变成荷花,哪些小动物会来告诉你什么”时,同学们兴致勃勃:有的说我喜欢唱歌,青蛙跳过来,告诉我大合唱真有趣!有的说小蝌蚪告诉我下次得给孩子做胎记;有的说河蚌姐姐悄悄告诉我她藏着一粒大珍珠;有的说泥鳅弟弟告诉我今年的莲子、莲藕又是丰收年;有的说蜻蜓飞过来,在耳边对我说———你真香。这种愉悦的富有童趣的回答,让课文变成了活化石。

2.突破思维定势,从答案唯一转变为感受多元。

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语文教学融言语体验和言语实践于一体的活动。学生只有历经知识的发生、发展全程,才会巩固对新知的认识,达成内化,生成经验,同时,自主的探究意识、合作态度也在其间自然养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求通。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敢于怀疑,不满足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学习内容能独立思考,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质疑”、“求异”的问题意识,是要不断激起学生问题的涟漪,使感受不断深化。比如《惊弓之鸟》,课文的本意在于说明善射手更赢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文中写更赢断定这只“飞得慢”、“叫声悲”的大雁既掉队又受伤,为炫耀自己的才艺出众,拉弓吓死受伤的孤雁。这种行为与“保护鸟类”的环境意识、与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完全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超文本”的教学设计,在学生熟读理解课文后,提出问题?a、你认为更赢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b、你对大雁的死怎么看(谁害死大雁)?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意识。又如《狐狸与乌鸦》一文,教材也有很大拓延空间,课后以“乌鸦变聪明了”和“乌鸦又上当了”为题,让学生进行习作。有的以狐狸的立场写尽赞美之辞,学会了夸别人。有的以乌鸦的点头、摇头、飞走三阶段动作反击狐狸的三寸不烂之舌,赞扬乌鸦“吃一堑长一智”。

三、灵活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立足能力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要改变传统的一知识为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教学模式要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集中,以下是“四点五环节”模式。

四点即明确学习知识点,挖掘训练点,找出重难点,排除疑问点。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向学生明确提出课文中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把事先准备的学习提纲出示给学生,明确告诉学生要学什么,要掌握哪些内容。正如布鲁姆所说的“如果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对于重难点,可采取分层递进的引导,把难点分解成多个知识点,最后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自己解决。当然,学习提纲的制定要留一定的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和余地。

五环节:①提出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②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对所提出的问题创设发散条件,启发思考,促进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探究。③组织讨论———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不同角度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促进思维交流。④指导求新———探求结论。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寻求最佳的问题解决途径或结论。⑤总结评价———激励肯定。教师给与点评,鼓励学生不断自主学习。

2.消除畏难、等靠的心理依赖性。缺乏信心、畏难情绪和等靠答案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问题的设计、学习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二是尽可能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水平个别差异较大,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自主学习要求。理解能力差的,要在熟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上下工夫,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要求能对课文进行归纳整合,能复述课文内容;三是尽量使用评价效应。泰戈尔说得好:“不是水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责备如同锤的打击,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激励犹如水的歌舞,能使学生潜能发挥。实践告诉我们:激励评价能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评价可着眼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探究活动,是否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有开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是否达到应有发展水平等。课堂中的一次掌声,一句简短的表扬,一个关爱的动作都将在学生纯洁的心灵注入美好的情感力量。另外,有时若过早评价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脉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应用延迟评价,对有些问题的回答暂时不做评论,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上一篇:自营经济论文范文 下一篇:自我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