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范文

时间:2023-03-14 14:27:16

自学考试

自学考试范文第1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采取开放式教育,把握时代特征,注重素质培养,形式灵活多样,投入少见效快。考试采取学分累积制,不需经过入学考试,没有年龄和学习年限的限制,应考者学完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取得合格成绩,积满规定的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的,发给相应的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考试安排灵活,应考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每次考试中按照开考的科目,选择报考的课程,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未通过的课程可以重考,直到通过为止。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鼓励全民学生、终身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自学考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我国家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酝酿于20世界70年代末,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1981年至198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后在京、津、沪三市和辽宁省试点并于1983年在全国推广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自学考试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与其它类别的成人考试相比,自考没有考前学历的要求,宽进严出,以自学为主,参加国家安排的统一考试,获得专科本科学历,应该说,取得自考文凭比其它人考试要困难得多,需要自学者付出很大的努力。然而,不容易摘到的果子最甜,自考学历国家承认,全国通用,含金量高,几乎和普通全日制一样,在企业中认可度高。许多的欧美国家也承认中国的自考学历。

国家鼓励自学成才,社会需要真正的人才,人类需要终身学习。人生前进的道路有无数的困难需要征服,有无数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探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自考的磨炼会使我们在未来的征途中得心应手。因为我们学会了自学,学会了求真,具备了持之以恒的品质,养成了终生学习的习惯。

中国自学考试目前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业绩,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累计共有2.1亿人次参加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累计报考5420万人,毕业生920万人。自学考试为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身边通过自学考试成功的事例有许多:吴士宏,自考生,TCL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她曾当过医院做护士,在中国信息产业界,吴士宏创下了几项第一:她是第一个成为跨国信息产业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的内地人;她是唯一一个在如此高位上的女性;她是唯一一个只有高教自考英语大专文凭的总经理。在中国经理人中,吴士宏被尊为“打工皇后”。牛根生,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李成福,高级经济师,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辛民,赛特集团常务副总裁,2003年度中国十大商业新闻及年度影响力人物。毕福剑,自考生,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主持人。阿丘(丘孟煌),自考生 中央电视台《今天故事会》节目主持人。张羽,1992年自考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然而,近几年来自考人数却在直线下降,从以前的县县有考点,每县考试人数都有上千人缩减为现在市里面才设有考点,全市只有一两千人报考。以前,每到自考报名时自考办门庭若市,而现在却冷冷清清,每年报考者不过十几人其至几人,做为招生办自考负责人我分析原因有三:

(1)国家高等教育招生扩轨,一本、二本、三本以及专科院校招生人数增加使大部分年轻人走入社会前已接受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

(2)其它成人教育的竞争。如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电大等比自考取得文凭要容易的多。许多人埋怨自考监考太严,堪比高考,望而止步。

(3)自学考试某些科目设置社会适应性不强。

目前,为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自学考试已出现新的动向,如某些普通高校与自考联手,考生在高校已完成的课程参加自考时可以免试,这样可以吸引一批高校专科毕业生重返自考。针对有的成年人个别专业学习需求,有的地方调整了考试科目,实行了短期自考,使考试科目更贴近实用。

自学考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学考试;招生策略;生源;下降

一、前言

自学考试加快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高全民族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中国教育不断改革,大众化教育兴起,普通高校、二级学院、高职高专院校、远程教育和函授教育层出,自学考试招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应对自学考试报考人数下降、学生源下滑等问题?采取积极策略使自学考试保持活力是重中之重。

二、生源下滑的原因

自考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简称,它以学历考试为主,把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结合到一起,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自学考试里生源是主体和关键。

1.自考班与生源分类:中国高校设置的自考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以收取落榜生为主,学生通常在校内全日制学习,与统招生享受同等待遇;二以自学考生为主,读书期间学生业余自学为主、院校辅导为辅的非全日制自考班。自考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过“三本”线但学费高昂而放弃的、过专科线却想读本科的、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掉档的、面临无书读境况的“富二代”。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自学考试招生难首先要从生源类别寻找突破口,不管是在职者为补偿学历而自考,还是好学者为圆大学梦而自考,亦或是想在安稳生活之外寻求充实而自考,认清自考生源的报考动机和预期才能制定出目的性强的招生策略。

2.自考招生专业广而不精:目前中国高等院校自考专业涉及的学科分类已经十分广泛,有些院校甚至涵盖了目前普通大学教育开设的所有专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进行自身潜力的深入挖掘,这对学习者来说是很好的机遇。但是为什么尽管专业如此完全,生源却升不上去呢?因为自考班的专业学习存在广而不精的问题。专业设置看似广博,但是却没有具体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不少自考院校教材老化、课程陈旧;学习者经过几年自考学习并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后续学习更是无从谈起,走出校门之后会发现自己所学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颇大差距。

3.主考学校命题工作存在问题:命题是自考考试的核心环节,省级命题一般由各专业的主考学校负责完成,命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自学考试招生带来不少困难。

(1)主考学校积极性不高是首要因素。普通高等教育不断扩招导致资源最大化利用,无力也无暇于自考命题;教考分离使得主考学校在命题、评卷等环节受限,校内举办自学考试脱产辅导班又不合国家规定;主考学校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自考招生活动也跟着直线萎缩。

(2)优秀命题教师难觅。直接从事自考助学辅导的教师数量和教学时数都因助学活动影响而急剧减少;教师的命题报酬偏低,失去参与自考命题的积极性;某些课程的授课教师甚至只有一个人,遇到突发事情时势必会影响命题任务的完成;

在试题难度驾驭、由试卷体现自考特点等方面,命题教师的能力明显下降,命题教师或者年龄偏小没有命题经验,或者经验陈旧,不能随着自考计划的调整和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导致自考生的整体水平和自学考试的特点不能得以体现。

(3)命题偏重理论,缺乏实践考核。我国的省级命题任务集中在理论课考试方面,实践环节的考核均由主考学校负责。人员少、工作任务重使得省考办,既没有抽考,也没有实践环节的统考,甚至连实践环节考核的巡视或检查都没有;命题方式多年未变革,书面式闭卷考试与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是远远脱轨的。

三、自考招生问题解决的几点策略

生源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要想解决自考招生的困境,必须充分认识到以上造成生源下滑的几点原因,从上节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生源分类、专业设置、主考院校是影响自考招生的三个着力点,由此入手才能取得突破。

1.对生源进行细分和定位

中国最早的自考生是在时展、经济进步中发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热爱学习,并且以其坚韧不拔、不服输的精神得到了英雄般的赞誉。20世纪90年代,自考者多以高等教育学历补充为目的。如今众多考生是为了完善自己,而非迫切的提高文化水平。也有自考者是因为无所事事,在家长的要求下报考的。

不论目的如何,也不管学历层次怎样,参加自考的人不论是初中毕业、高中毕业、中专毕业还是在校大学生,总体来看,只有对潜在生源群体进行细分,才能正确的定位自身,进而树立起学校的形象在生源群体中占有独特位置,取得招生时的竞争优势。

具体分析,不同院校面对的招生群体就要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可吸收高考高分落榜者;地方普通高校可吸收较平民化、学费低、学历又拿得出手的学生;至于奔着就业和实用去的学生,职业院校就可发挥作用了。

2.课程设置精专化

近年来经济发展迈上快速道,新兴行业人才匮乏,自考专业设置灵活,如护理学、中医学、统计学、公安管理、小学教育、通信工程等新专业的开设使得自考生源大幅增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型、职业型、技术型的人才是自考培养的重点。加快专业细化的步伐和课程设置的专业力度,解决自考招生专业广而不精的问题的实践可依赖考试来进行。

自考专业精专化陈旧单一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在具体精分的专业选择一些公共基础课试行开卷考试,同时对重要课程试行常年机考。也可以把职业资格证书与专科学历课程贯通起来,形成学习支持和服务体系相关联的课程机制。

为考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它所强调的不再是考试的结果,而是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能促使积极性不那么高的自考者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3.正视命题工作的重要性

由第二节的论述可以看到命题工作在自学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视命题工作的重要性,调动主考院校积极性、加大人财投入、改革命题模式,使命题质量得到保障,打出自考信誉,进而提升招生力度。

(1)改革命题管理办法。适当选取一些专业课完全委托给主考学校,包括命题、制卷、组织考试等工作;在主考学校的考试工作中,审查命题、巡视考场、处理违纪、评卷和成绩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与省辖市考办的工作同等对待。这样,既可以调动主考学校的积极性,又能真正落实主考学校的职责。

(2)优化命题教师队伍。综合考虑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命题教师年轻化、自考教材陌生等现状,对命题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命题质量。

针对命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每次都可以从命题教师中选出骨干份子,召开总结会,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心得、注意事项等,并且给年轻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塑造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命题教师队伍。这对于命题质量的提高和巩固极其重要,从而影响到自考生的选择和自考教育的发展。

(3)建立命题奖惩机制。实施命题工作的主体与核心是教师,建立命题奖惩机制,在调动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得命题工作更具纪律性。命题教师责任心得以提高,在关注自己的工作成绩同时不断进行检讨与修正,促使命题工作各个步骤都能严格的落到实处,并且逐步完善。

四、结束语

为了自学考试的可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确保生源的稳定以及上升,因此,及时提出并改变策略应对各种问题是自考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的。在各类普通高等院校连续扩招,独立院校转制,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迅速发展的冲击下,自学考试招生规模下降。但这一切对自学考试是挑战的同时更是机遇,自考工作者应当在大教育发展的背景中思考这一系列问题,敢于面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对生源进行细分和定位,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平台为我国终身教育型社会的形成和改革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余小波.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

自学考试范文第3篇

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

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

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

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六)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譬如,在一次答辩会上,一位老师在说明垄断高额利润时,把垄断高额利润说成是高出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利润。答辩的学员听出老师的解释错了。就用平和不解的语气说:“那么,垄断高额利润是垄断价格高于成本价格的话怎么理解呢?”提问的老师听后一怔,隔了一会儿,高声说:“问得好!”从提问老师的喝彩声中,我们知道,他已心悦诚服地同意了你的观点。这样的辩论,答辩老师不仅不会为难你,相反会认为你有水平,基础扎实。

(七)要讲文明礼貌

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自学考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学考试 社会助学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23-01

自学考试制度作为一项教育制度,不仅担负着通过国家考试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任,更承载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使命。自学考试社会助学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辅导和指导服务,为自考学习者创造学习条件,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全面发展。

一、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研究现状

1.研究的视角不够宽泛。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社会和教育以及每一个公民的复杂现象,需要从多个视角和多个学科去研究。但是纵览目前学术界对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研究还是局限于教育学视角去探究,采用社会学视角、政治学视角、文化学视角、哲学、心理学等去研究的不多。这就导致了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研究的眼界不开阔,跨学科研究极其缺乏,这不利于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理论指导。

2.研究的内容重复率高。一般都集中在研究自学考试的性质、形式、发展阶段、功能与作用等方面研究较多,对于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与国家其它公立高校教育的整合协作研究不多,对于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价值取向研究不多,对于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实践行进研究欠佳,对于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道德教育作用研究也显得很疏忽;同时对城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统筹研究不多,农村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研究显得缺位。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对当前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转型和创新发展研究。

3.研究的质量不高。本身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教育现象,理应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学界研究不重视,可以说对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研究的质量明显低于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也低于其他成人教育问题的研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很少;关于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研究生论文非常不多,研究生视域中对此也不重视。

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发展对策思考

1.助学组织须明确定位与方向

助学组织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助学育人”的教育理念,摈弃“办学应考”的狭隘思想。自学考试是一种教育形式,举办社会助学是一项教育事业,要遵循相应的教育规律。只有定位清晰 “有组织的教育者”,方向正确 “助学育人,促进学习者个性化、社会化、多样化的发展和社会人力资本的建设”,才能逐渐走出“助学即助考,助学为考试”的错误认识和助学活动中的行动偏差,才能在具体的助学工作中认真研究助学对象、助学内容,采取有效的助学形式和助学策略,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助学效果,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拓展助学内容,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应充分利用其最大程度的开放性以及高度的社会市场敏感性,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着眼于学习者基础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主动拓展助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助学组织要根据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内容上要重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与锻炼;其次,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主动关注行业内部岗位职业变化、新兴行业的发展要求以及未来行业发展走向,并将这些关注点渗透于助学内容中;再次,加大与高职院校、企业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企业单位的教育教学实训基地或实习场地,培养掌握实际技能、企业用得上的职业人才;同时,积极开拓助学组织之间合作的新模式,争取构建“专业互补、师资配合、实践基地共用”等资源共享的助学组织互助平台;最后,可结合相应专业知识,开创“创业课堂”,引进“创业老师”讲述“创业课程”。

3.积极构建数字化助学体系,探索社会助学新模式

自学考试鼓励广大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助学方式进行学习,对于由于时间、空间或经济等方面不能选择脱产式集中学习的学习者,助学组织应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予我们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发展远程帮助的机会。发展网络助学,可以有效地解决时间、空间的不便,大大降低助学经费,通过数字化的助学体系提供给学习者多维、立体的沟通交流信息通道,创新“学习资源”“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校际合作”“远程协助”的助学模式,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助学平台,从全球资源信息库中筛选科学、适当的学习资源,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表现形式,运用灵活的超文本组织,让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者之间就“学习主题”通过“远程协助”方式进行互动和探索。

4.关注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社会助学的硬件条件、师资配备、形式方法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更须不断加强教师培训,促进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首先,可采取“师徒制”,对助学组织中的新生教师群体加大职前培训和过程培训。其次,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稳定的、既懂理论又懂实践,可加强校际合作,向优秀助学组织和研究机构学习“取经”,建立远程师徒关系。再次,营造科研氛围,倡导教学反思,鼓励校本研究。一方面,助学组织可主动寻求帮助,建立地区助学研究会,将助学组织人员、自学考试机构人员、专业协会人员及其他教育界人员纳入其中,加强对自学考试助学规律及科学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教育科研不只是课题和论文,更重要的在于助学活动中的教学反思。在助学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所要实施的助学内容、方式方法、助学策略等进行解剖分析,甚至可以产生即时性的修订,这种“自主学习和实践、自主检查和反馈、自主评价和调控、自主提升和完善”的教学反思可以让助学教师群体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习者,是快速提高助学教学效能的有力途径,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真实有效的方法;再者,鼓励校本教研,制定相关校本教研制度。突出“以校为本”,在注重“自我反思”的同时,重视“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针对助学组织本身的各种实际问题,采取“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研工作模式,推进助学中的团队互助和协调发展。

结语

作为自学考试不可或缺的基础堡垒环节之一的“社会助学”,更应该树立机遇意识、改革意识、使命意识和服务意识,主动适应,开拓创新,稳中求进、务求实效地自觉服务于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大局,在实践中不断解决问题、谋求发展,用规范、科学、优质的社会助学推动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斐.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0

自学考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 自学考试 社会助学

“学习型社会”与自学考试

1.“学习型社会”的特征

“学习型社会”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提出的,他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较系统地论述了人类未来社会应该是“所有成年男女以学习成长和人格构建为目的的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书,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了“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

“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属于社会形态范畴,它从社会发展角度,强调消除学习障碍,保障所有人的学习权益,使教育和学习从传统的学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组织和所有的人。“学习型社会”是—个以终身教育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都能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成为“学习型社会”社会形态特征的基本内容,教育(学习)将处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具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特点;教育的重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过程,打破传统以“教”为中心的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学”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2.自学考试是无限接近终身学习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

第一,自学考试的继续教育属性客观匕造就了“学习型社会”的实现。自学考试的教育属性是继续教育,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应是“脱离正规教育中义务教育阶段,已具有社会属性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它可能是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可能是在一个新领域内探求知识或技术、可能是在某个领域内更新或补充知识、还可能是在为提高其职业能力所进行的努力。”无论从学习内容还是学习形式,继续教育都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在实践中的最好体现。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学习,使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才智得到开发,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自学考试的“个人自学”符合终身学习的“个人自主学习”特征。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征。自学考试考生对象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和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由于自身条件限制等未能进入普通高校的群体及社会弱势群体始终是自学考试的考生主体。自学考试中的“自学”,是在考试机构和社会助学制度化的措施帮助下的个人自主学习,是有计划、有组织,个人目标与社会需求协调和社会助学支持的个人自主学习。

第三,自学考试的“国家考试”和“社会助学”适应终身教育的要求。国家考试是依据国家法律,以国家名义举办,由国家授权的考试机构承办,结果得到国家和社会承认的考试制度。自学考试从组织机构上说,是一种社会合作教育,是教育及相关行政部门、考试管理机构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是一个集教育及相关的行政部门、考试机构和助学组织相互配合,帮助考生完成学习过程的系统活动。在这个系统活动中包含着行政管理、助学管理与教学管理的职能划分、相互配合与协调;各种助学形式的发展及其相互配合;助学辅导(教学过程)与其它学习服务的结合;如何按照助学规律做好助学服务等问题。自学考试是终身教育的前沿和重要的实践领域,其发展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亦构成了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的社会助学机制和体系

为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自学考试的改革要面对现实和社会需求,逐步完善具有自学考试特色的教育机制。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自学考试不仅要完善自学考试的政策法规、建设符合终身教育需要的专业体系、推进评价制度改革、丰富和完善考试体系,而且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助学体系。应用型专业嵌入式开考模式是自学考试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以不同需求为基础,以满足不同需求为目标,以达到为不同需求服务为结果的一种着重于能力考核的专业开考方式。采用嵌入式开考模式的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称为嵌入式应用型专业。嵌入式应用型专业,体现了自学考试在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同时,由单一的学科型质量观向多层次、多样化高等教育的立体质量观转变,实现非学历证书与学历证书课程学分的转换,是自学考试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的一种专业开考模式,是自学考试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方向。自学考试开考嵌入式应用型专业,对社会助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1.加大行业助学部门管理服务力度

行业助学要从有利于培养行业需求的人才出发,对助学工作进行改革。行业部门要专门成立助学管理机构,负责组建助学网络,建立行业部门的实训保障体系,加强对助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一方面,行业部门助学试行助学准入制,选择一部分优秀的助学组织参与助学。从应用型专业本身的特点来看,它属于应用技术类考试项目,特别强调对考生现代管理观念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该培养目标必须通过规范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在对助学组织考核评估的基础上实行准入助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助学组织办学的规范性,有利于自学考试机构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有助于自学考试考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行业部门助学管理机构要强化对助学组织和考生的过程服务,力求做到几个统一,即统一招生宣传,学计划及师资培训计划(主要是非学历证书课程),统一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一制定学生参加实践环节的具体组织办法,统一组织教学质量的互检及经验交流活动,统一组织对毕业生就业的推荐活动等。

自学考试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加强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活动的管理,发挥社会助学对发展我省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以下简称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事业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暂行规定》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以下简称社会助学),是指各类高等、中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派、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依法设立的自学考试辅导机构,根据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要求开展的辅导活动。

第四条社会助学机构可通过电视、广播、刊授、函授、面授等形式开展社会助学活动,提倡业余助学与脱产助学、长期助学与短期助学相结合。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等、中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派、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设立社会助学机构,开展社会助学活动。

第六条社会助学机构应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第七条省高等教育行政部门、市级主管自学考试工作的教育行政部门是社会助学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市主管部门)。省自学考试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省高等教育行政部门,市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管理、指导和监督全省、本地区社会助学工作。

县(含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定机构或专人负责社会助学管理工作,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管理、指导工作。

第二章社会助学的申办与审批

第八条省、市主管部门对社会助学机构的审批权限:

(一)省属单位、社会团体、派,部、省属高等、中专学校,中央和部队驻粤单位及其他社会力量设立社会助学机构的,向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省主管部门审批。

(二)市属及市属以下单位、社会团体、派、高等及中专学校设立社会助学机构的,向所在市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主管部门审批并报省主管部门备案,省主管部门在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该审批生效。

省、市主管部门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予以审批,符合条件的,发给《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办者。

持有《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许可证》的社会助学机构,方可从事社会助学。

第九条申请设立社会助学机构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与助学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

(二)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地、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

(三)有一定数量的、相对稳定的、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

(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具体的助学计划;

(五)有与助学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来源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十条申请设立社会助学机构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办报告及主管(依托)单位意见;

(二)创办人、办学负责人资历证明资料;

(三)办学设备、场地及经费来源等证明资料,租用办公用房、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的,必须提交租用协议书;

(四)管理人员及师资资料;

(五)两个及两个以上单位联合设立社会助学机构的,必须提交合作协议书;

(六)填写《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机构设立申请表》。

第十一条社会助学机构申请设立分教点应按以下规定报批:

(一)社会助学机构申请在本地区设立分校、分部等分教点的,必须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二)、(三)、(四)、(五)项规定的条件,并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二)社会助学机构申请在省内跨地区设立分教点的,应报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向所在市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所在市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原批准机关备案;

(三)社会助学机构申请到外省开展社会助学的,应报经省主管部门同意后,到所在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所在省主管部门审批,并报我省主管部门备案;

(四)外省社会助学机构到我省开展社会助学的,应持所在省主管部门同意的证明,经社会助学所在市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章社会助学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二条主管部门对社会助学机构行使下列管理职权:

(一)指导、监督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法律、法规的实施;

(二)对社会助学机构的申办进行核准、审批;

(三)对社会助学机构的办学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四)组织对社会助学机构的办学水平、教育和教学质量的评估;

(五)会同有关部门对社会助学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监督;

(六)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给予处罚;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社会助学机构举办的全日制辅导班,按专业考试计划开设辅导课程的授课总时数,应相当于全日制学校相同学历层次、相近专业相应课程的授课总时数。

第十四条社会助学机构应在每次招生开班前向原审批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一)开班场地情况;

(二)受聘教师情况;

(三)填写《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机构开设课程辅导班审批表》;

(四)两个或两个以上社会助学机构联合招生开班的,须提交联合办班协议书。

社会助学机构开设课程辅导班每期审批一次,并只限该期有效。

第十五条主考学校不得举办负责命题专业的社会助学活动;命题人员不得参与本课程的社会助学教学活动。

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得在社会助学机构中兼职。

社会助学机构及其人员不得参与监考、评卷、登分等与考试相关的考务活动。

第十六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是非学历教育,不得以任何形式举办学历教育班。

社会助学机构的名称应标明“自学考试辅导”的字样,不得与自学考试机构、学历教育的院校相混淆。

除具备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外,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助学机构,报经省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以冠以“自学考试辅导学院”名称:

(一)办学方向明确,有良好的办学信誉;

(二)学员考风考纪好,应试合格率高;

(三)举办社会助学4年以上;

(四)专职管理人员10人以上;

(五)在学学员人数保持1500人以上。

社会助学机构不得冠以“大学”名称。

第十七条社会助学机构刻制印章,必须持。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许可证《到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申请办理。

第十八条社会助学机构的招生广告(简章)必须报经原审批机关审核批准,并出具证明,新闻媒介方可刊登、播放,社会助学机构方可张贴、发放。

第十九条社会助学机构刊登、发放、必贴的招生广告(简章),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内容真实,不得有虚假、欺骗和误导之词,不得与非自学考试的广告混登;

(二)以社会助学机构的名义刊登、发放、张贴,不得以自学考试机构或主考院校的名义进行招生办辅导班;

(三)注明广告(简章)审批机关名称、批准文号和日期。

第二十条社会助学实行有偿服务的原则。

社会助学机构收取学员的学费、杂费等费用,应报同级物价部门会同其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社会助学机构必须向同级物价部门申领《广东省社会力量办学收费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社会助学机构未经批准擅自招生办学、超过标准收费或违反有关规定收费的,应把其违反规定收取的费用退回给学员。

学员因户口迁出外地(如参军、工作调动)、被省普通招生或成人招生录取等中途退学的,社会助学机构应酌情退费。

第二十二条社会助学机构必须统一使用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公布的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及指定的教材。

社会助学机构不得擅自翻印、盗版、改动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教材。

第二十三条社会助学机构聘请的辅导教师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一定教学经验或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

(二)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三)能按照自学考试大纲指导学员学习,为学员解难释疑,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四条主管部门在对社会助学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社会助学机构应如实介绍情况,并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

第二十五条省、市主管部门应组织社会助学质量评估小组,对社会助学机构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不合格的,应收回其《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许可证》实行年审制度,由省、市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社会助学机构的变更、调整、停办,应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权限办理有关手续。

第四章社会助学机构内部管理

第二十八条社会助学机构必须按照审批机关核准的办学要求,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十九条社会助学机构的负责人(校长、院长、主任)必须是专职人员。

社会助学机构的依托单位、出具申办证明的单位、联合办学单位应对该社会助学机构的助学活动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十条社会助学机构应建立健全教学、教师聘任、财务会计和学籍档案等各项管理制度。

社会助学机构不得颁发与学历教育证书相混淆的学习证书。

第三十一条社会助学机构在组织授课、辅导期间,必须有专职人员在场管理。

第五章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会助学机构,由省、市自学考试委员会给予表扬、奖励:

(一)学员考风考纪好;

(二)学员应试合格率较高;

(三)社会助学取得显著成绩;

(四)社会助学信誉良好。

第三十三条自学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及主考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市自学考试委员会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和取消命题教师、主考学校资格:

(一)自学考试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社会助学机构中兼职的;

(二)命题教师在社会助学机构中担任该课程辅导工作的;

(三)主考学校以主考学校名义进行主考专业的助学活动的。

第三十四条社会助学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市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取消专业辅导资格:

(一)招生广告(简章)未经批准而刊登、播放、张贴、发放的;

(二)巧立名目乱收费的;

(三)内部管理混乱的;

(四)其他违法行为。

第三十五条社会助学机未经批准擅自招生办学的,由省、市主管部门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其非法所得5%的罚款(罚款数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自学考试范文第7篇

1对自学考试的正确认识

1.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时条例》条例总则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科(基础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相一致。”且根据规定自考毕业生享有国家规定的与统招高校毕业生同等的毕业待遇(包括编制和工资待遇在内)。

1.2自学考试的模式是先进教育制度的代表,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当前,诸如英国牛津、剑桥大学,美国哈佛、麻省理工大学等世界顶尖的高校,全球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采用“大学课程会考”形式的教育制度,即宽进严出,学生只要修完相应专业的规定课程,且考试合格后,就可以发给毕业证书。而我国除了自学考试也采用这种“大学课程会考”形式的教育制度外,其他高等教育均采用“高考”的形式。九十年代初,很多西方高校承认自学考试学历甚至课程合格证但不承认中国普通高校学历,这就是主要原因。可见,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社会信用值和认可度是优于其他学历的。中国的普通高校想真正地被世界主流高校所接受,可以说改现行“高考”形式的教育制度为“大学课程会考”形式的教育制度是一条根本出路。

1.3自学考试是一种注重能力培养的大众教育制度。自考由于其门槛低往往被很多全日制大学生质疑,认为凭什么自考毕业生与统招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的毕业待遇。其实,自学考试考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通过对照大纲看书复习能通过考试应该说是很不简单的。因为自学考试的内容不仅是知识点分布广,而且分识记、理解和应用等层次,考生必须对课程的内容非常了解并能融会贯通才能顺利通过考试。所以自学考试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只是死记硬背很难通过自考。试想如果规定这些全日制大学生都要参加自学考试(除了少数的名牌大学外),他们读自考的毕业率会和他们读普高的毕业率一样高吗?我想结果大家都心知肚明。当然自考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自考的知识老化,自考的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个别地方存在管理较为混乱等现象,但这并不影响自学考试对考生能力的要求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4专业课程的成绩全部合格并不是自考生取得毕业证书的充分条件。自考生取得毕业证书的基本条件包括考完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含实践性环节)并取得合格成绩;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思想品德鉴定合格等三个方面。所以考出所有课程只是取得毕业证书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思想品德鉴定不合格同样是一票否决。

2自学考试对高职高专学校在校教学的意义

2.1对高职高专学校而言,鼓励学生参加自学考试是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自学考试既能充分利用自学考试资源,以及灵活、方便、规范等特点和优势,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他们选择适合今后工作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专业、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就业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学校发展、提升办学层次、提高校园学习求知氛围、盘活现有师资、设备、实习环节,提高管理水平等提供了舞台。

2.2对自学考试管理组织而言,鼓励学生参加自学考试是贯彻全国考委关于大力发展自学考试与本科教育,促进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参加自学考试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充分利用了自学考试开放、灵活的特点,发挥其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方面的优势,实现了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起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也是对全国考委三届一次和二次会议关于“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精神的具体实践。

2.3对学生而言,参加自学考试不但使自己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为进一步深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机会,也为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工作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专业,尽早提高学历层次创造了条件。在校教学与自学考试相衔接投人少,学习方式灵活,零存整取,收效明显,大多数同学比读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早一年拿到本科文凭,少一年开支。因此,这一举措深受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普遍欢迎,是一件利国、利民、利校的大好事。

3实现在校教学与自学考试的有效衔接,深化自学考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既然自学考试的发展必然蓬勃盛大,高职学生又对自学考试积极投入,那么如何将在校教学与自学考试有效衔接起来,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3.1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自学考试是一种注重能力培养的先进教育制度,可以作为现阶段高职院校发展进步的重要载体和动力源泉;要正视自学考试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摒弃集团利益、短期利益观念,能从社会利益、远期利益出发考虑自学考试的积极作用。

3.2以自学考试的课程设置为导向,做好院校课程的设置和安排。由于自学考试一般由普通高校负责开考,其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往往与普通高校自身教育有着很大的关联度,而且高职考生报考的自考专业与其所学专业又基本相同或相近,所以高职院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学考试中类似专业的课程设置来安排相应的课程。

3.3成立专门的教育研究管理机构,对自学考试进行专业管理、专项调研和专题辅导。高职院校应有专门的机构或责任部门牵头组织做好与自考办(部门)、主考院校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自考信息;再在此基础上对自学考试有关专业的设置、相应课程的安排和相关工作的动态以及发展方向开展专题调研,及时向教务部门提出课程安排建议;同时对全院自学考试的报考、备考、参考、考试成绩全方位实施专业管理,全面掌握学生的考试情况;为参考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内容的专题辅导和咨询,为参考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性化服务,从而形成多方良性互动机制。

3.4以人为本,导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机制,充分发挥院校在自学考试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要把综合素质作为鉴定评价的唯一标准,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在思想上逐渐培育“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强”的意识,在环境上逐步营造重素质教育,轻学历文凭的校园学习氛围。

首先是要积极探索包括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专业技能等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机制,以此作为学校毕业成绩的直接依据,自考毕业的鉴定依据。分别制定思想品质测评、专业技能评判等办法,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或标准。对思想品德不合格的,哪怕自考成绩合格,也做出不符合条件的鉴定,使其不得毕业。

其次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把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综合素质观。

自学考试范文第8篇

为深入了解新时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和文献资料法的方式,主要对天津市宝坻区口东镇上王各庄村和于古庄村中青年农民,就关于农村自学考试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对自学考试是否了解及怎样看待,学习过程中能否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平时怎样参与助学辅导,对自学考试的意见及建议。调查发现,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民参加自学考试人数很少;二是专业及课程设置与农村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三是助学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四是社会总体对农村自学考试不够重视。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参加人数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学考试在农村的知名度不高

调查了400人,其中上王各庄村260人,于古庄村140人,调查对象主要是初、高中毕业和少部分小学毕业的中青年。统计显示,只有3.5%的农民了解或者知道自学考试。

2.专业及课程设置与农业生产结合不够紧密,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问卷调查显示,自学考试专业及课程设置与实际农业生产有差距,不能理论结合实际。其他地区也存在这种现象,如湖南省,在理论教学方面,多为短线式的应试辅导,学生机械式学习,深度广度都不够。大多数课程内容未及时更新,忽视实践教学,忽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中缺乏必要的实验、实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造成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学生实验能力和职业技能不高。

3.助学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农村考生只能到市里参加助学辅导,距离远、交通不便,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路上。有农民表示,当初想参加自学考试时,不知道向哪里咨询,经多方打听才得知,但又需要到市里,还有后期参加助学辅导、考试等,因为太麻烦就取消了参加自学考试的打算。还有农民表示,前段时间给区自考办打电话询问报名事项,工作人员告诉他,需要上网报名,结果自己在网上尝试了好长时间也没能报名成功,现在都是信息化、网络化,这些东西以前没怎么接触过,一时半会儿还真弄不懂。农村大多助学辅导体系不健全,造成了考生咨询、参加辅导、毕业等环节的困难,加上农村信息化程度不高,因此,考试通过率极低,致使一些考生失去学习的热情。

4.大学生就业难、农民个人自信心、厌学心理、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报名热情

近几年,每年有几百万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就业形势不乐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参加自学考试的积极性。400名中青年农民中,有农民表示对于报名参加自学考试感到自己基础薄弱,担心学不好,不能毕业。有农民结合自己以前的上学经历,觉得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自己很不擅长学习,成绩也不好,因此,对学习没有兴趣。有的农民根本就不想继续学习,认为没有时间、学费等。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自学考试在农村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网络、电视、报刊、广播等各种渠道全方位宣传,使农民了解自学考试的性质、助学服务、考核方式、毕业条件、政策、专业及课程设置等。同时,对于参加自学考试人数比较少的地区,干部可主动上门动员,耐心讲解,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规模。可聘用当地有威望的能人,经过岗前培训后作为村级联络员,专门负责宣传、咨询、动员等工作,联络员所需工资费用由政府负责协调解决。每村聘用一名,由乡镇自考办负责管理。大力宣传因自学考试而获得成功的先进人物事迹,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努力使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的氛围,使农民明白要持续地学习才能更有能力建设新农村、推动城镇化建设,以跟上正在不断变革的社会。

2.更新专业及课程设置

专业及课程设置应突破现有模式,考虑到实用性,因地制宜,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有些地区的农民大多以进城或村庄附近工业园区务工为生计,主考学校可以开设建筑、室内设计以及与园区产品生产相关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专业;在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地区,可以开设食品加工、水产养殖、鱼虾病防治等专业;在乡镇企业较多的地区,就可以开设一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可开设旅游管理等专业。在教学上应借鉴职业院校的经验,注重高等职业教育对考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手脑并用,让考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3.建立乡镇自学考试服务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助学体系

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指出:“自学考试面向农村的关键措施是助学到农村,最好到乡镇。否则,面向农村将是一句空话。”1999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农村乡镇自学考试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建立农村自学考试服务体系纳入大教育的管理范畴。同时,明确了乡镇自学考试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因此,就目前助学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来看,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乡镇自学考试服务机构对于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来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经调查一些地区发现,有乡镇没有自学考试服务机构,如果需要助学辅导,必需到城里。农村相对城市,信息、交通、经济等较不发达,对农村考生很不利。因此,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务必提高认识,将自学考试服务机构建到乡镇上,有条件的可建到村上,做好协助报名、宣传、咨询服务、助学等,将上级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特殊情况下,没能建立乡镇自学考试服务机构的地区,可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助学,如开办民办学校等,同时自学考试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

(2)采用分层教学法,借助信息化手段教学。农村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相对城市较低且参差不齐,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数据库资源开展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考生主体性作用,这样一方面缓解部分地区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可提高助学辅导的效率。同时还能培养考生的自学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对于师资建设,自学考试主管部门、主考学校要联手打造一支农村自学考试的专业队伍,广泛吸纳农业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在种植或养殖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的农民为专兼职教师,认真研究自学考试的教学规律,形成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时,自学考试主管部门应牵头搭建专兼职教师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形成研讨教学、考核等的长效机制。

4.改进考核方式

在不降低标准的情况下,适度减少理论课考试或者将考核改为考查,增加实践课课程、过程性考核课程所占比重,降低考试难度。可以将考场设置在田间地头,特别是对果树修剪、拉枝整形等技术的考试,这样在现实的环境里考核,一方面更能检测考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引导考生平时学习时,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针对有些理论课考试,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考核,由自学考试主管部门、主考学校开发一套在线考试系统,这样学生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考核,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效率。

5.完善激励机制

对于自学考试取得好成绩并顺利毕业的考生,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所需资金由地方政府协调解决。同时,自学考试主管部门、主考学校开表彰会,利用宣传栏、网络、电视、农村大喇叭广播等媒体宣传优秀考生先进事迹,以形成学习先进、崇尚自学的良好氛围。对于取得自学考试毕业证、学位证的考生,由地方政府协调,在自主创业、就业、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照顾。

6.把自学考试作为一项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

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考学校有些力不从心,因为推动农村自学考试的发展需要政府财务、人事、宣传、税务等各部门所形成的合力。有的地方政府只重视短期内容易出政绩的项目,对效益慢的自学考试不够重视,如果把自学考试作为一项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就会在制度上约束政府重视自学考试,督促其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

自学考试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自学考试;制度转型;培养目标;发展定位;发展模式;发展重心;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2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7-0065-04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必然带来教育转型。因此,自学考试必须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主动适时地转型发展,明确自身任务和使命,不断创新与变革,进一步推进专业和课程、评价方式、教学方法、服务支撑体系等的改革,从而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目标转型――由学术型人才向职业型人才转变

“教育转型首先是教育目的的转型。”[1]教育目的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决定了自学考试整体转型的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对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标准和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自学考试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转变,即“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培养面向基层、生产一线的职业型、应用型的实用人才,兼顾各类社会文化教育”[2],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符合发展的要求。自学考试应根据其自身特点,主动寻求为社会弱势群体职业能力的提升服务,是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社会对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远大于学术型人才,但在现行的高等教育结构中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比重过大,而以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比例不足。自学考试制度最初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偿教育而产生的。但目前在职人员越来越重视通过学习来提升职业能力,而没有工作经验的高考落榜生,更希望学会一门技能,提高就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自学考试“普教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高等教育大众下多样化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已不相适应,因此,不应再简单地模仿普通高等教育,必须要向职业教育转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重视技术与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实践性课程和技能培养环节的考核,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多元化评价手段和方式,不断增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自学考试应充分发挥其开放性、灵活性、包容性的“万能接口”优势,加强与职业教育的合作,推进“专接本”等沟通衔接模式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搭建“立交桥”,从而努力构建更加符合社会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自学考试制度。当然,在自学考试着力培养职业型人才的同时,也要反对狭隘的实用主义教育倾向,在教育过程别是助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将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3],真正体现自学考试“自学”为主的本质特征。

二、发展定位转型――从补偿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

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给“”期间一代人开辟接受高等教育的新途径,此后又为大量的高考落榜生提供了学历教育机会,缓解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普通高校招生压力,可见自学考试创立和早期发展的主要属性是作为特定群体,即精英教育时代遗留群体的一种学历补偿教育,这符合当时国情。在此后的发展历程中,自学考试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没有围墙的大学”。随着自学考试的生源结构呈多样化趋势,考生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非学历教育的规模大大增加,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等具有发展性教育需求的考生比例持续增多,自学考试的继续教育功能越来越凸显,其自学为主、社会助学为辅的学习模式,不受年龄、职业、地域、时间等限制,很好地满足了人们一生各个阶段对知识、技能和兴趣爱好的需求,逐渐成为满足人们自身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而“终身教育思潮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延续,以人为本、关注学习者的生命过程是其核心内涵,可以说,终身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走向完善”[4]。自学考试从补偿性教育走向发展性教育,就是要从学历考试的职能回归教育属性,以人为本,把考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发展和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促使教育真正融于人的生活和发展中。自学考试制度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社会助学实现的,“助学组织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国家考试主导下的自学考试主要教育功能”[5],而使助学机构从注重考试向注重教育转变,正确发挥教育功能,则在自学考试向发展性教育转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处在一个终身教育的时代,自学考试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无疑不可忽视。自学考试走向发展性教育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也是其自身属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发展重心转型――由学历教育为主向非学历与学历教育并重转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毋庸置疑,自学考试制度初期是以学历教育为主,这种定位符合创立之初的国情。随着社会进步、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人的生命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人不是为了追求学历文凭,而是为了更新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和提高完善自己来参加自学考试,因此,非学历教育在自学考试中出现并逐步得到很大发展。1994年以来,全国考办陆续开发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等多个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从而拓展了自学考试的单一学历教育功能,丰富了自学考试的内涵,形成了多品种、多规格的非学历教育形式。到2012年,全国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853.9万人次,非学历证书考试报考896万多人次[6],非学历教育的规模已超越学历教育。

可见,在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自学考试的学历考试吸引力有所降低、规模有所下降,但非学历考试却得到了蓬勃发展。自学考试应顺应时势,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准确定位,大力推进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与行业的密切合作,特别是面向新兴行业和新农村建设,为从业人员量身定做各类非学历证书考试,并加强与学历教育的沟通与衔接,使之成为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准入的资格审定机制。“如果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学历教育侧重于补偿性教育的话,非学历教育则更侧重于发展性教育,这也符合整个教育发展的大趋势。”[7]当然,自学考试学历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提供了重要支持,仍将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进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转变,才是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准确定位。

四、发展模式转型――从追求数量向内涵发展转变

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录取人数108.7万人,自学考试全年报考1188.9万人次[8],而2014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21.4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65.6万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703.37万人次[9]。从以上数据对比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时代,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人数下降是新常态,自学考试学历教育规模虽在下降,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比重仍不可小视,把报考人数的增减作为发展好坏的衡量标准是片面和错误的,规模的增加是发展,而质量的提高更是发展。“数量的下降并非危机的根源,坚持自学考试制度的特色才是发展的基础。因此,自学考试的发展模式要从以往追求规模和数量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回归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的本质特征,向注重质量和特色为重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要在确保自学考试质量和声誉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推进改革,凸显自学考试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考生全面发展。

一是要根据自学考试的新定位,加快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充分发挥自学考试灵活性、适应性强的优势和特色,结合国务院下放自学考试专科专业审批权的契机,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社会需求调整升级的要求,以修订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为切入点,推进各项改革。要体现与普通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的差异性,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结构,增设应用型强的课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培养考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方面有所突破,最终形成更加开放、灵活、实用的专业和课程体系,为培养职业型、应用型人才,满足广大社会成员不同的继续教育需求提供优质和特色服务。

二是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积极推进评价方式改革。作为以国家考试为核心的一种考试制度和教育形式,质量是自学考试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任何改革措施都不应以降低自学考试的质量为出发点。同时,要认识到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在终身教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判标准。要改变自学考试以精英教育为模版,实际质量标准定位过高的状况,按照培养职业型人才的新定位,及时对课程内容、考试大纲进行调整和修订,科学确定考核评价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弱化记忆性、理论性和学术性内容,强化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内容。要努力探索多元评价的方式和手段,根据不同学科的要求和考生群体的特点,逐步试行过程性评价,促使自学考试由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

三是要改革和完善社会助学体系,正确显现自学考试教育功能。社会助学的质量关乎自学考试的目标定位能否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当今社会助学形式和结构趋于多元化,但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仍是社会助学的主力。因此在加大对社会助学机构治理力度的同时,要结合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契机,适时调整主考学校和助学高校的结构,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比重,同时注重发挥高职院校在社会助学中的作用;此外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吸取慕课、网校、云课堂的发展经验,积极开发网络课程,形成一个集课程、资料、练习、辅导、咨询为一体的网络助学平台,从而借助网络和各种移动终端,让考生真正实现随处可学、随时可学。

五、运行机制转型――从独立运作向统筹发展转变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及迈向普及化进程中,各类高等教育形式,特别是多种继续教育形式,都面临改革、完善和发展的问题。在自学考试转型发展中,要加强与各类教育形式的沟通衔接,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从而在整体上促进国家终身教育的发展。

一要强化自学考试的认证功能。自学考试三要素中国家考试处于主导地位,正是有了国家考试,才把相对分散、无序的个人学习行为和社会助学活动组织和统一起来,从而使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机整合。因此,要充分利用30多年来积累的考试、评价经验和信誉,强化自学考试的认证考试功能,将其打造成成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认证标准之一。目前我国不同成人高等教育形式各成体系、各自为战,对学习成果的评判尺度差别巨大,既浪费资源,又容易导致培养质量的下降。《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各类继续教育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成人学历补偿教育的“宽进”已成为必然,因此很多学者呼吁“取消成人高考”,实行开放的注册入学制度,可通过自学考试对部分课程进行抽考,发挥教学监控的作用,体现宽进严出的理念。

二要加强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深度沟通与融合。一方面要加大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等远程教育形式的沟通,发挥远程教育的助学作用,促进数字化、网络化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建、共享,突出网络手段对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与普通本科相沟通的“助学二学历”模式,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接本”“中接专”等形式,为在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人成长服务。此外,要探索多样化的学分获得与认证途径,建立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要理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统筹继续教育的发展。“每一时期的教育制度,即是它的环境的产物,所以其制度的组织,务求适于环境的需要,无时无处不依时代的要求而修正或改造其制度。因此,“自学考试改革必须要与成人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统筹考虑,通过顶层设计,建立有利于促进各种高等教育形式的协调发展机制”[10]。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下,国家应加强对继续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推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形成一个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

参 考 文 献

[1]冯建军.教育转型・人的转型・公民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2(4):9-15.

[2]靳希斌,戴家干.自学考试制度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J].教育研究,2010(6):49-52.

[3]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4]潘懋元,李国强.正规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一项亟待开展的研究课题[J].终身教育,2010(4):9.

[5]高洪军.自学考试“助学变异”现象的思考与对策[J].考试研究,2013(2):41-4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考试中心:中国教育考试年鉴(2013)》中有关数据统计而得[Z].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7]邵晓枫.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与原则[J].继续教育,2012(10):12-14.

[8]中国教育考试年鉴(1999).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考试中心: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自学考试范文第10篇

第一条为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根据宪法第十九条“鼓励自学成才”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第四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以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根本方向,讲求社会效益,保证人才质量。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开考条件的实际可能,设置考试专业。

第五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科(基础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应相一致。

第二章考试机构

第六条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委”)在国家教育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

全国考委由国务院教育、计划、财政、劳动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军队和有关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部分高等学校的校(院)长、专家、学者组成。

全国考委的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政策、法规,制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具体政策和业务规范;

(二)指导和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

(三)制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的规划,审批或委托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审批开考专业;

(四)制定和审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五)根据本条例,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有效性进行审查;

(六)组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研究工作。

国家教育委员会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管理机构,该机构同时作为全国考委的日常办事机构。

第七条全国考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业委员会,负责拟订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组织编写和推荐适合自学的高等教育教材,对本专业考试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评估。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考委”)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和全国考委指导下进行工作。省考委的组成,参照全国考委的组成确定。

省考委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方针、政策、法规和业务规范;

(二)在全国考委关于开考专业的规划和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拟定开考专业,指定主考学校;

(三)组织本地区开考专业的考试工作;

(四)负责本地区应考者的考籍管理,颁发单作合格证书和毕业证书;

(五)指导本地区的社会助学活动;

(六)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托,对已经批准建校招生的成人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考试的方法进行检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管理机构,该机构同时作为省考委的日常办事机构。

第九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所辖地区(以下简称“地区”)、市、直辖市的市辖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地市考委”)在地区行署或市(区)人民政府领导和省考委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地市考委的职责是:

(一)负责本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组织工作;

(二)指导本地区的社会助学活动;

(三)负责组织本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人员的思想品德鉴定工作。

地市考委的日常工作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第十条主考学校由省考委遴选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担任。主考学校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上接受省考委的领导,参与命题和评卷,负责有关实践性学习环节的考核,在毕业证书上副署,办理省考委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主考学校应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事机构,根据任务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所需编制列入学校总编制数内,由学校主管部门解决。

第三章开考专业

第十一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新专业,由省考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并提出申请,报全国考委审批。

第十二条可以实行省际协作开考新专业。

第十三条开考新专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健全的工作机构,必要的专职人员和经费;

(二)有符合本条例第一条规定的主考学校;

(三)有专业考试计划;

(四)有保证实践性环节考核的心要条件。

第十四条开考承认学历的新专业,一般应在普通高等学校已有专业目录中选择确定。

第十五条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和军队系统要求开考本系统所需专业的,可以委托省考委组织办理,或由全国考委协调办理。

第十六条全国考委每年一次集中进行专业审批。省考委应于每年六月底前将申报材料报送全国考委,逾期者延至下一年度重新申季办理。审批结果由全国考委于当年第三季度内下达。凡批准开考的专业均可于次年接受报考,并于首次开考前半年向社会公布开考专业名称和专业考试计划。

第四章考试办法

第十七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命题由全国考委统筹安排,分别采取全国统一命题、区域命题、省级命题三种办法。逐步建立题库,实现必要的命题标准化。

试题(包括副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启用前属绝密材料。

第十八条各专业考试计划的安排,专科(基础科)一般为三至四年,本科一般为四至五年。

第十九条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每门课程进行一次性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门课程的考试。

第二十条报考人员可在本地区的开考专业范围内,自愿选择考试专业,但根据专业要求对报考对象作职业上必要限制的专业除外。

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选择考试专业。

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的在校生不得报考。

第二十一条报考人员应按本地区的有关规定,到省考委或地市考委指定的单位办理报名手续。

第二十二条已经取得高等学校研究生、本科生或专科生学历的人员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免考部分课程。

第二十三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地区、市、直辖市的市辖区为单位设考场。有条件的,地市考委经省考委批准可在县设考场,由地市考委直接领导。

第五章考籍管理

第二十四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考者取得一门课程的单科合格证书后,省考委即应为其建立考籍管理档案。

应考者因户口迁移或工作变动需要转地区或转专业参加考试的,按考籍管理办法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考者符合下列规定,可以取得毕业证书:

(一)考完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

(二)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或其他教学实践任务;

(三)思想品德鉴定合格。

获得专科(基础科)或本科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学历。

第二十六条符合相应学位条件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人员,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学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授予相应的学位。

第二十七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考者毕业时间,为每年的六月和十二月。

第六章社会助学

第二十八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电视、广播、函授、面授等多种形式开展助学活动。

第二十九条各种形式的社会助学活动,应当接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的指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

第三十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材料的出版、发行,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七章毕业人员的使用与待遇

第三十一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基础科)或本科毕业证书获得者,在职人员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本着用其所学、发挥所长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他们的工作;非在职人员(包括农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根据需要,在编制和增人指标范围内有计划地择优录用或聘用。

第三十二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工资待遇: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第八章考试经费

第三十三条县以上各级所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费,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妥善安排,予以保证。

第三十四条各业务部门和军队系统要求开考本部门、本系统所需要专业的,须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提供考试补助费。

第三十五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所收缴的报名费,应用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第九章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或单位,可由全国考委或省考委给予奖励:

(一)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特别优异或事迹突出的;

(二)从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

(三)从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

第三十七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考者在考试中有夹带、传递、抄袭、换卷、代考等舞弊行为以及其他违反考试规则的行为,省考委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取消考试成绩、停考一至三年的处罚。

第三十八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人员和考试组织工作参与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省考委或其所在单位取消其考试工作人员资格或给予行政处分:

(一)涂改应考者试卷,考试分数及其他考籍档案材料的;

(二)在应考者证明材料中弄虚作假的;

(三)纵容他人实施本条(一)、(二)项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九条有下列破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行为之一的个人,由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盗窃或泄露试题及其它有关保密材料的。

(二)扰乱考场秩序不听劝阻的;

上一篇:软件测试论文范文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