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范文

时间:2023-03-19 01:31:05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范文第1篇

“专家押宝”是泄题事件吗

2007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不久,就有个别媒体报道,有人押中公务员考试试题,怀疑试题可能被泄露。针对此事,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郑重声明:经查,2007年公务员考试试题没有泄露。

其实,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前,都会有所谓“专家”预测《申论》考题。命题组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掌握的情况看,没有发现《申论》考题的“问题”和“要求”提前曝光的情形,押中题甚至泄题自是无稽之谈。

业内人士分析,这也是考试经济的负面衍生物。有一部分所谓的研究机构和专家抱吃公务员考试辅导这碗饭,时常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蒙骗考生,以赚取丰厚经济利益。

各地收费为何标准不一

不少考生疑惑:由国家统一报名、统一出题、统一考试的公务员考试,报名费用为何不同?

据悉,在收取国家公务员报考费上,各省地标准确不一致,有些数额相差还较大。譬如:北京和江西收费60元;广东、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和福建收费80元;湖北和海南收费150元。收费最高的湖北和海南,比收费最低的高出1.5倍。

对此,人事部副部长尹蔚民指出,公务员考试费用有两方面:第一,国家财政拨款,包括报名网络运行、考试试题开发、试卷印制、阅卷费用等;第二,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接受委托,按照当地物价部门确定的标准收取报名费用,主要包括考场租用、监考人员费用等,而收取的考生报名费均用于考试。据统计,公务员考试的人均成本大概在200元左右。

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公务员报名费属行政性收费,其管理权限在省一级,收费标准须经过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依法核准。受报考人数多少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消费水平、物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各地收费标准有所不同。

2007年考题到底难不难

2007年的行政测验考试题量,由去年的135道增加到140道,让很多考生倍感压力。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负责人解释说:“增加考题主要是基于试题的结构需要。因有的题目相对简单,做一道题用不了几秒钟,比如,今年的20道常识判断题全部为法律常识,由于系单一知识,难度较往年有所降低,所以需要适当增加题量。”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郑秋至今还在纳闷:为什么增加考题却没有提前通知?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负责人解释:题量大小并不是考试大纲的内容,而题多题少本来就应视当年考试实际情况而定。

还有考生称有些考题偏、怪。命题组有关负责人指出,考试主要侧重测试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考题的语料极为广泛,而且语料的选取与专业无关,不能认为看上去有专业色彩便是偏题、怪题。

《申论》考试,也许让考生们稍稍能喘口气。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考生需要区分报考省以上机关和地市以下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两种情形,在《申论》作答上有所区别。“并非像外界传闻的5道考题中,考生可任选4题作答。”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负责人澄清说。

网上“答案”真实性几何

公务员笔试考试结束不久,网上很快便挂出了所谓的“真题答案及评析”。记者注意到,这种答案及评析,往往源自某某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而且,对同一道题的理解,“专家”之间也相互“打架”。

这些试题答案的研究中心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机构?与主考部门有无关联?可信度有多大?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负责人表示,这些机构都是社会性质机构,与人事部门无任何关系,系主观臆测,缺乏科学依据,有些辅导属于典型的误导考生。甚至有所谓“专家”把《申论》考题中,“以‘命脉’为题”误认为“以‘命根’为题”,并据此作出了长篇分析。“连题都没搞清,还给人辅导,这不是误导是什么?”国家行政学院刘旭涛教授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辅导”十分气愤。

阅卷、面试靠啥确保客观公正

据悉,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是客观性试题,阅卷采用机读方式。对主观性试题《申论》的阅卷,有关部门也尽最大可能,确保判分尺度公平。所有《申论》答卷都将被扫描进计算机,由计算机随机分发给阅卷人员。每一道题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阅卷人员实行“背对背”打分,一份申论试卷的成绩至少由8个以上的阅卷人员给出,并根据标准最终由计算机自动合成。

组织人事部门对面试提出了进一步的规范要求。中组部、人事部明确要求,招录机关的面试公告都要通过人事部网站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所有的这些努力都只有一个目的:一把尺子量人,确保公平公正。”人事部副部长尹蔚民强调。

公务员考试范文第2篇

他总结整个备考、笔试、面试的过程,为我们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一、增进自身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报考

"自我判断是人生的罗盘"。了解自我的兴趣与爱好,以及正确、客观地估价自身的能力和缺陷,是每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虽是一句毫无新意的老生常谈,可是它却揭示了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

二、充分相信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注重德才并修。

公务员招考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务员的录用标准是德才兼备,品能兼顾,即决定报考者是否被录用,必须从品德和才能两个方面全面衡量。

三、学会控制情绪

要做到控制和掌握情绪,就需要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善于以乐观态度对待外界的各种刺激。一个人自制力的强弱在这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是任性与惰性的对立面,而且只有它才可以阻止情绪本身所具有的那种不顾一切后果的倾向。

四、四克服一保持

一克服恐惧心理,树立必胜信念;二克服侥幸心理;三克服自卑心理;四克服投机心理。一保持强健的体魄。

五、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对于时间极为有限的应试者来说,在备考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将大有裨益。一是心象法,也叫回忆反思法,是在运用各种记忆原理的基础之上,借助于形象、联想及感觉来重温过去已经学到的知识。二是交替推进法,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较多,备考者应该很好地运用交替推进法,即在备考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各门学科的备考时间,通过各科交叉复习的做法来提高备考效率;三是点面结合法,备考过程中既注意各个知识内容和要点的把握,同时又弄清楚它们之僮的横纵联系,掌握知识内容的总体框架。做到既抓点带面,又以面扶点;四是联想记忆法,将有关的事项集合起来进行记忆,在头脑里建立起各方面知识内容之间的生动联系,其目的是增强头脑的总体活力;五是自测与互测结合法,

六、最重要的一点――选准考试用书

公务员考试范文第3篇

命题思路是与考试的类型、层次紧密相关的。不同的形式、层级的考试有不同的命题原则和要求,有不同的试卷结构和题型等。

(一)考试的基本知识

考试主要是测试考生知识和能力素质等方面差异的手段。考试的目的在于通过某种手段区别不同考生在要求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同,以便于检验教学的结果或者便于甄选人才。

目前,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形式主要有笔试、口试、模拟操作测试、心理测试等。

笔试是通过书面答卷形式对考生进行有关知识和能力的测试。一般来说,笔试的命题量大,内容广,试卷题型与内容结构相对规范,评分也相对客观公正;但是笔试对于考生的工作阅历、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等难以检测。

口试则除了测试文化知识以外,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仪表风度等能够进行有效测试;但口试出题量小,考查面有限。

模拟操作法则是根据职位的具体要求为考生设置的一种模拟真实工作状况的情景,如处理公文、主持小型会议、提供决策意见、实地调研等,考官通过对考生在工作情景压力下的行为观察来测评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组织能力、适应能力等。这种测试能很有效地测出考生处理公务的能力,但比较复杂且耗时耗力,难以大规模考试。

心理测试则指,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手段对人所有个性特征,诸如智能、气质、兴趣、性格、价值观、情感等进行测试。心理测试有智力测验、个性测试、能力测试、笔迹辨析等。目前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常用的是能力倾向测试和个性倾向测试。

(二)命题与考试

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层级的考试,其命题思路是不一样的。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从小就开始参加的学历考试、升学考试与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上有一致的地方,但命题却各有侧重点,试题各有不同的题型。尤其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侧重点和题型更是广大考生所不熟悉的,面试的命题侧重也与笔试不一样。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职位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而且不同职位考试命题的重点也不一样。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侧重于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数量关系理解、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综合分析推断能力等。就考试形式来说,笔试、口试、模拟操作、心理测试,由于每种形式考试都有检测手段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所以命题思路与形式也不同。比如,笔试由于出题量大,内容广,评分客观,考试信度和效度较高,命题时侧重于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题型一般以短答式和论文式为主。短答式试题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填空、选择、排列、判断方式用简明文字或符号回答较多问题;论文式,则是根据题目或有关资料写成论文形式来回答。短答式试题命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容易混淆的但又重要的概念、基本原理、定理;而论文式试题命题则侧重于一些热点、重点问题一些经典理论问题。口试是考生在主考官面前用口述方式回答问题,主考官通过对考生的观察和分析其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来评分。口试命题大多是有关工作经历、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内容及对一些实际问题的看法。口试命题量不大,题型也大体是一问一答式,关键是要反应敏捷,吐词清楚,有条有理。模拟操作考试,命题特点是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为考生设置各种各样情况,考查具体职位要求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其题型也不象笔试和口试。心理测试,命题侧重于能力倾向和个性倾向,试题中看图分析、计算、比较、归纳、排队等题型较多。

公务员考试范文第4篇

27%的考生有着“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信念,这与我们的刻板印象相比,似乎还是一个比较高的数据.按照庸常的理解,能够有2.7%就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从近些年来看,一些公务员在与公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没有达到民众的期望值. 虽然,在一些谴责声中少数渎职枉法的公务员不代表所有的公务员,但一叶障目,还是影响到了公务员群体的形象.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人一边骂着公务员,一边又削尖了脑袋往公务员队伍中钻. 近些年来,媒体一直鼓吹说参加国考的考生越来越“理性”了. 其实,站在现实跟前,考生的确“理性”多了,现实利益的考量终究是第一位的. 所谓职业也是一种人生的投资,目前来看,公务员是一个不错的职业投资,也无可厚非.

与此同时,还有人注意到2011年国考的另一个热点:“考德”. 据报道,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考察录用阶段,将要求重点加强对考生“品德”的考察. 从以上调查来看,我觉得品德还都算过关――至少有人诚实地说出自己考公务员是为了人民币,而不是为人民服务. 但是,反过来看,为了人民币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这一点还是和公务员应有的品德相悖的. 有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公务员拿了纳税人的钱,就是去为纳税人服务,拿钱而不想办事,便是有着“渎职”的嫌疑了. 不过,幸好,这只是针对想要做公务员的考生的调查,而不是针对公务员的调查,有此想法的考生,或许考不上公务员呢.

我倒是希望,有着“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信念”的考生,能够在此次国考中脱颖而出,因为,你们代表了公务员这个职业的基本底色,值得尊敬.

1. 在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求解其中的4个选择题时,假设每个选择题某考生答对的概率都是,且求解各个选择题是相互独立的,答对需花费的时间为2分钟,答错需花费的时间为1分钟.

(1)求这名考生至少答对一题的概率;?摇?摇?摇?摇?摇?摇

(2)求这名考生求解这4个选择题花费的总时间ξ的分布列及期望.

试题创新度:

试题难易度:

高考命中率:

2. M同学参加了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了A单位),同时也参加了当地事业单位的考试(报考了B单位),现已知A,B两个单位的工资标准如下:A单位第一个月工资为15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比上一年月工资增加230元;B单位第一年月工资数为20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在上一年的月工资基础上递增5%,假设M同学幸运地通过了这两次考试

(1)若M同学连续在一个单位工作10年,仅从工资收入总量较多作为应聘的标准(不记其他因素),M同学应该选择哪个单位,为什么?

(2)在A单位工作比在B单位工作的月工资收入最多可以多多少元?(精确到1元),并说明理由.

试题创新度:

试题难易度:

高考命中率:

公务员考试范文第5篇

白宫,我来了

2006年10月,在哈佛读书的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美国联邦政府公开招聘中央政府公务员,并将在应聘者中进行筛选考试。我想如果能参加这次公务员考试,对自己来说将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

按照报纸上刊登的报名邮箱,我发出了自己的申请函。两个工作日后却意外地收到了报名处的拒绝回复,上面清晰地写着,参加美国中央政府公务员考试的资格之一就是须拥有美国国籍。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

面对拒绝,让人扼腕叹息。导师哈瑞关心地问我是不是遇到了困难,在得到我的回答之后,哈瑞想了很久说:“你参加考试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在理论上美国政府是允许非美国国籍的外国学生报考的。当然,必须有学校的推荐说明你很出色,能够胜任一些美国人无法胜任的工作。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建议学校推荐你参加,但是你要考虑清楚,你最后胜出的可能性很小。”这番话让我重新找到了希望。

2006年11月3日,哈瑞教授带着我来到哈佛大学的就业办。在与就业办工作人员的交谈中,他们详细地了解了我的经历。当听说我曾经以实习生的身份在美国的州政府工作过时,他们要求我拿出证明。在得到对方的确认后,学校就业办的工作人员马上为我发送了推荐信。

接下去的等待让人感到心焦。推荐信发出一周后,仍然没有接到来自报名处的通知,我开始有些绝望了。12月1日,哈瑞来到了我的公寓,只见他变戏法一样从口袋里掏出一封快递:“学校替你发出的申请通过了……”我把快递夺了过来,兴奋地高叫着:“白宫!我来了!”

笔试“陷阱”多

联邦政府公务员面试时间是每年的1月份。哈佛就业办公室特意安排了主任助理对我进行面试前的培训。除此之外,他还找来了以往美国公务员考试的样题。由于这样的试题是保密的,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这套试卷分为4个部分,每部分答题时间为45分钟。因为题目分数不同,而我又是按照前后顺序完成的,所以在这里吃了个小亏。主任助理惋惜地说:“这套试卷本身就是一个陷阱,考验人的反应能力。每个部分只允许用45分钟时间去做,如果你没有把握完全做完的话,那么就要先从高分题做起,这样你的分数才会得到提升!”

有了这次培训,我心里踏实了许多。第二天,我早早地赶到了考试地点――克里蒂大厦。大厦门前站满了维持秩序的警察,考生要凭面试通知进场。

从进大门开始要经过3次安检才能进入考场。我所在的6号考场让我心里轻松了一下,因为6在中国象征顺利。考场前台的大屏幕上是一张投影仪投射出来的图片。“白宫,是白宫!”我兴奋地喊道。“伙计,别喊了。”我身边一个美国人低声对我说,“这个洋葱头建筑是国会大厦,不是白宫。去年我就在这上面吃了亏。”

经过攀谈我才知道,原来包括美国人在内,很多人都容易将国会大厦和白宫混淆。联邦政府用这两个建筑做了个小小的“陷阱”来考查。如果回答错误,印象分就会打不少折扣,因为考生连美国的政治中心都认错,可见平时对国家的关心程度不够。我头上冒出了冷汗,没想到这陷阱还真是设置得巧妙。

面试提问的都是一些常识性问题,也会问一些你对你所在州政府的看法。有了先前的提醒,我谨慎起来,每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后才作出回答。面试结束后我平静地等待着笔试。

笔试和我先前接受的培训一样,模仿托福的考法。刚拿到试卷,我就找各部分的高分题先做。试题全部是选择题,主要是场景题。题干部分告诉你一个政务场景,然后有4个选项,要求你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处理方式。最后有一些心智测试题,无所谓正确答案,主要是考察答题者是什么样的性格。考试整整进行了3个小时。从考场出来,我头晕眼花,眼前到处飞舞着A、B、C、D。周围的考生也都长吁短叹,恨自己做题速度太慢。我心里暗暗高兴,看来面试前陷阱里的失分会在笔试上补回来。

落选,我自豪

2007年3月初,回到学校的我收到了接受面试的通知。

通过了面试的考生4月份要到华盛顿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这些人在美国被称为“Finalists”,我把它翻译为“终结者”。能走到终结者这个程序,在美国人看来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各所学校也会为学生取得这个成绩而感到骄傲。

不过,就业办主任的话却引起了我的深思。他说,终结者培训结束后,联邦政府会颁发毕业证书,这就意味着你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但是,要想得到公务员的工作,还要参加一个联邦政府各部门联合举行的招聘会(Job Fair)。有部门接收,你才算彻底通过了考验。但奇怪的是,很多培训期间成绩优秀的终结者却在招聘会上递简历时就被淘汰了,不知道那些部门是以什么为依据拒绝这些优秀人员的。

虽然这个疑团无法揭开,但走到这一步,说什么也不能放弃,哪怕会流泪。3月底,我坐上了去华盛顿的飞机,到公务员招考部门报上名之后,我被安排进了培训机构。

说是培训,其实进行起来更像是一场模拟的游戏。每天上午一个课时的公务员守则和各个部门的规定,此后都是模拟时间。我得到题目是虚构一个在华盛顿的居民居住工程项目,要求详细地作出规划,从全程的准备、推广到居住工程的设施配备,拿出全套方案。

我首先考虑到的是居民居住的舒适性,于是我从建筑本身入手,查阅了不少节能材料的资料,比较了各种方便的室内设施。半个月后,我完成了全套方案。上交后第二天,培训老师单独带我出去。

我们的目的地是华盛顿第72街区,这里住着一些居住条件不算好的美国公民。老师在车上告诉我:“你今天需要做的就是去街区,然后作为方案设计人向这里的居民宣传和推广你的设计计划,要努力争取到更高的入住率。”这让我心中感到忐忑。来到72街区后发现已经有人组织了居民在等待着。

这些美国人提的问题相当全面而且刁钻,有的甚至连抽水马桶的高低以及抽水口的宽窄都会问到。一场推广下来,我满头大汗,有许多现实问题我的方案里都没有提及,起初交上方案时的得意已经荡然无存。我向老师要求:“先生,能不能把方案还给我,我要做一下修改。”

培训中心进出的车辆很多,许多人匆忙地要回了自己的方案。我从这紧张的气氛中感到了一种暗战的气氛。我想,或许最终决定胜负的契机就在其中,各个部门也许是根据此时每个人的表现来决定谁更适合吧。

5月10日,最后的考试终于到来了。这次是在白宫内,联邦政府各个部门齐聚一堂。议会、卫生部、财政部、建设部、中情局机关等等如雷贯耳的机构纷纷摆上了自己的招聘台。剩余的近百位终结者排着整齐的队伍,向自己心仪的部门投递简历。按照规定,每个终结者可选择的部门最多只有两个。

因为我学的是政治管理专业,所以我选择了议会和建设部。简历投递后,终结者们要在白宫外的草坪上等待最终结果。看着这座白色的宫殿式建筑、美国的政治中心,我渴望着自己有一天能到这里工作。很快,工作人员开始念被选中的终结者的名单。每个被念到名字的人都露出了迷人的微笑,挥手走进了白宫。

随着念到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心情逐渐沉重起来。最终,工作人员念完了“克里・乔丹”的名字后宣布公务员选拔到此结束。最后一个幸运儿是我熟悉的那个在纽约提醒过我的美国人。带着一丝酸楚和失落,我和其他落选的终结者一起离开了草坪,我们手里拿着终结者培训结业证书,互相拥抱,安慰着别人和自己。

培训老师安慰我们说:“别沮丧,不是你们不出色。培训中的虚拟项目方案决定了最后的结果。比如你在居民居住设计的时候特别注意到医院的建设,而且提出了自己合理的理由,那么你可能被卫生部录取。而考虑到投资问题,也可能会让财政部感兴趣。你最后的方案修改得很合理,但是第一次方案中的重点方面不切合你所选择的部门,你依旧会被淘汰。”

“那我呢?”我听培训讲师这么解释,不服气地问,“我可是想到了居住的舒适性,而且我应聘了建设部。”

“抱歉!”培训讲师诚恳地说:“你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在失业率依然很高的美国,中央政府必须做招聘美国员工的典范,只有你申请的职位没有美国人能够胜任的时候,你才能胜出。当然你的优秀我们已经看到了。”

在回哈佛的飞机上,我还是忍不住湿润了双眼。白宫公务员考试这颗洋葱剥到了最后,我流下了眼泪。不过,我的眼泪是满足的眼泪,这次精彩的人生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独特和难忘的。我有理由相信自己的前途会更加美好。

公务员考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热;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118-02

最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正在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但录取的比例也越来越小。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1,其中38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与拟录人数之比超过100:1,9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人数与拟录人数之比超过200:1,5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人数与拟录人数之比超过1000:1。

1 公务员考试热原因分析

1、1 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好

首先是公务员职业稳定。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辞退。可从目前情况来看,考核不称职的公务员有几个?即使有人第一年考核不称职,第二年他就会想办法调整状态,使自己称职。所以目前离开公务员队伍的,除个别自动离职外,就是违法乱纪被淘汰的,因考核因素被辞退的微乎其微。其次是公务员待遇高,各种保障体系健全。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1、2 社会就业压力增大

最近几年,国内外经济环境都不太好,国内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需要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外向型经济模式升级成高效率、高附加值创新型经济,由此会剩余大量的劳动力;中国的高校连年扩张,每年新增大学生70万左右,给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国际经济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陷入重重困境,国际市场的急剧萎缩进一步打击了我国的出口型经济,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失业下岗;据国家统计局估算,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达到两千万,如果按照GDP8%的增长速度,只能带来1200―1400万个新增就业机会,也就是说每一年全国就有700万劳动力找不到工作。预计到2009年年底,我国城镇失业率将高达12%~15%,在当年毕业的600万大学生中将有150万遭遇就业困难。所以在如此恶劣的就业环境面前,找一份如公务员这样待遇优厚,环境稳定,发展前景光明的工作显得尤为珍贵。

1、3 “官本位”思想的遗留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强烈的“官尊民卑”的“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五千年封建礼教传统文化熏陶下的群众,知道什么叫官,现在官都改名了,叫公务员。你看那个企业的老总,拥有身价千万还不是对一个主管局的副科长点头哈腰。这一社会现象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一个共识:没钱的怕有钱的,有钱的怕有权的,谁有权?自然是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社会地位高是大家公认的,也是“官本位”思想影响的结果,今天很多人同样认为,当公务员可以获得比其他工作更高的精神享受。因为一个方面公务员多身处权力部门,手持公共权力的支配权,这为他们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另外一个方面还体现在其他行业无与伦比的独一无二的公权力上,并不是说公务员利用公权力去为自己谋私利,而是强大公权力折射出的美丽光环起作用。对于广大的刚踏入社会的学子们来说,与其说他们了解公务员职业,不如说他们是羡慕公务员这个职业,实际上他们是对公务员权力和荣誉的一种向往。

1、4 考生的“跟风”心态

“跟风心态”一方面表现在公务员考试带有盲目性,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公务员的职业在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占据大量资源、竞争机制不健全、缺乏淘汰机制。激烈的竞争以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利用的资源十分稀少,使得大学生想尽快摆脱这种“漂泊”,追求一种很稳定且资源相对很丰富的“铁饭碗”。考生还存在“唯利是考”的价值取向,公务员的“热”也只是热在“热门”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这样的地区或机关条件好、待遇优,地震、气象、煤矿安全监察、边远山区一直是冷门,大批气象局岗位报名人数不足开考的最低人数要求。

另外一方面还表现在报考人数和实际参考人数的巨大差别上,很多人在考试开始前“临阵脱逃”或者考试到一半就决定放弃,从2001年到2008年的数据上分析,参考率只有74%。还有一些考生缺乏对报考岗位最基本的了解,导致在考上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2 公务员考试热产生的负面影响

2、1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公务员考试调动了大量的社会成员,同时也必将调用大量的社会资源。其中,既包括国家为此付出的大量选拔成本,也包括参考者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甚至压力、努力等个体成本,个别职位千人竞争一岗现象更是代价巨大。对于个人而言,个别职位千人竞争一岗如同中奖;对于国家而言,为了录取一名公务员却需要在数十个城市设置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考室。公务员考试过热导致考试经济发达,社会资源耗费严重。此外,我国公务员考试存在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省级公务员考试、县市地方公务员考试等三大层次,每参与一个层次职位的竞争就必须参加一个层次的公务员考试,因此存在层层考、重复考的现象,也存在社会资源的浪费。

2、2 造成人才消耗

在国外,博士的培养目标是进入科研领域,在国内,不少理工科博士却争做公务员,理工科硕士报考公务员更比比皆是,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严重的是,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可能出现政治领域人才堆积并大量剩余,其结果必然是加剧内耗。而在中国科研和教育领域,在创造财富又需要产业升级的工业界,在亟待加速的农业现代化领域,都还缺乏吸引人才的环境,商业金融领域更缺乏与国际接轨的高级别人才,如果不能给相关人才必要的社会尊重和物质鼓励,如果让他们中相当多的人感觉只有当官才能获得成功感和利益保护,势必会动摇科教和经济人才的培育基础,影响中国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2、3 造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下降

国外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比率是20%,而中国不到1%。公务员热折射出年轻人普遍缺乏自主创业的激情,某种程度上也吻合了他们的内在心理需求。数十年的应试教育,“成绩源自考试”扎根于许多年轻人的潜意识,对考试以外的成功途径存在“先天”的畏惧和不适应。大批的高校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的考试中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毕业、就业和创业。现代社会本是一个全民积极创造财富的社会,广

大的毕业生毕业后应该投身于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来,然而事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广大的优秀学子的选择却是投身于财富管理和享受这个行业。缺乏拼搏创造精神的人,只能使社会发展的脚步放慢。

2、4 造成“官本位”思想的强化

公务员职位受到公众的热烈追捧,势必进一步强化中国社会结构中业已存在的“官本位”取向。“官本位”强调以官为本,唯官独大,官位不但成为决定权力配置和利益分享的唯一标准,甚至也成了衡量一个人事业成就和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在“官本位”的强力导向之下,众多社会成员为获得当官的资格,先是千军万马过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接下来又千方百计追求仕途上的步步高升。各种跑官要官的“潜规则”、买官卖官的腐败伎俩很可能愈演愈烈,社会风气将受到更大的毒害。

如果“官本位”取向因持续升温的公务员热而不断强化,还将使公务员群体在社会上成为越来越强势的一个群体,这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并非一个好消息。公务员群体越来越强势,其主导改革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强大,这将导致包括普通人、农民及一些弱势群体在内的其他群体,参与改革的空间就会越来越狭窄,在改革中拥有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也会越来越弱小。

3 如何让公务员考试理性回归

3、1 端正考生对公务员“官本位”思想

我们需要在公务员管理中加入更为致密的监督网络,严格约束国家公务员的职务行为。理想主义的退场,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获得公职的精英并不都存在道德优势,不少人是怀着权力和经济收益目的选择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没有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滥用权力、;如果放松了监督,公共权力就可能沦为他们谋取一己之私的工具。

3、2 科学管理公务员职位

一方面我们需要合理配置公务员职位管理中的激励要素,让艰苦行业与无权单位具有吸引力。艰苦行业与无权单位同样需要优秀人才的加盟。只有提高那些艰苦岗位的物质与政治待遇,给予报考者足够的激励,才可能避免出现职位空缺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公务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提高的同时,培养公务员实现公共利益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更需要引起政府的注意。只有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才能适应新形势对公务员的要求。政府应当建立严格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与收入挂钩,健全淘汰机制,对不称职的人员及早淘汰,增补新人。使公务员能够在压力下工作,彻底改善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3、3 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这几年,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不断实施,大学生就业市场压力不小,但与我国目前人才规模偏小的现实相比,扩招政策显然存在积极作用的空间。问题在于,与招生数量的急剧扩大不相适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职业评价尺度却修正得很不够。择业是个人行为,但却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方面。择业的集中度反映了社会职业的公众吸引力I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可以纠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引导大批青年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矫正,还要放在国家人才战略的大框架中,当务之急是打破使用人才上的“二元”结构,更加注重人才开发与利用的配套政策,着力营造有利于青年人创业的软环境,彻底化解因“下不去”所引发的就业梗阻问题。

参考文献

[1]贾宇,如何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现象[N],光明日报,2008

[z]张义祯,公务员热说明什么[N],学习时报,2005--11--30

公务员考试范文第7篇

如何让被社会奉为“国考”的公务员考试干干净净地进行?目前,中组部、人社部正式公布《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处理“国考”作弊等违纪违规行为首次有了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

近3年来作弊呈上升势头

“你能考公务员吗?百分百安全,过线酬劳七千!”今年4月,南方某报记者收到这样的短信。发信人自称研二学生,专门从事替考业务,现正在为公务员考试的客户寻找“”。

很快,在广州一“替考中心”负责人安排下,两名记者分别在东莞市和湛江市参加了公务员考试,随后向公安机关举报。案件很快侦破。“替考中心”负责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无独有偶。在今年3月15日山东省公务员考录笔试科目中,山东省人事、公安部门在济南一考点也抓获两名向考场内发送信息的作弊嫌疑人,最终成功破获了这起重大考试网络作弊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查出作弊考生9人,缴获作案电脑、无线电密拍及传输设备多套。

中组部、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3年来,公务员考试作弊等违纪违规现象呈现上升势头。

不妨对比一组数据:2007年度,考试规模为53万多人,违纪总数为217人,雷同试卷为6份;到2008年,考试人数达64万余人。违纪总数为413人,雷同试卷数量升至215份;而最近一次的2009年度考试,考试人数达77万余人。违纪总数升至1004人,雷同试卷数量也升至695份。

2009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公共科目笔试考生违纪种类主要有:违反考场规则,使用无线耳机手机等高科技设备传送考试信息、使用假身份证参加考试、替考、答题信息雷同等。

与2008年度相比,2009年度违纪行为有所增加,且多数为严重违纪。

“以雷同试卷为结果的高科技作弊,是近几年考试作弊形势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利用无线电和网络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作弊已经成为公务员考试违纪违规的主要方式,集团作弊已经开始渗透到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幕后集团作弊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跨地区的集团作弊成为雷同试卷的主要来源。

网监公安、无线电管理等部门介入

获得2010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公务员笔试准考证人数首次突破100万大关,仅北京地区就有11.4万人参加考试。

11月18日,有关部门召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录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务工作会,这在公务员考录工作史上还是第一次。会议特别强调,严厉打击考试违纪违规行为。

近几年,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等部门高度重视打击公务员考试违纪违规现象。以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录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为例,全国共投入考务人员近7万人,有条件的考场还配备了“电子狗”、“作弊克”、信号屏蔽仪、身份证鉴别仪以及其他摄像监控等设备。

针对以利用无线电和网络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作弊,已经成为公务员考试违纪违规主要方式,人社部、工信部、公安部和国家公务员局2008年联合下发通知,加强防范和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及互联网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进行作弊活动,积极防范和严厉打击非法传送考试信息的行为。

2008年,1000多名网监公安在考前、考中严查有关公务员考试的非法信息,发现一条删除一条。

2008年11月30日考试当天,有关部门联合采取行动,对利用无线电、互联网等工具作弊行为进行监测、干扰、阻断、抓获。全国投入公安干警1万多名。各省区市无线电管理部门也举全力积极行动。

“考试诚信档案”首次启用

如果说考前、考中可能尚有“漏网之鱼”。那么,考后利用科研软件对作弊试卷进行专门甄别就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防火墙”。

从2007年开始,有关部门就投入专家力量专门研究雷同试卷甄别技术。

2008年11月,第一阶段雷同试卷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在此基础上。2009年度中央机关招考阅卷过程中,专门成立了雷同试卷检测小组,专门检测作弊试卷。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检测小组投人7人、8台电脑(其中一台为高性能服务器),历时7天7夜不间断测算。共检测出作弊试卷695份。

专家表示,运用多种国际公认的科学方法进行甄别。其错判的可能性在1/10的17次方以下。

经认定,2009年招考中一般违纪126人,严重违纪878人。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一般违纪人员该科成绩记零分,严重违纪人员该科成绩记零分并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

据悉,有关部门已开发成功“考试诚信档案”系统,今年首次投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试报名工作,效果明显。

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只要有过违纪违规行为的考生报名,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及时阻断报名程序。

公务员考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公务员;公务员考试热;原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公务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同时公务员这一职业也是人们争相追逐的一个热门职业,“铁饭碗”和高福利是人们赋予它的代名词,所以导致了近年来的公务员考试热。

一、公务员考试现状

据有关统计表明,以国家和中央公务员录取为例,国考录取人数11年来增加了近3倍,但报名人数增长更是惊人,11年时间从3万余人到141万人,增加了42倍。

今年“国考”招录比率仅为1.15%,考录比达到87比1。而高考的录取率已增加到72.3%。2001年,“国考”招录比率是13.7%,高考的录取率则是59%。

2001年,公务员考试开始网上报名,报考国家公务员逐年升温。据有关资料统计,11年来招考人数发现,“国考”报名人数增长速度非常惊人,11年时间增加了42倍。2001年仅有3万余人报考,到2012年高达141万人。

而“国考”录取人数11年来只增加了近3 倍,2001年录取4500人,2012年为1.6万余人。

报考公务员人数猛增是在2003年以后开始的,2002年报名人数为6万余人,2003年则猛增到12万余人。此后一路突飞猛进,呈每年递增几十万人的趋势。

据介绍,从1994年进行第一届正式的公务员考试至2000年,报名的总人数才4万多人。

零点集团一项“中国青年生活方式及消费调查”显示,公务员已经成为当下青年的首选职业,76.4%的受访者希望到企事业、党政群机关就业。

二、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

自1994年6月7日至今,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已经运行18年,据统计,已经有超过百万人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走上公务员职业之路。每年一到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时期,就会出现考生热情高涨的情形,并且报考情况持续呈“发烧”的状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状况?为此,笔者阅读了大量专家评论、新闻报道,并且通过近年来的一些观察,对造成考公热的原因作出了以下的一些分析。

(一)就业形势严峻使公务员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日益增多的应届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2002年以后报考公务员人数急剧增多,录取比例也急剧上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2002年以后高校扩招之后,新毕业的大学生是在成倍地往上翻,每年的增加量在几十万。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大约是2500万左右,这样大的供给量使得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把考公务员作为除了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挤招聘会外的另一条择业出路。

(二)公务员这个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

福利好是吸引很多人报考公务员的重要原因,公务员收入在社会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稳定的加薪频率、带薪假期、医疗、住房补贴,一年拿13个月的薪水等都成为公务员这一职业的诱人因素。另外公务员职业非常稳定。据统计年的8年里,我国辞退的公务员人数不足2万人。按照全国近500万公务员计算,公务员年辞退率约0.05%。粗略估算,公务员的流动率在1.25%左右,这个数字远低于其他行业。因此公务员成为大学生眼中的“香饽饽”。除了“铁饭碗”的诱惑,还有“铁保障”的诱惑,其工资福利、医疗、退休养老等通常都有着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福利好、工作稳定、保障高的公务员职业因此而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三)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发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隋朝。隋炀帝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中央或地方官员,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到清朝光绪31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整整1300年。科举制度为社会各阶层的优秀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对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也倍加赞赏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这种传统观念到现在仍然根深蒂固,考生希望通过公务员考试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四)国家渴望人才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工作重心早已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方兴未艾,社会和国家求贤若渴,渴望人才,需要各方面人才积极投身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当中。为了公平起见,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优化干部结构,保证干部素质,各地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实践中,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渐打破身份、地域的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人们形象地将之称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随着公务员招考在制度上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考生认可公务员招考的“公开,公平,公正”性,这让报考者信心大增。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只要你能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你就能够脱颖而出。这种逐步透明化的考试制度吸引了大量的报考者。

(五)家庭因素

考生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希望他们参加公务员考试。因为他们知道,参加公务员考试需要投入的物质成本很小,只要交上为数不多的报名费,上个公考辅导班,或者买来一些公考的参考资料,再复习上一段时间即可。但是一旦考上了公务员,就可以马上跳入龙门,改变命运。各方面的好处就会随之而来,而自己由于和考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会跟着沾光。考生的家人和亲戚会以他为荣,不仅不用为他的衣食住行发愁,而且在外人面前脸上也有光,把这当成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考生的朋友也会因为自己的朋友成了公务员而高兴,有一个公务员的朋友,自己的社会价值也无形当中提高了。所以考生的家人、亲戚和朋友会大力支持他们去考公务员。

(六)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有很多应试者并不认为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具有奉献精神,必须勤政廉政,他们把公务员看成权利和地位的象征,看成积累社会资本的砝码。在公务员报考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深思,各类岗位的报名人数冷热不均。2008年公务员招考最热的一个职位报名人数高达3574人,2009年这个记录已被打破,职位竞争比最高4000:1,在2008年的公务员报考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如广西百色、宁夏、内蒙、新疆等地有近60个职位无人报考,偏远地区的气象、水利、地震、农业等部门的职位一直少有人问津。在公务员开考以来,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多年。

以上各点原因说明公考热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传统意识等方面的原因。

三、公务员考试热现象带来的影响

(一) 积极方面

第一,表明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公平。人们在政治上可以充分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对于中国普通公民来说,通过公务员考试获得了知识,能力和管理国家的资格。

第二,有利于政府机构选拔优秀人才,这种竞争激烈的考试,为社会通向国家行政机关打开了一扇大门,为选拔优秀人才创造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环境,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选拔优秀人才治国安邦。

(二) 消极方面

第一, 导致“官本位”思想的蔓延。中国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这一思想就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随着公考热的兴起,更加使这一观念深入人心,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 容易造成人才浪费。很多公务员的岗位低学历者就可以胜任,但是在激烈的公考环境下通常都是高学历者胜出居多,这样使得很多人盲目追求高学历;同时,过度的公考热抢夺了其他行业的人才来源,导致一些行业缺乏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造成人才浪费,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四、 总结

虽然有些人带着投机心理来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大部分考生还是本着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使个人价值和祖国利益相结合的目的来参加考试的。公务员考试热的现象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通过公务员考试,可以为国家选拔优秀领导干部,有利于保证公务员素质,国家和社会得到了这些有用之才,可以使得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成为公务员的那些人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有利于领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驰.公务员考试“热”的“冷”思考[J].科教文汇,2007,(2).

[2] 郎成爽,赵芸霄.公务员报考热的制度分析[J].云南:法制与社会,2007,(11).

[3] 杨晓安.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J].武汉: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4] 杨小菊,温志强.公务员国考热透析中国市场[J].中国市场,2010,(1-2).

[5] 杨凤春.中国政府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7.

公务员考试范文第9篇

问: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法律相关的知识占多大比重?

答:06年及以前常识判断分为六大模块:政治、法律、经济、人文、管理、科技,但07年变为一个模块:法律。以此判断,08年常识依然涵盖法律95%以上。04年以后考试已经侧重法律考核,07年整章覆盖,08年会依然以法律考核为主。

问:公务员考试涉及的法律很多,是不是要将这些相关法律原文都看一看?

答:公务员考试是能力考试,不可能具有专业性考试,侧重法律的运用考核,只需要具有法律条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的法律有:宪法、民商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如何备考08年考试,根据07年的试题分析主要侧重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宪法在07年考题中的96、97题,占常识部分的8,内容为公民的自身权利和组织选举有直接关系,今年趋势依然。行政法律法规是第99、100、108、115、118题5题占常识的20,主要在行政服役法、许可法、处罚法。民法占常识的40,内容为肖像权、委托、法定继承、夫妻共同财产、商标法、仲裁法。经济法占16,主要为公司法。刑法、诉讼法占12。法律部分主要重点是在新颁布的法律条文和最近的条文,希望考生可以在不断的努力中得到更大的进步。

言语教研室主任:顾斐

问:除了大量做题之外,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推荐给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们,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解题能力?

答:以备考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考生主要有两个误区:⑴言语不需要复习。⑵从语感的角度来选择。从公考题量的角度来看,06年25道题,07年40道题,言语不单单是语文考试,而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一部分。言语包括词语表达、片段理解等4部分。难度逐年增加,不仅是文字能力的考察,而且包括作者的观点、感彩等。通过综合性考察考生的能力。从考官出题的角度分析,考试出题模式不是惯向思维,而是逆向思维。应注意三个词表:近义词辨析表、关联词表、成语辨析和误用表。片段阅读是言语的一个重点,有七大类型:主旨题、观点题、细节推断题、词语含义题、代词指代题、语句衔接题、标题和结语。

判断推理教研室研究员:付连奎

问:有很多朋友做判断推理题时只能“跟着感觉走”,答题特别没有把握,您是否认为答判断推理题都得靠长期积累的逻辑思维能力?

答:逻辑考察通常是思维中比较出问题的地方,考的逻辑常识与系统逻辑有关系但不是密切相关,公务员考试只考逻辑常识,可以通过书籍进行了解或者进行通过一定的训练。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前提不会超过2种前提,如果不知道规律,比较容易出现错误,逻辑常识必须把握。

申论教研室主任:钟君、孙景民

问:很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平时感觉文笔不错,而且对申论也进行了一番准备,为什么公考申论成绩不尽如人意?

答:考生没有对申论的本质进行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⑴认为申论考试就是一门写作考试。⑵申论只是在写杂文评论。⑶申论是可以脱离材料的。⑷申论可以当成学术论文。实质上申论是通过给定材料分析的写作和辩证思维的写作,是综合素质的考察。

考生对申论的本质没有明确,考生在写申论文章时应以公务员的身份写文章。考生的语言不规范,这于优美程度无关。辅导老师推荐读物《半月谈》、《求实杂志》、《人民日报》中的文章都是比较规范的语言。针对申论的解析考生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最主要解决问题要有可行性原则,要求结构完整。可总结16字原则:概括全面、对策可行、论证深刻、言语规范。

(8月16日《公务员考试报》,作者系该报记者。)

虽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中西方公务员招聘制度的特点也不同。但在共同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全球化的背景下,再加上人事管理上的共性,西方招聘文官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有十个方面的素质要求

英国在1870年确立了以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的制度。英国是最早采用功绩制的国家,即重视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和实践能力。把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作为公务员升降的主要依据。

英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程序相对完善,考题设计也较为合理。坚持“通才”标准。即注重选拔对象的教育、知识、素养以及综合、推理和判断能力,而不是狭隘的专门知识。具体表现为十个方面的素质要求:沟通与交流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高效率工作能力;领导和管理能力;计划与组织能力;宏观能力;崇尚服务对象的意识;组织意识;全局意识。测试项目包括七个方面:第一为鉴识,考生阅读有关问题的文件,在150分钟之内至少拿出四个解决办法及其优劣分析,并提出建议和理由。第二是文书起草,在45分钟内以明确肯定的语言答复一项来文。第三是集体讨论二至三个重要问题,主考人员进行观察打分。第四是模拟开会,考生轮流任主席,就某个问题组织讨论,做出结论,这是考察考生的交涉能力、口才、常识和个性。第五是智力测试。内容包括认知、辨别、口语、统计推理和常识等。第六是由三名考官分别对应试者进行40分钟的口试。最后,同组考生相互评分。以观察其识人的能力。如此过五关斩六将后。考生可进入第三阶段,即以口试形式进行决选,以决定排列名次及是否录用。

德国:不采取统一考试和统一招录方式

在欧洲,通过竞争按成绩选任公务员的招聘制度最早出现在德国,德国公务员的高效率和守纪律是世界闻名的。在德国.所有涉及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最初都是由国家公务员来完成的.但目前已非如此。随着国家行政制度的改革和人们认识上的变化,越来越多过去必须由国家来完成的任务已经改由社会和私营部门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在招录公务员时比较谨慎。如果不是必须。则一般通过私法招聘人员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尤其是在德国东部地区,近来使用公务员越来越少。

德国招聘公务员不采取统一考试和统一招录的方式,而是按岗位的需要随时进行招录。空缺的岗位必须提前公之于众。说明用人单位、招聘什么职位和级别的公务员。但特殊岗位的公务员以及司局长以上的公务员不实行公开招录。用人单位对符合资格的申请人按照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筛选。筛选过程和方式由用人单位自主进行。由于公务员不能被解雇。国家要负责其福利和退休养老。因此,录用新的公务员原则上必须经财政预算部门同意。

美国:多采用聘任制,政治上中立

美国从1776年独立建立文官制度以来,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虽然经过了多次重大改革,但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如今美国现任政府工作人员中90.9%都是经过考试录用的。考试以测试语言能力、数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行政裁量能力为主,同时还考历史等科目。美国的考试录用制度重视专业化。考试内容同将要担任的职务紧密结合。

通过考试的考生,美国多采用聘任制,这就形成了政府与公务员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强化了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聘任方法也相对简单易行,有利于解决公务员能进能出、领导能上能下的问题。有利于人员流动,有利于吸引人才、破除人才单位和部门所有制.给所聘部门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和手段,使该部门的领导层能够及时更新并始终保持活力。其缺陷在于聘任者与被聘任者之间缺乏稳定性,受聘人员由于职业无保障、看不到晋升的前景,其责任感和职业意识会比常任公务员明显降低.倘若报酬欠佳,可能造成高素质人才流失。美国还要求公务员不得以其公务员的身份参加党派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政治倾向性”。

联合国:实现招聘效用最大化

联合国有一个统一的正式聘任程序。一般先是由本人申请,并提供个人的情况资料。笔试成绩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将获得面试机会。面试可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联合国承担所需全部费用;也可通过视频电话进行,由考试委员会的专家提问并评判。面试过程中,大约10%左右的候选人将被淘汰,而通过面试的人员将进合国人事厅国际职员人才库。当出现职位空缺时,由联合国从人才库中选聘。该后备人员库不仅面向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而且还为成员国政府各部门推荐国际职员候选人提供服务。建立后备人员库,避免了重复招聘带来的成本.也实现了招聘效用的最大化。

为体现平等原则,联合国要求在职的公务员中妇女要占到一定的比例。在秘书处高级职位方面,妇女占19.6%。联合国一直努力确保妇女获得平等机会。2000年定的指标是在所有专业职务中、尤其是在较高职位上让妇女占50%。

公务员考试范文第10篇

曹操做官很早,刚成年就被地方官举荐为“孝廉”,做了“洛阳北部尉”。在洛阳干了三年,任期一满,升官挪窝,调到河南省清丰县当县长(顿丘令)。刚当上县长,他的仕途就遇到了危机——他的一个堂妹嫁给了一个国舅,而这个国舅犯了罪,要株连九族,一查,曹操是该国舅的老婆的堂哥,也在株连之列,于是朝廷就免了他的县长,让他回老家凉快去了。曹操老家在安徽,回到安徽后,他在城郊盖了一所房子,在里面勤奋读书,“宅”了好几年。

26岁那年,曹操东山再起,被朝廷从老家召唤出来,做了“议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曹操被封为高级军官“骑都尉”,跟随中央部队去打黄巾军,很快立了功,升做“济南相”,相当于现在济南市的市长。再后来董卓作乱,曹操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参加联军讨伐董卓,又攻灭袁术、袁绍等军阀,挟天子以令诸侯,官做得越来越大:38岁成为省长(兖州牧),42岁做了事实上的丞相(大将军兼司隶校尉兼录尚书事),54岁做了真正的丞相。虽然直到去世,他都在丞相的位置上没动弹,但真正的权势却远远超过了皇帝。

很明显,曹操戴的第一顶乌纱帽是“洛阳北部尉”,这个官职负责河南孟津一带的社会治安,兼管地方防卫和征兵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兼武装部部长。那一年,他才20岁。

不用考试就能当公务员

20岁就当官,现在很少见;不用考试就能当公务员,现在更少见——虽然说现在基层公务员选拔有太多舞弊环节,但至少在程序上还是少不了一两场考试的,对不对?曹操20岁就做了官,而且没有经过任何考试,放到今天,这绝对是个大新闻。

在汉朝却算不上新闻。汉朝的公务员选拔程序分两大类:一类叫“策试”,跟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接近;一类叫“察举”,用不着考试,直接由地方官向上级政府推荐,再由上级政府安排去做官。

理论上说,地方官愿意推荐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道德品质特别好的人,一种是工作才能特别突出的人。一经推荐上去,前一种人会获得“孝廉”的称号,后一种人会获得“秀才”的称号。为了避东汉第一代皇帝刘秀的讳,在曹操那个时代,“秀才”通常叫做“茂才”。有了孝廉或者茂才的称号,也就等于具备了做公务员的资格,等着国家分配工作就是了。

曹操做公务员,走的是察举路子,换句话说,他没参加公务员考试,是被安徽老家的官员作为孝廉推荐做官的。不光曹操,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没参加公务员考试,也是被安徽老家的官员作为孝廉推荐做官的。朝廷给曹嵩分配的第一份工作是“荥阳令”,相当于现在河南省荥阳市的市长,那时候曹嵩刚满22岁,跟儿子一样,都属于年轻干部。包括后来跟曹魏三足鼎立的东吴首领孙权,年轻时也曾经被地方官举荐为孝廉。再扯远点儿,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爷爷陶侃,也是先被荐为孝廉然后才进入公务员系统的。

在曹操那个时代,孝廉的数量要比茂才多得多。因为道德品质这东西不容易衡量,是好是坏地方官说了算,很容易造假,而工作才能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冒充的,你地方官把某人夸成一朵花,说他如何如何能力超群,皇帝试着给他个官做,发现不行,举荐人指定要受处分。为了保险起见,地方官更热衷于推荐孝廉,而不太热衷于推荐茂才。不过也有爱才如命的地方官愿意冒险,譬如说刘备任豫州牧时,就曾经大力举荐一个叫袁涣的人做了茂才,后来这个袁涣被分配到吕布手下做官,很受吕布敬重。

五花八门的考试内容

那位说了:假如一个人具备做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地方官却没有发现他或者不愿意推荐他,那他岂不永远也做不了公务员吗?

也不是,他可以参加策试。策试是公开的,很多人可以报名参加,而且还分地方策试和中央策试,就像现在公务员考试分全国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一样。策试的考题又分好几种:有“贤良”策试,主要考处理公务的才能;有“明经”策试,主要考对先秦典籍的掌握程度;有“文学”策试,考文字表达能力;有“直言”策试,考对国家政策和社会问题的熟悉程度和应对之道;还有“有道”策试,考天文星象周易占卜之类的学问。这些不同类型的策试并不是都要参加,你只要参加一门并且通过考试,就能做公务员。当然,如果能通过一门以上更好,做官会更有把握。

我们熟悉的一些历史名人都是通过策试走上仕途的,例如那位发明地动仪的大科学家张衡曾经通过“文学”策试,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哲学家董仲舒曾经通过“贤良”策试,《三国演义》上有位“辽东王”公孙度,曾经通过“有道”策试。

其实不光汉朝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公务员,早在秦朝就已经这么干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当年在秦朝之所以能做上亭长,也是先“试”而后“吏”。秦朝规矩,选拔高级公务员是“选贤”任命,选拔基层公务员则一般需要通过考试,亭长是基层公务员,十里一亭,十亭一乡,那时候的一个亭,也就相当于现在一个行政村,所谓亭长就是村官,刘邦参加的考试在等级上类似今天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当然,我这么打比方是离谱了些,打住。

推荐率和录取率都不高

在曹操那个时代,一个普通人做公务员的难度是不亚于现代人的。譬如说察举,它有指标限制,一个60万人以上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3名孝廉,不到60万人但超过40万人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两名孝廉,不到40万人但超过20万人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1名孝廉,低于20万人但超过10万人的郡国每两年才能推荐1名孝廉,而低于10万人的郡国每3年才能推荐1名孝廉。

汉朝末年的人口比现在少得多,60万以上的郡国没几个,像曹操的籍贯所在地沛国,总共才25万人,地方官那年推荐了一个曹操,就再也不能推荐其他人了。25万比1,多么吓人的比例,一个平头百姓要想做孝廉,比登天都难。

再说策试,地方官举办的“贤良”策试录取率一般是150:1,过关者再参加中央的“贤良”策试,录取率一般是100:1。也就是说,假如你成绩中等,连过两关最后胜出的概率只有一万五千分之一。

曹操父子都走了后门

既然通过率如此之低,曹操父子是怎样顺利当上公务员的呢?很简单,凭关系。

您知道,曹操的爷爷是个太监,名叫曹腾,他侍候过四个皇帝,其中有个汉桓帝还是他拥立的。汉桓帝很敬重他,让他做“大长秋”。大长秋不是大长今,是东汉宫廷里的一个职位,负责掌管宫中大小事务,外戚谒见皇帝,大臣递送奏章,都得通过大长秋。论级别,皇帝是老大,三公是老二,大长秋就是老三。论实际职权,大长秋还在三公之上。所以曹操的爷爷曹腾的权力,很像后来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满清的李莲英。俗话说得好,朝里有人好做官,曹腾手握大权,曹腾的养子曹嵩去从政自然一帆风顺水到渠成。曹嵩做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最后又做了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爸爸是国防部长,曹操去从政当然也是水到渠成。

上一篇:自学考试范文 下一篇:事业单位考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