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范文

时间:2023-02-27 00:26:54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范文第1篇

《华北自然资源》(CN:14-1401/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华北自然资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资源行业科技综合学术期刊。

自然资源范文第2篇

《自然资源情报》(CN:10-1798/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本刊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主要聚焦于自然资源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管理实践等方面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该期刊的目标是为我国自然资源工作提供全面、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支撑,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在报道方面,该期刊关注各门类自然资源的供需形势、管理态势以及国内外的实践经验。通过深入研究,它致力于了解自然资源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探索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方式,并提供对于自然资源管理的具体建议。该杂志的价值在于提供权威的、科学的、可靠的信息,帮助决策者和从业人员了解自然资源领域的最新动态。通过深入分析和综合报道,该期刊为读者提供了专业的评估和预测,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推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该杂志还通过介绍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它报道了各国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为我国的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这有助于促进国际合作,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的共同发展。

自然资源范文第3篇

《自然资源遥感》(CN:10-1759/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获奖情况 :2018年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7年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测绘地理信息期刊奖”提名奖;2012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测绘期刊奖”; 2007年获“首届优秀测绘期刊”一等奖 ;2000年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该杂志贯彻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突出技术应用,兼顾理论探讨,主要刊登实用性强的遥感、GIS及GPS(3S)技术理论及其应用论文,宣传3S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国土整治的规划与管理,环境和灾害监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建设工程选址、选线及城市规划等领域应用的新方法和重要成果,以从事自然资源遥感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应用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师生为读者对象。 

该杂志办刊宗旨是追踪报道遥感科学及相关领域学科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加强遥感技术新方法新技术的交流,推动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促进遥感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物体的电磁辐射信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区的监测和分析,为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监测等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数据支持。致力于及时报道遥感科学及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通过对遥感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进行系统整理和介绍,读者可以及时了解到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成果。这有助于促进学术界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遥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然资源范文第4篇

(一)国外研究状况 早期政府机关从事的自然资源审计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80年代。那时候,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政府自然资源审计,通过审计帮助企业节约自然资源及能源。目前国外一些现有的研究中将自然资源审计包含在环境审计的内容当中,如世界审计组织所指的“环境审计”除了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等环保方面的内容外,还包含自然资源开发管理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了矿产审计指南及有关资源审计的一些经验总结,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工作组1997年9月在塔林(爱沙尼亚)召开的第四次工作组会议上,了《自然资源会计》的文件,其中第一部分就阐述了最高审计机关在自然资源管理及会计记录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二)国内研究状况 目前,我国关于自然资源审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很少,但实践相对丰富,综合来说,我国资源审计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是自然资源审计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1983至1998年),这期间,尚未明确提出自然资源审计的概念,但已开始涉及一些和资源保护资金相关的审计事项。二是自然资源审计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探索前进阶段(1998至2002年),这期间,通过审计实践不断探索与经验总结,对自然资源审计的本质和规律有了一些认识,各级审计机关陆续成立了自然资源审计的专门机构。审计行业在自然资源审计的意义、内容、重点等方面的认识逐渐深化。三是自然资源审计实践发展的总结推进阶段(2003年至2008年),这期间,实践取得较大成效,初步探索、总结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自然资源审计的方法、路子。四是自然资源审计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推进阶段(从2009年开始),这期间,自然资源审计的多元化特点日益明显,自然资源审计涉及更多的领域。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是,2009年9月,审计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

二、我国自然资源审计理论框架

(一)自然资源的特性、确认与计量 在开采自然资源并形成资源产品的过程中,自然资源表现出如下特点:经过生产经营的耗用,自然资源改变了其形态,如铁矿未开采时,是矿产资源,开采后就成为资源产品―铁矿石,成为资源产品生产企业中储备的供生产消耗的资产,在开采之前反映的是资产的存量,开采后反映的是资产的流量。鉴于自然资源的上述特点,可以得出自然资源具有存货性质的结论。其确认可比照“原材料”项目进行。从理论上讲,自然资源价格收入应当归属资源所有者,也就是国家。但现实中,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并不能得到完整的自然资源价格收入。如,在我国的煤炭资源价格收入中,国家只收取一定的开采费,其他收入主要归企业所有。从一定角度来说,大部分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应该是无价的。但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必然存在一个相对合理、公允的价值。因此,对资源的价值进行计量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市场法、现金流量法等。从自然资源定价的角度来看,市场法比较适用。如,可以按照市场最终产品的公允价格减去资源生产加工中产生的成本及合理利润,从而得到资源性产品的公允价格。

(二)自然资源审计的定义框架与类型 自然资源审计,顾名思义是指为了维护国家自然资源安全而开展的审计。目前我国开展的自然资源审计以政府审计为主,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为辅,在政府审计领域,审计的重点为自然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资金管理情况。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主要是对资源审计中的能源审计进行了拓展。目前,自然资源审计按照审计类型划分,可分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以绩效审计为主;按照审计主题的资源属性划分,可划分为土地资源审计、矿产资源审计、水资源审计、海洋资源审计、气候资源审计等;按照审计内容划分,可分为资源政策审计、资金审计、项目审计等。

(三)自然资源审计的目标、对象与方法 笔者认为,我国自然资源审计的目标应定性在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而自然资源审计的对象不可能像广义资源概念那样广泛,也不能像自然资源概念那样局限,应当是拓展的自然资源概念,不仅包括自然资源本身,还包括与自然资源相关的资金流、项目流。进行自然资源审计时,不能仅仅是以前的财务审计方法,还需要引入如实地调查、政策评估、资产估值、成本―效益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推行“3E”(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5E”(加上环境性与公平性)审计。

三、我国自然资源审计实践与探索

(一)多方面开展自然资源审计 目前,国家审计署已陆续开展了一系列自然资源审计,发挥自然资源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来促进维护国家自然资源安全。已实施了土地资源审计、矿产资源审计、森林资源审计、水资源审计等,这些审计都是从资金入手,延伸进行资金使用绩效审计和资源安全审计,力争在出现大的问题之前发现问题,完善制度法规,发挥资源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2009年审计署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审计延伸审计土地资源安全,督促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2009年的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审计调查旨在摸清土地资源“家底”、 掌握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投入和项目实施情况、有效耕地面积提高情况,揭露存在的问题,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矿产资源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旨在摸清矿产资源使用费和两权价款的征收规模,揭示资金收缴和分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加大预算收入的征缴力度,同时延伸审计了矿产资源安全状况,从而维护国家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与合理开发。

(二)逐步开展资源环境审计 今后,按照审计署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将逐步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并将审计对象的视野扩展到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生物多样性等领域;不仅对资源环境资金进行财务收支审计,而且将积极尝试从资源环境政策执行、资源环境资金使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效益、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实施绩效审计。

(三)积极开展多种能源审计 目前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开展的能源审计,一般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地方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能源消费的状况,结合年度节能工作计划,负责编制本地区的能源审计年度计划,下达给有关企业并委托有资质的能源审计监测部门实施。这种形式的能源审计也可称为政府监管能源审计。二是在企业认识能源审计的重要意义或在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开展能源审计的基础上,能源审计部门与企业签订能源审计协议,确定工作目标和内容,约定时间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或者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需要,主动邀请能源审计监测部门对其进行能源审计。这种形式的能源审计也可称为企业委托能源审计。通过实施以上程序的能源审计,可以促使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从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综上所述,我国自然资源审计顺应时展形势,为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已做出一定贡献。但是我国自然资源审计起步时间比较晚,审计的职能作用发挥的还有限,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审计的领域、自然资源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关系,从而为我国自然资源审计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道国:《关于深化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思考》,《中国审计》2009年第4期。

[2]张军、刘君:《中国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及其解释》,《学术月刊》2008年第7期。

自然资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化;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绩效审计标准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169-04

一、自然资源资产化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及离任审计制度。该制度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是在顶层设计避免GDP唯一论。自然资源“一般指天然存在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气候、水利、生物、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辞海》,2010)目前,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情况引起全社会关注,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中,自然资源及环境损耗对于各类组织而言大多只是一种外部成本,尤其是在国有自然资源低价获取甚至无偿取得的情况下,这些组织很难将其纳入内部成本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进而导致对资源开发利用的浪费和低效率。要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审计,首先得把自然资源当作资产进行管理,同时建立负债表,有资产、负债和权益的具体量化。实现自然资源的资产化和商品化,我们首先面临的一个理论问题就是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问题。

自然资源到底有没有价值?类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土地价格,只有凝结了人类劳动的物质才有价值,故土地无价值,但而土地资本却有价值,而且这种价值不仅仅是其劳动的凝结量本身,而且是一种“虚伪的社会价值”。“虚伪的社会价值”是由市场价值规律产生的。马克思所说的自然资源没有价值,指的是原始的、存量的自然资源物质。它没有被人类开采,也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没有直接关联,更没有进入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经济运行之中。因为,一旦自然资源被利用,就必然存在着某种形式的人类资本的投入,就必然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当它作为商品参与到交换中后,便是有价值的。还有学者认为,要遵循自然资源的客观规律,按照资源生产的实际,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进行投入产出管理,对自然资源实行有偿开发利用、有偿使用制度,将开发利用权逐步推向市场,将其收益再投入于资源事业,建立起资源的核算制度、补偿制度、规划制度和监督制度。最终使得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产权明晰,使其市场化和法制化(杨芸芸,2009)。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对其资产化管理目的就是要使国家的所有权在资源的经济价值上得到反映和补偿。实现途径可以是将自然资源纳入国民核算体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让自然资源参与商品交换(安晓民,2003)。

二、关于自然资源负债表的思考

(一)与绿色GDP的关系

近些年的绿色GDP概念与自然资源负债表的出发点相类似,都是要建立节约型社会。早在2004年,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式联合开展了中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只不过后者站在国家自然资源安全的角度,同时帮助企业节约能源。一些学者认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最终将会发展成为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最终作为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内容,其次还将发展成为政府会计体系的一部分,最终作为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的重要内容(霍振彬,2013)。

(二)自然资源负债表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特定地区在特定日期的自然资源状况,列报资源的形成、开发、配置、运用、储存、保护、综合利用和再生等各个环节的情况,揭示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资产负债存量及其变动情况。与企业资产负债表有很大差别,在编制自然资源负债表时,必须考虑到其特性,具体问题如下:

1.明确哪些自然资源应纳入表中,即会计核算的对象有哪些。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将哪些自然资源纳入表中?笔者认为,流动性、储藏性的资源也应该包括在内,资产类其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土地资产、矿产资产、森林资产和水资产等几类,根据资产用途建立二级资产明细账核算。土地资产又可以按照用途分为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等子项,矿产资产则可以按种类分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子项,森林资产和水资产也可以按照种类或用途等做进一步细分如防护林资产、地下水资产等。负债方则主要包括污染成本、治理成本等。负债方反映的项目不仅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还应当包括未来可能仍将产生的损失,以及为了治理污染或恢复原样而需要付出的代价。相对应地,还要设立自然资源负债一级科目,下设矿产、森林、土地、水权、排污权、放射性源等二级负债明细账核算。另外,还要增加无形资产及绿色商誉资产科目账、未来环境负债及绿色资本金一级科目账。应设期初数、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数四栏,对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的增减变化进行反映。

2.建立统一评价体系。资产负债表编制后是纵比还是横比,统一的评价体系是资产货币价值,还是资产等级评价。如何形成了表内的勾稽关系,并借此进行财务信息分析和预警。再例如,全国性的资产负债表和地区的资产负债表,是否会出现如GDP一样的全国各省总和大于全国统计总和。如河流水污染、上下游的边界是很难统计的。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集中财政部、环保部、审计署等部门的核算专家,尽快研究出台有关自然资产核算的规定。

3.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如何与政府决算报表相融合,尤其是在实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后,这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如何反映在报表中。这些具体统计参数及考核办法问题也亟待解决。

三、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主体、客体与目标

资源审计的主体大多是政府审计机关和人员,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为辅。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只有国家能决定自然资源的战略使用方向与规划,同时,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补偿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领域,无疑单靠市场的力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此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的国家审计,应该是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主体。

理想状态下,资源审计的客体是上述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它既可以是对已经开采和使用中的资源进行审计,以便对现实资源的应用、效益与效果作出判定和考量;也应当是对未来需要开采和使用的资源进行审计,从而对未来资源的使用、效益与效果作出预测和评估(石雄飞,2012)。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均水、土资源,矿产、植物资源以及环境容量资源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是较为稀缺的,因此更需要通过审计节约自然资源及能源。自然资源绩效审计的宏观目标是实现自然资源绩效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维护国家的资源安全。自然资源绩效审计的微观目标则是通过监督、评判、督促整改,使自然资源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政策,严格自然资源的资金和配置、保护、利用管理,使其符合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宏观目标。在具体操作上,自然资源绩效审计通过重点揭露和查处破坏浪费自然资源、国有资源收益流失、危害自然资源安全等重大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收益的科学分配。

四、自然资源资产绩效审计标准构建

中国开展有关环境和资源的专项资金审计已有十几年历史,如果仅仅借鉴上述审计中使用的方法去操作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远远不够的。自然资源绩效审计的内容围绕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展开,据此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自然资源采掘和开放项目本身的效益,主要看项目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过程中需要借助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的真实公允的信息。二是审计调查和评估各种自然资源政策的效益,主要看政策是否能够对自然资源实现资产化和商品化起到作用,能否正确引导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自然资源,使作为生产要素的自然资源得到足够的经济补偿,最终实现把自然资源资产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是从可持续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长远角度出发,评价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绩效,主要看自然资源浪费改善、高效利用和人口增长是否相适应,现行的方针政策、规划措施是否满足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的要求。自然资源资产绩效审计的这三个层次由里到外、从近到远、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协调组织得好,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关系(见下页图1):

按照上述的三个层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特点,确定的评价标准有:

(一)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审计标准

1.权威国际组织的倡导性文件。2001年初,国际环境审计领域的积极倡导者――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环境审计委员会(WGEA)颁布了《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开启了关注环境、资源的新发展,为各国提供了借鉴。2010年11月27日,第20届世界审计组织大会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共识》提出国际社会应在以下三个关键领域统筹行动: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增长与公平,以及社会进步。 进一步推进了自然资源审计这一新兴审计类型兴起。

2.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国审计署早在2008年就了《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深入开展自然资源绩效审计,2013年的三中全会上更是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顶层设计上就要引导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及离任审计制度,避免GDP唯一论。环保部在也陆续出台了《2013年全国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导则》等文件。

3.地方立法机关和地方行政机构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例如云南省临沧市曾出台《临沧市城市自来水厂地下水源保护管理办法》。

4.各种计划、指标、预算、定额和自然资源历史存储量和目前平均水平。这些标准可能来自国家下达的指标、计划,主管部门制订的计划、指标、预算、定额,后者可能来自有关职业机构的指南、学术研究资料等。

(二)自然资源开发保护资金绩效审计标准

国家拨付给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有关自然资源的资金是用于自然资源保护的主要来源。这些资金在真实性、合规性的基础上,还应对资金的拨付、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行审计,因为真实合法并不等于使用的合理有效。自然资源资金的筹集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过程和到位情况,资金预算管理的执行、控制和结果评价情况等。筹集到位情况具体审查各级财政部门及各级主管部门是否及时将自然资源开发保护资金拨付给使用单位,有无少拨、不拨或延迟拨付的现象,拨付给使用单位之后,使用单位是否按预算按规定使用,是否达到对保护环境、开发自然资源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避免了盲目申报的资源项目。通常自然资源资金的投入量与自然资源保护成正比,资金投入的越多,自然资源保护的效果越好,所以最后要对资金使用后的效益进行评价,分析自然资源开发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在建立标准是考虑以财务指标为主体的效率性标准

(三)自然资源价值补偿审计标准

以Adam Smith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理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永远把自己的利益作为首要目标,按照该假设,国家也属于“理性经济人”,投出了自然资产当然希望收益最大化,这种收益表现为采掘和开发后的资金回流情况。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更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更多的利润,政府也应该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注重开发循环利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为此,设置自然资源贡献率,反映自然资源利用结果是否合理,以及自然资源的贡献程度;设置自然资源出让价款率,反映国家出让自然资源或企业转让自然资源的定价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足额弥补其各类成本;设置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产生的效益、自然资源循环利用节约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再利用量等指标,反映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情况。

(四)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标准

干部在其任职期间是否履行了对自然资源资产的保护职责,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要涵盖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森林、矿产资源等领域,要披露领导干部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自然资源资产质量变动情况,是否浪费自然资源、是否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自然资源资产开放后是否跟踪审计,所反馈的经济补偿是否真实合规等。

五、结语

自然资源范文第6篇

《自然资源信息化》(CN:10-1797/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全文收录期刊。以“面向管理,服务全国”为办刊宗旨,宣传和报道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积累和传播自然资源信息化成果,总结和推广信息技术先进经验,促进我国自然资源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该刊主要内容涉及自然资源领域信息化建设需求和重点工作,突出综合性、领先性、学术性、国际性等特点。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主要阅读对象是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全国各类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相关高校以及国土、测绘地理信息、规划、石油、房地产、地籍、林业、海洋等行业的技术人员。

我国自然资源管理迈入新时代,紧密围绕自然资源管理的职责和需求,通过全面追踪、精细遴选、系统分析与及时报道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政策标准、技术进展、成果实践等方面的各类信息,精心打造自然资源信息“精品超市”。为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精准、有效、及时的信息服务与辅助决策支持,强化自然资源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实现自然资源信息系统深度融合。主要收稿范围包括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政策、规划和标准,建设思路与实践,新技术和新方法,信息化研究进展,建设经验与成功案例,国内外发展动态等。以先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围绕智慧技术、智慧政务、智慧管理等主要内容组织稿源,进行集中、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一定能够紧扣当前的热点技术、吸引行业研究和技术人员的关注、收获高质量的稿件。

自然资源范文第7篇

关键词: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1日

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背景及意义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干部离任审计的全新举措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2013年11月12日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部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要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被正式确立。201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标志着这项备受关注的审计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试点方案的出台,将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方案明确,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2015~2017年分阶段分步骤实施,2017年制定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暂行规定,自2018年开始建立经常性的审计制度。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进行了扩展,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扩大到生态资产,使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理论日趋全面和完善,是审计制度的进步;其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对“唯GDP论英雄”政绩观的全面叫停。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对自然资源进行货币化价值评估,使之进入到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清单,这将直接导致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重大决策时充分考虑生态因素,是纠正畸形政绩观的有益尝试;再次,我国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流污染、大气污染、耕地剧减等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在如此严峻的环保形势面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引入宣示了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是我国环保理念和环保制度的巨大进步。

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部构成

审计对象方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对象应涵盖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主要责任人和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其中,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资产、资源密集领域领导干部是审计的重点。

审计内容方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点内容是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使用、监督的制度机制是否建立健全并得以有效实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各项目是否发生破坏性变化,领导干部任期内是否造成生态环境的损害。

审计环节方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坚持任前、任中、离任审计相结合,使对环境质效的追求贯穿于领导干部任职履职的始终。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基础方面。首先,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水流、森林、山岭、矿山、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其次,各级政府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再次,各级政府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应注意的是,在确定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时应全面考虑当地资源环境状况,不能搞一刀切,尤其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应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最后,各级政府应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三、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困难与对策

(一)存在的困难

一是信息数据基础薄弱、且提取困难。主要表现在:核算体系不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中所涉及的会计目标、会计主体、科目分类、核算对象,确认计量标准、会计报告不明确,资产负债表编制滞后,加之由于管理职能划分条块分割、事权交叉,其数据分散在多个职能部门,提取难度较大,甚至一些基础数据并不存在于管理部门,而存在于科研机构和企业,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即使审计能从一些主管部门得到一些信息和数据,也是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真实性。

二是考评体系缺失。各地自然条件、发展理念、战略定位不同,地方党委、政府在自然资源资产的保护与利用上本身就难以自身平衡。加之一个时期以GDP论英雄,造成了自然资源资产的过度开发开放,导致自然生态的恶化。同时,由于生态环境保护见效慢,注定一个地方的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过程是漫长的、持续的,难以说是哪届党委、政府取得的成绩,只能用环境保护投入进行量化反映。

三是审计专业人才匮乏、没有成熟的审计模式和评价标准,都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点多面广,对审计人员的政策性、专业性水平要求极高,可以说是一项跨专业、超职能的审计工作,需要大量环境保护和土地、森林测绘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当前,审计机关具备的审计人员大多以经济管理、会计、计算机等和财务相关的专业人员为主,非专业人员占据多数,现阶段仅仅依靠审计机关自身力量难以独立完成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

(二)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由审计、国土、水利、林业、农业、发改、环保、统计、监察、组织等党政部门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机制,切实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升降、奖惩的依据,加强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监测、调查和统计,努力实现监测全覆盖、调查无盲点、统计无遗漏,进而建立起完备的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

2、加大问责力度,增强党政领导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意识。随着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发展战略,依法行政的观念也深入到了审计人员的内心,对于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不仅要纠正错误的做法,更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审计部门不追究责任,那么就会有其他部门甚至司法部门来追究审计部门的责任,问责机制的普遍建立和被人们逐步接受的过程正在加快,逐渐形成了问责是正常,不问责是例外的思想意识。对地方政府官员、单位部门负责人、企业主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文明的行为加大问责力度,也是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体现,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3、建立审计人员定期和专项培训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现有审计人员做好专项审计工作的能力。由于每年的审计工作量都非常大,审计人员平时都是在忙于工作,对于新领域的审计业务也只能够边干边学,几乎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在审计专业性比较强的单位时,往往会出现审计人员无从着手而不得不请教被审计单位人员的尴尬情况。因此,针对新领域的新业务,有必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并且形成讨论学习氛围,在沟通和交流中产生一些知识点和想法,给审计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结语

依法治国背景下,逐步增强的守法意识和逐步好转的执法环境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毕竟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国外有益的审计模式,因为国情不同、审计环境不同等因素,不能够照搬照套,只能作为参考,而我们只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到全面推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发挥审计系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们国家实际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之路。早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1]周迎久.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国环境报,2014.2.20.

[2]李巍.领导离任,需审计自然资源资产.河北日报,2014.2.17.

自然资源范文第8篇

《自然资源通讯》(CN:10-1580/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是自然资源部唯一的机关刊物,旨在为全体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者提供权威、指导和实用的信息服务,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该杂志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海洋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等。通过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技术报告、案例分析和综述文章,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者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应用经验,推动自然资源管理的科技进步和实践创新。

该杂志除了学术研究,该杂志还关注实践应用。在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技术报告,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应用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作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领域的落地和推广。涵盖了自然资源领域的各个方面,从土地资源到海洋资源,从生物多样性到生态环境保护,几乎涵盖了自然资源领域的所有重要主题。不仅关注国内的科技进展,还积极与国际上的相关期刊和组织进行交流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成果,推动自然资源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读者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者、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政府部门的决策者。通过阅读该杂志,读者可以了解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获取行业内的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促进自身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

自然资源范文第9篇

《南方自然资源》(CN:南方自然资源)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在这份刊物中,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广西自然资源厅在土地、地矿、海洋、测绘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涵盖了理论研究,也包括实践探索和实验验证。通过这些研究成果的公开和分享,可以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的学术交流,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

该杂志还大力推广自然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及管理的经验。这些经验来自于广西自然资源厅的实际工作,也来自于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实践。通过这些经验的分享,可以帮助广大自然资源工作者、矿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高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还致力于及时传递自然资源市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自然资源市场的供求情况、价格走势、政策变化等,为广大自然资源工作者、矿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决策依据。也多方介绍国际和全国自然资源和矿业动态。这些动态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政策变化、最新的市场趋势等,帮助读者及时把握自然资源领域的发展脉搏,为自己的工作和决策提供参考。

自然资源范文第10篇

长期以来,人们对自然资源规划和管理过程虽然采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但参与规划者过多地利用和依赖“自上而下”的传统方法。并且规划者和决策者本身不是自然资源的直接使用者,甚至不是当地居民,从而忽略了大量的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因而项目的实施也很难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双赢”,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一种以社区群众为核心的方法作为补充。

1技术手段与参与式方法二者结合的重要性

无可置疑,在规划过程中各种技术手段从科学上来说是可行的,但参与式规划方法认为技术方法是做好规划所必需的条件之一,不是进行合理规划的唯一途径,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制定出的管理活动服务于社区。同时,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在确定需优先解决的问题及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上,技术支持和农民的参与均有不同的作用和优势,如何达到二者平衡是关键。只有社区群众对制定的管理活动充分参与,达成一致后,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社区群众参与自然资源管理规划的合理性

社区参与环境管理规划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当地社区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亚于外部科研人员对当地环境的了解;②当地社区是环境管理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直接最大受益者或受害者,社区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他们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决策的制定、实施及监测评估;③社区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直接影响着当地的自然资源,没有社区广泛有效地参与,规划的实施将很难获得成功。社区对规划过程的参与包括对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问题的识别、资料收集和情况分析;对自己做出的决策进行实施,可以大大增强群众的环境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对所要实现的环境目标和自身责任的认识。同时,社区与外部科研人员的合作也显得非常重要,科研人员可以协助社区开展资源管理的决策过程,并提供相关的信息。但这一合作的方式必须从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必须考虑到群众要从改善环境管理中长期受益,建立长效机制,短期的措施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环境改善。如短期内发放补助,当补助停止后,经济压力就会上升,社区群众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和压力也会随之上升。

3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参与式规划中参与的主体

所谓的参与,是为了在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规划过程中发展社区同政府部门间有效的工作关系和伙伴关系。主要包括:让社区群众参与制定他们喜欢做,并且能够做的决策;确保社区群众从项目的实施中受益,并分享项目活动取得的成效(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同时要让社区群众承担项目实施中所需的各种社区资源(如:劳动力、管理、土地等),并积极引导社区对参与项目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我监测评估。这样,从长期利益考虑能增加当地社区对自然资源管理的能力和责任心。

在规划过程中,为确保项目活动的顺利实施,必须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项目的各项活动中来,尤其要重视妇女、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如村内的五保户、孤寡老人)、少数民族、主要资源使用者(如养畜大户)、村干部、较年轻的村民代表等。参与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越广泛,越能减少决策过程权利益的影响。有效的参与式程序强调要让尽可能多的人直接参与讨论和决策制定,所有的成员应该作为自然资源规划和活动实施的一员参与其中。要充分发挥各利益群体的聪明才智,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而不是由少数人来进行决策。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村内的好多事情由村委会来做决策,而村委会通常多半为男性,很可能是来自村内较富裕的农户,他们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利益相关者。但在制定改善环境管理的规划中只有村委会的参与是不够的,项目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建更具有代表性的新的村级机构,如项目管理委员会。要将项目的各项活动置于集体活动之中,提高项目活动的透明度、可信度、有效性及参与度,以便将来为社区在组织、实施项目活动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当然,在开展参与式规划过程中离不开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要根据规划和建设目标需求,充分利用和发挥政府在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员等各方面的优势,鼓励更多层次、更多行业、更多部门参与到项目的活动中来。政府部门要做好角色转变,逐步从过去的指令型向真正的服务型转变,在整个参与式规划过程中,政府不是主导,而是为规划和实施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协助社区开展项目活动。4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参与式规划的必要性和主要步骤

以生态环境恢复或重建为目标的管理策略,意味着要

减轻社区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并考虑相应的生计问题;这就要求在开展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将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与当地社区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管理规划的活动;同时,要重点支持那些既能增产增收又能减少对环境非可持续性利用的活动。

参与式规划与传统规划相比,规划过程是整个项目活动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信息收集到技术分析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做得非常细致。其主要步骤包括:①示范点的选定。根据项目建设目标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选择标准,如当地资源现状、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社区群众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来源、文化、民族构成等。②开展大量的宣传和理念建设。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利用群众性集会等形式,采取广大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社区群众介绍项目理念、项目开展的活动内容和具体做法,在村民同意接受项目新的理念和做法的基础上,参与项目的各项活动。③开展培训,根据项目实施不同阶段的需求,要及时对政府人员和社区群众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从而协助项目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主要包括参与式方法和工具(包括:绘制社区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图、季节历、历史趋势矩阵等),技巧(访谈、交流),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维系因子,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等。④制定管理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初步的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战略及所要支持的活动内容,分年度逐步实施。

5未来挑战

上一篇:计算机系统结构范文 下一篇:社会发展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