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1 16:56:36

专业知识管理

专业知识管理范文第1篇

作为起草单位,蓝凌参与制定了6项《中国知识管理标准》,从2004年以来连续数年在国内知识管理市场占有领先地位,先后荣获多项殊荣。蓝凌,早已成为中国知识管理专业服务的领导品牌。

蓝凌专业知识管理平台(KMS)聚焦于大中型组织的专项知识管理需求,是组织智慧经营的极佳平台。

企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企业迈向成功的关键要素。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满足于理论的摸索和讨论,而是转向脚踏实地的实践。

然而,企业在推动知识管理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面对越来越多的内部信息和知识,员工如何入手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和知识?销售、生产和研发始终脱节,跨部门的知识如何共享?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外部竞争情报如何获取并快速传播?组织的全国化、全球化,好的营销经验、最佳实践、专家经验如何复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员工如何快速融入企业,快速成长?如何解决“才随人去”,如何区分“留住人才”和“留住知识”?

KMS解决方案

蓝凌专业知识管理平台(KMS)以知识“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创新”这五个知识运转环节为基础,结合蓝凌在知识管理领域多年的经验沉淀,构建了“专业而全面、开放而创新”的知识管理应用系统。即从IT软件平台层面,考虑到搜索整合、内容整合、流程整合的应用,也考虑到目前国内不同企业技术差异性的选择,还充分考虑到企业推进知识管理过程中一系列管理工具(如积分工具、现状诊断工具、应用跟踪工具、智力资本分析工具等)应用的IT化,切实地保障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应用的推广和深化,帮助企业可视化组织能力的管理,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

蓝凌专业知识管理平台(KMS)的主要功能如下。

知识仓库:知识仓库是知识管理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仓库是面向主题的、对多种类型知识库进行集成、满足多种类型用户需要的数据和操作集合,知识仓库的表现形式还包括文字、影像、图形等多种形式。

知识地图:知识地图的目的在于构建知识之间的关系,使无序的知识信息以有序的面貌呈现在用户面前,使企业的知识有序化,提升知识的利用率。

专家网络:实现对企业内部专家的规范化管理,形成统一的员工专家团队,透过系统的互动交流机制,充分挖掘他们隐性的经验知识,并沉淀下来。

专业知识管理范文第2篇

(1)知识应用层课程建设知识管理应用层建立起与课程建设知识相关的人员之间、人员和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之间的联系。这些人员组成教学组织、建设团队、研讨社区。其中研讨社区是由各类角色随即组成的团队,进行非正式地交换思想和分享知识,在一种信任和支持的环境里(例如网络群组)积极地学习和探讨。虽然这种组织是不确定的,但是其“生命”取决于成员本身,只要还有兴趣就可以一直生存下去。(2)知识管理层课程建设知识管理过程对应于课程建设知识管理逻辑架构的知识管理层。知识管理过程的总体运作模式为:通过对企业岗位需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课程建设知识的现状,然后围绕现状,不断获取、整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渠道获取相关的课程知识,并实现知识的扩散和积累;在知识供应的基础上,将获取的零散知识整合成适应教学流程的知识体系;对课程教学各流程规范化制度化,保证知识的正确运用和积累。(3)知识资源层课程建设需要考虑从企业需求到教学评价的整个周期,课程建设知识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从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建设流程、文本知识、离散经验、企业案例等。

2运用知识管理建设专业课程的意义

从课程建设知识管理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课程建设管理中引入和实施知识管理,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影响和促进管理创新,将更加有助于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通过对已有师资、资源及经验知识的重用,可以减少重复工作的时间;通过对知识进行合理存储,借助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大大缩短获取所需知识的时间;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方法和工具,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奠定基础。(2)持续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通过重用已有的经过实践验证的知识,以及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从而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避免错误的重犯。(3)降低课程建设的成本通过重用已有知识及查看已有的教训,避免了昂贵的调研费用和错误重犯的代价;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做到以少量的内部知识应对多样化的外部需求,不但能够节省响应市场的时间,也能够减少维护大量知识所需的代价。(4)提升专业的创新能力通过知识的重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将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促进“好点子”在专业间、校企间的共享。这些影响都将促进专业创新能力的提升。(5)实现知识的传承避免过度依赖某个专家或教师,实现知识的传承。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共享散落在各个专家头脑中的知识,将实现对专家所掌握的宝贵经验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传承,避免出现由于个别教师的退休或离职造成课程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3运用知识管理建设专业课程的关键问题

对于专业课程而言,根据知识所属主体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个人知识(还未共享的经验知识)与组织知识(被运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2],要实现课程建设知识转化,在转化中实现知识的共享、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创新,需要采取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1)持续动态的知识整合知识整合是如图2所示,对课程建设中已有知识进行分析优化,建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建设知识仓库。知识整合具有以下特征:①知识整合主要包含分析优化和组织知识仓库;②知识整合是一个持续动态的工作;③整合后的知识仓库要能够使教师快速获取需要的知识,为新人提供开发路线指导,为获取新的知识提供方法上的指导[3]。(2)基于关系导航的知识运用现实中,很多专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资产,但并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规范对知识的重用,导致已有知识的重用率偏低,以教学为例经常每个老师授课的内容、方法、手段、效果都重新摸索。大量的、离散的知识经图2所示的流程进行知识整合处理,构建出具有合理架构且相互关联的知识仓库,构建知识关系导航。知识应用过程中,通过这些关系的导航,可以非常快捷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为了促进知识的创新,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关系进行导航,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3)课程建设团队的组建为了保证所需的知识能够得到及时供应,课程建设团队需要从事课程研究和知识应用两个层面的工作。课程研究主要是为了保持课程乃至专业的持久竞争力而进行的基础研究、运用研究的优化工作;知识运用主要是在校企合作中为了满足企业方的特殊要求而进行的课程知识开发。由于课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对课程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属于知识创新的过程,从事课程研究的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知识应用主要是运用合作企业已有知识去满足对方的特定需求,虽也需要进行部分的知识创新,但更多的是知识的消费过程,所以对知识运用的人的知识水平的要求就相对低些。

4结论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己经成为第一要素,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运用知识管理策略从方法层面探讨专业课程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建设管理方法,但是由于知识管理的复杂性,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专业知识管理范文第3篇

很多人在文件与档案的概念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论文件还是档案都是文件运行的不同阶段,只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我国现行文件由形成单位管理,半现行文件由各基层档案室管理,非现行文件由档案馆管理。这种松散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管理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桎梏。

-小而全的管理模式,浪费严重

市县绝大多数立档单位规模比较小,文件、档案形成数量比较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单位都要设立档案室,这样就需要至少占用1-2间办公室,添置设备、配备人员,建立-整套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仅以石景山市为例,目前共有170多个-、二级档案室,档案室面积3970多平方米,190名档案工作人员。各个单位都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这种多方面投入形成了分散的、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造成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投入,浪费严重。

二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低

从目前情况看,档案室工作的水平完全取决于该单位领导者的档案意识、重视程度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档案工作是-门专业,但绝大多数的档案员是兼职的,缺少档案专业知识,工作队伍不稳定。如石景山市93%的档案工作人员是兼职的,99%的档案员无专业知识,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虽经多次专业培训,但距工作要求仍相差甚远,工作人员经常调换,每年调换率均在20-30%左右。这些因素造成了档案工作水平较低。现代化管理是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状况对实现现代化管理阻力很大。

三市县档案局、档案馆工作压力大,很难提高工作水平

由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档案局不加强培训和具体的指导就无法开展工作。因此基础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挤占了档案局绝大部分时间,使他们无法深入开展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同样由于档案工作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很大一部分重复和价值不大的档案被划定为进馆范围,因此,档案馆在接收进馆档案时工作压力非常大。

四现代化管理进程缓慢

文件、档案现代化管理需具有“同一性”和“互换性”,只有工作水平基本统一才能达到资源共享。而分散管理,各单位档案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资源共享难度非常大,且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五文件社会化难度大

随着社会不断前进,人们的档案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深,这些都会促进文件、档案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分散管理给社会利用工作增加很多麻烦和不便。管理分散,也很难达到科学管理的要求,因而不能满足利用者优质、快捷的服务要求。

建立文件中心,半现行文件脱离形成单位,直接由文件中心管理,能做到人员专业化、经费专项化、设备专门化、管理科学化;既能减少文件形成单位多方位投入,又能满足方便利用;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减少档案局、档案馆的工作压力,使档案局、馆的工作正常开展;既能实施科学的鉴定、合理分流文件,又能保证档案馆收藏档案的质量,将管理活动真正按其规律纳入科学管理轨道。文件中心突出的优势是符合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能将松散的“小而全”的机关档案室管理模式迅速向具有集约化、科学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转化,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为档案工作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创造了条件。文件中心还可以通过各市域网,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并可为今后电子文件网络传输做好准备。

档案工作生命力的所在就是利用,因此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档案的利用工作。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需要,就应该建立新的模式。建立文件中心逐步取代各单位档案室是市县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二、市县文件中心的体制、职能

一文件中心的体制

文件中心应为政府职能。当初美国建立文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节约,是-种政府行为,而今我们建立文件中心仍应为政府行为,这也与当前我国现行和半现行文件档案管理体制相吻合。市县文件中心应是政府直属机构,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接受市县档案局的监督与指导。

二文件中心的职能

文件中心负责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销毁、向档案馆移交等项工作,具体包括:

1、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

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面对的是全社会,不仅包括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立档单位,还应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及个人所形成的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现行文件。

2、文件中心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文件中心负责将接收的文件进行编目、排列、上架、保管等工作。其整理、管理条件和要求应与档案馆的要求一致。

3、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

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应面对全社会,遵守我国文件、档案利用的规定和要求,面对机关、团体和个人。利用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但主要取决于文件中心发展的规模和工作水平。

4、文件中心的鉴定和销毁工作

鉴定和销毁工作指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文件进行鉴定和销毁,其鉴定和销毁工作由文件中心和文件形成者共同完成。

5、文件中心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文件

向档案馆移交文件是文件中心的义务,文件在文件中心保管10-20年后向档案馆移交。究竟多少年移交更合适,可根据文件中心的发展和社会的利用需求逐步确定。

三、市县建立文件中心的步骤

市县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各基层档案室,可以说是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有-个过程,我认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五套班子的档案室,开展市首脑机关的档案工作。

第二步:取代市委、政府下属局处单位的档案室,为市委、市政府工作服务。

第三步:面向社会、企业、个人,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并考虑有偿服务。

任何改革都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从眼前利益看,建立文件中心政府要投入一笔资金。过去是各单位分散投资,现在将分散资金、多方位投资变为统一投资,看似一笔大投入,而实际上比分散投资要节约得多。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基层单位节省了档案室占用的办公室,而市政?度胍槐首式鸾ㄎ募行牡墓ぷ饔梅浚蓟芾硪确稚⒐芾斫谠肌⒏咝А?BR>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单位不再配备档案员,而档案员大多是兼职,从眼前看,也没有减少工作人员,但工作量减少了,工作人员可以统筹安排。总之,工作专一了,质量提高了,工作面更广了,现代化水平高了。

文件中心对我们来说是-种新事物,从松散的档案室管理向集约式的文件中心管理模式过渡,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从思想上、管理方法上、专业要求上都要有-个过渡阶段,才能逐渐走上正轨。

专业知识管理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就在数字化校园下环境大学生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做了探讨,总结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在分析目前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与具体工具,并在最后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这种教育的努力方向。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校园网上可以查询各种各样的教学、科研资料,如数字期刊、精品课程、教师课件、试题库、教学软件等等。这些资源都是开放的,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然而海量的信息获取渠道往往又使得学习者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甚至还有可能被错误信息引入歧途。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吸收信息和运用信息成为每个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思想在个人层面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一、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现状

1.概念

个人知识管理(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的概念最早是由Paul Dorsey教授提出的,原文为“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hould be viewed as a set a problem—solving ski11S that have both a logical or conceptual as well as physical or hands—on component.”,

中文意思就是: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较多,但基本认同个人知识管理实质是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个人层面上的应用,是将个人将获取的各种零散的和随机的信息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并帮助个人将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构建起个人知识库,以利于现在和将来个人知识的存储、使用和交流。

2.重要性

个人知识管理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个人的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竞争能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

(1)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

学生可以在知识管理的思想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搭建起符合个人现状及发展需求的知识框架,以一名物理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例,他想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根据这一目标,他构架了图l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框架包括物理专业的知识和教育专业的知识,也包含了其他的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由于针对性强,往这个框架中填充的知识也就越发有效。

(2)培养起终身学习的习惯,持续性地学习与知识更新,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

人类正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的数量成指数级增长,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淘汰周期日益变短。为了避免被社会淘汰,大学生必须持续的学习,及时掌握和更新所需的专业知识,达到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的目的。但是,随着知识资源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日趋复杂,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识成为大学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两个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效地方法就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3)有效率地提取知识,更好地展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借助良好的知识管理技能,大学生可以快速有效地从个人知识库中提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资源,应用到学习工作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展示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收获自信。并因此成为知识交流活动中的活跃分子,获得许多潜在的机会及更好的事业发展机遇。

3.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

虽然个人知识管理非常重要,可是目前大学生的PKM现状确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1)缺乏认识

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这个概念的了解只限于相关专业的同学(如信息管理专业)或者有过专门研究的同学,谈不上重视知识管理以及应用了。

(2)对知识(信息)缺乏良好分类,没有系统管理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信息(知识)的存放都是比较杂乱的,随意存放,命名缺乏规则,经常出现找不到或不能及时找到有关资料、存储的文件或者忘记密码等情况。加上没有备份资料的习惯,如遇病毒或系统故障,经常导致信息永久丢失的后果。

(3)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工具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目前大学生可以用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有很多,如传统的纸笔,电脑,MP3(MP4),手机,U盘,Blog,E-mai1等等。但大多数仅限于其基本用途,没有将它们的功能应用到知识管理上,如手机几乎人人一个,却很少人有充分利用它进行日程安排;QQ人人都在用,却很少人有用QQ空间来存放自己在网络上找到的资料,或用QQ硬盘存放收藏夹等等。

二、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

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PKM)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IM)、关系管理(Relationships Management RM)、内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 CM)以及资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四个部分,按照“收集、组织、编辑、存储、检索和共享”六大环节,在简单有效、经济的原则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

1.分析知识资源的需求,建立个人知识框架

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起点,大学生需要对个人在学习中所需要掌握和以后工作中要应用的知识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确定相关知识的分类和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但也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对本专业的认识不足,加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规划,很难准确把握自己的知识需求。这项工作可以在辅导员、专业老师或者是临近毕业的学长指导下,根据个人特点、兴趣以及最有可能的就业方向,搭建起个人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的主体部分越早定下越好,但不宜进行大的调整,枝节部分可以随着自己的学习不断深入,加以调整。

2.选择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建立起知识框架后应选择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平台。在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下,可以采用“手机(PDA)+Blog+知识文件夹”的组合方式来实施,其中手机可以完成PIM和RM的工作,包括对自己日程的管理、联系人的管理,与同学,老师的联络工作,财务管理等等,并且可以通过手机管理软件将PIM信息同步到电脑的outlook等软件中,完成数据的备份操作。而知识文件夹主要完成cM和IM的工作。这个方案非常灵活、简洁、经济,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个人电脑,起码可以通过u盘(MP3,MP4)来存储。而Blog体现在知识的存储与共享上:大学生可以将重要的资料发表在自己的Blog或者是QQ空间中去,在存储知识的同时,也将经过自己刷选的优质信息出去,借助日益扩大的Blog影响力,实现知识的共享。并可以定时通过Blog备份软件将Blog数据备份到知识文件夹中,双重保险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3.建个人知识管理的准则

在没有专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支持下,大学生开始实施知识管理工作前必须建立起个人的知识命名及编码准则,以便知识资源在分类存储和提取使用时均有章可循。其中文件夹的命名按照知识框架中的分类进行,图2为一名学生所建立的教学资源文件夹系统。文件名的命名建议采用“文件名=来源+类型+内容+时间”的规则,这样可以让你不必打开文档就可以从文件名了解文件的基本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维护及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在选择好PKM的系统(软件)及准则后,进行的就是个人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工作了。包括添加新的知识资源(包括知识类别);更新、修改或删除部分知识资源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管理的各项准则。此项工作的最大难度在于“持之以恒”,即长期有序地按照既定的“准则”维护及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数据的安全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习和工作积累就是两个脑,一个是自己的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一个就是我们使用的电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资料如果不能找回将是一场灾难。买个好电脑是个前提,定期备份是一个好办法。备份常用有几种方法:是光盘刻录备份;二是借助电子邮箱,Blog、网路硬盘等网络应用技术备份;三是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实现重要文件备份。

5.应用知识以及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活动

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在实际工作及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绩效。由于采用的是自建的知识文件夹来进行知识管理,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路径检索和简单搜索功能从知识库中提取所需的知识资源,并能从文件名中的“来源”寻找出相应的知识获取渠道,获取系统以外的知识资源,达到应用专业知识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此外,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提供了BBS,Blog,QQ,E-mail,MSN等众多交流方式,利用它们,大学生可以与相关的专家及其他用户进行知识交流,从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创造出理想的绩效,争取到良好的事业发展机遇。

三、结束语

专业知识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文章就在数字化校园下环境大学生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做了探讨,总结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在分析目前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与具体工具,并在最后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这种教育的努力方向。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校园网上可以查询各种各样的教学、科研资料,如数字期刊、精品课程、教师课件、试题库、教学软件等等。这些资源都是开放的,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然而海量的信息获取渠道往往又使得学习者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甚至还有可能被错误信息引入歧途。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吸收信息和运用信息成为每个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思想在个人层面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一、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现状

1.概念

个人知识管理(PKM,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的概念最早是由PaulDorsey教授提出的,原文为“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shouldbeviewedasasetaproblem—solvingski11Sthathavebothalogicalorconceptualaswellasphysicalorhands—oncomponent.”,

中文意思就是: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较多,但基本认同个人知识管理实质是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个人层面上的应用,是将个人将获取的各种零散的和随机的信息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并帮助个人将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构建起个人知识库,以利于现在和将来个人知识的存储、使用和交流。

2.重要性

个人知识管理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个人的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竞争能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

(1)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

学生可以在知识管理的思想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搭建起符合个人现状及发展需求的知识框架,以一名物理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例,他想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根据这一目标,他构架了图l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框架包括物理专业的知识和教育专业的知识,也包含了其他的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由于针对性强,往这个框架中填充的知识也就越发有效。

(2)培养起终身学习的习惯,持续性地学习与知识更新,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

人类正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的数量成指数级增长,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淘汰周期日益变短。为了避免被社会淘汰,大学生必须持续的学习,及时掌握和更新所需的专业知识,达到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的目的。但是,随着知识资源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日趋复杂,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识成为大学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两个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效地方法就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3)有效率地提取知识,更好地展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借助良好的知识管理技能,大学生可以快速有效地从个人知识库中提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资源,应用到学习工作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展示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收获自信。并因此成为知识交流活动中的活跃分子,获得许多潜在的机会及更好的事业发展机遇。

3.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

虽然个人知识管理非常重要,可是目前大学生的PKM现状确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1)缺乏认识

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这个概念的了解只限于相关专业的同学(如信息管理专业)或者有过专门研究的同学,谈不上重视知识管理以及应用了。

(2)对知识(信息)缺乏良好分类,没有系统管理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信息(知识)的存放都是比较杂乱的,随意存放,命名缺乏规则,经常出现找不到或不能及时找到有关资料、存储的文件或者忘记密码等情况。加上没有备份资料的习惯,如遇病毒或系统故障,经常导致信息永久丢失的后果。

(3)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工具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目前大学生可以用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有很多,如传统的纸笔,电脑,MP3(MP4),手机,U盘,Blog,E-mai1等等。但大多数仅限于其基本用途,没有将它们的功能应用到知识管理上,如手机几乎人人一个,却很少人有充分利用它进行日程安排;QQ人人都在用,却很少人有用QQ空间来存放自己在网络上找到的资料,或用QQ硬盘存放收藏夹等等。

二、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

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PKM)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PIM)、关系管理(RelationshipsManagementRM)、内容管理(ContentManagementCM)以及资讯管理(InformationManagementIM)四个部分,按照“收集、组织、编辑、存储、检索和共享”六大环节,在简单有效、经济的原则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

1.分析知识资源的需求,建立个人知识框架

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起点,大学生需要对个人在学习中所需要掌握和以后工作中要应用的知识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确定相关知识的分类和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但也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对本专业的认识不足,加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规划,很难准确把握自己的知识需求。这项工作可以在辅导员、专业老师或者是临近毕业的学长指导下,根据个人特点、兴趣以及最有可能的就业方向,搭建起个人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的主体部分越早定下越好,但不宜进行大的调整,枝节部分可以随着自己的学习不断深入,加以调整。

2.选择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建立起知识框架后应选择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平台。在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下,可以采用“手机(PDA)+Blog+知识文件夹”的组合方式来实施,其中手机可以完成PIM和RM的工作,包括对自己日程的管理、联系人的管理,与同学,老师的联络工作,财务管理等等,并且可以通过手机管理软件将PIM信息同步到电脑的outlook等软件中,完成数据的备份操作。而知识文件夹主要完成cM和IM的工作。这个方案非常灵活、简洁、经济,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个人电脑,起码可以通过u盘(MP3,MP4)来存储。而Blog体现在知识的存储与共享上:大学生可以将重要的资料发表在自己的Blog或者是QQ空间中去,在存储知识的同时,也将经过自己刷选的优质信息出去,借助日益扩大的Blog影响力,实现知识的共享。并可以定时通过Blog备份软件将Blog数据备份到知识文件夹中,双重保险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3.建个人知识管理的准则

在没有专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支持下,大学生开始实施知识管理工作前必须建立起个人的知识命名及编码准则,以便知识资源在分类存储和提取使用时均有章可循。其中文件夹的命名按照知识框架中的分类进行,图2为一名学生所建立的教学资源文件夹系统。文件名的命名建议采用“文件名=来源+类型+内容+时间”的规则,这样可以让你不必打开文档就可以从文件名了解文件的基本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维护及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

在选择好PKM的系统(软件)及准则后,进行的就是个人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工作了。包括添加新的知识资源(包括知识类别);更新、修改或删除部分知识资源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管理的各项准则。此项工作的最大难度在于“持之以恒”,即长期有序地按照既定的“准则”维护及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数据的安全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习和工作积累就是两个脑,一个是自己的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一个就是我们使用的电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资料如果不能找回将是一场灾难。买个好电脑是个前提,定期备份是一个好办法。备份常用有几种方法:是光盘刻录备份;二是借助电子邮箱,Blog、网路硬盘等网络应用技术备份;三是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实现重要文件备份。

5.应用知识以及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活动

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在实际工作及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绩效。由于采用的是自建的知识文件夹来进行知识管理,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路径检索和简单搜索功能从知识库中提取所需的知识资源,并能从文件名中的“来源”寻找出相应的知识获取渠道,获取系统以外的知识资源,达到应用专业知识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此外,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提供了BBS,Blog,QQ,E-mail,MSN等众多交流方式,利用它们,大学生可以与相关的专家及其他用户进行知识交流,从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创造出理想的绩效,争取到良好的事业发展机遇。

三、结束语

专业知识管理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就在数字化校园下环境大学生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做了探讨,总结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在分析目前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与具体工具,并在最后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这种教育的努力方向。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校园网上可以查询各种各样的教学、科研资料,如数字期刊、精品课程、教师课件、试题库、教学软件等等。这些资源都是开放的,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然而海量的信息获取渠道往往又使得学习者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甚至还有可能被错误信息引入歧途。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吸收信息和运用信息成为每个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思想在个人层面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一、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现状

1.概念

个人知识管理(PKM,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的概念最早是由PaulDorsey教授提出的,原文为“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shouldbeviewedasasetaproblem—solvingski11Sthathavebothalogicalorconceptualaswellasphysicalorhands—oncomponent.”,

中文意思就是: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较多,但基本认同个人知识管理实质是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个人层面上的应用,是将个人将获取的各种零散的和随机的信息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并帮助个人将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构建起个人知识库,以利于现在和将来个人知识的存储、使用和交流。

2.重要性

个人知识管理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个人的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竞争能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

(1)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

学生可以在知识管理的思想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搭建起符合个人现状及发展需求的知识框架,以一名物理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例,他想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根据这一目标,他构架了图l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框架包括物理专业的知识和教育专业的知识,也包含了其他的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由于针对性强,往这个框架中填充的知识也就越发有效。

(2)培养起终身学习的习惯,持续性地学习与知识更新,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

人类正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的数量成指数级增长,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淘汰周期日益变短。为了避免被社会淘汰,大学生必须持续的学习,及时掌握和更新所需的专业知识,达到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的目的。但是,随着知识资源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日趋复杂,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识成为大学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两个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效地方法就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3)有效率地提取知识,更好地展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借助良好的知识管理技能,大学生可以快速有效地从个人知识库中提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资源,应用到学习工作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展示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收获自信。并因此成为知识交流活动中的活跃分子,获得许多潜在的机会及更好的事业发展机遇。

3.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

虽然个人知识管理非常重要,可是目前大学生的PKM现状确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1)缺乏认识

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这个概念的了解只限于相关专业的同学(如信息管理专业)或者有过专门研究的同学,谈不上重视知识管理以及应用了。

(2)对知识(信息)缺乏良好分类,没有系统管理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信息(知识)的存放都是比较杂乱的,随意存放,命名缺乏规则,经常出现找不到或不能及时找到有关资料、存储的文件或者忘记密码等情况。加上没有备份资料的习惯,如遇病毒或系统故障,经常导致信息永久丢失的后果。

(3)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工具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目前大学生可以用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有很多,如传统的纸笔,电脑,MP3(MP4),手机,U盘,Blog,E-mai1等等。但大多数仅限于其基本用途,没有将它们的功能应用到知识管理上,如手机几乎人人一个,却很少人有充分利用它进行日程安排;QQ人人都在用,却很少人有用QQ空间来存放自己在网络上找到的资料,或用QQ硬盘存放收藏夹等等。

二、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

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PKM)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PIM)、关系管理(RelationshipsManagementRM)、内容管理(ContentManagementCM)以及资讯管理(InformationManagementIM)四个部分,按照“收集、组织、编辑、存储、检索和共享”六大环节,在简单有效、经济的原则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

1.分析知识资源的需求,建立个人知识框架

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起点,大学生需要对个人在学习中所需要掌握和以后工作中要应用的知识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确定相关知识的分类和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但也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对本专业的认识不足,加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规划,很难准确把握自己的知识需求。这项工作可以在辅导员、专业老师或者是临近毕业的学长指导下,根据个人特点、兴趣以及最有可能的就业方向,搭建起个人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的主体部分越早定下越好,但不宜进行大的调整,枝节部分可以随着自己的学习不断深入,加以调整。

2.选择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建立起知识框架后应选择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平台。在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下,可以采用“手机(PDA)+Blog+知识文件夹”的组合方式来实施,其中手机可以完成PIM和RM的工作,包括对自己日程的管理、联系人的管理,与同学,老师的联络工作,财务管理等等,并且可以通过手机管理软件将PIM信息同步到电脑的outlook等软件中,完成数据的备份操作。而知识文件夹主要完成cM和IM的工作。这个方案非常灵活、简洁、经济,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个人电脑,起码可以通过u盘(MP3,MP4)来存储。而Blog体现在知识的存储与共享上:大学生可以将重要的资料发表在自己的Blog或者是QQ空间中去,在存储知识的同时,也将经过自己刷选的优质信息出去,借助日益扩大的Blog影响力,实现知识的共享。并可以定时通过Blog备份软件将Blog数据备份到知识文件夹中,双重保险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3.建个人知识管理的准则

在没有专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支持下,大学生开始实施知识管理工作前必须建立起个人的知识命名及编码准则,以便知识资源在分类存储和提取使用时均有章可循。其中文件夹的命名按照知识框架中的分类进行,图2为一名学生所建立的教学资源文件夹系统。文件名的命名建议采用“文件名=来源+类型+内容+时间”的规则,这样可以让你不必打开文档就可以从文件名了解文件的基本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维护及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在选择好PKM的系统(软件)及准则后,进行的就是个人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工作了。包括添加新的知识资源(包括知识类别);更新、修改或删除部分知识资源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管理的各项准则。此项工作的最大难度在于“持之以恒”,即长期有序地按照既定的“准则”维护及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数据的安全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习和工作积累就是两个脑,一个是自己的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一个就是我们使用的电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资料如果不能找回将是一场灾难。买个好电脑是个前提,定期备份是一个好办法。备份常用有几种方法:是光盘刻录备份;二是借助电子邮箱,Blog、网路硬盘等网络应用技术备份;三是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实现重要文件备份。

5.应用知识以及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活动

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在实际工作及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绩效。由于采用的是自建的知识文件夹来进行知识管理,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路径检索和简单搜索功能从知识库中提取所需的知识资源,并能从文件名中的“来源”寻找出相应的知识获取渠道,获取系统以外的知识资源,达到应用专业知识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此外,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提供了BBS,Blog,QQ,E-mail,MSN等众多交流方式,利用它们,大学生可以与相关的专家及其他用户进行知识交流,从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创造出理想的绩效,争取到良好的事业发展机遇。

三、结束语

专业知识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教师 知识管理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006―04

[作者简介]王会亭,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江苏淮安223300)

一、高等教育知识管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诉求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质量滑坡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尽管政府、高校及研究者等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对如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但由于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局限,致使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正如有学者所说:“对任何一个时代问题作出适当的解答,都绝对不能只靠迫切的愿望和渊博的知识,还需要真正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的根本创新。”从知识的视角来审视高等学校的性质和高等教育质量,正是这样一种理论视角的转换。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机构是“控制高深知识和方法的社会机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也。”无论从历史发展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高等教育活动首先是传授知识以及创造知识的过程,知识始终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加工材料。因此,如果说高等教育存在固有特性的话,那么高等教育质量首先考虑的要素――即需满足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对知识系统性和高深性的诉求。换言之,无论怎样讨论高等教育质量,都离不开知识这个核心内容,任何一种高等教育活动都必须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来展开,否则高等教育活动的质量便会大打折扣。

一个组织在从质量走向卓越经营的过程中,“知识管理是构建持续改进质量体系中用到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使员工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它提供了知识库,用来存放对持续改进非常关键的所学经验和其他信息”。与传统的科学管理或全面质量管理范式相比,基于高等教育和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知识管理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从学习型组织的视角还是从信息型组织的发展趋势看,大学都是实施知识管理的理想组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可以说大学是未来社会所有组织发展的一种理想类型,理应成为其他社会组织实行知识管理所应效仿的典范。也有学者指出:“大学是最卓越的信息与学术组织,是社会主要的系统知识库,也是未来科学与人文知识的主要贡献者,大学就是为这些使命而设计的。其他类型企业和机构需要特别重视大学,把大学作为它们的基本组织原型,因为探索和传播知识是大学存在的理由,也是大学能够长期令人满意的原因。”因此,要提升以“高深知识”为核心要素的高等教育质量,就必须对高等教育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所谓高等教育的知识管理是指高校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高校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对高校内外知识的识别、获取、传播、扩散、创造,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流通共享,发挥高校教职工的集体智慧,提高其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及组织绩效,从而在全球化的教育市场中提高核心竞争力,有效实现高等学校的战略目标。由于大学教师在高等教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既是“高深知识”的拥有者,同时又是各种知识活动的运作者。因此,高等教育知识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大学教师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

二、大学教师知识管理:内涵释义、要素构成及理论基础

(一)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内涵

大学教师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与拓展,是大学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对专业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创新、评价等过程的管理。具体包括三层含义:(1)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2)对个人已经获取的各种零散信息进行管理,使其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3)对已有的知识和观点及他人的思想精华进行加工处理,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进而推陈出新,并构建起个人知识库,以利于个人知识的存储、使用和交流。

(二)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构成要素

Arthur Andersen公司曾将知识管理表示为一个著名的公式:KM=(P+K)S。其中,K(Knowledge)是指组织的知识,P(Person)是组织的成员,“+”是指技术,而S(Share)是分享。这个公式所要表达的是“组织知识的积累,必须通过将人与技术充分结合,而在分享的组织文化下达到乘数的效果。”知识管理的表述公式对分析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要素构成颇有启发意义。

1 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管理的根本性要素。当然,从不同视角可以把大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不同类别。尽管分类不同,但这些专业知识却是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对象和内容,而且大学教师正是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共享和传播、交换和创新来实现知识增值的。

2 知识人员。知识人员是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的主体。由于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分为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人两个层面,因此知识人员也相应地包括大学领导和大学教师个人两类主体。这两类主体由于角色、性质和自身素质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中的行为方式、任务与作用也不尽相同。

3 知识设施。知识设施是指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及设备,它是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中的资源性要素。毋庸置疑,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作依托。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的手段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当前,计算机技术及各种社会性软件已成为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

4 知识活动。大学教师知识管理是一种主体的活动过程,是主体对对象进行组织和协调,使其规范有序、良好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对高校所有教师的知识或教师本人对自身知识进行管理,内容涉及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和应用等活动。

(三)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组织或个人要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明晰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大学教师知识管理主要建基于知识螺旋理论――SECI模型之上。SECI模型(Socialization社会化;Externalization外化;Combination结合;Internaliza―tion内化)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光隆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知识创造的完整模型(见图1)。SECI模型认为知识的创造包括以下四个过程@:

1 社会化。即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通过个体之间分享经验达到创造隐性知识的过程,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

2 外化。即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通过对话和反

思,让隐性知识“说话和发声”。这一外化过程的实现,通常以隐语、比喻、类比以及讲故事或者图像等手段将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呈现出来,使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得以分享。

3 结合化。即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是显性知识向更复杂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转化,个体抽取和组合知识的方式是通过文献、会议、网络等实现。

4 内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在这一阶段,组织成员个体可以通过组织进行的培训来获得蕴涵于组织中的隐性知识,通过反复地实践使组织中的隐性知识内化为组织成员自身的知识。

三、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策略的择取

(一)组织层面的大学教师知识管理

1 制定合理的知识管理目标。制定适当的知识管理目标,对于提升知识管理能力,顺利实施大学教师知识管理至关重要。大学组织在设定教师知识管理目标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其一,一致性原则。即必须使大学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大学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目标相一致。因为大学是教师个人的实践场域和专业发展的归宿,只有当大学组织的知识管理目标与大学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目标相吻合时,大学教师才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大学组织有关知识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才能确保大学教师的知识管理行为落到实处,进而实现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知识的增值。其二,差异性原则。大学组织要针对新手型教师、适应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不同发展水平、职业年龄特征、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目标,以增强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 创建积极有效的大学文化与激励机制。一种崇尚创新、团结、开放、民主、学习的组织文化较保守、封闭、单干型的组织文化更有利于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一种积极的大学文化中,知识主体的创造活动能得到同伴和组织的认可和赞同,组织中的不同成员之间可以广泛、平等地交流思想和看法。因此,大学领导在大学教师知识管理中,创建一种宽松和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就显得极其重要。为了使这种文化在知识管理中达到预期效果,建立恰切的、有利于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建立激励机制时,应做到激励与评估考核相结合。对大学教师在知识获取、积累、共享、创新等知识管理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绩效评估,对于考核优异者予以奖励,从而激励教师去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实现知识管理目标。

3 建立富于凝聚力的学习型组织。大学要加强教师知识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学习型组织是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间为了实现自我超越,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我,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提高教师学习能力、激发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组织。一般而言,学习型组织具有如下特征:(1)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知识创新性组织,依靠知识的创造、获取和转移创造价值;(2)学习型组织支持个人发展,强调人的价值,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激励和保护;(3)学习型组织强调合作,组织成员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学习;(4)学习型组织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对环境变化作出迅速反应;(5)传统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的过渡是一个过程,需要在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组织文化等方面做出持续不断的变革。当然,学习型组织可以由来自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不同教学水平、不同高校的教师组成,且每个大学教师的身份都是平等的。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学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分享对方的观点,相互帮助,最终促使大学教师在专业上共同发展。

4 构建便捷的大学教师知识库。构建教师知识库是大学组织进行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策略。知识库是知识储存、分享、应用与创造的重要系统平台。大学通过构建教师知识库,可以把共同体成员本来处于自然状态的知识聚合起来,实现有序的存储和分配,使每一位共同体成员都能够方便、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当然,知识库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构建的方式。因此,学校应将优秀教师的知识与经验,无论是结构化或是非结构化的,包括教材、教案、参考资料、个人学习心得、研究论文、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方法、对某个问题独特的解决方法等等,以文件、报告形式外显出来并对其进行电子化,再经系统分类、整理,建成教师知识库,作为支持教师教学或研究之用。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教师知识库的构建,大学组织必须充分调动教师、课程专家、学科专家、信息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方能顺利完成。

(二)个人层面的大学教师知识管理

1 运用多种知识管理工具。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应用到的技术主要有: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共享技术、文档管理技术、信息查询与检索技术、推理技术、群件技术、中间件技术、联机分析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推拉技术、存贮结构技术、元数据技术、多媒体技术、文本挖掘技术0等。而知识管理工具则是实施上述信息技术的重要载体,是大学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极为便捷高效的手段。所谓知识管理工具,是指实现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的手段和方法。从知识的生命周期来看,知识处理可以分为知识的生成、编码与共享。相应地,知识管理工具也可分为三类:知识的生成、编码和共享工具。当前,比较适合教师使用的有Blog、Wiki、Mybase、PowerKM、Moodle和知识地图等个人管理工具。为了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每位大学教师必须努力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熟练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学会使用各种常见的个人管理工具,把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设计、课件等加以整理和升华,或者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总之,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大学教师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种来源的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实现显性知识在大学教师个体和团体之间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为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创造条件。

2 强化教学实践反思。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的自我改造。教学实践反思是大学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一次再思考,是大学教师与复杂问题情境有意识的交互。事实上,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大学教师对自身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反恩,既可使大学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又可使大学教师的显性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进而实现知识的增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于教学实践反思的重要作用正如有学者所言:“当教师以反思行动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学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充分体现和发展反思意识和能力,进而实现专业自主和自身解放,富有刨新性的、具有独特价值的教师知识就生成于其中。”一般而言,大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可分为行

动后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为行动反思等三种类型。虽然不同类型的教学反思在反思的时机和具体适用情境方面不尽相同,但是在大学教师知识管理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大学教师可通过个人备课、课堂教学、写教后记、建立教学档案、撰写专业日记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3 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大学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大学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一种直接指向实践、重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所研究的问题是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中发生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现场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学教师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必须将群体所共享的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自身知识系统的拓展、延伸和重构。开展行动研究,能使大学教师省察自己学习的教育理论与自己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能不断地应用、修正、更新与活化知识。大学教师在开展行动研究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四个步骤:(1)制定指导研究过程的计划;(2)收集能深入阐释问题的资料;(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解释;(4)付诸行动0。

4 进行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又一重要途径。案例研究是大学教师的一种定性研究,是大学教师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大学教师开展的案例研究,从案例的形成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都体现了对教师知识进行管理的行为:其一,案例的撰写是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其二,案例教学活动是知识的分享活动;其三,案例教学是显性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大学教师从事案例研究,对教学案例中的不同类型知识进行反思、提取、转化和总结,不仅是大学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应然之举,更是实现大学教师知识管理极为有效的手段。

5 开展大学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大学教师的行动与其个人过去的生活历史密不可分。大学教师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生活历史内容,会逐渐发展成为足以支配其日后理念与行为的要素,对其后续的经验选择与重组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开展“大学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对大学教师个人知识的来源与形成进行分析,是促成大学教师知识重构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一种必然选择。“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是个人回溯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很像是自传、日记、日志、个人故事小说。但是,它与一般的自传、日记不同,它所研究的应是教师教育生活的成长史,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理论如何形成的历史~。大学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大学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回顾,发现教师自身的人格和认知特性、知识结构、对个人成长的决定性影响、形成个人专业成长的转折点和关键、个人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诀窍。总之,经常进行大学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即对自身教育活动及成长进行回顾的大学教师,能有效管理好自己的知识,会选择与建构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并对其专业成长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注释:

①黄启兵,毛庆亚.高等教育质量的知识解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6)

②查勒斯G・库博,从质量到卓越经营:一种管理的系统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68

③弗雷德里克・E・博德斯顿.管理今日大学:为了活力、变革与卓越之战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④姜建明,马竟飞,试论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⑤野中郁次郎等,创造知识的公司――日本企业如何建立创新动力学的[M],北京: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1999:132

⑥王健,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共享的学校知识管理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

⑦王润良,郑晓齐.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9)

⑧邵晶晶.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⑨寺久雄.教师的心灵与风貌[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63

⑩刘旭东.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8,(10)

⑩黄首晶.行动研究:教育实践者创新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⑥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

⑩吴卫东.教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5,(2)

⑩姜勇.知识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

专业知识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教师知识结构;知识管理现状;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式

一、引言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深化的过程中面临严峻的挑战。探索出适合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成为当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师专业知识的优化和高效管理成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大学英语教师为例,在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分布情况和知识管理现状以及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和知识管理理论下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平台发展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后教育、教师的终身学习、个人专业提高乃至整个教师团队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实践思路。

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和知识管理现状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和对象

课题组主要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大英教师为例,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知识管理现状及其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其优化对策。调查的对象为55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其中男教师15人,女教师40人。

(二)调查的工具

调查采用了纸质/电子问卷以及访谈。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是大英教师知识结构情况。根据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1999),Shulman (1987)、陈向明 (2003)、Richards (1987, 1998)、Bertels (2003)、刘润清 (2004) 和周燕 (2002) 等对教师和二语教师的知识分类,问卷中教师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五个维度的内容:第一、本体性知识 (测量教师对语音、语法、词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以及对英美文化和英美文学等英语专业知识的掌握)。第二、条件性知识 (测量教师对语言学知识、语言学习和习得理论、语言教学法、了解学生语言学习兴趣、需求以及评价学生成绩等知识的掌握)。第三、课程知识 (考查教师对大学英语课程目标性质、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教材使用知识的掌握)。第四、实践性知识 (考查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发展知识、情境知识、教学策略性知识以及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五、一般科学文化知识 (了解教师对一般文史和科技知识的掌握)。问卷采用3级量表 (从“很少”、“一般”到“较多”依次获得1分、2分和3分)。访谈主要涉及大英教师的专业知识管理现状 (知识管理意识以及知识管理行为) 和需求等内容。问卷和访谈提纲使用前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的12位教师中做问卷预测,对不合适的问卷选项进行修改。发放问卷70份,回收55份,回收率为78.6%。

(三) 调查的结果与讨论

问卷经编号整理后输入SPSS 13.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1. 独立学院(以北理工珠海学院大英教师为例)的大英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总体分布欠合理,本体性知识掌握最多;而作为教师核心知识的实践性知识掌握最少(统计意义上差异呈显著性)。条件性知识排第二;科学文化知识略高于课程知识,排第三;课程知识排第四位 (详见表1)。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后得出本体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课程知识、实践知识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均数差在统计意义上呈显著性(P值均为0.000,小于0.01)。实践性知识与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课程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均数差也在统计意义上呈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0.000, 0.036和0.047;小于0.01和0.05)。

一位外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即本体性知识是其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体基础,也是教师语言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语言意识是教师对语言系统所具有的一种潜意识中的知识,它可以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但只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是一个好教师的决定条件。教师需要知道必要的学科知识,但并非越多越好 (林崇德,申继亮,辛涛,1996)。因此,调查结果显示的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中本体知识占据第一位并不是理想的分布。

条件性知识排名第二位表明目前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已具备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如英语教学法、语言习得理论、英语课堂管理以及了解学生语言学习的知识等。但是条件知识必须内化为教师的行动才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仍需对英语教学知识作系统的学习、积累和转化。

一般科学文化知识的匮乏表明教师须拓展知识面,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和储备。

课程知识的不足表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对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系统的研学,形成大学英语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和积极的教育价值观,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行动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

实践性知识最末的排名表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中核心的知识获得最少。根据实践性知识的缄默性、不可言传性、经验性、动态性、反思性、实践感、行动性以及生成机制是通过主体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方式等特点,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和积累并非易事。

2. 独立学院 (以北理工珠海学院大英教师为例) 大英教师知识管理现状和需求结果分析表明:

(1)知识管理意识薄弱,仅有25%的教师具备专业知识管理意识,很多老师不清楚专业知识管理的概念;

(2)知识管理五种行为的频度依次为知识储存、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享和知识创新。知识分享和创新行为排名在末尾说明教师知识管理行为还处在低层次阶段。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没有分享和交流就没有反思和意识的提升。知识管理的本质更是提高教师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在现实教学,最终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3)对知识管理平台需求的教师占72%;希望平台具备的功能依次为便于资料查找、教研资源共享、及时交流等。

通过对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大英教师为例的独立学院大英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分布和知识管理现状的调查得出,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分布欠佳,实践知识即隐性知识掌握得最少;知识管理的意识也不足,对知识管理的网络平台需求较高。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和强化教师知识管理效率的网络平台。

三、基于网络技术下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管理优化模式分析

根据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式和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于2013年10月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搭建以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子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平台依据教师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的四个步骤――形成、规范、执行和问题解决搭建和运行。

(一)形成――包括组建团队,确立共同目标和搭建技术平台

目前大英部教师59人全部参与大学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全体大英教师分为7个小组,明确了大英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各类在线学习任务,提高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整体进步的能力。技术平台搭建了由5个知识包模块组成的专业知识网络系统,具体为:1)教学技能模块(下属7+n个子模块――教学设计、读写教学、听说教学、课堂管理、优秀视频、教学动态、章程下载等);2)教学资源模块(下属6+n个子模块――教案和日历、四六级训练、试题库、优秀网站、趣味英语、常用软件等);3)教学知识模块(下属2+n个子模块――语言学基础知识,语言教学基础知识等);4)科研模块(下属3+n个子模块――科研方法,科研资源,名家指导等);5)教学讨论区(相当于教师博客)。平台模块的结构主要是体现将教师专业知识中的本体知识、条件性知识、课程知识、实践知识和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化,便于教师对各类资源的查找、储存和分享。实践知识的强化主要可以在教学讨论区和优秀视频模块中进行,教师可以对教学反思、问题和教学视频出来。

(二)规范――包括达成协议、明确分工

规范是指大英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所有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大英部所有教师都按特长分配到各个平台小组 (由组长、技术员和组员构成),小组中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每月定时上交有价值的各类形式的教学资源,由组长收集并登记组员的任务上交情况,技术员经审查资料价值并上传资料)。平台任务是大英教师年终考核的指标之一。这些规定都是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执行程序中隐性和显性知识管理的制度保证。

(三)执行――包括四类螺旋式知识管理阶段,促进隐性知识显性转化,增强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四类螺旋知识管理阶段是指知识管理的社会化阶段、外在化阶段、组合阶段和内化阶段。简言之,这一知识管理的循环系统正是教师进行体验―分享―反思―实践一体化的学习过程。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提升的过程。在第一个阶段即知识管理的社会化阶段,即常言的师传徒受,教师通过平台浏览、选择、下载等方式对有用的知识进行获取和储备,也就是对新鲜的专业知识进行输入和体验。在第二个知识管理阶段,即外在化阶段,也就是通过深度对话过程,例如在平台上阅读和分享专家或优秀教师的博客、著作、教学或学术视频发表观点、在线交流等,是教师学习知识的分享阶段。在第三个知识管理阶段,即信息处理阶段。教师通过将前两个阶段知识体验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语境中进行反思,比如在平台博客中教学日志和自己的优秀教学成果。这些知识管理行为实质是将前期隐性的、不可言传的知识进行深刻反思、加工,便为己用的重要环节。在第四个知识管理阶段,即教师通过做中学的过程,将前三个阶段所学所思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创新的环节。具体可以表现为:在博客或论坛中发表观点、撰写教学日志、将学到的教学知识和经验运用在真实的教学中、展开行动研究、做学术报告等 (周雪,2013)。

(四)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运行模式的评价和调整环节。平台的全体成员,特别是负责人应对各项交互环节要定时监察、收集意见、进行评估以及做出解决方案。有效的问题解决是教师学习共同体顺利实施的保证,也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学习效果的基础。

四、结语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管理平台以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分布的情况和知识管理现状为出发点,以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加强教师专业化素质为目的,探讨了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教师知识结构优化模式,希望对于开发和探索独立学院大英教师知识优化策略和发展机制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Bertels N. How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read academic articles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3 (19).

[2] Richards J. The dilemma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ESOL [J]. TESOL Quarterly, 1987 (21).

[3] Richards J. Beyond trai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Shulman L. S.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87 (57).

[5]陈向明.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01).

[6]林崇德,申继亮,辛涛. 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 中国教育学刊, 1996 (06).

[7]刘润清. 英语教育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8]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 (06).

[9] 周燕. 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06).

[10]周雪. 第二语言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模式研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3 (05).

作者简介:

周雪(1970―), 女, 甘肃兰州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和英语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校级项目),项目编号:2013016J .

专业知识管理范文第9篇

摘要:从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出发,分析专业教学借鉴知识管理的可能性,以及利用知识管理、创新专业教学的一些改革举措,并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予以实施效果良好。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它关于知识及与知识相关的资源和过程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可以为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应用的拓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从宏观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关注整体,是对一个组织系统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及相关资源的管理,任何一个管理过程都应考虑组织整体效益的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定位是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提升组织的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显隐知识的转换。在实际的转换中,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隐性知识社会化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重新组合、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这四个转换环节是知识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并由此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知识增值系统。

从微观角度来说,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知识价值链的管理,清除影响知识价值链形成的阻碍因素,加快价值链的形成速度,使组织的知识在运动中不断增值。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知识管理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即知识生成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交流管理,由此又形成诸多知识管理工具。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知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常见的专家系统、数据仓库等都在知识管理中得到了应用。

二、知识,理在专业教攀中应用的可能性

2.1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都具有以下共同点

1)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所需实现的都是组织的整体效益。2)知识管理通过对知识的一系列开发过程,实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达成管理目标。3)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存在于知识管理中,也存在于专业教学领域。

2.2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在技术层面也有着共同之处,即两者都运用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由这两种技术还衍生出来许多新型的交流和学习方式,如Blog、网络社区、电子邮件系统、知识资源库等。知识管理和专业教学可以相互借鉴彼此在应用这些技术手段时的经验和成果。

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学习平台,营造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管理知识的过程实际上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吸收知识管理的理念,也是专业教学中的重大变革。

2.3利用知识管理,创新专业教学。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类思想、知识转化理论、知识价值链的形成等理念,均可以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来。通过借鉴这些理念,可以为学习者营造更为有利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面对面交流、网络社区等直接或间接共享到他人的经验、技能等,从而最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组织智慧。

知识管理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而且更关注隐性知识。专业教学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致力于将显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学习者,并为学习者所熟知和掌握。学习者对更加重要的隐性知识的学习则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在面对面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或多或少能够通过一些亲身体验的方式学习到隐性知识。但是在非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这种隐性知识的学习就被完全忽略了。知识分类思想提醒专业教学相关人员应该更加关注开发和利用隐性知识。

2.4知识管理环节的划分对专业教学的启迪。知识管理通过总结知识价值链,得出知识管理包含四个过程:知识生成管理、知识积累管理、知识应用管理和知识交流管理。从这点出发,专业教学在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时,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明确教育知识的来源:应该包括已经被认识到的可以拿来学习的知识、还掌握在少数教师、专家、学习者头脑中不能被传播的知识以及新创造的但还未纳入到教育领域中的知识。其次,应该运用一定的鼓励机制和技术手段识别、提取和组织这些知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当拥有了大量的知识之后,专业教学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库、专家系统等手段将这些知识积累起来,并进行管理。学习者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库获取大量的知识,同时又可以将自身独有的知识拿出来供所有人使用。知识通过交流和共享获得增值,这也为产生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知识,理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段,中的应用

3.1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建构专业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社会对于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专业教学通过构建专业知识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知识源和知识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校园网工程后,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途径。专业教学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专业内存在的信息(如学生信息、教学信息、教育资源、头脑中的知识、知识行为、知识资产等)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知识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利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集体智慧完成创新知识的目标。

3.2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车辆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就开放使用,广大学生经常访问该系统,最近二个月平均每天的校内师生访问量已经达到1000多人次(注:该专业每届学生数90人,全部在校生400人左右),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论坛跟贴人数也不断增长。

知识库的内容不断增长,目前有3个管理人员在作专门管理,审核上载内容和会员资格,目前有注册初级会员600余人(校内360人),高级会员35人(校内教师、政府机关处室、行业协会、行业商会),平均每天上载内容达1.6GB。

广大师生对该知识管理系统地反映良好,在对该系统的评价中优良率达到99.4%,而且为优秀的达到82.8%左右。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广大学生觉得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大大超过以前,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学习风气明显改善,学习成绩与往届学生相比也有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系统内间接获得许多工作经验,使得学生毕业后缩短适应时间,特别明显的是学生下企业进行技术实习时,明显显得有信心,工作成效更明显。

四、结论

专业知识管理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从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出发,分析专业教学借鉴知识管理的可能性,以及利用知识管理、创新专业教学的一些改革举措,并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予以实施效果良好。

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它关于知识及与知识相关的资源和过程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可以为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应用的拓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从宏观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关注整体,是对一个组织系统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及相关资源的管理,任何一个管理过程都应考虑组织整体效益的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定位是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提升组织的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显隐知识的转换。在实际的转换中,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隐性知识社会化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重新组合、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这四个转换环节是知识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并由此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知识增值系统。

从微观角度来说,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知识价值链的管理,清除影响知识价值链形成的阻碍因素,加快价值链的形成速度,使组织的知识在运动中不断增值。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知识管理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即知识生成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交流管理,由此又形成诸多知识管理工具。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知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常见的专家系统、数据仓库等都在知识管理中得到了应用。

2知识,理在专业教攀中应用的可能性

2. 1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都具有以下共同点

1)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所需实现的都是组织的整体效益。2)知识管理通过对知识的一系列开发过程,实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达成管理目标。3)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存在于知识管理中,也存在于专业教学领域。

2. 2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在技术层面也有着共同之处,即两者都运用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由这两种技术还衍生出来许多新型的交流和学习方式,如blog、网络社区、电子邮件系统、知识资源库等。知识管理和专业教学可以相互借鉴彼此在应用这些技术手段时的经验和成果。

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学习平台,营造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管理知识的过程实际上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吸收知识管理的理念,也是专业教学中的重大变革。

2.3利用知识管理,创新专业教学。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类思想、知识转化理论、知识价值链的形成等理念,均可以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来。通过借鉴这些理念,可以为学习者营造更为有利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面对面交流、网络社区等直接或间接共享到他人的经验、技能等,从而最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组织智慧。

知识管理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而且更关注隐性知识。专业教学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致力于将显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学习者,并为学习者所熟知和掌握。学习者对更加重要的隐性知识的学习则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在面对面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或多或少能够通过一些亲身体验的方式学习到隐性知识。但是在非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这种隐性知识的学习就被完全忽略了。知识分类思想提醒专业教学相关人员应该更加关注开发和利用隐性知识。

2. 4知识管理环节的划分对专业教学的启迪。知识管理通过总结知识价值链,得出知识管理包含四个过程:知识生成管理、知识积累管理、知识应用管理和知识交流管理。从这点出发,专业教学在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时,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明确教育知识的来源:应该包括已经被认识到的可以拿来学习的知识、还掌握在少数教师、专家、学习者头脑中不能被传播的知识以及新创造的但还未纳入到教育领域中的知识。其次,应该运用一定的鼓励机制和技术手段识别、提取和组织这些知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当拥有了大量的知识之后,专业教学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库、专家系统等手段将这些知识积累起来,并进行管理。学习者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库获取大量的知识,同时又可以将自身独有的知识拿出来供所有人使用。知识通过交流和共享获得增值,这也为产生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3知识,理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段,中的应用

3. 1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建构专业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社会对于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专业教学通过构建专业知识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知识源和知识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校园网工程后,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途径。专业教学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专业内存在的信息 (如学生信息、教学信息、教育资源、头脑中的知识、知识行为、知识资产等)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知识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利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集体智慧完成创新知识的目标。

3. 2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车辆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就开放使用,广大学生经常访问该系统,最近二个月平均每天的校内师生访问量已经达到1000多人次(注:该专业每届学生数90人,全部在校生400人左右),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论坛跟贴人数也不断增长。

知识库的内容不断增长,目前有3个管理人员在作专门管理,审核上载内容和会员资格,目前有注册初级会员600余人(校内360人),高级会员35人(校内教师、政府机关处室、行业协会、行业商会),平均每天上载内容达1. 6gb。

广大师生对该知识管理系统地反映良好,在对该系统的评价中优良率达到99. 4%,而且为优秀的达到82. 8%左右。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广大学生觉得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大大超过以前,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学习风气明显改善,学习成绩与往届学生相比也有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系统内间接获得许多工作经验,使得学生毕业后缩短适应时间,特别明显的是学生下企业进行技术实习时,明显显得有信心,工作成效更明显。

4结论

上一篇:中学应试教育范文 下一篇:本科金融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