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工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12:49:48

中学生德育工作论文

中学生德育工作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大量农民工的出现,农村也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一新群体的出现,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出现了一种捉襟见肘的窘态,这就让我们做学校德育工作的人不得不去重新思考德育教育的方法所在。我们通过实践探索与思考,认为可以从走进学生心里来强化教育,并在营造一种氛围中,加上日常礼仪教育等方面来对农村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同志农村中学教育环境,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的制约,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无可厚非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这里主要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了些思考,与同行们商榷。

一是用倾听走进学生内心里实施有效教育

在德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恰当运用倾听,对受教育者的内心需求、思想现状的了解得谅能依据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运用倾听,也可以了解到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使教育对象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个性的尊重和人格的关怀,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度,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倾听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能够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呼声、他们的要求和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并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事实上倾听不仅是为了明了情况,也是为了建立一种和谐的辅导关系,以获得最佳的育人效果。倾听并非仅仅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仅要明了当事人通过语言、行为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知晓当事人在交谈中所忽略的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正确的倾听要求教师以机警和同情的态度深入到当事人的烦恼当中去,细心地注意当事人所做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意,如何谈论自己和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对所遇问题做出如何反应,还要注意当事人在叙述时的语调变化以及伴随言语出现的各种表情、姿势、动作等。从而对言语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二是正负强化是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

在德育中适度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批评与惩罚的实质是负强化,负强化会造成客体某种程度上的心理伤害。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批评与惩罚要适度运用尤其不能经常使用,只有善意的切中要害的,就事论事的和恰如其分的的批评与惩罚才能将暂时的心理挫折变为一种激励力量。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消极悲观、丧失信心或习以为常、满不在乎。同样,表扬与奖励的实质是正强化,若过多运用就不能使学生感到光荣,也容易使学生不重视,视为无足轻重。在德育中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即依据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学生当前的心理需求,选择能最大限度地起到惩恶扬善的方式。适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是班级管理和师生交往中实施德育

德国著名教育家涂尔干说过:“一个没有纪律的班级一定没有道德”。从进校起班上就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建立班上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如学习、纪律、品德、劳动、卫生等各项奖励制度和严禁打架、抽烟、喝酒、赌博等管理规定。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批评为辅。对严重违纪学生除写出书面检讨,在管理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抓好班委、团支部的建议,注重培养“小助手”,锻炼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如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电等,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另外,开展教师与后进生交朋友活动,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与帮助。?一般说来,后进生具有成绩差,自我约束力不强,缺乏自信心等特点。?如何正确对待将要走上歧途或已走上歧途的孩子,这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难点,也是德育工作的重点。班级可以开展“教师与后进生交朋友”活动。可以对班级对表现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分析排队,找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由班主任将这些学生安排与各科任教师结对交朋友,并建立帮教联系本。对帮教活动、帮教过程以及谈话记载、转变情况、均做好记载,以便对学生进行跟踪的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是加强传统礼仪实施德育教育

这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班级要把礼仪教育作为本班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入学,就将学生分礼仪学习小组,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并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内容,组织学生学习、竞赛,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通过教育,使学生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礼貌习惯不断增强,学生见到家长、长辈、老师都能自觉打招呼。不文明言辞不断减少,不文明行为正成为历史。

总之,新时期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德育工作者应力求从根本上改变重智意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社会教育的现象,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来抓,这样才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好与坏,从个人来讲,影响到学生一辈子,从长远、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讲,又是影响到国家将来与社会和谐的大事情。因而,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这一工作位置,除了抓好教学质量,还应该高度重视在德育工作上的投入,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维和方法,让学生们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吉红, 王志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王东莉.论思想教育的人文关怀[j].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4).

[3]缪克成.德育新论[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2.

中学生德育工作论文范文第2篇

一、网络发展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对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不但使教育手段现代化,而且带来了教育观念和内容的重大变化:(1)互联网具有内容丰富、可选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是一种效率高、极具感染力的传播工具,其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大超过了传统媒体。(2)互联网是以巨大速度优势为特征的传播媒体,中学生通过它能够迅速了解国内外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3)互联网能提高工作效率,查阅资料,广泛精辟;撰写论文,快速便利。(4)互联网上的思想教育具有更大的空间,它使原来的相对狭小的思想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开放式的空间。(5)网络是创造力、想象力爆炸性膨胀的天地,有利于教育者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二、网络发展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不仅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挑战,还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然而中学生处于好奇心强且精神一直比较薄弱的阶段,一旦痴迷于网络,往往身不由己,欲罢不能。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中学生上网过度甚至网络成瘾会带来如下危害:(1)交往劣势。(2)双重人格。(3)信息焦虑。(4)严重的网络成瘾还会引发中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网络时代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学校首先应该正确看待网络,用一分为二的、发展的、公正的眼光看待学生上网问题,改革相应的制度,让网络更好地发挥积极的作用。其次,顺应时代要求,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再次,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实现中学德育手段网络化。最后,推进社会实践,扩大中学生个体的人际交往,加强情感交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网络时代的到来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作为负责任的德育工作者,我们的最好态度就是坦然接受,自觉研究,积极应对,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学德育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天地。

中学生德育工作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5-046-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成为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鉴于农村中学生肩负着社会建设的重任,提高农村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为视角,通过浅析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试图找出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本文研究较为粗浅,许多具体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受智育和分科的影响,德育一直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教学,导致把学校德育从生活本源中抽离出来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实体。这种错误观念和认识直接导致学校在事实上的德育工作中,对其定位偏移或重视不够,使得农村中学德育形成了形式主义局面。加之德育内容不合理、德育方法陈旧枯燥、德育评价体系不健全,校、师、生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运作系统。农村中学德育系统的内部阻碍导致农村中学德育缺乏针对性,德育质量和效果明显偏低,实效性难以提高。

1.1 德育流于形式,地位不受重视

农村中学领导往往没有意识到或者主动忽视德育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急功近利的将智育摆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对德育工作视而不见。学校领导往往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才是衡量一个人好与坏的关键因素,而学生道德上的小污点则可以忽视。加上农村中学德育教师的道德教育能力偏低,绝对不是由于农村德育教的懒惰和不思进取而形成的,而是农村中学教师负担过重。负担过重和道德教育不受重视的地位,造成了农村中学德育教师教学能力普遍不高,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1.2 德育目缺乏灵活性和层次性,照本宣科现象严重

德育目标制定缺乏层次性和灵活性,忽视了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的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德育目标来要求城市中学生和农村中学生,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成果。

农村中学道德教育,面对极其简陋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举步维艰,再加上本身道德教育资源和力量比较薄弱,以书本为主的德育载体又缺乏灵活性和层次性,致使农村中学德育教师对道德教育难以应对。农村中学生分散情况很复杂,整齐划一的德育目标不适合农村中学,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能够灵活运用的德育目标才能使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3 德育内容出现偏差,脱离学生的生活现实

农村中学生与城市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占有资源不同,使用的德育教材和需要学习的德育内容却全相同。我们不能否认当前中学的德育教材有其积极意义,但它忽视农村与城市区别的缺陷仍旧不可回避。

1.4 各种现代化教育资源是很有限,德育方法陈旧,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

虽然在农村教育改革的进程当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但在现实中,农村中学德育课堂“填鸭式”授课仍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农村中学德育中德育教师欠缺能够运用并掌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能力。品德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加强道德教育的手段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作为升学考试不考的科目,安排的课时很少,几乎用不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加之农村中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硬件设施建设而建成的,建成后就被束之高阁而很少利用。

1.5 传统的德育评价体系评价过于简单,影响德育效果

在道德教育不断的改革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已经逐渐认识到德育评价方式单一性的弊端,也提出了很多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和意见。由于条件所限,农村中学的德育评价方式还是大多数采取了最简便明显却不科学的方法——分数。

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在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前提下,受到社会负面的影响而大大消解,德育效果对农村中学生难以形成长久的影响状态。

2 增强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2.1 道德教育系统必须多层次设立

与城市中学生升学为唯一目标的单一性受教育目标相比,农村中学生似乎有更多选择,虽然这些选择可能并不是自己志愿或者最好决定。对待受教育目的不同延伸出来的就是教育对他们的指导功能的不同,需要的教育内容就更加特殊,德育也不例外。农村中学生将走向很多不同的生活道路,自动流入社会建设事业的不同阶层和职业岗位,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应该怎样加强他们在校期间的道德教育,以达到对他们现在及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指导功能,就摆在了教育者的面前。

2.2 不断从实际出发寻找新的德育方法和途径

农村中学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城市中学所采用的德育方法并不适用。面对这一现状,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要想提高实效性,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农村中学德育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农村中学德育对象的特殊性、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定位的特殊性等,都决定了农村中学只有综合分析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和劣势,充分利用自身已经掌握的资源,同时充分开发周边可利用的资源。尽最大可能全面的对农村中学所处环境、本身已拥有的资源以及周边可开发的资源等进行详细的总结研究,将能够充分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为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基于当前农村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德育为人服务的本质作为出发点,在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时,应该以农村的实际生活作为基点,使所学能够指导所用,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2.3 积极丰富和拓宽农村中学德育载体

德育载体是传导德育内容的途径,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丰富和拓展农村中学德育的载体,要结合实际情况,同德育内容相衔接,通过分析德育内容,利用可利用资源,创造出适合农村中学自身实际的德育新载体。

2.4 利用网络德育资源,形成正确的网络导向

在当前的网络社会背景下,加强网络德育建设、利用网络德育资源、对形成正确的网络导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农村中学生离网络社会似乎较远一些,但事实上网络对于农村中学生的影响一点都不少,他们更容易被网络的花花世界所吸引而形成网瘾,从而辍学或者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在当前的农村社会,应该着重培养中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教育同任何道德教育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育者积极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主动介入到学生的网络生活加以引导,一定会起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达到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2.5 建立和改进农村中学德育机制

完善农村中学德育内容、创新农村中学德育途径、丰富农村中学德育载体都是为了加强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都是从学校德育的具体工作方面做出的探讨。重新审视农村中学的道德教育,必须要转变观念才是推动改革的根本出路。转变观念的主体不仅是实际工作者,还包括各级领导和学校系统,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推动农村中学德育各项工作顺利的进行,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加强农村中学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发挥学校德育工作主阵地的优势,建立有效的德育工作和道德情感的激励机制。强化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意识,建立和改进保障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整体机制。

3 因地制宜,做好德育评价工作

伴随着德育工作观念的转变,德育工作受到重视被提上学校教育工作日程,广泛开发学校资源和智慧建立道德情感激励机制推动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提高农村中学德育的实效性,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促进农村中学生优秀道德品格的养成。在当前农村中学施德育工作的时候,还要重视创新和启用更新、更灵活的德育评价方式,因地制宜,用最简单、最朴实的生活表现评价方式代替传统的分数评价方式,根据自身掌握的资源状况而实行的德育自然应该按照实施条件来进行评价,而不是按照教学计划根据条条框框进行评价。利用农村够得到与社会发展相对同步的教育,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只有学校给予德育工作足够的重视和投入,着重培养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为了有效的提高农村中学德育的实效性,还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帮助。

社会组织很多都有着雄厚的资金背景,也有很多是公益性质的,他们出于各种目的都愿意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一些帮助。而且,大多社会组织都处于城市,他们的帮助往往给农村中学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很多的先进观念,更重要是他们代表了全社会的关爱。这些够让农村中学生看到道德力量的存在和能力,强化他们的道德意识。政府部门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关注农村中学的教育问题,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社会各方面组织的帮助还能引导舆论宣传的内容,从侧面优化和巩固了农村中学德育的外部社会环境,使农村中学德育处于道德高尚的社会氛围。这些可以极大的确证道德力量的存在,坚定学生的道德信念,有力的提升农村中学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郭金萍.中学德育的问题与对策[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西北师范大学,2005.

2 杨万军.贫围山区中小学校德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赵景欣,张文新.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适应过程的质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中学生德育工作论文范文第4篇

一、德育状况:

上学期,经过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我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变化。学生思想稳定,打架闹事等严重违纪现象只有6起,比同期明显减少,特别是初三年级学生,越是临近毕业,表现越好,学生违法犯罪率保持为零,学生普遍已养成了良好的做人、学习、生活习惯,校风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氛围中。很多班级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班级风貌,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正悄然形成,像一(3)班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二(3)的“班级是我美丽家园”、“知心姐姐信箱”等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德育工作思路,使我校德育工作开始“贴地而行”。

(教育欢迎您投稿)

新的学年,学校的班级数保持不变,仍为22个班级。班主任队伍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优化,一批年富力强,更有工作经验和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走到了班主任队伍中来。初一7个班主任个个是能手,班级管理各有所长;初二7个班主任年轻有为,敢于创新工作思路;初三8个班主任有新手,有老手,新老交替,更能相得益彰。

二、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意见,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的精神,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本学期将继续以“好习惯伴我行”为载体,开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同时要重视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尽可能地缩小落后面。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师德修养,师表风范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使之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使我校精神文明建设能更上一个台阶,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工作目标:

以“争当现代文明人”为学期教育目标,继续以“好习惯伴我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现根据各个年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年级德育工作目标如下:

初一年级:勤奋自信

1、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2、树立自信心,进行感恩教育和为他人着想教育。

初二年级:求实向上

1、强化纪律意识,培养耐挫能力。

2、唤醒学生向初三挑战的意识。

初三年级:拼搏冲刺

1、加强学习焦虑的心理辅导和方法指导。

2、始终做好向中考冲刺的精神激励,保持学生兴奋点。

四、工作思路:

(一)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使德育工作系列化、主题化、科学化。

2、落实班级常规工作,如班团队活动课、班级日记评阅、“特长生”培养、 “问题学生”转化等。①主题班会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主题、有实效。要求精心设计一两次对学生影响较大、质量较高的主题班会,并做好班会记录;②规范日记的评阅,充分发挥日记教育的特殊功效。③有的放矢地建立“特长生”、“问题学生”的分类档案,加大优力度,使优者更优;对“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跟踪教育,进行帮教工作,减少违纪现象,保证零犯罪率。④加强班级民主管理建设,强化学生组织作用,定期检查班委会议记录。

3、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树立全程全方位的德育观。通过评比考核制度,构建学校——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学生的逐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在竞争环境中实行动态管理,以促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4、努力进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励班主任积极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案例或德育论文,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交德育文章一篇。 (二)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 1、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支显宗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使学生做到①监督②自查③自律④自爱,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以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校园之星”、“班级之

4、努力进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励班主任积极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案例或德育论文,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交德育文章一篇。

(二)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

1、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支显宗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使学生做到①监督②自查③自律④自爱,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以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校园之星”、“班级之星”评比为载体,激发学生自我教育。

2、抓反复,反复抓,加强各项评比的检查、督促,约束极少数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在抓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做人、学习和生活习惯。

3、深化每月主题教育活动,使德育工作系列化、主题化。本学期要充分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各项活动之中,做到在活动中育人。

4、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和爱心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正义,勿偷窃、勿抄袭,多为他人着想,努力替他人排忧解难等,提高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和奉献爱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观念。

4、充分发挥团委作用,吸纳优秀学生干部,发扬学生当家作主精神,增强他们工作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学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5、注重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本学期除了继续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的宣传作用外,准备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专栏,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破解学生心理难题。各班要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开展“班级是我美丽家园”、“班级之星”评比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6、注重对住宿生的管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理的生活能力。

(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点一面网络功能。

2、加强警校联系。本学期联合上党镇政府、上党派出所、交警大队落实“交通安全学校”与“学校预防教育”各项工作,并拟定9月份组织学生学习“珍爱生命”读本。

附每月教育主题:

9月份: 行为规范月,尊敬师长月。 10月份:讲文明,爱我支中月。

1月份: 惜光阴,勤学习月。

班团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将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主题

时间

活动形式

完成情况

收心会,使学生的心能尽快回到学校

第1周

班会

学生共同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公约,健全班级民主管理机构

第2周

班会

庆祝教师节联欢会

第3周

联欢会

(教育欢迎您投稿)

组织学习“珍爱生命”读本

第4周

班会

参加“庆国庆,九月放歌”校园艺术节

第5周

联欢会

我为支中添光彩主题教育活动

第7周

班会

文明在哪里主题教育活动

第8周

班会

班委会述职报告会

第9周

班会

寻找最佳学法,迎接期中考试

第10周

班会

上一篇: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