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04:43:06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重点建设工程大都列入了各相关专题的长远建设规划。一个项目,既有其独立的战术保障任务,又有在作战体系中赋予的关连使命,因而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项目建设的成败,直接或间接地关连到其他一些项目,影响整个体系效能的发挥。

重点建设工程在作前期规划时,一定要着眼于全面周密。规划不慎,小则造成一个项目作战保障效能受限或作废,大则造成一个系统保障效能受限或作废,在经济上其损失浪费可想而知,在军事上其损失则更不可估量。要做到规划全面,首先是作战、财务、营房等相关部门必须广泛参与,通力协作。大原则是后勤保障服从于作战需要,但只强调作战需要而忽略保障可能,则极容易形成需要与可能的脱节。其次是要充分论证。对作战诸元、火力配置要考虑,对依托现有,减少投资,节约工期也要考虑。再次是要分期准确。对先建哪个,后建哪个要考虑,力戒重复建设和力量配置不均,造成项目浪费和施工力量的闲置浪费。

重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作战保障效能和工程的投资效益。设计方案形成后,要组织作战和其他有关部门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研究审核,工程建设投资节约与否在于工程前期设计阶段,因而确定设计方案务必慎重。首先要坚决杜绝方案仓促上马,确保方案万无一失后才能交付施工;其次在施工图设计上也要倡导优化设计,要认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大胆应用“四新”成果,加大科技含量。设计上力戒陈旧保守,片面强调安全,忽略技术创新,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只求新颖独特,而忽略了使用功能的发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组织军内外工程技术界的专家权威,成立专家评审人员库,在不影响工程保密的情况下,建立对工程特有的分类、分等级设计评审制度。

二、严格施工过程管理

防止重点建设工程中的“跑、冒、滴、漏”大有文章可做。第一,施工组织要严密。要有严格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安排施工任务。第二,质量把关要严密。一是把好工程实体质量关,防止造成返工浪费;二是把好材料质量关,坚决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工程建设中。第三,执行程序要严密。重点建设工程有着很多不同于单纯营房建设施工规程的特殊性,特别是一些地下工程、阵地工程,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施工规程办,切不可只求速度,而忽视规程,否则欲速则不达。第四,材料消耗要严密。由于工程保密的需要,不少工程由施工部队自建。对于施工部队自建的,在材料消耗上应严格实行定额消耗制,把施工现场的材料浪费降低到最低限度。第五,经费开支要严密。工程经费的支出一定不能超前于工程进度,否则容易形成前松后紧,建设经费出现缺口的被动局面。三、加强工程各阶段造价管理

一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具体的做法有:实行限额设计,设计是有效控制造价的关键,要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保证总投资不被突破;进行多种方案比较,确保制定出符合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二加强招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具体的做法有:采取无标底招标的方式,避免有标底招标在标底编制、标价确定、评标定标等环节出现问题;改标底价为评标标准价,对各投标单位的预算报价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合理评标价;改单报价为双报价;合理确定评标、定标方法,按评标得分高低,择优定标。三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具体的做法有: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严格审批手续;采取“货比三家、价看四店”的方法选好建材;坚持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经费,结合工程进度情况,严格按合同执行,杜绝超付工程款现象。四加强预、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具体的做法有:认真审核工程预算,严格控制合同造价;深化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依据客观存在的设计变更和审批手续齐全的签证资料,正确套用定额和选取费标准,审定变更决算,上报批准后列入总决算。

四、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一是抓好管理人员的选配,通过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摸底考查并与有关部门协调,选调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志充实到重点建设工程工作,使工程管理部门力量得到加强,为顺利实施重点建设工程高效管理奠定基础;二是注重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养,积极为重点建设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学习条件和深造机会,一方面给予报销解决购买专业书籍及参加学习的费用等;另一方面在鼓励重点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自学的同时还选送部分人员参加短训班或脱产到院校进修,使他们尽快熟练掌握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国家及军队有关政策法规,把好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关;三是强化工作责任心和廉政建设教育,许多施工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工程预结算编审上作文章,想方设法靠近拉拢工程管理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应对工程管理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廉政建设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敢于坚持原则照章办事。

摘要:重点建设工程往往投资巨大,稍有不慎,其损失可能数以百万、千万甚至以亿元来计,加大对其投资效益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指出了提高重点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的几项措施。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 CNKI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08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无疑,重点高校特别是“985”高校义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而要实现这个规划目标,不仅需要国家各部门、重点高校的切实努力,而且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战略指导。本文对我国1993~2009年间CNKI检索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实证分析,深入探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理论研究的状况、问题与对策,期待对重点高校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一、统计的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的样本来自中国引文数据库CNKI。以“世界一流大学”为论文题目检索词,从1993年第一篇相关论文出现到2009年底共有718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517篇、相关新闻报道18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会议论文11篇。经筛选整理,最后得到与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287篇。

1 文献的时间分布

国内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始于1993年,但最初的研究比较薄弱,成果不多。1993年至2009年,共发表718篇,年均约42.2篇。纵观整个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1998年)为研究的起步阶段。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正式设立“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由设想转为现实。这一阶段的研究文献较少,6年共计发表27篇。第二阶段(1999~2003年)为迅速发展阶段。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1999年上半年教育部决定重点建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使其迈向世界知名大学行列。至此,我国正式拉开了“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帷幕。为了进一步巩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果,各相关领域也都开始积极探索和研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因此,这一阶段的研究文献量快速上升,5年共有文献270篇,是前一阶段的15.4倍。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为稳步探索阶段。这几年的研究文献数量保持稳定,其中2004~2009年,研究文献总数达到421篇。

2 刊载期刊分析

对287篇论文来源进行分析,共得出134种来源期刊,载文量在3篇及3篇以上的期刊有24种。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有17种,CSSCI来源期刊有16种。刊载量最大的期刊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排名前24位的期刊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载文总数为137篇,占载文量总数的47.7%;CSSCI来源期刊的相关学术论文数达到总数的40.2%。这说明,有关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学术论文来源相对集中,且质量都较高。

3 作者产量分析

在287篇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论文中,发表2篇及2篇以上的作者有44位,表明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研究世界一流大学的学者,有些学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这对促进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研究非常有益。但大部分作者都只发表过1篇相关文章,这说明在这个领域研究的核心学者还比较少,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更是少见。

4 研究机构的省际分布

对研究机构的省际分布进行分析可知,北京市分别有“211”和“985”高校24所、8所,相关学术论文84篇,居全国第一位:江苏省、上海市、湖北省等“211”和“985”高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量也位居全国前列。从课题成果数量看,在287篇学术论文中,涉及教育部、省市课题的论文共21篇,其中北京市7篇,居全国第一;湖北省3篇,次之;广东省、福建省各2篇,位居第三。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地区高校对世界一流大学研究较为关注,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实力和一批研究成果。

5 研究热点分析

对论文的影响力进行分析,有助于让研究人员清楚这个学科理论基础的强弱,而论文的引用率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根据287篇学术论文中较高引用率(20次以上)的排行情况可知,在最具影响力的论文中,涉及对外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规律和特征研究的有6篇,涉及到外国的建设经验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启示的文章有3篇,说明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中,我国还处于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初级阶段,在建设理念上还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研究中定性与思辨的方法占主要地位,定量与实证的方法总量较少,其中感悟性思辨又是重中之重,实验和观察法基本上没有,说明我国学者在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时方法较为单一,以思辨为主,缺少实证调查,研究结论的主观性太强,科学性和可信度不高。

二、思考与建议

1 要进一步加强创新理论和创新政策研究,更好地为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无疑需要强有力的创新理论支持和创新政策引导,但研究发现在此方面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还很多。从研究成果的数量看,从1993年第一篇“世界一流大学”研究论文出现以来,每年的学术论文都有增加,特别是“985工程”启动以来,学术界有关世界一流大学建没问题的研究热度持续上升,研究成果显著增长。但由于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时间不长,研究文献数量还不是很多,尤其是具有高度创新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偏少,整体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1993~2009年CNKI检索期刊中高等教育类的文献共有493 137条之多,而有关世界一流大学的论文仅有718篇,占0.15%。显然,对于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来说,如此小规模的理论研究成果难以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作者的数量看,虽然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作者为数不少,但研究人员较为分散,大家、名家不多,而具有教育家战略思维、彰显中国风格、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则更加欠缺。换言之,我国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创新理论研究在发展进步,但仍不成熟,可拓展空间还很大,有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还很多,研究队伍还需要不断壮大。未来十年,随着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加快,重点高校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创新理论支撑和创新战略指导,因此,加强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系统性创新理论和创新政策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2 要善于把国际经验研究与一流大学建设相结合,多

学科、多视角、多纬度地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道

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需要研究和借鉴西方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经验,更需要结合中国历史、制度和实际开展研究,大胆探索适合中国发展需要的特色化建设之路,其中要特别强化多学科、多视角、多纬度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问题和内容较多,不仅涉及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义、内涵、标准,还包括具体的建设途径和方法等。从研究的角度看,一些学者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将国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案例引进国内,但大部分研究是介绍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缺少阐释“中国式道路”的创新性研究。从文献统计情况看,在研究主题的选择上,重复现象时有发生,研究集中于一般性概念解释及综合性改革建议,而对于改进措施,大多停留于对师资、课程建设等表面或浅层次问题的分析上,研究成果缺乏创新性、时代性、针对性、特色性。从研究方法看,已有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多偏向或侧重于定性研究、感悟性研究、思辨性研究,而实证研究则较少,多数研究结果不具普遍性,可行性、操作性不强。从学科角度看,从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开展研究的较少,绝大多数研究属于教育学领域,使得研究结论过于单一、雷同。正如潘懋元教授所指出的,现在的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单凭普通教育学的方法和理论已不能满足研究需要,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势在必行。因此,我国学术界要高度重视从多学科角度来思考和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问题。

3 重点高校要大力加强自身战略和建设策略研究,要善于把自身建设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科学地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我国的重点大学,特别是“985”高校承担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重任。这些高校,一方面要大胆探索和实践,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战略和创新政策研究,要善于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显然,在国际一流大学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那种指望和依靠他国或别人的理论研究来指导自身的建设,既有损尊严,也不合时宜,更难以产生实际效果。通过对多产作者的身份分析可知,这些作者大多为高校行政领导或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这两类群体的研究相互配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行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该研究领域的多产作者过少,一定程度上表明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高端研究团体,研究呈“散点状态”,且大部分研究只停留于表层,真正深入研究的高水平学者并不多。第二,不少高校行政领导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建立在自己的工作经验基础之上的,缺少客观数据的支持;一部分专业人员的研究只是建立在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缺乏研究数据的对比分析和对世界一流大学的透彻了解,实践指导意义并不大。第三,研究群体地域分布不均。目前世界一流大学相关论文大多分布在“985”和“211”高校云集的几个省、市、自治区,但一些少量分布有“985”和“211”高校的省市却鲜见研究成果。显然,这不利于当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因此,重点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加强理论研究,尤其要善于把自身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层次,以巩固自身的建设经验和成果。可以说,这不仅是重点高校科学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我国高校参与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徐辉,季诚钧,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十年助推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

据了解,经国务院批准,“211工程”从1995年正式启动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当时提出的总体目标是经过若干年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校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基地。其中一部分高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

如今,经过10多年磨砺,“211工程”走出了一条基于中国国情的建设高水平大学之路,使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到2005年,经过10年建设,“211工程”形成了许多独有的鲜明特色,在提升高等学校f的整体实力,建设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学科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整体实力得到较大提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了5倍,科研经费增长了7倍,SCI数增长了近7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加了近5倍,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4倍。一批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

10年来,“211工程”学校累计培养本科生242万人、硕士生50万人、博士生12万人,来华留学生11万人,为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了应有贡献。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700多所,“211工程”学校仅占其中的6%,却承担了全国4/5的博士生、2/3的硕士生、1/2的来华留学生和1/3的本科生的培养任务,拥有85%的国家重点学科和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有70%科研经费。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少数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11工程”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指导,一批重点学科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按国际可比指标SCI数统计,有40多个学科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初步构建了中国独有的高效快捷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11工程”立足国情,从实现资源共享,带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通过10年建设,从无到有,初步构建了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等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了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在科学研究方面,“211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1/2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973”项目,1/3的“863”项目,10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的数量占全国的1/3。“211工程”学校承担和完成了国家大部分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大项目,并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如今,“211工程”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界认可的中国高等教育优质品牌,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与“211工程”学校建立联合科研机构,加强学术和技术合作。目前,已有英国、法国等24个国家与我国签订了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政府间协议。

100亿元投入三期建设

“211工程”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就是因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有限的资源真正集中到建设的重点上。三期建设要继续坚持通过国家集中财力,重点支持和建设一批大学,同时示范带动其他高校,形成以点带面,共同发展的格局。

据悉,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开展“211工程”三期建设,由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各负责50亿元。

“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资金186.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投入27.55亿元,其余为地方政府配套和学校自筹,“十五”期间这两个数目分别为187.5亿元和60亿元。三期工程中央专项资金比二期增长40亿元。

根据“211工程”10年建设所取得的资金和项目管理经验,对于三期的规划建设,要注意与目前正在实施的“985工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等其他一些国家重大教育科}技项目之间的衔接,相互沟通,避免交叉,有效地节约国家财政基金。在每个环节都坚持依法理财的原则,完善制度建设,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科学、精确、细致、深入地实施各项管理工作。

三期建设更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九五”期间,“211工程”在99所高校中进行,“十五”期间扩展到107所大学。目;前,除个别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行业都已有“211工程”学校。

“211工程”三期建设力争在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等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211工程”三期建设尤其强调塑造一个更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与二期相比,三期将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导师队伍的建设给予充分关注。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监测、环保技术与管理、环境工程与技术咨询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以下思想政治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并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第四条职称外(汉)语水平,符合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

第五条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符合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

第六条继续教育培训,符合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

第七条近三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第八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学历资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2.在县及县以下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8年、中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22年,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

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规章;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重大和关键的技术问题,提出所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发展规划;具备指导工程师实践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三)实践能力(经历)

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环境监测

(1)在环境监测科研或重点专项工作开展、监测环境新技术开发、监测技术方案制定实施等工作中负责或主持一个方面的工作。

(2)主持完成本单位环境监测技术质量保证、计量认证,所在单位通过自治区级以上(含自治区)计量认证;或主持完成本地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制或主持编制部级或自治区级综合性重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报告。

(3)能独立承担水体、空气、噪声、生物、生态、放射性、电磁辐射等专项10个以上项目的经常性监测(具备上岗证),完成相关技术报告编写。

2.环保技术与管理

(1)在各项环保技术与管理工作中负责或主持一个方面的工作。

(2)作为主要成员,编制自治区级以上各类环保规划、环境区划、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等2项以上;或编制地州市级3项以上。

县以下单位工作人员,作为主要成员,编制县级以上各类环保规划、管理办法等2项以上。

(3)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建议或污染治理、污染减排、生态建设等项目建议被自治区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1项以上;或地州市级政府部门采纳2项以上。

县以下单位工作人员,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建议被县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2项以上。

3.环保工程与技术咨询

(1)在大型环境工程或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节能评估、上市公司核查等技术咨询工作中主持或负责一个方面工作。

(2)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大型企业或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审核、上市公司核查、节能评估、环保“三同时”验收、重点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危险废物经营能力评估等技术咨询工作10项以上。

(3)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大中型建设工程(建设投资达到5亿元以上)的环境监理3项以上,通过环保验收;或承担大型环境保护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等工作10项以上,工程通过验收运行。

(四)业绩成果

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中的4项:

1.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奖励或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是主要完成人(额定限额内)。

2.国家环保部优秀环境质量报告书、优秀环评报告书二等奖以上或自治区环保厅优秀环境质量报告书、优秀环评报告书、优秀竣工验收报告书、优秀评估报告一等奖或自治区优秀设计(含优秀环境规划、优秀环境工程)二等奖以上。

3.主持完成的环保专业工作成果通过有资格的第三方组织的专家鉴定(审定)或生产实践达到自治区较高水平;或本人主持的生产技术工作有较大改进,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自治区主管单位颁布的标准,已发挥出明显作用。

4.国家环保部优秀污染防治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的主要完成人(工程实施并切实发挥了明显作用);或自治区优秀污染防治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工程实施并切实发挥了明显作用)。

5.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国家环保专项工作2项以上,并通过国家评比、验收或成果被自治区级以上环保部门采用。

县以下单位工作人员,完成地州市级以上环保专项工作2项以上,并通过地州市级评比、验收或成果被地州市级以上环保部门采用。

6.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咨询、环境规划、环境区划、环保工程、专项环境调查等工作,其成果有3项以上被自治区级以上环保部门采用或表彰。

县以下单位工作人员,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区划、专项环境调查等工作,其成果有2项以上被地州市级以上环保部门采用或表彰。

7.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编制自治区级以上环境标准、法规、技术规范、管理办法2项以上,并实施。

8.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完成环境工程项目大型1项以上或中型2项以上或小型5项以上,实施后经有关部门验收确认可有效解决所在地环境问题,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9.作为主要成员,研究开发的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通过有关主管部门鉴定。

10.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本专业领域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效益。

11.在县及县以下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3年以上年度考核优秀或业绩成果获得县及县以上表彰奖励3次以上。

(五)著作论文

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技术专著、译著1部(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

2.在自治区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以上(第一作者)。

3.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论文2篇以上(第一作者),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专业论文2篇以上并被收入论文集(第一作者)。

4.在县及县以下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能反映本人最高学识和理论水平代表作品3篇以上。

第九条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学历资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4年以上。

2.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3.中等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

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能够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掌握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规章;掌握本专业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具备指导助理工程师实践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三)实践能力(经历)

取得助理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环境监测

(1)有参与自治区和同级以上环境监测科研、环境监测工作全过程的经历,掌握环境监测领域新技术、新方法,能独立承担水体、空气、噪声、生物、生态、放射性、电磁辐射等专项5个以上项目的经常性监测(具备上岗证),完成相关技术报告编写。

(2)参与本单位环境监测技术质量保证、计量认证工作,参与编写质量体系文件,所在单位通过自治区级以上计量认证。参与制定环境监测技术方案并具有按技术规范实施的能力。

(3)参与完成当地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制,能准确收集分析、处理环境监测数据和解决本专业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2.环保技术与管理

(1)参与编制自治区级以上各类环保规划、环境区划、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等2项以上;或参与编制地州市级3项以上。

县以下单位工作人员,参与编制县级以上各类环保规划、管理办法等2项以上。

(2)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建议或污染治理、污染减排、生态建设等项目建议被地州市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1项以上。

县以下单位工作人员,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建议或污染治理、污染减排、生态建设等项目建议被县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1项以上。

3.环境工程与技术咨询

(1)作为主要成员,承担自治区审批的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独立完成专题报告或重点章节编写,环评报告书通过专家评审(自治区级3项以上,地州市级4项以上)。

(2)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大型企业或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审核、上市公司核查、节能评估、环保“三同时”验收、重点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危险废物经营能力评估等技术咨询工作5项以上。

(3)作为主要成员,承担中型建设工程的环境监理2项以上,通过环保验收;或承担中型环境保护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等工作6项以上,工程通过验收运行,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四)业绩成果

取得助理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中的3项:

1.自治区科技奖项或地州市科技奖项主要参与人员。

2.国家环保部优秀环境质量报告书、优秀环评报告书三等奖以上或自治区环保厅优秀环境质量报告书、优秀环评报告书、优秀竣工验收报告书、优秀评估报告二等奖或自治区优秀设计(含优秀环境规划、优秀环境工程)三等奖以上。

3.地州市级以上优秀生态建设工程、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4.参与完成的工作成果通过鉴定(审定)或生产实践达到自治区较高水平;或本人负责的技术工作有较大改进,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相应业务主管单位颁布的标准。

5.参与研究开发的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成果通过主管部门鉴定。

6.参与完成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咨询、环境规划、环境区划、环保工程、专项环境调查等工作,其成果有2项以上被自治区级以上环保部门采用或表彰。

县以下单位工作人员,参与上述工作,其成果有2项以上被地州市级以上环保部门采用或表彰。

7.参与完成中型以上环境工程项目1项以上或小型3项以上,通过验收取得明显环境效益。

8.参与完成本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实施并取得效益。

9.在县及县以下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2年以上年度考核优秀或业绩成果获得县及县以上表彰奖励2次以上。

(五)著作论文

取得助理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技术专著、译著1部(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

2.在自治区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第一作者);或在地级以上专业刊物上3篇以上(第一作者)。

3.在县及县以下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能反映本人学识和理论水平代表作品2篇以上。

第十条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学历资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1年以上。

2.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以上。

3.中等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4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较熟练运用专业技术标准;了解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在工作中能熟练运用专业技术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能够解决本专业一般的技术问题。

(三)实践能力(经历)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环境监测

(1)在工程师指导下,参与完成监测技术质量保证、计量认证,本人或所承担工作项目通过自治区级以上计量认证。

(2)负责完成水体、空气、噪声、生物、生态、放射性、电磁辐射等项目中1项要素以上监测任务。

2.环保技术与管理

(1)参与本专业的技术管理,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在技术管理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标准、技术规范,并在工作中运用。

3.环境工程与技术咨询

(1)在工程师指导下,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标准、技术规范,参与各类技术咨询工作,较好地完成任务。

(2)在工程师指导下,参与本专业中小工程规划设计,参与环保工程的施工建设管理,较好地完成任务。

(四)业绩成果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自治区科技奖项或地州市科技奖项参与人员。

2.自治区级以上优秀环境质量报告书、优秀环评报告书的参与者。

3.地州市级以上优秀生态建设(修复)工程、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的参与者。

4.参与完成的工作成果通过鉴定(审定)或生产实践效果较好;或参与的生产技术工作有改进,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主管部门颁布的标准。

5.参与研究开发的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成果通过主管部门鉴定。

6.在环保工程施工和技术工作中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经县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

7.从事环境监测人员,能独立承担经常性监测(取得上岗证)或其它本职工作,参与相关技术报告的编写。

(五)著作论文

提交独立完成的技术工作总结或学术论文1篇。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一、当前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开发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通常都存在着施工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导致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工程进度、质量、资金等工作的协调解决上,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常常到了工程处于尾声的时候,参建单位才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突击整理手头的档案资料,来应付竣工验收,导致档案资料质量较差,影响日后的档案利用。

(二)档案人员业务不熟。重点工程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项目的提出、设计到施工、验收,参建单位来自许多行业和系统,档案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有的参建队伍对档案工作的相关法规一知半解,重视完成建设任务,忽视工程建设的文件材料和图纸的管理工作,任意指定一名工作量相对较小的参加工程人员去收集和整理档案,导致建设任务完成后,档案资料不全。

(三)制度不够健全。一般来说,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都把精力放在按时、保质完成工程上面,特别是个别参建单位没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机构和制度,也没有落实专职人员,等到竣工验收前才不得不与档案部门联系,因为不清楚需要归档移交的是哪些材料,就应付式地收集一些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导致不少应该归档和移交的文件材料遗失或损毁。

(四)经费投入不够。区内的一般重点建设工程建设项目都没有预算档案工作经费,个别参建单位重建设,轻档案,重点建设工程图纸和资料在用完后就放在纸箱里甚至就地堆放,根本无法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五)规范化建设不够。重点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参加的参建单位多,且参建单位之间联系不多,档案的整理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情况,导致档案质量参差不齐,或者个别档案重复收集。

二、针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强化档案意识。江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不但把档案工作列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和领导工作的职责范围,还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在档案工作中遇到较大问题时,召集相关局室负责人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重点工程项目则指定下属建设局派出一名兼职档案员全程跟踪指导,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跟踪检查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情况,及早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二)提升档案业务。重点工程档案的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档案员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外,还应有精明强干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江都开发区管委会除组织档案员参加市档案局组织的培训、论文交流等活动以外,还让档案员参加相关专业会议,在重点工程文件材料形成之前就把握了来龙去脉,从而保证了归档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并且多次组织对建设部门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促进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档案员充分学习和领会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切实可行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从而走上依法治档的规范化道路。重点工程项目一般时间跨度大,从项目的提出、设计到施工、验收有一系列的活动,参与的行业和系统较多,只有制定出适合本行业、本系统的规定来管理档案和编制工程图纸,才能保证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和系统。开发区管委会为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了《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还建立了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制定并实施了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建立了档案的收集、整理、预立卷归档、保管、借阅、登记、保密、鉴定销毁、库房管理等制度。着重抓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四个环节,统筹规划,及时收集,使重点工程项目的档案工作和项目建设得以同步进行。

(四)加强基础投入。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档案是不可再生的的信息,档案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寿命。因此,保护档案的安全,防止档案霉变、虫蛀、纸张发黄变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除应该有一个与单位规模相匹配的库房,实现库房、阅档、办公三分开外,还应配备一些必要的专业设施来保证各类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势必让单位档案工作开展得更加如鱼得水。虽然江都的沿江开发还只是处于蹒跚学步的初级阶段,资金比较紧缺,开发区管委会还是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钱来配备了空调机、除湿机、照相机、摄像机、微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信息储存量少、检索慢的状况。特别是利用微机和档案管理系统专用软件,进行辅助立卷、编目、检索、统计、借阅等工作,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五)推进规范建设。重点工程档案记录了建设项目活动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一旦事后需要改建、扩建,档案资料就会成为最有用和最权威的信息资源,因此,加强重点工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江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重点工程建设档案采取“不同时期,不同对待”的方法,对前期文件,从形成单位入手,召集规划、勘察、设计等单位,明确提出相关规范,一方面杜绝了前期文件的散失,另一方面可以对照中标单位的承诺,协助建设单位实行对照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和结束后,都有相应的部门和专人跟进,每个部门都配备有经过培训的兼职档案员,将竣工验收文件及相关图纸文件资料按规定集齐,并按业务规范的要求整理归档移交给档案室,在单位内部做到分类、编号、装订的统一,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另外,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积累贮存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反过来会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重点工程档案的形成是建设工作者劳动智慧的结晶,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反过来为建设工作者所利用。对于档案员来说,如果能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相关业务部门和建设工作者,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就会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建档工作。开发区管委会近几年实施电脑化管理、将档案资料及时输入电脑,随时为各相关部门提供他们所需的各重点工程的资料,对于目前沿江开发建设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这些档案信息无疑为江都市的开发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每当相关部门同志从档案中获得信息时,都体会到档案信息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向档案室归档文件材料、保证了工程档案的完整性,促使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中国农大”),是国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其历史起源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时至今日,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以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不仅如此,学校还形成了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学科群。

如果你沉醉于葡萄酒清新顺滑的口感,并为之深深着迷,那就来中国农大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吧,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葡萄酒专业之一。中国农大长城葡萄酒学院(硕士、博士)研发中心由中粮集团赞助,硬件设施一流。你除了学习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还可以学到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更可以在“葡萄酒之夜”尽情狂欢,品尝自己精心酿制的葡萄酒。时至今日,葡萄酒学院研发中心开发的系列优质葡萄酒,已经成为中国农大对外交流的重要展示产品。

除了以上提到的品牌专业,中国农大还有不少的非工科专业任君选择。中国农大的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等都不错。以工商管理学科为例,它于2003年获得MBA试办权,2005年开始招生,重点在期货、农业与食品企业管理两个领域打造特色,目前已经成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最后,如果你希望感受首都的氛围,又情系乡土,那么中国农大一定会为你的梦想插上翅膀。

历史最长的高等农业院校――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中农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狮子山,三面环湖,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建筑楼群鳞次栉比,自然园林风貌引人入胜。

华中农大的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所以它是我国办学历史最长的高等农业院校,是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同时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着重向大家介绍华中农大的基地班,一个叫生物学基地班,一个叫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华中农大最好的师资和硬件都会为它们敞开。生物学基地班是全国4个连续2次被评为“优秀”的生物学理科基地之一,实行七年制本硕贯通培养模式,拥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而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则是国家首次批准设置的36个国家基地之一,也是国家年度检查评定的7个优秀基地之一,它是六年制本硕贯通培养模式。这两个基地班里50%到70%的学生,都会直接免试进入硕士阶段学习。

华中农大的另一大特色是,不仅可以校内转专业,该校还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个部属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也就是说,华中农大的学生可以在大学期间选修协议中的任何一个心仪高校的第二学位,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志向。

“天府之国”里的农业高校―― 四川农业大学

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坐落着我国西部地区著名农学及生物科技类高等学府――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川农大”)。它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现有3个校区,即雅安校本部、成都校区和都江堰校区。

川农大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除了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部分省市还招收本科第二批和艺体本科批次新生。这些批次的新生经录取进入学校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自身学习情况,在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还有两次调整专业的机会,转到第一批次去。调整专业时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

川农大的“三巨头”素来指林、农、动物3个学院。林学院的林学,农学院的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草学,都是在国内响当当、排得上号的王牌专业。

川农大还非常重视与其他国家优质资源的交流,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学校于2003年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联合举办草业科学(中美合作办学草坪管理项目)专业,完成本项目所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的学生将获得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学士学位和川农大的学士学位与本科毕业证书。

花园式高等学府――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本科高等学校,是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是一所以农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尤其注重与自治区特色经济发展的结合。

学校现有1个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由于地处畜牧区,学校注重与草原特色相结合,畜牧学非常发达。动物科学为国家特色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学、蔬菜学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农业水利工程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内蒙古的本科高校中仅此一家。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

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另外一大特色是开办了英汉双语授课专业,目前有十余个专业都开设了英汉双语授课。该校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每年都会聘请一百多位国外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无论是教学体系还是课程内容,都按照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安排进了教学里,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近现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拓荒者―― 南京农业大学

喜欢江南山水的同学们,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盘的古都南京的南京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南农”)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南农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现拥有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兽医学等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学科进入了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生态学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你SRT了吗?”这句话经常流传于南农学子口头。SRT即大学生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计划。SRT计划每年申报一次,每次都将有500名同学得到直接参加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机会,他们能够与活跃在科研一线的知名学者、专家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及早地进行科学研究训练,既启发创新意识,又锻炼实践才干。

南农开展了中美本科“1+2+1”、中澳本科“2+2”双学位、中法和中英“硕士双学位”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于希望能够出国学习的同学来说,南农是个不错的选择。2012年,南农更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联手打造第一个农业特色孔子学院。

总之,在南农,你不仅可以感受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更能站在最新的科技前沿,享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

黑土地上农业高校―― 东北农业大学

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坐落着一所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广袤肥沃的黑土地滋养着它,最终成长为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喜欢亲近大自然?农学院欢迎你。农学院现有农学、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3个系,农学专业作为东北农业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另有大豆研究所、小麦研究所、玉米研究所若干,完全满足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愿望。

你是个吃货?那就来食品学院吧。一级博士授予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告诉你怎么吃最健康;畜产品加工、农产品贮藏加工工程专业告诉你吃不完怎么办;还有一个校内肉品加工厂,一个校内乳品中试基地,完全满足你的味蕾。

什么?你说你很宅?没关系。“国际胚胎工程精英的摇篮”――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技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实现你足不出户的愿望。

你说你是学霸?生物科学专业为你量身打造。生物科学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生物学专业点,它也是东北农业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实行八年制本硕博分段培养方案。本科阶段实施 “3+1”培养模式,即“3学年课程教学 + 1学年综合实践课程及综合论文训练”。

“花城”的求学圣地――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坐落在美丽的“花城”广州市。“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可谓是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齐飞,读书修德与求学问道的圣地。

华农的前身是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实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华农现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农林经济管理、农学等12个国家特色专业,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都进入了ESI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

华农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以“丁颖”创新班为突破点,以红满堂计划、国际联合办学为主线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丁颖”创新班包含农学、生物科学、经济管理3个学科,在新生招生中直接录取,由“长江学者”“珠江学者”等教授担任班主任或导师工作,实行一对一培养,奖学金的评定上也有政策倾斜,按60%的比例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产学研;开放式;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石油石化工业无论是立足于国内石油勘探开发,保持石油产量持续稳定增长,还是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市场,都越来越依赖于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坚持以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献身事业教育为主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利用校外优质资源探索并实践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与企业合作组建的研究生工作站为实践载体,通过创新政治思想教育模式与专业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艰苦创业精神,培养研究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努力为国家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培养具有艰苦创业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一、利用校外优质资源,拓宽学校办学渠道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直秉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肩负着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拔尖人才的重任。因此,在近几年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积极扩大石油石化主干学科招生规模,同时充分利用石油石化企业丰富的校外优质资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企业共同组建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积极探索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企业工作站为载体,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解决学校由于实验场所不足、实验设备更新跟不上最新技术发展步伐而导致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条件;由于毕业论文选题不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和科研项目,忽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由于缺乏设计性、开发性实验,缺乏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的训练而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缺乏具有工程经验的导师,而导致学生特别是在创新型工程师的培养上存在一些困难等问题。高等学校是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承担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高等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企业的使命。因此,学校与企业开展的产学研合作不仅是优势资源的互补,而且可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

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构建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以解决企业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较高,但是参与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比较少的问题,给研究生参与真正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创新提供机会,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真正创造一个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良性机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充分利用石油石化企业丰富的校外优质资源,与企业共同组建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积极探索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自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塔里木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44家石油石化企业组建了研究生工作站,学校根据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建设进展及建站企业对研究生的专业需求,选拔全日制研究生进入企业工作站,进站的研究生主要以石油主干学科为主,兼顾其他的学科专业。建立开放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007年企业需求研究生数为161人,占全日制研究生总数的10%。

二、利用校外优势资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为了推进我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规范研究生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及在站期间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确保研究生企业工作站持续发展,学校成立了企业工作站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工作站的管理工作,专门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企业工作站硕士生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企业工作站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和答辩工作的规定》等规章制度,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为保障大批优秀研究生进站,学校每年为有关院系单列进入企业工作站的研究生招生指标,申请进站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进站研究生经考核合格可获得300-600元,月的特别助学金。拟进站的研究生须在第一学年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在第二学年的7~9月份进入工作站。

2,对在站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导师在理论研究、生产实践方面的各自优势。学校聘请工作站所在企业的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企业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指导、工作安排、现场学术指导、学位论文初审等;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在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论文实际工作等方面进行指导。

3,为研究生提供广泛的选题内容,其中很多研究课题都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急、重、难、新”问题,为研究生提供大量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机会,更多地将目前的研究内容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将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到生产实际。

4,狠抓在站研究生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结合科研生产实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如大庆油田研究院工作站专门为在站研究生举办了“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概况”报告会,由技术专家作评委进行点评,锻炼了研究生的能力。

三、取得的成果

1,开放式研究生培养实践充实了石油石化大型企业的科研队伍,促进了企业科研水平的提升。

2,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支持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组建了我校研究生工作站的企业大都承担了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工作站的研究生为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为石油石化企业吸纳并输送了研究生毕业生。通过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与示范作用,我校近年在西部油田工作站实践的研究生中,有62.6%毕业后回到塔里木等油田工作。目前,石油石化企业普遍表达希望加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力度,加大派入工作站的研究生规模,期待并相信通过工作站的示范与宣传有更多的毕业生去现场工作。

4,研究生在解决企业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高。进站工作的研究生普遍感觉,基于工作站这一实践载体,自身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在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等科研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建设工程的质量也受到了相应程度的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其使用时间和安全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在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相应的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对工程的建设质量影响较大,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下面分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影响因素从而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影响因素1.1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对相应的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关系到相应建设工程的整体建设和实施。部分施工企业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长远利益,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未形成相应的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不仅使相应的建设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忽视了相应建设施工企业的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的树立,不利于建设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建设行业的整体发展。 毕业论文网 www.省略1.2 建设工程的管理机制建设工程在施工中的质量意识影响到工程管理体制的建立和管理,从而影响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机制的建立,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那么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规范也难以跟上工程建设的发展,难以从整体上着手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管理体制和质量控制意识的缺乏致使相应的建设工程难以达到相应的建设要求,甚至相应的施工团队未按工程图纸进行施工,不按规程进行作业,造成了相应建设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1.3 建设工程的施工材料和相应的人员素质建设工程的施工材料和人员的素质对相应的工程质量以及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的树立影响重大。管理体制的缺失以及相应建筑市场的监管缺失致使相应的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以及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相应的建设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不注重业务培训致使企业相应职工的素质偏低,对建设工程的质量产生了影响。建设工程的施工环境和相应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多种因素造成了建设工程的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建设工程的涉及面较广,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对建设工程的有效发展和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企业应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从系统上进行管理和监控,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提高。 二、建立建设市场管理模式,增强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建立在运行良好的建设市场的运行和发展模式之下,以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促进相应的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从整体上和系统上贯彻相应工程的质量意识,从而奠定建设工程在精神上和主观上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建设行业的新的管理体制,具体建立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的良好结合和重点突出的管理体制,灵活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建设行业的管理和创新建立相应的典范和规范。在促进建设市场的管理过程中,还应从更广的层面上建立建设行业管理的创新秩序,建立统一的市场和监管的管理体制,从而为整个建设行业的发展建立相应的规范。三、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防范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应建立相应的防范管理机制,从而防止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对相应的建设工程的结构和相应的基础质量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一一排除。包括相应的建设工程的地基建设、交通的通道旁等工程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建设技术进行重点关注和检测,明确各工程建设要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对相应的施工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给予其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发挥相应建设企业的建筑优势,强化相应的技术手段,有效集合建设工程中的管理资源,对相应的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安全性能以及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和控制,最大程度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毕

四、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的具体措施 4.1完善监督检验机构。建章立制是开展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础。要依据法律法规对业主的建设程序是否规范、各方主体资格与所有承担工程是否相适应、主体各方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保订F体系的建立是否完善、工程建设资料是否真实和完整、各方主体的职能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到位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全过程受控。完善检验机构,广泛深入地开展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方法鉴定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结构构件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情况。通过检验,试配合理地使用原材料,推广新技术。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检验基础薄弱,检验机构不全,检验人员数量质量都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检验仪器不足,有些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根本没有检测手段,无法对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在施工企业中,有部分企业没有试验等,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为了有效地检测工程质量,近几年,各地、州、市建设局都建立了检测机构,正式开展工作与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检测和质监相互配合,开展监督检验工作。 4.2严格重视材料监督管理。各种材料在施工前必须经过检验,材料的技术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后才能使用。各施工单位对原材料必须先检验后使用,违者后果自负。由于建筑行业比较混乱,伪劣建材不时地流向市场,给我们的检测工作带来不少麻烦。然而我们必须连同施工企业,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测控制,使用前检测,用后放心,打击伪劣建材产品的出现,一经发现通知施工企业和有关部门,对不合格伪劣建材产品进行销毁,保证材料合格,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受损害。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工作主要是:进行市场调研、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进行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应严格控制建材质量,把好质量检测关。要充分发挥建设监理作用,全面治理住宅质量通病。在检查手段上增加科技含量,采用先进检测仪器。要把握好影响住宅工程质量的各个环节。建设(开发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各方责任主体,必须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办事,提高质量意识。

4.3加强施工监督管理。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速度、降低成本。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因此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如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客观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客观制度等工程技术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劳动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才能达到确保施工质量的目的。 五、结后语 总的来说,工程质量问题贯穿于土建工程的整个进程,我们必须从国家、社会、人民利益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严格加强工程质量控制与监督,才能真正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实现。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高素质的律师队伍。坚持“文化建所、文化兴所”,大力建设优秀律师事务所文化。经过十年的发展,**所由创建初期只有3名律师的小所,发展壮大到目前有23名执业律师,7名合伙人,机构健全,有自有办公场所,享有良好声誉的规模所。2005年**所被评为省优秀律师事务所。

律师业务的发展是事务所发展的根本。如何巩固和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根据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服务的状况,我们审时度势,坚持和强化专业分工,努力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所的几点探索性做法。

一、实行律师服务专业化

**所坚持走律师专业化分工的路子。2004年,在全市律师事务所中较早实行了专业分工,设立了公司业务部、刑事业务部、民商部、房地产和行政业务部六个专业部室,知识产权和医疗纠纷两个专业小组。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尝到了专业分工的甜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入,**所已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专业律师,有几名律师还兼有注册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经济师,保险资格人等专业技术职称。在公司制改造、房地产、知识产权和医疗纠纷等领域,**所均发挥了较强的优势,了多起专业性较强的新型案件。目前,我所的专业化服务工作走在了律师业的前列。

二、规范律师专业化分工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我们对各专业领域的服务进行了规范,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各专业部室制定了专业工作规范流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我们采取鼓励自学,聘请专家讲课和派专业律师进修结合等方式,努力提高律师专业服务水平。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每周周六例会我们实行专业部室轮值制度,由专业部室自主提出关于本专业的会议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为了宣传和开拓业务,我们不定期派专业小组到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宣传和介绍,我们还开展了每年每个律师“一个专业案例、一篇专业论文”的“两个一”活动。上述举措提高了律师专业分工的兴趣和水平,为我所实行良好的专业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法律理论研讨制度化

良好的法律理论水平和浓厚的学风是提高律师业务专业水平,形成律师事务所特色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所高度重视法律理论研讨工作,制定了律师撰写论文的硬性指标和激励措施。经过长期培育,**所形成了浓厚的理论研讨风气。自1999年以来,我所连续五年在省律师业务理论研讨会上获奖,其中获论文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三篇,三等奖十五篇。四次在省律师业务理论研讨会上宣读了论文和答辩。并有两篇论文分别入选中国律师产业化发展理论研讨会和华东地区第十八次律师业务理论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重点交流和答辩。《律师服务收费制度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律师,司法公权利的制衡者》两篇论文分别获得了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奖。在2005年第十五次全省律师业务理论研论活动中,**所提交论文九篇,一篇获二等奖,两篇获三等奖,由于**所在理论研讨中的突出成绩,被省律协评为先进单位,获组织奖。

在今年的律师理论研讨活动中,我所又有一篇论文获二等奖,两篇论文获三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获奖论文均是专业律师撰写的关于本专业论题的论文。

**所在规范法律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法律服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先后担任了科技大学、**医学院、**学院、岱岳区政府、市局、光彩投资有限公司、莱芜市王子集团等七十多家单位的法律顾问。为市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由于很好地开展了律师服务业专业分工工作,我所专业服务特色日益凸现。在房地产领域,我们通过与兄弟所竞争,中标担任省重点建设项目光彩投资有限公司法律顾问,为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提供立项、招投标、房屋销售、建设工程、物业管理等全程法律服务。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专业特色在开拓市场方面的独特功效。

在公司法律服务方面,我所服务领域延伸到了外地市。诸如,升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纠纷案,莱芜市王子集团公司改制案,新加坡ABN国际投资公司收购企业案,市首例跑马场韩国外商并购案。在知识产权领域,我所了有较大影响的《**大典》著作权纠纷案,为弘扬**文化做出了贡献。我所还了多起侵犯商业秘密和不正当纠纷案。在2004年市中级法院全年受理的六起知识产权案中,有三起就是我所的。由于我们专业分工下手早,我所知识产权的业务能力在法院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专业化较强的非诉讼案件和诉讼案件成为

我所律师的首选目标,广大律师取舍有效,慕名前来聘请我所律师的当事人络绎不绝。

在拓展新的法律服务领域方面,我们善于发现,主动培育法律服务市场。市某集体所有制公司和徐某因股东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多年来矛盾重重。新《公司法》施行后,我们根据公司法关于打破公司僵局的规定,提出了申请法院解散公司的方案。该案由市中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工程管理;电力建设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101―02

电力建设企业是电力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指发电、输配电、供用电设备设施的建设及安装企业。电力建设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生产经营程序化程度高、操作规范严密、安全第一和牵涉国计民生等诸多特点。因此,必然要求电力建设企业的施工管理人员具有专业基础知识深厚、懂技术、善于管理等素质。显然,建设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协调性高的高质量的电力发供电企业,没有大批既懂建设安装知识,又懂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和电力生产建设知识的人才,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艰巨的任务的。这就给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1电力建设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分析

1.1电力建设企业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电力建设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专业性强,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很多新建电厂或企业的自备电厂,聘用人才时最看重的是实际工作经验与面对实际工作的应用能力。而目前多数院校毕业的学生难以达到要求,多数学生仍然是理论知识胜于实际能力。从工程院校的角度看,缺乏与企业的内在联系,缺乏开放的办学机制,校企合作面临诸多困难,学生很难得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因此,学生从步入工作岗位到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项目管理者,需要很长的适应期,而发展成为优秀的企业核心管理骨干,难度就更大。因此,工程教育需要改革,需要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实训环境,政府、社会要给予政策机制的支持与鼓励。

1.2电力建设企业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的“拓展性”人才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电力建设企业管理人才质量的提高滞后于电力企业的实践要求,因为对一些新环境下产生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学习和运用,电力企业往往快于高校。因此毕业生的管理创新能力往往不足,需要投资,进行必要的培训。而规模较小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一般无力做到。因此面向电力建设企业的工程管理专业应以面向电力建设市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

2依托电力建设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沈阳工程学院是一所新升本科院校,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上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学院秉承“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了具有行业优势的学科体系,围绕能源和电力产业链,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以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充分依托电力学科的优势,遵循“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工程教育、职业取向、打造品牌、人民满意”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工程背景的现代管理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管理人才的人才”目标定位,构建了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具体说,以面向电力建设工程领域为主,涵盖工程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单位,培养具备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一是按照“深广适度的公共基础,较宽厚的专业技术基础,扎实有效的实践训练体系,适用对口、技术含量高的方向”的基本思路,确定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结构框架。

二是贯彻差异化教育理念。以为指导,在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实施“差异化战略”,培养目标与国家注册师接轨,积极寻求并培养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增强方案的实用性。

三是突出我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国家注册师的考试要求接轨,开设其它监理、咨询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从业喜好选择考取监理工程师、建造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

四是设置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方向。由于我院电力行业的背景,与电力行业密切相关的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必将成为学生就业的新领域。工程管理专业应充分依托电力行业的优势,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培养符合电力建设行业需求的电力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因此,考虑市场需求和行业特色优势,设置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方向。

五是重视实践环节教学基地建立,对实践教学的基本建设进行重新规划。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和了解实际用人单位的职业环境。根据实际情况,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加强与电力建设企业、其他单位的合作,积极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构建依托电力建设行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

在修订人才培养方式过程中,贯彻“以工程科学为基础,以实践性、综合性教学内容为主干,以电力建设行业需求为依据”的原则,实现“培养工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据此,我们对工程管理专业过去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并相应制订了新的培养方案的原则。

一是拓宽专业口径,建立“按学科大类统一基础、按专业模块分流”的教学体系。

二是围绕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轻素质培养的状况,对课程设置进行精简、整合和优化,建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培养方案。

三是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所有课程按照学分制培养,构建多个专业方向模块,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

四是健全教学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实施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提供保证。

在此基础上,学院在构建依托电力建设企业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时,采取了以下有针对性的措施。

3.1全面修订完善依托电力建设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专业口径要宽、工程科学基础知识要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强、综合素质要高的要求,采用上下结合、校内外结合的方式全面修订了培养计划,统一规划、统一要求,实施不同专业模块的教学。

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和“加强基础、强化实践、面向行业”的思路,本着“削枝强干,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合理衔接,精讲多练,培养能力”的原则,突出了重点骨干课程,增添了综合训练实践环节和人文社科知识等课程。经过调整,专业理论教学时数控制在2100学时、180学分以内。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时间也由原来的不超过30周提高到40多周,增加了综合训练实践环节。

全面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取消升留级制度,实行重修重考、滚动淘汰、弹性学制、主辅修制等多种适合学生特点的较为灵活的管理体制。学院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及教学督导、教学检查、领导听课、学生评教、事故档案等制度,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

采取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开展校际联合与合作等方式,积极与企业和科研单位联系,推动教学工作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导师制”,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高年级学生中因材施教,参与老师的科研、教研等工作,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修订后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体现在:

一是课程体系。从决策、可行性研究、施工到项目竣工后评价整个工程管理阶段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新的课程体系中都有所体现,课程体系侧重于管理和技术平台。

二是实践环节。专业方向模块课,按照对应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能力培养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实验室里,利用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等软件对工程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二是学生到施工一线直接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并结合具体工作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任务。专业综合实习主要安排到建筑工地实习,以熟悉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

三是模块课程。专业课程分模块教学,开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专业课程,如: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电力设备概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电力设备实训等课程。依托我院的电力行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使课程具有针对性。按照职业能力要求,从职业资格认证角度,安排建筑工程招投标理论与实务、工程造价审计、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实训等课程,以增加岗位就业竞争力。

四是能力培养。以能力训练为轴心,采用“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专业培养方案。大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增加专业课门数,文理渗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2进一步推进适应电力建设行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及综合运用能力。

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班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课,辅修等事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参与老师的教研、科研。

对于电力行业管理类专业课程,通过案例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通过案例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一两名或更多教师共同参与同一课程的教学,这些教师本身都具有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并各有所长,因而能给学生更实际、更丰富的知识。

此外,针对某些课程,我们还取消了传统的考试、考查考核方式,建立了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和作品考核、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法。

3.3加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以电力企业为重点建设实践创新基地

(1)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联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筑平台。

学校注重把自身融入电力建设行业和企业之中,把电力建设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校,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为此,我们大力提倡开门办学,培育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积极主动地与电力企业联系,建设了辽宁省电力公司第一电建公司等十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增加更多的生产实践的岗位。

(2)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尽可能做到结合理论教学对学生进行模拟仿真训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设计足够的时间来保证学生进行1年左右的生产性实训。邀请电力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企业共同“定岗位、定能力、定课程、定模块、定体系”,体现工学

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

(3)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着力点。我们适度调整课堂教学的学分学时,增加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活动时间,并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的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构建了包括专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论文(设计)、创新活动、创业实践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四年贯通不断线。同时,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减少验证性实践,提高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比例,注重实习前的教育和实习后的总结,突出职业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

4结语

总结几年来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认为,面向电力建设领域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从遵从以下三个要求:

打牢“基础”。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有牢固的工程技术基础,能胜任一般技术性工作。尤其是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工程管理及相关的学科知识,使学生在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经济与管理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这样才能有较大的专业发展空间。

强调“实务”。工程管理是应用型的交叉工程学科,既强调理论研究,更重视工程建设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工程建设实施的科学组织与管理工作。因此,工程管理专业以综合素质见长,同时又要有自己独有的看家本领,否则,专业没有生命力。

重视“拓展”。现代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要求我们设置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除立足于电力工程建设服务领域外,还要兼顾相邻领域业务工作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沈艳丽.工程管理专业电力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特色[J].现代企业教育,2013,(2下).

上一篇:中韩贸易论文范文 下一篇:重点工程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