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17:24:37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效果;建议

执业医师考试提高了毕业生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必须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才能正式成为临床医生。执业医师考试对临床医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执业医师考试难度日益加大,近三年海南省执业医师通过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针对海南省执业医师考试现状,海南医学院设立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执业医师培训基地设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急诊医学教研室负责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综合病区的教学工作,病源充足,病种丰富。从2011年开始招生,已招生两期,培训周期一年,共招收学员56名。两期执业医师通过率均高出全国通过率,现就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培训效果分析如下:

一、研究目的

了解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培训效果,探索更有效培训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的选取

执业医师应试培训班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学员,两期培训班共招收56人,均为当年度应届本科毕业生。学员白天进行临床实践,晚上进行理论学习。本文采用整体抽样对56人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

以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为导向,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情况》、《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效果评价》问卷调查,包括学员对理论教学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对知识与技能的习得程度和培训重要性的评价;由于执业医师全国统一考试学员每一科目得分无法统计,因此以对每期学员进行的5次《执业医师考试模拟测试》,5次实践技能模拟考试进行数据分析。共收集到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情况调查表56份,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效果评价调查表56份,执业医师考试模拟测试题280份,实践技能模拟考试记录280份,资料完整有效。

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数据结果及分析

1、总体情况

56名培训学员中男28人(占50%),女28人(占50%),平均年龄23.5岁。生源地涉及海南、河南、浙江、湖南、湖北、安徽、黑龙江、山西、江西、青海等10个地区。本科期间学业成绩处于班级优良水平8人(占14.29%),班级中等水平29人(占51.78%),班级中下水平19人(占33.93%)。培训学员执业医师通过情况见表1。

表1.培训学员执业医师通过情况

2、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83.93%的培训学员对执业医师培训基地总体培训效果表示满意;教学方法满意度最高的是实践综合教师为91.07%;100%的学员对实践技能训练及理论考试强化训练教学效果表示满意(见表2)。

表2.培训学员对教学效果评价(n人(%))

3、学员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习得程度

两期学员执业医师理论考试平均分别为368.5分(P>0.05)和379.25分(P>0.05)。培训基地根据5次执业医师考试模拟测试题中考试科目分布,将每位学员每一科目平均每次正确题数达90%以上评价为十分熟知,70%-90%为熟知,60%-70%为一般,60%以下为不熟知。执业医师模拟考试基础部分和专业综合熟知程度较高的分别是微生物学(48.21%)和血液系统(42.86%)(见表3)。

表3.学员对执业医师笔试考试知识熟悉程度(n人(%)〕

两期学员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6.15%和96.67%,通过率均高出同期全国水平。培训基地通过5次模拟实践技能考试每位学员的考试记录将学员对实践技能考试知识熟悉程度划分为“熟练掌握”“掌握”“不掌握”(见表4)。学员对实践技能知识掌握度较高。

表4.学员对实践技能考试知识熟悉程度〔n人(%))

4、学员对培训的评价

学员对培训体系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和说不清的分别占53.57%、25%、14.29%和7.14 %, 对培训班提供服务和带教老师班级管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分别占80.36%、16.07%、3.57%。学员对培训收获评价除创新思维外其他均超过80%,其中100%学员认为临床操作技能技巧得到提升(见表5)。

表5.学员对培训收获评价〔n人(%)〕

四、讨论

1、执业医师培训学员获得情况

本研究数据显示,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学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优于全国水平,学员通过率较高。培训基地第一期学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高出全国水平2.5%,第二期高出约13%。而培训学员在校期间学业水平处于中下水平。培训对学员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具有一定作用。第二期学员通过率显著上升,其原因主要是通过总结第一期学员培训经验,对培训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优化,对实践实习与理论学习时间、复习进度、分配比例改进,从而更有效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学员对培训体系满意度达75%,表示不满意的学员认为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较少;对班级管理满意度达96.43%。学员对临床操作技能技巧、临床基本理论、临床诊疗思维、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的获得认可度较高,94.64%的学员表示通过培训更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奠定了今后职业发展的基石。其主要原因是采取专家教授定时带教查房、集体案例讨论、一对一点评学习等方式培训学员,使学员深刻理解执业医师考题和相应临床问题。

2、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培训学员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各项目80%以上均为“十分满意”和“满意”。在教学方法中,学员评价较高的是实践综合教师、实践技能训练教师,主要原因是实践课程教师相对稳定,课程学时数多,学员接触医学实践训练较多。对实践技能训练及理论考试强化训练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主要原因是培训后期基地安排师资进行考前实践技能和理论考试强化复习,针对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各个知识点回顾,并提供学习场地给予学员大量自习时间进行理论复习。约20%学员对基础理论教师、专业综合教师教学方法表示“一般”和“不满意”,近20%学员对基础理论、专业综合教学效果表示“一般”和“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基础理论、专业综合培训教师不稳定,课时与培训计划有一定出入。以上结果说明,培训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理论复习师资短缺,学员业务工作量大,一定程度上影响考试通过。

3、对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的掌握评价

培训学员对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传染病、性病、症状体征等科目比较熟悉。对消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儿科等科目内容熟悉度较低。约有30%-40%学员对考试科目均处于不熟悉程度,与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学员不熟悉的科目如消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儿科等正是考试分值较高科目,题量大,分值高、考点多,因此应加强对理论考试重点难点强化复习。

学员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较高,对实践技能考试各科目熟悉程度较高。职业素质、病史采集、辅助检查熟悉程度超过80%。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高与实践综合教师、实践技能训练教师教学方法学员满意度高、教学效果好有关,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五、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1、培训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本研究发现,执业医师考试培训整体设计合理,但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表现在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学时分配上,部分学员对理论学习师资及教学设计不满意,也说明培训基地在理论教学中存在一定短板。可以进一步改善培训整体设计,针对考试大纲加强理论教学计划,合理调整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的培训结构,从而提高学员考试通过率。

2、加强培育执业医师考试师资

当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基层农村都存在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医生在经过规范培训后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证在当下显示出极为重要。海南医学院执业医师考试培训基地的成立是对当下医疗行业发展的积极探索。通过正规培训将培养更多职业素养高、专业知识扎实的医生,应加强执业医师考试培训。培训基地也需针对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培养专业师资,可组织教师针对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集体备课、鼓励教师自编教材、专人专题研究等,建立专业的培训师资队伍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起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甘佳荫,讲师,现供职于海南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朱 洪,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党总支书记.

史济纯,海南医学院教授.

王长福,主治医师,现供职于海南医学院.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师;管理制度;启示;执业兽医;法律法规

1我国医师管理制度介绍

1.1医师管理法律体系构成

目前医师行业管理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为核心,包含一系列与其相配套的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准入、执业规则、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是医师队伍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医师人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资格考试、注册方面,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认定医师资格及执业注册办法》《中国人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等;在从业管理方面,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中医师、士管理办法》等;在考核培训方面,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等;在医疗事故处里方面,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在病历、处方管理方面,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

1.2医师管理基本制度

1.2.1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在我国医师资格须依照我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取得。取得医师资格的主要途径:一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即获得医师资格;二是在《执业医师法》颁布之前取得一定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方可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

1.2.1.1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国务院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管理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的办法,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则具体组织实施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医师资格考试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两级,每级又包括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其中中医类包括中医、蒙医、藏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中西医结合医师8类,下面还有更细的分类。目前,我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类别共有36种。医师资格考试形式。医师资格考试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后方能参加医学综合笔试。已经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如再报考执业医师资格,可免于实践技能考试。医师资格报名条件。执业助理兽医师和执业医师报名条件在学历要求和工作年限上要求不同。执业助理医师报名的学历条件为具有医学专业大专或中专学历的人员,实习时间是需要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等机构试用期满一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的学历条件为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实习时间同执业助理医师一致。对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具有专科学历的,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分别满二年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专学历需满五年)。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人员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推荐后,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首先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然后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方式也分为临床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案另行规定,不同于普通医师考试。这样的规定,降低对该部分人员的学历要求,更侧重于他们的临床技能和医术专长。

1.2.1.2取得医师资格的特殊情况。一是境外人员,需要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实习满一年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二是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人员,要有在华医疗机构作为邀请或聘用单位,与聘用单位签订协议,并须经过注册,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方可获得资格;三是乡村医生,符合相关规定的,也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1.2.2医师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否则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2.3考核、培训制度

1.2.3.1考核制度。考核组织:医师考核是由专门的考核机构按照医师执业标准组织实施。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医师的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师考核工作。为保证医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临床工作,现对住院医师开展了规范化培训工作,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统筹管理。考核内容:医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等。首先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工作成绩、职业道德的评定,考核机构对评定意见进行复核。然后由考核机构对参加考核的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测评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述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的考试或考核,书写医学文书的检查,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等一种或多种形式。最后综合各项评议测评结果对医师做出考核结论。考核管理:考核不合格的医师,暂停其执业活动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则允许继续执业,不合格的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1.2.3.2培训制度。培训的组织:医师的培训计划及农村、少数民族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组织开展。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需要按照规定和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和管理:医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通过培训来提高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接受培训的医师要经过考核认证合格后方可通过培训

。1.2.4医师的权利、义务。《执业医师法》规定了医师的8项权利和5项义务,权利包括: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诊查、调查、处置,选择合理方案,出具医学证明,获得相应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参加学术交流、学术团体,参加培训与继续教育,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的权利及批评建议权等。医师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钻研业务,宣传保健知识。

2我国医师管理制度特点

2.1法律体系完善采取平行立法方式,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针对《执业医师法》中的各项制度,在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考核培训、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有具体的办法作为配套补充。通过细化各项制度,建立相应的配套规章,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医师行业各项工作都能进入依法依规的良性运作轨道。

2.2法律制度可操作性强医师管理法律体系规定的各项制度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各项制度有序衔接,操作性强。如在医师资格考试方面,实行了分级、分类的考试模式,确保考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考虑到学历与专长兼顾,既考虑和重视学历,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给传统医学师承、确有专长人员进入医师队伍另辟蹊径;在资格获取方面,对外国人、乡村医师等不同人群取得医师资格的途径都有明确的办法规定。通过对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形分别制定相应办法,明确不同主体职责权限、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更便于医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

2.3充分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当是立法最重要目的之一。《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提出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基本工作条件、待遇、人格尊严、自我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其社会地位。同时,规定义务,将其具体的工作职责规范化、法律化。

3我国执业兽医管理现状

在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已基本建立。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正式提出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明确了执业兽医制度的法律地位。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稳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提供保障。我国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对考试的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证书发放等都做了相应规定。针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农业部还制定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二是执业兽医注册、备案制度。按照《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备案,并规范了执业兽医注册、备案的程序和条件。三是执业兽医从业管理。《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在执业兽医的配备范围、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的从业范围、处方笺和病历的使用、执业兽医的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有效加强兽医从业人员管理。四是继续教育培训考核。《执业兽医管理办法》中规定“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实际工作中,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社会机构也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组织执业兽医继续教育,但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且目前执业兽医继续教育更多是市场行为,参与积极性不高。

4对我国执业兽医法律制度建设的启示

4.1构建执业兽医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兽医人员的法律法规,在兽医人员管理方面仅有《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主要集中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方面,包括《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在操作层面的规定和规程尚未配套,有些制度的推行缺乏立法支持。应借鉴医师管理法律制度体系,针对兽医管理的具体制度制定配套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形成健全、完善的兽医人员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4.2借鉴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有些长期从事兽医工作人员,其学历、职称不符合考试办法规定,从而不能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二是考生中有些专长宠物诊疗,有些专长畜禽诊疗,在参加现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考试或水生动物类考试时,仅对其擅长部分内容答得好,从而影响整体成绩。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借鉴医师资格制度中专业与专长兼顾的方式,给确有专长的兽医一定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借鉴医师资格考试分级分类的方式,按照动物种类将考试进行分类,通过细化考试类别,提高考试的针对性与考试效果,体现择优的目的。另外,我国执业兽医在继续教育、行业自律、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也未建立起来,可以借鉴医师相关制度,来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体系。

4.3充分保障兽医人员的合法权益、发展方向、继续教育医师管理着重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兽医人员立法也应依法保护兽医人员的在兽医工作条件、工资保障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权益,同时规定其义务和权利,来保障兽医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兽医社会地位。推进执业兽医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提高执业兽医继续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为执业兽医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的提高提供保障。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工作目的和意义

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强市”战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促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有益探索。通过此项工作,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一批执业医师,解决部分乡镇卫生院无执业医师和有一定经验的专科医生的现实困难,吸引一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农村、扎根农村,带动我县乡镇卫生院的整体发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探索并逐步建立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从年开始,每年为我县无执业医师的乡镇卫生院招聘一批执业医师,力争五年后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执业医师。

三、招聘对象及基本条件

招聘具有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到我县无执业医师的乡镇卫生院工作5年,开展注册执业范围内的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医技工作,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二)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立志扎根农村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作贡献的决心;

(三)身体健康;

(四)男年龄在55岁以下、女年龄在50岁(具体年龄时间界限以当年的招聘简章为准)以下。

我县乡镇卫生院在编职工不属于招聘对象;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以及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不属于招聘范围。

四、工作组织实施

(一)实施原则

市级相关部门指导,县人民政府负责工作的实施。按照政府推动、单位需求、个人自愿的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标准,招聘有真才实学的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二)组织管理

1.卫生部、财政部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安排中央财政补助经费。

2.卫生部成立全国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部人事司,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指导意见、相关政策并进行指导检查,总结评估试点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市卫生局成立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人事处,负责会同县财政、人力社保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执业医师招聘、岗前培训、跟踪服务和监督评估考核,制定招聘执业医师办法、岗前培训办法、经费管理办法、招聘执业医师管理办法和评估考核办法,建立招聘执业医师信息库,加强招聘工作的管理、监督和协调。

4.县卫生局具体负责受聘执业医师的日常管理、考核和服务工作,并根据考核情况核拨项目补助经费。要将招聘执业医师培养和管理纳入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招聘执业医师管理考核办法、经费管理办法,负责落实相关具体工作,确保招聘执业医师能充分发挥作用,使招聘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宣传动员

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制定招聘工作宣传办法,分别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卫生信息网、医药卫生信息网、市内各大媒体进行宣传动员,扩大社会知晓面和参与面。

县卫生局、县人力社保局和有线电视台、今日、新华网频道、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等新闻媒体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动员,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优秀人员报名。

五、人员招聘与管理

(一)招聘指标与具体职位

每年由县卫生局根据需求上报招聘指标与具体职位,再由市卫生局下达具体指标,使用招聘指标原则上按照“集中使用、重点扶持”的方式,重点解决无执业医师的乡镇卫生院,提高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

(二)招聘方式和程序

招聘按照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市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卫〔〕126号)精神,采取面试与考核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县卫生局及相关部门要配合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做好招聘工作。招聘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按下列程序进行:简章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核体检考察公示签订合同集中培训注册上岗。

(三)签订合同

由聘用单位和招聘医师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聘用合同》,明确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聘用期限,聘用合同由县卫生局统一上报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备案。

(四)人员管理

1.委托市卫生人才交流中心统一负责招聘医师的户口、档案、继续教育、职称晋升、保险等管理。户口也可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

2.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招聘医师日常管理和监督管理,认真执行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制订的人员管理办法。每季度对招聘医师进行德、能、勤、绩随访;负责办理招聘医师注册手续或执业地点、范围变更手续;按月拨付招聘医师补助。

3.乡镇卫生院负责招聘医师的行政、业务日常管理,并作好出勤记载,负责招聘医师年度考核、继续教育、职称晋升、党团组织关系等,为招聘医师提供必要的工作和住宿条件。

(五)培训与注册上岗

所有执业医师统一参加市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培训,时间1个月。县卫生局、用人单位负责办理招聘执业医师注册手续等。

六、保障措施

(一)试点工作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招聘医师按每人每年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市财政按每人每年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用于招聘医师的“五险”单位缴纳部分。

(二)招聘医师在服务期间,按照招聘单位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参与绩效分配。

(三)招聘医师在服务期间,符合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按政策规定申报评审(考试)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享受农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优惠政策(不含离退休的人员)。

(四)招聘医师男年龄在45岁以下、女年龄在40岁以下(具体年龄时间界限以当年的招聘简章为准)的人员(不含离退休的人员),服务期满,本人自愿申请留下的,经考核合格,可直接招聘为该单位在编正式职工(不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其参加工作的时间从招聘之日起计算(在此以前属国家公职人员的工龄连续计算)。

县卫生局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会同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开拓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执业医师参与到试点工作中来,为乡镇卫生院引进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人才。

七、监督与评估

(一)主动接受市项目办的监督。市项目办每年组织一次市级督导与评估,督导评估内容包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招聘医师工作情况和项目取得的效果等。

(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受市项目办的委托,每年度末完成项目开展情况报告,上报市项目管理办公室。

八、组织保障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习生教学;执业医师考试

为了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具备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医学复合型人才,各教研室在实习生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习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为执业医师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施的方法如下:

1 岗前培训

要求院科两级进行岗前培训,院级培训内容有:医院基本情况介绍,劳动纪律,职业道德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病历书写基本要求,医疗纠纷的防范,院感知识培训,消防安全培训,实习生有关规定,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各科室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培训。岗前培训的实施力度好,将对确保临床实习任务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通过系统岗前培训,让实习生了解医院的整体情况,加强了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个人素质,将角色从学生转换为医师,完成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技能的转化,使其适应医院新的生活,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1]。

2 安排带教

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带教,带教老师要指导学生病史采集方法、病历书写,指导实习生进行医患沟通、各种申请单的书写、查房、无菌技术、各种穿刺、手术操作,组织实习生进行疑难、危重、手术病历讨论,对各种检查报告单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对会诊意见进行整理、分析等,加强了实习生基础知识巩固及临床工作能力。

3 基础理论培训

要求实习生每周参加全院理论课、各教研室小讲座。 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手册要求确定讲课内容,对常见病、多发病基础理论培训,从临床实际工作的角度对理论知识进行归纳,以求融会贯通,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开阔学生思维,以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分析能力。每季度各教研室再组织实习生进行三基考试,对实习生所学基础知识进行检验,为执业医师理论考试作了很好的铺垫。

4 基本技能培训

首先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规范教师的临床操作技能,达到规范化、标准化[2]。再由各教研室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基本技能培训,比如:内科学教研室加强培训病历书写、X光片阅读、心电图基础知识、心肺复苏术、胸膜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全身体格检查;外科学教研室加强培训穿脱隔离衣、刷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区消毒、铺巾、换药、拆线、清创术;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然后培训教师讲解并通过教学模具演示,学生再进行操作训练。各临床科室根据自身特色培训,比如:感染性疾病科加强手卫生消毒培训,呼吸内科加强血气分析培训。参照临床技能考核标准[3],每次培训结束必须进行随堂考核,以检验培训效果,使实习生熟练掌握技能操作,为执业医师技能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教学查房

每周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实习生进行规范的教学查房,选择正在住院的典型病人为查房对象,分别由本系统临床科室轮流查房,安排副主任医师以上老师查房。首先,在学生汇报病史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或向病人追问病史的形式,补充遗漏或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病史采集和书写病历的要点,纠正不规范的内容;对需要保护隐私的病人,相应的病史汇报可在示教室进行,以免病人产生抵触情绪,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医疗纠纷。然后选一两名学生对相关体征进行检查,教师要在床边指出错误所在,并进行正确的示范操作。最后查房教师进行分析、提问、讨论、归纳总结。这样既解决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又加深学生对“三基”的理解和掌握。

6 教学病例讨论

教学病例讨论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每月由教研室组织实习生进行讨论,主持教师为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教师承担,以学生为主体,首先由主持教师选择典型有助于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一份病例,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实习生通过查阅教材和参考书,收集资料,再集中实习生展开充分讨论,并作书面记录,最后由主持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实习生通过这种教育模式不但充分调动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4]。

7 完整病历书写

要求实习生每轮转一个科室,必须完成3份完整病历书写,实习生独立采集病史,按照《诊断学》第7版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5]书写,由带教老师修改评分后存档,如果修改后评分低于90分,必须重新书写,直到达到90分为止,病历书写的锻炼,对执业医师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8 举行临床技能比赛

每年不定期举行临床技能比赛,比赛项目有:病历书写、心肺复苏术、胸膜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全身体格检查等。比赛前制定周密的比赛规则,规定参考书、考核标准,统一评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临床技能操作,最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发给荣誉证书。举行临床技能比赛,培养了实习生临床实践的能力。

9 考核、鉴定

实习生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出科前3天内参加出科理论考试、基本技能考核,带教老师及时考核鉴定,集体评议,并安排不及格人员再培训并进行补考直到合格。实习生出科考核是对实习生阶段性的学习作一个很好的检验,为执业医师考试作了很好的演练。

10 开展实习生座谈会

每季度及每批学生实习结束后,举行实习生座谈会,及时掌握实习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加强了教学管理部门与实习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实习生对临床教学工作的看法及意见,认真总结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使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蔚平,李菊芬.P B L 教学法在高等护理专业实习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护理与临床. 2007. 7:618~619

[2] 张凌琳,周学东,柳茜,于海洋.口腔临床实习生培养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的思考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70~71

[3] 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专家组编写.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2.3

[4] 李姣,屈艺,母得志.从执业医师考试浅谈临床实习生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1.1:9~10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医师注册,医生兼职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执业医师法》1999年5月1日正式施行,至今已有5年了。在《执业医师法》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是伴随着我国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人们意识到有些问题应通过修法予以解决。

一、 政府放权,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对于医师的执业管理,发达国家多采取行业自律组织管理,而我国的一些行业执业资格(例如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也已逐步从政府交由行业自律组织进行管理。政府从行政许可的主体转变为行业自律组织监管的主体;其行政行为的对象由无以计数的医生转变为各地、各级行业自律组织;其对医生的执业行为有直接监管、事前监管转变为间接监管、事后监管。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但是如果通过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可见,我国正逐步从 “大政府、小社会”的国家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立法,确定行业自律组织在医师执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行业自律组织的规定,在《执业医师法》中仅有第七条的一句,即“医师可以依法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

笔者建议在《执业医师法》中独立设定“医师协会”一章,同时规定:①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对医师和医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②医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医师的自律性组织。全国设立中华医师协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地方医师协会,设区的市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地方医师协会。③医师协会章程由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统一制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④医师必须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医师协会。加入地方医师协会的医师,同时是中华医师协会的会员。⑤医师协会会员按照医师协会章程,享有章程赋予的权利,履行章程规定的义务。⑥医师协会履行下列职责:组织实施全国统一的医师资格考试;为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进行医师执业注册;保障医师依法执业,维护医师合法权益;总结、交流医师工作经验;组织医师业务培训;进行医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教育、检查和监督;组织医师开展对外交流;调解医师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按照章程对医师给予奖励或者给予处分。

二、 完善执业医师考试、注册的程序

根据《执业医师法》第二章考试和注册的规定,我国执业医师取得执业权、处方权要经过以下过程:

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后,才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的,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取得医师资格后,才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取得合法执业权。这样的规定,在现实中就会出现以下问题:①有的医院接受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后,引起屡次医师资格考试无法通过,而不知如何安置工作;②有的医院提出试用期一年,未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即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实际上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公布之时,往往毕业生已经过试用期而转正了;③有的毕业生还质疑医院试用期一年的合法性,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

制暂行规定》中都有关于“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禁止性规定;④有的毕业生毕业后并未直接进入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但是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当其再想重新回到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时,却发现往往这些单位都以其非应届毕业生,又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为由将其拒之门外。这就意味着,无论你在医学院校的成绩多好,一旦毕业后不直接从事医务工作,以后再想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就很难了。

为什么会有上述问题呢?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我们就会发现问题所在。我国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注册程序分别是:

可见,无论是律师资格考试(现称之为司法考试)还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学历教育毕业生均可参加,通过考试只意味着你具有执业资格,但是并不能独立执业。必须实习工作1-2年后,才具有独立执业的权利。此种规定,一方面可以确保通过资格考试的人,才可与律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劳动合同,日后成为合法执业人群;另一方面,学历教育毕业生完全可以毕业后虽通过资格考试,但暂时不从事相关工作,保留其从业资格。

所以,笔者建议在《执业医师法》中规定:①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②适用前款规定的学历条件确有困难的地方,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确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将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院校医学专业专科学历。③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 可以参加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④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⑤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一年的,可以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师协会申请注册。⑥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可以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师协会申请注册。

三、 亟待规范“医生走穴”行为,建立有序的“兼职执业”制度

2000年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下发的《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医疗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聘用部分兼职技术骨干。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工作的特点,制定兼职管理规定,加强对兼职人员的管理”。允许医生兼职并不等于医生可以“走穴”。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医务人员未经单位批准而外出行医的现象,被人称为“走穴”。根据《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医生未经过单位,在其执业注册地点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医生“走穴”现象有其正面的作用。首先,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不平衡,病人多、名医少的事实是不能回避的。医生 “走穴”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偏远地区的患者得到高水平的诊治。其次,医生“走穴”,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但医生“走穴”也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首先,医生“走穴”治疗的病人,大多是小医院治不了或者治疗不理想的病人,难度一般较大,但基层医院的手术条件较差、人员配备良莠不齐,“走穴”的医生对院内情况不了解,这都无疑增加了医疗的风险。其次,大医院紧急抢救很多,倘若专家频繁“走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延误就治。第三,基层医院为增加收入,积极请名医出诊,但又不负责“走穴”医生该缴的所得税,致使偷漏税现象严重。

在国外医生、律师、会计师都被统称为专家(expert),专指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高超专业技能和执业道德的人群。同时,他们又都是自由职业者,即凭借自己对某一行业较深的造诣,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契机。在发达国家,医生兼职是合法的,但要在严格的管理下进行。美国医生以州为单位注册,只要经过合法注册,就可以同时在本州内不同医疗机构服务。日本允许医生在每周拿出一个工作日到院外行医。同时,国外相对完善的医疗与保险制度,能够从法律上堵住医生兼职的各种漏洞。在美国,医院在聘请兼职医师时,要经过医师协会的批准,比如某医院要聘请心血管科的专家,医师协会必须对该医院的技术力量、医疗设备等方面进行相关调查,达到要求的才会获准聘请兼职医师。医师协会对兼职的医生的资格设定一个标准,包括技术和道德标准。医师协会应建立兼职医师随访机制,每年实行年检。随访的内容包括对每个兼职医师的治疗成功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统一考评,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假如不合格,医师协会可随时取消其兼职资格,从而保证兼职医师的医疗质量。对兼职医师实行准入制,这是国外医疗市场管理的一种新的趋势,同时,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优化了社会资源,也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也应看到政策放开可能会带来的问题,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

笔者建议在《执业医师法》修订中应明确:①对兼职医师实行准入制度,进行统一考评。明确具有7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才有资格申请成为兼职医师。省、自治区、直辖市执业医师协会对具有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考评,允许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进行兼职执业,且每名兼职医师最多在邀请他的医疗机构中选择5家进行兼职执业。医师协会应每年进行兼职医师的年检考核,凡是治疗成功率、死亡率或并发症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执业医师协会制定的标准,均不予年检。②设立邀请医疗机构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主管部门,根据本地情况确定可以邀请兼职医师的医疗机构条件,比如该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医疗设备等软硬件条件。这样才能保障兼职医师的医疗服务质量。③由执业医师协会要求兼职医师和医疗机构签订兼职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兼职医师与医疗机构的法律关系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④兼职医师所取得的收入要透明化,不得私下交易,应由邀请医院或兼职医师所在医院代缴,同时接受税务部门的监督。如兼职医师有偷漏税的行为,将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 建立“执业医师终生禁业机制”,增加医师职业责任感

最近国务院一再强调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但是笔者认为必须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建立“终生禁业机制”。我们对比一下《执业医师法》和《律师法》,就会发现:根据《执业医师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二年以上的可以申请注册;而《律师法》第九条规定,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不予注册。显然,我国律师法设立有“终生禁业机制”,而执业医师法则没有设立此种惩罚性机制。

笔者建议在《执业医师法》中规定: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不予重新注册。

五、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执业医师基本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非法行医的现象比较普遍,笔者认为,非法行医,特别是患者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患者很难了解给他望闻问切的人到底有没有执业医师资格,是否经过合法注册。国家应当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国性执业医师基本信息数据库,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网站上披露执业医师基本信息。这样,必然便于患者充分了解本地区执业医师的基本情况。

笔者建议在《执业医师法》中规定:①国家建立全国性执业医师基本信息数据库,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网站,应向社会公布经注册合法执业医师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执业年限、执业范围、执业地点、年检情况、是否有不良记录等。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执业医师认证 对接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of the Docking Modes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and

Physician Certific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LI Huilan, ZHANG Liu, WANG Ping, RUI Qian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Hebei 063000)

Abstract This paper thorough analysis of master's degree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physician certification docking project in management, training process, curriculum, degree and doctor admittance standard, compared with the America advanced mode, summary the causes, mode, run the program and key elements.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physician certification; the docking modes

1 国内对接模式

1.1 上海市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上海市2010年启动开展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改革试验工作”,核心是将MM教育与规范化培训并轨。复旦大学等单位启动开展了“5+3”项目,研究制订了MM(住院医师)招生、培养、学籍管理、学位授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经过认定的培训医院全面开展了规范化培训与MM衔接的改革试点工作。

(1)临床能力培养与规范化培训相衔接 MM(住院医师)进入医院后,严格按卫生部培训大纲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和医院制订的培训计划,接受临床轮转实践训练和各项考核。(2)课程教学与住院医师理论和实践教学相契合。MM(住院医师)课程实行学分制,分为A公共课(政治理论课、外语课等)、B基础理论课、C专业课和D临床实践四个模块。B、C、D分别与规范化培训的公共科目、专业理论课和规范化培训对接。(3)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相对接。MM学位授予标准必须达到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同时通过规范化培训及其考核,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可申请学位。

1.2 泸州医学院

2013年,泸州医学院率先在全省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衔接”项目试点工作。考试分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考试。根据该两项成绩并参考研究生面试成绩择优录取。录取学员第二年必须一次性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如第一年未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则退出此项目,按一般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项目学员经过3~4年的培养,毕业时可实现“四证合一”,临床能力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2 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医师认证模式

美国医生培养和我国有很大不同。在美国,之前须完成4年的大学教育才可进入医学院学习4年,毕业直接获得医学博士(MD)。美国医学类专业学位的录取要求和学习年限见表1。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是独立行医的基本要求,其医学院毕业生须经1~3年住院医师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州政府颁发的行医执照,可作为全科医生。要成为专科医师,还要进一步培训,基本为内科3~5年,外科5~8年。

美国的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和行医资格衔接紧密,通过专业认证制度来保证专业学位质量,通过长时段的住院医师培训和认证保证行医执照的质量,其临时医师执业许可制度颇值得借鉴和学习。

3 对接模式比较分析

3.1 对接的成因及方式

国内对接模式中,上海市的对接项目衔接最为充分和彻底。首先,政府大力推行,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对接项目有序运行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从制度层面上将MM与执业医师认证明确衔接起来,为对接体系各方起到了协调、监督、保障和指导作用。在行业协会、高校及认定医院积极参与和配合下,对接进行顺利、达到了应有效果。国内对接模式中,MM与执业医师认证对接一般是通过互为前提条件的方式而实现(见表2)。

3.2 对接的主体及职能

纵观欧美模式和上海市试点,在整个对接体系中,政府起到明确政策、加强协调监督的作用,教育部门负责统筹规划专业学位教育总体发展,卫生行业协会主要起到保障、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主要承担本行业标准设定、资格考试、继续教育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等职能。高校则主动适应职业资格认证的需要而改革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按职业“需求”培养,提高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3.3 对接的程序及运行

首先,应成立医学高校和规陪医院资质认证评估委员会。其次,MM与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实现在职研究生教育与规范化培训的有机结合。第三,改革学位授予制度,使MM学位授予与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第四,建立统一、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政府通过定期换发行医执照保证从业医师的质量。第五,制订对接对学生的优惠政策。第六,借鉴欧美模式,建立MM实习执照制度,可有效减少医疗法律纠纷。

经上述对比可以得出,建立政府、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沟通机制是对接成功的关键,建立以执业医师认证为导向的MM培养模式是对接成功的保障,建立严格、完善的评估机制是对接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医学生实习执照制度是建立和完善与临床医疗教学工作相关所亟需制定的法律法规。

*张柳为本文通讯作者。

本文为河北省2013年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HB13J Y030)“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对接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鞠学红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临床教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9-0117-02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病房医疗活动,以患者作为直接实践对象培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但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医疗体制的改革与《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的实施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出现相对短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医学院校教育的薄弱环节[2,3]。

1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现状与挑战

1.1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的相对短缺导致临床实践整体水平下滑

由于医疗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医政管理的日益规范以及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局限性、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日渐提高,当前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受到严重冲击,医学生实践的机会逐年减少。医学生在有限的见习、实习时间内难以全面接触到需要学习的病例,更难在临床实践中完成相应的操作训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的实际价值也在逐年减少。医学生因为过多地依靠讲课、观摩而无法真正获得与临床各项操作有关的技能,相当部分实践教学活动浮于走形式、走过场[3],临床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临床工作,成为典型高理论低实践的人[4],使得临床实践呈现弱化和下降的趋势,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造成的负面影响日渐显露。

1.2 临床技能训练体系的不完整

首先是高校的扩招与临床实习基地建设滞后所带来的影响[5]。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尚未受到妥善解决时,过度扩招将会造成教学质量的滑坡,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高等医学教育。学校不得不降低要求选择临床实习教学基地,新增设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多且散,不管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暂时都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从而也不能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其次是目前缺乏临床阶段实践技能培训综合体系,缺乏临床技能实践每一个环节质量的标准化。教育部成立了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通过举办竞赛促进了各医学院校临床技能中心的基础建设,但是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始终缺少规范和标准,临床技能训练和考核也缺乏统一的标准[6]。

1.3 国家大力推行医保与新农合政策,医院的业务量激增,造成临床一线教师严重不足

绝大部分新入行的青年临床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训练,教学技能贫乏、职业素质和技能缺乏[7]。虽然高校对新入职的教师都进行了相关的培训,但这种培训一是内容与实际教学工作脱节,二是流于形式,基本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4 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的有效手段,是培训在职人员临床技能的有效途径,是引发新一轮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载体,是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8,9]。

2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因素造成的临床技能教学的矛盾,我院从1999年开始以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和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为标准,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为基础,整合已有资源,引进系列医学模型和培训设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对临床医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训练。

2.1建设过程

第一阶段(1999~2009年,启动建设期)。1999年卫生部正式执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我院被批准为首批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开始接受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任务。为此,医院改造办公楼10楼作为考试场地,总面积600 m2,投入20万元购置各种模型与操作器材,满足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需要。在非考试时间里,将考场作为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提供见习生、实习生、研究生、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

第二阶段(2009~2012年,规模建设期)。我院2009年新院区正式启用,院领导高瞻远瞩,决定行政楼13~14楼(每层楼面积1086 m2)作为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新的考场,同时为满足见习生、实习生、研究生、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教学的需要,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医院从2009年开始每年投入50万元,按照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要求改造考场。同时整合原来隶属于护理部的护理技能培训室、隶属于教学科研部的麻醉技能训练室、口腔技能训练室、眼耳鼻喉技能训练室,按照满足见习生、实习生、研究生、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的要求设计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现在中心有临床护理基本技能训练、专科基本技能训练两层楼,有临床与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室、模拟手术室、模拟门诊、各专科技能训练室;不同功能的标准模拟病房4间,模拟治疗室1间,病房完全按照实际病房要求设计,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无创监护仪等,在模拟病房能够实现医师、护士从查房检查、开医嘱、执行医嘱治疗的全过程。

2.2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由两个临床技能教学平台组成:一是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平台,二是专科综合技能培训平台。①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平台,涵盖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和基础护理技能,包括体格检查训练室、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室、四大穿刺技能训练室、急救技能训练室、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室,主要承担的训练课程涵盖诊断学、外科手术学、临床技能学、基础护理学等。②专科综合技能培训平台,包括模拟门诊、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儿科技能训练室、妇科技能训练室、产科技能训练室、眼耳鼻喉科技能训练室、麻醉科技能训练室、口腔科技能训练室,主要承担的训练课程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耳鼻喉科、麻醉科、口腔科等专科基本技能。

2.3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特色和创新点

“理论培训临床技能中心培训实际操作”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由于《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的限制,医学生不能独立进行医疗操作,无法在临床进行技能训练。招生量的扩大,各院校临床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医学生临床操作的需要。为了克服上述困难,我们对医学生先进行理论培训,让医学生熟练知晓操作适应证、流程、相关注意事项后,然后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在医学模型上进行规范化模拟训练,考核合格后才能回到病房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先做助手,在病房实际体验。教师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全面评估,合格后才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随着各种新型模拟训练器材、设备的飞速发展, 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从本质上得到改变[10],以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11,12],通过临床技能中心的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根据国家医学考试中心《2011年医师资格考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南华大学,临床执业医师)》提供的权威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考生实践通过率为90.78%,本校考生实践通过率为96.97%;全国考生笔试通过率为63.86%,本校考生笔试通过率为80.93%;全国考生总通过率为57.60%,本校考生总通过率为78.202%。笔试通过率本校在全国医学院校排位19名,总通过率15名。

3 建立临床实践指导老师专家库

借助我院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官队伍,建立临床实践指导老师专家库。从1999年以来,我院承担了17年实践技能考试任务。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的要求,培训了60多名实践技能考官,这一批考官基本上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经科、麻醉科等学科,全部是副高以上职称,满足我院临床技能教学的需要。

4 建立临床实践考核体系

以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为标准,建立临床实践考核体系。我院从2009年开始建立临床实践考核体系,按照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多站式形式,组织专家建立考试题库。除了临床、护理专业学生日常培训以外,每年研究生招生复试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本科生实习生出科考试、本科生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等,均严格进行多站式考试。

[参考文献]

[1] 朱飞燕,熊梦辉,周增恒,等. 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探讨[J]. 中国医学装备,2010,7(7):59-61.

[2] 宁文锋,邓宏军,张琍,等. 地方院校附属医院临床见习的现状分析[J]. 基础医学教育,2011,3(13):278-280.

[3] 孟卫东,杜庆锋,谭剑,等.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实践的总结[J].基础医学教育,2010,2(12):196-199.

[4] 杨晖,杨玉萍,杨凌,等. 毕业实习前开设临床技能强化培训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24-26.

[5] 任佰玲,周新发,蚁敏. 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部医学,2004,16(3):270-271,274.

[6] 廖苏芳,胡汝云.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工作开展中的困惑与管理对策[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1-22.

[7] 邓宏军,罗志刚,,等. 标准化外科学临床见习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96-97.

[8] 唐继志. 对医学院校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几点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88-89,95.

[9] 李云芳,姚珊珊,邱玉贞,等.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实习医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79-80,89.

[10] 程传苗,罗旭. 关于医学院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51-753.

[11] 习正. 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086.

[12] 郑河源,唐骏,罗建远,等. 从执业医师考试看临床技能教学的重要性[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69-70.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一、组织领导

成立*县医师定期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业务科),办公室主任:汤敦华,副主任:王一志、邓晓文。

二、考核机构

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负责本单位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其他医疗机构临床、公共卫生、口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委托县医学会负责考核;中医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委托县中医药学会负责考核。

三、考核对象和时限

(一)考核对象:为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医师类别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

(二)考核时限: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周期。在考核周期内,拟变更执业地点的或有《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师,应当由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向考核机构提出进行提前考核。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的认定为考核不合格。2010年1月开始启动全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对20*年12月31日以前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近两年内的执业情况进行考核,以后每年对执业注册满两年的医师进行考核,一般从本考核年度的3月开始,至4月底前完成。各考核机构于每年4月30日前医师定期考核情况汇总报卫生局业务科。

四、考核内容和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三项,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医师,考核还应包括《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考核内容。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机构负责,根据执业医师的级别、类别和专业区别对待,重点测评法律法规和“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测评主要通过考试、考核的形式进行,测评的具体标准暂由各考核机构自行制定。各考核机构要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专业的医师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并及时报县卫生局备案。我局将在总结各考核机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医师考核内容,并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考核机构复核。

五、考核程序和方式

考核机构于考核日前60日通知需接受定期考核的医师。考核程序包括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对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并在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的医师,或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并在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医师,采取简易程序考核;其他医师采取一般程序考核。对符合简易程序考核的医师,由本人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个方面书写述职报告,由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意见后,报考核机构审核;对采取一般程序考核的医师,由本人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个方面书写述职报告,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对其进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评定意见,并于业务水平测评日前30日报考核机构复核,考核机构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形式组织进行业务水平测评。

六、执业行为和考核结果记录

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要建立医师定期考核档案,将医师执业行为记录(包括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及《医师定期考核表》及时存入其档案中。良好行为记录包括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受到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部门给予的奖励、表彰,完成政府指定性任务及取得的技术成果等;不良行为记录包括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常规受到的行政处罚、处分,以及发生的医疗事故等。

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或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者,即为不合格。

每次考核结束后30日内,由医师注册所在机构及时将被考核医师的《医师执业证书》报送到注册机关,注册机关依据有关规定,对考核情况进行审定,并在被考核医师的执业证书的“执业记录”栏加盖“*年*月至*年*月考核合格(或不合格)”字样印章(由注册机关刻制),同时将考核结果录入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库。如考核不合格,经培训3-6个月后再次考核合格者,在其《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记录”栏加盖“*年*月考核合格”字样印章。如再次考核仍不合格,则注销其执业注册,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七、要求

(一)实行医师定期考核是《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一项制度,各考核机构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严密组织,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广大医师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按时接受考核,不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解决方案与其他专业研究生教育相比,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因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医疗能力和医生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医学实用人才,其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直接关系。所以,寻找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我国的《执业医师法》有冲突

1995年5月,我国正式颁布并实施了《执业医师法》,该法律规定,具有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者,必须由执业医师进行指导,并在医疗机构、防疫机构、保健机构实习一年以后,才可以参加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资格后方可拥有临床处方权。在这种规定下,临床医学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专业研究生以后,就没有进行独立医学诊断、医学处方以及开具医学证明的权利,缺乏临床实践机会,会直接影响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导致研究生的临床能力难以在医院进行培养。

2.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当前,高校医学教育属于教育部管辖,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则归卫生部主管,由于两个部门在政策上缺乏统一性,导致学校教育与医师培训之间存在互不认可的现象,研究生步入工作岗位后仍要参加医师培训,从而造成了培训资源的巨大浪费。

3.过分重视实践性,导致临床科研训练不足

临床医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要想具有较强的临床水平,就必须在临床医学实践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一些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保证研究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临床能力,于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进行压缩,缩短了教学时间和课程内容,导致一些课程的学时不足,难以满足研究生进行科研的需要。此外,一些学校降低了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要求,甚至取消了毕业论文,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只要掌握应用技能即可,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长期以往,会使专业研究生教育沦为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

二、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1.对《执业医师法》进行修订

国家在《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必须实习一年以后,才能参加职业考试就是本着对病人负责,对生命负责的态度,防止应届毕业生由于经验不足,造成误诊,给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但是这一规定,却阻碍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有关部门应当权衡利弊,对《执业医师法》的有关内容进行重新修订,如专业研究生可以给予部分的临床处方权。

2.将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医师培训进行并轨

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临床能力培训的重要性。虽然两者在报考条件、培养方式、培养要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是两者都希望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来提高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医疗人才。所以,应当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结合点,将两者结合到一起。

2013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64所开设临床医学硕士教育的学校进行教学改革,一些学校就开始进行了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医师培训并轨的大胆尝试。比如,一些学校在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同时,并聘为本校的住院医师,使学生同时具有研究生和医师两种身份,从而实现研究生招录与医师培训招录的完美结合。一些学校将学位授予标准和医师准入标准结合到一起,即研究生在毕业时必须达到医师培训的标准。研究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学位证、毕业证以外,还将获得医师培训合格证与医师执业资格,达到“四证合一”。

3.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

当今社会,临床医师不但要会看病,还要具有相应的研究能力。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要以实际的医疗实践为基础,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与临床关系紧密的科研工作。此外,学校还要组织相应的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科研方法,提高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当做出要求,督促学生进行科研工作。

三、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医疗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人们对医疗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应当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医疗人才。所以,高校临床医学教育应当不断反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促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光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11(05):13-17.

[2]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05):11-23.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一、培训目标

按照专科和全科方向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分别对20名专科方向住院医师和8名全科方向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计划见附件)。通过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使住院医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达到从事某一专业学科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等要求,成为能独立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医师。

二、培训对象

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为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单位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要求接受培训人员。

全科方向的住院医院规范化培训对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人员。

三、培训方式和内容

本科及专科毕业生培训时间为3年,硕士毕业生培训时间为2年,博士毕业生培训时间为1年,研究生所学专业应与培训的临床专科基本相一致。

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侧重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一线的二级学科开展,依据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在市人民医院进行以满足临床实践工作需要为核心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医生基本素养及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培养。

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依据卫生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前2年在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进行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为主的通科系统培训,第3年在基层实践基地进行服务锻炼。乡镇卫生院选派的专科毕业生(无执业资格或仅取得执业助理资格)培训时间为2年,培训主要内容为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服务实践。

四、培训考核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分培训过程考核和培训结业考核,以培训过程考核为重点。培训过程考核和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是参加培训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培训过程考核由培训基地医院具体组织实施,培训结业考核由省卫生厅统一组织实施。

培训过程考核是对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过程的综合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出勤情况、临床实践指标完成情况、临床综合能力和参加业务学习活动等方面。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实行培训信息登记管理制度,培训对象应及时、准确、详实地将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记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中,并妥善保存,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

培训结业考核包括结业笔试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笔试内容包括医学专业理论、公共科目理论、临床思维能力和相关人文知识。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重点评价住院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治能力。

住院医师经考核合格者,由省卫生厅颁发统一印制的《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其中不具有执业资格的人员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应取得相应执业资格,作为培训合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政策待遇

1.为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自2015年起,2008年以后医学专业毕业生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将作为临床岗位聘用及晋升、聘任主治医师的重要条件。

2.用人单位应与培训对象签订培训协议,协商约定服务期限,并负责其人事档案管理等。培训对象培训期间人事工资关系不变,享受培训基地住院医师待遇;培训结束后必须返回原单位工作。培训年限计为在原单位的工作年限。

3.培训基地提供基本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培训对象统一入住培训医院的住院医师公寓,按医院标准自行缴纳房租、水电气等费用,所需费用由原单位或培训对象个人承担,在中央财政支持的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培训人员所需上述费用由基地承担;省财政按照计划培训人数1万元/人的标准对培训基地予以补助。专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补助基地医院,全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补助临床培训基地(其中3000元/人用于基层实践基地培训补助)。

4.学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应当及时申请执业注册;规范化培训前已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应当办理变更注册。医师完成规范化培训后进行执业的,应当按照《执业医师法》和《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等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有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医师执业注册及变更注册手续问题按照《卫生部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医师执业注册有关问题的批复》(卫医政函〔2011〕413号)执行。

六、培训进度

本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自2012年6月~2015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2年6月,为培训准备阶段。6月20日前,各县区完成培训人员选派、报名组织工作;6月下旬,各县区、市人民医院完成学员报到等工作,并将参加培训学员情况一览表(附件2-1、附件2-2)电子版、纸质版报送市卫生局医政科。

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5年6月,为全面实施阶段。

上一篇:医师节总结范文 下一篇:医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