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04:43:55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效果;建议

执业医师考试提高了毕业生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必须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才能正式成为临床医生。执业医师考试对临床医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执业医师考试难度日益加大,近三年海南省执业医师通过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针对海南省执业医师考试现状,海南医学院设立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执业医师培训基地设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急诊医学教研室负责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综合病区的教学工作,病源充足,病种丰富。从2011年开始招生,已招生两期,培训周期一年,共招收学员56名。两期执业医师通过率均高出全国通过率,现就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培训效果分析如下:

一、研究目的

了解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培训效果,探索更有效培训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的选取

执业医师应试培训班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学员,两期培训班共招收56人,均为当年度应届本科毕业生。学员白天进行临床实践,晚上进行理论学习。本文采用整体抽样对56人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

以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为导向,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情况》、《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效果评价》问卷调查,包括学员对理论教学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对知识与技能的习得程度和培训重要性的评价;由于执业医师全国统一考试学员每一科目得分无法统计,因此以对每期学员进行的5次《执业医师考试模拟测试》,5次实践技能模拟考试进行数据分析。共收集到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情况调查表56份,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效果评价调查表56份,执业医师考试模拟测试题280份,实践技能模拟考试记录280份,资料完整有效。

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数据结果及分析

1、总体情况

56名培训学员中男28人(占50%),女28人(占50%),平均年龄23.5岁。生源地涉及海南、河南、浙江、湖南、湖北、安徽、黑龙江、山西、江西、青海等10个地区。本科期间学业成绩处于班级优良水平8人(占14.29%),班级中等水平29人(占51.78%),班级中下水平19人(占33.93%)。培训学员执业医师通过情况见表1。

表1.培训学员执业医师通过情况

2、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83.93%的培训学员对执业医师培训基地总体培训效果表示满意;教学方法满意度最高的是实践综合教师为91.07%;100%的学员对实践技能训练及理论考试强化训练教学效果表示满意(见表2)。

表2.培训学员对教学效果评价(n人(%))

3、学员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习得程度

两期学员执业医师理论考试平均分别为368.5分(P>0.05)和379.25分(P>0.05)。培训基地根据5次执业医师考试模拟测试题中考试科目分布,将每位学员每一科目平均每次正确题数达90%以上评价为十分熟知,70%-90%为熟知,60%-70%为一般,60%以下为不熟知。执业医师模拟考试基础部分和专业综合熟知程度较高的分别是微生物学(48.21%)和血液系统(42.86%)(见表3)。

表3.学员对执业医师笔试考试知识熟悉程度(n人(%)〕

两期学员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6.15%和96.67%,通过率均高出同期全国水平。培训基地通过5次模拟实践技能考试每位学员的考试记录将学员对实践技能考试知识熟悉程度划分为“熟练掌握”“掌握”“不掌握”(见表4)。学员对实践技能知识掌握度较高。

表4.学员对实践技能考试知识熟悉程度〔n人(%))

4、学员对培训的评价

学员对培训体系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和说不清的分别占53.57%、25%、14.29%和7.14 %, 对培训班提供服务和带教老师班级管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分别占80.36%、16.07%、3.57%。学员对培训收获评价除创新思维外其他均超过80%,其中100%学员认为临床操作技能技巧得到提升(见表5)。

表5.学员对培训收获评价〔n人(%)〕

四、讨论

1、执业医师培训学员获得情况

本研究数据显示,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学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优于全国水平,学员通过率较高。培训基地第一期学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高出全国水平2.5%,第二期高出约13%。而培训学员在校期间学业水平处于中下水平。培训对学员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具有一定作用。第二期学员通过率显著上升,其原因主要是通过总结第一期学员培训经验,对培训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优化,对实践实习与理论学习时间、复习进度、分配比例改进,从而更有效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学员对培训体系满意度达75%,表示不满意的学员认为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较少;对班级管理满意度达96.43%。学员对临床操作技能技巧、临床基本理论、临床诊疗思维、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的获得认可度较高,94.64%的学员表示通过培训更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奠定了今后职业发展的基石。其主要原因是采取专家教授定时带教查房、集体案例讨论、一对一点评学习等方式培训学员,使学员深刻理解执业医师考题和相应临床问题。

2、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培训学员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各项目80%以上均为“十分满意”和“满意”。在教学方法中,学员评价较高的是实践综合教师、实践技能训练教师,主要原因是实践课程教师相对稳定,课程学时数多,学员接触医学实践训练较多。对实践技能训练及理论考试强化训练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主要原因是培训后期基地安排师资进行考前实践技能和理论考试强化复习,针对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各个知识点回顾,并提供学习场地给予学员大量自习时间进行理论复习。约20%学员对基础理论教师、专业综合教师教学方法表示“一般”和“不满意”,近20%学员对基础理论、专业综合教学效果表示“一般”和“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基础理论、专业综合培训教师不稳定,课时与培训计划有一定出入。以上结果说明,培训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理论复习师资短缺,学员业务工作量大,一定程度上影响考试通过。

3、对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的掌握评价

培训学员对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传染病、性病、症状体征等科目比较熟悉。对消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儿科等科目内容熟悉度较低。约有30%-40%学员对考试科目均处于不熟悉程度,与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学员不熟悉的科目如消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儿科等正是考试分值较高科目,题量大,分值高、考点多,因此应加强对理论考试重点难点强化复习。

学员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较高,对实践技能考试各科目熟悉程度较高。职业素质、病史采集、辅助检查熟悉程度超过80%。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高与实践综合教师、实践技能训练教师教学方法学员满意度高、教学效果好有关,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五、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1、培训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本研究发现,执业医师考试培训整体设计合理,但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表现在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学时分配上,部分学员对理论学习师资及教学设计不满意,也说明培训基地在理论教学中存在一定短板。可以进一步改善培训整体设计,针对考试大纲加强理论教学计划,合理调整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的培训结构,从而提高学员考试通过率。

2、加强培育执业医师考试师资

当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基层农村都存在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医生在经过规范培训后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证在当下显示出极为重要。海南医学院执业医师考试培训基地的成立是对当下医疗行业发展的积极探索。通过正规培训将培养更多职业素养高、专业知识扎实的医生,应加强执业医师考试培训。培训基地也需针对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培养专业师资,可组织教师针对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集体备课、鼓励教师自编教材、专人专题研究等,建立专业的培训师资队伍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起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甘佳荫,讲师,现供职于海南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朱 洪,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党总支书记.

史济纯,海南医学院教授.

王长福,主治医师,现供职于海南医学院.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对诊断学教学实践进行实例总结,并提出建议:诊断学教师要比医生会讲课,比教师更懂医;重视医德教育和教学方法,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及考核手段。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以输送合格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育。诊断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医学生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基本能力,并使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初步诊断,这些内容也是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重点,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因此,重视诊断学教学方法,提高诊断学教学水平很有必要。笔者在本学期诊断学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介绍如下。

一、重视诊断学师资队伍建设

1.1重视诊断学教师的人选

诊断学教师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较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医师担任,其最好担任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官。临床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诊断学是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学好诊断学,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训练和实践过程。很多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像教科书上写的那样典型,疾病的个体化、多样化远远超出了书本内容。另外,诊断学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诊断学教师必须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包括长期带教、经常进行学术讲座等),表达能力强,语言生动、普通话标准等。即要求诊断学教师既会治病还会教书,比医生会讲课,比教师更懂医。应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举行各种讲课评比、优秀教师评比、教师考评等活动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现有医学资源,充分发挥高年资医师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1.2重视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备课可达到使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1.3重视教师听课

要求教师讲课前到其他教学医院听课,参加本院前一轮大课听课活动,学习其他教师教学优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重视医德教育

加强医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缓和医患矛盾的有效途径。行医必须有德,无德不能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强调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所以笔者在诊断学教学中反复强调树立高尚医德和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思想的重要性。同时,告知学生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忽视患者感受、语言生硬、态度冷漠、不尊重患者人格,是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告诫学生必须以爱心和对患者的尊重赢得他们的信任,并在课堂上以一道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模拟题提问:“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给患者进行胸部体格检查时会怎么做(也就是说在冬天检查时怎样使患者不冷)?”有的学生答“用烤火炉”,有的说“开热空调”。笔者在肯定其答案正确的同时,提示学生应向年资高的医生学习,将自己的双手、听诊器捂热后再为患者进行检查。

三、教学方法

3.1充分备课

教研组根据每名教师的临床专长,安排他们讲授自己最熟悉的章节。强调教师备课三部曲:(1)反复熟读课本和教学大纲。(2)制作课件和准备教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课本为基础,查阅大量文献资;降},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及在工作中拍摄的具有典型症状、体征的图片制作幻灯片。要求幻灯片具有提纲挈领、文字醒目、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的特点。(3)试讲。每名教师备课后都要在教研组试讲,在试讲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比如在试讲时发现有的教师讲课重点偏离教学大纲,有的教师讲课超时,有的教师讲课速度过快、不能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等这些问题都要在试讲后得到解决。

3.2重视课堂教学效果

有教师反映,现在大学生上课讲话、玩手机、打瞌睡、随意进出教室的现象很普遍,但笔者上课时的课堂秩序和讲课效果却出奇地好,原因是笔者应用了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语言标准、流利,结合大量真实的临床案例传授课本知识笔者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讲课技巧。包括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形象),吐字清楚、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但不强调一味搞笑),穿插小故事及案例,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讲课富有激情。(2)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比如讲授大叶性肺炎的实变体征时,讲到:“老师在大学实习时有一个男同学‘很配合’地患上了大叶性肺炎,当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去看望他,而且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东西,大家猜猜,我们都拿了什么东西?”学生正准备猜的时候,笔者笑着告诉他们:“我们手里都拿了听诊器!”笔者问:“我们当时会在他身上听到什么体征?”多数学生笑着回答:“管样呼吸音。”笔者又问:“为什么会听到管样呼吸音?”他们回答:“肺组织实变有利于支气管音的传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大多数学生记住大叶性肺炎的阳性体征之一是管样呼吸音。

3.3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诊断学的很多内容都是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的重点,在讲课时应该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其中并加以强调,以便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比如在讲解肺和胸膜触诊时提醒学生,参加考试时,如果只做语音震颤检查,而没有做胸廓扩张度和胸膜摩擦感检查,只能得1/3的分。

3.4课堂讲授中强调重点

这里所说的重点是以后在临床上随时要用到的内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诊断学考试内容,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全面复习,希望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都记住。事实上,人的大脑是有限的,应使学生把握重点,了解非重点。比如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肺和胸膜的视触叩听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并提示他们记住这些内容,在临床技能操作时重点练习。

四、改革实践教学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靠背书不可行。但就我国目前医疗现状,一味强调在患者身上实践也不现实。患者不断增强的维权意识与相对滞后的卫生法规相冲突,教学医院的临床教育活动容易招来患者的质疑与拒绝。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解决学生实践与患者维权的矛盾。

4.1教师各项示范操作标准化

要求带教教师尽可能由主治医师以上的高年资医师担任,且所有教师要观看体格检查录像,使其体格检查技能操作标准化。

4.2学生反复观看体格检查录像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后,让学生拷下录像,带回寝室反复观看。

4.3学生反复实践

(1)分小组(每组10人)实践。由一名学生充当“被检查者”,另一名学生充当“检查医生”,其他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检查医生”的手法加以指正。在小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场指导,并耐心回答问题,及时纠正错误。(2)学生一对一实践。鼓励学生回寝室后2人一组互为检查医生和被检查者对练(可以边看录像边练,力争规范化)。(3)在病房实践。最好选择带教教师主管的患者,以便于交流和沟通。病房实践应采用分组实践加集中重点实践方式。①分组实践。由一名学生充当“医生”,对患者问诊及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小组其他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补充问诊及查体不足,在小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在场指导。②集中重点实践。由带教教师事先挑选有典型阳性体征(比如哮鸣音、湿啰音、心脏杂音等)的患者,见习课时带教教师将听诊器放在患者身上有典型体征的部位,让学生轮流听诊,这样既让学生接触到阳性体征,又不会影响患者情绪。:

4.4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步骤为:实践、启发、引导、归纳。让学生分组对患者问诊及查体结束后(即实践),给他们3O分钟的时间复习所采集的病史资料,然后集中讨论;讨论时,就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胸部体检、腹部体检、神经系统体检,辅助检查的结果和诊断由不同的学生发言总结。在学生总结过程中,教师穿插启发、引导,使其描述规范化。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写出一份大病历交给教师批改。

五、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革诊断学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考试应有目的性,以便让诊断学考试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检验一名医学生能否迈入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诊疗活动的标准,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所以,诊断学考试的部分内容应该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并在考试前列出复习提纲,指明重点。建议将诊断学考试改革。为理论考试与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占诊断学总成绩20%),让每名学生都接受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综合测试,为其今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一、目标和任务

1、通过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吸引一批执业医师到农村服务,探索并逐步建立为农村卫生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推动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2、从20*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聘100名左右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每名执业医师聘期5年。20*年在*、*、*、*四个设区市进行试点,共招聘133名执业医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项目安排,逐步扩大到其他设区市。

二、实施范围和资金安排

3、*、*、*、*等地凡没有执业医师的乡镇卫生院均可申报招聘计划。

4、根据国家项目专项资金安排,5年内,对受聘执业医师按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三、招聘对象基本条件和用人形式

5、招聘对象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2)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愿意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作贡献的决心;

(3)通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

(4)35周岁以下;

(5)身体健康。

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即乡镇卫生院正式职工、在村级卫生机构工作的执业医师不列人招聘范围。

6、招聘人员作为乡镇卫生院正式职工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内管理,人事关系转入招聘的乡镇卫生院。5年聘用期内,工资福利等从专项补助中支出;5年聘期结束后,工资福利等由地方解决。没有编制空缺的乡镇卫生院,可超编接收。

7、招聘的执业医师在乡镇卫生院服务未满5年的,不享受本方案有关政策,人事关系转到政府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四、招聘程序和方式

8、招聘工作遵循“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原则,按照确定计划、公布需求、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签订合同、集中培训、注册上岗等程序进行。

9、确定计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提出招聘岗位和需求数量,通过设区市卫生局审核、汇总报省卫生厅。省卫生厅根据情况确定各地招聘计划指标。

10、公布需求。分别在省卫生厅和省人事厅门户网站、*人才人事网、*卫生人才人事网、*卫生报等网站和媒体,公布需求单位、岗位、条件、数量、联系方式等,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11、自愿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的方式同时进行。在*卫生人才人事网设立报名通道,应聘人员填写《应聘执业医师报名登记表》。现场报名人员持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免冠照片3张,到省卫生厅人才交流中心报名,填写《应聘执业医师报名登记表》。

12、资格审查。省卫生厅负责资格审查工作,通过人员发给准考证。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工作全过程。

13、统一考试。采取人机对话或笔试的方式,组织应聘人员参加考试。考试内容为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病案分析等。考试工作由省卫生厅、省人事厅组织实施。

14、面试考核。根据参加考试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择优参加面试考核。省卫生厅、省人事厅组织专场面试,由县级卫生、人事部门和医疗卫生方面专家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

15、双向选择。专场面试期间,根据面试考核情况,县级卫生、人事部门与应聘人员签订双向选择意向书。待当地卫生、人事部门组织体检合格后,正式签订统一制定的《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聘用合同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16、集中培训。省卫生厅负责安排受聘人员进行为期七天的岗前培训。

17、注册上岗。用人单位负责办理受聘医师的执业医师注册手续或执业地点、范围变更手续。

18、下拨经费。县级卫生部门组织受聘医师填写《受聘医师基本信息登记表》,连同《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聘用合同书》一并作为经费补助依据。

五、项目管理与评估

19、省卫生厅成立“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人事处,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应聘医师年度考核管理办法,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向卫生部项目办报告工作情况。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执业医师;考核;西医外科学;教学

西医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其课程内容多,实践性强,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执业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教学是否有成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易于学生接受等,需要较全面、规范化的考核及有效的教学反馈。执业医师考试作为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是否具备从事本专业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执业医师考试制度的发展趋势[1-2]。本次研究通过对传统考核和模拟执业医师考核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运用随机数表,按照学生学号随机抽取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五年制本科2011级40名学生及中医学五年制本科2012级级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2011级40名学生考核方式采用传统考核方式,2012级40名学生采用模拟执业医师考试的考核方式。两组学生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均一致,且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授课方式采用“PBL、LBL及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复合教学模式”,以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教学相关问题,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寻找答案,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讲述,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方面,采用外科实训室集中示教、演练、纠错的方式。

1.2考核方法

传统考核: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试题从甘肃中医药大学题库系统随机抽取,共计100分,题型包括单选题(30题,每题1分),多选题(10题,每题2分),填空题(10空,每空1分),判断题(5题,每题2分),简答题(3题,每题5分),病例分析题(1题,15分)。平时成绩共60分,包括课堂提问(20分,每次提问最高分5分)、外科基本技能操作(40分,包括缝合10分,单手打结10分,器械打结10分,穿刺(胸腔、腹腔、腰椎随机抽取1项)10分。综合得分=(期末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模拟执业医师考核:按照执业医师的考核要求,考核分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理论考核采取网上查阅和购买方式,依托我校试题库系统建立执业医师真题外科相关试题库,题型与实际考试相同即:A1型题(单句型选择题),A2型题(病例摘要型选择题),A3型题(病例组型选择题),A4型题(病例串型选择题)和B1型题(标准配伍题),各题型数量分布按照执业医师考试标准,依据传统考核随机抽取的内容及知识点从执业医师真题题库中进行选题并组合试卷,题数100,每题1分,共100分;外科临床基本技能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方式,进行多站式考核,包括病史采集(采用同一病例)、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脊柱四肢、头颈部、胸部、腹部随机抽取)、病例书写(随机抽取一份病例)、医嘱用药(采用同一份病例同时进行考核)、外科缝合技术(包括缝合、打结、剪线、拆线)、换药、穿刺(包括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三项中随机抽取一项)、留置导尿、无菌技术(包括刷手、穿手术衣、手术区消毒、铺巾等)、手术协作,制定每站考核的评分细则,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每站10分,共100分。带教教师不参与技能考核评分,每站考核由同一教师进行评分,考核教师接受专门培训,熟悉考核内容、考核要求以及考核相关规定。综合得分=(理论考核×40%+技能考核×60%)。上述两种考核方法的理论考核内容均符合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所考核的知识点具有一致性。

1.3问卷调查

考核结束后采用匿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两部分,一是学生对考核的整体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考核形式、考核难度;满意度评价:①非常满意;②不满意。二是考核对自身能力的反映程度,内容包括医患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按照强弱程度评分,很强5分,强4分,较强3分,弱2分,很弱1分。三是考核的导向作用,包括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临床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助于临床与基础知识的链接;按照强弱程度评分,很强5分,强4分,较强3分,弱2分,很弱1分。问卷回收及有效率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对考核满意度调查结果

由表1可知,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形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考核(P<0.05),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难度的满意度低于传统考核(P<0.01)。

2.2考核对自身能力反映程度评分结果

由表2可知,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对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反映程度均高于传统考核(P<0.01)。2.3考核导向作用评分结果由表3可知,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对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的改进、临床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临床与基础知识的链接的导向作用均高于传统考核(P<0.05)。2.4学生考核成绩比较由表4可知,传统考核中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及综合得分均高于模拟执业医师考核(P<0.01)。

3讨论

考核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导向,不完善的考核体系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导向和能力培养的偏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实施的行业准入考试,能考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3],亦是检验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4]。将执业医师考试引入外科教学的评价体系,首先能做到完善,因为它较全面地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相结合;其次,达到了规范的要求,因为它是行业准入考试,有统一的标准;第三,能通过执业医师考试,说明医学生具备了医疗行为能力,达到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第四,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技能操作的规范化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其中,模拟执业医师考核中的临床技能考核属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研究表明[5-6]OSCE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在这个框架当中每一个医学院、医院、医学机构或考试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加入相应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它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的方法。因此,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实施可以准确地检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临床能力,为学生今后尽快由“准医师”过渡到“执业医师”奠定基础[7]。

3.1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教学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只是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辅导和促进作用[8],并为学生营造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交互学习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9]。因此,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也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突出考核对学习动机及知识学习的导向作用,注重执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反映。基于上述几个原则,此次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评价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实施效果。从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形式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形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考核形式,说明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形式易于被学生接受;从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对自身能力反映程度的评价结果来看,模拟执业医师考核更能反映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通过考核能够让学生尽早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和知识的缺陷,激发学习动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的锻炼和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更符合医学生执业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导向作用的评价结果来看,模拟执业医师考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临床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临床与基础知识的链接,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3.2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实施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

模拟执业医师考核虽然在执业能力的反映和学习的导向上均有很好的效果,是一种能适应培养实用型人才需要的有效考核方式,但是,从此次研究的考核成绩比较来看,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理论考试及临床技能考试成绩较传统考核低,而且从学生对考核难度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认为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难度较高。研究表明[10],执业医师考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体格检查基本技能不扎实、基本操作技能环节薄弱以及考试与教材脱。从本次研究考核结果来看,面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学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临床技能操作都是欠缺的,这种欠缺也说明了教学与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不适应,造成这种不适应的原因无疑与现有的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关系密切。执业医师考试较传统医学考试更加注重执业能力的考察,其命题形式更加趋向于临床诊治疾病过程,是通过某一病例的某些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而外科学教材内容是从一个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过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整个过程去阐释疾病,这就造成课堂教学所传输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与临床所需要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在传统培养模式下的医学生面对A2型题、A3型题及A4型题难以应对,也就导致本次研究中模拟执业医师考核成绩较低。为适应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实施及达到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辅助和促进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及知识结构的构建。②转变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案例教学模式(Case-basedLearning,CBL)、标准化病人教学(StandardizedPatients,SP)以及多元化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教师知识更新、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熟悉与外科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将知识点及考点贯彻落实到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将外科实践技能考点和要求,融入到外科实训课程中,规范操作,统一标准。④完善培养方案,注重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大纲中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分配进行重新修订,以适应教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因此,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实施不单是医学课程考核体制的改革,更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导向。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对诊断学教学实践进行实例总结,并提出建议:诊断学教师要比医生会讲课,比教师更懂医;重视医德教育和教学方法,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及考核手段。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以输送合格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育。诊断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医学生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基本能力,并使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初步诊断,这些内容也是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重点,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因此,重视诊断学教学方法,提高诊断学教学水平很有必要。笔者在本学期诊断学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介绍如下。

1重视诊断学师资队伍建设

1.1重视诊断学教师的人选

诊断学教师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较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医师担任,其最好担任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官。临床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诊断学是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学好诊断学,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训练和实践过程。很多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像教科书上写的那样典型,疾病的个体化、多样化远远超出了书本内容。另外,诊断学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诊断学教师必须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包括长期带教、经常进行学术讲座等),表达能力强,语言生动、普通话标准等。即要求诊断学教师既会治病还会教书,比医生会讲课,比教师更懂医。应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举行各种讲课评比、优秀教师评比、教师考评等活动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现有医学资源,充分发挥高年资医师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1.2重视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备课可达到使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1.3重视教师听课

要求教师讲课前到其他教学医院听课,参加本院前一轮大课听课活动,学习其他教师教学优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重视医德教育

加强医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缓和医患矛盾的有效途径。行医必须有德,无德不能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强调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所以笔者在诊断学教学中反复强调树立高尚医德和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思想的重要性。同时,告知学生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忽视患者感受、语言生硬、态度冷漠、不尊重患者人格,是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告诫学生必须以爱心和对患者的尊重赢得他们的信任,并在课堂上以一道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模拟题提问:“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给患者进行胸部体格检查时会怎么做(也就是说在冬天检查时怎样使患者不冷)?”有的学生答“用烤火炉”,有的说“开热空调”。笔者在肯定其答案正确的同时,提示学生应向年资高的医生学习,将自己的双手、听诊器捂热后再为患者进行检查。

3教学方法

3.1充分备课

教研组根据每名教师的临床专长,安排他们讲授自己最熟悉的章节。强调教师备课三部曲:(1)反复熟读课本和教学大纲。(2)制作课件和准备教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课本为基础,查阅大量文献资;降},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及在工作中拍摄的具有典型症状、体征的图片制作幻灯片。要求幻灯片具有提纲挈领、文字醒目、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的特点。(3)试讲。每名教师备课后都要在教研组试讲,在试讲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比如在试讲时发现有的教师讲课重点偏离教学大纲,有的教师讲课超时,有的教师讲课速度过快、不能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等这些问题都要在试讲后得到解决。

3.2重视课堂教学效果

有教师反映,现在大学生上课讲话、玩手机、打瞌睡、随意进出教室的现象很普遍,但笔者上课时的课堂秩序和讲课效果却出奇地好,原因是笔者应用了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语言标准、流利,结合大量真实的临床案例传授课本知识笔者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讲课技巧。包括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形象),吐字清楚、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但不强调一味搞笑),穿插小故事及案例,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讲课富有激情。(2)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比如讲授大叶性肺炎的实变体征时,讲到:“老师在大学实习时有一个男同学‘很配合’地患上了大叶性肺炎,当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去看望他,而且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东西,大家猜猜,我们都拿了什么东西?”学生正准备猜的时候,笔者笑着告诉他们:“我们手里都拿了听诊器!”笔者问:“我们当时会在他身上听到什么体征?”多数学生笑着回答:“管样呼吸音。”笔者又问:“为什么会听到管样呼吸音?”他们回答:“肺组织实变有利于支气管音的传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大多数学生记住大叶性肺炎的阳性体征之一是管样呼吸音。

3.3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诊断学的很多内容都是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的重点,在讲课时应该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其中并加以强调,以便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比如在讲解肺和胸膜触诊时提醒学生,参加考试时,如果只做语音震颤检查,而没有做胸廓扩张度和胸膜摩擦感检查,只能得1/3的分。

3.4课堂讲授中强调重点

这里所说的重点是以后在临床上随时要用到的内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诊断学考试内容,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全面复习,希望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都记住。事实上,人的大脑是有限的,应使学生把握重点,了解非重点。比如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肺和胸膜的视触叩听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并提示他们记住这些内容,在临床技能操作时重点练习。

4改革实践教学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靠背书不可行。但就我国目前医疗现状,一味强调在患者身上实践也不现实。患者不断增强的维权意识与相对滞后的卫生法规相冲突,教学医院的临床教育活动容易招来患者的质疑与拒绝。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解决学生实践与患者维权的矛盾。

4.1教师各项示范操作标准化

要求带教教师尽可能由主治医师以上的高年资医师担任,且所有教师要观看体格检查录像,使其体格检查技能操作标准化。

4.2学生反复观看体格检查录像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后,让学生拷下录像,带回寝室反复观看。

4.3学生反复实践

(1)分小组(每组10人)实践。由一名学生充当“被检查者”,另一名学生充当“检查医生”,其他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检查医生”的手法加以指正。在小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场指导,并耐心回答问题,及时纠正错误。(2)学生一对一实践。鼓励学生回寝室后2人一组互为检查医生和被检查者对练(可以边看录像边练,力争规范化)。(3)在病房实践。最好选择带教教师主管的患者,以便于交流和沟通。病房实践应采用分组实践加集中重点实践方式。①分组实践。由一名学生充当“医生”,对患者问诊及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小组其他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补充问诊及查体不足,在小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在场指导。②集中重点实践。由带教教师事先挑选有典型阳性体征(比如哮鸣音、湿啰音、心脏杂音等)的患者,见习课时带教教师将听诊器放在患者身上有典型体征的部位,让学生轮流听诊,这样既让学生接触到阳性体征,又不会影响患者情绪。:

4.4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步骤为:实践、启发、引导、归纳。让学生分组对患者问诊及查体结束后(即实践),给他们3O分钟的时间复习所采集的病史资料,然后集中讨论;讨论时,就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胸部体检、腹部体检、神经系统体检,辅助检查的结果和诊断由不同的学生发言总结。在学生总结过程中,教师穿插启发、引导,使其描述规范化。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写出一份大病历交给教师批改。

5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革诊断学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考试应有目的性,以便让诊断学考试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检验一名医学生能否迈入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诊疗活动的标准,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所以,诊断学考试的部分内容应该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并在考试前列出复习提纲,指明重点。建议将诊断学考试改革。为理论考试与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占诊断学总成绩20%),让每名学生都接受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综合测试,为其今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

1 临床医师资格考试分阶段考试的背景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检验应试者是否具备从事医疗行业所必须的资格、是否达到从事医疗岗位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它要求应试者通过考试后,能直接胜任医疗岗位的大多数工作,并具有医疗特有的基本经验。从1999 年开展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至2014 年底,全国共有978 万人次参加考试,通过考试获得医师资格314 万人次,通过率约32.11%[1]。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是衡量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2]。

《执业医师法》施行多年,使得中国的医疗卫生行为有法可依、执法有据。但是随着媒体的推波助澜,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矛盾频出。2009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公益医院非法行医,北大医学教授惨死北大医院》,节目认为许多无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学生在医院“非法行医”。该片一经播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

在当今恶劣的医患关系背景下,国家对临床医学教育没有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执业医师法》对实习医师的地位没有明确的定位,使实习医师不能合法地从事医疗活动[3]。临床带教教师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大幅减少医学生的临床诊疗行为,尤其是有创操作。医学生第四学年在附属医院见习,主要系统学习内科、外科、 妇产科、儿科等理论知识和临床案例,但是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尤其在一些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缺如的医院。进入医院实习后,临床带教老师发现实习生临床技能操作不熟练,水平低,也就不敢放手让实习生进行一些有创操作,也就会疏于管理,放任实习生的逃班逃课。同时毕业实习也与考研复习、应聘工作等重叠,实习医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R床刻苦学习诊疗。

医师资格考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行业准入形式,也是《执业医师法》和医师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1]。美国USMLE分为三个阶段[4],第一阶段是基础医学综合性水平考试;第二阶段是临床医学综合性水平考试,重点是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第三阶段是临床能力的综合性水平考试,主要是临床情况的综合处理水平。美国医学生在校第二年末可参加第一阶段考试;在校第四年末可参加第二阶段考试;医学毕业生在认可医院中完成一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后可参加第三阶段考试。美国医师考试是本科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执业医师考试制度与本科医学教育交叉、融合,是本科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伴随医学生的学业过程[5]。

我国的执业医师考试与本科医学教育没有密切联系,本科生在校期间没有国家统一考试,毕业考试也只是学校范围内的考试,学生淘汰率很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即可申请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6]。考试成绩合格后,考生将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进而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师执业注册。

为更切合医学教育的宗旨与目的,更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也和国际高等教育日益重视市场、社会需求,大力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改革趋势相吻合[5],2015年中国医科大学等14所医学院校在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下发起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2016年南京医科大学等共33家医学院校加入到实证研究中,为见习医师进入临床实习前应该掌握哪些临床技能、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才能颁发实习医师资格证书进行研究论证。

2 临床医师资格考试分阶段考试的流程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实行两阶段考试模式,包括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第一阶段考试(简称第一阶段考试)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第二阶段考试(简称第二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安排在医学生完成临床见习时进行。成绩合格者,获得实习医师执照,同时可参加第二阶段考试。第二阶段考试安排在大学毕业后住院医师培训满一年或医疗机构试用满一年时进行。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

第一阶段考试主要测试医学生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是否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对重要的医学知识能够理解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分为医学基本知识考试(计算机考试方式)和临床基本技能考试(OSCE考试方式)。

临床基本技能考试主要考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病史采集2站,口试形式,20分/站;体格检查2站,操作形式,15分/站;基本操作技能2站,操作形式,15分/站;均在10分钟内完成,满分100分。同时对沟通交流能力与人文关怀进行评价。

基本操作项目包括:手术刷手法;手术区消毒、铺巾(腹部);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基本操作:缝合、结扎;换药与拆线;静脉穿刺采血;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的应用。

3 我校参与临床医师资格考试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的部分结果分析

2016年上半年我校首次组织了240名五年制及七年制(本科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了临床医师资格考试一阶段考试,4人缺考,实际参加考试236人。其中基本操作第五站为心肺复苏,平均成绩为11.66±2.27分,9分以下者19人,不及格率8.05%;第六站为外科基本操作,平均成绩为11.58±2.22分,9分以下者17人,不及格率7.20%。

南京医科大学为完成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做出了三方面的努力:

(1)PBL教学模式是一阶段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是衔接本科教学与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模式[2]。学校改革课程体系,增设基础医学阶段“双向整合案例(PBL)”和临床医学阶段“临床整合案例(CBL)”课程,培训PBL导师上百人,编写PBL案例56个,强化了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学科的融合,突出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实践精神。

(2)培训老师和考官是一阶段考试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学校前期派出内、外、妇、儿等科室副主任以上医师参加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的考官培训,培训合格再返校培训年轻考官,首批培养了36人的优秀考官队伍;同时组织附属t院增加临床技能训练课程,定期安排临床教师指导见习医生的临床基本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阶段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学校建成医学模拟教育中心,中心建筑面积12500O,覆盖(下转第141页)(上接第96页)内、外、妇、儿、急诊、护理等学科临床能力培训,建成了自主学习平台,搞好中心硬件软件建设,提高利用率[7],使学生早接触、早熟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模式,真正考试就能驾轻就熟,考出好成绩。

4 结语

分阶段执业医师考试模式首先能够推动医学生在本科理论教学结束时及时复结理论知识。其次,对于动手能力的考试更加标准化、考核内容更全面,将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院校乃至规培基地对临床技能的培养。第三,有助于解决医学教育培养中与执业医师法冲突的部分问题,为颁发实习医师执照提供了依据。第四,也呼应了医学教育学制的改革,全面推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研究生专业硕士培养纳入“5+3”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五年、“5+3”的培养学制正好与两阶段考试的时间无缝对接,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也由此获得顺理成章的区分。第五,进一步理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医学教育、临床培训和资格考试之间的衔接将更为合理顺畅,再与未来专科培训衔接上,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将逐步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江红,李建国,王县成,冯攀,崔冰峰,王娇艳,张东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16年发展与展望[J].医学教育管理,2015,01:84-89.

[2]黎志东,吴兴安,鲍向红,王平忠,王媛,徐志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与本科教学衔接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05:547-548.

[3]李秀敏.执业医师考试与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4,08:33-34.

[4]汪勤俭,贺加.中美医师资格考试的比较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2005,01:57-58.

[5]石云霞.中外医学教育与医师考试制度衔接的模式及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0,05:860-862+872.

[6]杨光华,陆皓明,俞淑华.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引发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5,05:29-31.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师;管理制度;启示;执业兽医;法律法规

1我国医师管理制度介绍

1.1医师管理法律体系构成

目前医师行业管理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为核心,包含一系列与其相配套的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准入、执业规则、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是医师队伍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医师人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资格考试、注册方面,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认定医师资格及执业注册办法》《中国人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等;在从业管理方面,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中医师、士管理办法》等;在考核培训方面,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等;在医疗事故处里方面,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在病历、处方管理方面,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

1.2医师管理基本制度

1.2.1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在我国医师资格须依照我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取得。取得医师资格的主要途径:一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即获得医师资格;二是在《执业医师法》颁布之前取得一定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方可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

1.2.1.1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国务院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管理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的办法,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则具体组织实施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医师资格考试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两级,每级又包括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其中中医类包括中医、蒙医、藏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中西医结合医师8类,下面还有更细的分类。目前,我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类别共有36种。医师资格考试形式。医师资格考试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后方能参加医学综合笔试。已经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如再报考执业医师资格,可免于实践技能考试。医师资格报名条件。执业助理兽医师和执业医师报名条件在学历要求和工作年限上要求不同。执业助理医师报名的学历条件为具有医学专业大专或中专学历的人员,实习时间是需要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等机构试用期满一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的学历条件为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实习时间同执业助理医师一致。对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具有专科学历的,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分别满二年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专学历需满五年)。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人员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推荐后,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首先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然后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方式也分为临床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案另行规定,不同于普通医师考试。这样的规定,降低对该部分人员的学历要求,更侧重于他们的临床技能和医术专长。

1.2.1.2取得医师资格的特殊情况。一是境外人员,需要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实习满一年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二是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人员,要有在华医疗机构作为邀请或聘用单位,与聘用单位签订协议,并须经过注册,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方可获得资格;三是乡村医生,符合相关规定的,也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1.2.2医师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否则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2.3考核、培训制度

1.2.3.1考核制度。考核组织:医师考核是由专门的考核机构按照医师执业标准组织实施。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医师的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师考核工作。为保证医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临床工作,现对住院医师开展了规范化培训工作,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统筹管理。考核内容:医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等。首先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工作成绩、职业道德的评定,考核机构对评定意见进行复核。然后由考核机构对参加考核的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测评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述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的考试或考核,书写医学文书的检查,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等一种或多种形式。最后综合各项评议测评结果对医师做出考核结论。考核管理:考核不合格的医师,暂停其执业活动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则允许继续执业,不合格的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1.2.3.2培训制度。培训的组织:医师的培训计划及农村、少数民族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组织开展。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需要按照规定和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和管理:医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通过培训来提高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接受培训的医师要经过考核认证合格后方可通过培训

。1.2.4医师的权利、义务。《执业医师法》规定了医师的8项权利和5项义务,权利包括: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诊查、调查、处置,选择合理方案,出具医学证明,获得相应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参加学术交流、学术团体,参加培训与继续教育,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的权利及批评建议权等。医师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钻研业务,宣传保健知识。

2我国医师管理制度特点

2.1法律体系完善采取平行立法方式,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针对《执业医师法》中的各项制度,在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考核培训、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有具体的办法作为配套补充。通过细化各项制度,建立相应的配套规章,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医师行业各项工作都能进入依法依规的良性运作轨道。

2.2法律制度可操作性强医师管理法律体系规定的各项制度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各项制度有序衔接,操作性强。如在医师资格考试方面,实行了分级、分类的考试模式,确保考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考虑到学历与专长兼顾,既考虑和重视学历,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给传统医学师承、确有专长人员进入医师队伍另辟蹊径;在资格获取方面,对外国人、乡村医师等不同人群取得医师资格的途径都有明确的办法规定。通过对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形分别制定相应办法,明确不同主体职责权限、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更便于医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

2.3充分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当是立法最重要目的之一。《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提出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基本工作条件、待遇、人格尊严、自我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其社会地位。同时,规定义务,将其具体的工作职责规范化、法律化。

3我国执业兽医管理现状

在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已基本建立。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正式提出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明确了执业兽医制度的法律地位。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稳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提供保障。我国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对考试的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证书发放等都做了相应规定。针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农业部还制定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二是执业兽医注册、备案制度。按照《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备案,并规范了执业兽医注册、备案的程序和条件。三是执业兽医从业管理。《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在执业兽医的配备范围、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的从业范围、处方笺和病历的使用、执业兽医的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有效加强兽医从业人员管理。四是继续教育培训考核。《执业兽医管理办法》中规定“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实际工作中,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社会机构也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组织执业兽医继续教育,但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且目前执业兽医继续教育更多是市场行为,参与积极性不高。

4对我国执业兽医法律制度建设的启示

4.1构建执业兽医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兽医人员的法律法规,在兽医人员管理方面仅有《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主要集中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方面,包括《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在操作层面的规定和规程尚未配套,有些制度的推行缺乏立法支持。应借鉴医师管理法律制度体系,针对兽医管理的具体制度制定配套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形成健全、完善的兽医人员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4.2借鉴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有些长期从事兽医工作人员,其学历、职称不符合考试办法规定,从而不能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二是考生中有些专长宠物诊疗,有些专长畜禽诊疗,在参加现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考试或水生动物类考试时,仅对其擅长部分内容答得好,从而影响整体成绩。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借鉴医师资格制度中专业与专长兼顾的方式,给确有专长的兽医一定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借鉴医师资格考试分级分类的方式,按照动物种类将考试进行分类,通过细化考试类别,提高考试的针对性与考试效果,体现择优的目的。另外,我国执业兽医在继续教育、行业自律、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也未建立起来,可以借鉴医师相关制度,来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体系。

4.3充分保障兽医人员的合法权益、发展方向、继续教育医师管理着重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兽医人员立法也应依法保护兽医人员的在兽医工作条件、工资保障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权益,同时规定其义务和权利,来保障兽医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兽医社会地位。推进执业兽医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提高执业兽医继续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为执业兽医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的提高提供保障。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医师注册,医生兼职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执业医师法》1999年5月1日正式施行,至今已有5年了。在《执业医师法》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是伴随着我国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人们意识到有些问题应通过修法予以解决。

一、 政府放权,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对于医师的执业管理,发达国家多采取行业自律组织管理,而我国的一些行业执业资格(例如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也已逐步从政府交由行业自律组织进行管理。政府从行政许可的主体转变为行业自律组织监管的主体;其行政行为的对象由无以计数的医生转变为各地、各级行业自律组织;其对医生的执业行为有直接监管、事前监管转变为间接监管、事后监管。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但是如果通过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可见,我国正逐步从 “大政府、小社会”的国家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立法,确定行业自律组织在医师执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行业自律组织的规定,在《执业医师法》中仅有第七条的一句,即“医师可以依法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

笔者建议在《执业医师法》中独立设定“医师协会”一章,同时规定:①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对医师和医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②医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医师的自律性组织。全国设立中华医师协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地方医师协会,设区的市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地方医师协会。③医师协会章程由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统一制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④医师必须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医师协会。加入地方医师协会的医师,同时是中华医师协会的会员。⑤医师协会会员按照医师协会章程,享有章程赋予的权利,履行章程规定的义务。⑥医师协会履行下列职责:组织实施全国统一的医师资格考试;为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进行医师执业注册;保障医师依法执业,维护医师合法权益;总结、交流医师工作经验;组织医师业务培训;进行医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教育、检查和监督;组织医师开展对外交流;调解医师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按照章程对医师给予奖励或者给予处分。

二、 完善执业医师考试、注册的程序

根据《执业医师法》第二章考试和注册的规定,我国执业医师取得执业权、处方权要经过以下过程:

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后,才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的,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取得医师资格后,才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取得合法执业权。这样的规定,在现实中就会出现以下问题:①有的医院接受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后,引起屡次医师资格考试无法通过,而不知如何安置工作;②有的医院提出试用期一年,未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即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实际上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公布之时,往往毕业生已经过试用期而转正了;③有的毕业生还质疑医院试用期一年的合法性,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

制暂行规定》中都有关于“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禁止性规定;④有的毕业生毕业后并未直接进入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但是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当其再想重新回到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时,却发现往往这些单位都以其非应届毕业生,又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为由将其拒之门外。这就意味着,无论你在医学院校的成绩多好,一旦毕业后不直接从事医务工作,以后再想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就很难了。

为什么会有上述问题呢?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我们就会发现问题所在。我国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注册程序分别是:

可见,无论是律师资格考试(现称之为司法考试)还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学历教育毕业生均可参加,通过考试只意味着你具有执业资格,但是并不能独立执业。必须实习工作1-2年后,才具有独立执业的权利。此种规定,一方面可以确保通过资格考试的人,才可与律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劳动合同,日后成为合法执业人群;另一方面,学历教育毕业生完全可以毕业后虽通过资格考试,但暂时不从事相关工作,保留其从业资格。

所以,笔者建议在《执业医师法》中规定:①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②适用前款规定的学历条件确有困难的地方,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确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将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院校医学专业专科学历。③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 可以参加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④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⑤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一年的,可以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师协会申请注册。⑥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可以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师协会申请注册。

三、 亟待规范“医生走穴”行为,建立有序的“兼职执业”制度

2000年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下发的《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医疗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聘用部分兼职技术骨干。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工作的特点,制定兼职管理规定,加强对兼职人员的管理”。允许医生兼职并不等于医生可以“走穴”。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医务人员未经单位批准而外出行医的现象,被人称为“走穴”。根据《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医生未经过单位,在其执业注册地点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医生“走穴”现象有其正面的作用。首先,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不平衡,病人多、名医少的事实是不能回避的。医生 “走穴”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偏远地区的患者得到高水平的诊治。其次,医生“走穴”,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但医生“走穴”也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首先,医生“走穴”治疗的病人,大多是小医院治不了或者治疗不理想的病人,难度一般较大,但基层医院的手术条件较差、人员配备良莠不齐,“走穴”的医生对院内情况不了解,这都无疑增加了医疗的风险。其次,大医院紧急抢救很多,倘若专家频繁“走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延误就治。第三,基层医院为增加收入,积极请名医出诊,但又不负责“走穴”医生该缴的所得税,致使偷漏税现象严重。

在国外医生、律师、会计师都被统称为专家(expert),专指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高超专业技能和执业道德的人群。同时,他们又都是自由职业者,即凭借自己对某一行业较深的造诣,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契机。在发达国家,医生兼职是合法的,但要在严格的管理下进行。美国医生以州为单位注册,只要经过合法注册,就可以同时在本州内不同医疗机构服务。日本允许医生在每周拿出一个工作日到院外行医。同时,国外相对完善的医疗与保险制度,能够从法律上堵住医生兼职的各种漏洞。在美国,医院在聘请兼职医师时,要经过医师协会的批准,比如某医院要聘请心血管科的专家,医师协会必须对该医院的技术力量、医疗设备等方面进行相关调查,达到要求的才会获准聘请兼职医师。医师协会对兼职的医生的资格设定一个标准,包括技术和道德标准。医师协会应建立兼职医师随访机制,每年实行年检。随访的内容包括对每个兼职医师的治疗成功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统一考评,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假如不合格,医师协会可随时取消其兼职资格,从而保证兼职医师的医疗质量。对兼职医师实行准入制,这是国外医疗市场管理的一种新的趋势,同时,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优化了社会资源,也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也应看到政策放开可能会带来的问题,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

笔者建议在《执业医师法》修订中应明确:①对兼职医师实行准入制度,进行统一考评。明确具有7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才有资格申请成为兼职医师。省、自治区、直辖市执业医师协会对具有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考评,允许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进行兼职执业,且每名兼职医师最多在邀请他的医疗机构中选择5家进行兼职执业。医师协会应每年进行兼职医师的年检考核,凡是治疗成功率、死亡率或并发症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执业医师协会制定的标准,均不予年检。②设立邀请医疗机构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主管部门,根据本地情况确定可以邀请兼职医师的医疗机构条件,比如该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医疗设备等软硬件条件。这样才能保障兼职医师的医疗服务质量。③由执业医师协会要求兼职医师和医疗机构签订兼职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兼职医师与医疗机构的法律关系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④兼职医师所取得的收入要透明化,不得私下交易,应由邀请医院或兼职医师所在医院代缴,同时接受税务部门的监督。如兼职医师有偷漏税的行为,将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 建立“执业医师终生禁业机制”,增加医师职业责任感

最近国务院一再强调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但是笔者认为必须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建立“终生禁业机制”。我们对比一下《执业医师法》和《律师法》,就会发现:根据《执业医师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二年以上的可以申请注册;而《律师法》第九条规定,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不予注册。显然,我国律师法设立有“终生禁业机制”,而执业医师法则没有设立此种惩罚性机制。

笔者建议在《执业医师法》中规定: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不予重新注册。

五、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执业医师基本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非法行医的现象比较普遍,笔者认为,非法行医,特别是患者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患者很难了解给他望闻问切的人到底有没有执业医师资格,是否经过合法注册。国家应当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国性执业医师基本信息数据库,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网站上披露执业医师基本信息。这样,必然便于患者充分了解本地区执业医师的基本情况。

笔者建议在《执业医师法》中规定:①国家建立全国性执业医师基本信息数据库,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网站,应向社会公布经注册合法执业医师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执业年限、执业范围、执业地点、年检情况、是否有不良记录等。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笔试学科 成绩分析

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是中医专业从业者的入门考试,是对从事中医医师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也是检验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满足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本研究对某中医院校2011―2013年三届毕业生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学校教师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一、基本资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提供的某中医学院2011―2013年三届毕业生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

二、基本方法

用Excel软件对考生的学科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总成绩、通过率、学科平均成绩、学科平均掌握程度、以认知层次划分的平均成绩、不同认知层次的平均掌握程度,并分别与全国院校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

1.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情况。

2011―2013年,参加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人数逐年增加,学校报考人数从2011年的171人增加至2013年的243人;学校考生成绩平均分和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2013年,学校和全国的考生平均分和通过率逐年递增,详见表1。

表1 某中医学院毕业生2011―2013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情况

2.三门科目部分平均成绩情况。

近三年,学校考生的中医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临床知识考试成绩平均分均高于全国考生水平,且考试成绩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详见表2。

表2 某中医学院毕业生2011―2013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临床知识平均分的基本情况

三、讨论

1.考试整体情况评价。

近三年,我校考生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总成绩平均分、通过率、三门科目部分平均成绩和平均掌握率均高于全国考生水平。这充分说明我校中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整体水平较高,学生基本功扎实,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系统和熟练。

2.加强医学公用知识教育。

通过对我校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校考生公共知识平均分和平均掌握率明显低于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成绩起伏较大。这进一步显示了我校在公共知识教育方面的不足,也为我们下一步对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指明了方向。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的相关规定,我校将积极推动人文社会学科与中医学的交叉渗透。主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开拓各种渠道,实现中医学专业各门课程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接。

3.改革考试形式和考试管理制度。

鉴于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学校应该定期分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结果,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反馈,并将其灵活运用于中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考试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巧妙联系起来,使他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以中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提高教学质量。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10篇

医学发展高度的社会化,疾病谱和死因谱的逐渐转变,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医学多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领域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等诸多因素促使现代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探索生命奥秘、揭示疾病本质、保障人类健康,已经不单单是生物医学问题,同时也是涉及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在内的复杂系统问题。医学科学已经进入了多视角、全方位、立体化的整合医学时代[4],传统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5]。因此,依据医学发展规律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以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合理建立医学教育标准,构建科学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整合和设置医学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关键。国内诸多高等医学院校在这一方面已经进行了长足的探索[6-8]。我校也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进行了大胆尝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标准要求为纲领,以基础医学课程系统整合为试点,打破原有的以学科专业分类的课程体系,加快学科间、单位间的合作与协作,推进以“器官,系统,疾病”为主线的深度课程优化整合,围绕知识、技能、素养环节,逐步构建更科学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和基础医学课程体系[9]。比如,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相关知识按人体器官系统分类,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器官系统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水平,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运行规律和疾病状态下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形态学改变以及相关治疗药物作用机制和合理使用,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并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推进PBL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执业医师考试和高等医学教育内容也正日趋深入和全面,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内容不仅仅是涉及某一学科的知识,也不单单是临床技能本身,还包括医师自我学习、创新思维、有效沟通等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多重要素,考试更加注重的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医学相关知识,发现提出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这一发展趋势的导向给高等医学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改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0]。当前,世界诸多国家公认的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尽早接触临床,着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阶段,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大力推进基于病例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学习的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实际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促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目前认为,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形式和跨学科多知识点融合的PBL教学特色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我们建立了基于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的PBL课程模式,加强了以问题为线索的小班教学和研讨教学。首先,按照基础医学课程标准和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由各学科高年资教员集体搜集、整理和编排贴近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谱、覆盖医师考试大纲、体现课程教学重点、符合临床诊疗流程的典型病例,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每个典型病例的内容均包括患者的详细病史、查体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以及药物治疗。病例库的编写和建立,其目的是大力推进基于病例和问题的PBL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为此,我们编写了基础医学器官-系统模块《基于问题的学习指导手册》,分学生用书和老师用书。根据教学需求,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病例开展PBL教学。具体实施时,将学生分组,采用小班讨论方式,由一名老师组织引导PBL教学过程。每个案例的PBL教学均分两次课进行,第一次课先由学生针对病例发展进程、患者的信息和诊治过程,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课堂上由同学们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自己分析、解决其中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再总结出一些相对复杂且值得讨论的问题。第二次课是在学生充分搜集查找相关书籍、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解决第一次课总结出来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整个教学环节,教员不参与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只是起到不让讨论过多偏离主题,并进行一些适时地点评作用。学员通过病例的讨论学习,可从机体的生理过程、解剖特点、病因机理、病理特征等方面阐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探讨疾病的治疗思路、合理用药的原则,初步了解健康教育、医患沟通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基于临床病例的PBL教学的实施,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贴近临床实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医德品质、自我学习、创新思维、有效沟通、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多学科整合医学教学模式转变。

3加强辅导答疑与带教,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基于病例的PBL教学方法改革,一方面实现了以学员为中心,全面提高学员综合能力和医学素养的目标,同时由于总课时限制,理论课教学课时比例大幅度减少,学生理论课程学习中常会产生大量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一矛盾,在鼓励学员查资料自行解决的同时,加强多途径的课后辅导答疑,给学员更多的启发和引导,非常必要。首先,我们在基础医学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大力加强了课后辅导,每个学科每周安排教员晚自习时间至少跟班辅导一次;其次,每天安排教员进行网络值班,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答疑功能,及时解决学员在学习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再次,由网络值班老师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论坛专栏里提出学员感兴趣的讨论专题,吸引学员结合理论课程所学内容展开广泛讨论,以巩固课堂所学。另外,对一小部分学员的探索性问题,教员给予引导启发,指导学员设计课外科研课题,在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对研究较深入的课题,由教员指导学员撰写科研

论文。对于学员而言,课外科研的实施,增加了学习兴趣,开拓科研视野,开阔了科研思维和眼界,拓展了医学基础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也培养了学员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索创新的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员知识水平与能力

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和以学员为中心基于病例的PBL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授课教员知识结构、能力技能和专业素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器官系统模块纳入了传统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4门主干基础医学课程,病例式PBL教学中,代课教员在授课、辅导、答疑过程中会遇到学员各种各样跨学科、跨领域的问题,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各学科相互独立的框架结构,甚至打破了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的界限,授课教员必须破除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也必须具有通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员综合教学技能全面满足课程整合需求[23]。在实践中,我们加强对教员基本教育理论学习的引导,使教员充分认识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特点,教学改革方向与措施,建立科学的基础医学教学理念;通过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师资教育培训、常态化的精品课教员评选和课堂授课质量评估等具体措施,加强教学技能培训,促使教员基本教学技能显着提高;为教员提供外出学习交流机会,鼓励教员积极参加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相关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依据执业医师大纲,有计划地组织教员进行专题学习,参加临床实践教学听课和观摩,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采用以上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员基本教学技能和跨学科专业综合能力,确保了以学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基于病例和问题的PBL教学质量和效果。

5加强针对性练习强度,合理设置考试方式

  基础医学课程涉及面宽、知识点多,很多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记忆和全面掌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参考兄弟院校先进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加大针对性练习强度,合理设置考核方案,引导学员紧抓知识要点,理解与记忆相结合,夯实医学基础。依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按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型,组织教员逐单元、逐细目、逐要点地编写了覆盖全知识点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础课程考点习题与精解》,建立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础课程试题库。在课堂上,教员根据课时安排,每节课结合授课要点从编写的书籍中或者从历年真题中选择几道相关习题进行详细地讲解,以便学员紧扣大纲,把握重点;课后通过网络课程从习题库中选择适量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员,再由老师批改评分,促进学员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学练结合,查漏补缺,综合理解所学内容;在单元或系统内容完成后,通过网络课程给学员安排模拟测试。经过多阶段的练习,学员不断看书复习,熟能生巧,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课程考核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是促使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全面、系统再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查学员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方法。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知识、技能、态度、行为、能力等方面对学员进行全面考核的理念已经逐渐被接受。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合理设置考核方案,让考试内容综合化,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内容涵盖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和提出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考试方式采用笔试、实验操作,讨论表现、书面报告等综合方式,有效避免了考试中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考试的主观性,增加了客观性。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加强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开展阶段测试、历年真题讲解和基础医学综合考核等环节,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全面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6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应用

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医学基础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的方向。我们在实践中把网络信息技术与医学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尝试了基于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相关教学活动,如教学信息的,教学资源(幻灯、教案、课程标准、授课视频等)的扩展,课后辅导答疑,作业布置批改,阶段测试考核,专题论坛讨论等环节都离不开网络课程平台。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员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有效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学习需求,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辅导答疑、作业布置、测试考核手段落后等问题,显着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另外,笔者日前参与的国家医学电子书包项目,也是网络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综合教学系统。“国家医学电子书包”在教学内容、方法等多方面都有突破,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动画等多种元素,契合高等医学教学的直观性、示范性和实践性特点。此外,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已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给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网络信息化数据应用于个性化学习体验的做法正在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教学中,启发学员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如Pubmed,ElsevierScienceDirect文摘或期刊全文等相关数据库,开展在线学习,鼓励学员持续追踪和深入挖掘分析数据,发展更具互动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倡导高质量与独特性的学习体验,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与兴趣。

7小结

上一篇:事业单位考试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中半期考试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