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01 11:01:08

执业医师教育

执业医师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通过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与本科医学教育现状的研究,认为加强院校阶段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重视实践教学等是日后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重要的前期条件。文章针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客观、公正地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提出了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注重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的本科医学教育改革措施。

【关键词】执业医师考试;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4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15-03

我国实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普通高等医学教育办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及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进程,我国的医学教育差距仍是很大。因此,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注重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本科阶段执业医师培养现状

执业医师考试方式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不合格,不允许参加医学综合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卫生部通告的历年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统计表(表1显示):报考执业医师的人数逐年增加,但总通过率在逐年下降,这便凸显出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执业资格考试是国家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前提,也是发展成熟、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高校应顺应形势的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充分重视和培养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相关知识的掌握,普遍通过进行课程设置调整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多渠道探索加强学生相关知识和各项技能的培养,以提高教学质量。

表1历年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统计表(%)

2.进一步加强院校医学教育阶段培养的几点看法

2.1进一步突出重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执业医师考试的通过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由2001年的68.4%到2008年的18.9%,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在一定的程度上间接地反映了考生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对于改变很多医学院校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加强对教学设施等的投入,抓好抓强教育教学质量,并将教师的教学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和评聘职称的重要指标之一,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坚持做好“三期检查”工作,即学期初以稳定教学秩序,落实教学计划等教学准备工作为重点;期中以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突出常规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有计划、步骤的开展好检查工作;学期末通过对考风考纪检查和教师阅卷工作的监督,进一步强化教风和学风[1]。教材上要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教材,同时为每个教研室购置执业医师考试相关教材,做到每年更新,以使得广大教师能够有重点有侧重的开展本学科的教学工作。

2.2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是根本。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够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只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重点应该放在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尤其是自1998年《执业医师法》颁布以后至今的十几年来,以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律形式对执业医师不仅在技能上,同时在道德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除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外,还要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法律观念的教育,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坚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不怕冒风险和独立自主、勤奋、顽强和自信的精神,才能使我们的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成为满足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是创新教育体系中最直接、最具体、最重要的一环,亦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思路,参照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和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教育标准,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是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2]。引入“早期接触临床”的理念,使学生学会同情病人、关心病人,树立终身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整合课程,整合教学内容,开设医学概论等课程,让学生尽早了解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进行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加了对医生工作场所、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的感性认识。在见习、实习过程中,临床医学教师应当为医学生提供担当医生角色的环境,提供学习过程中较敏感、有深度的建设性意见,让学生提问、思考、分析和动手操作等等,从医生、病人和社会的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水平,培养一种有职责感的健康态度,引导学生学习与病人沟通的技能。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本着“精减、更新、拓宽”的原则,在专业基础课上加大对有关考试科目的课时数,并最大可能引进先进科研器材,使学生夯实基础,在专业课程上着重通过加大临床见习、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可以将卫生法学等相关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及医学伦理学课程通过开设选修课及讲座课的方式,鼓励有兴趣和能力的同学修读此类课程,提高综合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3做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育高水平的教学名师。

2.3.1加强相关专业教师的培养。要充分重视教师的培养问题,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的科研、学术活动,教学上以“教师课堂授课质量评估”为核心,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加强信息反馈,逐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和听课制度等。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将年富力强、高学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重点培养,以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师的培养、考核与交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2.3.2规范教师的临床操作技术,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根据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要求,依托临床技能训练实验室,应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在“标准化病人(SP)”上进行操作,规范操作方法,使教师的临床操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教师的带教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是取信于学生的根本。教师不仅需要不断钻研专业技能,扩大知识视野,还需要提高微机实用技能,掌握多媒体技术及相应的软件,使多媒体教学系统更高效地辅助临床实践教学。

2.4进一步优选教学方法、改良教学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也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我国的医学教学模式从师带徒式、背诵式和班级式教学方法,到前苏联教学体系的以传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发展到80年代以来出现的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综合式知识技能教学方法;以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以及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方法相继使用,医学教学方法也已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立体化发展。优化整合医学教学方法,培养会学型医学人才[3]。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我们必须克服重理论轻实践,只注重课堂讲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讲授的填鸭式教育模式,重视教学方法改革,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动员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知识,在记忆中留下更深刻的痕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比如:发热症状,可采用亲身体会式,让同学们根据自身的感受说出发热的一些原因;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件的制作,使课件内容更能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要树立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注重“五结合”(即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经典与现代、虚拟与实训、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思想,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体现“四性”(即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体系[5]。

2.5重视教学内容连续性,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本科教学阶段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科目仅仅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以临床执业医师为例,考试的科目只是近50余门必修课中的10余门。因此,必须注意在实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之后,可能会出现学生把学习的重点都转移到医师资格考试那些课程上来的偏向,而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割裂了知识的前后衔接,这样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势必会产生不利的后果。顾此失彼,干扰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教学目的成为单纯面向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应试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类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的前后衔接。同时狠抓考试环节,建立试题库,积极推行教考分离,使考试成绩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命题必须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注重学生的分析和创造能力。

2.6加强临床能力培训和考核改革,优化临床教学过程。要充分重视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扩招后各高校普遍出现临床教学基地数量不足问题,难以保证临床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已成为制约临床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同时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师中存在“重医疗、轻教学”,教学意识淡薄的问题,由于缺乏相关促进及保障政策,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低,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双语教学的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因此必须尽可能增加直属和非直属医院的数量,充分利用优质的临床教学资源,开辟新教学基地,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正确处理“教学、医疗、科研”的关系,树立“以教学为中心,医疗为基础,科研为先导”的意识,加大教学投入,开展临床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探索创建科学、客观、完整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衔接,根据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特点,利用医学模拟实验室等先进手段,对学生临床操作技能采取多站式考核方法,在实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可采取实行毕业实习前集中训练,直到操作考试合格后才能到实习基地实习。学生毕业考试除理论考试以外,还要进行全面的操作技能考核,操作技能考核主要是依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方法进行,两项成绩各占一定比例,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不合格者,不论其理论成绩是否合格,学生均不能毕业,进一步加强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

2.7加强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6]。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在临床能力的评价上普遍存在诸如:重理论考核,忽视技能考核;临床能力内涵无法界定,评价不系统、不全面;评价方式和方法有待完善等一些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严格按照《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关于技能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全面界定临床能力内涵,充分重视毕业生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医院的操作考核,培养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加强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许冬武,吕建新,杜友爱,瞿佳.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与学校临床医学教育[J].中国医师能力评价,2007,1(2):13~14,19.

[2]韦嘉,陈明清,杨玉萍,等.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框架下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20-21.

[3]史宏灿,卢丹.优化临床教学模式,提高临床实习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6(7):835-836.

[4]吴均林,郝平.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后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走向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0,13(4):50~51.

[5]冯保庆,吕志伟.创新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重构现代职业医师培养体系[J].职业时空,2008,4(8):23.

执业医师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医执业医师;执业类别;执业范围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a)―158―03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并于1999年5月1日正式施行。配合《执业医师法》的实施,有关部门又颁发了《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6号)等相关规定。根据《执业医师法》,目前全国已经有50余万人获得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他们活跃在从省、部级医院到乡村诊所的各级医疗机构中,是我国临床医疗工作的中坚力量之一,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随着越来越多高等院校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毕业,将有更多的现代中医临床医师加入到这个行列中。然而,在具体的执业过程中,现有《执业医师法》等法规中执业类别及范围的有关规定却带给他们很多的困扰和不必要的纠纷。根据现有规定,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主要是中医院校毕业生和部分西医院校中医专业毕业生。以下简称规定学历类)和西医I临床类执业医师分列,分别属于中医类别和临床类别: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的执业类别和范围与非学历教育、师承认定的传统中医师等同起来,一样归人中医类别的中医专业;同时,中医类别的执业范围划分模糊笼统,与临床实际情况严重脱节。这些规定在实际执业中给中医临床医师造成很多困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1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和西医临床类执业医师不应分列,应同属于临床类别

1.1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和西医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分列的弊端

1.1.1 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医疗诉讼现有规定把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和西医临床类执业医师分列,分别属于中医类别和临床类别,很容易误导患者甚至某些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认为中医执业医师只能也只会使用中医中药,不能也不会使用西药等西医诊疗手段,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医疗诉讼,对将近50万以及未来更多的中医执业人员造成不利的局面,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有违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则,最终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1.1.2 严重妨碍规定学历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在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本来就不好,中医专业毕业生更是首当其冲。由于现行《执业医师法》等政策的限定,即中医类和临床类的分列,且中医类专业毕业生不能考临床类的执业医师证书。即使明知这类毕业生可以胜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工作。西医诊疗机构也不愿意接收这类毕业生,他们只能去中医院或西医院的中医科,而这些机构远比西医机构要少得多;即使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边远地区和大西北乡镇的卫生院去工作,因大多数卫生院没有中医科,一旦他们在内科或者急诊科等执业,则有超范围执业之嫌,医院同样不能录用他们,其平等就业权严重受侵犯。西医专业毕业生就明显不一样,他们可以选择去各种医院,中医院对他们更是敞开大门。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学生报考中医院校的热情,事实上,目前中医院校相对于西医院校已经可以说是招生困难了。因此,应该修改相关规定,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给予中医专业毕业生平等的就业权。

1.2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师的专业特点实际上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具有临床医学的特点

实际上,在我国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类临床医师无论是从其教育背景或者是临床实践过程来看,其专业特点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具有临床医学的特点,应一并归人临床类,并使用适当名称如“中西医结合”注明其专业特点,以便与西医临床类别有所区分。我国高等院校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课程外,还系统地学习了绝大部分的西医基础及临床课程。以下是福建中医学院90级五年制中医学专业课程。

第一学年:医用物理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革命史,英语,医用化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组织胚胎学,医古文,中国革命史,体育;第二学年:生理学,生物化学,方剂学,中国医学史,微生物学,病理学,寄生虫学,伤寒论,社会主义建设,英语,体育;第三学年:文献检索利用,温病学,药理学,哲学,金匮要略,针灸学,自然辩证法,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西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第四学年:体育,西医内科学,中医眼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卫生统计学,计算机学,内经,各家学说;第五学年:临床实习(其中,中医医院半年,西医医院半年);毕业考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该校中医学专业现代医学及中医课程的设置差不多是各占50%,从西医基础到临床课程基本具备,其他各个中医院校临床类专业课程(如骨伤、针灸专业)的中、西医课程设置比例均与此类似。可见,中医临床类专业毕业生除具有系统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知识外,还接受了现代医学从基础到临床体系的系统知识教育,完全具有同时运用中医及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处理临床问题的知识储备,完全符合临床医学的专业特点,应一并列入临床类,才符合科学立法的原则。

1.3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师的执业类别并入临床类别,有助于从法律上保障我国中医临床医师同时使用中医及现代医学技术的权利

在我国,中医临床医师同时使用中医及现代医学技术有其现实必要性和合理性。目前,绝大部分的中医诊疗机构,从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到各级中医院、西医院的中医科,其模式都是中西医两套诊疗手段同时使用。这种模式的存在其实有很大的合理性,绝对不会如某些人批评的那样阻碍中医的发展,相反,这种模式促进了对中医疗效的进一步认识,从而真正做到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促进了中医的发展。由于同时使用了中、西医两套诊断标准,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更为全面;由于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法的同时使用。才能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比同一种疾病中、西医疗法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优化出最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以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因此,应该从法律上保障这一模式的合法性。具有

规定学历的中医师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知识结构。将其执业类别纳入临床类别中,可以更好地保障他们同时使用中、西医两套诊疗手段的权利,更好地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

1.4 海外中医师的执业范围规定不适用于我国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师

近年来,部分学者甚至是部分卫生行政管理制度制定者认为我国的中医执业制度应该逐步跟香港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中医执业管理制度接轨,逐步限制中医使用西医西药。殊不知当时这些地区和国家的中医师大多属师承、自学等非学历教育类,没有经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具有较浓厚的民间医学色彩,所以立法限制其使用现代医学诊疗手段:而时至今日,我国的中医师绝大多数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背景,经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具有使用现代医学手段的知识贮备和能力,因此,其执业范围应该不同于上述地区和国家的中医师。

2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师和师承认定的传统中医师执业范围应有所区别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临床医生和师承认定的传统中医师的知识结构不一样,两者的执业范围应有所区别。按现有法律法规,中医类别中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和师承认定的传统中医师(简称师承类)所取得的执业资格证书和执业注册范围是相同的,这显然不符合临床实际情况。首先,必须承认,国家把经过正规师承培训和确有专长的传统中医师(包括其他民族医学医师)纳入执业医师范畴进行管理,允许其合法执业,对于传统医学精华的保护、传承和规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积极意义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是,如前所述,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临床医师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和师承类非学历教育的中医师不一样,因此两者的执业类别及范围应该有所区分。师承类等非学历教育的中医师从知识结构及专业特点来看,与蒙医、藏医等民族医学同属于相对单纯的传统医学类,可与其他民族医学一并归入“中医类”或称“传统医学类”,这一点台湾地区的经验可供借鉴。台湾的中医师考试有三种,一是“中医师检定考试”(简称“检考”),第二种是“特种考试中医师考试”(简称“特考”),第三种是“中医检核考试”。检考和特考的报考资格针对的就是非学历教育的人员,其中包括师承类和自学者;检核考试的报考资格是医学院中医学系或医学系毕业并修习中医一定学分等学历教育的中医人员。这两类报考人员的考试内容及资格证书是有区别的。

3 现有中医执业范围和专业的划分模糊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应按照现代医学临床科目重新划分

现有规定造成中医类别执业范围和专业划分模糊笼统,与临床实际脱节,缺乏可操作性。根据现有法规,中医类(包括规定学历类和师承类)执业范围和专业只是简单分为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蒙医专业、藏医专业、维医专业、傣医专业等,而实际上目前综合性中医院以及规模较大的中医科大多已经按照现代医学临床科目设置方式进行了二级分科,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骨科等,与西医临床类的专业划分是一致的,因此,现有有关中医类的专业范围分类在实际的执业管理中缺乏可操作性,必须重新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划分。实际上,目前管理机关在中医类医师资格证书的“专业”一栏上都是按照执业者所实际从事的内、外、妇、儿等专业填写,但是在现实中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应重新制定相应法规。

4 中医类别专业毕业生不能报考西医临床类执业医师资格的规定是一种歧视,应逐步废除

按现有规定,在考试资格上,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而实际上,由于中医专业毕业生大多系统地学习过现代医学,和西医专业毕业生一样,经过适当的复习,完全有能力通过西医临床类别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法规上剥夺他们参加这类考试的权利是一种歧视。不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

5 建议

5.1 具体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修订现行《执业医师法》等法规中中医执业医师执业类别及执业范围有关规定已经迫在眉睫,具体建议如下:①将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类执业医师与西医临床类一起并入临床类中,同样划分为内、外、妇、儿、骨科等专业,并分别注明中西医结合方向,以中医中药的使用为主,但可以使用西医诊疗手段;西医临床类执业医师可使用中成药(包括各种针剂),但不能使用汤剂及针灸推拿等其他中医治疗手段。各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人员可在综合性西医院及中医院相应专业科室执业。②原中医类别为师承类中医和确有专长的中医包括各种民族医学专业等非学历教育的传统医学从业人员,只能使用中医及民族医学诊疗手段,不能使用西药等西医治疗手段,但经过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后可使用西医检查手段。③取消原有“中医类别”中“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设置。依照现有规定,中西医结合专业亦隶属中医类别,由于相关法规修订后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临床医师已归人临床类别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无须重复设置。④具有规定学历的针灸、推拿专业人员根据其专业特点,执业范围可归入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专业。⑤修改相关考试制度,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经过修完相关中医课程,可以报考临床类(中西医结合)方向各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同时逐步增加中医类专业的学制,由五年提高到七年,参考台湾高校中医专业的双主修制,即既修满中医课程,又修满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所有课程,在此基础上允许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同时报考西医临床类、口腔类别的医师资格考试。

5.2 修订后执业医师执业类别及范围

修订后,执业医师仍分为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四类,其执业范围应如下:

5.2.1 临床类别医师执业范围内科专业,内科专业(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外科专业(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妇产科专业(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儿科专业(中西医结合),眼耳鼻咽喉科专业,眼耳鼻咽喉科专业(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与性病专业,皮肤病与性病专业(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专业,精神卫生专业(中西医结合),职业病专业,职业病专业(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急救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专业,康复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含针灸、推拿专业),预防保健专业,特种医学与军事医学专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业,全科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医学检验、病理专业,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专业。

5.2.2 口腔类别医师执业范围口腔专业,口腔专业(中西医结合),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专业。

5.2.3 公共卫生医师执业范围公共卫生类别专业,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专业。

5.2.4 中医类别(包括中医、民族医)医师执业范围中医专业,蒙医专业,藏医专业,维医专业,傣医专业,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专业。

执业医师教育范文第3篇

一、符合《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6号)的有关规定。

二、报考人员应按本人试用期所从事的专业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医学专业毕业的报考人员,按取得学历的医学专业报考中医类别相应专业的医师资格。

三、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历,试用期在医疗机构检验科承担检验医师工作的,可以参加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四、已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获得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完成了规定课程学习,取得相应证书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已获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获得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完成了规定课程学习,取得相应证书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五、在《执业医师法》颁布前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并已经转正,但未取得医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可凭转正证明和转正后连续工作两年以上并考核合格证明申请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在《执业医师法》颁布前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并已经转正,取得医士职务任职资格,但未取得医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可凭医士职务任职资格证明和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连续从事医士业务工作五年以上或从事医士业务工作时间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执业时间累计满五年的证明申请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含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的临床博士、硕士和七年制及以上的长学制毕业生,在学期间必须具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一年毕业实习和一年以上的临床工作实践,方可在毕业当年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保证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或公共卫生实践的经历,方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上述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未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不允许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七、医学成人学历教育不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依据。但2002年10月31日前,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医学类专业学历教育除外。

2002年10月31日前,职业技术学院、非医药卫生类专科学校医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取得的医学学历可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

八、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未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以上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并未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其学历不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其中,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置、医学专业设置未经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同意的中等专业学校中医、中西医结合、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的,其学历可以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2006年9月1日以后入学的,其学历不再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

2006年9月1日后入学,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本、专科学历的人员(七年制除外)以及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置、医学专业设置经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同意的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学历的人员,只能报考中医类别中医学专业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的人员,取得的医学成人中专学历不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

九、符合《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中有关规定,经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资格考核合格并推荐,或者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工作满五年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可以申请报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经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核合格并推荐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可以申请报考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取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医(含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可以在取得学历的当年报名参加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类别相应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医(含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在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并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二年后,可报名参加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类别相应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十、1998年6月26日前取得有效行医资格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可直接申请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1998年6月26日前未取得有效行医资格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及1998年6月26日后作为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需符合《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6号令)第六、七条的规定,方可申请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

经医师资格考试资格考核合格并推荐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可报名参加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县级以上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指定的考核机构出具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资格考核合格证明连续两次(两年)有效。

十一、符合报考执业医师资格条件的人员可以报考同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十二、在乡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工作,符合《执业医师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条件的,可以报考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十三、在军队所属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应作为地方考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到驻地附近考点办公室报名,并参加相应考试。

在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符合报考条件的在编人员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可参照地方报考人员按规定在地方报考。

十四、医师资格考试报考人员试用期截止至考试当年8月31日。

考生报名后未按期完成试用的,取消报名资格。

十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

1、卫生职业高中毕业生;

2、基础医学类、法医学类、护理学类、辅助医疗类、医学技术类等相关医学类和药学类、医学管理类毕业生;

3、医学专业毕业,但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方向或毕业证书注明为非医学方向的;

4、医学专业毕业,但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方向或学位证书证明学位是非医学的;

5、非现役军人持军队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证明报考或在军队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

6、现役军人持地方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证明报告的;

7、持《专业证书》或《学业证书》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

8、1999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

十六、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其试用机构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认定。

十七、试用机构出具的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连续两次(两年)有效。第三次(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除需提供原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外,还应提供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培训6个月并考核合格的证明。

十八、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十九、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其考试办法另行制定。

二十、台湾、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报名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二十一、在考生报名资格审查过程中,各地要互相支持。对于其它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协助确认考生毕业学校和学历的,要予以积极配合。

执业医师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医执业医师;诊所;意愿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45-02

Abstract:The attitude of practition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o run a private TCM clinic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 private TCM healthcare offered.This work aims at reflecting the TCM practitioners’ attitudes by using questionnaires.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CM practitioners are willing to run private TCM clinic.And the greatest obstacle to running a private TCM clinic is the admittance qualification from the government.And the majority of the surveys respondents are agreed to buying personal medical practice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accept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Practitioner;Private clinic;Attitude

个体中医诊所是最经济、最高效、又最符合非营利性要求的医疗机构类型,中医执业医师作为社会办医的重要力量,其对于开办诊所的意愿是社会办中医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解中医执业医师开业的意愿,课题组联合“医学界”杂志,利用腾讯微信平台,向中医执业师进行了专题调查。

1对象和方法

通过咨询专家,采用自编调研问卷《中医执业医师个体开业意愿的调查问卷》,组织全国各地获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生通过微信平台进行问卷调查,回答不完整的问卷系统会自动排除,共回收有效问卷1581份。

在1581位被调查的中医执业医师中,住院医师占42.50%,主治医师占36.12%,副主任中医师占15.69%,主任中医师占5.69%,符合了医生层级结构的正态分布,即初级职称的住院医师人数最多,中级职称的主治医师占比约三分之一,高级职称的医师最少,且其中正高级职称又远低于副高级职称医师,这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次微信平台调研的客观公正性。

获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年限上,3年以内的占27.26%,3~5年的占15.75%,5~10年的占22.77%,10年以上但尚未退休的占32.32%,已退休的占1.90%。因《执业医师法》是自1999年5月1日起才开始施行的,因此在没有设置15年以上这一类别选项。从构成比例上看,以获中医执业医师资格“10年以上但尚未退休”的人数最多,占32.32%,而这一部分也是最有医学和社会经验、最有可能会下海的医师人群,这组数据进一步反映了本次调研结果具有反映现实的意义。

2结果

2.1开办意愿与服务形式对开办中医诊所的意愿调查中,83%的受访者表示有独立或合伙开办中医诊所想法;还有82%受访者认为目前国内中医诊所过少,11%受访者认为数量适中,7%受访者认为数量已经过多。

在开办诊所困难的估计方面,4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制约民办中医诊所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卫生主管部门设置的准入门槛过高,其次是医保政策对中医诊所支持力度不足,还有27%的受访者认为,主要制约因素是优质的中医人才受制于人事制度,流动性低。

对中医诊所只能开展纯中医服务的信心调查,73%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中医诊疗很有信心还是会考虑开办中医诊所。他们能接受“中医诊所只能从事传统中医诊疗,不得使用西药,不得开展手术治疗”的有关规定。对不同职称的中医执业医师的纯中医服务信心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中医执业医师的纯中医服务信心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2.2开办条件的意向对诊所开办地的选择意向,部分地区的卫生管理部门要求中医诊所的用地必须是商铺或办公用地,而民宅不能用于办诊所。而受访者认为,如能自由选择办诊所之场所,41%会选择使用成本低的民宅,41%会选择办公用地,仅有18%会选择使用商铺。

卫生主管部门要求中医诊所必须配备护理人员,70%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卫生主管部门要求中医诊所必须配备中药饮片区及中药师,66%的受访者觉得不合理,认为病人完全可以持中药处方在社会其它药店购药。

2.3责任保险与职业发展对于强制医师购买个人医疗执业责任保险,83%的受访者认为必须购买,此举能与国际接轨,能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制度性的保障。17%则担心购买医疗执业责任险会增加经营成本,认为不应强制购买。

如果实行医师继续教育制度和资格证的考核和计扣分制度,76%的受访者表示赞同,认为可以通过学习,加强自律,24%的受访者则表示不同意,担心个人开业后工作压力大,没时间学习和参加考试。

2.4具体建议在开放性问答题中,回答中“需要政府”、“社会支持”两个词频出现得最多,词频达到259次,其次是“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程序”、“加强监管,规范市场,保证医疗质量”、“医保支持”、“中西医公平对待”、“放开政策,简政放权”等。

3讨论

3.1中医执业医师对开办传统中医诊所的支持度高调查显示,中医执业医师对于开放社会办中医诊所的支持度很高,作为开办传统中医诊所的中坚力量,中医执业医师的支持能够使社会办中医得到有序良好的发展。而且大部分中医执业医师认为目前国家政策尚未落地,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社会上的中医诊所过少,说明中医诊所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积极推进。此外,对于开办只能使用传统疗法的中医诊所,七成的中医执业医师都还是对传统中医诊疗很有信心,认为即便只能使用传统中医药手段,仍有信心能解决患者的问题。中医执业医师的这一态度能够促进中医诊所与西医诊所分开管理,突出中医特色。

但是,部分的中医师还是希望中医诊所能够开展部分西医的诊疗项目,因为我国中医执业医师不管是在本科五年的学习过程中或执业资格的考取中,都需要经过西医理论和技能操作的考核,执业中医师具备开展西医诊疗活动基础。在这种现代医学教育的背景下,纯中医药的治疗方式被淡化。但是调查同时显示,职称越高的中医执业医师的纯中医服务的信心越高,说明纯中医药疗法在长期的诊疗实践中,其诊疗效果是被肯定的。

3.2中医执业医师开业的主要顾虑对社会开办中医诊所的障碍认知调查中,“准入障碍”是最受诟病的。在卫生条件和设备配置上国家对中医诊所和西医诊没有区别要求,中医是经验医学,西医是实验医学,在诊所这一点就体现出极大的差异,如果政府不能在经营项目和定价收费上能体现出中医和西医的差别的话,就可以考虑在准入时体现差别,让中医诊所更容易申办,因为中医诊所具备了设备简单,环境污染低,废物少的许多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

医保没有对中医传统诊疗科目进行覆盖,对社会开办中医诊所造成障碍,因为很大一部分的患者会偏向于选择到有医保覆盖的医疗机构进行就医,医保覆盖既是一种经济上的支持,也是一种对医疗机构诚信的一种认可。

中医人才流动障碍是社会办中医诊所的第三大障碍,优质的中医人才大多在公立医院任职,劳保、晋升、课题、职称等等事物已经将医生和医院捆绑在一起,医生无法自由流动,医生不愿放弃前途到民办机构来,民办医疗机构很难获得优质的中医人才,造成发展上的困局。

3.3关于经营场所的选择倾向租金是中医诊所经营成本的一个主要部分,特别是对于闹市中的商铺来说,为了节约成本,大部分受访者都偏向于选择租金较低的办公用地或民宅来开办中医诊所。因为普通的中医诊疗活动设备简单,办公用地具有租金相对低廉,还配备公用的卫生间,保洁成本低等优势。而民宅的租金成本是最低廉的,受欢迎程度与办公用地一致。

3.4护理人员、中药饮片区及中药师配备非必须中医与西医相比,具有简、便、易、廉的特征,而且中医的发展一直都是以中医师为主体,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病情,采用中药等传统手段进行治疗。而护理人员主要是西医学发展的产物,传统中医学里并没有这一学科,中医护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中医医院的成立,从中医医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1]。对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中医诊所,特别是还限制使用西药和输液的机构,护理人员的作用并不大,提请有关部门在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时应区别对待。

中医药不分家,几千年来如此,中医诊所是否配备中药房,由开办者决定,但即便是配备中药房,也完全不需要强制配备执业中药师,而只需要配备一名药师即可。现今社会分工极细、市场极发达,处方的去向主办者是无法控制的,既然如此,就不需要将是否配备中药饮片区作为开办中医诊所的必备条件,也是另一种层面的对诊所准入门槛的降低。

3.5个人医疗执业责任保险需求大由于医疗的不确定性,在西方国家,医疗责任保险与医疗服务业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投医疗责任险的医生开业会冒风险。而在我国,因为一直以来医生都是体制内的人,发生了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通常都由医院出面处理,而不是医生个人,所以个人医疗执业责任保险并没有得到重视与发展。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出发,中医执业医师如果想开办个体中医诊所,失去了医院组织层面的保障,个人医疗执业责任保险的需求是很大的,本调查也显示中医执业医师对购买个人医疗执业责任保险的意愿是积极的。

3.6实行医师继续教育制度和资格证的考核计扣分制度支持度高全面开放社会资本办医,需要配套强化医师的专业技能及医保法律法规知识的持续学习和更新,改变既往“重准入,轻保质”的行政审批做法,可以学习香港、澳门的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制度,借鉴驾驶员驾驶证的考核和计扣分制度。医师通过继续再教育提高自身的技能,对于中医师自身的发展和中医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调查显示,绝大部分(76%)的中医执业医师接受执业后的继续教育模式,这种积极的态度对继续教育机制的建立和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此外,由于中医教育的特殊性,师承教育形式曾经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医中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因素[2]。目前,受到法律、政策承认的教育模式主要学院教育模式,师承制缺少广泛的承认与开展,不少中医师希望能通过受官方承认的师承模式,获得医疗技术的提升与发展,事实上国家卫生部2007年2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这反映了目前临床医师和诊所对政策的不敏感,也反应了需要构建一个能够实现点对点的医政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沈勤.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65-267.

[2]温茂兴.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之比较[J].江苏中医药,2005,26(10):60-62.

执业医师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执业医师;考核;西医外科学;教学

西医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其课程内容多,实践性强,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执业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教学是否有成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易于学生接受等,需要较全面、规范化的考核及有效的教学反馈。执业医师考试作为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是否具备从事本专业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执业医师考试制度的发展趋势[1-2]。本次研究通过对传统考核和模拟执业医师考核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运用随机数表,按照学生学号随机抽取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五年制本科2011级40名学生及中医学五年制本科2012级级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2011级40名学生考核方式采用传统考核方式,2012级40名学生采用模拟执业医师考试的考核方式。两组学生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均一致,且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授课方式采用“PBL、LBL及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复合教学模式”,以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教学相关问题,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寻找答案,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讲述,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方面,采用外科实训室集中示教、演练、纠错的方式。

1.2考核方法

传统考核: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试题从甘肃中医药大学题库系统随机抽取,共计100分,题型包括单选题(30题,每题1分),多选题(10题,每题2分),填空题(10空,每空1分),判断题(5题,每题2分),简答题(3题,每题5分),病例分析题(1题,15分)。平时成绩共60分,包括课堂提问(20分,每次提问最高分5分)、外科基本技能操作(40分,包括缝合10分,单手打结10分,器械打结10分,穿刺(胸腔、腹腔、腰椎随机抽取1项)10分。综合得分=(期末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模拟执业医师考核:按照执业医师的考核要求,考核分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理论考核采取网上查阅和购买方式,依托我校试题库系统建立执业医师真题外科相关试题库,题型与实际考试相同即:A1型题(单句型选择题),A2型题(病例摘要型选择题),A3型题(病例组型选择题),A4型题(病例串型选择题)和B1型题(标准配伍题),各题型数量分布按照执业医师考试标准,依据传统考核随机抽取的内容及知识点从执业医师真题题库中进行选题并组合试卷,题数100,每题1分,共100分;外科临床基本技能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方式,进行多站式考核,包括病史采集(采用同一病例)、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脊柱四肢、头颈部、胸部、腹部随机抽取)、病例书写(随机抽取一份病例)、医嘱用药(采用同一份病例同时进行考核)、外科缝合技术(包括缝合、打结、剪线、拆线)、换药、穿刺(包括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三项中随机抽取一项)、留置导尿、无菌技术(包括刷手、穿手术衣、手术区消毒、铺巾等)、手术协作,制定每站考核的评分细则,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每站10分,共100分。带教教师不参与技能考核评分,每站考核由同一教师进行评分,考核教师接受专门培训,熟悉考核内容、考核要求以及考核相关规定。综合得分=(理论考核×40%+技能考核×60%)。上述两种考核方法的理论考核内容均符合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所考核的知识点具有一致性。

1.3问卷调查

考核结束后采用匿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两部分,一是学生对考核的整体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考核形式、考核难度;满意度评价:①非常满意;②不满意。二是考核对自身能力的反映程度,内容包括医患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按照强弱程度评分,很强5分,强4分,较强3分,弱2分,很弱1分。三是考核的导向作用,包括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临床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助于临床与基础知识的链接;按照强弱程度评分,很强5分,强4分,较强3分,弱2分,很弱1分。问卷回收及有效率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对考核满意度调查结果

由表1可知,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形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考核(P<0.05),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难度的满意度低于传统考核(P<0.01)。

2.2考核对自身能力反映程度评分结果

由表2可知,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对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反映程度均高于传统考核(P<0.01)。2.3考核导向作用评分结果由表3可知,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对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的改进、临床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临床与基础知识的链接的导向作用均高于传统考核(P<0.05)。2.4学生考核成绩比较由表4可知,传统考核中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及综合得分均高于模拟执业医师考核(P<0.01)。

3讨论

考核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导向,不完善的考核体系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导向和能力培养的偏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实施的行业准入考试,能考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3],亦是检验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4]。将执业医师考试引入外科教学的评价体系,首先能做到完善,因为它较全面地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相结合;其次,达到了规范的要求,因为它是行业准入考试,有统一的标准;第三,能通过执业医师考试,说明医学生具备了医疗行为能力,达到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第四,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技能操作的规范化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其中,模拟执业医师考核中的临床技能考核属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研究表明[5-6]OSCE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在这个框架当中每一个医学院、医院、医学机构或考试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加入相应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它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的方法。因此,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实施可以准确地检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临床能力,为学生今后尽快由“准医师”过渡到“执业医师”奠定基础[7]。

3.1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教学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只是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辅导和促进作用[8],并为学生营造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交互学习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9]。因此,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也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突出考核对学习动机及知识学习的导向作用,注重执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反映。基于上述几个原则,此次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评价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实施效果。从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形式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形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考核形式,说明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形式易于被学生接受;从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对自身能力反映程度的评价结果来看,模拟执业医师考核更能反映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通过考核能够让学生尽早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和知识的缺陷,激发学习动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的锻炼和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更符合医学生执业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导向作用的评价结果来看,模拟执业医师考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临床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临床与基础知识的链接,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3.2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实施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

模拟执业医师考核虽然在执业能力的反映和学习的导向上均有很好的效果,是一种能适应培养实用型人才需要的有效考核方式,但是,从此次研究的考核成绩比较来看,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理论考试及临床技能考试成绩较传统考核低,而且从学生对考核难度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认为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难度较高。研究表明[10],执业医师考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体格检查基本技能不扎实、基本操作技能环节薄弱以及考试与教材脱。从本次研究考核结果来看,面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学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临床技能操作都是欠缺的,这种欠缺也说明了教学与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不适应,造成这种不适应的原因无疑与现有的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关系密切。执业医师考试较传统医学考试更加注重执业能力的考察,其命题形式更加趋向于临床诊治疾病过程,是通过某一病例的某些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而外科学教材内容是从一个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过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整个过程去阐释疾病,这就造成课堂教学所传输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与临床所需要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在传统培养模式下的医学生面对A2型题、A3型题及A4型题难以应对,也就导致本次研究中模拟执业医师考核成绩较低。为适应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实施及达到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辅助和促进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及知识结构的构建。②转变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案例教学模式(Case-basedLearning,CBL)、标准化病人教学(StandardizedPatients,SP)以及多元化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教师知识更新、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熟悉与外科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将知识点及考点贯彻落实到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将外科实践技能考点和要求,融入到外科实训课程中,规范操作,统一标准。④完善培养方案,注重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大纲中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分配进行重新修订,以适应教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因此,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实施不单是医学课程考核体制的改革,更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导向。

执业医师教育范文第6篇

有一天,一个幼童由家长领着来瞧病,李万年给他开了一剂枇杷膏、一剂草药和一帖膏药,并在另一张处方上写到:“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李万年逗那孩子说:“这是我的医嘱,你若把它作为上联能对出下联,这药费就免了。”药店老板一听说免费送药有些心疼,忙说:“小孩子对什么联,快交上钱拿药走吧。”李万年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将桌上的纸笔等东西掀掉,拂袖往后院住处走去。这时,只听那孩子在后面追着喊:“别急!别急!下联我对出来了!”听到有下联了,李万年停下了脚步,回过头:“说说看。”小孩儿不紧不慢地说:“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李万年一听又要发火,可仔细想想,从字面上找不出毛病,这确是上下对应的好联,再反思自己,也确实脾气不好。

李万年佩服这小孩儿有如此才华,忙回前台取了药,又亲自把小孩儿和家长送出店。从此,李万年也慢慢改掉了自己的坏脾气。

(摘自《医林漫画》)

您好!请问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2002年以后参加成人教育,毕业后能否参加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河南万柳江

万医生:

您好!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第七条规定:医学成人教育不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依据,但2002年10月31日前,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医学类教育除外。2002年10月31日前,职业技术学院、非医药卫生类专科学校医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取得的医学学历可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学历依据。因此,凡在2002年10月31前入学取得的成人教育学历可以报考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而2002年10月31日以后入学取得的成人教育学历不能参加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乡村医生如果在2002年10月31日以前已经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其后取得的成人教育学历可以报考执业医师资格。

您好!我有一个亲戚是基层卫生院的退休副主任医师,请问可不可以在县城内申请开办诊所?

福建龚新亮

龚医生:

您好!您提出的基层卫生院的副主任医师退休后能否在县城开诊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19条规定: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

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13条规定,在城市设置诊所的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②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后,从事5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③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执业医师教育范文第7篇

>> 美国现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简介 执业药师资格制度 你问我答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合格率低的原因分析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你问我答 水产类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相关教学模式及内容改革的探讨 对口腔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要求 多元化内科学教学加强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能力的培养 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本科医学教育改革 芬兰幼儿教师资格专业能力要求的启示 关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几点解读 关于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定的问题与思考 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深入思考 教师资格证统考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探究 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改革诊断学教学 改革内科学考试模式适应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备考必读 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初探 教师资格认证的中外比较 中美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中国执业药师发展报告(2013)[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8.

[5]赵淼.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不足及其对策[J].医药导报,2009,28(3):398-399.

执业医师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临床岗位 执业医师 口腔修复学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75-01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主要内容。衡量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指标是多方面的,但医师资格考试是必不可缺的环节,能较全面的反映考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工作所必需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涉及面广、题量大,题型多,对高职医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如何使教学工作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接轨,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在临床得以整合与强化,如何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临床技能,形成综合性临床思维,适应临床岗位的需求[1]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参照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结合口腔医学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以口腔修复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开展口腔修复学技能考评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

一、考核内容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并重的学科,本课题组成员和专家组讨论,参照各大院校,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逐步建立了口腔医学生临床操基本考核内容,包括口腔检查、制取印模、嵌体牙体预备、铸造金属全冠牙体预备、烤瓷冠基牙预备、暂时性修复体制作、可摘支架铸造、全口义齿排牙等基本技能考评体系,为学生实习和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起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考核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家医师考试大纲,以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为标准,结合我校口腔仿真模拟实训系统而构建的[2-3],更加强化爱伤意识。附表为部分修复学的考核评分标准。见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实施仅对医院人员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医学高等教育指明方向。国家医师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包括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客观结构化多站考试,主要考查综合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4-5]。医学综合考试全部采用客观性选择题,以基本概念、典型病例等形式考查考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技能考试合格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医学综合考试。充分体现技能操作的重要性。因为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执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这样促进医学院校更加注重教学质量提高临床岗位的需求[6-7]。

基于以上为更好提高口腔修复学技能提高学生考试通过率制定了技能考核方法,主要采用教师现场评估,学生操作操作在仿真模拟模拟系统完成,我校共有仿真模拟实习系统80台,能够确保课题实施顺利进行,能有效观察学生操作的全部流程,课题组成员按照操作项目细化内容一对一进行现场打分,保证了评分的客观、公平和公正。通过这样的实施能够较好的放映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爱伤的理念,更好为实习和复杂临床工作的处理,成为合格的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观察学生操作的薄弱环节,以便教师在技能讲授环节上M一步加强,达到以评促教和以评促改的有机结合。我们认为有些环节还不够完善,在今后的医学教育实践中我们会继续探索、前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口腔医务工作者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丰年,杨仁明.对完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 2OO9(9):13-14

[2]陈宁,李谨,杜祥永.构建医学生口腔临床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9(3):253―255.

[3]安力彬,谢铁男,李正红.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 (111):282-283

[4]欧新荣,吴林艳,梁银辉等.从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谈口腔医学教育[J].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34-335

[5]高卉,白育庭,李明等.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的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3):281-282

[6]莫立根,谢裕安.崔英.新形势下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2 3 :54 .

[7]蒋月桂,张兰,侯铁舟.口腔内科实习医生临床综合能力考核项目及评估体系的建立[J].北京口腔医学,2001,9(3):146-148.

执业医师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24-02

1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1.1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现状[1] 目前我国实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综合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考生要在通过综合实践技能考试后,方可进行综合笔试。因此,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技能考试分为三部分:①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②体质检查和操作技能考核;③技术诊断能力和医德医风测试。综合笔试包括基础医学,专业科目以及公共科目三个部分。根据近年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进行分析汇总发现: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题量大,且分析应用类题目较多,着重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必将越来越困难。但近年来,报考执业医师的人数逐年增加,且总体通过率逐年下降。预防医学专业同样存在这一问题。

1.2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

1.2.1 医学类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2]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院校急剧扩招的时期,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医学院校的软硬件设施并未赶上扩招的步伐,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教育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1.2.2 传统的考试方式 在医学院校,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考试,这其中多为记忆性的内容,学生在临考前进行突击就会取得很好的成绩,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就很难通过综合笔试。

1.2.3 毕业实习工作 医学院校毕业实习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具有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但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许多医学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复习考研或者是跑招聘会,导致了其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去,导致学生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不足,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就不能通过综合实践技能考试,也就丧失了参加综合笔试的机会。

1.2.4 医学院校教师考核重科研 目前,医学院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侧重于科研,教师的晋升,奖励等都是根据科研成果来进行评定,这势必会导致教师不能全心全意的来准备教学,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2 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

2.1 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1 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教师在讲授预防医学专业知识时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需要做好笔记,课后进行记忆,没有了自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由于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知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考试结束后学生很快就会忘记相关的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没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预防专业知识,同时也没有锻炼到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2.1.2 专业知识理论性太强 目前,本专业的教材内容理论性往往较强,而缺乏具体案例的指导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来对一些理论性的内容进行阐述,但学生往往不能够完全吸收。董菊等对中医院校的723名学生进行预防医学教学状况调查与分析,其中有效问卷691份。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理论性的专业知识往往学习效果较差。调查结果汇总,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如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和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在学习统计学原理与方法课程中,甚至有61.4%(424/691*10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教学方法改进,因此,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已经影响到了学生对于预防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急需改革。

2.1.3 医患关系紧张 近年来,医患关系急剧紧张,临床教学中用于进行教学的病例减少,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机会的减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理论学习不能和临床实践很好的结合。

2.2 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2.2.1 制定合理的培养标准 预防医学专业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其培养目标应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合格医学人才。这些医学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医德以及和谐的医患关系。

2.2.2 改革考试方式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为综合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两部分。而传统的医学院校中,预防医学专业的考试往往采用期终考试一考定乾坤的方式,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所以,在制定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大纲时,不仅要将理论教学的内容包括在内,也要提出对于学生的具体的实践技能的要求,防止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过程,尽量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所要求的实践内容包含在日常教学的考试范围之内,顺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体系,培养出合格的执业医师人才。

2.2.3 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首先,改革教学方式,避免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应积极的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其次,改革教学内容,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可能不能够很好的体现新的预防医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指导,使学生了解最新,最全的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同时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应积极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思想和内容渗透到在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掌握成为一名合格的执业医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2.2.4 改革临床实践操作技能 预防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不管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毕业实习中,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都应按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实践操作,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的指导老师要具有规范的操作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与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就预防医学专业来说,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与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建设合格的医师队伍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习正.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085.

执业医师教育范文第10篇

一、工作目的和意义

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和“人才强市”战略,是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有益探索。通过试点工作,吸引一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农村、扎根农村,带动乡镇卫生院整体发展,解决部分乡镇卫生院部分医生有经验无资格的现实困难,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实现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

二、工作内容及实施范围

招聘执业医师到无执业医师的乡镇卫生院工作5年;开展注册执业范围内的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医技工作;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

三、招聘对象及基本条件

(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二)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立志扎根农村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作贡献的决心;

(三)身体健康;

(四)年龄:男年龄在55岁(*年3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女年龄在50岁(*年3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

(五)国民教育医学院校毕业的中专及以上学历;

*年7月31日前*市乡镇卫生院在编职工不属于招聘对象。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以及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不属于招聘范围。

四、工作组织实施

(一)实施原则

按照政府推动、单位需求、个人自愿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共同推动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招聘有真才实学的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二)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负责受聘医师的日常管理、考核和服务工作,并根据考核情况核拨项目补助经费。并将招聘执业医师培养和管理纳入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招聘执业医师管理考核办法、经费管理办法,负责落实相关具体工作,确保招聘执业医师能充分发挥作用,使招聘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宣传动员

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制定的招聘工作宣传办法,分别通过*人事人才网、*卫生人事人才网、*医药卫生信息网、*卫生信息网、市内各大媒体进行宣传动员,扩大社会知晓面和参与面。县卫生、人事、新闻媒体等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作宣传动员,让更多符合条件有志于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优秀人员报名。

五、人员招聘与管理

(一)招聘指标

计划招聘8名(见附件)。使用招聘指标原则上按照“集中使用、团队派遣”的方式,主要用于配齐、配强乡镇卫生院,以提高运行效益。

(二)招聘方式和程序

按照《*市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工作招聘办法》(渝卫人〔*〕74号)精神,采取考核考察的办法进行。

县卫生、人事等部门配合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做好招聘工作。招聘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按下列程序进行:1.简章;2.自愿报名;3.资格审查;4.考核;5.体检;6.考察;7.公示;8.签订合同;9.集中培训;10.注册上岗。

(三)签订合同

由聘用单位和招聘医师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聘用合同》,明确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聘用期限,聘用合同由县卫生局统一上报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备案。

(四)人员管理

1.委托市卫生人才交流中心统一负责招聘医师的户口、档案、继续教育、职称晋升、保险等管理。户口也可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

2.县卫生局负责招聘医师日常管理和监督管理,认真执行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制订的人员管理办法。每季度对招聘医师进行德、能、勤、绩随访;负责办理招聘医师注册手续或执业地点、范围变更手续;按月拨付招聘医师补助。

3.乡镇卫生院负责招聘医师的行政、业务日常管理,并作出勤记载,负责招聘医师年度考核、继续教育、职称晋升、党团组织关系等。为招聘医师提供必要的工作和住宿条件。

(五)培训与注册上岗

所有执业医师统一参加市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培训,时间1个月。县卫生局、用人单位负责办理招聘执业医师注册手续等。

六、保障措施

(一)试点工作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招聘医师按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市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用于招聘医师的“五险”单位缴纳部分。

(二)招聘医师在服务期间,根据本人绩效,按照单位奖金分配方案参与奖金分配。

(三)招聘医师在服务期间,符合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按政策规定申报评审(考试)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享受农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优惠政策(不含离退休的人员)。

(四)招聘医师男年龄在45岁(*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女年龄在40岁(*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的人员(不含离退休的人员),服务期满,本人自愿申请留下的,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录用为该单位在编正式职工,其参加工作的时间从招聘之日起计算(在此以前属国家公职人员的工龄连续计算)。

县卫生、人事、财政、编制部门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执业医师参与到试点工作中来,为乡镇卫生院引进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

八、监督与评估

(一)主动接受市项目办的监督。市项目办每年组织一次市级督导与评估,督导评估内容包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招聘医师工作情况和项目取得的效果等。

(二)县卫生局负责项目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督导,按要求定期完成相应资料信息的上报工作,每年度末完成项目开展情况报告,上报市项目管理办公室。

九、组织保障

上一篇:科学技术管理范文 下一篇:建设科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