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范文

时间:2023-03-17 08:04:43

证券交易

证券交易范文第1篇

从内容上看,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非互助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分散所有权,除向原有会员配售股票外,

其余的股票将发售给新投资者,包括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投资大众,使交易所的所有权和治理结构能充分反映更广泛的市场使用者的利益。

其次是分离所有权和交易权,任何符合资金和能力标准要求的国内外机构均能直接进入交易系统,从而使交易所所有者和市场使用者之间的利益正式分离。

最后是挂牌上市,一方面使交易所的所有权进一步分散化,另一方面又可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便利筹集资金,同时提高交易所运营的透明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交易所纷纷放弃传统的互助组织形式,转而改组为公司制,并迅速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许多原来采取会员制的交易所已经或计划

采取公司制。目前,除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外的各大证券交易所纷纷改制并上市(见表一),而处于世界霸主地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几度考虑改制方案。

第二,新成立的交易服务机构都采取了营利性的股份公司结构,如“自营交易系统运作机构”(PTS)和“另类交易系统”(ATS)。

可以预见,今后将有更多的交易所进行公司化改造,以适应证券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交易所治理结构变化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交易所治理结构变化的原因是近十

多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交易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

传统的交易所在成立时普遍采取非营利的互助组织形式,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交易所经营处于垄断地位下,会员制的组织方式对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最小,会员可通过互助组织控制服务价格;二是会员制交易所适应了交易非自动化的需要,

由于交易大厅空间有限,不可能将交易权给予所有投资者,因此,须对进入市场的资格加以限制,将交易资格分配给固定的会员或席位。

近十多年来,交易所之间的竞争白热化,竞争使传统的互助组织失去存在基础,最终导致交易所的治理结构向公司制转变。具体来说,交易所治理结构变化有如下几个原因:

1、竞争挑战会员制存在的垄断基础。证券市场的激烈竞争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资本市场全球化加剧了传统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交易所的垄断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2)由于技术进步,另类交易系统对传统交易所构成巨大威胁;

(3)监管体制变化鼓励竞争,如美国证监会1999年作出两个决定,允许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在不满纽交所服务的情况下可转到纽交所的竞争对手纳斯达克上市,并允许电子交易系统申请成为交易所,并自由交易在纽交所上市的股票。

激烈的竞争对交易所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是深远和重大的:其一,会员制存在的垄断基础不复存在,证券市场上交易所之间不断激烈的竞争使金融中介控制交易所服务价格的需要和能力下降;其二,激烈的竞争迫使交易所采取以获得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商业治理结构,否则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

2、交易自动化使交易所失去采取会员制的必要。会员制是技术不发达的产物,适应了交易大厅的需要。在自动化的市场,进入市场没有任何技术障碍,投资者可在任何地方买卖任何一家交易所的股票,投资者直接交易的成本较低,从而减少了对金融中介的需求。也就是说,交易自动化使得交易所的产权可同会员资格分离,交易所无须采取互质的会员制。

3、会员制交易所筹资成本高,不适应交易所发展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为对抗另类交易系统的竞争,交易所对技术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大,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在过去10年中对技术投资20亿美元,纳斯达克计划在今后6年中对技术投资6亿美元。因此,交易所需要进行再融资。会员制不能通过发行普通股,进行股权与交易权脱钩的股票融资。相比之下,公司制交易所有较大的优势,它可以发行股票并上市,通过引进外部股东进行融资,其筹资成本较低。

4、会员日益多元化,导致利益冲突与集体决策效率低,使交易所对市场环境变化反应迟钝,竞争能力下降。

公司化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角色的挑战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是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环节。证券交易所以其对交易环境和市场的专业化知识及对市场异常现象的快速反应,为证券市场参与者提供优质监管服务。

交易所在进行公司制改造、确立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关监管问题,最重要的是转制后以营利为目标的交易所能否较好地处理利益冲突,以较高标准履行自律监管职能和维护公众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剧原来交易所固有的商业角色和监管角色之间的利益冲突。在非营利的目标下,交易所在收入方面可能仅关注满足预算,但在营利目标下,交易所可能要求收入除了满足预算要求之外,还要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回报率。

在交易所对利润的追求中,利益冲突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化:(1)减少投入监管的资源;(2)交叉补贴,即当交易所的监管和商业运作都能产生收入,且收益率存在差距时,监管的资金可能再投资到交易所的商业活动中;而且,一些客户(如提供交易服务的另类交易系统)仅使用交易所的监管服务,但交易所将对这些客户的收费投入到交易服务中,加强同它们的竞争,这样,这种交叉补贴就扭曲了竞争;(3)非经济定价,即在交易所试图扩大其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时,可能会将价格定在较低水平,从而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来开展监管活动;(4)导致执法不严,如当某些客户对交易所的收入贡献很大时,或当暂停并调查一些交易非常活跃的证券的交易可能会影响交易费收入时,交易所可能不愿意对这些客户或异常证券交易行为采取严厉措施;(5)加剧交易所与其被监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当交易所监管对象恰好是交易所在某些业务方面的竞争对手时,在交易所营利目标下,利益冲突会更明显。

第二,交易所上市带来新的利益冲突。当转为公司制的交易所为提高公司知名度和筹集资金等目的而上市时,会出现新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的严重性可能会超过交易所本身固有利益的冲突。交易所上市可能使其对其他上市公司的监管更加复杂,歧视性的监管待遇更可能出现。在交易所对自己进行上市监管时,需重新审视其监管行为。

第三,影响交易所的公益性质。一个高效、公平和透明的证券市场对公众利益至关重要,一个良好运作的交易所具有公益性质。而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制交易所则可能会有损于交易所的这一公益性质。

公司化证券交易所监管利益冲突的化解机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就

有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但必须指出,这种利益冲突并非必然的,相反,外部竞争的压力、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合理的自律监管模式将有效化解监管冲突。

首先,公司制交易所具有提供优质监管服务的动机和能力。从动机上看,公司制交易所像普通商业企业一样,只有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吸引业务。也就是说,交易所只有有效监管市场,使市场公正、透明、有效,才能吸引更多的上市企业和投资者。再者,由于对违规行为进行货币化处罚可构成交易所的收入来源,将强化以利润为导向的交易所进行处罚尤其是货币处罚的动机,从而使监管更能够落到实处。最后,交易所股东出于自己的利益而维护交易所声誉,也将对有利于会员但却不利于市场发展的行为形成有力的约束。

从能力上看,一方面,公司制交易所愿意也能够投入更大的财力和人力更新监管的硬件设备,如计算机系统,从而能够提高监管水平,并设法平衡监管成本和收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公司制交易所市场反应迅速,能够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修改监管规则,更新监管标准。

第二,交易所间的竞争可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促使公司制交易所加强监管。进一步,如果交易所上市而变成公众公司,就必须严格符合一些标准,尤其是信息披露标准,这将使其运作更透明、更规范。

第三,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消除潜在的目标冲突。一般地,为化解利益冲突,公司制交易所的治理结构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设立有公共董事,以增加董事会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可能性;(2)对持股比例予以适当限制,如在澳大利亚交易所曾规定个人所拥有的交易所股份不得超过5%(2000年10月扩大到15%),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规定,除非获得安大略证券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持有的未偿付股份不得超过5%;(3)加强交易所决策的透明度,如要求公布有关规则、行动和决策等;(4)交易所的商业活动和监管职能相互独立,如在交易所内部设立独立的评估机构,评估和监督交易所的监管职能,或直接担起监管职能。如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成立了一个新公司--ASX监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加强交易所监管活动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伦敦证券交易所设立有独立的纪律委员会、纪律上诉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等。

第四,选择合适的自律监管模式有助于消除利益冲突。在交易所公司化后,可供选择的自律监管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

(1)内部分离模式,即交易所设立一家控股公司,下设两个分支机构,一个负责市场运作,另一个是非营利的监管机构,如那斯达克改制上市方案中就将其监管部门NASDR分拆组成一个专门的机构;

(2)监管分工模式,如Euronext,将监管分为会员监管和交易监管两部分,把与市场无关的所有自律功能集中到一个单一的机构,而各个市场则负责本市场的运作监管;

(3)分拆模式,即将交易所监管职能分拆出去,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独立的自律监管机构;

(4)部分自律监管功能转移模式,即将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监管权限,或将对上市交易所的监管权限移交给政府的证券监管机构,如英国将其上市审核权转移到金融服务局,香港证监会设立专门的部门把香港交易所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来监管,同时在香港交易所面临利益冲突时,监管其他上市公司。

以上4种模式各有利弊,交易所需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调整自律监管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化解交易所自律监管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启示与借鉴前已述及,会员制在交易所发展初期促进了交易所的成长,但竞争的加剧、技术进步和会员利益的冲突已威胁到会员制交易所的生存,导致全球交易所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公司化浪潮。公司制交易所反应更迅速,服务成本更低,技术更先进,且在决策时不必担心有利益冲突的会员的抵制,不拘于现状,并能有效化解监管冲突,是交易所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员制组织,也不是股份公司制组织。从法律上看,证券交易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如《证券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证券交易所是提供证券集中竞价交易场所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证券交易所是指依本办法规定条件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为证券的集中和有组织的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职责,实行自律性管理的法人”。但事实上我国证券交易所没有自主利益的载体,因而也不是自律性管理的独立法人,它更多地是一个执行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法规与行政命令的执行机构,可以说是既非会员制、又非公司制的“第三种模式”。

证券交易所本质上是一个金融服务企业,它提供证券交易及与交易有关的服务,并对这些服务收取相应的费用。如果说以前因全球交易所行业信息技术落后、以大厅为基础的交易系统高度封闭等原因,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服务企业存在较大差别的话,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充分发达和全球证券交易市场壁垒的迅速破除,这一差别的基础已不复存在。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第三种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合理性,解决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出现的许多尖锐问题,使我们的市场能够较平稳地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成了诸多国际同行的羡慕对象。然而,这种非市场化的第三种模式模糊了交易所和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分工关系,把证券市场发展和规范的最终责任正式或非正式地都集中到了监管机构身上,削弱了交易所在完成本应由交易所承担的产品创新、市场服务和一线监管等功能上的自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证券市场创新难、产品结构单薄、服务单一、一线监管力度波动大等问题。我国证券市场应该发挥的融资功能、资产定价功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功能及为市场参与者提供风险管理的功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我国已经加入WTO,正在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面对全球交易所的公司化浪潮,我们不应无动于衷,更不能逆潮流而动。由于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与一般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还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模仿国际市场的作法。正确的态度应是在认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变化着的市场情况,着手理清交易所的职责范围和治理机制,为最终与国际市场接轨做好准备。

摘要:世纪之交,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纷纷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浪潮反映了技术发展和国际证券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同时也为加强交易所竞争力,巩固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轴心"地位奠定了基础。在我国经济即将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全球证券交易所竞争白热化,证券市场结构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我国证券交易所必须未雨绸缪,直面体制转轨和国际化的双重挑战,采取积极措施,为最终树立竞争导向的发展理念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与国际市场接轨做好准备。

证券交易所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是证券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管者。世纪之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交易所的运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分化、大重组的时代,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交易所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给全球证券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加强了交易所的竞争力,巩固了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证券交易范文第2篇

一切存在者皆有其根据,证券交易中的民事责任亦然。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由于存在本来就作为先行被领悟的存在而原始地论证着,故任何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以其方式呈报出‘根据’,不管这些‘根据’是否特别地被把捉和适当地被规定。因为‘根据’乃是一般存在的一个先验的本质特征。”[1]证券交易民事责任的根据,是指证券违法行为人基于何种理由承担民事责任,对此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本文主要从哲学视野对其根据进行探究。所谓证券交易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就是要在本体论、价值论意义上说明,违法行为人为什么可以而且应当负担民事责任,国家为什么可以追究民事责任,而它本身也应当负担民事责任,即要说明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存在的可能性、应当性、正当性问题,这是有关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存在合理性之终极问题。 一、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存在的可能性 海德格尔说:“存在与存在的结构超出一切存在者之外,超出存在者的一切可能的具有存在者方式的规定性之外。存在地地道道是超越(transcedens)。”[2]这段话告诉我们,存在是超越具体存在着的东西,存在不是指“什么”。对“存在”的研究首先不是要追问“是什么”,即不是了解存在是什么东西,探究存在的性质、本质、属性等,而是要追问存在“何以是”,即何以“能在”,研究存在“何以是”,是要解决存在“可能性”问题,这是说探究最原始、本源意义上的存在,以及这种存在如何“显示”、“展示”“、在场”。在海德格尔看来“,可能性高于现实性”。[3] 必须首先解决“能在”,然后才谈得上在“什么”。可见,存在何以“能在”比存在“什么”更为根本、重要。可能性是存在论问题,是本体论要回答的。为此,我们必须首先从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存在的可能性出发,来阐述建立证券交易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和范围。 法律只能要求人们做其有可能去做的事,不能强迫他人做其不可能做的事。那么,在设定及归结证券交易民事责任时,应考虑人的心智与情感因素,以期真正发挥法律责任的功能。哈耶克指出“:既然我们是为了影响个人的行动而对其课以责任,那么这种责任就应当仅指涉两种情况:一是他预见课以责任对其行动的影响,从人的智能上讲是可能的;二是我们可以合理地希望他在日常生活中会把这些影响纳入其考虑的范围”。[4] 证券交易民事责任,是由于违反一定义务而导致的法律上的负担。 这种负担的可能性问题可以分解为,为什么违背义务可能导致一定的不利负担,为什么义务可能被遵守。 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就在于证券交易民事责任是一种理性约定。法律是人类理性的体现,证券交易民事责任正是这种理性的自觉运用。约定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成员,基于各自的理性考虑、为达到一定利益而相互做出的同意承担某种事项的表示。 约定的基本特性是,它是现性的、相互自我规定的、个人本体的。任何共同体所具有的强力,从根本上说是来自个人的理性结合与约定。理性约定是社会生活的最原初状态,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约定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人的理性追求是不断进步的,它引导人们对社会关系框架作出相应调整。理性力量是所有的人、国家和时代都有的,一个完善的、令人满意的法律体系可以建立在对人类社会生活所作的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5]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就是基于人类社会理性约定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在证券交易过程中,每一个个人可以依据理性和理性思维方式,为自己确定什么行为是应当作的、什么行为是不应当作的。理性给人确定的这种行为指示,实际上是要求人们在行为时要消除冲突。这种冲突实际上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由于恶的感望、冲动、要求驱动下的损他行为,如证券的发行和交易过程中,行为人以自己获利为目的,通过不实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手段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一旦认知理性预见到满足其它欲求的行为所引发的后果与人的利益实现相冲突的话,人的行为理性便坚决否定这种行为。人们通过理性而懂得,必须控制、约束损他行为。当每一个人通过理性而认识到必须控制、约束损他行为时,任何一个人向他人承诺不作损他行为,并要求他人也不作同样的行为时,如作了损他行为就应该负担责任,这种要求就能得到其他人基于同样理性思考的同意或承诺。这样,人们就能以契约或协议的方式确定一系列旨在于控制、抑制损他行为的行为规则,当社会公共权力机关来惩罚违反这些行为规则的行为人时,这些行为规则就成为真正的证券交易法律责任制度。当人民在相互协议、依据理性确定法律规则时,这种法律规则不仅包括不得做某事或必须做某事的义务限定,它同时还包括违反这种规则、做出损他行为后、违反规则者所应受到的惩罚。这种惩罚规定,构成法律规则中违法责任部分。而在《证券法》中就体现为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制度,它的作用就是禁止人们放望,让那些不能按理性行动的人能够约束自己,最终的目的在于维护个人正义的品德。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制度是维护以理性为基础的正义的手段。譬如,《证券法》规定:在证券交易过程中不得进行虚假陈述,不得进行内幕交易,不得操纵市场等等。由于这种法律规则,是每个人在理性状态下必须同意的,所以,每个个体都应遵从。 由此可见,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制度是理的产物,这种通过理性约定制定出来的规则,是公民们给自己制定的法律。正是这种使所有公民都信服的理性,不但使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制度具有了合理性基础,而且给公民们提供了他们有义务遵从的理由。 义务来自理性承诺,正是这种基于理性约定所产生的证券交易民事责任,为其自身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二、证券交易民事责任的应当性#p#分页标题#e# 责任是一种负担,但它必然是一种应负的负担,只有应当性肯定的负担才能构成责任。应当性问题,就是要回答证券交易民事责任为什么应该存在,其存在的合理依据是什么?证券交易民事责任最原始、最深刻的目的在于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这一点是对我们为什么需要证券民事责任与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在多大程度上合乎理性这一问题的回答。 因此,笔者认为,证券交易民事责任的应当性根据就在于利益。 利益是“人类个别地或在集团社会中谋求得到满足的一种欲望或要求,因此人们对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安排人类行为时,必须考虑到这种欲望和要求。”[6]把法律与利益联系起来,并把利益作为法律追求的重要价值是功利主义。英国法学家边沁首创功利主义法学,认为人的天性在于避苦求乐,即谋求功利,这是人们行为的动机,也是区别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和立法的原则,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倡新功利主义,主张法的目的在于利益。与边沁的功利主义强调个人利益不同,新功利主义强调社会利益。庞德的社会学法学和目前流行美国的经济分析法学,都是在功利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法律的任务在于调整、保障各种利益,并以最佳方式对利益实现合理配置,强调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 证券交易民事责任作为证券法律实现的保障机制,自然要以法律的利益价值作为衡量其合理性的标准,保证权利与义务、利益与负担(不利益)的合理分配。法律义务的违反,必然侵害他人利益。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就应通过补偿受害人的损害,以满足受害人的个人利益;通过惩罚侵害人,强加责任(不利益)于他,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证券市场可以缺乏许多东西,但不能没有投资者。投资者的存在,决定了证券市场的存在。只要有投资者,就必须考虑他们如何看待市场,评价自己的处境。 这就是所有证券市场都奉为最大价值的,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保护投资者,直观表现为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斥资,投资于公司股票,本质是在对证券市场有信心的基础上,投资于公司的未来、公司良好的管理风格及其乐观的前景、未来的获利能力等。对证券投资者利益的维护,关系到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民事责任具有直接补偿受害人的填补损害、预防违法、协助执行法律法规等功能,因此,追究违法者的民事责任,是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和信心的最直接和效果最好的手段。正因为此,我国《证券法》第1条“为了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的规定,明确地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立法宗旨和目的。 民事责任制度,通过对受害人遭受的损害予以充分的补救,从而能有效地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各种法律责任制度中,只有民事责任具有给予受害人提供充分救济的功能。在证券市场中,只有广大投资者才是市场的真正主体,如果投资者的利益在证券市场中因不法行为而遭受损害,其受害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补救,投资者就会减少投资甚至因丧失信心而拒绝投资,这就必然会阻碍资本的流动,影响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事责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当的。 三、证券交易民事责任的正当性 这主要是从价值论意义上来说明证券交易民事责任。 任何立法都有其价值取向,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应蕴涵并实现的首要法律价值是正义。 美国经济分析法学家波斯纳认为,“应当寻求一种正义的首要原则,一种政治和道德的规范,使之可以用来作为法律责任的基础。“正义”这种东西能使法官在决定最困难案件时的理由令人印象更深刻、更职业化和绝对必要,而较少主观性、政治性和捉摸不定(经常如此),也不会根据法官个人的价值和他们的道德政策偏好。”[7]所以,证券交易民事责任的首要价值应该是正义。 正是“正义”概念,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作为规范大厦组成部分的规则、原则和标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上。”[8]正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明,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条理,只要他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9]证券交易民事责任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具有正当性是其内在本质要求。这是因为:首先,在法律本体上,法律的强制性源自正当性。法律之为法不在于它是否出自国家,而在于是否正当,即立法权的来源是否正当,立法权的行使是否正当,特别是后者。如果不正当地行使立法权,其所立之规范失去正当性,则不是法。规则,只要是正当的,被人民认可的,并且涉及人们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则它事实上是法。社会公认的价值、权威性理论、优良的国际惯例等等皆适例。 其次,在法的执行层面上,强制力源于正当性,正当性是评价强制效力的标准。强制推行一种意志或强制他人作为或不作为,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因为强制是对他人自由的干预,因此在文明社会中强制受到严格的限制。法律正是限制非正当强制的主要工具。法律本身是对“非正当强制”的强制,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法律的强制才是正当的。也就是说,法律的强制不是专横的,否则就与人类设置法律的目的相左。法律的强制需要说明理由,以证明自己的正当。即法律的强制力根源于正当性。同时,法律的正当性是评价强制力效力的标准。法律为使用或抑制国家的集体强制力提供正当的理由。[10] 即当强制力发动、运作时及其以后,它要受正当性的评价,被证明为正当性的强制的效力得到肯定,被证明为不正当的强制将受到抑制或否定。 最后,在法的遵守层面上,正当性占主导地位。公民守法的行为源于法律知识积累、对法律正当与否的评价,以及对可能社会反应的功利性考虑。社会反应通过社会关系而影响行为人的利益。只要承认人是具有理性的人,社会关系的大部分具有正当性,是正当性观念的源泉,那么对社会反应的功利性考虑的背后就是正义。例如,发行证券的公司则负有义务保障股东权利的实现,有义务符合章程和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向股东支付股息和红利。这些行为的主要动力是他们的自主选择,这种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他处于社会之中,不履行这些义务将产生一系列不利后果:债权人的报复、失去信用导致社会的排斥反应而失去精神利益(受人尊重)和经济利益。这些关系与选择的基础,都是“自尊和尊重他人为人”这一最基本的正当标准。#p#分页标题#e# 如果履行债务被认为是不正当的,不公平的,那么,债务的履行将成为例外而不是常态。 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对正义的追求,使其在制度过程中,必然结合证券市场上证券交易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特殊关系的要求,从而一方面限制了证券民事责任范围,防止对正常的证券交易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为追究证券交易民事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法律进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正义”一直是人类立法和司法的价值取向。法律的目的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下,实现作为人类理想载体的正义。诚如英国法学家沃克所说,法的目的就在于在国与国、团体与团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实现正义;法的目的包括实现安全,获得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限度的幸福,达到普遍的满足及有关人的意志与另一个人的自由的协调,这些目的的实现就是正义。[11] 综上所述,证券交易民事责任,既是证券市场中各主体间的一种理性约定,同时,也是国家基于实质正当理由,为了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利而承担的义务,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证券违法行为的查处,民事责任的承担,保护在证券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投资者的利益,弥补投资者所遭受的损失,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由此可见证券交易民事责任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

证券交易范文第3篇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30岁(1986年10月7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2年]

公 司:XX公司

行 业:金融

职 位:证券交易员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金融学

学 校:北京师范大学

自我评价

具备良好的金融学专业知识,有3年证券交易员工作经验;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及风险控制能力,能为客户提供合理化的理财建议,实现利益最大化;熟练掌握证券交易技能,能及时准确的完成交易;熟悉交易员的工作流程,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在交易期间就可能影响市场的信息或者客户所关心的问题与客户保持沟通,为客户提供交易机会和建议;熟练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金融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证券交易员

工作经验

2010 /7—2012/7:XX公司[2年]

所属行业: 金融

业务部证券交易员

1.完成市场信息和客户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向客户传递公司产品与服务信息;

2.能独立完成为客户提供金融理财的合理化建议的工作,为客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3.向客户提供与证券经纪业务相关的服务工作;

4.为客户提供各种综合性基础理财咨询服务;

5.能按时完成销售任务目标,销售基金、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有一定的技巧。

2009 /6—2010 /6:XX公司[1年]

所属行业: 金融

业务部 证券交易员

1.能及时、准确地执行交易指令,保证交易顺利实施;

2.向投资经理及时提示市场和股票的交易变化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3.完成交易记录的整理工作,做好各类交易单证的保管和存档工作;

4.完成投研部门会议的记录和整理,完成文档的整理和保管;

5.完成投资经理安排的其他工作。

教育经历

2005/9—2009 /6 北京师范大学 金融学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证券交易范文第4篇

1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上证券交易系统功能的不断丰富、完善和使用的便利性,网上交易正成为证券投资者交易的主流模式,据统计,证券经营机构网上交易业务的交易量已经占到总交易量的80%以上,网上证券交易系统已经成为证券公司交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针对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事件日益增多。 “盗买盗卖”恶意行为、“证券大盗”等病毒木马给投资者和证券公司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影响到网上证券交易市场的长远发展,如何提升网上证券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已成为证券行业关注的热点。 2网上证券交易面临的问题和分析 2.1网上证券交易面临的安全问题 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的前提下,证券业的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在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的各个环节都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促使攻击事件变得越来越普及,网络犯罪活动已经从最初的个人恶意攻击行为,转变成目标明确,有组织、有分工的职业化行为。危及网上证券交易安全的病毒、木马、钓鱼、窃取、篡改等攻击手段层出不穷,大部分网上证券交易的用户安全防范意识不高,对于可能盗取用户口令的攻击手段没有任何防范能力。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证券交易体系的安全性。同时,以盈利为目的的黑色产业链,正促使这种局面愈加恶劣。 如近期集中爆发的网络钓鱼事件,更是给广大的网上用户,直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维护网络安全成为了证券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网上证券交易系统的安全可以分为账户安全和系统安全。保护账户安全是指保护个人账户的账户/密码、资金、交易行为等信息的机密性,不被他人窃取或监听;保护系统安全是指保护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使之不受合法账户的非法交易行为的影响。 分析证券交易中的异常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是保障网上证券交易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有效途径。 2.2网上证券交易异常行为定义和分析 证券交易中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在用户在买卖股票、债券或资金划转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举动。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异常交易实时监控指引》对证券交易异常行为的归类和定义,基本包括以下几种异常交易类别:高买低卖利益传送、资金频繁存取、长期闲置账户频繁异动、大量委托或查询请求、虚假申报、短线操纵、连续集中交易等。 1)高买低卖利益传送 证券交易盗买盗卖行为,通常是通过频繁交易国债或企业债品种,利用债券T+0交易、无涨跌停、且交投不活跃的特点,通过高买低卖方式,实现利益输送。此类异常行为一般在市场整体交投不活跃、投资者不经常查看账户状态的情况下进行,降低了被投资者及时发现的可能。 2)长期闲置账户频繁异动 长期闲置的账户突然发生异常波动,包括频繁登录、频繁交易,或无交易频繁转账等,都可以视为疑似异常行为。如,正常交易日无交易账户资金划转每天发生3次以上,或者无交易账户资金划转每天发生1次,且持续发生3天以上,出现接近于大额现金交易标准的现金收付的交易行为。 3)大量委托或查询请求 攻击者通过利用多个账户发送大量无效的委托或查询请求(如失败委托或不可能成交委托),攻击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交易系统需要对委托、查询订单进行处理,势必会占用券商交易系统和交易所撮合系统的资源,也会影响到其他用户的正常交易行为。 除上面介绍的异常行为外,虚假申报、短线操纵、连续集中交易等也严重影响了网上证券交易的政策秩序,需要及时发现并予以控制。 但是,网上证券交易的异常行为是在不断变化的,很难仅凭借现有的行为特征予以识别和防范,还需要不断了解新的异常行为,并作出反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异常行为分析方式,它通过收集交易行为数据,利用挖掘算法,对数据进行清理、降维、归纳、模式识别、结果分析与评价,不断丰富异常行为数据库,从而实现对网上证券异常交易行为的及时预警。 3基于数据挖掘的证券交易异常行为分析 3.1数据挖掘的概念及方法 数据挖掘常特指数据库数据挖掘(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按照Fayyad的定义,“KDD是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1]。 数据挖掘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数据准备、数据挖掘以及结果的解释评估,可以参见图1中给出的多处理阶段过程模型。 1)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包括数据选取(Selection)、数据预处理(Preprocessing)和数据变换(Transformation)等工作。数据选取用来确定发现任务的操作对象,即目标数据(TargetData),根据用户的需要从原始数据中抽取一部分数据。数据预处理把目标数据处理成便于挖掘的形式,一般包括去噪声、缺值数据处理、消除重复记录以及数据类型的转换等操作。 2)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首先确定挖掘的任务,如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发现,或序列模式发现等。然后选择采用哪种挖掘算法,算法的选择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针对数据本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算法挖掘;二是针对用户的需求(是获取显式的规则还是抽象的模型等)采取相应的算法挖掘。数据挖掘阶段是数据挖掘过程的核心,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也都是针对挖掘算法展开的。#p#分页标题#e# 3)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数据挖掘的结果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用户的要求,其中可能包含冗余或无用的模式,这就需要将其剔除。另外,由于数据挖掘的结果是面向人类的,因此需要将结果转化成易于理解的形式(如产生式规则),提交给用户。 3.2基于数据挖掘的异常交易行为分析 系统从网络中得到反映交易行为的交易数据,存入交易行为库中,根据现有的异常交易行为的模型,提取其行为特征,判断该行为是否是为异常,能够明确判断为正常或者异常的行为可直接被处理,不能丰富异常行为库,本文分析的重点是无法判知的行为,对于未知行为,利用专家系统和数据挖掘算法对其进行威胁分析和特征提取,得到新的异常交易行为的规则和模型,扩充了异常行为库,并应用于之后的行为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主要基于历史交易行为数据提取交易行为异常特性,即使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配置发生改变,也能从新的交易行为中自动发现新的异常行为特征。因此这种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对专家知识的依赖,不存在知识获取的瓶颈,而且也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基于异常交易行为分析应用模型,选取到合适的算法对交易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就非常重要。 4常用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4.1GSP算法研究 4.1.1算法简介 GSP(GeneralizedSequentialPatterns)算法是宽度优先算法,算法引入了时间约束、滑动时间窗和分类层次技术,同时利用哈希树来存储候选序列[3]。 GSP算法首先扫描序列数据库,得到长度为1的序列模式L1,作为初始的种子集。 根据长度为i的种子集Li通过连接操作和剪切操作生成长度为i+1的候选序列模式Ci+1;然后扫描序列数据库,计算每个候选序列模式的支持数,产生长度为i+1的序列模式Li+1,并将Li+1作为新的种子集。 重复上一步,直到没有新的序列模式或新的候选序列模式产生为止。 L1==>C2==>L2==>C3==>L3==>C4==>L4==>…连接阶段:如果去掉序列模式s1的第一个项目与去掉序列模式s2的最后一个项目所得到的序列相同,则可以将s1与s2进行连接,即将s2的最后一个项目添加到s1中。例如(1,2)(3)去掉第一个项目与(2)(3,4)去掉第二个项目所得到的序列均为(2)(3),因此将两者连接为(1,2)(3,4)。 剪切阶段:若某候选序列模式的某个子序列不是序列模式,则此候选序列模式不可能是序列模式,将它从候选序列模式中删除。 候选序列模式的支持度计算:利用hash树的方法。对于给定的候选序列模式集合C,扫描序列数据库,对于其中的每一条序列d,找出集合C中被d所包含的所有候选序列模式,并增加其支持度计数。 GSP算法也是一个Apriori类算法,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AprioriAll算法相似。由于约束条件的使用,相应会使算法复杂一些,也会以相应的开销为代价,但总体来说,效率比AprioriAll高2-20倍。 4.1.2算法分析 GSP算法有效地减少了需要扫描的候选序列的数量,同时克服了基本序列模型的局限性,减少多余的无用模式的产生,更加切合实际。但是,如果数据库的规模比较大,则有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候选序列模式。需要对序列数据库进行循环扫描。对于序列模式的长度比较长的情况,由于其对应的短的序列模式规模太大,GSP算法很难处理。 对于证券交易行为库来说,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库,并且也只有库中的数据越多,得到的结果才能更接近实际情况,在用GSP算法对异常行为做数据挖掘时,算法的效率较低。 4.2PreFixSpan算法研究 4.2.1算法简介 PrefixSpan(Prefix-ProjectedSequentialPatternsMining)[4]算法是一种深度优先算法。通过扫描数据库发现频繁1-序列模式,把数据库投影到前缀序列库,重复序列发现和投影操作,任何一个频繁序列都可以由它的频繁前缀生长得到。 PrefixSpan算法的基本定义有前缀、后缀、投影等。 前缀:设每个元素中的所有项目按照字典序排列。给定序列=<e1e2en>,=<e1’e2’em’>(m≤n),如果ei’=ei(i≤m-1),,并且(em-em’)中的项目均在em’中项目的后面,则称β是α的前缀。 投影:给定序列α和β,如果β是α的子序列,则α关于β的投影必须满足:β是的前缀,是α的满足上述条件的最大子序列。 后缀:序列α关于子序列β=<e1e2em-1em’>的投影为=<e1e2en>(n>=m),则序列α关于子序列β的后缀为<em”em+1en>,其中em”=(em-em’)投影数据库:设α为序列数据库S中的一个序列模式,则α的投影数据库为S中所有以α为前缀的序列相对于α的后缀,记为。 投影数据库中的支持数:设a为序列数据库S中的一个序列模式,序列β以a为前缀,则β在α的投影数据库中的支持数为中满足条件的序列的个数。 算法的基本过程是: 首先扫描序列数据库,生成所有长度为1的序列模式。 根据长度为1的序列模式,生成相应的投影数据库。 在相应的投影数据库上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在相应的投影数据库上不能产生长度为1的序列模式为止。#p#分页标题#e# 4.2.2算法分析 该类算法不需要生成候选项集,大大缩减了检索空间,聚焦于小搜索空间,寻找频繁模式的过程更有针对性且高效,映射后的序列库逐渐缩小,在实际情况中,映射库缩小很快,因为只有很小一部分前缀会生长到长模式。算法的主要开销在于投影数据库的构造,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如果存在大量的序列模式,并且需要为每一个序列模式建立一个投影数据库,开销就比较大,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异常行为模式,为异常行为分别建立投影数据库是很必要的,这样势必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做分析,并且算法实现比较复杂。 4.3孤立点挖掘算法研究 4.3.1算法简介 孤立点挖掘技术[5]是数据挖掘技术的一种,用于研究偏离了绝大多数对象的很小一部分数据。孤立点挖掘可以描述如下:给定一个n个数据点或对象的集合,及预期的孤立点的数据k,设定某一阈值,以阈值来量化对象之间的差异,发现与剩余对象之间的差异超过该阈值的所有对象。本系统中使用的是孤立点挖掘的LDC-mine[2]算法,下面是几个定义: 定义1:对象p的k距离:对于任何一个正数k,对象p的k距离即,K-dis(p),被定义为d(p,o),在对象p于对象o之间满足:至少有k个对象,使得;至多有k-1个对象,使得。 定义2:对象p的k距离邻居:给定一个对象p的k距离,p的k距离包括所有和p的距离小于k距离的对象,即:。这些对象叫做p的k距离邻居。 定义3:对象p的局部偏差率:给出以对象p的k距离邻居,以p为圆心,以k距离为半径,得到一个包含所有k距离邻居的圆,计算出k距离邻居的质心,然后对象p的局部偏差率LDRrk(p)为:LDC-mini算法,简单地说,对象p的局部偏差率越大,就认为以对象p为圆心,k为距离的半径的圆内,对象集对对象p的影响越小,对象p偏离大多数对象的概率就越大,对象p就越可能是一个孤立点。 4.3.2算法分析 该算法在总体数据样本中,以孤立点表征异常行为,适用于证券交易的实际情况,并且算法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来说开销都较低,实现起来相对简单,在对交易行为进行数据挖掘时是较优的算法选择。 5孤立点挖掘算法在网上证券交易异常 行为检测中的应用本文将基于孤立点挖掘的算法用在如高买低卖模型、资金频繁存取模型、长期闲置资金频繁交易模型、委托请求DoS攻击模型、查询请求DoS攻击模型等模型中。各个模型中的k距离空间各维度的物理含义各不相同,但是应用的算法是相同的,下面以委托请求DoS攻击模型为例,说明LDC-mini算法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委托请求DoS攻击是指:是用户本人出于某种目的,使用自己的账号发送大量委托请求,攻击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占用券商交易系统和交易所系统的资源,进而影响到其他用户的正常交易行为。 委托请求攻击中有两个指标有异于正常的委托请求:“小额委托/总委托”比和“失败委托/总委托”比。利用LDC算法进行委托请求DoS攻击检测步骤如下: (1)根据历史样本得到“小额委托/总委托”比和“失败委托/总委托”比的缺省对象,Pd=<Sd,fd>。 (2)计算当前账户一段时间内的“小额委托/总委托”比和“失败委托/总委托”比,得到对象Pc=<Sc,Fc>。 (3)确定Pc的k距离。 (4)检索历史样本确定Pc的k距离邻居集合。 (5)计算出对象pc的局部偏差率(6)如果pC的超过预先设定的某一阈值,则说明Pc对象属于孤立点,该账户可能正在发起委托请求的DoS攻击。 6结论 本文通过对常用数据挖掘算法的对比分析,最终提出将孤立点挖掘算法应用于网上证券交易异常行为的检测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网上证券交易异常行为识别和分析的难题,提升了证券交易系统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以确保进一步防范盗买盗卖此类业务风险,从而促进证券交易市场健康、平稳地持续发展。

证券交易范文第5篇

一、甲方需是自然人,并承诺对与本协议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交易所的通告、规定和交易品种及其风险、交易规则有充分的认识。

二、_________卡是甲方用于通过乙方与指定银行(具体可以询问开户营业部柜员或参见有关告示)的连通网络在指定银行的储蓄柜台临柜对甲方在乙方的资金帐户进行存取业务,在乙方营业部的磁卡自助委托等系统上(包括柜台委托)进行证券买卖,交割及成交回报,股票余额咨询、资金查询等业务所申领的专用卡。这些项目皆以甲方持有_________卡及输入正确的证券交易密码为准。

三、甲方正常使用_________卡的具体时间以相关银行和乙方具体规定为准。

四、甲方在签订本协议时,必须详细填写相关资料,并确保所提供资料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有效,并且,当有关资料发生变化时,甲方必须及时通知乙方,否则,因所提供资料不实或不详或未及时将己经变化的资料信息通知乙方而造成的任何损失,由甲方自行承担。

五、甲方可凭_________卡和银行提供的密码(以下简称_________卡密码)在相关银行的联网储蓄网点办理甲方在乙方的资金帐户存取款,以及办理资金余额杏询业务。五万元以上的大额兑现需到相关银行规定的特定营业网点办理或提前1日向相关银行储蓄柜台预约办理。_________卡密码是专门应用于在相关银行的联网储蓄网点办理资金存取和查询的密码。甲方可凭原始密码及身份证在相关银行指定的柜台网点修改_________卡密码。甲方若遗忘_________卡密码可凭_________卡及本人身份证到相关银行信用卡部重新设置。

六、甲方取款不得透支,存款需足额存入,甲方随时可通过乙方的委托电话进行存取款查询确认。若由于交易所休市、电脑故障、自然灾害、电力中断、通讯故障等乙方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事件造成甲方实际存取资金数与乙方帐面数不符时,甲乙双方应互相协作发现并解决问题,乙方对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事件对甲方造成的损害,不承担任何责任。乙方与相关银行可协助甲方查明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妥善解决。甲方在转帐过程中如遇问题可通过乙方电话进行咨询。

七、甲方通过相关银行的储蓄柜台下达的存取款指令,以电脑记录和相关凭证为准,并授权乙方与相关银行依据甲方指令进行操作,甲方对其下达的所有存取款指令所产生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八、甲方在划转资金时,必须通过密码进行。甲方务必注意其专用密码的使用、保密及经常更换。凡使用甲方_________卡密码从在乙方的资金帐户中进行的取款业务视为由甲方亲自办理,因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亦由甲方承担。对甲方的误操作或被他人窃取密码后进行的操作,乙方与相关银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九、因乙方过错致使甲方的资金被盗提的,由乙方负责归还甲方被盗资金及其按同期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出的利息,除此之外,乙方不再承担其他责任。因相关银行的原团致使甲方的资金被盗提,并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由相关银行负责赔偿甲方的损失,乙方不负责补偿甲方损失。

十、甲方可凭_________卡及证券交易密码在乙方及与乙方漫游联网的营业部磁卡自助委托等系统上进行证券买卖,交割及成交回报,股票余额查询、资金查询业务。证券交易密码是甲方进行证券委托买卖的重要凭证。乙方郑重提醒甲方务必注意证券交易密码的使用和保密并保持经常更换,甲方若遗忘证券交易密码可凭_________卡、本人身份证、股东帐户卡、资金帐户卡到乙方重新办理。凡使用甲方证券交易密码所进行的一切交易,均视为甲方亲自办理之有效委托,因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甲方承担。甲方自行承担由于其密码失密给其造成的损失。

十一、甲方通过磁卡自助等委托方式下达的委托买卖指令,均以电脑记录资料为准,甲方对其委托的各顼交易活动的结果承担全部责任。甲方应在委托指令下达后三个交易日内向乙方查询该委托结果,当甲方对该结果有异议时,须在查询当日以书面形式向乙方质询。甲方逾期未办理查询或未对有异议的查询结果以书面方式向乙方办理质询的,视同甲方已确认该结果。

十二、甲方若不慎丢失_________卡,应凭本人身份证、证券交易密码尽快在乙方办理挂失手续,乙方对甲方正式申请挂失_________卡前可能遭受的损失不承担责任。若由于甲方使用不当造成_________卡损坏,甲方应凭原卡、本人身份证、证券交易密码向乙方申请办理换卡,乙方收取工本费_________元。

十三、本协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双方协商解决。经协商后仍不能解决的,由当事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取诉讼方式解决。

十四、乙方有权根据有关法规政策的要求或者认为必要时对本协议书进行修改,有关修改以书面形式在乙方的营业场所公布。公布后一个月内,甲方未提出书面反对意见的,视为甲方同意该修改。如果甲方在一个月之内提出书面反对意见的,则甲乙双方可以就此进行协商,如果通过协商不能达成共识,一方通知另一方后可以决定终止本协议书。

十五、本协议书在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至甲方提出销户或乙方根据情势变更原则终止本协议时失效。

十六、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壹份,每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证券交易范文第6篇

一、甲方需是自然人,并承诺对与本协议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交易所的通告、规定和交易品种及其风险、交易规则有充分的认识。

二、_________卡是甲方用于通过乙方与指定银行(具体可以询问开户营业部柜员或参见有关告示)的连通网络在指定银行的储蓄柜台临柜对甲方在乙方的资金帐户进行存取业务,在乙方营业部的磁卡自助委托等系统上(包括柜台委托)进行证券买卖,交割及成交回报,股票余额咨询、资金查询等业务所申领的专用卡。这些项目皆以甲方持有_________卡及输入正确的证券交易密码为准。

三、甲方正常使用_________卡的具体时间以相关银行和乙方具体规定为准。

四、甲方在签订本协议时,必须详细填写相关资料,并确保所提供资料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有效,并且,当有关资料发生变化时,甲方必须及时通知乙方,否则,因所提供资料不实或不详或未及时将己经变化的资料信息通知乙方而造成的任何损失,由甲方自行承担。

五、甲方可凭_________卡和银行提供的密码(以下简称_________卡密码)在相关银行的联网储蓄网点办理甲方在乙方的资金帐户存取款,以及办理资金余额杏询业务。五万元以上的大额兑现需到相关银行规定的特定营业网点办理或提前1日向相关银行储蓄柜台预约办理。_________卡密码是专门应用于在相关银行的联网储蓄网点办理资金存取和查询的密码。甲方可凭原始密码及身份证在相关银行指定的柜台网点修改_________卡密码。甲方若遗忘_________卡密码可凭_________卡及本人身份证到相关银行信用卡部重新设置。

六、甲方取款不得透支,存款需足额存入,甲方随时可通过乙方的委托电话进行存取款查询确认。若由于交易所休市、电脑故障、自然灾害、电力中断、通讯故障等乙方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事件造成甲方实际存取资金数与乙方帐面数不符时,甲乙双方应互相协作发现并解决问题,乙方对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事件对甲方造成的损害,不承担任何责任。乙方与相关银行可协助甲方查明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妥善解决。甲方在转帐过程中如遇问题可通过乙方电话进行咨询。

七、甲方通过相关银行的储蓄柜台下达的存取款指令,以电脑记录和相关凭证为准,并授权乙方与相关银行依据甲方指令进行操作,甲方对其下达的所有存取款指令所产生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八、甲方在划转资金时,必须通过密码进行。甲方务必注意其专用密码的使用、保密及经常更换。凡使用甲方_________卡密码从在乙方的资金帐户中进行的取款业务视为由甲方亲自办理,因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亦由甲方承担。对甲方的误操作或被他人窃取密码后进行的操作,乙方与相关银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证券交易范文第7篇

一、审计合谋模型 审计合谋是指上市公司的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与经营决策者(我们称之为人)串谋,采用违规违法手段,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使得股东和公众投资者不能真实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审计合谋破坏性很强,在现实经济中普遍存在。它使得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而且严重地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所披露的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并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当审计合谋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使市场秩序陷入混乱。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保证是会计信息质量,而且还可以防范财务舞弊和会计操纵行为。 信息不对称是审计合谋的理论基础。由于审计人员与上市公司股东(委托人)以及经营者(人)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人由于时间、精力和技术原因无法对人实施有效监督,所以通过引入第三方独立审计人员来监督公司经理人以防止其道德风险。但审计人员仍然可以利用其拥有的私人信息做出与委托人利益不相符的行为,与公司经理人瓜分信息租金。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具有新兴加转轨的特征,各项法律法规仍不完善,证券交易市场换手率高、投机性强。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有着很强的利益冲突。上市公司重筹资,轻改制以及不注重向投资者分红的现象非常突出。因此,加强上市公司审计的监管,防止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的合谋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至关重要。我们所构建的审计合谋模型是一个二层委托结构,即委托人—人—监督人(审计人员)。 在这个模型中,委托人为防止人利用其拥有的私人信息以获得信息租金,聘请独立审计人员对人进行审计,我们所关心的是进行一个机制设计来防止人和审计人员的合谋行为。如果由一个审计人员对人进行监督,那么人(经理人)与审计人员合谋的可能性增大,进而使委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本文根据博弈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审计合谋问题,我们引进两个审计人员对经理人(人)进行监督,以防止审计合谋。 我们来考虑模型中有两个审计人员的情形:当出现两个审计人员所提供的审计报告不一样时,说真话的审计人员有充足的材料证明他的报告是真实的,而讲假话的审计人员不可能提供这样的证据。说真话的审计人员只存在将高生产效率、低边际成本类型的人报告为低生产效率、高边际成本类型人的情形,不存在将高边际成本类型的人报告为低边际成本类型人的情形。委托人对审计人员的奖励是从人那里抽取的信息租金和对提供不实审计报告的审计员处以的罚金。这里我们假设审计人员有着较低的机会成本,即2w<Δθ•q。另外,我们还假定人在和审计人员谈判时占据较为强势的地位,审计人员不能和人讨价还价,人有权决定转移支付的大小,审计人员只能是接受或者拒绝人的转移支付。根据理性经济人假定,人对两个审计人员提供的转移支付一定低于其所拥有的信息租金。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假定人将一半的信息租金转移给两个审计人员,每个审计人员将分享信息租金41Δθ•q。 下面我们要看一看委托人如何设计一种机制来达到最优的奖励水平和处罚水平。表1是在人为高生产效率、低边际成本类形θ时,两个审计人员相应的支付矩阵:为了使得两个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θθ成为Nash均衡,需要满足如下条件14w≥w+Δθqp,即14p≥Δθq。同时为了不让(θ,θ)组合成为Nash均衡,需要满足14w+f≥w+Δθq即14f≥Δθq。所以,最优的处罚和奖励水平都是14fpθq==Δ。此时,可以得到委托人不聘请审计人员的期望收益是Δθq2w>0。 从上述委托模型的博弈分析中发现,只要委托人聘请的独立第三方审计人员的机会成本低于人拥有的信息租金,尽管聘请审计人员对人进行监督增加了企业成本,但对于有效防止经理人与审计人员的合谋来讲还是值得的。 委托人在进行机制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个是委托人不要同时派遣两个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很容易和经理人(人)形成合谋。另一个是委托人不要聘请一个内部审计人员、一个外部审计人员,因为经理人容易和内部审计人员形成合谋,变成一个利益体,这样就不能形成监督人(审计人员)之间的囚徒困境。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同时聘请两个外部审计人员,让他们形成囚徒困境的局面,来达到防范审计合谋的目的。 二、信号传递模型 信息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认为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无碍实现符合委托人最大化收益的交易。在证券市场中,由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这就有可能使得上市公司做出有悖于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选择,诸如虚假信息陈述、内幕信息交易、盈余操纵等。通过建立健全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可以提高证券市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大大降低上市公司的逆向选择问题,起到提高证券市场交易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问题关键是,采用何种监管方式有效减少证券市场交易中上市公司的逆向选择问题。 在证券市场的信号传递机制的具体设计中,证券市场中的信息优势方如上市公司与信息劣势方会通过信息的有效供给与披露实现信息对称,进而消除证券市场中的逆向选择行为。此种信息对称实现需要一个前提,即信息优势方向信息劣势方提供的信息具有难以模仿的特点或者具有较高的模仿成本。这样方可有效防止拥有低质量信息者通过模仿高质量的信息向监管者提供并进而获取不正当利益。下文对证券二级市场进行模型化研究。 1、基本假设 假设上市公司真实质量为θ,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这一情况。上市公司通过信息披露向投资者传递的股票价格为R,有R≥θ。R与θ的差距即为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扭曲程度,用τ表示。有τ=R-θ。由公式可以得出,上市公司的真是质量越高,扭曲程度越小,即τ是边际收益递减。#p#分页标题#e# 假设上市公司信息传递成本为C,C=C+Cp+fC。 其中,C表示信息披露成本。是上市公司在证券监管部门信息强制披露要求下付出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成本,该参数是一个常量,不随上市公司自身质量和信息披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Cp是查处成本。当上市公司提供的信息与真实情况偏离即存在信息扭曲时时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用证券监管部门发现信息扭曲的概率与相应惩罚力度之间的乘积即P•D表示。 监管部门的查处成本与上市公司信息扭曲程度相关,Cp(τ)。 通过c对τ求一阶导和二阶导得出:τpC>0,上市公司的查处成本与信息扭曲程度成正比;0()22>τpC,上市公司的信息扭曲程度对于查处成本的边际效应递增。 上式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情况与自身真是质量偏离程度即信息扭曲程度越大,证券监管部门发现及惩处力度越大,上市公司面临的查出成本也会随之急速上升。 fC表示信息扭曲成本。上市公司披露的股票价格信息高于自身真实质量时,在信息披露时需要支付的高于一般性信息披露的成本。信息扭曲成本和上市公司的信息扭曲程度相关,且有τfC>0,即信息扭曲成本与信息扭曲程度正相关。 并且,上市公司为保持二级市场的股价而支付成本所放弃的其他机会下的成本作为一种隐形机会成本,用iC表示。 iC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对新增资本的需求情况;二是在特定经济时期社会的宏观经济形势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条件和盈利情况的影响。结合上述因素,可得τ和C的关系:τpC>0,0()22>τpC,即上市公司的信息扭曲的边际成本递增。 2、信号传递收益的假设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公众投资者无法辨别上市公司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上市公司可借机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再融资等互动并获取收益P。假定公司的收益只与股票价格信息相关,与公司的真实质量θ关联不大,也就是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决定了公司的收益状况,记为P(R)。设e(τ)=P(θ+τ),e(τ)为信息扭曲收益函数,用以反映上市公司信息扭曲程度与其收益的影响,关系为τe>0。假定公司在业绩虚构造假上服从边际收益递减,有0()22<τe。根据前面的模型假设,我们对上市公司信息扭曲行为τ和信息造假成本C以及收益函数e进行均衡分析。对于公司收益曲线e,有τe>0,0()22<τe,e在[0,+∞)上是凸增函数。对于C有τC>0,0()22>τC,C在(0,+∞)上是凹增函数。当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为公司真实质量,即τ=0时,上市公司支付的成本仅为信息披露成本。当存在信息扭曲,即当τ>0时,上市公司应为其传递虚拟信息的行为支付额外的成本。也就说,成本函数C在τ=0处形成一个间断点。下文将分析在既定C和e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行为表现。 我们定义下面的净利润函数U(τ),有U(τ)=e(τ)-C(τ),其中τ∈[0,+∞)。假设上市公司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则需要找到一个τ,使τ满足U(τ*)≥U(τ)。 这个τ称之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扭曲程度。τ可以看做是上市公司信息扭曲的均衡点。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U(τ)=e(τ*)-C(τ*)≤e(0)-C时,公司进行虚假信息陈述以及造假并不值得,上市公司会选择向公众投资者传递真实的股票价值信号,γ=e(0)-C则被看做上市公司传递虚假信息即信息扭曲发生的临界值。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过程实质为信号传递过程,上市公司是否进行信息的虚假传递或信息的扭曲程度取决于上市公司的收益函数e和造假成本函数C。即证券交易市场的信号传递机制由e和C两个函数共同决定。单独依靠一个收益函数或造假成本函数的高低无法决定一个信号传递机制的好坏,只有通过一个高的信息扭曲成本函数和高低的虚假信息陈述收益函数共同作用才可有效激励上市公司提供真实信息,建立一个合理的信号传递机制。由于上市公司的造假收益函数受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往往难以直接估量与控制,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信号传递机制更多依赖对上市公司信息扭曲成本这一较为容易控制的因素。在证券市场的监管实践中,证监会通过各种方法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扭曲成本加以控制和影响,如加大对虚假信息传递行为的惩处力度,通过加大上市公司信息虚假陈述的查出成本pc,实现对信息扭曲成本C的影响。但同样应该注意到,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者作为信息劣势方,加之个别努力行为的边际效应递减作用的共同影响,若仅凭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扭曲成本这一查处行为,很难实现理想的监管效果。 由上述分析可知,上市公司信息扭曲成本是由信息造假成本、处罚成本、信息披露成本等构成的。所以,证券监管部门采用系统的监管办法,从多方面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造假成本,才能达到减少证券市场逆向选择的目的。

证券交易范文第8篇

1概述 近年来,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获得高速发展,带来资本流动性与交易量的急剧增大[1],使得降低交易系统延迟的需求凸现出来。同时,程序化交易、算法交易、高频交易的大量使用,也造成追求更细粒度交易时间的“竞赛”不断升级。事实上,消息传输带宽、延迟方面的问题已成为证券交易行业近年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之一。 面对挑战,以纽交所、德交所、加拿大Chi-X交易所、美国Bats交易所为代表的全球主要交易所已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纷纷采取措施降低交易延迟,以毫秒甚至微秒来计算证券交易延迟的“低延迟证券交易系统”因此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给出证券交易延迟的分析框架和分类方法,并针对构建低延迟证券交易系统时的软件集成和开发,研究了操作系统、消息中间件、软件开发、性能测试及优化等相关软件关键技术。 2证券交易系统延迟分析框架 与其他金融服务应用相比,证券交易具有时间集中、数据密集的特点,对交易速度具有很高的要求。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2009年日均成交股票达到了100多亿股,股票每秒的成交量则达到了数万笔之多,与此同时,每秒钟有数以万计的订单、确认、回报、行情等消息被产生。 广义上的证券交易延迟是指由订单等交易指令从市场参与者系统发出,到交易系统接受、处理,并返回处理结果的时间开销。而狭义上的交易延迟是指交易指令从进入交易系统接入点之后到处理结果返回接入点之间的时间开销。对于证券交易所这种集中式的交易系统来说,客户方系统和网路等外部延迟因素不可控,因此低延迟证券交易系统的构建主要基于后者进行讨论。对于证券交易系统,根据经过的处理环节,交易延迟可细分为以下5类: (1)消息处理延迟:应用消息传输过程中的消息格式转换、消息可用性机制相关的时间开销。 (2)通信处理延迟:主机的协议栈处理开销。 (3)调度延迟:主机提出请求到请求开始被处理的时间开销。 (4)发送/接收延迟:主机向网络发送或接收协议包的开销。 (5)传播延迟:在传播介质上传输的时间开销,主要与传输距离和传输介质相关。 相应地,交易延迟的影响因素涵盖了网络、CPU、存储器、网络接口性能等硬件相关的因素,以及操作系统、中间件(主要为消息中间件)、应用软件等软件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层次上对证券交易延迟造成影响。其中,根据文献[2],对于高性能、低延迟硬件环境的系统来说,大部分的开销由软件处理所引起。因此,在构建低延迟证券交易系统的时候,尤其需要对这些软件延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尽量避免或降低延迟影响因素造成的影响,降低交易的延迟。 3低延迟证券交易系统软件关键技术 3.1操作系统 常见的通用操作系统存在以下不适于低延迟处理的地方: (1)虽然理论上操作系统时钟最小可以与硬件中断处理的时间相等,但通用操作系统的时间管理一般采用粗粒度的周期性时钟中断。尽管对操作系统本身而言,这避免了频繁进行进程上下文切换,但也使调度的时钟延迟在最坏情况下可能等同于时钟的间隔,从而成为延迟产生的最大来源[3]。 例如,Linux缺省时钟间隔粒度为10ms,因此最坏情况下内核和用户空间应用程序需要使用一个时间间隔来进行调度。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休眠的进程,即便唤醒条件已经触发,也许需要10ms的时间才能被调度执行,这显然难以满足低延迟应用的要求。 (2)通用操作系统中大量存在的非抢占式处理会对低延迟处理造成影响。这是因为,即便操作系统已经使用了细粒度的时钟,而且硬件也及时地产生了一个时钟中断,但如果中断被屏蔽或者内核运行在非抢占式代码区,也会造成内核不能及时中断,应用程序依然得不到及时的调度执行,这样的延迟可能会长达50ms~100ms[4]。 (3)线程调度策略也可能造成较大的延迟。即便操作系统使用了细粒度的时钟,并且使用了抢占式方式可以及时中断,但如果优先权不够,还是无法被立刻被调度执行。实时系统领域对该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其中较好的一类办法是使用按比例的实时调度器[5],它能按照比例对不同类型的应用线程进行调度,前提是所有线程都是抢占式的,而且使用粒度更细的时钟。 (4)通用操作系统一般都使用虚拟内存,因为这使得并发执行的程序可以在运行程序时,只将运行需要的部分载入内存,从而允许程序空间的总和可以远大于实际可用的RAM内存。对于时分系统来说,虚拟内存不会产生问题。但是对于实时系统,这种页面调度与交换会造成无法容忍的不确定性延迟。 为支持实时、低延迟的应用,一些面向操作系统的实时技术被提出。文献[6]实现的实时操作系统利用MINIX无任何页面调度与交换的特点,使用基于优先权的调度器替换了MINIX操作系统原本基于循环的调度器。该方法对时间粒度的要求不太高的应用比较适合。QNX[7]系统在Unix中使用POSIX.1b实时规范,采用的技术有基于优先权的调度算法、用户内存页面锁定、实时信号、优化IPC和时钟等。Vxworks继承了POSIX.1b中的许多方法,此外,Vxworks中内核和事务进程使用了同一地址空间,这使得事务的切换十分迅速,也避免了系统调用中断。REAL/IX系统[8]兼容POSX.1b,通过实现基于信号量的资源访问替换了传统的休眠/唤醒和中断屏蔽,这有效地降低了中断延迟,并使得向多处理器/多微处理器机器的迁移更加容易。REAL/IX实现的技术包括预分配内存和文件空间、同步和异步I/O支持、用户进程直接处理中断等。Rtlinux[9]系统通过在Linux内核和中断控制器硬件之间加上一层轻量级的虚拟机层来虚拟中断控制器和时钟,从而可以将Linux按照抢占式的方式来运行。其中操作系统内核不能直接控制中断控制器,因为虚拟机层使用宏替换了所有开/关中断和中断返回指令,所有的硬件中断均被虚拟机层捕获,然后根据中断状态判断是否需要处理该中断。#p#分页标题#e# 由于内核比实时应用的运行优先权低,就不会对不被虚拟机捕获的实时中断造成影响。为支持实时和低延迟的应用,Redhat公司也于2007年底推出了面向实时和高性能消息交换的RedhatMRG[10]。MRG采用了更细粒度的时钟,以信号量代替锁,减少了压缩非抢占式操作的代码,用线程处理中断、读-拷贝修改等各种技术来支持低延迟处理。根据Redhat在2009年峰会上公布的数据,配置为24GB内存、2.93GHzXeon四核处理器、Infiniband4XQDR接口的MRG单机上每秒消息通信量已突破百万级。为满足实时、低延迟需求,微软公司也推出了支持实时的WindowsCE操作系统。其他的实时操作系统还包括Ecospro、RTEMS、EROS、Freertos、Ecos等。 在多核处理器成为主流之后,利用多核系统并行运行多线程以最大化计算机的处理效率成为研究的热点。在这种系统中,线程被尽可能地分派到不同的核心上执行。同时,对于不希望被别的线程打扰运行的线程,或一些访问特定资源(如内存、I/O)的线程、以及一些对无需上锁的运行时资源进行管理的线程,可以利用操作系统线程关联的机制,将线程绑定到特定的处理器,加快程序的运行速度。 3.2消息中间件 消息中间件(MOM)集运行系统、管理工具集和开发系统于一身,既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了可靠、高效、易扩展的数据通信方式,又为网络系统提供了实时管理和监控的工具,具有高效、可靠、功能强、跨平台、跨网络等优点,可用于交易系统内部组件、子系统、以及外部系统之间的消息通信。 MOM常被用来屏蔽掉各种平台及协议之间的特性,实现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的跨平台数据传输。MOM的通信模式主要包括点对点模式、/订阅模式和消息队列模式。消息队列模式通过消息队列进行通信,是程序之间一种非直接的通信模式,并不要求与对方程序建立逻辑链接。在消息队列模式中,消息队列管理器负责消息队列的可持续化存储、负载均衡、消息确认、优先级、条件触发、多路复用等功能。 点对点模式是程序之间的一种同步通信方式。在双方程序之间需要建立逻辑链接,应用请求通过消息的形式直接从一个程序发送到另一个程序。点对点模式并不适合松耦合、时间独立的应用。/订阅模式将应用程序分为进行信息的应用程序,以及接受某个特定主题信息的应用程序。消息的应用程序只需要简单地将消息以主题方式发送出去,由消息来负责将消息传递给所有订购该主题的订阅消息的应用程序。因此,/订阅模式是一种异步、松耦合的通信模式。其他的通信模式还包括:请求/应答模式,扇出模式等。 MOM能够在客户和服务器程序之间提供同步和异步的连接、订阅与分发,并且可以对消息进行传送或者存储转发,还可以跟踪事务,并且通过将事务存储到磁盘上实现网络故障时系统的恢复。 大多数消息中间件都为为编程人员提供了编程接口,如AMQP的一些中间件则提供了基于公开的协议消息格式的调用方式。主要的中间件产品包括IBMMQseries、TibcoRendezvous、基于JMS的JMQ、微软的MSMQ、29West、RMDS、BEA的Messageq,以及Tonglink/Q、开源的AMQP、A2E-MQ、Ezbridge等。在交易接入系统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的消息中间件技术进行灵活地借鉴、整合,以满足低延迟应用的要求。 3.3应用软件延迟 应用层延迟与具体的应用以及运行时状态紧密相关,降低这部分处理产生的延迟除了要靠提高硬件计算能力外,还需要提高软件的处理效率,并根据应用的特性来调整系统的性能,这可包括: (1)利用并行计算加快软件处理速度。应用层处理的开销主要是由消息处理所包含的错误检测和恢复、数据格式转换、消息路由、消息流控、消息的发送和接收所引起的。如前所述,多处理器/多核计算机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技术,因此可以利用现有并行计算的相关技术,提高并行化程度来充分利用多处理器/多核的计算能力。Openmp是一个可用于并行系统和单系统的并行化编程模型,包括一套编译指示语句和一个支持的函数库。其中,编译指示描述了程序应该以何种方式并行执行,函数库则是为并行化提供支持。Openmp移植方便,支持C、C++、Fortran等标准语言,可在不同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执行。MPI是消息传递函数库的标准规范,具有上百个函数调用接口库,可支持多系统环境下的并行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同步,它独立于编程语言,可直接在Fortran和C语言中可以直接对这些函数进行调用。此外,MPI也是一种跨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的标准,使用MPI进行消息传递的C或Fortran并行程序可不加改变地运行在IBMPC、MSWindows、Unix工作站、以及各种并行机上。Pthreads是IEEEStd1003.1c-1995定义的一个用于创建和操作线程的API标准。通过Pthreads的多线程技术可实现程序在多处理器上的并行化。与标准的Fork()多进程技术相比,线程带来的开销很小,内核无需单独复制进程的内存空间或文件描述符等,这就节省了大量的处理器时间。线程共享相同的内存空间,支持内存共享无需使用繁琐的IPC和其他复杂的通信机制。 Pthreads也是一种跨平台易移植的并行化技术,可用于大部分的类Unix系统,如Freebsd、Netbsd、GNU/Linux、MacOSXandSolaris,也支持MicrosoftWindows。 (2)利用专用的软件开发或运行平台加快应用处理速度。 对于低延迟有要求的计算服务器或者通信服务器等应用,由于对运行速度的要求高、对计算机底层技术的操作性强,一般采用C及C++等中高级语言对软件编制,而不使用Java、.NET等基于虚拟机的高级语言。为了支持实时及低延迟的应用。基于Java的实时性的RTSJ规范被提出来。RTSJ对Java虚拟机和Java库进行了扩展,包括线程同步、优先级扩展、用户定义调度算法、异步事件处理、物理内存直接访问、内存管理扩展、时钟粒度控制等。在RTSJ中,为了处理垃圾回收导致无可预测的延迟,实时线程可以使用作用域内存,不会被垃圾回收处理。基于RTSJ、JavaRTS、Jrate等Java实时平台被开发出来。文献[11]对JavaRTS和普通Java平台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前者在平均响应时间、最大响应时间上都要优于后者。基于微软.Net框架的实时开发和应用也正为研究所关注[12]。#p#分页标题#e# (3)借鉴QOS的方法保证关键应用的处理速度。借鉴传统QOS的方法,可根据对延迟要求的不同来区分处理业务数据,比如哪些可以不传或者少传、哪些是必须在线传或离线传、哪些处理逻辑是可以通过放到硬件处理来加速等。对于消息流的传输也可以通过业务流控制和拥塞控制措施,来增强对延迟的可控性,这不仅可保证对延迟具有较高要求的数据能够根据特定的策略优先使用计算和网络资源,还可防止极端情况下海量突发消息流对接入系统和整个交易系统的冲击。 (4)利用虚拟机技术可灵活利用计算设备处理能力。近年来,以Disco、Vmware、XEN[13]、KVM、Qemu、VirtualPC、UML等为代表的虚拟机技术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所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利用虚拟机技术不仅可以在同一硬件上虚拟出多个完整独立、相互隔离的计算机运行环境,同时可以按需地对实际计算机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在构建低延迟系统时,可以利用虚拟技术,根据不同应用层业务特点及需求的变动进行灵活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调配,消除延迟瓶颈、加快处理速度。 3.4性能测试与优化 3.4.1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一般是借助各种软件或硬件工具对计算机的特定软硬件组件进行速度或效率的测量,是以各种指标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低延迟交易系统,除可以对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指标的情况进行测量,也需要结合利用多种标准或常用的测试工具来测量,以便在多个维度上进行评价和比较。 3.4.2动态调试及性能调整 传统的性能测试基本上是一种静态、粗粒度的方法,难以对相关资源在应用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的揭示。动态跟踪可以在应用运行时自动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和调节,极大地方便了错误排查和性能瓶颈的检测。动态跟踪一般通过在程序代码中嵌入观测点,可以提供比传统测试更小的监控粒度。根据监控对象层次可以将动态跟踪的对象按照应用层、标准库、操作系统、硬件几大类进行划分,具体则包括程序运行时的TCP/IP栈、对处理器、内存、BIOS、文件系统、网络、I/O、算法、负载均衡等。动态跟踪是近年来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代表性的动态跟踪工具有类Unix平台上面向并行计算和实时应用Dtrace,用于Linux平台的Dprobes、Lttng,用于AIX平台的Probevue,面向Openmp应用的Omptrace等。用于Windows平台的动态调试方法Ntrace也在最近被提出。 此外,基于虚拟机的技术可全真地对运行过的应用进行重放,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调试和性能调优。虚拟机技术可以实现指令粒度的监控和捕获,从而实现与运行时完全一样的情景的全过程重放,每次重放也完全一致。对于传统测试以及动态追踪技术难以捕获、重现及描述的非确定性事件,可以通过虚拟机技术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现。基于虚拟机重放的动态调试方法有Retrace、Revirt、SMP-Revirt等。 3.4.3业务数据流分析及仿真 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可用于分析、识别业务数据流的模式,可作为不同种类业务数据流传输模式和服务质量的基础和依据,优化整体处理延迟。此外,结合测试及调试技术,可挖掘时间相关的业务数据流与时间或处理开销“热点”之间的关系,使得延迟优化更加动态、自适应。 利用仿真可进一步消除潜在的延迟瓶颈。如果只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难以发现因为未来交易产生业务数据流影响下,会造成的性能“热点”与延迟瓶颈。借助虚拟市场和市场仿真技术可以实现“机器人报单”,实现对未来市场行为的预测和仿真。传统的基于数学方法的市场仿真技术主要通过学习历史数据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借此来推测未来的市场行为。但是,证券交易是个复杂系统,由异构、交互、投资策略出不穷的投资者来决定。这造成市场不断变化,单一规律或模型的可重现率不高。针对传统数学方法进行市场仿真的不足,基于Agent、多Agent等的动态市场仿真技术[14-15]被提出。与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相比,这类方法更加强调投资者的动态和交互性,因此可以产生更加贴近真实市场行为的业务数据。各种市场仿真技术可作为现有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方法的有益补充,用于进一步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延迟瓶颈。 4结束语 数十年来,计算机硬件能力大致保持了每18个月就翻一番的规律,即著名的摩尔定律,然而软件性能的提高却远滞后于这个速度。因此,在构件低延迟证券交易系统的时候,除硬件系统的搭建需要满足低延迟的需求外,软件系统在设计、实现和集成的时候,更需要考虑避免或减少引入延迟影响因素。 本文重点讨论了延迟原因、可能消除或减少延迟的现有技术、方法和发展方向。然而,交易接入系统是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各部分对交易接入延迟的影响基本上符合Amdahl定律——单独对系统一个部分的改进并不一定能带来整体性能的提升和延迟的下降。因此,打造低延迟交易系统要把握均衡和谐的原则,在抓住关键因素的同时、要从系统整体作考虑,细致分析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以及与周边系统的相互联系,结合实际不断调整优化。

证券交易范文第9篇

“了解你的客户”规则与“产品适合于客户”规则既相互区别,也相互联系,“了解你的客户”规则要求证券商调查客户情况,而不考虑推介的特性;“产品适合于客户”规则要求证券商了解所推荐的证券,而不考虑客户的经济情况。这种分析实际上也是美国学者对于当时美国自律组织对上述两个规则进行分别规定的一种概括和总结。也就是说,当时证券业界尚缺乏对适合性规则的统一规定。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证监会对上述两个规则作了一体化的规定。但是美国证监会仍然对上述两个规则的具体内涵分别进行阐释。值得指出的是,“了解你的客户”规则与“产品适合于客户”规则虽然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在实践中是联系在一起的。例如,证券商在判断向投资者推介的某种证券是否适合于投资者的投资目的和投资需求时,需要事前了解和掌握投资者的基本信息,否则无法确定是否适合于投资者。

适合性规则的诉讼地位

在一些情况下还包括疏忽,即行为极为不合理,明显偏离了普通义务标准。尽管某些风险不必告知,但这种风险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理性的人都能意识到。适合性规则作为美国证券业界的行为准则,尽管在推介证券时证券商违反适合性规则的责任受到限制,但证券商在私人诉讼中因违反适合性规则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日益受到业界的密切关注。折扣商一直游说主张在未向客户推荐证券时免于承担法律责任。而综合性证券商也同样对未推荐股票时承担责任怀有敌视态度。尽管法庭实际上也否定因违反适合性规则而产生的诉讼,但多倾向于投资者依照联邦法和州法的反欺诈规定、信义义务和疏忽理论来追究证券商的责任。事实上,适合性规则作为责任依据的情形也在增加。即使明显不利于证券业,但其本身作出的一些仲裁裁决认定折扣商在未推介证券时也对客户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其依据就是适合性规则。尽管推介是作为责任的前提条件,不过普遍的看法是由业界控制的仲裁对投资者的赔偿要求持有偏见。在司法实践中,违反自律组织的适合性规则不构成诉讼的原因通常得到法庭的支持。在ColonialRealty公司案件中,法庭认定,要求其成员执行公平、公正交易原则的自律组织规则不构成诉讼原因。在Buttrey案件,尽管法庭认定具有保护公众投资者的405规则可以成为诉因,但同时也提出:“我们并不认为声称违反405规则本身就是可诉的。”法庭进而指出,该案件所指事实构成欺诈,因而可以提起损害赔偿诉讼。在Utah State大学案例中,犹他州大学根据证券交易商协会、纽约证券交易所及美国股票交易规则提讼。其基本理由和主张包括:(1)对犹他州大学资产而言,过于投机并无适当的收入记录;(2)购买量过大;(3)成交量小;(4)购买的股票属于越权行为。法庭认为证券商的行为不构成欺诈。法庭认为,犹他州所声称的事实均不构成欺诈,而其自身的越权行为并不能视为经纪商的过错。因而驳回了诉讼请求。尽管如此,适合性规则也与欺诈案件有密切联系。在Cash案件中,原告声称证券商没有遵守证券交易商协会规定的适合性规则。法庭认为,尽管这种违反规则的行为可能并不构成责任基础,但在反欺诈诉讼中与确定证券商对客户的义务密切相关。其他的一些法院尽管不愿认定违反适合性规则的行为构成诉因,但也认定其证据作用。在Kirkland案件中,法庭认定:(1)证券法6(b)和15A(b)(6)的规定没有明确的法律意图构成诉因;(2)证券交易商协会的公平行为规则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405规则不构成诉因;(3)公共政策对私权救济有不利影响,证券交易商协会应被限制制定保护投资者的规则。但法庭也补充道,这些规则的违反可以检测证券欺诈诉讼。同样,在Miley案中,法庭不认为纽约证交所、证券交易商协会的规则构成诉讼,仅要求陪审团在确定Miley账户是否存在过度交易时将违反规则的行为作为系列因素之一加以考虑。法庭认为,上述规定是评价投资者的账户的操作是过度还是合理的很好的方法。法庭裁决称,采纳上述有关规则作为证据是恰当的,因为这些规则反映了证券商的行为标准。总体而言,适合性规则作为反欺诈术语是不明确的。这是因为该规则以客户为基础,而这些基础必然会发生变化。故意和信义义务都是关键要素:(1)信义义务要素。证券商是否负有信义义务是一个事实问题。在Avern Trust案件中,法庭认为欺诈问题和信义关系的违反代表事实问题和陪审团决定的可信度问题,因而法庭判决支持了证券商。这是因为证据表明投资者的行为与他所声称的对金融的无知和信任信赖不相符。投资者提供的账单显示他对投资有浓厚的兴趣并了解投资的性质。投资者也了解证券商作为承销商的身份;(2)故意要素。依据10(b)和10b-5提讼须具备故意要求。在Clark案件中,法庭认为明知推荐的证券不适合于投资者构成10(b)项下的诉讼原因。单纯的疏忽大意并不足以构成故意。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信义义务违反并不一定等于一定构成欺诈。在Shamsi案件中,法庭否决了投资者所声称的未授权交易和不适合投资构成欺诈的主张。法庭认为,尽管证券商违反投资者的指令和最佳利益规则的行为可能构成信义义务的违反,但该行为并不构成10(b)和10b-5规则下的欺诈。但是,在Brown案件中,第二巡回法庭认为违反适合性规则的诉讼构成10b-5规则下的诉讼,不过原告须主张被告有实质性不实陈述或遗漏,而且被告有证券买卖的欺诈或欺骗故意。原告还须证明:(1)证券买卖不适合投资者的需求;(2)被告知道或应当知道证券不适合投资者;(3)被告向投资者推介或销售了证券;(4)被告的实质性或重大性虚假陈述与证券的适合性有关;(5)原告对被告的欺诈行为合理信赖。另外,依据自律组织规则,一些法庭将违反适合性规则的诉讼作为陈述遗漏案件或欺诈行为案件,或者是作为虚假陈述和未披露重大事实,即证券商遗漏了对投资者适合性告知。投资者要证券商欺诈性地为其账户购买了非适合性证券,须证明:(1)存在推荐行为,或者为其完全授权账户购买的证券并不符合投资者的目标;(2)存在故意欺诈或完全忽略了投资者的利益;(3)对账户存在控制[7]586。例如,在Leone案件中,58岁的原告Leone女士是一名电传操作员,独居,并赡养其父,因而希望有一个安全的收益。原告将其积蓄41万3千美元委托给经纪商。该经纪商承诺,原告在5年内能够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并可以每年享受3万美元的免税。该经纪商劝说原告投资于商品期货、期权。然而,原告的期望落空。5个月后,原告账户减少到24万美元。2年以后,仅剩6万美元。法庭认为,原告的成立,并认定经纪商推介的证券不适合于客户。由上述分析可知,虽然美国证券业界对于违反适合性规则承担法律责任持抵制态度,而且司法机关也对适合性规则的诉讼地位存在不同的认识,但在司法实践中证券商违反适合性规则也可能成为诉讼的原因。具体而言,违反适合性规则的诉讼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构成证券欺诈。由于证券商对投资者构成欺诈须符合证券法的规定,因此证券商违反适合性规则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这主要是因为适合性规则是一种自律规则,没有成为联邦法律上的义务,因而其效力受到减损。当然,如果州法有明确的规定,则投资者可以依据州法提讼;第二,证券商的法律责任。如果构成证券欺诈,那么证券商违反适合性规则造成投资者损失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一些州法甚至规定欺诈交易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例如,南达科他州对于惩罚性赔偿就有明确的规定,而且也得到司法机关的支持。但是一些州法对于惩罚性赔偿持否定态度。例如,在纽约州立法中,法庭和仲裁员被禁止裁定多重赔偿。

立法启示

证券交易范文第10篇

由因特网引起的网络经济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同时网上证券交易出迈着盘跚的步伐1步步走进了证券市场,并作为新1代交易方式的探索与实验被众多市场介入者以及管理者所关注。它不单单是1种交易拜托方式的简单扩大以及延伸,同时也预示着新旧更替之间传统证券交易方式与网上证券交易的1场较量,预示着始料未及的发展空间。

asas跟着中国加入WTO的步伐愈来愈快,中国金融证券业将不可防止地面临着国际化的竞争,而且必然要向管理信息化、决策透明化、业务国际化、客户全世界化和服务品牌化发展。从国际网上交易的发展来看,网络浪潮的到来,使患上竞争更为国际化、市场化、带给中国网上交易市场的一样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鲜花与陷阱同在。 美国:一九九五年开始呈现实用的商业网上交易。 目前,网上证券公司已经超过一00家,网上投资账户数一三00万,网上交易笔数占总交易笔数的比例:一九九六年八%,一九九七年一七%,一九九八年三0%,一九九九年四八%,一九九九年六月份以来,华尔街上大机构纷纭宣告将传统业务搬到互联网上。 韩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最为迅猛。 一九九八年几近为零,一九九九年交易总值为二三%,二000年一月已经占四四%。 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普遍展开了网上证券交易。 一九九九年日本网上交易额比一九九八年增添二0倍。新加坡网上证券交易发展较快,一九九九年占交易总值的五%,估量二00三年可占到四一%。 我国证券交易从一九九七年开始,众多实力券商以超前的目光预计到因特网未来的发展潜力,接踵已经有二00多家证券网点展开了网上拜托业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通过网上拜托系统完成的交易量占整个市场的三%摆布。其中范围较大的有国泰群安证券(有二0家工营业部开通了网上拜托交易)、华泰证券(有一九家营业部开通了网上拜托交易)、国信证券、大鹏证券、以及港澳信托等。 我国传统证券交易方式的发展

asas我国证券交易开始于九0年代初,技术出发点较高,较早实现了无纸化电子交易。然而在发展早期,以柜台为中心的拜托模式,营业部较重视对于其他理位置、地段、周边环境及交通前提等的选择,使患上券商必需以这类看患上见、摸的着的实力吸引以及利便股民的投资,营业本钱很高。很快,这类柜台拜托模式被电话拜托方式所突破,不久,又跟着电脑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进步,"远程家族大户室"成了券商以及投资者的新宠,通过电脑及通视卡,投资者足不出户就可在家看到股标交易的即时行情及通过电脑进行远程下单交易,享受相似营业部大户室的待遇。

asas传统交易方式的发展从柜台拜托到自助拜托、电话拜托、再到电脑远程下单,尽管逐渐弱化了投资者对于营业部柜台的依赖,将营业部有限的空间拓展了出去,扩展了营业部的交易空间,然而,这些显然不能知足飞速发展的网络时期对于证券金融行业的挑战。同时,这些发展也没有解决投资者在资金进出方面对于工营业部的依赖问题。

asas这样,在解决了投资者与劵商的交易模式以后,症结问题就集中在了投资者的资金进出渠道方面了,由此发生了银证电话转帐业务,使投资者存取股票资金可以通过联网的银行涵蓄柜台来完成,而没必要亲证券营业部柜台,提高了投资效力以及安全度,同进也降低了 商的本钱以及风险。然而这依然受空间以及时间所限,即空间上,对于郊县,乡镇等银行网点笼盖不到的区域力不能及;时间上,受营业部的交易时间的限制,投资者只有在证券交易时间才可进行银证转账。

asas在这类前提下,网络时期的来临,给证券交易方式带来了新的生命力,网上交易蓬勃发展,彻底打破了时空方面的限制,使整个交易流动更为快捷以及利便。

我国现阶段的网上交易模式

asas所谓证券上交易,是指投资者应用因特网的网络资源,获取国内外各证券交易所的即时报价以及国际国内与投资者相磁的经济金融信息,通过因特网进行网上拜托下单,进不凡实现实时撮后成交的交易方式。

asas目前,我国的网上交易仅限于网上拜托,投资者通过因特网在WEB服务器上登录时,首先进行CA用户验证,验证胜利后,用户可以阅读动态即时行情及历史行情,然后再据此下单拜托,拜托服务器与资金服务分别验证用户卖出的股票以及买入的资金状态,终究验证无误后,将由DDN或者双向卫星向交易主机发送申报拜托,等待撮合成交。这类网上拜托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网上交易,由于它只是应用因特网实现了从投资者到证券营业部的拜托业务,而从证券营业部到证交所的交易系统依然沿用了DDN路线或者双向卫星,是1种局部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存在的缺点在于,因为电信提供的因特网速率较慢以及不不乱性,发送的数据经常呈现丢包现象,网上证券交易不仅要实现网上拜托,还必需在网上实现人格撮合成交,这就请求交易主机与因特网相连结,以此实现真实的网上交易。

网上交易提供的竞争优势

asas跟着网络的发展,网上证券交易作为1种全新的投资理财模式,使证券业的经济业务产生了1场革命。本来由营业部提供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行情拜托及交割清理流动等进程,已经经能够很好的由网络所解决。相应的,网上证券交易的优势也就愈来愈显的表现出来了。

一、降低 商的经营本钱。因为传统交易方式的影响,营业部在装饰及选址方面常常投入较高,其经营本钱中的1半以上基本都是房租、水电费以及机器折旧,这部份本钱又较大部份的投放到了营业部的口大户及职业散户身上,由于他们基本上每一天都会光顾营业部。相对于应,进行远程交易、网上交易的客户不去或者很少去营业部,必然减少劵商的本钱支出。

二、拓展市场。网上交易的发展,极大利便了1些在时间以及空间上存在不便的上班族,并且这类方式对于投资者来说又有本钱低、利便、快捷、个性化服务的特色,有益于业务拓展,占领市场。

三、增添了投资者的自。网上交易的展开,在传统实体性市场以外,拓展了1个斩新的虚拟市场;在传统的划卡下单、电话拜托、报盘跑单等情势以外,增添了投资者自己介入的自、互动性的交易方式。将实时行情与证券交易供求信息送到了每一个投资者家中或者办

公室的电脑上,证券交易方式从受制于大厅空间、专用网络、租用中继线数量等,变为了不受任什么时候间以及空间束缚的全世界化市场。

四、加速银证两业融会。网上交易请求金融工具以及业务品种的立异层见叠出,商业银行以及投资银行的分业界线在新的技术前提下日趋隐约乃至 步消失,2者融会的步伐愈来愈快;在证券交易方面,商业银行与 商之间原来那种争压储户资金的竞争瓜葛,也已经经 步转换为同享客户资源、网络资源、资金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的1种新型合作瓜葛。

五、提供专来化及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不但引起了投资方式的变革,同时也为证券投资咨询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平台。传统的证券信息服务主要偏重于行情服务,包含即时行情、历史行情以及技术分析等,在基础信息方面,仅仅可以查阅上市公司的基本材料以及市场公告等,可见其为客户提供的信息量不是很大,信息也不全面、不完全。1般来讲,投资者还要通过其它媒介来补充接受、更多的证券信息,以支撑基于基本面的行情份析。而网上证券拜托交易则将会应用其网络优势,向投资者提供包含:查询上市公司的详实资料(例如公司的基本情况,经营事迹以及财务指标、最新股本结构、历次分红配股情况、中报、年报等);查询证券公司提供的资讯信息(国内外财经新闻,法律政策,行来以及上市公司的分析讲演,个股点评价值分析讲演):发送电子邮件账单;进行电子讨论等等。这样与传统方式相比,网上证券信息服务不但信息容量大,而且更新速度快,极大地改善了信息服务质量,提高了网上证券交易的含金量。

网上交易的前景是广阔的,然而,因为目前我国投资者的电脑普及程度以及网络化程度,必然会存在发展瓶颈,这也是短时间内1个没法跨越的障碍。我国网上交易存在的瓶颈

asas网上交易是以因特网为基础,应用电脑进行商务流动,因为我国目前的网络证券业务在必定时代内处于实验期,证券的网上交易必然要阅历推行、成长以及成熟的进程,这中间也不可防止的会有1些瓶颈问题,使网上交易的发展要阅历1个迟缓的发展期。

一、 交易本钱较高。目前,在中国佣金收取比例是固定的,投资者除了了支付佣金外,还要支付入网费、电话费、信息费、并且因为电信垄断,上网费用太高是限制网上交易的主要因素。

二、 电脑普及程度不高及电脑利用水平良莠不齐。因为我国的电脑普及程度不高(据调查,中国目前只有二。四五%的家庭具有电脑),且因为电脑的利用水平的提高也要阅历1个历史进程,需要必定的时间以及必定的经济发展程度作为支持,所以,发展网上交易,必然还要阅历1段较长的时代。

三、 网上交易仍是要依靠证券交易的有形网点。目前的网上交易不能脱离有形网点独立运行,这源于证券交易轨制的1些限制,比如:1、开户,作为证券交易风险防范的第1道防线以及最首要的环节,开户仍需要本人携带身份证到相干有形网点进行。2、网上证券交易的纠纷以及过失,仍需要到相干的有形网点进行处理。

四、 证券公司的电脑信息部门负担繁重。每一个证券营业部都具有四个卫星天线,近百对于电话线,多套与银行的业务通讯系统,及与总部的通讯系统,至少百余台电脑,跟着营业部的扩展,必然要提供更多的通讯方式,这象征着要与众多的挪动网、电视网、寻呼网以及其他终端系统打交道,所以如果能够"多网合并",无疑是将会大大提高电脑信息部门以及数据传输的效力。

上一篇:齐鲁证券范文 下一篇:量化投资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