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2:46:46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财政约束是财政机会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世界各国政府在财政运行中总是面临着一些内部和外部的制约,这些财政约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部财政能力弱化约束和外部财政刚性压力约束。内部财政能力弱化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征税能力、财政收入能力及政府运用财政收入调节、干预宏观经济运行能力的降低,主要表现在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降低。面对着内部财政能力的弱化,政府会减少公共物品和公共投资的数量,而且资金来源上也由直接拨款变为贷款担保等间接投融资方式。这些措施在减轻政府当前财政支付压力的同时,却增加了未来的财政支付成本,造成了政府或有负债的积累。外部财政刚性压力约束指预算原则刚性约束,比如说把财政收支平衡作为预算目标,或者对赤字率等财政指标做出约束性的规定。在预算原则的约束下,政府只能依靠隐性和或有负债的积累等机会主义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面临着内部和外部财政约束的国家较易出现财政机会主义行为,典型的莫过于转型期国家。财政机会主义在我国的表现形式是地方政府的各种或有债务,尤其是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启动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2.82万亿元由地方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但是长期以来不完善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导致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对称,《预算法》又规定地方预算不准打赤字,不得发行地方公债,地方政府财力在保证履行其基本事权后所剩非常有限,不能支持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成立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取得贷款资金,由政府给予担保或变相担保。虽然这种融资方式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却形成了地方政府大量或有显性债务。综上述,由于金融危机、不完善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造成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是地方政府面临的内部财政约束;《预算法》不准地方政府发债的规定,是其面临的外部财政约束。但同时地方政府又有强烈的资金支出需求,所以促使地方政府采取了财政机会主义行为,将显性债务隐性化、直接债务或有化。

(二)收付实现制的财政预算制度是财政机会主义产生的制度因素。

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这种政府会计制度以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否已经收付为核算标准,凡是当期收到的预算收入均计作财政收入,凡是当期已经拨付的预算支出均计作财政支出,而当期由于政府行为(推迟支付、担保等)产生的隐性、或有债务并不记作支出,也不在预算之中反映。并且现行的收付实现制财政预算往往是年度预算,无法反映横跨多个年度甚至中长期的政府隐性、或有债务及其风险。不仅如此,收付实现制的预算编制方法仅记录现金流量,而不考虑负债的形成,或有债务的积累及因过去的承诺将会引发的未来成本。这种短期的以现金流而排除负债的预算管理在客观上助长了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使本届政府在任期内通过人为操纵(推迟支付、担保或变相担保等)从表面上看做到了预算收支平衡,并能享受由此产生的收益,而将自己承诺的隐性、或有的财政成本转移给了下一届政府,这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隐性、或有债务及其风险的积累。目前,我国的预算管理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财政收支管理,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每年对外公布的预算报告只是对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做出了说明,并不能全面衡量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评估财政风险状况。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或有负债长期得不到充分的披露和有效的监控,现已成为我国地方财政风险加剧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预算管理的措施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大量的隐性及或有负债,必需拓宽财政风险管理的视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起一套处理或有负债的预算管理体制,以减少其给财政稳定性带来的冲击,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一)加快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强化财政预算管理。

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一方面应着重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地方财政稳定增长机制;另一方面应强化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职能,将与政府职能有关的一切费用和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并根据经济和税源的分布情况合理布局和健全税收征管机构,不断扩大财政收入规模和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为防范地方或有负债的形成提供稳定的财力支持。

(二)进一步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体制。

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央政府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将本应由其承担的转轨成本和公共职能成本转嫁给了地方政府,同时又以分税制为依托大量上收地方政府的财权。但是,中央政府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又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强大的隐性担保,由此形成了大量的或有债务,以期再转嫁给中央政府。因此,需要尽快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体制,防范地方政府新增或有债务的形成。首先,应科学界定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事权,按照受益范围和效率原则,宏观调控、收入再分配事权应划归中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事权则按照受益范围分划给中央和地方;其次,中央政府应不断完善地方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种,使地方政府拥有稳定的财源;再次,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简化现行多种转移支付方式。对于地方政府因事权与税收不匹配形成的收支缺口,中央政府应以转移支付方式予以弥补,以期实现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对称。

(三)在政府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

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形成,与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制度导致地方政府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有很大关系。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不是以收入和支出的实际发生为确认标准,而是以一个预算年度内由政府行为所导致的权利和责任的形成作为确认标准。这种会计制度形成的资产负债表不仅能够反映政府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因权利和责任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支出,还能反映非现金资产成本和或有债务。将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对外披露,有利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进行审查和监督,防范新增或有债务的形成。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中也应引入权责发生制,在此基础上,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可以从目前的财政收支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管理,而资产负债管理是监测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或有债务风险的重要分析工具。

(四)建立良好的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机制。

政府财务报告是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和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是政府内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政府债务的主要渠道。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包括基本情况说明书、财务报表及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政府财务报表的主体由资产负债表、政府活动业绩表、预算比较表等构成,而提供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主要是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附注包括报表项目的详细资料和不能计入报表内但需要对外披露的重大事项。在当前条件下,我国应选择表内披露与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符合债务确认条件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要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为“预计负债”项目,同时还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的信息;对于不符合债务确认条件的或有负债项目,除非履行义务时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极小,否则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信息。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政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现状 对策

随着社会的日趋发展和进步,我国行政单位体制改革也随之得到了深化,以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当做前提的财政管理机制,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1、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定义

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指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的财务制度、政策、方针以及法规等,有计划的对资金进行运用、筹集以及分配,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并对财务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确保事业任务和计划能够顺利的完成。

2、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2.1、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单位财务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甚至是形同虚设,人力资源配置以及会计制度也不健全,并缺失相关的监督制约制度,普遍存在随意调用资金的现象。

2.2、缺失有效的预算执行能力。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资金预算主要是为了科学规范的对事业单位财务支出和财务收入进行统筹管理。这就致使财务预算制度一定具有约束性以及强制性,但就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形式而言,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度,其普遍存在着预算超支以及支出混乱等现象,以此使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的社会公信力被大大的降低。

2.3、没有健全的资产管理体制。第一,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规范的管理资产资源配置,还缺失合理的资产管理监督制度;第二,没有合理的资产预算管理配置,投入资金利用效率低,致使资金投入严重的超出预算;第三,资产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第四,没有科学的固定资产核算手段,还具有着严重的资产流失以及资产虚增等现象。

3、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3.1、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如果想使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则需要使人力资源具备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事业单位可以从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意识着手,这就需要事业单位不断的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工作以及在岗培训工作,以此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事业单位可以选取完善奖励机制以及培训机制等方面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创设良好管理氛围,吸引更多优秀的管理人员加入其中,以此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汲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行政单位还需要从完善软件资源以及硬件建设等方面着手,为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职能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在工作中还需要足够的尊重员工,并积极的鼓励员工不断的对工作进行创新,积极的奖励具有贡献的员工,以此使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可以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并潜移默化的推进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的完善、科学和先进。

3.2、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如果想要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可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来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但是在实际部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来对管理细则以及管理资源配置进行制定,主要囊括了执行方案、资金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以及经费支出监督等财务控制制度。实行以上制度需要涵盖行政单位的所有部分和所有工作环节,并制定相关的操作细则。制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时,需要严格的对国家法律规定进行遵循,并把此当做标准来对工作规章制度进行细化,以此使相关的资金定额以及项目工资被控制在标准之内。第二,还需要不断的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使财务风险可以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中,而财务监督机制需要把量化形式当做标准,杜绝出现形式化,从而让财务监督体制存在着更高的操作性。

3.3、加强资产管理。加强资产管理需要在对国家制定的资产管理法规以及法律进行遵循的基础上,对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制定,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环节以及具体内容进行确定,从而为资产管理配置提高合理的资源支持。提高固定资产的盘查规划,并制定年度、周以及季度的审查细则以及资产管理预算。不断的对固定资产制度进行强化,在责任落实到人以及分级负责的基础上,对所有部门具有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进行明确。

3.4、构建合理有效的监察机制。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需要把国有资产的利用和分配当做重点,构建相关的国有资产监控制度,实现财、实一致。还需要构建健全的国有资产审批制度,设置专门的小组对重大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在资产得到批准的前提下,保证国有资产具有的完整性得以落实。强调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机构统一,则可以使专项设备具有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从而使国有资产的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

4、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具有着独特的历史因素,如果想要对其进行改善,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以此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使财务管理具有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罗晓文,李彦敏.财务制度与财务治理结构、财务管理体系及会计制度的关系――基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编写财务制度的实践[J].财会通讯,2006(08).

[2]郭祥林,陈双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

[3]吴岚.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8.

[4]文京艳.浅析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二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第三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2)[C].2002.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财经》2013年第28期“看得见的庭审如何实现”)

近两年来,

>> 读者评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读者评论 2013年29期 读者评论 2013年29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推进司法公开

(《财经》2013年第28期“看得见的庭审如何实现”)

近两年来,全国至少有17个省份开展了庭审直播工作,法院通过网络庭审相关情况渐成常态。让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进行,既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又能有效地遏制司法腐败,支持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

虽然庭审直播引得叫好声一片,但个别地方法院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司法公开原则的基础上,明确庭审直播案件的范围、审核程序及技术规范,将庭审直播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让庭审直播这项司法公开的工作在公开、有度、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北京 黄润茹 及时调整计生政策

(《财经》2013年第28期“优化生育政策调整方案”)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30余年,它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促进了人口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人口红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们较早享受了红利,红利也会较早离开。现在,人口的压力不像过去那么大了,生育政策也应及时调整。

有专家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可能将作出调整,但从增加劳动力的角度来看,短期内不会改变人口红利的消失。但从长期看,如果开放计划生育政策,可能在2030年后对中国潜在增长率产生正面的影响。

当然,考虑中国惯常的渐进性改革思维以及中央政府相关决策机构接受的可能性,建议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可以分步走。首先是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一年到两年后再在全国普遍放开二胎政策,尽可能使总和生育率回归更替水平,为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可持续的人口条件。

杭州 曾睿 社会抚养费征收乱象

(《财经》2013年第28期“摸底社会抚养费”)

最近,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及用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审计署近日的报告让饱受争议的社会抚养费揭开面纱一角,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混乱,漏征、擅自挪用、截留款项等问题成为通病。

社会抚养费属于行政性收费,具有补偿性和强制性特点,然而多年来却是一笔糊涂账。如同中国所有财政收支缺少公开透明一样,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和支出使用,缺乏起码的公开透明度。因为没有纳入预算管理,作为预算外收入和支出,其公开透明性和可监督性比起税收等其他收入来说更为弱化,这也是导致社会抚养费乱象丛生,终于沦为管理者盛宴的重要原因。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 关于中央企业试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思考 运用预算管理提升企业运营管控能力 国有集团化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探讨 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 提升财务的管控能力 突破全面预算难点,提升预算管控效果 借助信息化提升企业预算管控水平 企业IT管控能力亟待提升 成本均衡入账提升财务预算管控 关于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思考 论如何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增强集团财务管控能力 强化经费预算管理 提高财务管控能力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增强持续管控能力 基于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公立医院收入分配模式研究 健全基于预算执行力的预算管理制度 浅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议港口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完善 试论预算管理制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提升预算管控能力 建立健全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 提升预算管控能力 建立健全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莫红云")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企业在战略决策过程中所需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 工资总额管理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在工资总额管理工作中起着排头兵的作用。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主力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模式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模式有着重要影响。以下主要从如何建立健全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方面谈四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98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了国有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30年以来,工效挂钩办法在有效调动企业和员工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进行工资总额预算时也一直按照“工效挂钩”办法执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为加强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控水平、缩小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中央和地方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了《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工作的原则、编制和申报、执行和调整、预算和评价等进行了明确。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工作对加强企业收入调控、深化工资改革机制、调节收入差距、建立健全市场化工资决定机制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以预算管理原则为指引,确保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了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四个原则,分别为“坚持效益导向,职工工资水平与企业竞争力相适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出资人依法调控与企业自主分配相结合,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坚持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改革与垄断行业改革、企业内部其他改革相衔接和配套”,以上原则为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指明了方向,对中央企业在进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时如何确立预算方向、确定挂钩因素以及如何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利益关系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指导性意见。在该办法的指引下,自该办法实施以来,大部分中央企业在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方面能与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认识和管控要求越加趋于一致,但由于我国中央企业涉及多个行业且分布区域较广,受各行业经济环境、各地区物价水平等的影响,各中央企业在执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过程中对以上四项原则的落实程度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别。各中央企业应以国务院国资委明确的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原则为指导,一方面通过预算管理科学确定工资总额预算指标,确保工资总额的合理分配,同时通过预算管理科学确立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理顺各类人员收入分配关系,确保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三、深化工资制度改革,确保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的实效性 中央企业的工资制度一直是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中央企业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目前,各中央企业在落实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时存在以下困难,如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完成较好的情况下,简单的挂钩将导致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与其他企业差距过大、企业工资总额支出大幅提升后将超出工资调控指导线的问题,在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时,由于职工对于工资的刚性需求,简单的挂钩又将引发职工队伍因工资水平下降造成的思想稳定问题。因此,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也在抓紧研究完善工资总额管控、工效挂钩改革办法等。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了要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目前,各中央企业在工资管理、工资支付保障、最低工资保障等方面操作较为规范,但在工资指导线、薪酬调查、工资集体协商以及形成完善的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方面仍需加强。

四、加强工资总额预算评价工资,提升企业工资总额管控能力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评选出的10名十佳总会计师(排名不分先后):

杜建华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主要业绩:以效益为中心,以财务管理和资本运营为两条主线,实现基础管理规范化、财务管理合理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创新生产经营理念,推动公司整体发展;运用“三化管理”与“三本运作”的新手段、新方法,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承担重大企业改制和财务改革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的做法》、《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2006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陈书堂山西省电力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研究政策,利用政策提高了资产质量,降低了经营风险;依法理财,财务集约化管理效果明显;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了公司控制力;积极疏导电价矛盾,推动煤电联动方案出台,提高了公司经济效益。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主持《山西电价问题研究》一书的编写,参与《财金新词典》一书的编写。先后曾获得“湖北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电力系统各种奖励十多项。

张忠义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加强资金管理,建立资金使用预警制度,对大集团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探索资本运作,使集团公司资本运作方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建立大集团体制下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有力地保证了经营目标的实现。1993年5月撰写《完善企业经营承包政策的建议》,编入《中国经济文库》。1996年主编了《煤炭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一书,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获得山西省煤炭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年由大同市政府授予“大同市劳动模范”,2005年山西省财政厅授予“山西省杰出会计工作者,”2006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一等功”。

廉贤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 全力组织国阳公司上市工作;积极研究、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强力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监督;加强资金筹措,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本运营;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合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参与企业的改制和改革工作。主要奖励有:2004年3月获“山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2007年5月获“全国煤炭经济研究先进工作者”称号,12月获“2007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奖”。

邢崇荣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副总经理、董事

主要业绩:灵活运用资本运营方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经营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大企业经营改革力度,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全面履行总会计师职责,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企业全面运营与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决策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在《中国总会计师》、《会计之友》杂志等刊物发表的论文《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财务管理体系》、《积极探索中国煤炭集团企业大财务管理模式》等多篇。多次获得“优秀青年领导干部”、“财会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被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中国CFO国际峰会组委会、中国总会计师网评为“2006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2007年被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中国国际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会评为“2007年度十大财智人物”。

贺代将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建章建制,完善财务制度建设;积极组织全集团开展清产核资,推动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在集团公司全面推行了会计电算化运用;推进集团土地资产处置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探索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提高了集团成本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有力支持了集团高速发展。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我省国有建筑企业路在何方》、《加强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等,2005年和2006年荣获山西建工集团、省财政厅、省国资委颁发的“优秀经营管理工作者”等多种奖项。

夏苏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董事、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组织制定集团资金管理策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参与企业班子重大的经营活动决策和组织实施;致力于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套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批精通业务,德才兼备的财务骨干队伍。1996年11月编写了《煤炭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该书已被作为全国煤炭行业高级学校教材。2005年5月《夯实利润基础,增加现金流量,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01年以来先后获得“省煤炭系统先进女职工”,山西省“三好”女职工,“太原市劳动模范”,“太原市优秀企业家”,“山西省优秀企业家”,太原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席金龙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组织修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了财务预算制度;合理筹措营运资金,努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积极筹划税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规范价格管理,创新开拓市场模式。2007年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9.29亿元,实现利税14.06亿元,连创历史新高。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山西省集体商业会计制度》、《以改革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等。2000年省财政厅授予“全省先进会计工作者”、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三等功;2004年参与创造的“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获部级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王锦友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组织编制了集团“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构建了“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区域性指挥部――一次性指挥部――工程项目部”五级经济运行的集团经济运行体系,实现了集团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项目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加强资金管理,贯彻“低成本”战略。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编入第三届全国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工程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分别录入第十届“部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集”,并获得多项全国行业创新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006、2007年连续两年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财会工作先进个人奖;2007年还获得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审计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奖励。

蔚振廷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狠抓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试行会计电算化,获2007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会计电算化大赛特别贡献奖;连续十三年实现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积极参与和承担重大企业改制和财务改革工作;2006年主持“山西省煤炭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通过预验收,在全省推广实施。获得的奖励有:霍州矿务局授予“优秀管理者”、省总工会授予“财务工作竞赛积极分子”,获山西煤炭工业局“先进财务工作者”、山西省政府授予“债转股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个人二等奖”。

评选出的5名优秀总会计师(排名不分先后):

秦永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致力于财务制度建设,创新财务管理手段;积极推进精细管理,注重财务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集团改制上市工作;注重财会理论研究和自身理论素质的提高。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先后承担了集团公司的多项课题研究,15篇。2005年主持研究的《财务预算理论与施工企业实际相结合有关问题的研究》获中国铁道财会学会软科学课题成果二等奖。2005年被财政部选拔为“财政部首期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班学员,2007年4月被太原市科技学会、太原市经委、太原市国资委联合授予2006年度“讲创新比贡献”科技标兵。

韩珍堂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落实竞争力目标;加强成本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挖潜增效降成本;加强资金管理,保障资金供应;强化投资前期管理,实施投资过程控制;加强长期股权投资管理;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纳税筹划和土资产的管理。2002年参与国有特大型企业分配机制的改革与实践,获山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03年荣获太钢“2003年度劳动模范”,2005年获太钢2005年度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钢铁工业协会“2007年一等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获太钢“2007年度特级劳动模范”,2008年4月获太原市“五一”表彰,荣记“个人一等功”称号。

贝瑜山西省交通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勤于运筹,积极引资融资,为多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114亿元,保障了重点公路工程顺利建设;严于监管,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忠于职责,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精于管理,谨于防范,坚持长期开展全方位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增强了风险抵御和防范能力。获得的奖励有:2005年荣立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一等功;2006年获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等。

贾凤鸣山西天脊煤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计财部部长

主要业绩:积极参与公司改制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组织清产核资,为公司股份制改造创造了条件;积极推进公司上市,为公司顺利上市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获得的奖励有: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被天脊集团评为“优秀管理干部”,2006年天脊集团给记个人一等功,2007年长治市总工会授予个人二等功。

白喜泉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矿副总会计师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现状;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07.082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重要的科研基地。近年来,随着政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及获得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上涨趋势,经费来源也趋于多元化,除有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高校自筹、校企合作开发。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超额度超范围支出、使用与预算脱离等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必须积极探索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手段,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1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

1.1 纵向科研经费

(1)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社科规划办、信息产业部、卫生部等各部、委(局)批准立项的各类科研经费。

(2)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省社科规划办、信息产业厅、省发改委等各厅、局批准立项的科研经费。

(3)各市、地等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经费。

(4)学校与外国政府、学术机构间的国际科技合作经费。

(5)由政府部门立项,由项目主持单位转拨到高校的项目合作经费;由政府部门批准立项但经费由科研项目负责人自筹的项目经费。

1.2 横向科研经费

是指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以学院名义承担的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委托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科技项目或与之合作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经费。

1.3 其他科研经费

是指高校立项资助的科研经费及按有关文件规定给予的配套资助经费。

2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2.1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随意性大

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物资保障,科研经费预算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可见经费预算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科研人员都不是财会专业出身,对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关键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目前在支出项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所以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往往无据可依,只能凭经验估计,尤其是当项目主管部门下拨的经费较多时,没有将项目经费预算与项目研究目标、相关的政策和经济合理性结合起来,编制的随意性较大,使得经费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

2.2 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大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由科研部门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内容以及经费的预算不了解,缺乏对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管理的依据,也未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科研管理部门注重争取项目,忽视了经费使用情况,也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项目资料与信息,这两者缺乏信息的沟通与传递,使得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经费的使用失去监管,个别项目负责人甚至本着“项目是我申请的,科研经费是我争取到的,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只要能够完成课题就行”的思想,随意支出,用虚假发票套取科研经费。

2.3 科研项目购置的固定资产权属不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科研经费开支审批实行项目组负责制,使得课题经费的管理、使用各自为政。比如各项目组设备的添置,大多由课题项目经费支付,使用权也归项目组,其他项目组不得使用。一些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往往同时参与多个课题的研究,通过不同的项目经费重复购置设备,特别是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归个人使用的物品。项目结题后,项目负责人也未将设备移交高校,仍长期滞留在项目组(或负责人),导致部分科研人员视其为私人财产而长期占用,进而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2.4 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我国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虽有考核,但其机制不够完善。现有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注重定量评价,评价一项科研成果往往看发表了多少论文、专著,刊登在核心期刊的又有多少。其实一些科研项目,尤其是应用型的项目,其成绩和效果并不是靠论文就可以产生的,要看成果的转化以及实际的运用情况。论文、专著、专利等以无形资产形态存在的,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往往难以确定,因此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反映项目的实际效益情况。再者,虽然对项目的考核建立了一定的制度、办法和措施,但评价对象选择机制缺失。在实际工作中,对哪些项目进行评价,如何进行评价,高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有相关部门要求进行项目检查时,高校才被动迎检。所以无论科研项目做得如何,很少有主动进行绩效评价的,最后科研项目变成了自我总结,请来的专家也是项目负责人自己请来的专家,一般都能通过验收。

3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3.1 强化预算意识,确保预算落到实处

对于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最关键的就是预算部分,而经费的预算和决算由项目负责人编制,所以项目负责人应该主动或被动地接受预算编制知识的培训,强化预算意识,严格按规定编制项目经费的支出明细,不得擅自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调整,也不能编制虚假预算以套取经费。同时,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工作中,要从高校全面建设和长远发展全局出发,充分发挥经费预算管理的监督制约职能,要站在全局谋划经费预算管理工作,做好高校领导的经济高参。

3.2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1)科研管理部门将已经立项或签订合同的情况:含项目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课题性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期限、经费金额、项目状态(已立项、项目进行中、已结题)等登记到信息平台。

(2)财务部门根据银行进账单,到信息平台查找该款项分属为哪个项目的经费,并实际到账金额、到账日期登记到相关的项目。

(3)科研管理部门根据财务部门登记的经费到账情况打印经费到账确认单,通知项目负责人并制作经费使用卡。

(4)项目负责人凭经费使用卡进行日常业务支出的报销。

(5)财务部门设立科研项目专用账户,并定期将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上传到信息平台;项目负责人将项目进度及取得的成果及时更新。

(6)结题时,科研管理部门将项目状态更改为结题,并将项目结题通知单交与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对已经结题的项目经费进行统一管理。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有效保证科研经费支出的计划性和合理性,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可以随时监督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有利于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3.3 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评制度

科研经费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是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及其成效。包括:绩效目标和预算的合理性、组织实施和管理效能、项目的社会效益、项目的持续性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及财务管理状况等。根据以上内容可建立相应的考评指标,对项目取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减少资金浪费。并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对项目负责人科研考评的重要依据。

虽然,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但通过相关制度和建立和完善,积极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办法,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保障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胜华.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2).

[2]杨杰.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3).

[3]贺胜军.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2(16).

[4]李将敏,刘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4(19).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管理论坛

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陆正飞 祝继高 (7)

高等学校收入的分类及规范化管理李雄平 朱家位 黄梅 (10)

基于破产重整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探析闫华红 王安亮 (13)

三管齐下,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陈弘 (15)

会计新视野

企业财务监督主体及内容研究——基于公司法人财产权保护的视角李越冬 干胜道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视角的再探讨孙清亮 张天楠 (19)

基于CDM项目的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问题探析刘金芹 (24)

碳审计理论结构初探何雪峰 刘斌 (25)

司法会计鉴定案例评析(005)

虚列工程成本私分国有资产案件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文书评析杨为忠 (27)

案例研究

滨海新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李阳 尹钧惠 (29)

中国银行业财务价值评估方法探讨王敏 (32)

伊利引发的股票期权问题及优化探讨陈刚 冉莲莲 陈菲 李秋 (34)

新疆公立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研究——基于内部控制理论视角朱宇 尚高岭 (35)

唐山市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马素霞 李文艳 (38)

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新趋势——基于创业板市场的分析胡永平 史原 (40)

加强电信业工程核算管理 提升财务信息质量易毅娟 (42)

提高河南融资效率的战略方法研究杜海鸥 (43)

会计信息化

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46)

借力XBRL,助推财务智能,塑造“智慧”会计人王舰 王东娣 李玉亭 (48)

审计与税务

对新《审计法实施条例》的几点认识刘魁明 (53)

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管:从规则导向到原则导向蒋品洪 (56)

注会业务新领域:内部控制审计与咨询陈青 (58)

试论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基于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的思考张勇 于阳 (60)

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李学梅 (62)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纳税调整及账务处理——基于会计与税法暂时性差异的理论分析邓亦文 (65)

提升广东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张源 林佩銮 (67)

浅谈运输费用的税务处理姚甥 (69)

企业控股合并中的所得税会计问题探讨吴红梅 (70)

企业所得税汇算深度剖析——“五年限制”里掘金王军丽 (72)

公司治理

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技术效率与成长性刘新绍 张晓铃 (75)

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欧阳小明 (77)

股权激励在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应用效果研究金晓云 (80)

贵州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基于2008-2009年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杨琳 武凯 (82)

河南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侯香红 (85)

上证综合指数影响因素探析谭桂荣 (88)

论首席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孟钟剑 (90)

基于社会责任的电力企业财务评价问题探讨李蕾红 (92)

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郭玮 德力格尔 (94)

实务导航

利用远期外汇交易规避汇率风险的操作方法姜春兰 (98)

对利润表要素的分析和改进谢立本 刘玉勋 (100)

在非盈利组织中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新视角王渊敏 白耀风 (102)

浅谈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基于SWOT分析法田莹莹 王淑珍 (104)

巧解复杂的财务会计问题宋宏丹 (106)

积分销售会计处理探讨蒋艳 (108)

无形资产“加速”与“加计”摊销的差异辨析刘淑华 温玉彪 (110)

现行会计准则下的企业成本核算:比较视角王健华 (111)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改进徐京耀 (114)

教育园地

高校财务管理双语教学若干问题探索王立明 (116)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赵红英 (118)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张荣琴 (120)

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李晓红 谢晓燕 (122)

财会经纬

刍议会计变革对社会和谐的推动作用李家瑗 胡国强 (124)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策略研究陈雪 (126)

美国AIG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启示许敏敏 王鹏程 (127)

中央部门预算改革背景下高校资金成本控制的探讨崔正林 (7)

谈构建高校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的设想孙琪华 (9)

促进高等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拨款模式探析马宏建 龚鸣 邓敏 (10)

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的拓展策略研究陆莹 叶青松 (13)

高职院多元化筹资渠道探析鲁忆 潘庆阳 (16)

高校非税收入汇缴管理的探讨冯斌 (19)

高校财务管理

论公立高校扩张中的财务风险华兴夏 罗娅妮 吴剑波 (21)

关于落实高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探讨陆美娟 雒敏 周伶俐 丁新农 (24)

构建高校财务内控机制的措施王祥 (27)

高校责任会计可行性研究黄宁 周语明 张李杰 (29)

基于遗传算法的高校经济规模模型探讨姜佩剑 岳喜马 (31)

模糊综合评价在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苏琴 (34)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的制度成因及控制对策曹娟娟 (37)

高校资产管理

关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王辉 (39)

高校预算管理

高校预算绩效偏离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张甫香 张健 (42)

项目管理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吴建英 (45)

基于绩效预算视角下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探析张黎影 (49)

浅析高校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褚珊 厉洪 (52)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

试论高等学校新旧会计制度比较陈胜权 (55)

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思考孙凌峰 (61)

基于修正权责发生制下的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对比分析李莉 陈薇 (63)

高校基建财务

当前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文洛 (65)

关于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曹异芳 (67)

高等学校修缮工程结算审计问题与对策袁安 (69)

高校财务核算

浅析高校基建会计监督徐春芳 (70)

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中的问题与对策侯利敏 (72)

Excel的功能及其在财务核算方面的应用研究刘浩博 (74)

高校学生缴费收入账务核算之重建吴赛 (78)

高校会计职业判断

高校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胡学忠 (80)

高校企业财务管理

高校实习工厂教学支出的核算邓汉宾 (82)

高校合同管理的路径探析史为业 (84)

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胡南南 (87)

高校审计

对高等院校开展教育资金绩效审计的思考吴明芳 吴华萍 (89)

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现状、意义与建议安杰 国效宁 徐铭禧 (92)

审计广角

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初探朱春芳 孙长华 (95)

教育园地

论会计岗位技能培训朱亮峰 朱学义 (97)

理论探讨

声誉、预算差异调查对预算松弛影响研究郑石桥 丁凤 (99)

标准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困境及出路王光明 薛恒新 (103)

近5年我国会计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王君 卢章平 (105)

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困境思考孟利琴 (109)

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常晶 李新春 (112)

实务导航

包装物核算中缴纳“两税”会计处理的探讨孙雪莲 李士涛 (115)

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财务绩效分析杨景霞 (117)

回归A股发行模式创新:跨市场换股吸收合并的利弊分析张舒华 (121)

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实证研究李明星 张同建 (124)

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王静华 许敏 (126)

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机理、路径与利弊刘明辉 毕华书 (7)

审计干部在转型中的五大变革王宝庆 (10)

锚定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综述谭跃 陈知烁 (13)

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的财务重述动因研究何建国 房利 (15)

案例研究

试析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以北京BJLC公司为例欧阳晓慧 (17)

基于薄冰理念的企业成本控制探析——对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的案例反思徐凯 徐标 (19)

雷曼破产事件中安永审计责任的分析徐南 叶建芳 (21)

存货审计问题的探讨——关于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总结李浩媛 (24)

管理论坛

企业价值观与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夏楸 温素彬 (26)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罗云 李惠玲 (28)

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问题研究——基于2008和2009年度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实证分析宗国恩 (30)

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李丰团 (32)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置换定价研究余杰 肖妍 周林 (34)

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方法研究胡爱萍 秦国华 (36)

政府行为,R&D投入对企业创新的激励王雪 韩秋兰 付会芳 (40)

风险与内控

工程项目成本的内部控制流程研究与应用周仁仪 周喜 龙桂元 周雅萍 (44)

内部控制成本探析朱萍 (48)

实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途径探析孙银忠 (50)

会计信息化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战略研究曹燕 常京萍 (52)

REA会计模式促进会计报告变革的思考丁璐 (54)

中国企业推行ERP的问题探究孙莲香 (56)

实务导航

日记账法在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应用林斌 吴文军 (58)

用比较法透视“内部交易抵销分录”效果明显徐晓琴 温玉彪 (61)

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黄华枧 张志凤 (63)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问题辨析周军兴 徐莹 李敏 (67)

关于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核算办法的探讨江泳 (69)

层次分析法下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霍曼曼 汝莹 (71)

公司治理

治理层特征与股利政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张志花 金莲花 (73)

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经营者合谋生成与治理分析高雁 谢智勇 肖敬 成玉飞 (79)

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分析杜彩群 (8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张慧君 李卉 (83)

企业智力资本绩效评价方法的优化整合——基于绩效棱柱思想的平衡计分卡模型的构建徐爱萍 (86)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贺红艳 (90)

税务与审计

浅谈实施内部审计咨询的收益与风险彭启发 李登辉 刘传会 (92)

浅议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张景凡 (93)

我国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的对策探讨张学平 孙红梅 (95)

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专题(3)

独立性与上市公司内审组织模式的选择性陈凌云 卫娟 (97)

高校财务

关于高校基建财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探讨唐曙光 李爱国 (100)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探讨——广西工学院财务档案管理研究刘迎春 (102)

教育园地

中小企业任务驱动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王峰 (104)

ERP沙盘技法之图表作业法欧阳满花 毛接炳 (106)

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途径蔡香梅 (110)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蒲林霞 张才志 (113)

财会经纬

我国短期融资券——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高绍福 陈旻 (115)

外资并购中的企业所有权配置问题研究傅雁蕾 杨子平 (119)

小型企业主办会计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工学结合、递进层次的培养模式黄晓榕 (121)

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考试改革与实践杨世鉴 李紫玥 (123)

我国铀资源勘查工作融资体制改革研究马杰 王玲玲 (125)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根据预算法“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的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要求,以编制部门预算为主要内容的预算制度改革在各地推开。南京市从2000年开始进行了5个市级预算部门编制2001年度部门预算的试点工作,2001年又在111个市级预算部门全面推行了编制2002年度部门预算的工作。与此同时,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开展了对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审查和监督,对审查监督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一、部门预算编制的审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刚刚起步,现行法律法规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开展审查监督尚无明确的规定,应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

一是要不要审查。虽然法律法规没有对此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但可以认为,既然法律规定了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的预算组成,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那么法律法规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查的有关规定,可以延伸至对部门预算的审查,以提高政府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也是预算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市人大常委会在2001年人代会前对市级预算初步审查时,一并审查了市政府5个试点部门的预算编制情况,今年人代会前又审查了12个市级预算部门的预算草案,并将这些部门预算草案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

二是审查哪些内容。人大对部门预算草案的审查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遵循需要与可能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突出重点内容进行审查。南京市人大的做法是,着重对收支是否平衡;收入是否合法、合规,支出是否合理、透明,是否做到收支不挂钩;公用经费标准、项目资金安排是否合理;农业、教育、科技等经费安排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综合经济部门与专业部门安排的项目是否一致,资金安排是否合理到位;预算外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是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等方面进行宙查。

三是审查程序如何进行。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对部门预算草案的审查也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应与本级预算草案的审查基本同步,略有提前。他们在审查中采取的程序是,参加政府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提前介入,了解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标准等情况;确定部分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的预算部门;进行初步审查,主要是开展调查研究,听取计划、审计、物价等部门的意见,听取预算部门的汇报,征询代表和专家的意见,听取人大各工作机构的意见;最后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

四是审查意见怎么处理。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人大对本级预算予以审查和批准。部门预算是本级预算的组成部分。随着预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大在审查本级预算时,对部门预算的审查也将不断加大力度,但是不能批准。而对部门预算审查意见的处理,是全部审查工作的落脚点,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反映出来,以促进政府部门依法理财、规范预算行为。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人代会前汇总各方面的意见,形成审查意见;人代会上在财经委员会向大会主席团汇报的预算审查报告中,反映出对部门预算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有关意见建议,明确要求政府应当按照财经委员会的审查意见批复部门预算;人代会后根据需要,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或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的名义行文将具体审查意见送交政府,并督促财政部门根据人大审查的意见批复部门预算。

二、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从总体上讲,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本级预算执行的监督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由于部门预算具有面广量大、情况各异的特点,因此在监督工作中必须注意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深入知情。市人大财经委在做好日常了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基础上,还在年中、年末两次听取预算部门执行情况的全面汇报,并请财政部门的领导和各有关处室负责人一同参加会议,说明情况,解答问题,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二是解决问题。部门预算的实行还刚刚开始,预算执行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市人大财经委对部门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共同商定解决的办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依法监督与支持促进相结合,督促问题的解决,

三是决算审查和审计监督。从今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加强对部门决算的审查,并结合审计门对同级财政审计涉及到有关部门的问题,在决算审查报告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政府处理解决。现已建议市审计部门对去年度的市教育部门决算和市财政安排的市政公用企业亏损补贴资金、市市容局罚没收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三、目前尚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随着部门预算的全面推行,审查监督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亟需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予以明确和作出规定,以利于这项工作能够依法、规范、健康和有序地开展。

一是部门预算要不要人大批准。法律规定本级预算由本级部门预算组成,那么人大对本级预算的批准是否意味着也是对本级部门预算的批准,还是不能视同。

二是编制零基预算的要求与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法律规定基数加增长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项目如何论证确定,项目中允许财政资金占多大比例,谁来决定;预留机动资金比例多大为宜;公用经费等非工资性支出的标准怎么确定;对非建设性项目支出差异过大,容易产生乱收费等问题,如何进行控制和监督。

三是部门预算执行中,由于政策调整或上级要求增加资金时,是否可以予以调整,程序如何进行,人大如何予以监督;对政府采购预算如何审查。

四是加强部门预算审查监督,能否对预算部门所属的经营性(投资型)经济实体收入和支出进行审查监督,使这部分收入纳入财政投资收益预算,实行集中支出、资源统筹配置,防止国有资产(资本)的流失。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公共财政管理学 管理技术 定位 内容体系

一、公共财政管理内涵

公共财政管理不等于私人部门财务管理,也不等同于公共财政、宏观经济学或公共预算,尽管所有这些领域都和公共财政管理有一定联系,其核心是考虑如何花钱做事的技术性问题,要为预算决策、执行以及公共资金运用的其他方面提供信息。米克塞尔受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影响,指出公共财政管理是采用与企业财务管理相类似的分析方法、技术和管理工具来进行资源配置和控制的活动,但政府独有的征税权、禁止权和惩罚权,使公共财政管理远不同于企业财务管理。当然,学者们仍然强调资源获取和配置。米基尼论述,公共财政管理是一个过程,政府机构根据明确优先顺序分配资源,资金,来有效满足公共需要。它包括许多特定方面,如对预期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对预算执行后的收人和支出的会计记录,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基金投资、发放用于购买设备及基础设施的短期和长期贷款,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火灾、偷盗、债务方面的风险控制,并在一个财政年度结束以后,根据法律和会计要求审计等等。IDWG(1995)以Coe的观点为基础,进一步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进行论述,所谓公共财政管理,就是在某个财政主管领导下,通过管理决策和管理活动,控制和运用其管理的有限财务资源达到特定的和预期的战略产出目标。

总之,尽管概念表述有所不同,但基本强调了公共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全厨和多元技术等。因此,公共财政管理不等于公共财政,也不等于政府预算、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等其中某个或某些主题,公共财政管理学内容也不仅限于“是什么”的描述。

二、《公共财政管理学》研究建设述评

1、西方《公共财政管理学》研究建设述评

随着十九世纪中叶现代政府预算逐步建立以及现代管理、政治科学等迅速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公共财政管理实践相适应,对公共财政管理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关于介绍公共财政管理活动内容、总结分析经验方法、进行相应理论探讨的著作。其中,大部分以公共财政管理某一特定主题为主,如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支出管理、公共收入管理等;典型的有将整个公共财政管理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如约翰・L・米克塞尔撰写的《公共财政管理:分析与应用》、杰克.瑞宾、托马斯.D.林奇主编的《国家预算与公共财政管理》、查尔斯K.科依撰写的《公共财政管理》等,其中前者是风靡世界并进行多版的经典教材。该书接近于我国的《财政学》,但它突出了公共财政管理学导向,不拘泥于财政经济理论推演与介绍。从公共部门财务管理角度看,它以公共财政基本原则和预算改革为基本线索,更加强调公共财政管理具体运行和技术操作层面(即侧重于公共财政管理活动实务研究),以突出财政管理微观特色,并覆盖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管理几乎所有重要研究领域。此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机构专家学者为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也编写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著作。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各国相继掀起旨在促进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采用商业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首先,体现在B.J.理德、约翰・W・斯韦恩撰写的《公共财政管理》中,该书在对公共财政管理大致介绍后,重点阐述如何对收入和支出进行管理以及对收入流和支出流进行预测和成本分析,并主要集中于现金流控制、投资、债务、风险、购买、资本预算以及人力资源控制中的财政要素,特是养老金等技术性领域以及审计、财政状况评价和刚开始运用的发展财政的相关技术等。其次,C.B.维萨、P.W.艾瑞斯莫斯所著的《公共财政管理学》内容包括公共财政管理概念和理论、政府财政职能、财政基础结构及决策参与者、财政立法和政策、政府战略安排及行动计划、预算、预算实践、计划和支出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现金管理、公债管理、供应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内部控制、道德行为与专业技能等,更体现出商业管理技术方法的运用。此外,最近出版的由约翰・威尔逊编著的《公共服务财政管理》将公共服务置于更广阔经济和管理背景下。该著作采用案例研究和理论模型分析等方法,以新视角和研究路径探讨公共服务中融资、投资、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估等关键性理论问题,重点探讨了将私营部门财务管理方法应用于公共服务管理之中等重要问题。

与此同时,西方公共财政管理也开始运用多学科前沿理论解释公共财政管理现象、解决公共财政管理某些问题。如杰拉尔德・J・米勒所著的《政府财政管理学》按现有的两种财政管理方法及财政管理理论、正统理论和现行理论来研究财政管理理论,并从组织理论、决策模式、财政部门作用及财政管理所隐含技术等四个方面对财政管理理论进行了解释,是一本很有用的财政管理理论研究生课程教科书。阿曼・卡恩和巴特利・希尔德雷思编辑的《公共部门财政管理理论》围绕公共部门财政管理框架体系,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多视角,将多种理论综合在一起,多层面、多角度论述公共部门财政管理理论和相关制度与政策问题,体现了公共部门财政管理理论最新导向,向国内学者展现许多以往文献中未曾涉及的公共财政管理问题。

2、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学》研究建设述评

尽管我国在清末就开始引进政府预算制度加强财政管理,但由于建国前社会混乱和建国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前很少有财政管理的研究和教学,有关财政管理的内容很少,一般会在财政学相关研究中提到些,偶尔也有些关于财政管理体制、国家预算、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成果。

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财政管理研究教学进入一个相对黄金期。以1984年杜峻峰主编的《社会主义财政管理》和中国财政考察团编的《匈牙利财政体制和财政管理》的出版为开始,到2001年代表该时期财政管理学最高成就、由项怀诚主编的《中国财政管理》和上海财经大学杨真祝所著的《公共财政管理》的出版,涉及地方(尤其乡镇)财政综合管理成果多达22件,涉及财政综合管理著作和教材多达14部,介绍外国财政管理的成果涉及8件,此外,涉及古代财政管理以及财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财政会计、税收、社会保障等主题研究20余件。可见,该时期还是比较重视财政管理教材建设和教学工作

的,也体现出对国外财政管理借鉴的开始。其中以《社会主义财政管理》为代表的一些综合成果,虽然相对全面地涉及我国财政各方面管理内容,但这些著作都是以介绍我国当时财政管理具体制度和做法为主,其中国营企业财务管理内容还占有相当篇幅,都带有浓重的计划色彩,而缺少真正现代管理理念与思想。只有1990年张秉臣等主编的《现代财政管理》从财政管理系统、财政计划管理、财政组织管理、财政管理中的控制、财政信息管理、财政监督管理、外国财政管理、现代财政管理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展开,初步体现了一些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技术范畴。项怀诚的《中国财政管理》尽管是新世纪以来我国财政管理学代表著作和教材,少一些计划色彩,但仍没逃脱以介绍我国当时财政管理具体制度和做法为主的特征,鲜有涉及现代公共财政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而杨真祝的《公共财政管理》特色就在于公共财政背景的提出以及初步对管理技术的重视。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以及相关研究队伍的扩大,虽然公共财政管理各相关主题研究和实践已达到全盛,但由于我国财政教育经济化和就业的现实压力等原因,公共财政管理综合研究以及相应教材建设和教学工作却比以前退化许多。在多达550多件的相关成果中,除个的地方财政综合管理著作和一些国外研究成果外,几乎找不到一本关于公共财政综合管理著作和教材。但除涉及各主题研究成果多而深入的特征外,还可以发现该时期我国对国外公共财政管理研究增多,相应加大了国外公共财政管理著作和教材翻译引进力度,比如B.J.理德、约翰.W.斯韦恩撰写的《公共财政管理》、杰拉尔德.J.米勒著的《政府财政管理学》、约翰.L.米克塞尔撰写的《公共财政管理:分析与应用》、C.B维萨、P.W.艾瑞斯莫斯著《公共财政管理学》、约翰・威尔逊编著的《公共服务财政管理》、阿曼・卡恩和巴特利・希尔德雷思编辑的《公共部门财政管理理论》等。这可能对我国今后展开公共财政管理学建设是一个好的信号。在该时期众多成果中,西南财经大学周小林博士的博士论文《公共财政管理论》对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学构建具有标志性意义,不仅着力引进现代管理理念,而且着重突出公共财政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此外,目前公共财政管理知识也会在个的《公共管理学》和《财政学》中以一章的篇幅得以体现。这种状况使得目前我国财税类、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公共财政管理教育不是体现在少数几个主题课程之中,就是完全缺乏,而真正为本科学生系统开设《公共财政管理学》课程的学校越来越少,目前就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河南大学等少数几个学校还在坚持着。

三、建设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学》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1、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关系的决定

经济学和管理学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彼此促进互动、互补。首先,经济学、数学、心理学一起构成管理学产生、发展的基础,而管理学对于经济学实用化有巨大作用;两者研究基本方法相同,都随经济环境变化不断拓展其研究视野和方法;两者也具有相同制度环境和共同使命,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在经管领域的研究大都兼有两栖性。但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在行为主体基本倾向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不同使之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偏重于人“社会”的管理学人性假定比“经济人”更贴近现实,不得不考虑组织中不同层次和不同个体职能的行为主体关系也比经济学中没有人格和地位差的主体关系实际得多。基于这种互动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对任一学科的学习研究加深和促进另一学科的理解和发展,某种程度上就是理论和实践关系;也可以通过对两者的学习弥补任一学科的不足,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以有助于对复杂世界认识。

2、财政本质属性的决定

财政既是经济范畴也是政治范畴。作为前者,财政从来就是政府经济行为,关注中心无非是社会资源在公、私部门之间,以及公、私物品之间的最佳配置。作为后者,财政从来都是同国家或政府职能连在一起,政府职能无非是社会和经济管理两方面,最终又可归结到国家或政府管理上。由此,财政学科体系几乎自产生起,便同时贯穿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线索,覆盖两大学科。单纯从其中任一方面人手,或单纯基于任一学科领域思维研究财政问题,都不会被认为是全面而完整的。

3、公共部门工作现实的决定

上层建筑的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辩正关系,反映了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其中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也主要由财政职能作为载体。在市场经济中,财政管理成为阻碍其他资源配置失效的最有效工具。于是,保证财政职能实现的财政管理就成为政府管理工作核心内容。一方面,政府财政公共性强烈、活动内容众多、政策性强;另一方面,政府财政活动组织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还伴有官员的双重人格性等。因此,只有高质量财政管理才能有效防止和杜绝政府官员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科学合理、恰如其分地处理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各种关系。这就要求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准和较高专业技能的人才。财政管理比一般组织管理复杂得多,因此为其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广阔领域,也使其面对众多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等待解决的管理难题。

此外,由于财政学教育的“纯经济性”、公共管理的宽泛性以及进入公共部门门槛提高等原因,使相关专业就业压力变大。如何培养出更适合实际工作并具有创新、较高品质和扎实基础的人才,需要加强公共财政管理教育。

四、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学》课程建设定位和内容体系构建

1、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学》课程建设定位

首先,《公共财政管理学》不同于财政学或公共经济学,后者侧重于公共财政活动简单内容描述基础上的经济分析或纯公共经济理论推演;它也不同于行政管理学或公共管理学,后者较偏重于公共组织及对社会的全面管理理论;它还不同于关于公共财政管理某一主题的学科。

其次,《公共财政管理学》涉及跨学科范畴。依据我国最近学科体系划分,它至少涉及经济学和管理学,其实还有政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如图?所示。

再次,《公共财政管理学》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切人展开。理论基础至少涉及公共财政经济理论和管理及公共管理理论;实践强调公共财政管理全过程、全方面的系统性,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以公共预算管理为中心覆盖尽可能全的主题,但决不同于政府预算管理或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等个主题科目,也决不同于公共财政管理实务。

最后,《公共财政管理学》以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活动效率为核心,强调管理技术、工具和方法,特别是商业组织管理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决不局限于公共财政活动或制度的冗长描述,以突出管理艺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对公共财政管理技术强调或融于公共财政活动之中(国外教材常常如此)或单列(鉴于我国公共财政活动实际而偏于此)。此外,《公共财政管理学》应立足于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实际和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并吸收研究和实践最新成果,突出研究学习型特性。

2、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学》内容体系构建

依据以上定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学》内容体系构建应包含三篇内容:公共财政管理基础篇、公共财政活动篇、公共财政管理技术工具和方法篇。具体内容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第一篇主要实现由财政经济到公共财政管理过渡、奠定经管理论基础、考察公共财政管理发展历程以及构建公共财政管理理论等;第二篇通过对公共财政活动的简洁描述勾勒出公共财政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画面;第三篇以大量篇幅分主题地引入不同公共财政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同时和使用这些技术的公共财政管理活动实践相结合,全书核心就在于此。此外,为避免教材篇幅冗长,可以把大量活动描述及案例等以自我阅读或阅读提示方式让学生课后完成。

(注:本文数据是以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数据为基础分类统计而得。)

[参考文献]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财务管理。

一、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部分事业单位完全推向市场,部分事业单位由国家赋予了一定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政府新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建立,政府经济职能的“市场化”倾向加强,作为完善政府职能的辅助部门———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它正从单纯的“公益性”向“综合性”逐渐改变,其市场性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其服务对象、服务方法以及取得资金的来源等,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而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然沿用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管理滞后且明显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痕迹。财务管理相对单调与简单的常规做法与其实际发展的复杂性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

二、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渠道,财务管理难度加大。

完全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已经脱离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范畴。而尚未被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仍保留计划经济时期的痕迹。即,财政低层次的保障,允许事业单位开展一些收费或者经营服务,甚至有些事业单位成立下属企业进行经营,以弥补经费的不足。这样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更加广泛,财政拨入资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多渠道,使得资金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2、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行的是预算绩效考核,强调的是预算管理,从而使得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在计划经济下,我国的财政是一种大包大揽的财政,政府统揽一切,财政通过直接分配来实现政府目标。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来源与使用缺乏足够的自主决策权,它只是政府目标的执行工具,无需对资金使用产生的效益负责,财务管理相对简单,主要就是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法人,拥有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经营收入和有权进行相应的投资,无疑也会参与到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预算管理。但是,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围绕的仍然是预算资金的使用,一方面给事业单位开了创收的口子,另一方面又不能真正按照企业模式运作,迫使各事业单位更加注重的是预算执行,而非经济效益,很少考虑行政成本,成本核算粗放,也使其很少进行相关的财务决策,导致资金效益显然低下。

3、财政收支两条线的改革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是改革的必然要求。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在税收和非税收入定位不明确,仍有一些单位出现自收自支的现象,事业单位的部分资金尤其是经营性收入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

4、资金来源多渠道,综合预算编制不完善。

由于预算编制是从基层由下而上进行编制,编制上的不科学性使得一些事业单位人为地将有些经营性资金不纳入预算管理,游离预算管理之外从而可能引发小金库。

5、事业单位人员经费、部分业务运行。经费不足,造成资金使用上的不规范。

在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国家只从政策上给予保障,财政预算经费如人员经费、部分业务项目经费等是严重不足的,从预算的角度上看,得先保证人员经费的支出,经费的不足,导致资金的滥用,有些单位因没有或者经营性收入不足,从维护稳定的角度出发,用项目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发放人员津补贴。

6、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由于事业单位未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有效划分,事业单位的经营创收正是利用了这部分资源进行科技服务,创造了一定的财富,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从国有资产的构成来看是不均衡的,资产的购置者、使用和维护者不一致,势必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单位资产的运作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也造成成本费用支出的不合理。HtTp://

7、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财务岗位权责弱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实现工具弱化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主动财务管理意识,再加上财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从而使得本应发挥财务控制和监督职能的财务机构基本上作为一个会计核算单位或报账机构存在。其主要表现有:①财务人员没有参加重大经济决策的过程;②财务控制流于形式,如一些财务人员仅仅从会计的角度对发票、报销单等资金划拨手续进行审批,而没有按照相关合同或文件对支出金额的正确性、合理性进行核对;③财务人员没有对会计信息进行相关的整理、提炼和加工,有些单位甚至全年都没有编制过基本的财务报表,其直接后果就是既不能为相关的经济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又没有及时掌握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三、对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财务管理的建议

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市场主体的相互独立和产权清晰,在新公共财政与新公共管理主义的改革浪潮中,为了适应与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了政府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势必要强化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市场化”地位,让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和谐与融洽。因而,加强自身的“市场化”地位也成为了改善作为完善政府职能而存在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加强事业单位的“市场化”地位,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继续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刀切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很难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发展,我们应该继续深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其“市场化”地位。

1、继续完善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确定不同的市场主体地位。

事业单位的存在具有历史特殊性,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改革浪潮中,有加强“市场化”的趋势。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需要关注其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所以,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完善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从而确立相应的财务管理目标。

具体来说,准政府类型和纯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重点在资金使用上而非其资金盈利性;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目标是追求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关注的重点除了资金使用以外还有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的保值、增值以及盈利;纯经营类的事业单位就应当与市场中的企业定位一致,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盈利最大化,但其前提条件是其追逐盈利的过程中不能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产生负的外部效应。

2、引入权责发生制,增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财务决策权。

对于准政府类和纯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其主要定位还是在于其政府职能的实现,无需关注财政资金的盈利性,需要的相关信息比较少,所以可以仍然适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对于纯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而言,企业的市场地位需要更加全面和相关的会计信息来支持其财务决策的做出,因此应当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体制,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相对比较复杂,既要考虑财政资金的使用,又要兼顾社会资金的盈利性,单纯的用某一单一的会计核算体制都难以满足其财务要求。所以,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两种:①严格区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途径,对于公益性的资金使用,沿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体制,而对于经营性资金使用,引入权责发生制。

②对于难以具体区分资金使用的,在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基础上,再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一遍,从而满足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信息需求。

(二)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从只注重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转到对单位全部资金的来源、使用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过程进行核算和监督:

1、加强综合预算管理。事业单位预算是根据各单位职责、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反映单位资金收支、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是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所以各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经营收入也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编制年度综合预算,全面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不得“坐收”、“坐支”。

2、深化和完善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运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软件对财政数据进行分析,加强财政与经济联系的分析,同时完善和利用各部门的财务软件系统对预算外、经营性资金全面剖析、把握资金的走向,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对策,提高预、决算分析水平,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3、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产权登记、变动和纠纷的调处,尽可能地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区分开来,对单位资产的运作以及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大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增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决策的外部监督事业单位虽然是作为政府职能的辅助部门存在,但是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下,事业单位与政府之间同样存在“委托—”关系。事业单位目标利益函数和政府的职能目标函数是存在差异的,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这种目标差异矛盾就变的更为明显与尖锐。而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更助长了事业单位财务“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阻挠了政府职能目标的实现。因此,适当的财务公开就像是引入一个有效的外部监督,一方面,加强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约束事业单位的“机会主义”行为。

(四)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是改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的必要前提,但是光有这个前提是远远不够的,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也起着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和专业水平。一方面,强化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要让投资风险、筹资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经营收益等基本财务意思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强对已有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及新进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准把关,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国贤,服务型政府的预算框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1):1~11.

[2]冯永梅,王泽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J].注册会计师与审计,2008(9):30~31.

[3]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会通讯,2007(7):20.

[4]李淑珍,重新构建事业单位财务理念体系[J]广西会计,2011(7):10~11.

上一篇:知行合一论文范文 下一篇:城市化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