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范文

时间:2023-02-21 08:29:12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范文第1篇

一、多能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是由till和mcculloch等在60年代初,应用脾集落形成细胞定量法,首先在小鼠体内证明的。他们给经射线照射的小鼠输入同系鼠骨髓细胞,在10~14天后在脾内形成可见的结节,它是由单一骨髓细胞发育分化而成的细胞集落,称之为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集落数与输入的细胞数成正比,它可分化发育为红细胞、粒细胞及巨核细胞。cfu-s长期以来用体内集落法进行检测。

在70年代后johnson和metcalf等应用鼠胎肝细胞体外培养法,证明具有cfu-s性质的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成功,这是在研究干细胞方法学上的重大改进。

其后,haral等用小鼠骨髓细胞在甲基纤维素中加入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脾细胞培养上清,进行体外培养,可形成含有红细胞、巨核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集落,称为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其后,小林登等在80年代用人骨髓细胞亦报告cfu-mix培养成功。即由多能干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定向髓系多能干细胞及淋巴系干细胞。淋巴系干细胞是t和b细胞的共同祖先细胞,但目前尚不能用脾集落实验证明其存在。

二、单能干细胞

单能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向特定细胞系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也称为祖细胞(progenitor)。如进行体内移植不能形成脾集落,但在一定造血因子的存在下,可在体外培养并形成细胞集落,称为代表外培养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ulture’cfu-c),因此它与多能干细胞不同,它可包括分化为红细胞的红系干细胞,可分化为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粒、单核细胞干细胞系及可分化为血小板的巨核干细胞系。

1.红系干细胞应用骨髓细胞加甲基纤维素在大量epo存在下,进行体外培养可产生大型红细胞集落,可含有1000个以上的细胞,形成如爆发火花样的集落,称此干细胞为爆式红细胞集落形成细胞(burst unit-erythoid ’bfu-e)。如用小剂量epo则产生小型集落,由8~50个细胞组成,称此干细胞为红细胞系集落形成细胞(colony forming unit-e’cfu-e)bfu-e是更早期的红系干细胞,而cfu-e则为较晚期的红系干细胞。

2.粒细胞-单核细胞系干细胞 此系细胞在功能上与bfu-e或cfu-e属同级干细胞。应用软琼脂法将骨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集落刺激因子(cfs)存在下,可产生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集落,称此集落形成细胞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细胞(colony formingunti-culture’cfu-c)。将cfu-c进行体内移植不能产生脾集落,所以cfu-d不具有cfu-s的特性,仅具有前驱细胞和前驱单核细胞的特征。

造血干细胞范文第2篇

造血干细胞与其它多能干细胞相比,具有下列不同特点:首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历经多次迁移,先由卵黄囊转移至胎肝,最后到达骨髓,而在其后的某些条件下又可出现髓外造血的情况,而其它多能干细胞多在固定的场所发育成特定的组织;其次,由于生理需要,造血干细胞始终处于较为活的增殖与分化状态,能从骨髓源源不断地进入外周血而到达全身各处,而成熟个体中的多能干细胞多局限于相应的组织器官中,一般情况下处于类似休眠的状态;第三,造血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可分化为肝脏、肌肉、神经等组织的细胞,一定条件下又可来源于肌肉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等,而这种分化大多在相应组织病变的情况下完成。

由此可见,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存在成熟个体的一种形式。成熟个体干细胞参与组织损伤的修复可能存在两种方式:一是相应组织内固有的干细胞参与修复;二是组织损伤动员骨髓释放造血干细胞,后者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该组织,在特定的环境下增殖、分化,最终转化成该组织细胞,从而完成结构与功能的重建。而后者有可能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这些新的认识将有助于干细胞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宽。

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同基因和异基因两种,移植成功的前提是患者与供者的人体白细胞组织相溶性抗原分型必须完全相合。同基因指同卵双生兄弟姐妹,相合概率为100%。异基因分血缘关系和非血缘关系两种,血缘关系指兄弟姐妹,相合概率为四分之一,非血缘关系的相合概率为四百分之一至万分之一。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把非血缘关系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项有效的先进医疗技术用于临床以换救病人生命。美国有2.8亿人口,志愿捐献者有360万人,每年约有60%多的患者可以找到相应配型。近年来,我国运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治疗白血病及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方面均获成功,但进行移植的前提是必须有相合配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因此,建立并完善“中国造血干细胞库”是造福患者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造血干细胞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

Effectof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inMalignantHematologicDiseaseofLymphaticSystem

AbstractThestudywasaimedtoinvestigatetheeffectofhematopoieticstemcellstransplantation(HSCT)intreatmentforhematologicmaglignaciesoflymphaticsystem.Throughobserving8patientswithnon-Hodgkin′slymphoma(NHL)and3patientswithlymphoblasticleukemia,whoreceivedautoorallo-HSCTafterchemotheraphy,thehematopoieticreconstitution,complicationandsurviraltimewereevaluated.Theresultsshowedthat11patients(7patientsafterauto-PBSCT,4patientsafterallo-PBSCT)allachievedhematopoieticreconstitutionandcompleteremission(CR).Withinthreeyearsfollowing-up,5patientswithNHLweresurvival,butonecaseofNHLdiedatthe2monthsafterauto-PBSCT,onepatientsuicided.From4casesreceivedallo-PBSCT,onepatiantwithNHL(NKcell)wasdiedat79dayslater,onepatientwithchroniclymphoblasticleukemiawassurviving,another2casesof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weredeadat17monthsand54daysrespectivelyafterallo-PBSCT.InconclusionHSCTisaneffectivetreatmentforhematologicmaglignanciesoflymphaticsystem,butthereplasewouldoccurinsomepatientsreceivedauto-PBSCT.Theothersbyallo-PBSCTmightdieofseverecomplicationoftransplantation.

Keywordshematopoieticstemcellstransplantation;lymphoma;lymphoblasticleukemia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被公认为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急慢性白血病及中高度恶性、初治耐药、易于复发等预后不良淋巴瘤效果尤为突出[1]。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HSCT)是HSCT中的一种类型,因其采集方法简便,移植后造血重建迅速,痛苦相对较少,易于被患者个人或供者接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本研究在已有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基础上[2-7],重点探讨HSCT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血液病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

病种和移植类型

11例移植患者中,男6例,女5例,年龄15-56岁(中位年龄35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弥漫性大B细胞型5例,B细胞源性2例,NK细胞型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移植类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7例,异基因HLA单倍相合亲缘移植4例(其中2例为非清髓移植,2例为清髓移植)(表1)。Table1.Informationof11patientswithmalignanthematologicdiseaseoflymphaticsystemafterHSCT(略)

干细胞的采集、动员、保存

对所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供者均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10μg/(kg·d)分2次皮下注射共5天,所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先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再用CS-3000plus(Baxter公司产品)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每次循环血量10L左右,如1次采集干细胞数量不足,可于第2日重复采集直至CD34细胞数量超过3×106/kg,将采集到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放置液氮中保存。

预处理方案及干细胞回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中,有6例采用CBV方案(CTX/VP-16/CCNU),1例选用MA方案(MIT/Ara-C)进行移植术前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2例非清髓干细胞移植者,1例采用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全身照射(CTX/Ara-C/TBI),1例采用氟达拉滨(fludarabine,FAMP)环磷酰胺进行预处理;2例清髓干细胞移植者,1例采用CTXTBI,1例采用CTX/VP-16/TBI进行术前预处理。所有患者在预处理结束后均予以输注含CD34细胞数平均为5.5×106/kg的未去T细胞的移植物,移植后即开始使用G-CSF(300μg/d),直至WBC>3×109/L后停用。

结果

造血重建

11例患者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平均天数为11(8-18)天,血小板(Plt)>20×109/L平均天数为12(8-23)天(表2)。Table2.Hematopoieticreconstitution,complicationandprognosisof11patientswithmalignanthematologicdiseaseoflymphaticsystemafterHSCT(略)

并发症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3例患者在骨髓抑制期间出现肛周、口咽部、颈静脉置管处感染,1例在造血功能恢复前因血小板低出现泌尿系出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1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肝静脉闭塞病(veno-occlusivediseease,VOD),1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cystitis,HC)、间质性肺炎。

近期疗效

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5例为弥漫大B细胞型,2例为B细胞源性,1例为NK/T细胞型,移植前5例CR,3例PR,按文献[8]标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8例均为CR;3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1例为CLLA期,2例为ALL,其中有1例多次复发,移植术后3例均达到CR。

生存期

随访3年,自体移植7例患者中,除1例自杀身亡,1例术后再次复发出现肝脏、中枢神经系统广泛浸润,于移植术后2月死亡外,其余5例均无病生存。异基因移植4例患者中,除1例CLL患者无病生存外,其余3例分别于移植后54天、2个月、17个月死亡。

讨论

上述7例auto-HSCT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或B细胞型,已有报道明确表明,放(化)疗大约可使30%的NHL病人长期存活,但对于中、高度恶性NHL病人的长期生存改善不明显,auto-PBSCT已成为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9]。对于初治未达到CR的侵袭性NHL病人,常规挽救治疗的效果比较差,长期无病生存率很低,而auto-PBSCT却能获得较高的CR率和PR率,5年生存率达37%[10]。我院所采用auto-PBSCT治疗的7例患者中,有3例为初治未达到CR的淋巴瘤,5例为中度恶性淋巴瘤,经过auto-PBSCT后7例均达到CR标准,其中1例弥漫大B细胞型患者移植前经CHOP方案、proMACE-cytoBOM方案、MACOP-B方案多次化疗后均不能缓解,行auto-PBSCT治疗后复查各项指标提示达到CR标准,但2月后再次复发,出现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广泛侵润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可以说,自体干细胞移植无供受者之间的免疫排斥,合并症少,造血重建快,既使出现骨髓抑制引发的感染、出血、贫血症状,予以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同时加强抗感染、输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及对症处理后也可迅速恢复,确实是治疗中高度恶性、初治耐药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也要看到因为自体干细胞移植缺乏GVL效应,易于在移植之后再次复发,降低了auto-PBSCT对该类疾病的总体有效率。鉴于auto-HSCT治疗NHL有一定的复发率,且国际上也存在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侵袭性淋巴瘤的病例,遂予例8患者进行了非清髓allo-HSCT治疗,移植过程中患者造血重建恢复迅速,也未出现严重GVHD及其他相关移植并发症,可能与术中有效使用环孢素(CsA)、骁悉(MMF)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有关,但移植后患者再次复发,较术前有明显进展,出现颅内及脾脏多处浸润。有研究表明,对侵袭性淋巴瘤的治疗,可考虑采用allo-HSCT取代auto-HSCT,但采用allo-HSCT仍有25%复发率,且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使其总体生存率(OS)仅有18%-35%[11,12],近年来有报道显示采用allo-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OS可升至76%[13],所以allo-HSCT对NHL具有治愈潜能,但因其高移植相关死亡率,同时也存在移植后复发可能,因此需有选择地对该类患者进行allo-HSCT。目前,allo-HSCT在治疗急性白血病方面已得到公认。在上述11例患者中,有2例ALL患者进行了清髓allo-HSCT,分别采用CTXTBI、CTXVP16TBI作为预处理方案。例6患者造血重建略有延迟,例7造血重建迅速,分别出现Ⅱ度aGVHD和Ⅲ度aGVHD,移植后2例患者均完全缓解,但例7因同时存在出血性膀胱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质性肺炎于移植后第54天死亡,例6因广泛性cGVHD在移植17个月后死亡。虽然allo-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效果已得到肯定,但上述2例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较短可能与预处理强度、配型为单倍相合及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有关。此外,allo-HSCT在CLL中的应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Pavletic等[14]报道了用allo-HSCT治疗23例CLL的情况,结果显示在这些移植后患者中完全缓解率达到87%,5年的无病生存率仅为65%,复发率为5%。虽然本研究中仅有1例为采用非清髓allo-HSCT治疗的CLL患者,但其移植后亦达到完全缓解并且无病生存。综上所述,虽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尚存在复发的可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有一定的移植相关死亡率,但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治疗恶性淋巴系统血液疾病的一个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WeaverCH,SchwartzcergL,ZhenB,etal.High-dosechemotherapyandperipheralbloodstemcellinfusioninpatientswithnon-Hodgkin′slymphoma:resultsofout-patienttreatmentincommunitycancercenters.BoneMarrowTransplant,1997;20:753-760

2陈宝安,熊辉霞,丁家华等.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分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14:313-317

3陈宝安,张琰,丁家华等.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致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嵌合状态及GVHD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14:102-106

4陈宝安,毕延智,丁家华等.非清髓性骨髓移植诱导异基因受者小鼠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5;13:1054-1057

5丁家华,陈宝安,孙雪梅等.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及加速期的疗效观察.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18:292-294

6丁家华,陈宝安,董伟民等.非清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淋巴瘤,2004;13:136-138

7陈宝安,熊辉霞,丁家华等.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14-17

8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1998:342-349

9Gutierrez-DekgadoF,MaloneyDG,PressowOW,etal.Autologousstemcelltrasplantationfornon-Hodgkin′slymphoma:comparisonofrediation-basedandchemotherapy-onlypreparativeregimens.BoneMarrowTransplant,2001;28;455-461

10VoseJM,ZhangMJ,RowlingsPA,etal.Autologoustransplantationfordiffuseaggressivenon-Hodgkin′slymphomainpatientsneverachievingremission:areportfromtheautologousbloodandmarrowtransplantregistry.JClinOncol,2001;19:406-413

11VaishampayanU,KaranesC,DuW,etal.Outcomeofrelapsednon-Hodgkin′slymphomapatientsafterallogeneicandautologoustransplantation.CancerInvest,2002;20:303-310

12MitterbauerM,NeumeisterP,KalhP,etal.Long-termclinicalandmolecularremissionafter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SCT)inpatientswithpoorprognosisnon-Hodgkin′slymphoma.Leukemia,2001;15:635-641

13RossiHA,BeckerPS,EmmonsRV,etal.High-dosecyclophosphamide,BCNU,andVP16(CBV)conditioningbefore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forpatientswithnon-Hodgkin′slymphoma.BoneMarrowTransplant,2003;31:441-446

造血干细胞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Notch信号

人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泌细胞外基质及多种细胞因子调控造血[1],。大多数体外培养研究证明,骨髓MSC具有强大的扩增能力,能在体外大量扩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2]。MSC除分泌细胞因子外,还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信号来发挥作用。Notch信号通路进化保守而重要,一些复杂而高级程序如细胞的增殖、分化、存活和凋亡的正常运行正是基于正确的Notch信号转导。造血系统中,造血干细胞高度表达Notch分子,而造血微环境中的骨髓基质细胞含大量的Notch配体【3-4】二者的正常表达及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当异常表达时可造成恶性增殖性疾病【5-6】。由此推测,MSC可能通过Notch通路调控CD34 +造血干细胞的增殖。该实验中将骨髓来源的MSC与脐血造血干细胞共培养,通过实时PCR分析Notch信号分子在培养前后表达对间充质干细胞的造血支持机制作初步探讨。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脐血来自郑州市妇幼保健医院,骨髓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MEM/F12(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FBS Gibco公司) 、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1.077g/cm3 天津TBD公司)、诱导试剂: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钠、3-异丁酸-1-甲基黄瞟呤( IBMX)、胰岛素、消炎痛均为Gibco公司产品,反转录试剂盒, DNA聚合酶,所用引物根据GenBank序列自行设计,引物由北京英俊公司合成。

1.2 方法

1.21 MSC的分离及培养 用无菌的PBS(PH=7.4)将采集的肝素抗凝骨髓1:1等体积稀释,轻轻摇匀后,缓慢叠加在密度为1.077g/cm3的淋巴细胞分离液上,离心,取单核细胞层, 用等体积PBS洗两遍. 在细胞沉淀中加入DMEM/F12培养液,计细胞数,调整细胞密度按1.0X107/ml接种于含1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置于培养箱内培养.2d后全量换液,弃去未贴壁细胞,以后每2、3d全量换液一次,细胞达到90% 以上融合时用 0.25% 胰酶消化,冻存后用于实验。

1.22 脐血CD34+细胞的分离 脐血取自健康足月产妇,肝素抗凝后,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1.077g/mL)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应用MiniMACS CD34+细胞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离CD34 +细胞,具体操作见

产品说明书

1.23 共培养和诱导实验 1 x 105/孔MSC接种于24孔坂,待细胞贴壁后加入CD34+细胞1 x 105/孔,加入rhFL 55ng/mL,rhSCF55ng/mL,rhTPO25ng/mL共培养体系。实验分组为

MSC +CD34, 共培养6d后分别收集悬浮细胞与贴壁细胞提取总RNA。同时将共培养后MSC加入脂肪诱导体系和成骨诱导体系【7】,镜下观察。

1.24 PCR检测MSC表面的Notch配体以及CD34+细胞中Hes-1基因的表达 提取细胞总RNA, 以Oligo(dT)i8为引物,用M-MuLV逆转录酶于42℃逆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板用于PCR扩增目的基因,β-actin基因做内参照。

1.25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实验前后自身对照进行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骨髓来源MSC的培养

骨髓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后,细胞呈圆形,透亮,48h换液去除未贴壁细胞后,可见散在的贴壁细胞呈长梭形, 12~16d左右细胞达到80%~90%融合,传代后细胞24h内完全贴壁,形态与原代培养的细胞类似,生长迅速,8天达到完全融合.传至8代后细胞内颗粒增多,细胞逐渐老化。

2.2 BMSC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检测

成骨诱导培养后进行ALP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培养5天后,细胞变为多边形,4周后形态改变明显,出现大量灰黑色颗粒,(图2A)。脂肪诱导体系中培养7d后,胞体变大,细胞内出现脂滴,诱导至3周特异性油红0染色,将脂滴染成明亮的红色(图2B)。

3 讨论

Notch信号系统几乎涉及所有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动,遍及胚胎发育期的各种组织和各种成熟组织中未分化的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是影响细胞命运的、保守而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7]。Notch信号通路主要由受体、配体、CSL-DNA结合蛋白组成。当配体(如Delta)和相邻细胞的Notch受体结合后,Notch受体被蛋白酶体切割,释放出具有核定位信号的胞质区ICN(int racellular domain of Notch ),进入细胞核与CSL结合,调节基因表达。Notch信号的靶基因多为碱性螺旋-环一螺旋类转录因子(basic helix-loop-helix , bHLH ),它们又调节其他与细胞分化直接相关的基因的转录[8]。邢莹等[9]通过Real timePCR检测发现BMSC,在向神经细胞诱导前后Notchl、Jaggedl表达显著改变。成软骨方面,Older-Shaw等【10】通过Real time PCR检测成软骨诱导后的hMSCs,发现Jagl基因在软骨形成早期增高,进而其将包含Jagl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到hMSCs,通过提高Jagl蛋白的表达量,发现Notch下游靶基因 HES-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以上实验均证实Notc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过程。

BMSC是一群多潜能分化的成体干细胞,是骨髓中构成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细胞成分, BMSC通过严格的细胞间接触,诱导造血干细胞表达并能分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支持造血; Maitr。等【11】在体外扩增人BMSC后,将其与HSC共移植给NOD/SCID小鼠。结果显示,当HSC数量有限时,只有同时给予BM-SMC回输才能获得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植入。Muguruma等【12】将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MSC\移植给NOD/SCID小鼠,8周后,与宿主小鼠的造血微环境整合。这表明BMSC对造血微环境的重建起重要的滋养作用。

我们通过Real time PCR检测Notch信号受体及配体,是否表达于BMSC及脐血CD34+细胞表面,实验结果表明,Notch配体及受体在BMSC及脐血CD34十细胞表面均有表达,且共培养前后存在配体Jagl及受体Notchl表达的改变,同时下游靶基因HES-1表达明显增加。该实验结果提示BMSC和脐血CD34+细胞共培养后存在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该实验中我们发现BMSC与脐血造血干细胞共培养后伴随Notch信号的活化,提示Notch信号在BMSC造血支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唯一有效的方法,通过Notch信号的研究更好的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理论支持。每一种信号转导途径有多种机制的参与,Notch信号通路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信号转导过程,要全面了解Notch信号在BMSCs支持造血中的用,尚需做更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Deans RJ,Moseley AB.Mesenchymal stem cell:biology andu potential clinical uses.Exp Hematol.2000;28:875-884.

[2] Meirelles-Lda S,Nardi NB.Muri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isolation,in vit ro expansion,and characterization.BrJ Haematol.2003;123:702-711.

[3] Jiao Z,Wang W,et al. Engagement of activated Notch signal-ling in collagen II-specific T helper type 1(Th1)一and Th17-typeexpansion involving Notch3 andDelta-likel[J].Clin Exp Immunol,2011,164(1):66一71.

[4] Gomez-del Arco P,Kashiwagi M, Jackson AF, et al. Alternative promoter usage at the Notchl locus supports ligand-independent signaling in T celldevelopment and leukemogenesis[J].hnmunity , 2010 ,33(5):685一698.

[5] Mirandola L,ComiP,et al.Notch-ing from T-eell to B-cell lympboid malignancies[ J].Cancer Lett,2011 ,308(1) : 1- 13.

[6] Kochert K,Kreher S,etal.High-level expression of Mastermind-like 2 contributes to aberrant activation of the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in human lyphomas[J].Oncogene,2011,30(15): 831 -840.

[7] Artavanis Tsakonas S, Rand MD, Lake RJ. Notch signaling:cell fate control and signal integration in development. Science,1999;284(5415):770-776.

【8】王力峰,陈丽等.Notch信号通路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27(23):4337-4339.

【9】邢莹,白瑞樱,郡文海,等.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通路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J].生理学报,2007,59(3):267一272.

【10】Hayes AJ, Dowthwaite GP, et,al .The Notch distuibution of Notch receptors and their ligands during articular cartilage development[].J Anat,2003,202(6)495-502.

[11]Maitra B,Szekely E.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upport unrelated don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suppress T-cell activation.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4;33:597-604

造血干细胞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捐献;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健康问题,而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一直都是医学界很难攻克的难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个新兴名词,很多人并不真正的了解和接触。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虽然有一些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但是捐献数量仍不能满足患病人群的需要。在此国情下,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本文以此背景展开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解决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造血干细胞捐献概述

(一)造血干细胞的概念及作用

造血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一类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于红骨髓,可以经血流迁移到外周血液循环中,不会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损坏造血功能。造血干细胞除能够医治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之外,造血干细胞移植也能够用于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癌、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等多种实体肿瘤。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运用超大剂量化疗和放疗以最大限度杀灭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同时全面摧毁其免疫和造血功能,然后将正常人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以达到对该病治疗的目的,重建血液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的骨髓总量约为3000克,移植时仅需要10克,相当于收集干细胞10毫升,又由于造血干细胞具备自我复制、自我重生的能力,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人体会在短期内恢复原有的造血细胞数量,所以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捐献者产生任何影响。

(三)造血干细胞采集方法

造血干细胞主要有两种采集方法,一种是采取抽取骨髓的方法,通过对捐献者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从捐献者的髂骨中抽取骨髓血;另一种选用外周血采取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对捐献者进行注射动员剂,之后进行血液成分单采术,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造血干细胞。目前我国较为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外周血采取造血干细胞,其优点包括采集方便、不需麻醉、不需住院、合并症少、供者易接受等,可以更加高效快捷的提取到造血干细胞,同时,可以将其他血液成分输回捐献者体内,避免浪费。

二、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现状

目前我国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简称为“中华骨髓库”英文缩写是CMDP,统一管理和规范开展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HLA分型,为患者检索配型相合的捐献者及移植相关服务等。[1]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其白血病的发病率每年居高不下,我国目前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有400多万,且每年新增4万以上,其中50%的患者是35岁以下的青壮年和儿童,因白血病死亡的人数达3万人以上。而目前我国的志愿者库容量仅为203万,且配型成功能够实施移植的概率在人群中仅为1/5000~1/10000,这对于需要移植治疗的患者来说往往是希望渺茫的。目前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仅面临库容量少的问题,还存在反悔率高、基金短缺的现状。

三、造血干细胞捐献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捐献相关知识了解不足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及普通群众的调研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人听过但不了解造血干细胞,非常了解造血干细胞的人数相对较少。绝大多数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如:健康标准、年龄要求、采集方式、采集量、恢复期等基本常识。调查中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在校学生不了解造血干细胞,但是医学生对于造血干细胞的了解程度远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2]普通的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关心程度不够,学校对医学知识的普及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有科学的认识。

(二)获取捐献知识途径狭窄

调查者中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占到调查对象的一半左右,而通过互联网了解的和通过讲座或者其他宣传活动的形式了解的很少。而在校大学生获得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正常的教学课程,但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学校获取相关医学知识的比例较低。学生对捐献知识了解主要是靠个人主动学习,缺乏积极有效的其他宣传方式来进一步了解造血干细胞的内容及其捐献流程。

(三)民众捐献积极性不高

本次调查对象中愿意捐献的调查者占一半左右,但是登记后真正需要捐献时部分调查者更改了捐献意愿。对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不愿意捐献和改变捐献的因素中怕影响身体健康的占捐献首位,不知道捐献后去向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家人的不支持也对捐献产生很大影响。由此可见,仅仅从个人认知和媒体宣传教育的角度上提高捐献率是远远不够的,获取家人的支持也是提高捐献行为的重要方式。

四、造血干细胞捐献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积极有效的宣传方式

学生对捐献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所学专业的限制,由于学生的教育主要是根据学校接受教育厅颁布的指令开展的,所以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红十字走进校园、校报、演讲、医学知识竞猜等方式传递医学知识,提高在校学生对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的认知。造血干细胞医学知识的宣传不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更需要医护人员、捐献者、红十字会成员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相关配合才能达到高效统一的运行机制。红十字会应组织民众参观捐献过程,增加其对捐献知识的了解,减少对捐献的恐慌。

(二)加强对红十字会的监管

目前,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相关信息较少,很少有人积极主动去了解。红十字会应该及时信息,公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求信息、捐献标准以及相关信息等,同时解释说明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的使用时间和方式并告知采取造血干细胞后的恢复期以及应急处理办法。红十字会作为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机构,承担着权益保护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理应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社会媒体的监督。只有从采集的根源上规范化合理化,才能使造血干细胞的使用者和捐献者处于一个安全环境中。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应该完善捐献程序,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多增设登记地点,定期登记采集,并且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信息予以及时更新。应以提供保险的方式保障捐献者的安全,使其在心理上消除顾虑,从而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应该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例如在捐献者同意填写捐献登记后,并且当需要捐献时不更改捐献意愿挽救他人的健康情况下,应为捐献者提供一定的补偿。并且通过宣传、嘉奖或者颁发荣誉证书等形式使捐献者有更强的荣誉感,同时应设立专门性基金,避免了因为后期的原因损害捐献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骨髓库:《中华骨髓库简介》,载《中国红十字会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http://.cn,2015-10-30.

[2] 辛佳锶:《烟台市大学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情况调查》,载《青年时代》,2015年9月第18期,第126,130页.

基金项目: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中心项目《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认知调查及法律制度构建》,项目编号:13-rwflkt-006。

作者简介:

造血干细胞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血液病;护理;移植;术前

[中图分类号] R45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c)-014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eopera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in the future. Methods 100 cases underw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dmitted from February 2012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 grouping metho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preoperative nurs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preoperative nursing. And the status of nursing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clinical nursing, the clinical situ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46.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4.0%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Blood disease; Nursing; Transplantation; Preoperative

从临床上来讲,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制是经过超大剂量的化疗处理或者放疗预处理较强的抑制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和身体免疫功能,并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利用一些手段植入到患者的体内,从而实现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很多患者在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是排异反应。为此,通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进行术前护理,加强准备工作,促使手术更加顺利,并且减轻患者所受到的病痛。该研究在2012年2月―2014年9月期间主要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术前护理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15~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6±2.6)岁;其中包括1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以及10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对照组:27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16~49岁之间,平均年龄(32.5±2.7)岁;其中包括1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病患,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患,1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患以及6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患。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术前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1 观察组 首先,术前护理措施:患者行术前体检于术前1个月,将体表、重大脏器是否存在感染灶排除,若无异常感染则进行移植准备[1];清洁肠道于入室前3 d,并配合服用制霉菌素、氟哌酸等肠道抗生素[2];交待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于三餐后或睡前应用口泰及碳酸氢钠交替漱口,并用1:5 000高锰酸钾液于便后坐浴[3]。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4]。其次,患者入室后护理:入室当天用1:5 000洗必泰液对全身皮肤进行药浴,从第2天起用1:2 000洗必泰液每天全身擦浴[5];强化五官护理,五官护理中用的是阿昔洛韦滴眼液和诺氟沙星滴眼液交替滴眼,复方呋喃西林滴鼻液和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交替滴鼻腔,VitE涂抹嘴唇,餐后进行口腔护理,4次/d[6];实施中心静脉插管在入室后第1天,严格执行无菌流程,换药1次/d,仔细留意穿刺处皮肤的变化[7]。最后,当患者呕吐时嘱其头偏向一侧进行呕吐,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若有异常现象,及时向医生报道[8]。

1.2.2 对照组 第一,向患者讲解必要的医疗知识,降低患者的恐惧[9]。第二,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尽量减轻患者的生理负担。第三,严密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避免在手术中出现异常情况[10]。

1.3 观察项目

整个研究过程,首先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口腔粘膜炎、胃肠道反应、肛周感染、发热、出血、其他并发症等,统计相应的人数。其次,要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定。第三,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标准。满意:患者对护理满意,家属持肯定态度,护理工作展开顺利。一般:患者对护理持一般态度,家属没有与护理人员出现冲突。不满意:患者对护理持否定意见,家属与护理人员出现矛盾,需进行调解。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经过统计,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了一定的并发症,但由于观察组患者在术前采取了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因此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患者为2例(4.0%),口腔粘膜炎患者为6例(12.0%),肛周感染患者为2例(4.0%),发热患者为3例(6.0%),出血患者为4例(8.0%),其他并发症患者为6例(12.0%),并发症概率为46.0%;对照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患者为4例(8.0%),口腔粘膜炎患者为9例(18.0%),肛周感染患者为4例(8.0%),发热患者为5例(10.0%),出血患者为6例(12.0%),其他并发症患者为9例(18.0%),并发症概率为74.0%,对比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依从性

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比术前护理效果,该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数据搜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综合护理优于常规护理,能够较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经过统计,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为(28.1±0.3)分,遵医行为(26.2±0.6)分,服药治疗为(28.3±0.6)分,饮食情况为(25.4±1.6)分,情绪反应为(13.2±4.1)分;对照组患者的疾病认知为(20.3±1.2)分,遵医行为(17.4±0.3)分,服药治疗为(18.6±1.5)分,饮食情况为(15.6±0.3)分,情绪反应为(26.4±2.2)分,对比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理满意度

由于术前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该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经过数据的搜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24例(48.0%),一般23例(46.0%),不满意3例(6.0%),满意度为94.0%;对照组患者满意11例(22.0%),一般10例(20.0%),不满意29例(58.0%),满意度42.0%,对比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前护理分析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也在上升。作为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有效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做到位,尤其是术前护理工作。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术前护理工作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日后的康复程度。从该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护理,虽然得到的效果存在差异,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相对而言,观察组患者采用的综合性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为此,在今后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护理中,应积极应用综合性护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将术前护理中的细节工作做好,例如,在饮食护理方面,必须保证患者的正常营养摄入,将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品提供给病人,并积极鼓励其增加进食。

3.2 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前护理的讨论

在现阶段的研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了业界内的重要课题,相对的,术前护理工作也引起了业界和社会上的广泛重视。本次研究中,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患者为2例(4.0%),口腔粘膜炎患者为6例(12.0%),肛周感染患者为2例(4.0%),发热患者为3例(6.0%),出血患者为4例(8.0%),其他并发症患者为6例(12.0%),并发症概率为46.0%;对照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患者为4例(8.0%),口腔粘膜炎患者为9例(18.0%),肛周感染患者为4例(8.0%),发热患者为5例(10.0%),出血患者为6例(12.0%),其他并发症患者为9例(18.0%),并发症概率为74.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祁菁泽,王雪娇.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术前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68.

[2] 王媛,王冰.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用药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4):304-305.

[3] 常小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口腔黏膜炎的预防[J].全科护理,2013,11(2):1088-1089.

[4] 解文君,马新娟,王蓓,等.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33(4):3736-3739.

[5] 李小华.1例微创胸腔闭式引流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5):464-465.

[6] 王洪梅,管伟,刘爱,等.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前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11,18(9):1672-1673.

[7] 简黎,邱大发,黄桂英,等.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4):633-634.

[8] 李洁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预处理应用白消安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21):1975-1976.

[9] 周静.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护理现状[J].全科护理,2012,10(24):2293-2295.

[10] 杜菊香.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17):70-71.

造血干细胞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40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是指造血干细胞源于非同卵孪生兄弟姐妹之间或非血缘关系的供者的外周血的移植方法[1]。它不仅是治愈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行手段,也是治愈实体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行途径,已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笔者所在科2003~2007年66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患者,男38例,女28例,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5例,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1例。年龄15~48岁,中位年龄31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0例。

1.2 治疗方案 预处理方案采用以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为基础方案。根据不同病种添加阿糖胞苷、卡氮芥(BCNU)等药物,化疗时间为5~7 d,化疗结束后患者休息1~2 d后,回输外周造血干细胞,使其增殖分化,重建造血功能。

2 护理

2.1 移植前护理

2.1.1 层流室准备 层流室的空气净化是通过初效、中效、高效过滤网进行精密过滤,以消除空气中的尘粒及细菌。病区内的所有物品包括天花板、墙面、地面均需用清水擦拭干净后再用1/500的84消毒液擦拭两遍,最后用臭氧消毒8 h,做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应≤10 cfu/cm2方为合格,可以收治患者。

2.1.2 患者准备 患者入仓前7 d给予口服抗生素,如肠虫清、磺胺。静脉滴注抗病毒药物。入仓前应先剃头、备皮、修剪指(趾)甲并进行清洁浴两次,入仓前1 d口服20%甘露醇125 ml导泻,用1∶2000洗必泰水药浴或碘伏药浴,注意皮肤皱褶处如腋下、脐部一定要洗净,药浴后更换无菌衣裤及床单,进仓当天再次药浴后戴口罩、帽子、更换无菌衣裤进入层流室。

2.1.3 医务人员准备 医务人员进入千级区时应剪指甲,清洁浴,戴口罩帽子,更换洗手衣,并快速手消毒,按六部洗手法消毒双手或用1∶2000洗必泰水泡手5 min。进入百级区时带双层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穿无菌鞋套,戴无菌手套方可进入。医务人员如患感冒、皮肤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不得进入层流室。

2.1.4 心理护理 移植患者对移植抱有很大希望,但对移植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适并不十分了解,并要独自去面对陌生的环境,心理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对大量的化疗感到恐惧。因allo-PBSCT的预处理方案和常规化疗有许多不同之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2],因此,需要有一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做责任护士,移植前多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讲一些以往成功的病例,有条件时可以让其与移植成功的患者交谈,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顺利渡过漫长的移植过程。

2.2 移植中的护理

2.2.1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输注 患者经过大量化疗,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被严重摧毁,输注造血干细胞是患者重建造血功能关键的一步,也是整个移植过程的关键[3]。输注前给予地塞米松针静脉注射或甲强龙针静脉滴注,用去除各种过滤网的输液器从中心静脉输注,以防细胞粘附,输注前反复检查管道,确保管道连接牢固,造血干细胞顺利输注。开始5~10 min速度宜慢,特别是干细胞进入受着体内的一瞬间应注意滴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尿色的变化,注意患者的主诉,如心悸、尿痛、皮肤瘙痒、腰部不适等。如ABO血型不合应注意急性溶血反应。如无异常反应,可适当加快输注速度,干细胞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空袋及管道,以便将残留的干细胞完全输入受者体内。

2.2.2 预防感染 预处理后,骨髓处于暂时空虚期,也称无细胞期。最易合并感染,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为了防止五官感染,应用氯霉素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或利福平滴眼液交替滴眼,75%酒精擦外耳道,红霉素软膏擦鼻腔。口腔炎症如口腔溃疡和咽腔的炎症是化疗常见的并发症[4],可用5%碳酸氢钠液、复方氯乙定、两性B漱口水含漱,给予口腔护理,2次/d,如出现溃疡可涂抹溃疡灵,贝福剂外喷。每晚用1:2000洗必泰水洗脸、脚,擦浴。大便后用1∶1000碘伏坐浴并用泰宁栓1粒纳肛。层流室内的治疗用物、患者的衣裤、被单、被服均高压灭菌后使用,每周更换2次,如有污染随时更换。饮食要经高温灭菌后方可食用。

2.2.3 重要并发症的护理

2.2.3.1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GVHD是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就能有效控制GVHD的症状[5]。急性GVHD多发生在移植后100 d以内[6]。主要靶器官或组织为皮肤、肝脏和消化道。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泻、黄胆,皮肤有无皮疹。皮肤损害是GVHD最早出现的症状,皮疹首先出现的部位是手心和脚心、耳后、面颊、颈部,然后向四肢、颜面及体干扩散,如有发现立即通知医生,以便及时用药。

2.2.3.2 出血性膀胱炎(HC) HC是预处后常见的重要的并发症。是环磷酰胺的代谢产物丙烯醛所致,护士应按医嘱给予美司钠及碱化,向患者讲解大量饮水和定时排尿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及时排尿尤其是夜间,避免药物在膀胱内停滞。每日仔细观察记录小便的量、颜色、质。并询问患者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2.2.3.3 肝静脉闭塞病(HVOD) HVOD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一般发生在预处理后的移植早期阶段,即0~30 d。主要表现为腹痛,尤其是右上腹痛,进行性腹水和外周水肿,致使体重增加,无法解释的血药浓度增加[7]。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每日晨起测体重、腹围,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 移植后的护理 此期患者的血象逐渐回升,可以让患者适当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加强营养,为出层流室做准备。但因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几率仍很大。护士要告诫患者提高警惕,不要因为感染而影响造血功能恢复或诱发其他的并发症。

3 结果

本组66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全部移植成功, 其中21例出现GVHD,4例出现HC,2例出现HVOD,发生口腔溃疡55例,肛周感染6例,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安全度过了移植过程,均顺利出仓。

4 小结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恶性实体瘤、遗传性疾病及其他免疫性缺陷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患者要经历预处理、无细胞期、血象恢复期等。这几个时期是整个移植过程中的关键。因此,制定严谨完善的移植护理计划对移植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组66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是从整体出发,规范各种操作规程,制定和认真执行并发症的预防方案。在移植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包括化疗次数、患者体能、心理素质等,对每位患者移植前做出详细的护理计划。移植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合理、精心地护理,防止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在移植各阶段通过一系护理措施,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颜霞.实用血液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60.

[2] 谢新芳.高剂量化疗联合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3-14.

[3] 张志灵,赵淑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

[4] 黄颖,黄若宇,斯晓明,等.实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口腔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5):281.

[5] 陈爱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护理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203.

[6] 刘玲,欧英贤.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1.

[7] 韩明哲.外周血干细胞与骨髓移植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

造血干细胞范文第8篇

目的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4年7月临床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需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84例,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4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50d,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48.8%,观察组为3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PVT的患者5例,发病率为11.6%;观察组发生PVT的患者2例,发病率为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VT的发生。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门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放/化疗预处理后输注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用以替代患者病理性或丧失功能的骨髓,从而达到造血和免疫系统重建的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年血液系统恶性和非恶性疾病较理想的治疗方式。但是,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见并发症包括患者移植前预处理相关毒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门静脉闭塞症,感染,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以及移植后复发等[1]。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的形成,是较少发生的并发症[2]。因此,HSCT后PVT的防治及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笔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尽量消除可能诱发PVT的各种负性因素,以减少移植后PVT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4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需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84例,其中,男44例,女40例,平均年龄(36.5±5.19)岁,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纳入标准:经过肝功能检查示,平均谷草转氨酶60U/L,平均碱性磷酸酶115U/L,平均总胆红素163μmol/L,平均蛋白C水平为20%,抗凝血酶为50%,体质量平均约增加8%,凝血酶原时间11.4~50.1s,凝血酶时间12.3~22.4s。腹部CT增强扫描门静脉腔内未出现强化的低密度块状病灶,均考虑门静脉血栓形成。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高血压患者,排除合并糖尿病患者,排除妊娠期患者,排除有精神病史患者。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进行常规护理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1年7月-2014年7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的4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本身存在因患有急性白血病而精神疲软,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既抱有希望又感到恐惧,护理人员应向其充分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较成熟,在告知其移植术所具有的一定风险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自信心。(2)移植护理:患者入百级无菌层流舱前,舱内所有物品均需要经灭菌后送入;移植细胞经复温后以75%酒精消毒后,入舱,护士仔细核对后,经深静脉输入;嘱患者张口呼吸,以促进DMSO的排出。(3)术后护理:包括预防感染、药物毒副作用、口腔炎等,保持病人体表处于无菌状态,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处理消除潜在感染灶,碱化尿液以预防出血性膀胱炎,嘱其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患者床单干燥清洁,减少探望人员的出入。

1.2.2观察组

除接受常规护理外,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

1.2.2.1建立个人档案

患者入院后由专职护士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情、治疗过程、移植种类及过程、心理健康水平等基本情况后,应重点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造血系统疾病、严重凝血障碍及先天性血栓性疾病史。同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每位移植患者的心理状况,结合医生的治疗情况,为每位移植患者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若存在乙肝等疾病病史者,尤其要给予特殊关注。

1.2.2.2基础护理

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术前为其讲解移植的目的、重要性、具体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尤其加强对PVT形成原理、预防方法及形成后的治疗措施,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述,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树立治疗的信心。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身体及心理状况,出现任何问题,积极解决,努力达成平等、友好、信任的护患关系。

1.2.2.3健康宣教

对于存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尤其注意应其生活指导,嘱其清淡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带来的腹压增高,不利于静脉回流,同时拒绝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以防止出现血液的高凝状态;适当锻炼,避免长期卧床,形成静脉血栓,根据患者平时的习惯及其个人的身体状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及锻炼方案,促进身心健康。给予规律抗病毒治疗,并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由于用药较为复杂,应向患者说明清楚,以保证用药安全,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1.2.2.4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应嘱患者尽早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开始可在床上进行被动活动,后逐渐下床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若患者存在乙型肝炎,应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针对患者出现的乙肝病毒大量复制,采取抗病毒治疗,严密监测患者肝脏功能。尽量保持患者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一旦出现皮肤黏膜的破损,应尽量保持局部的清洁。

1.2.2.5术后病情监测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由专职护士对每位患者进行持续跟踪监测,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有无高热、腹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告知医师,及时进行各种化验检查,确认门静脉血栓是否发生并给予积极治疗。

1.2.2.6PVT形成后的护理

(1)病情观察:PVT患者需进行抗凝及溶栓治疗。抗凝治疗过程中需每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创面、静脉穿刺点及内脏等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同时,由于血栓极易扩展到肠系膜上静脉,导致小肠坏死,诱发腹膜炎,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呕血、便血、腹痛等症状,若腹痛加剧且呈弥漫性,需及时通知医师,避免肠系膜血栓的发生。护士应做好交接班工作,按时巡视病房,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双下肢肿胀、发热等不适症状。同时,在抽血时应注意观察血流速度,若存在血流速度缓慢、针头易堵塞、输液时需反复更换注射针头等现象时,需及时告知医师,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另外,对于需长期卧床及补液不足的患者,应警惕血栓的发生,护士应密切观察是否存在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笑,若发现患者不适,应及时处理。

(2)对症护理:患者因有腹水,嘱其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减轻腹水对膈肌的刺激,从而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的发生;做好患者出现的皮肤水肿的护理,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出现移植后褥疮;遵医嘱给予利尿剂,监测患者体重及腰围变化,严密监测记录患者的出入量。观察患者皮肤、巩膜和黏膜的黄染程度,对于黄疸的消退情况,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以明确治疗措施的合理性。

(3)溶栓护理:在溶栓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控制输液速度,监视注射部位是否有出血;溶栓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耐心细致讲解该药应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讲解可能出现的局部轻度出血反应,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因素;及时监测凝血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PVT发病情况(根据门静脉彩超检查结果,确认PVT发生例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栓患者数/总手术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PVT发病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肝静脉闭塞症是与移植预处理方案相关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早而快,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尚无肯定的特异治疗方案,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症状与肝静脉闭塞症相似,对其的鉴别诊断是通过B超及CT平扫明确栓子的部位[3]。二者为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过程,门静脉血栓形成往往继发于肝静脉闭塞。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可能与患者既往的乙肝病史有关[4]。因患者为病毒性肝炎传染期接受3~4疗程的化疗后,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乙肝病毒在体内会“乘机”大量复制,因此要求在移植后,采取抗菌感染以外的抗病毒治疗[5]。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应注意与药物性肝损伤、超级性GVHD相鉴别。对于这类并发症的护理应以预见性护理为主[6]。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PVT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细胞移植后,给予患者预防性抗凝。在护理过程中,应时刻牢记患者具有肝病史,在检测药物造成的肝脏损害的同时,应警惕患者由于肝脏疾病所潜在的肝硬化发展。对于患者在移植后的状况进行严密监测,及早、及时发现患者所出现的肝脏损伤表现[7]。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VT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春华.干细胞原理、技术与临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42-553.

[2]李肃,高彦荣,王椿,等.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肝脏并发症研究状况[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5):281-285.

[3]贾春燕,梁雪,孙爱华,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全程护理体会[J].西部医学,2010,22(7):1344-1345.

[4]韩莉莉.肝窦内皮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杂志,2014,37(1):35-37.

[5]徐小林,龚永进.多层螺旋CT对肝小静脉闭塞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4):530-532.

[6]黄林凤,范立东,曲宇,等.早期活血、抗凝、祛聚对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33-35,38.

[7]魏姗姗,田新,黄体龙,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6):944-947.

造血干细胞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疗效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为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近年来随端粒酶逆转录修复基因异常、细胞克隆性演变、T调节亚群细胞的变化及细胞染色体的异常不断完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展使总体生存率由60年代20%~30%提高到现今的80%~90%。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多组年龄患者治疗的适用性及优越性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得到肯定,但疗效等待时间长、疾病复发、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发生等并发症限制其在临床中运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快速重建造血功能,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随着HLA高分辨率配型的运用于供者的选择、抗感染、支持技术的提高及预处理方案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SAA患者获益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进展综述如下。

1 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1.1 移植效果 Dawid Szpecht等回顾分析了1991-2009年间接受移植的48例SAA患者,45例患者移植成功,死亡率为8%,5年无病生存率为87%,5年总体生存率为91%[1]。欧洲血液骨髓移植组关于1951例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10年生存率达91%[2]。国际骨髓移植登记中心的数据表明,1388例儿童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86±2)%。Ghavamzadeh等对于167例SAA患者随访中位时间40个月发现,其无病生存率为74%,总体生存率为82%。因其移植等待时间短,避免大量输血,移植排斥发生率低,70-90年代大量的MSD-HSCT确立该移植方式治疗AA患者的地位。

1.2 移植年龄 骨髓移植作为AA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其年龄因素上有争议。最近国际移植研究中心(CIBMTR),回顾分析1991-2004年接受移植的1300例SAA患者,年龄40岁组,其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2%、72%、50%[3]。研究发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GVHD现象,解释了老年患者生存率低,而儿童及青年移植患者预后良好,长期生存率达80%。在西版图研究中,接受MSD-HSCT的23例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其长期预后率为65%。这点与CIBMTR数据相似[4]。对于年龄小于40岁时患者的选择更倾向MyD-HSCT,因超过该年龄GVHD及移植相关死亡率明显增加[5-7]。欧洲分析1999-2009年期间接受亲缘HLA全相合供者间移植的2316例AA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50岁组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77±4)%、(71±7)%、(68±8)%、(48±10)%。年龄

1.3 预处理方案 SAA工作组推荐年轻患者其标准的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C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该非清髓性方案有效的预防排斥反应及GVHD发生。来自CIBMTR的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表明,CTX+ATG的预处理方案比单用CTX在预防移植排斥、GVHD、提高生存率等方面更有好的效果[12]。来自EBMT的数据,同胞全相合移植时,单用CTX与加用ATG预处理时患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85%。Sébastien Maury等[13]分析30例年龄大于30岁的AA患者接受以含氟达拉滨的方案和标准方案的预处理的对照分析,其中移植失败组率分别为0、11%。

1.4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90年代开始了使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采集外周血,因其动员采集的造血干数量高和供者受创伤小的特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已经成为获取造血干细胞的趋势。但在AA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比较起骨髓移植的疗效仍欠佳[14-17]。GVHD仍是一个重要的移植问题。在欧洲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27%[14]。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在所有年龄组中,GVHD在PBSCs组比BM组明显增高,研究结果也适用于UD-HSCT外周干细胞移植,在非亲缘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移植物时发生GVHD发生率分别为76%和61% [15-16]。在血液恶性肿瘤疾病中,GVHD可起抗肿瘤效应,但对于AA患者,GVHD应该绝对避免的,因其降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而,AA患者造血干细胞来源更倾向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2 HLA全相合无关供者血干细胞移植(UD-HSCT)

2.1 移植疗效 随着高分辨配型技术运用于移植供者选择、低毒而有效的预处理方案不断改良、抗生素的有效支持,UD-HSCT的疗效已经明显提高。但是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的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UD-HSCT其5年的生率比较起MSD-HSCT供者低的多[18-21]。一些工作组也对比HLA全相合和HLA不全相合时移植的疗效观察。1989-2003年间,118例儿童及年轻患者接受非亲缘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LA全相合组的比HLA不全相合移植组的死亡率明显低,其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和39%。另外一项研究表明,以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61%。这些研究表明当考虑行非亲缘移植时,骨髓干细胞来源的造血细胞移植成功率更高。在移植供者选择方面,选择HLA相匹配的非亲缘移植方式患者预后更好。

2.2 移植预处理(Conditioning Regimen) 因SAA为非肿瘤性疾病,需避免预处理过程中的器官毒副作用,又因选择非亲缘间移植供者的移植方式排斥因素,需不断改良AA患者的预处理方案达到成功植入。预处理方案是在强烈免疫方案的基础上改进的,多包括大剂量的环磷酰胺。在此基础上加用抗胸腺球蛋白(ATG)即:CTX+ATG方案降低移植失败率、GVHD发生的风险[22]。增加环孢素(CsA)免疫抑制剂进一步降低移植失败的发生率[23]。早期来自URDs的研究结果表明,HLA全相合非亲缘移植接受CTX+ATG的预处理方案时,其移植失败率高,而联合全身照射(TBI)时移植排斥发生率降低,却增加了器官毒性及感染发生[24]。目前为止,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AA患者的预处理方案没有统一的标准。相关数据表明,200 ml/kg的CTX、90 mg/kg的ATG、2 Gy TBi联合是种合理的预处理方案[25]。考虑到CTX致器官毒性作用,氟达拉滨完全或部分取代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临床试验正受到关注。

3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transplantation)

3.1 临床疗效 难治性AA患者或缺乏HLA全相合的亲缘及非亲缘供者时,Haplo-SCT成为治疗AA患者的另一选择。虽移植物中降低T细胞数量已经开始研究,受者仍发生不同程度的GVHD。该移植技术受移植中心的经验及预防抗宿主病的方案限制。欧洲骨髓移植协作-再生障碍性贫血工作组总结20例Haplo-SCT患者,其中HLA多有1个位点不相合,100 d移植失败率为25%,其5年总体生存率为30%[26]。另有报道一儿童成功接受其姐姐骨髓移植,其预处理方案采用阿伦单抗+环磷酰胺及全身低剂量照射联合。台湾一项以环磷酰200 mg/kg和总剂量800 cGY照射的预处理方案接受Haplo-SCT的6例患者,4例患者存活,无病生存为8~47个月。最近,Xuet等报道19个AA患者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及外周血的联合移植,以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并以经典的环孢素、晓悉、甲氨蝶呤预防GVHD。全部患者获得植入,粒细胞及血小板移植存活中位时间分别是12、18 d。在本组研究中移植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加用BU到CTX+ATG中,以动员骨髓及外周血获得的造血干细胞联合植入的移植方式和使用环孢素、甲氨蝶呤和晓悉联合的方案预GVHD的发生。移植后746 d总体生存率为64%,但仍有56%的患者发生慢性排斥反应[27]。Ho Joonim等报道体外经过降低CD3T细胞处理后的12例单倍体移植患者,其粒细胞重建中位时间为10 d,9例发生aGVHD。其中3例出现Ⅱ~Ⅲ度GVHD,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2例患者全部存活并脱离输血依赖[28]。这些研究结果表明,Haplo-SCT可行性。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提高总体生存率,降低GVHD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

3.2 GVHD的预防 一份关于31例AA患者的研究表明,亲缘间有HLA位点1个或更多位点不相合时行移植时需更强烈的预处理方案,常需要大剂量的Tbi。至今降低T细胞的治疗方案即纯化造血干细胞成为避免GVHD发生的基础[29]。一项前瞻性研究,Kyung-Nam Koh,探索降低CD3 T细胞或者是CD3/CD19 T细胞而非纯化造血干细胞降低GVHD的发生[30]。以FLu+低剂量的CTX+ATG联合的预处理方案行单倍体移植的4例患者,其中造血干的输注量在3~5×106/kg(受者的体重),T细胞数量1~3 log的减少。所有患者均获快速的造血重建,其中2例获得供者嵌合及脱离输血依赖,2例患者移植失败及免疫功能缺陷,均无GVHD发生。去T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移植率的研究也在开展[31]。

4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已经用于治疗各类血液系统疾病,包括AA。既往最主要的问题是细胞数量获得受限,最近的数据表明多份脐带血移植也可获得造血重建。Tajika等报道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32]。其中1例患者发生GVHD并经过治疗后好转。Mao等报道9例患者(22~38岁)接受脐带血移植。随访32个月,7例患者无病生存,2例患者死于感染[33]。最近Peffaultde Latour等报道71例AA患者的一项回顾分析,强调提高细胞数量对疗效的影响。但是,经验受限、缺乏长期的随访资料,脐带血移植仍受限。另外,这些患者中高的排斥率和移植失败仍是个需要关注的问题[34-35]。

5 小结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功治疗AA,首选同胞全相合移植,但因随者独生家庭的增多,需要不断的扩大造血干细胞来源的途径,同时行非亲缘HLA全相合或不全相合移植、单倍体移植、脐带血移植移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需不断改良预处理方案、预防GVHD方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Dawid Szpecht,Ewa Gorczynska,Krzysztof Kawak,et al.Matched Sibling Versus Matched Unrelated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Experience of the Polish Pediatric Group f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J].Arch Immunol Ther Exp(Warsz),2012,60(3):225-233.

[2] Locasciulli A,Oneto R,Bacigalupo A,et al.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 given first line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or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in the last decade:a report from the European Group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J].Hematologica,2007,92(1):11-18.

[3] Gupta V,Eapen M,Brazauskas R,et al.Impact of age on outcome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 using HLA-matched sibling donors[J].Haematologica,2010,95(12):2119-2125.

[4] Sangiolo D,Storb R,Deeg H J,et al.Outcome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from HLA-identical siblings for severe aplastic anemia in patients over 40 years of age[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0,16(10):1411-1418.

[5] Gupta V,Eapen M,Brazauskas R,et al.Impact of age on outcome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 using HLA-matched sibling donors[J].Haematologica,2010,95(12):2119-2125.

[6] Peinemann F,Grouven U,Kroger N,et al.First-line matched related don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ompared to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in acquired severe aplastic anemia[J].Plo S One,2011,6(4):18-72.

[7] Maury S,Bacigalupo A,Anderlini P,et al.Improved outcome of patients older than 30 years receiving HLA-identical sibl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severe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 using fludarabine-based conditioning:a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conditioning regimen[J].Haematologica,2009,94(9):1312-1315.

[8] Sangiolo D,Storb R,Deeg H J,et al.Outcome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from HLA-identical siblings for severe aplastic anemia in patients over 40 years of age[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0,16(10):1411-1418.

[9] Marsh J C,Gupta V,Lim Z,et al.Alemtuzumab with fludarabine and cyclophosphamide reduces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J].Blood,2011,118(8):2351-2357.

[10] Kim H,Lee K H,Yoon S S,et al.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for adults over 40 years old with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2,18(10):1500-1508.

[11] Passweg J R,Marsh J C.Aplastic anemia: first-line treatment by immunosuppression and sibling marrow transplantation[J].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10,1(1):36-42.

[12] Champlin R E,Perez W S,Passweg J R,et al.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severe aplastic anem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conditioning regimens[J].Blood,2007,109(10):4582-4585.

[13] Maury S,Bacigalupo A,Anderlini P,et al.Improved outcome of patients older than 30 years receiving HLA-identical sibl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severe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 using fludarabine-based conditioning:a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conditioning regimen[J].Haematologica,2009,94(9):1312-1315.

[14] Schrezenmeier H,Passweg J R,Marsh J C,et al.Worse outcome and more chronic GVHD with peripheral blood progenitor cells than bone marrow in HLA-matched sibling donor transplants for young patients with severe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J].Blood,2007,110(4):1397-1400.

[15] Chu R,Brazauskas R,Kan F,et parison of outcomes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G-CSF-stimulated bone marrow grafts versus bone marrow or peripheral blood grafts from HLAmatched sibling donors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1,17(7):1018-1024.

[16] Eapen M,Le Rademacher J,Antin J H,et al.Effect of stem cell source on outcomes after unrelated donor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aplastic anemia[J].Blood,2011,118(9):2618-2621.

[17] Bacigalupo A,Socie G,Schrezenmeier H,et al.Bone marrow versus peripheral blood sibling transplants in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survival advantage for marrow in all age groups[J].Haematologica,2012,97(8):1142-1148.

[18] Deeg H J,O'Donnell M,Tolar J,et al.Optimization of conditioning for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rom unrelated donors for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 after failure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J].Blood,2006,108(5):1485-1491.

[19] Passweg J R,Perez W S,Eapen M,et al.Bone marrow transplants from mismatched related and unrelated donors for severe aplastic anemia[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6,37(7):641-649.

[20] Perez-Albuerne E D,Eapen M,Klein J,et al.Outcome of unrelated donor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children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J].Br J Haematol,2008,141(2):216-223.

[21] Kim H,Kim B S,Kim D H,et parison between Matched Related and Alternative Donors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ed into Adult Patients with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Multivariate and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Analysis[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1,1(1):90.

[22] Storb R,Etzioni R,Anasetti C,et al.Cyclophosphamide combined wi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 in preparation for allogeneic marrow transplants in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J].Blood,1994,84(15):941-949.

[23] Champlin R E,Horowitz M M,Van Bekkum D W,et al.Graft failure following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severe aplastic anemia: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results[J].Blood,1989,73(1):606-613.

[24] Kojima S,Inaba J,Yoshimi A,et al.Unrelated donor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aplastic anaemia using cyclophosphamide,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total body irradiation[J].Br J Haematol,2001,114(9):706-711.

[25] Deeg H J,O'Donnell M,Tolar J,et al.Optimization of conditioning for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rom unrelated donors for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 after failure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J].Blood,2006,108(29):1485-1491.

[26] Passweg J R,Perez W S,Eapen M,et al.Bone marrow transplants from mismatched related and unrelated donors for severe aplastic anemia[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6,37(6):641-649.

[27] Xu L P,Liu K Y,Liu D H,et al.A novel protocol for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CT without in vitro T-cell deple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12,47(15):1507-1512.

[28] Im H J,Koh K N,Choi E S.Excellent Outcome of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cquired Severe Aplastic Anemia[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3,16(1):97.

[29] Reisner Y,Hagin D,Martelli M F.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transplantation: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Blood,2011,118(10):6006-6017.

[30] Koh K N,Im H J,Kim B E,et al.Haploidentical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using CD3 or CD3/CD19 depletion and conditioning with fludarabine, cyclophosphamide and antithymocyte globulin for acquired severe aplastic anaemia[J].Br J Haematol,2012,157(41):139-142.

[31] Fang B,Li N,Song Y,et al.Cotransplantation of haploident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enhance engraftment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to reduce the risk of graft failure in two children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J].Pediatr Transplant,2009,13(19):499-502.

[32] Tajika K,Mizuki T,Nakayama K,et al.Umbilical-cord blood cell transplantation conditioned with a reduced intensity-regimen is a practical salvage therapy for severe aplastic anemia refractory to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wi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ciclosporin[J].J Nippon Med Sch,2007,74(26):424-429.

[33] Mao P,Wang S,Wang S,et al.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 for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using anti-lymphocyte globulin and cyclophosphamide as conditioning therapy[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4,33(31):33-38.

[34] Peffaultde Latour R,Purtill D,Ruggeri A,et al.Influence of nucleated cell dose on overall survival of 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 study by EUROCORD and the Aplastic Anemia Working Party of the EBMT[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0,17(9):78-85.

[35] 刘家庆,朱玉霞.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56-158.

造血干细胞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心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c)-014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underw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in the future. Methods 80 admitted cases underw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high-quality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clinic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AS scores were (32.7±4.7) points, SDS scores were (34.9±6.3) points,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56.8±7.8) points, (57.9±6.7) point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难度较高的治疗血液疾病的方法,并且对治疗实体瘤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也在加强,很多患者都在术后得到了良好的恢复。从主观的角度来说,很多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不好,无论是在术前还是术后,都表现出了突出的压抑情绪,不仅影响到了自身疾病的康复,同时还容易造成病情反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较大的痛苦。严格来讲,积极的心态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且对患者的生理也具有积极意义,可减轻病痛。为此,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在此,该研究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主要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24例;患者年龄在18~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5±2.6)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例,慢性髓性细胞白血病患者8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23例;患者年龄在19~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6±2.7)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3例,慢性髓性细胞白血病患者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情况。

1.2.1 观察组 第一,移植前的护理干预。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移植的主要过程,但应注意合并症的讲解应适当[1]。还可请移植后一般状况良好的病人与等待移植的病人沟通,交流移植过程中的感受及预后[2]。带领病人和家属参观病房及层流室,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压抑感[3]。同时对层流室内部及病人的可视范围区进行美化、装饰。第二,移植中的护理[4]。强化社会支持,尽可能地保持病人与原生活环境的联系,如请亲朋好友、领导、亲属等经常与层流室内病人通话,予以鼓励,也可与家属商量饮食安排,鼓励病人看电视、听音乐、读书、看报,以分散注意力,减轻孤独感[5]。第三,移植后的护理。教会病人自我医疗保护,认识潜在危险的症状和排异反应的监测方法[6]。定期组织联谊会,让移植后的病人相互交流体会,从中吸取各自所需的应对措施,对战胜面临的和未来的症状有很大帮助[7]。

1.2.2 对照组 第一,给予患者相应的关怀,增加家属的探视时间。第二,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第三,观察患者的行为反应,给予必要性的心理干预[8]。

1.3 观察指标

在该研究中,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心理健康程度、心理状况的发展。心理护理效果包括SAS评分、SDS评分两项标准;心理健康程度包括疲劳感、习惯、不适应、抑郁等指标;心理状况包括躯体化、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压抑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数据展开分析;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相关数据应用t进行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经过临床心理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存在差异。经过相应的统计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2.7±4.7)分,SDS评分为(34.9±6.3)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6.8±7.8)分,SDS评分为(57.9±6.7)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心理健康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两组患者心理护理的情况,该研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分。经过大量的指标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高于对照组,证明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心理状况

相对而言,要想更好的了解心理护理是否有效,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为此,该研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分析

相对而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技术非常高的一种手术类型,不仅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创伤较为严重,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很大,很多患者在术前或术后,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负面情绪,即便得到开导,但如果患者自己无法从阴影当中走出来,同样会影响最终的手术效果和康复效果。为此,应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展开优质心理护理干预。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恢复良好,证明优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值得肯定。

经过临床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2.7±4.7)分,SDS评分为(34.9±6.3)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6.8±7.8)分,SDS评分为(57.9±6.7)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心理护理一直都是临床上的重点护理环节。在部分情况下,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甚至要强于生理护理,并且能够对患者产生理想的康复效果。造血干细胞病人的心理护理,应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展开。经过资料的调查与研究,郭辉、胡艳华、罗杰对造血干细胞病人的术前护理展开研究,证明术前心理护理对患者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孙丽敏、黄斌英研究了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病人治疗依从性的研究,结果证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造血干细胞病人治疗依从性,对患者康复的积极意义较大。

从该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后,其各项心理指标明显恢复,未超出正常范围,且积极配合治疗,自身遭受的痛苦较低。为此,在今后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中,需积极推广应用优质心理护理干预。第一,需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根源,尽量通过沟通、聊天、玩笑等方式来了解,告别生硬的问卷调查,减少患者的恐惧。第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在移植前、移植中、移植后分别执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理性的看待自身病症,积极的面对生活。第三,考虑到患者在某些情况下,情绪可能会比较激动,因此在向患者阐述病情的过程中,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应阐述积极的一面,尽量不要让患者太过消极。综上所述,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日后应引起重视,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才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

[参考文献]

[1] 解文君,马新娟,王蓓,等.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11):3736-3739.

[2] 李小华.1例微创胸腔闭式引流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5):464-465.

[3] 孙丽敏,黄斌英.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0(11):31-32.

[4] 姚云.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1,3(4上旬刊):1728.

[5] 王洪梅,管伟,刘爱,等.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前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11(6):1672-1673.

[6] 周静.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护理现状[J].全科护理,2012,10(24):2293-2295.

[7] 罗丽,韦伟妮.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19上旬刊):3639-3640.

[8] 邵琰,周兰月,周芳.综合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3):139-141.

[9] 张未,沈闵,钱泓,等.心理干预在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9):2945-2946.

[10] 王S.亲属活体肾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1):43-44.

上一篇:细胞分裂范文 下一篇:尿白细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