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编制范文

时间:2023-02-25 20:44:34

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预算 编制方法 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12-02

医院预算编制是指医院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医疗卫生任务制定的年度财务方案,它反映了卫生事业计划和医疗工作任务的规模和方向,是医院控制支出的一种手段。在将预算予以实施的过程中,要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全面预算为核心,加强监督和管理。预算的本质是控制,是一种机制安排。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院预算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各科室、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执行。医院的管理层采用预算的方式,在为医院实现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科室之间的权利范围,使各科室的权利是在预算范围内行使。在此权限范围内,各科室既有权利又有义务地做好该做的工作。医院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以病人需求为导向,以医院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以医疗计划和事业发展计划为依据,以资金流为主线,以预算控制为主导,以管理授权和绩效考核为依托,通过预算管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预算编制的模式

医院预算的编制一般有三种模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

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模式:各个科室的预算目标以全院总体预算目标为基准进行调整。由医院定一个总预算,按照不同类型科室(或者部门)采用不同的方法系数进行分解,如:人员的多少、业务量的大小,然后再根据每个科室的业务计划和人员编制进行调整,经医院的最终预算审议机构通过后,以指令的形式下发给各个科室执行。一般支出预算采用此模式的比较多。

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模式:医院的总体预算目标以各个科室的预算目标为重要参考依据进行调整。各个科室(或者部门)根据自己的医疗计划、事业计划,如: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病床周转率、住院床日、科室面积、人员编制、项目立项情况等,核定均次费用,编制科室的收入、支出预算和项目预算,上报医院的预算编制机构进行汇总。由医院的预算编制机构根据总预算进行微调,经医院的最终预算审议机构通过后,各个科室开始执行。一般采购预算和收入预算采用此模式比较普遍。

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模式: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预算编制的混合形式。医院针对不同的科室、不同的业务类型、不同的预算目标采用不同的模式,一般会有“两上两下”的编制审批流程。“一上”:由各个业务科室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以业务量和需求为基础,结合当年的科室目标和实际情况,向医院预算编制机构提出下一年度的预算建议数。“一下”:医院的预算编制机构对各个科室上报的建议数进行审核、斟酌、平衡、汇总,形成医院下一年度预算初步方案,然后下达给各个科室一个预算控制限额。“二上”:各个业务科室根据预算委员会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对本科室的预算建议数进行调整,重新整理,然后正式上报下一年度预算数。“二下”:医院预算编制机构再一次审核,报相关院领导审批后,以文件的形式下达给各个科室执行。大多数医院会采用这种上下结合的模式编制预算。

二、预算编制的方法

正确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是保证预算科学性、可行性的重要前提,一般医院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如门急诊人次、住院床日、出院人数)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的预算。传统预算大多采用固定预算的方法。固定预算的特点是不考虑预算期内业务量水平可能发生的变动,只以某一确定的业务量水平为基础制定有关的预算。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具有可比性,适应性也较差。一般适用于经济业务稳定、能够准确预测成本的固定费用。在预算执行期末,将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与固定的预算水平加以比较,并据此进行绩效评价和业绩考评。

弹性预算:又称变动预算或滑动预算。是相对于固定预算的缺点而设计的,是在按照成本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编制的能够适应多种情况的预算。是根据业务量和费用标准来编制或者调整收入和支出预算的一种方法。根据预期的门急诊病人、住院床日,对应消耗的材料和药品平均消耗量,测算和调整材料、药品的支出预算;根据预期的门急诊病人、住院床日及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和床日均次费用,测算和调整收入预算。对于变动成本的预算管理等一般采用弹性预算,更能真实地反映在实际工作量的基础上应该消耗多少成本(比如药品、卫生材料)。弹性预算能够反映预算期内与一定相关范围内的,可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相对应的不同预算额,增加了可比性,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便于预算指标的调整。

零基预算:又称零底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起点,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发生的数额,只从实际情况考虑,对预算期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或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不经常发生的或者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也可用于产出较难辨认的服务性部门费用预算的编制。零基预算强调一切从零开始,摒弃了工作中不合理部分,从而能促进医院加强内部经济核算,为医院增收节支。但是编制这种预算,要耗费大量时间,不容易突出重点,而且还需要高层决策者的参与。

增量预算:又称调整预算。是相对于基期预算而言的,根据预算编制的基础不同,增量预算是在基期收入或费用均合理可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预算期业务水平及预期影响收入费用变动的因素,通过调整变动系数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影响因素简单和以前年度基本合理的预算指标编制。这种预算的编制前提和基础容易受基期水平的影响,所以要确定原有预算指标是合理的,预期增加预算指标是必须的,防止过于依赖基期指标,使预算过于简单或教条化,导致平均主义,不利于医院未来发展。定期预算:是与会计年度相吻合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能够与会计年度相配合,方便考察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但其远期指导性差,没有连续性。

滚动预算: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常规会计年度,而是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向前滚动,使预算始终保持一个固定的会计期间。适用于定期预算以外的预算指标的编制,一般可以设置按月、按季度滚动,也可以混合滚动。编制滚动预算对于医院临时新增项目比较有可行性,连续性强,完整性高,但预算的工作量很大。

选用何种预算编制方法,可以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工作而定,一旦选择,在预算期不可随意调整。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列支,预算项目间不得随意调剂,更不允许“先斩后奏”,保证预算的切实可行。做好了预算编制工作,使医院战略规划、年度事业计划都可以得到具体落实,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通过编制预算,辅助医院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使各部门各科室间有了统一的认识和大局意识,产生战略协同效应。从而有利于管理者实现对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反馈、决策等环节的全面控制。

参考文献:

1.宋明辉,王微.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以及作用.财会信报,2009(6)

2.王微.全面预算面临的四种常见方法.财会信报,2008(4)

3.李西军(导师:罗福凯).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财务预算模式——来自中国外贸企业的实践.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3.6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蚌埠 233000)

预算编制范文第2篇

企业全面预算是指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为合理利用企事业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财务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安排。而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是关系到预算管理能否成功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是以预算目标为依据,对预算总目标的分解、具体量化,并下达给预算执行者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一下企业如何进行预算编制。

在预算编制前期,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选定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初创期,适合采用以资本预算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成长期,适合采用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成熟期,适合采用以成本控制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衰退期,适合采用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为了充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也要参与预算编制过程,使预算不脱离实际。企业应当营造一个有利于预算管理的环境,吸引员工参与预算。积极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的制定和控制,为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

预算编制首先是确定企业预算目标,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计划出发,对相关的经营目标及预算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平衡。

其次是确定预算编制的方法。预算编制的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综合平衡预算等,固定预算是不论实际达到的活动水平如何而保持不变的一种方法,如今采用较少。弹性预算是随着实际达到的活动水平而适时调整预算数额、使完全两个不同的活动可以相互比较的一种预算。滚动预算是一种经常保持稳定保持一定期限的预算。能使企业管理当局对未来一年的经营活动进行持续为断的计划,并在预算中保持一个稳定的视野,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能稳定有序地进行,但其预算的自动延时工作比较耗时。综合平衡预算是以财务指标中的盈利指标为起点。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成长四个层面来设定指标。编制预算。综合平衡预算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长期的战略的方面,可能把年度的经营预算和企业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但编制过程比较复杂。

编制预算时一般按照编制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一、经营预算编制:经营预算是与企业主营业务直接相关的基本生产经营活动的预算。是为规划和控制未来时期的经常性业务收入以及与业务发展直接相关的成本编制的预算,反映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业务发展目标。经营预算以企业总预算目标为基础,通过分析上一年度的生产经营实际状况、用户需求、资费标准、市场定位、市场竞争情况、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内部经营统计数据等,对预算年度各项业务发展数量进行收入及相关成本费用预测,编制预测报告,并以此为起点编制业务收入预算。预测分析后,就要编制各项业务收入和业务量预算数据表格。在编制业务收入和业务量预算时,要对业务产品进行细分。综合分析业务特点、发展趋势和市场环境等情况,分别采用趋势外推法、相关回归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经验分析法等进行编制。二、资本预算编制,包括两方面l:资本决策、资本支出预算及相应的融资预算(它融入日常经营中的现金流预算)。资本决策对企业获利能力、资金结构、偿债能力及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趋于多元化,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是企业经营面临的突出问题。资本预算决策分析方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局的发展过程。其方法主要有回收期法、会计报酬率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可获利指数法、实物期权法、层次分析法等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各种方法综合利用。资本支出预算是对未来长期资本投资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固定资产大修理预算和对外投资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包括投资建设报告书和资本性支出预算表,总结分析本年建设投资项目实施及完成情况,确定下年度投资建设目标及资本性支出预算。三、财务预算编制:财务预算综合反映各项业务对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用以规划现金管理、盈亏管理和资产管理,主要包括成本费用预算、利润预算和现金预算等。财务预算应在经营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的基础上编制,着眼于公司资金的运用,同时指导公司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公司的财务结构,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财务预算的核心是企业的现金预算,现金预算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

在编制过程中要注意进行细化预算。这就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对于各种物要细化预算,即设计各类表格时应考虑周详、全面、完整,体现出可控性原则;二是对于各个人要细化预算。就各级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每个员工而言,最具直接激励和约束作用的是其相关的责任目标。

预算编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电预算;编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DF4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工作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预结算知识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还要了解相关的专业、设计、材料设备采购、施工方法与投资控制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预结算编制水平,尤其是水电编制字系统,对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投资, 实现企业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工程预算的含义

目前,作为施工企业所从事的建筑工程施工,主要包括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市政工程、房建等多种专业领域,企业承揽到不管是哪种工程项目,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工程施工所需的物化劳动以及活劳动的消耗作以事先的计算,从而对工程施工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可谓进行事前衡量。所以,建筑工程预算可理解为是一种按照拟建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建筑材料预算价格、间接费用定额、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以及和其配套使用的相关规定等,对各改建、扩建、复建及新建项目所需要的全部费用进行预先计算和控制的技术经济性文件,是对工程项目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所做的计划,是通过货币形式对工程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价并反映工程的经济效果。它是企业和项目部加强管理、实行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成本、编制施工计划的依据,也是工程招投标报价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

二、情况说明

水电系统基层单位在编制概预算时一,目前大多采用手土填写或采用WPS系统打印,如此需要人土逐项书写或输入并人土计算统计,做出的预算外观不美、格式不一,甚至计算数据有误差。市面出售的软件应用不方便,且价格较高。为此我们根据FoxPro成熟性能,针对水电基层单位的路内、外委及邀议标项目概预算特点,开发了此“水电预算编制系统”软件。

本系统现版本基于 “九五” 《铁路工程预概算定额基价表》第七册和第十册和上铁计【1999】365号文及地方规定,有如下基本特性:1.Fox Pro2.5以上均可使用;2模块化设计,便于修改和升级;3.全中文界面,“帮助”及提示信息随击随现;4.文件编制及修改多途径,调用及打印较方便;5.“工程数量表”等无变量文件可自动生成;6.默认定额库能扩容、修改和调整,系统也能调用其它定额库;7.按“帮助”或屏幕提示操作即可。一般预算只需输入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各模块均作过多次调试,应用以来效果良好。

三、系统总框架

根据基层单位实际情况,我们选用FoxPor2. 5进行开发。要求能自动计算统计,以标准格式打印输出,适应水电段预算编制人员操作习惯、满足水电段、路内外土程预算要求,并具有运行安全、简单实用、升级及维护方便等特点。水电预算一般包括土程数量表、预(概)算表、费率、设计说明书、文件封面这五部分内容。本软件须解决数量表的统计、预算定额的输入、计算统计、费率的项目确定及计算统计、设计说明书的编写、预算文件封面的确定以及这五部分的格式化打印输出。

四、模块的装配

各功能模块编写好后,应从操作者一角度考虑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及界面的设置。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从定额输入到各文件打印出稿设一条最小输入量的便捷途径;(2)对随时令门做赞率”等单项也留有通道;(3)定额计算、费率计算、数量表、说明书等均以文件形式保存,便于随时调用;(4)需取用其它文件的数据时,能自动调用。调用文件不存在时,系统提示并等待输入;(5)进入调用界面配以简洁的汉语提示和美观的图形设置。为方便各主模块调用、各模块之间的连接,保证系统、文件的安全,本系统增计了二十多个调用模块。

针对预算编写者习惯不一、编写次序不同,调用的时间、内容不定的特性,为了方便查阅、修改或打印, “计算”、 “修改” 、“打印”等主功能模块均加了三到四个调用模块,即 “前引” ;为了实用美观,本系统制作了“下拉式菜单”等易用菜单;为方便操作者,在主菜单和各级菜单中均设计了针对性较强的“帮助” ;为引导操作者正确和顺利地进行操作,本系统设计了各“模块”接口的提示。以上功能均由各 “前引”来实现。对于初用者来说,点击快捷键进入“系统”后,按“帮助”进行就行了,系统安全防范能力较强。

五、功能模块的编写

各模块的程序编写过程中,除了满足功能要求外,还应考虑可能出现的误操作、预算编制者的操作习惯等情况。对于 “定额输入”模块,操作者输入定额编号后,系统自动从默认定额库(给水或电力定额库)提取基价、人工费、机使费、重量等项内容,并填入定制表格。定额输入完毕,系统将询问是否进行下一步操作,并以文件形式保存,即时或以后调用均可。系统可以处理如下情况:1.操作者若将定额编号输错,系统将提示,等待确认修改;2.对设备购置费等默认定额中没有的定额的输入,系统将指示操作者进行;3.预算内容较多或其它原因,系统允许分次输入;4.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可按系统提示进行操作。为满足上述要求,程序编写时尽量考虑周全:在可能出现变化处加入简明的汉语提示;对输入值加以验证并对误操作加以提示,对进一步的误操作强制返回;对换定额库或填入其它内容,程序中采用了多重循环语句。

对于 “数量表编写”等模块,当 “定额”及“数量”输入完毕,操作者只要点击屏幕上的相应选项,系统将会自动生成相应文件,等待调用。程序编写时注意到了多种可能性:如果操作者在未进行 “定额” 、“数量”输入前,点击了“数量表编写”等选项,系统应予提示方便途径,在操作者坚持下应提供逐项输入的方法。为此,程序中应设置查找复制语句;对操作者输入的命令设置预处理语句,并对不适当的命令作提。

六、模块及系统的调试

针对预定功能可否实现,提示的时间和语言是否合适,非正常操作有无防范等问题,本系统的调试方法较多,比如:设置断点、改设注释、增加输出等,对于小程序,关键注意选择语句和循环语句。各模块(包括调用模块等)调试合格后,对整个系统仍须进行调试。这主要是考查模块之间连接情况,问题大多出现在调用语句与要调用文件对不上或上下模块设备变量有冲突上,只要在主选单上逐项调试修改即可。

七、几点经验

1.为给操作者提供轻松的环境,进入系统和操作界面时的设置应清晰生动。如丰富整屏和区域颜色、配置风景或卡通画面等等。2.为提示操作正确方法和便利途径,在主菜单及选项菜单中应设置 “帮助” 。“帮助”应作为一种数据文件,不能影响在用程序的执行和调用程序的打开。3.“SET COLOR TO…”的应用。输入内容有变化或容易出错的地方,采有前后颜色对比大的设置,这对操作来说很有好处。4.“COUNT”命令除有统计作用外,还可巧妙用十对调用文件状况作判断。5.为方便各功能模块的调用,对各功能模块加上多途径前引,既方便编程又利于操作。其一,在费率计算后进行,要有“工程名称”输入并处理的语句;其二,在预算打印后进行,要有查找并处理 “费率计算”文件的语句;其三,在主菜单中要进行打印选项,要有 “文件名称” 、“工程名称”及查找 “费率计算”文件的语句,还应设无 “费率计算”文件时对 “工料机”等项输入并处理的语句。

结束语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不断的凸显,但是不管怎样编制工程预算,预算人员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平时多学习积累经验,在基本功上多下功夫;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清楚每项工艺的施工程序,这样才能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庆松,孙本元. 水电预算编制系统[J]. 上海铁道科技,2000,04:29-30.

[2]吴宜林. 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及其编制要点[J]. 价值工程,2013,14:86-87.

预算编制范文第4篇

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模式是指以销售预算的结果为起点,分别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的一种预算编制模式。这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基点,适应市场状况,得到普遍采用。然而,这种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存在以下致命缺陷,不能达到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效率,提高公司价值的预算管理目标。

1.1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依据的假设不具有现实性

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隐含的两个假设是:①预算编制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其唯一限制是销售;②销售与利润的增减变化具有一致性。笔者认为,现代公司制度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契约、公司利润内涵都内生地决定了这两个假设都没有存在的现实土壤。

现代公司制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双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所有者关心的是投资的回报,而经营者则关心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如报酬、社会薪金、隐利等),一旦两者发生冲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理性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就有可能发生。在预算编制上,公司所有者处于直接生产经营之外,经营者编制预算并执行;所有者当然追求利润,而经营者就不一定像所有者那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去追求利润,他往往从自身当前利益出发进行管理决策。或者不计成本和风险,片面追求销售的增长,不正常扩大市场而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本;或者在可以开拓市场增加利润时,极端保守,怕冒风险有损当前稳定报酬而对市场机会视而不见。可见,作为预算编制者的经营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将销售视为利润的唯一限制也不合理,利润目标至少须考虑销售与成本两方面因素。

公司利润的内涵内生地决定了销售与利润增减变化并非简单的一致性关系。从数量上看,利润=(销售)收入-成本,收入的增长并不必然导致利润的增长,须考虑对应的成本变化情况,过分追逐销售,造成对市场的过度开发,忽视对成本的管理,会因经营风险过大而陷入困境。山东秦池酒厂通过夺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迅速占领国内白酒市场,但2亿元的广告成本却压得它销声匿迹。从质量上看,利润是否会带来净现金流量的流入是关键,否则,利润增加往往成为呆账、坏账,造成虚假繁荣的陷阱。最后,从利润与公司战略关系看,需要考虑不同的战略类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如市场竞争程度、规模经济、政府政策等。

1.2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反映的经营观念的落后性

公司经营观念经历了产品经营和市场经营两个阶段,正处于向资产经营转变的时期。资产经营是指把企业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集中等方式进行有效地运作,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它强调要考虑资产的机会成本,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产产能配置,使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市场化,达到整体资产收益最大化。销售量决定生产数量的预算编制思路,使得公司内部在是否生产,如何生产、生产多少的决策上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主动从本部门资产实际产能出发,结合公司目标利润(或每股收益)进行成本效益考核和模拟市场核算,决定本部门资产收益最优化生产预算。

1.3销售观起点论的核算模式可分析的视角具有狭隘性

首先,这种预算模式与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相分离,仅反映销售及相关的计划的执行情况,不能运用财务指标进行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及时信息,提高管理、决策质量。其次,这种预算基本上没考虑外部信息使用者,既不能通过预算信号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发出企业现时和未来价值的信息,又不能通过外部相关市场的对管理者的经营施加约束,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治理困境。

2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优越性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就是以目标每股收益或利润水平为起点,分别编制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进行反复平衡,直到实现目标利润为止的预算编制模式。这种预算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所有者和经营者对公司计划和控制能力,改善经营管理来影响公司股价,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且有利于解决公司委托问题,提高信息披露的有用性。

2.1将预算与企业的战略衔接起来

追求利润是公司经营的基本目的之一,公司战略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持或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的利润追求不一定是管理当局的目的和方向;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可以在目标一致的最大可能限度内保障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对公司战略的设计和实施符合所有者的利益。2.2强化公司各个层次的经营管理

按照杜邦分析法的思路,每股收益综合而详细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实际上,在杜邦分析法下给出的是投资报酬率,增加负债率就可以得到权益资本报酬率,进而得到每股收益数据;反之,从每股收益推出投资报酬率,该指标经过杜邦分析法的层层分解后,各指标所组成的体系就与公司经营的各方面息息相关,通过控制每股收益就可以控制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通过对财务指标体系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可及时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反馈信息。

2.3顺应资产经营的趋势

以每股利润为预算的起点,内在地强调公司经营结果必须达到资产提供者最低投资报酬率(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的要求,否则,所有者就会采取各种形式撤走资本。

2.4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委托困境

在我国,公司的财务预算由董事会编制,由股东大会批准,由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当局负责执行。预算管理涉及三方主体,且三方的利益考虑和掌握的信息都不同,管理当局有更大的管理内部信息,董事会次之。如何通过预算管理降低信息不对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提供了通过每股收益借助市场力量的思路。每股收益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基础性的财务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股票价格的变动直接反映着公司执行预算,加强经营管理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管理当局的经营行为,对其造成外在的压力,促使其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勤勉管理。另一方面,管理当局也有通过每股收益引致股票价格变化表明良好经营的动机,这都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困境。

2.5有利于与财务报告体系衔接,增强信息有用性

随着所有者对公司经营信息需求的增强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规范,财务预算的披露问题就十分突出。在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均做盈利预测披露的情况下,对财务预算的信息需求不迫切;随着监督规范仅要求在配发、增发、发行可转债时强制披露盈利预测信息,财务预算的披露就显得格外突出。因为监管部门要求,凡在股东大会上提及财务预算的,也必须在股东大会决议中披露,这导致只在董事会上讨论财务预算成了普遍做法。我们认为,将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公开披露,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为外部决策者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在期初编制的预算报告中的三张预算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有助于对公司年度经营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分析股票价格,决定是否购买或持有。在期中,将定期或适时取得的预算实际进度报告或实际的三张报表与预算比较,确认差异并予以公开披露,为实现预算提供了保障,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基于期初预算所做决策的修正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这种预算的数据结构与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一致的,每一层次的单位或个人都对应着一定的明确数据,与其权利和责任相联系,从而使财务报告明细化。

3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可行性新晨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盛行,它给了决策者更大的决策空间和视角,有助于协调管理层和所有者的利益关系,促使公司经营活动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相一致。在我国,一般是以销售为预算起点,且大都不太成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模式将更有适用性。实际上,邯钢经验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成功运用。邯钢经验可概括为“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运用倒推法确定目标成本,即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在市价外在确定前提下,首先确定目标利润才可确定单位目标成本,在预算编制上实际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模式。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预算编制从选择投资报酬率、利润水平或每股收益开始,且这种选择由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别进行,通过既定的程序协调决定,增强其可执行性。经营者依据协调后的指标计算成本总额和产品数量,拓展为包括成本预算在内的利润预算,与现金预算、资本预算一起构成全面预算。

参考文献

1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苏寿堂.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改进[J].会计研究,2002(3)

摘要我国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编制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都表现出很大局限性,分析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编制模式的优越性和可行性表明,可通过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加以改进。

预算编制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经济体系的管理制度也日渐成熟。本文主要分析了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的基本概述,阐述了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解决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实现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的新局面。

关键词:

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

石油工程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能源项目工程,关系着我国能源的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环节,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要根据石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对工程的活动成本严格控制,提高石油工程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我国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石油工程的概预算编制质量和费用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对概预算编制和费用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够、石油工程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不够等,造成石油工程财务管理的阻碍,影响着石油工程的经济发展。本文就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的几点思考进行研究探讨。

一、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的基本概述

(一)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和费用管理影响着石油工程的发展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和费用管理是针对工程活动的成本制定的相关制度,关系着石油工程的各项活动和石油工程的经济发展,石油工程的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财务部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财务部门也要对石油工程各个部门的活动资金进行合理的概预算和费用控制,降低了石油工程的活动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石油工程的概预算编制质量和费用管理影响着石油工程的发展决策财务管理部门的数据是对石油工程资金应用的真实反映,所以可以加强对石油工程财务数据的分析,严格把握企业的发展情况,并作出详细的发展战略措施,提高石油工程的管理水平,加快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和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和费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够目前我国部分偏远地区还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新颁布的概预算编制执行或者是仍旧采用以往的概预算编制,不符合新时代下的石油工程发展规律,新颁布的概预算编制得不到严格的管理和执行,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停滞不前。

(二)对概预算编制和费用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够目前我国企业过分重视自身经济效益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健全,或者说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企业领导人员和员工对其认识程度不够导致该制度形同虚设,造成实际概预算及费用和理论概预算及费用差异明显,影响石油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石油工程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不够由于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相对较为简单,所以企业对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较低,但是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和费用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又关系着企业自身建立概预算编制的质量和费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因此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人员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要加强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解决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管理费用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概预算编制和费用管理制度,并加大其执行力度加强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和费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力度,加强石油工程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制度执行,改变石油工程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以往的思想认识,提高石油工程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的情况,从而使财务管理数据更加清晰、明确。

(二)强化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和费用管理的监督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监督管理系统,保障石油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强化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监督管理系统,是企业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各个部门资金活动的有效监督,同时在财务管理数据出现问题时,可积极进行查询和分析,找出原因并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三)提高石油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对石油工程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石油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建立石油工程内部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利于石油工程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资金管理,利于各个部门之间的资金协调工作、预算以及实际费用等。因此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的分配制度和积极调整,降低石油工程成本。

(四)强化石油工程的日常管理企业要根据员工的自身实际情况来安排人员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员与岗位的高度匹配,使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和费用管理制度得以顺利地进行,使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工作日渐规范。

四、结语

石油工程的概预算编制质量及费用管理制度直接关系着石油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切实重视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的问题。本文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解决措施:完善财务概预算编制和费用管理制度,并加大其执行力度;强化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和费用管理的监督管理系统;强化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和费用管理的监督管理系统;强化石油工程的日常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海波.中国石油江西销售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吉林大学,2014,10.

[2]李晓玲.青海油田资金集中管理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3,10.

预算编制范文第6篇

关键词:预算编制监督;缺位;新预算法

一、预算编制监督的内涵及缺位表现

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是第一个环节,编制草案的全面、科学及合理程度及水准,利于预算执行环节的合规及适当推进,是制约预算管理整个过程的关键事项。在预算管理监督中,首先应该考虑预算编制监督,通过各有监督权限的主体对预算编制的程序、编制主体素质、编制草案质量、编制方案的执行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审视,通过各种方式确定预算编制程序的合理、准确、科学,确保预算编制能有效为预算管理提供适当的预算方案,支撑预算管理的正常进展,进而为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某种保障。

基于预算编制环节的重要性,预算编制监督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不过,在实务层面,虽然无论是政府还是各企业组织都相对重视预算编制问题,不过却不约而同地忽视了预算编制监督这个关键事项。具体而言,有四方面的表现。

一是没有监督意识。在国家预算方面,除了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外,其他相关人员对预算编制监督这个事项普遍比较陌生,即便是部分工作人员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会认为那是审计部门的工作,和其他人无关。在企业预算方面,笔者接触的部分中小企业管理层及财会人员表示没想过这回事。

二是缺乏具体行动。在国家预算方面,部分地区的政府管理人员比较熟悉预算法等的规定,了解预算编制的法定流程,有预算编制监督的意识。不过,在具体实务层面往往没有预算编制监督的专门安排,即便是认同度较高的审计工作也普遍在预算管理审计中忽视预算编制审计事项。在企业预算方面,相当一部分小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只是简单说明了预算编制原则、依据等,没有提及预算编制监督或审核的事宜,财会人员即便有心也无从推进。

三是没有实质效果。在国家预算方面,部分地区根据预算法等的规定,在形式上落实了预算编制监督工作,不过却往往缺乏实质效果。比如地方党委监督只关照特定地区的预算总额,缺乏中长期的规划引导;地方政府监督严重受制于地方党委,缺乏充分自;人大监督因为人大代表审视预算草案的时间过短,履行程序但缺乏实质;财政部门监督只能以财会技术性眼光审视其中的系列数据,而无法就合理性及绩效等方面进行有效判断,外在表现只是单纯的表现为消减额度;上级部门基于部门本位主义思考,其监督往往异化为抬高预算额度。在企业预算方面,预算编制监督或审核在实务层面更基本上起不到作用。

四是在研究层面,大多数研究者在谈及预算管理监督的时候会很少提及预算编制监督问题,部分研究者虽然会在话语中提及,但具体探讨论述中往往选择性地将预算编制监督问题遗忘。正是因为这种研究范式,百度百科在解释预算监督的时候,将预算编制监督列为内容之首,但列示预算监督形势和程序的时候却不再提及预算编制监督问题。

二、预算编制监督缺位的原因

之所以普遍出现预算编制监督缺位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的问题,另外还有重视程度、预算管理水平及内控执行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顶层设计问题。在国家预算编制方面,顶层设计的标志是预算法,过去的预算法仅强调各级政府的预算需要相应层级的人大审查和批准,新预算法第四十五条要求在人大审查的过程中,注意“听取选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①。两相综合,实际上是认为预算编制监督包括人大监督及民众监督两个部分。对此,有三个问题,一是审查和批复预算编制方案实际上不等于预算编制监督,与预算编制监督相比,预算编制审查只是对预算编制初步结果――草案的审视,缺乏对编制过程的审视和判断,审查时点较局限,没有实现事中、事前监督,只能说是事后监督,而且事后也不完整,只能说是事后特定时点的部分维度审核。二缺乏预算编制审计监督的硬性规定,虽然新预算法在决算环节增加了国家审计部门审计的硬性规定,但在审计监督部分的规定依旧是“依法对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②,而没有提预算编制的审计监督问题。另外,对于地方政府、特定部门的上级机关、地方党委、基层财会人员等在预算编制方面的监督作用均未提及。对于企业预算编制方面,在国家制度规程层面的顶层设计中专项制度,对企业预算编制监督问题也没有任何国字号的文件强化倡导,导致部分企业有采取选择性忽视的空间和理由。

二是重视程度问题。在国家预算编制方面,行政事业单位普遍有循规唯上的倾向,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没有明确规定或者规定有残缺的,一般没有认真理智纠偏的自觉,普遍盲目地遵循和跟风。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对预算编制监督方面的重视程度非常有限。在企业方面,虽然,预算管理普遍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企业推进预算管理不是基于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比较盲目跟从潮流的结果,在暂时性的热情背后缺乏切实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谈及落实预算编制监督问题。

三是预算管理水平问题。在国家预算编制方面,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普及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实际上缺乏比较健全的财务管理,其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职能仅相当于出纳。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管理的水准往往较低,在预算编制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难以推进比较科学、合理而到位的编制程序,预算编制方案质量容易受限。对于特定企业组织来说,预算管理的实践及深入需要一个或短或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发展进展速度也因企业的不同而不同。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或起步晚,或发展缓慢,暂时性的形态及成果不够到位及全面,预算编制监督暂时性的处于缺失状态。

四是内控执行问题。在国家预算编制方面,顶层设计有一定的缺陷,地方配套法规及细则也不够健全,特定机关单位内部制定有强力而且完善规范准则的不是太多,内控机制本身存在一定问题。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较浓重的官僚化色彩,领导拍脑袋一言堂等现象严重,本栏残缺的内控机制在执行层面的情况更不乐观。在企业预算编制方面,虽然部分企业比较明确的点明了预算编制草案审核的环节及相关事项,在具体岗位设置及职责说明中也进行了相关配置,甚至出具了流程层面的细则,预算编制监督方面的内控构架相对完善,但却因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导致无法落实。

三、推动预算编制监督缺位整改的可行路径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这些问题,整改预算编制监督缺位,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

首先,完善制度设计。要根据顶层设计的缺失,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修订,比如应该在新预算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适当细化人大监督及民众监督的内容,并且在用词上推动实现从审查向监督的转型;在人大审查预算决算草案环节中,应该加入对过往年度预算编制的审视和评估规定。在审计监督的相关说明中,应该明确加入预算编制的字眼,将预算编制纳入审计监督的范围之内。应该正视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情况,肯定党委及地方政府在预算编制监督、指导或监管方面的作用,并将二者的职责进行适当分析。应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作用,发掘内部监督的力量,并给予一定的权限,等等。另外,在顶层设计无法涉及的微观领域,地方政府或特定企业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规范制度或细则,以推动制度设计的日臻完善,为预算编制监督缺位整改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构建监督体系。新预算法第四条强调“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③,预算内容的庞杂及范围的广泛决定了预算编制工作的复杂和繁琐,依靠单方面主体的监督很难胜任预算编制监督的整体工作。对此,需要构建多方面多主体参与的监督体系。对于国家预算编制监督而言,既应该切实开展人大及审计部门在特定监督或审查程序中的监督工作,还应该发掘广大民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地方政府、党委、上级领导单位等主体的监督、监管或指导作用,另外还可以创造性地考虑并探索吸纳第三方专业评审机构参与监督路径,等等。

再次,强化全过程监督。预算编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事项,编制程序的终结不等于其本身生命的终结,后者由预算执行及决算的终结决定。所以,预算编制监督绝对不能仅限于预算编制程序中,而应该贯穿于预算管理整个过程。具体而言,应该有四个关键部分组成,一是对预算编制程序的监督,这需要开拓专项审计及行政事业内部人员的内部监督发力;二是人大及审计部门对预算编制草案的审查和监督,这是法定的程序性监督,也是关键时点的监督,在这个环节可以集中引入民众的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三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即在预算执行监督中注意反思预算编制方案的问题,避免一味地强调执行与方案的契合,这预算执行监督在具体内容上的延伸,而不用另外考虑专门监督活动;四是预算决算环节的预算编制监督,即在预算决算环节,各级人大、审计部门及民众注意回顾预算编制方案的适当性等问题。

第四、完善内容标准。如上所言,全过程的预算编制本身的内容比较复杂,在如上四部分的监督中,分别有不同的监督重点内容,特定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阶段的监督内容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对相关监督内容的评价标准进行适当的说明和规范,在暂时不能明确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探索。在探索有了一定成果后,顶层设计及地方法规对此也应该尽可能地列示及规范。在这方面,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新预算法强调所编制预算尽量细化的背景下,监督内容注意细化,以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全覆盖。

第五,确保执行落实。首先应该考虑适当延长预算编制的时间,以为预算编制监督提供前提条件,过于急迫的编制程序很难推进同步的事中监督。另外,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给各种监督一定的资源支持,或出具一定的配套措施。比如,如果想充分利用民众监督的力量,首先应该设法启蒙民众的监督意识,想办法让他们扬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维;其次应该适当提升参与监督民众的素质,对预算编制中比较专业的事项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明和讲解,或者将预算方案通俗化,对此总理曾经呼吁预算方案应该让老百姓看得懂;再次应该对民众意见进行适当甄别和分析,对此需要有分析和甄别机制,并配备专门人员和经费。再如,如果思考引入第三方专业评审机构参与预算编制监督,应该先考虑培育相关机构,设置具体的选择和合作程序,并且需要思考措施确保所选择的评审机构在具体实务过程中能比较充分而到位地发挥其胜任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准。再如,如果确保人大监督有实际意义,应该事先组建专门委员会,并且先考虑推进比较到位的论证和调研工作。

注释: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

参考文献:

[1] 廖家勤.优化地方预算编制权力结构探析[J]. 财政研究,2013(12).

[2] 郝路.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的编制和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 李卫东.强化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建议[J]. 中国财政,2014(10).

预算编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资金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17日

国家近年来在经济领域不断进行体制改革,概算编制工作有了显著的变化,由于现阶段工程施工涉及领域广泛,规模庞大,往往需要很长的施工时间,如此显著提高了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的难度。因此,重视概预算工作高质量的取得,加强工程概预算工作的研究分析,才能为建筑项目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证条件。

一、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作用

(一)工程概预算对于产品计划价格的确定具有重要作用。建筑工程建设费用的确定离不开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都以概预算编制为依据,同时工程概预算编制也是工程建设经济核算制度形成的依据,对于工程建设管理而言,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二)工程概预算为工程招投标、承包合同提供了依据。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建设方与施工方的责、权、利的确定,都需以合同相关规定为依据。而工程概预算对于承发包合同的签订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依据,可以保证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为工程管理奠定基础。此外,对于工程的招标来说,标底取决于工程概预算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定标,同时工程概预算也是投标单位掌握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

(三)工程概预算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创造了条件。对于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来说,每个阶段的设计都会对整个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所有的设计内容都应该完整地体现在概预算编制中,合理的工程概预算不仅能够确保设计的经济效益分析的正确性,进而帮助投标单位确定最科学的设计方案。

(四)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建设管理与落实经济核算奠定了基础。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运用货币指标与实物指标,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现阶段,经济核算是施工企业必须的工作之一,其决定着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也为建设单位对投资额与经营利润做出预测;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该制定经营指标内部考核体系,以保证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增加经济核算的实效性。

二、提升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一)增强工程概预算编制人员业务素质。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质量,原因是概预算编制工作的完整性决定了它必须是一气呵成的,不能对其中的部分进行修改,任何一个涉及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使得整个编制工作全部失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因此,对于概预算编制而言,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检搭配的指导思想。同时,编制人员的素质高也是决定概预算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培训、学习、实践来提升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方式和途径。现阶段,工程施工过程存在着多种复杂因素和不确定性,就算是具备专业能力的概预算编制人员,也不能保证编制工作的完整性和无差漏,因此要确保编制工作顺利、高效地完成,要提高概预算编制人员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能力,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增强责任感和业务素养,以保证概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实践证明,全过程动态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概预算的工作质量,可以随时发现概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并查找出原因,总结出经验,在编制的其他环节中予以关注,从而预防出现类似的错误和问题。除此之外,应该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编制工作管理。结合概预算编制过程的实际,对于决定着概预算质量、成效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可以提升概预算工作质量。

(三)严格按照编制流程完成编制工作。对于概预算编制来说,应该严格按照收集整理资料、草拟制定编制工作计划、对单价进行预算、对单项工程概预算进行编制和汇总,最终得出总概预算等相关程序进行。

(四)重视计算机在编制工作中的应用。计算机时代前的工程概预算编制基本是靠手工来完成的,手工编织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工作,要将各种复杂的定额条目与大量的计算表格间频繁的抄录和校核,要耗费核算人员的极大精力,导致工作效率极低,同时误差率极高,对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进行改良和创新是必需的。因此,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编制工程概预算,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对整个工程预概算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现阶段,国家和建设行业推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项目招投标制度、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监管制度,这些规范、科学的制度将建设工程带入了全新的高速发展期,工程造价更趋于完备和健全;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不断地完善;工程概预算中的定额管理也由指令性进化成为了指导性的标准,工程造价要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价格科学地预测价格。因此,基于控制与降低成本的需要,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竞争与激励机制控制投资额度,争取以最低的成本最快地收回投资。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舜卿.浅析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4.

预算编制范文第8篇

一、高等院校部门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因素的不确定性,给财务部门编制收入预算带来难度

根据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凡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均全额纳入预算管理。但是,由于高等院校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科研事业收入主要是以科研项目争取的科研经费。高等院校每年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的取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收入数额,把科研经费列入“部门预算”范围,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等,由于实行零余额账户等原因,这些收入均具有不确定性,给财务部门编制收入预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导致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与决算目标偏离较大

下达的部门预算是由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非税收入、上年结转专项资金组成。部门决算按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规定包括所有的收支,如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含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从其他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采用的是零基预算法,这种编制方法导致与决算编制存在差异,难以进行绩效考核,容易造成预决算无法对比、预算执行差额存在就是合理的假定,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一所学校预决算收支差额大,使预决算目标偏离较大。

(三)预算科目设置和使用不规范,预算科目细化不够完善

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时,经常以项目名称设置预算科目,没有严格按照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规定设置和使用预算科目,在预算科目设置和使用上往往具有随意性,造成高等院校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相互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年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并影响了高等院校内部的经济决策和实施内部管理制度提供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预算定额标准不科学

预算定额标准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预算定额项目体系。目前,部门预算虽然项目分类较细,但没有针对高等院校预算定额的项目分类系统。二是定额项目太粗,而且定额过低。高等院校部门预算定额主要参照行政相关预算定额。支出预算编制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缺少明细支出科目,不利于预算的执行监督。

(五)预算编制时间短

充足的编制时间是保证编制质量的重要条件。目前高等院校编制部门预算在“一上”时只报送项目支出预算和非税收入征收计划,“二上”时报送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预算编制的时间大约为2—3个月,由于时间短,有些预算项目和指标论证不充分,缺乏民主程序,造成预算安排的先天不足,致使执行中问题不断出现,或追加经费、调整预算,冲击了预算的正常执行,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六)预算编制执行缺乏监督力度或执行不到位

高等院校的预算编制大都是通过各部门申报,财务部门汇总,经高等院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上报;财政部门批复后,按批复执行。在编制过程中,高等院校的领导层、各部门以及财务部门是预算编制的参与者,缺乏监督机构对所提交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行可行性论证,预算编制必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虽然一些大型的专项开支,经过了高等院校审计部门的审计,但对于零星的、进度时间长而累计支出又大的项目则缺少监督,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问题的出现或造成浪费。尤其是对预算下达后的执行进度缺乏跟踪、分析,使预算执行情况成为盲点,导致预算执行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影响了预算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此外项目预算长期以来在专项支出预算的安排上往往是先由财政给一定的额度,再由主管部门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或执行单位。许多项目并没有经过可行性论证和绩效评估就安排了预算,有相当一部分专项资金在部门预算中未进行可行性论证,在执行中缺乏充分理论依据,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七)后勤服务中心相关收支均单独核算,没有列入高等院校的部门预算

由于后勤社会化,高等院校后勤一度准备剥离高等院校,因此,在2000年所有高等院校都将后勤财务单独设置并进行独立核算。高等院校的部门预算也一直都是只编制后勤人员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而后勤服务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及相关支出均没有列入部门预算,导致部门预算并不能真正反映高等院校的收支全貌。

二、强化高等院校预算编制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预算涉及的内容更加多样化,预算编制应在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下,收入预算既要贯彻积极稳妥,又要坚持资金来源多样化,使自筹收入尽可能地逐步增长。项目支出预算要充分体现高等院校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尽量加大教学和科研的投入力度,为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积极推行零基预算的编制办法,零基预算即个人工资性支出按预算定额标准核定,尽快制定适合高等院校生均定额标准,经常性专项和一次性专项,制定滚动项目发展计划,将年度预算编制至具体项目,预算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使资金使用更有力于学校发展,使资金发挥更好的效益。零基预算对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两个过程相结合,从而增加预算指标的可信度。同时高等院校要积极研究建立包括预算数据库和项目库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逐步推行重点项目规划和立项论证评估、绩效考评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监管的效率,从而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管好预算外资金

编制预算外资金来源和按“收支两条线”规定使用资金,并做到收支平衡,从而有计划地进行管理和使用。预算外收入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制度执行,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各高等院校应按规定把属于预算外的所有收入纳入部门预算,层层汇总,报主管单位和财政机关审批后执行,做到年度有计划,执行中有批复,年终有决算。预算外资金是自行筹集,并按照有关规定用于相应支出的资金,对其管理必须坚持“先收后支,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略有节余”原则。同时,要明确必须按“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比例分配使用,不得擅自更改分配比例,努力提高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细化和规范预算科目,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为了提高预算真实性,增强预算权威性,要不断完善预算科目,各部门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细化到具体项目,细化预算的科目,尽可能分到“款、项、目、节级科目”,也就是在编制预算时将各项财政收支落实到最末一级科目,并分解到预算单位、项目和人头。严格按照预算组织收入、安排支出。收入科目要反映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非税收入等收入状况,支出科目应能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工资福利性支出、商品和服务性支出、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项目经费都要有相应的科目,有利于监督预算的执行。

(四)对所属各预算部门提出明确的编报要求,设计出科学、简明的表格体系

使用报表体系能全面反映单位所有收支活动。如上报部门预算前,要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经办人参加预算编制会议,把编制要求详细讲解清楚,并对申报内容、程序提出统一规范的要求,使预算编制工作更合理、透明,增强部门理财的参与性、自主性和责任感,做好绩效考核,为高等院校的部门预算编制奠定基础。

(五)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完善部门预算的民主性和监督性

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开发应用,可以建立以部门预算为主的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编制由粗到细、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同时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接受高等院校评审专家和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在执行过程中,可采用电脑系统对各单位、各部门用款计划实时监控,对于执行中出现的某些特殊情况,及时编制追加调整预算,并进行审核,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层层控制、层层畅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使预算不仅体现高等院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控制关系,而且还要反映高等院校对本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评价。

(六)尽快推进人员、项目预算,动态管理,形成涵盖面广、数据结构统一的收入支出动态库

建立高等院校项目预算数据库,根据项目预算属性分成经常性专项和一次性专项。科研经费、贴息贷款、大型修缮等为经常性专项,一次性专项主要是根据高等院校发展规划需在当年购置的设备、引进人才、小型维修费等项目。人员信息包括每位职工的姓名、职务、年龄等情况。在核实编制和人员的基础上,考虑政策性调整和增资等正常变化因素,根据人员构成情况划分不同类别,分别确定人员经费标准。

(七)延长预算编制时间,调整预算编制起止时间,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预算编制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4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围绕“增收节支、规范细化”两条主线,进一步扩大编制范围,改进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调整支出结构,促进依法理财。

*4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1.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坚持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部门预算既反映一般预算,也反映基金预算;既反映预算内收支,也反映预算外收支。

2.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各单位凡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均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在支出安排上,既要考虑实际需要,又要考虑财力可能,综合平衡,不打赤字;除正常经费外,专项支出应按事业发展的轻重缓急,统筹安排。

3.坚持依法理财,各部门支出预算按其履行职责及标准编制。人员和公用经费一律按在编实有人数及补助方式核定,专项经费核定到具体项目。保障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对一般性支出实行零增长。

4.严格预算编制程序,强化预算刚性,维护预算严肃性。年度预算按“二上二下”的程序编制,部门预算一经批复,任何部门和单位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按规定应编政府采购预算而未编的项目,财政一般不予支付。

5.坚持民主理财,增强预算透明度与公开性,以有利于人大对预算的有效监督。

二、部门预算编制范围

根据《*市本级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总体方案》规定,*4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继续按“全面编制,试点上报”的模式组织实施。按照实事求是和保证编审质量的原则,市本级一级预算单位继续全面编制部门预算,上报人大审批部门预算的一级预算单位增至30个(名单附后)。

三、定额标准和专项经费安排原则

(一)定额标准

1.公用经费内容统一按财政部颁布实施的*4年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规定执行。

2.公用经费继续执行*3年“二类五档”标准,细分项目,以此为依据确定*4年统一定额标准。对上报人大审批部门预算的单位,其备用金仍按公用经费总额5%预留;对人员较少(40人以内)的单位,其备用金提留比例可适当上浮,但不得超过10%。备用金的使用须经财政部门审核,当年有结余的可结转下一年度使用。

3.车辆费用的定额标准,原则按每年2.5万元/辆核定,对个别单位因工作性质和业务用车量较大的,可按每年3万元/辆核定。

4.对违规发放工资性补贴(津贴)的单位,经有关部门查处的,要在下一年度公用经费中相应扣减。

(二)专项经费安排原则

经常性专项经费在年初预算安排,一次性专项经费视财力可能按轻重缓急安排。

四、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凡使用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购买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都应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录入报表为政府采购预算表。

五、完善编制软件

市本级*4年部门预算编制继续采用财政部推荐的“e财”软件,并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1.尽可能使预算、支出、决算系统口径相一致,实现数据共享,提高预算、支出、决算效率。

2.简化界面,增加按固定比例审核支出项目的功能。

3.在政府采购预算表中,增加直接支付、授权支付内容。

4.进一步加强综合预算管理,在部门预算编制软件中增加预算收支内容,以使预算内外收支进度基本同步。

六、编制要求

1.从严编制*4年部门预算。根据预测分析,*4年市本级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各部门和单位都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基本支出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控制上新项目,决不能敞开口子编预算。

2.强化部门预算编制的严肃性。*4年部门预算编制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报送基础数据,基础数据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部门预算不能随意编制、留有缺口,对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留有缺口的,财政局不予承认、不予追加。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部门预算是部门和单位行政职能的财力保障,各部门行政领导应重视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领导,落实好组织工作,安排足够人力,确保部门预算编制质量。

4.部门预算编制时间安排。*4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仍按照“二上二下”的程序进行。7-8月布置、培训,9月15日前完成“一上”,11月15日前完成“一下”,12月15日前完成“二上”,市人大会批准后完成“二下”。

预算编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流程

一、全面预算管理涵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而编制一个既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又科学性、准确性很强的预算就是一年成功的开始,对于企业来说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年度预算是企业经营年度的重要指导文件,制定全面可行的年度预算,以年度预算作为年度工作的重心,在评估绩效时以完成年度预算中确立的目标为标准,以年度预算统领企业的年度经营行为,有利于企业实现更好的业绩。

下面以M公司的全面预算编制进行分析。

二、全面预算编制流程

(一)M公司背景

M公司是于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是中央直管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在国家计划和中央财政实行单列,享有对外融资权、外贸经营权、煤炭出口权。M公司以能源为主业,集煤矿、电厂、铁路、港口、航运为一体,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经营,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M公司负责统一规划和开发,实行矿、路、电、港、航一体化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并开展与上述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投融资、贸易等业务;开发和经营房地产、物业管理以及科技开发等相关实业。目前,M公司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0家,职工约9万人。截止2002年底,总资产1026亿元。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多年,公司于几年前年开始运行ERP系统,公司的所有活动都可在ERP系统上反映。

(二)M公司的全面预算编制

M公司通过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对公司全部活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发展战略和长期经营计划是编制年度预算的基础。M公司经营预算包括:主营业务收入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预算。资本预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债券投资预算。筹资预算根据资金需求、相关文件、期初结款余额、利率等编制而成。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损益表、预算资产负债表。

M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即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自上而下地统领各部门进行预算,具体可归纳为两上两下的模式。M公司在预算编制中主要采用“增量法”,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或其他预算方法,但要经过M公司预算管理小组的批准。

M公司的具体编制流程如下:

1.9月到10月初确定重要年度预算指标,并下达到个子公司。

根据对市场和销售的预测,由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常设机构制定出下一年度总的煤炭销量、发电量等业务量指标,同时要根据业务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拟定经营指标体系,并经上述预算目标分解到各子公司。

2.10月编制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年度预算初稿。

子公司预算管理常设机构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目标编制各自的预算草案;集团公司财务会计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编制集团公司的预算。

3.11月汇总年度预算初稿,并进行讨论(第一次预算平衡会)。

子公司的预算草案要经过其预算管理决策机构的批准,由子公司预算管理小组负责上报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常设机构;集团公司财务会计部汇总子公司和集团公司的预算草案,并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

4.确定修改后的年度重要预算指标,并下达到各子公司。

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常设机构根据预算平衡会的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汇报,向预算管理小组汇报。报告中要包括修改后的集团公司预算目标和各子公司预算目标等。

5.编制修改后的集团公司。个子公司年度预算二稿。

子公司预算管理常设机构根据下达的修订后的预算目标和指标,各子公司对预算进行修改;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常设机构根据需要派人员现场走访子公司,对子公司的预算编制进行实地考察。

6.汇总年度预算二稿,并进行讨论(第二次预算平衡会)。

集团公司财务会计部汇总修改后的子公司预算和集团公司预算,进行第二次的讨论与研究。

7.确定再次修改后的年度重要预算指标,并下达子公司。

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常设机构根据第二次预算平衡会的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汇报,向预算管理小组汇报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8.编制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年度预算终稿。

子公司预算管理常设机构根据第二次预算平衡会修订后的预算目标和指标,各子公司对预算进行修改;子公司完成年度预算宁经预算管理决策机构批准后上报集团公司。

9.汇总M公司年度预算终稿,并下达到子公司。

集团公司财务会计部汇总子公司预算和集团公司预算,最终形成M公司年度总预算,在经预算管理决策机构批准后下发到各子公司并执行。

三、M公司的全面预算编制需要完善之处

1.避免各部门编制预算时多报预算金额的现象

由于预算数据是每个部门考核、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预算管理小组审核预算时,通常会削减预算金额,因此不少部门在制定预算时,都有将预算金额故意扩大的倾向,以使得来年的预算金额比较充分。这样人为加大预算,造成部分项目水分过大,预算管理小组工作量加大等不利情况。

M公司同样也存在这样的不良现象,很多部门制定预算时,就是在上年基础上上浮一定的百分比,且第一次数据上浮比率较大,目的是让财务部门砍掉一些后,本部门来年还有充裕的预算可用。这不仅加大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而且容易使得整个公司的预算数据偏大,预算目标容易达成,影响全面预算的控制、考核功能的发挥。

2.防止预算编制方法简单化

M公司主要采用的增量预算法,并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使用零基预算法或其他预算方法。增量预算法由于工作量小,历史数据便于采集,在实务中经常采用。但是增量预算法也有其不足:(1)它假设经营活动以及工作方式都以相同的方式继续下去;(2)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3)它鼓励将预算全部用光以便明年可以保持相同的预算。

因此,M公司的财务会计部门应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始之前就向各部门明确,预算的编制方法切忌简单化、模式化,而应根据预算项目的特点采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如: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并做好各部门预算编制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M公司的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控制、监督等作用。

四、结论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各方面业绩评价的重要基准,是发挥大财务的监督、控制职能的重要手段。预算编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算执行的质量和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全面预算的编制工作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同时,全面预算的日常执行、控制、月度分析也缺一不可,只有进行严格的执行与控制,以及专业的月度分析,才能使得编制完的全面预算真正发挥作用,使得企业的各项资源得以正确的配置与使用,从而使得企业在良好的轨道上运营。

参考文献

[1]姚长兴.试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4).

[2]吕燕.浅议企业预算管理的几个误区及对策[J].广西烟草,2006(2).

[3]李桂兰,莫利加.我国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3):78-79.

上一篇:智能小车范文 下一篇:智能交通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