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0 07:45:29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政单位;预算会计;成本控制

随着社会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多数行政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已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然而,由于行政单位的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致使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预算会计工作制度,因而严重限制了会计人员预算会计工作的发展。

一、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管理意识

作为行政单位管理者,其应具备良好的管理意识。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单位管理者因缺乏这方面意识,从而导致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始终存在较大缺陷,因而严重阻碍了行政单位会计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国内行政单位的会计预算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因相关管理者缺乏良好的管理意识,致使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始终无法与单位工作计划有机结合到一起,阻碍了单位计划的顺利实行。二是由于未能实现单位预算工作与单位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致使单位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进而制约了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预算编制的过程质量不高

行政单位的预算会计编制工作,其本身便是一项极为复杂且系统化的“工程”,因而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谨慎应对,并提前做好数据的分析、论证等准确工作,如此才能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此外,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预算,否则将冲击到预算的正常执行,进而导致预算约束效能被弱化,最终影响到预算编制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三)预算会计监管不严

目前,国内大多数行政单位普遍存在预算会计监管不严的现象,进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公共资金流失等问题的发生。

1.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不足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往来的最主要依据,而对其虽开展的审核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判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然而目前,由于大多祷峒迫嗽辈⑽粗苯硬斡氲叫姓单位的具体业务中,其日常工作也仅仅是查看手续发票是否齐全,票据是否合法等等,加之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致使行政单位内部,随时可能出现弄虚作假、坐资、贪污等违法乱纪行为,进而造成财务资金的严重浪费与流失。

2.预算会计目标定位设计偏低

目前,国内大多数行政单位,其所开展的预算会计工作仍以传统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的基础。即单位的与预算会计工作主要关注公共资金的流向,而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从而导致经济责任制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提升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工作效率的对策

(一)提升管理意识

管理者缺乏应有的管理意识是导致行政职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最主要原因。要想改变这样的管理现状,作为单位管理者,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如此才能够促进单位预算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首先,作为单位管理者,需不断学习充实自身,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并对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此才能满足行政单位的发展需求。其次,管理者所制定的单位发展计划,应结合单位预算制度与年度计划,以确保发展计划符合单位目前的发展形势。最后,通过促进预算工作与自身发展形式的结合,确保单位长效、稳定的发展。

(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

行政单位的年度收入预算制定,应谨遵以上半年收入实绩与政策性调整为依据制定下半年年度收入计划的基本原则。即单位在制定年度收入预算时,既要着重考虑当前,亦要充分关注未来的发展,若期间遭遇政策调整且对收入造成较大影响者,相关单位需提供相关材料予财政部门审批。

(三)加强预算会计监管

行政单位唯有加强对自身预算会计工作的监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如此才能促进单位预算会计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此,行政单位应首先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即行政单位应将与财务现相关的所有收入与支出均纳入预算体系中,以避免出现资金往预算外的方向流动。在此过程中,单位财政部门应随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实时分析单位的经费支出内容,针对重点支出项目要实时跟踪,确保专款专用。同时,针对公开经费的使用情况,单位应借助媒体部门,及时公开经费使用明细,从而确保社会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其次,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定期开展对原始凭据的审核工作,以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完整。最后,针对年度财政经费指出情况,应及时展开分析比较,主动分析异常支出原因,并及时加以修正。

总之,行政单位的预算会计改革工作需结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预算会计工作的环境变化,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改革经验,从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且能可满足我国行政单位发展规律的预算会计体系,进而确保我国行政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隆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 2013, 178(19):75-76.

[2]张大兴,陈福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J].四川预算与会计, 1995(6).

[3]赵雅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5, 13(6):47-49.

[4]郑芳.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 2015(4):80-81.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预算制度;改革;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分支,区别于企业会计。预算会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对原有制度进行改革是多个方面的统一要求,不仅仅是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发展的需要,也是各部门各自维持正常运转、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因为现行制度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改革预算会计制度自然会对各非营利组织部门的会计工作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总体趋势是促进我国会计制度更加完善,便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社会资源高效配置,更方便与国际社会接轨。

一、改革预算会计制度的原因

(一)现行制度存在问题

之所以要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因为它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现行制度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较为现行预算会计体制较为呆板、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公开等。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障碍。以收付实现制为例,我国事业部门一直采用这一核算方法,由于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采用收付实现制有比较方便快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部门内部发生的经济活动种类逐渐增多,数量也明显增加,实付实记的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日渐显露。现金的支付与收入登记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部门经济活动的需要,尤其是对一些时间跨度较长的业务,实收实付的记账方式显得太过落后,也更易导致错账,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十分必要。

(二)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需要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非营利性组织的各部门财务处理工作日益重要,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是无法避免的环节。经济腾飞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成熟,科学先进的预算会计制度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更有效的管理其他事业单位,也能够保证各种公益组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且采用先进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还能确保社会的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同时,逐渐完善的经济体制也需要逐渐发展的会计制度相匹配,相互协调的体制和制度才能齐头并进,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外,科学的会计制度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保证各部门会计工作质量,整体提高各部门的财会工作水平,从而满足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旧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各部门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了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各种单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保证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各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部门,负责调配各种公共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真正体现了人民权益。事业单位在新时期面临由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变应当渗透到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包括财会部门的会计制度,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形式变化。服务型的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公益机构需要接受来自社会大众的监督,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然而旧的会计制度无法满足信息向社会大众开放的要求,因此,对部门的制度进行调整改革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作为管理者时的官僚制度严重制约了公共部门向服务型部门的角色的转变,部门自身的维护和发展同样需要对制度进行改革。

(四)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益性组织的工作性质是服务社会、管理社会资源、进行有效资源配置,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让最多的公民获益。这些相关部门的会计核算信息能够为其部门内部的工作情况提供基本的记录,便于管理者及时进行工作调整和制定新的工作安排,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的调配资源、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出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非常必要。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重新确立会计目标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确立了新的会计目标。相较之前的核算目标而言,新目标不仅能够发映出部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还能发映出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程度。并且新的预算制度明确表示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部门的预算会计信息,而不仅仅只是作为政府以其他公益性组织的部门日常经济活动记录。这一新目标明确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只有确立了服务性的新目标、公开日常信息,才能彻底推动事业单位角色的转变,才能更全面的服务大众并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公益性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新目标的优越之处在于,向所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同时能够促进部门内部的自我净化和自我监督,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二)优化核算方法

在核算方法方面添加了“双分录”的核算方法,所谓双分录的核算方法就是在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科目的资产、负债等会计业务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收入、支出等会计业务中采用较为简单的收付实现制这两种核算制度,当一笔业务的发生同时涉及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时就采用两种核算制服,即双分录核算方法。采用这一核算方法能够确保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准确性,既可以反映部门财务状况,又可以体现出部门对预算财政的执行力度。新天际的核算方法同时满足了计划和执行的管理要求,保证部门会计工作的质量,维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信息,从而便于管理部门做出最有针对性的决策。同时又与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有所区别,突出公益部门的工作性质。

(三)增设核算内容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还包括对核算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增加了会计记账的业务内容。例如将政府持有的债券股权等单列为一项,这样可以使政府行为更加明确,政府财政收入支出也会更加清晰明了,对国库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改革之前的预算会计制度没有国库资金收复做具体的划分,但是国库划拨资金或者税收等都会引起公益部门的资金大幅度变动,然而旧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详细反映政府拨款造成的资金变动,为日部门日常会计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容易造成实际发生业务登记与预算不符合。在纳入了政府部门的收支管理科目后,可以有效避免资金流通过程中环节接洽部分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部门预算会计工作的质量,也能确保向信息使用只提供有效并且精确的信息,助力管理者制定决策。

三、预算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核算制度的影响

会计核算制度按的改变对各个公益部门的会计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以权责发生质的引入为例,权责发生制本来是我国的企业会计采用的核算制度,但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来说在负责业务的处理以及跨时期业务的会计操作方面拥有很大的优越性。公益部门的会计核算制度向企业靠拢有助于部门的高效运转和合理管理。向企业会计制度靠拢首先就要在核算制度上靠拢,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最鲜明的特征,因此在公益部门采用权责发生制是非常必要的。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缺陷,加强成本控制,有效进行资金管理,确保账面与实际资金流动相符合。也能够提高管理者对自己部门的资金状况的了解程度,便于其严密控制风险程度,避免无效损失。最后,权责发生制的引用能够为公益部门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加强政府对各部门的管理和控制。

(二)部门单独预算的影响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的是为了监督资金流动,反映预算的执行程度,将各个门类的部门单独进行预算可以细化会计的记账科目,增加账面的准确性,也能够为信息查阅者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这一改革措施还能够真实反映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预算执行程度。同时,部门单独预算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会计素养更容易得到体现。各部门的责任更加清晰,部门对每个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会更加具体。并且部门参与预算能够明确反映各部门的详细情况,能够为财政划拨的调整以及新时期工作规划提供有力依据。并且部门预算可以为单位整体工作计划提供详细的部门成果,也可以根据部门的工作成果加总得到单位整体的工作情况,方便管理者对自己所管理的部门的整体管控,也为信息参考者提供了多种参考途径。

(三)引入新制度的影响

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还包括对新制度的引入,例如政府采购制度。顾名思义,政府采购制度就是有关政府采购方面的一套政策和办法,企业通过竞标等方式与政府的基建项目进行合作,通过由政府出资、企业执行的方式进行公共设施的建设。或者政府部门正常运转所需的物资也可由企业直接提供,这种直接采购也属于政府向采购制度的规范内容。由于政府采购制度的引入,事业单位各部门进行采买的资金流动从支出到记账需要经过几个部门的手续,这往往导致显示资金流通与会计账面不符合。而采用政府采购制度之后可以将政府的购买行为集中管理、统一实施,有效避免账实不符的情况。另外,政府采购制度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公开程度、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公效率。

(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影响

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也要采用新的资金管理办法,这会对公益部门的会计核算产生不小的影响。以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为例,国库单一账户就是用于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管理的统一账户。这一制度使得部门资金流动更加规范化,会计人员的记录项目及包含了收入也包含了支出,对会计人员的操作要求更加严格,也提高了各公益部门的资金管理水平,同时也从内部推动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例如公益部门的工作人员直接从财政领取工资,人民银行直接划拨,并未经过部门内部的会计核算流程,这时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原则便无法满足部门各项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更容易导致记账遗漏、错误等问题。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是改革的必然措施。

四、结语

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不只是影响我国政府部门的会计工作,还影响全体社会成员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更对我国整体会计体制和经济体系有重大影响。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大,公众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全民监督的目标越来越近。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也会因为监督力度加强而更加严谨,工作效率会由于体制更加健全而提高。另外,由于新的改革措施涉及到细化会计科目,增设核算内容的方面,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也会随之下降,责任更加明确,资金流动记录更加详尽。服务型公益部门也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总之,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汪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63-64.

[2]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56-57.

[3]韩晓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经贸实践,2015(13):141.

[4]郑芳.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5(04):80-81.

[5]黄清淦.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2(09):217.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提出并拟定全区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负责总预算会计工作;

2、汇总编制全区年度预算方案,审查和批复区级部门预算,审定区级部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和定额;

3、提出增收节支和平衡财政收支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4、统一办理预算追加事宜;,5、汇总编制全区财政总决算;

6、负责区级及区对街镇财政的资金调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工作;

7、指导街镇预算管理工作;

8、组织执行区人大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

9、承担与区人大财经委员会的有关联络事宜;

10、跟踪分析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11、负责税源调查及区内企业的退税工作;

12、罚没收入及票据、罚没物资和暂扣物资的管理工作;

13、负责区本级和街镇工资统一发放的资金调度、组织协调和发放工作。

预算科科长工作职责

1、负责科内行政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制定本科年度工作计划及组织实施;

2、负责提出并拟定全区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审定全区年度预算草案,审核区级部门预算,审定区级部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和定额;

3、组织执行区人大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及预算追加事宜;

4、分析全区预算执行情况,组织编制全区财政总决算;

5、负责指导街镇预算管理工作和区级及区对街镇财政的资金调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工作;

6、负责区本级和街镇工资统一发放的资金调度、组织协调和发放工作。

7、负责罚没收入及票据、罚没物资和暂扣物资的管理工作

8、负责税源调查及区内企业的退税工作;

9、负责与区人大财经委员会的有关联络事宜;

10、提出增收节支和平衡财政收支的政策措施和建议,组织开展各项业务调查研究;

总预算会计工作职责

1、提出全区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草案;

2、汇总编制全区年度预算方案,审查和批复区级部门预算,审定区级部门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和定额;

3、组织执行区人大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办理预算追加事宜;

4、跟踪分析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5、汇总编制全区财政总决算;

6、承担与区人大财经委员会的有关联络事宜;

7、负责税源调查及区内企业的退税工作;

8、负责区级财政的资金调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工作;

9、及时向领导提供全区财政收支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10、提出增收节支和平衡财政收支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指导街镇预算管理工作;,

2、负责区对街镇财政的资金调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工作;

3、罚没收入及票据、罚没物资和暂扣物资的管理工作;

4、指导街镇会计核算中心工作;

5、负责汇总编制街镇年度财政预、决算;

6、分析街镇的预算执行情况,做好街镇财政的调查研究工作;

工资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1、负责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的预算编审工作;

2、负责全区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统一发放工作;协调银行、单位之间的工资卡管理工作;

3、负责工资发放政策等方面的咨询;

4、按区编办、人事局有关批复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增人增资、减人减资、正常工资变动、各种津贴等进行审核;

5、负责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出勤费、生活补贴及福利费的发放工作;

6、负责审核财政代扣的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并定期与银行、养老中心、房改办就代扣金额核对;

7、办离退休人员及调离人员住房公积金的财政配套资金的登记、确认等有关手续;

8、负责协调与工资银行的衔接,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做好发卡、换卡、销卡审核管理工作;

9、对单位不及时提供减人减资情况造成财政资金损失的,根据有关规定负责追回并对有关责任人或单位给予处分;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长,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也开始需要改变。由于国家实施了相关的创新型市场经济体系,改革财务会计的制度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方法

事业单位在落实财务会计制度的时候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财务工作无法规范地完成任务。为此对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创新是事业单位当前必须做好的一步。

一、财务会计制度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人大代表大会上曾经提到过,能促进经济体制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在这之后国家财政部提出了新的构想,就是构建一个“公共财政体制”。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系与公共财政体制是以市场作为资源的基础与主导所构建的,政府和财政部只是起着补充辅助的作用。而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组成部分,尽管市场单位只是处于一个非物质的生产范围当中,但其仍然是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为社会经济提供服务的时候也充当着产品与劳动义务的消费者和购买者,为此市场环境也是需要事业单位介入当中的。

为了能够建立一个相对应的竞争机制,首先就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和需求进行改革,最大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其次,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公共财政的相关要求,从思想上转变其对政府和财政的依赖性,把相应的约束机制及事业发展竞争的意识建立起来,这样就能讲事业风险降到最低;另外要学会将世界范围内的相关制度和要求总结起来。事业单位是一个非营单位,除了被动接受政府及财政部门的补助支持之外,还需要依靠自身的经营所得来筹集更多的经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则重视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的,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进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的方法

为了能有效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事业单位必须在政府财政转换成辅助力量的条件下顺应市场经济体系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发展需求,降低自身对于政府支持的依赖性,想要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能够快速实现,就必须建立起与自己相关的主导地位,调整现有的财会报表与会计科目,构建全面、完善的监督体系。

(一)建立自身的主导地位

在当今社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当中,“财政供给”形式的预算会计是财务会计制度的主要工作方式,主政府的财政拨款是这类型事业单位的内部财政主体。确立企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是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关键,首先在基础上要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能够满足财政报账这一基本职能的要求,然后就需要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这样才能体现财务会计的主体;其次为了财务会计工作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能够发挥作用,就要重视单位自身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把传统的报账型工作方式转向创新型的改革方向前进。

(二)调整财会报表与会计科目

其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上的支出和年终报表之间。这就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之下,还是会有一些缺憾和不足存在报表体系当中。由于会计信息的通用语言正是报表体系,在全球范围的经济环境影响之下,完成会计向社会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职能才能够实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那么事业单位就必须对传统的报表体系进行创新型改革,使其与现在的企业报表体系看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为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规模能在未来有所扩大,国际的通用报表体系为核心调整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报表体系才是建立新体系的关键。与此同时,“累计折旧”这一特殊的会计科是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所缺少的,就因为如此财务会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才会出现账面价值虚高的问题。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提取折旧法的管理,不仅能够调整与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还可以将实际的耗用与支出进行分摊,从而对年度支出进行有效的均衡。

(三)构建全面、完善的监督体制

为了能保证财务会计的主体地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使其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充分发挥经济决策的价值,并建立起具有全面性和完善性的监督体系。在我国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必须更合理、更全面地对单位内部管理的各项财务计划、财务预算、经济计划以及工作计划等进行监督。当在改善监督体制的过程当中出现原始凭证不合法和不真实的问题时,相关的财务会计人员应当不予以理会,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向相关的管理人员反映该问题,以便进行查明与处理。只有做好管理层的相关工作,才能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得到有效化的改革和创新。

三、总结

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已经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全面发展,市场经济体系和公共财政体制要想在我国经济改革中有所贡献,那么就必须进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必然能够使其走向市场化甚至是国际化的局限。

参考文献:

[1]王远飞.浅谈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如何适应财政体制改革需要.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

[2]辛晏.深化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之构想――国际非盈利组织会计模式给我们的启示.大连大学学报.2004(05).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财经纪律以及规章制度,自觉维护所内团结,积极工作、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政府、县局党委、行政决定决议,保证政令畅通,工作不打折扣。,

×(三)积极开展财政部门“八项服务承诺”活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四)不断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安排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自觉遵守上下班时间,工作时间坚决不准玩电脑游戏和其他娱乐活动,更不得参与等其它违法违纪活动,凡发现一人次罚款元,所负责人知情不制止各罚,制止不了而又不报告各罚元。

×(五)认真履行工作请示汇报制度,对日常性、阶段性工作和突出困难问题,所负责人应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局领导请款汇报,同时,总结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发挥参谋作用。

×(六)建立工作督查责任追纠制。凡因工作互相推诿、延误工作时效,造成工作落实不到位,经县政府和县局督查发现工作失职,一律追纠负责人责任。如县委、县政府通报批评扣补贴元,局里通报扣元,对影响极坏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查处。

×(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求每个干部职工经常到单位、村户结合本职进行调研活动,为管理体制改革出谋献策,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益。

×内务管理制度

×(一)公文管理

×()收发文应指定专人负责,要分类进行登记和填写文件处理卡。

×()发文必须按照公文要求,确保文件的规范性、严肃性。

×()收文要按时登记,及时送阅,紧急和重要公文即收即呈批,即分发,在规定时间内办结。

×()公文档案必须妥善保管,分类整理,装订成册,统一归档,不得私自保存归档公文。

×(二)考勤

×()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凡不经请假或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一律视为旷工,每旷工半天(不足半天视同半天)罚款元,每旷工一天罚款元,天以上依此类推。

×()所长开会、出差、事假天以内(含天)向乡镇政府分管财贸领导报告、批准,天以上(含天)向县局局长报告、批准;其他干部职工开会、出差、事假天以内(含天)向所长报告、批准,天以上(含天)向县局分片领导报告、批准。

×()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每所要安排人值班。假日值班和加班工资按国家规定发放补贴。

×()全年累计请事假超过规定假期天以上每天扣补助元。请病假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的待遇》有关规定执行。

×(三)卫生、安全及财产管理

×()工作人员要树立爱所如家的思想,自觉维护好本所公共卫生,保持良好的室内外环境,主动参与劳动,创造一个整洁文明的工作环境。

×()积极防范和消除各种开了隐患,树立高度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公共财物的安全保护,严把防火,防盗和安全用电关。对公共动产物品进行登记造册,责任到人并建立责任追纠制,谁失职谁负责赔偿。

×()财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现金管理制度,不准超额库存现金。

×(四)经费与财务管理

×⒈经费管理

×()乡镇财政所经费衽“明确项目标准、核定支出基数、审批核销、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管理办法。

×()开支项目和标准:个人部分经费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据实核销。公用部分,车辆燃修费元;招待费元;办公费每年元;降温烤火费每人每年元;下乡补助每人每年元;征收补助每人每年元;年终工作目标奖按县政府规定发放;节日福利补助每人每年控制在元以内;其它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凡经县局组织安排外派短期培训费用据实核销。报刊杂志征订按县局分配计划核销。

×()乡镇财政所购建固定资产开支,应由县局批准核拨。

×()经费支出一次性金额元以内(含元)由财政所长审批报销。元以上经县局分管乡镇财政所财务领导审核,每月终后天内汇兑审核一次。

×⒉财务管理

×()经费支出要坚持统筹安排、节约开支、总额控制、花小钱办实事的原则,确保财政所工作正常运转。

×()开支发票必须合法有效,所有原始凭据要经办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才能有效入帐,否则,会计有权拒绝报帐。

×()如发现假伪票据和办审手续不完善的开支款项由当事人自行负担,并依据实际情况追查相关人员责任。

×()财务收支每半年公布一次,公开接受监督,促进合理、公正、规范管理。

×会计监督与管理制度

×(一)乡镇财政所要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以及财经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本乡镇会计工作

×(二)加强对属所单位、企业会计工作监督检查和指导,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经济秩序。

×(三)严肃查处单位和个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和财会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尤其加大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薄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力度。

×(四)强化财政所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工作,规范会计行为。财政所长不得担任财政帐员,原则上不能担任财政总预算会计。其他人员不允许会计和报帐员一肩挑。会计印鉴要指定专人管理,预算拨款、零户统管单位资金转款和现金支取必须实行审批签字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监督,谁失职谁负责。会计人员要严格审查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完备性,对虚假和不合法开支票据坚持原则拒绝报帐,要做到日清月结,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报帐员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规定。

×(五)认真学习财会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从业资格,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等,规范设置会计科目,精心细致处理每项会计业务,做到证帐整洁、保管好会计资料档案。

×(六)对违纪反财经法规、制度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差的会计人员坚决调换工作岗位,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一预算编制

乡镇财政应按照全面推行综合预算的要求编制年度财政预算。乡镇单位预算收入的编制:遵循所有经常性收入纳入预算的原则。将各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其他预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纳入预算收入管理。,

×乡镇单位预算支出的编制:遵循以收定支,轻重缓急,综合平衡的原则。按照个人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的顺序安排支出预算,确保工资有保障。预算编制草案,报经乡镇政府审核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然后以政府名义行文下达执行。

×二预算执行

×⒈收入征管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预算内外收入。任何部门都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减征、免征、缓征或截留、占用、挪用应征收入。

×⒉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按进度、按程序拨款,不得办理无预算、无用款计划、超预算、超计划的拨款。

×⒊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和上级追加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更改用途,更改计划。

(三)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遵循合理、合法的原则。合理是指调整有依据,有调整项目,有调整金额;合法是指预算调整须经乡镇政府审核,乡镇人大通过。

(四)决算

×决算遵循按预算计划或调整计划的原则。决算要求:、年度终了时,应及时清理全年收入、支出数字的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帐工作。、决算各项数字必须真实、准确,不得以估计数字替代,不得弄虚作假。

×五预算监督

×⒈乡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接受监督。

×⒉乡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接受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⒊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对不规范的口头交办,便条批复的拨款必须坚持原则,一律拒绝办理,否则,将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财经纪律以及规章制度,,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自觉维护所内团结,积极工作、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政府、县局党委、行政决定决议,保证政令畅通,工作不打折扣。

×(三)积极开展财政部门“八项服务承诺”活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四)不断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安排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自觉遵守上下班时间,工作时间坚决不准玩电脑游戏和其他娱乐活动,更不得参与等其它违法违纪活动,凡发现一人次罚款元,所负责人知情不制止各罚,制止不了而又不报告各罚元。

×(五)认真履行工作请示汇报制度,对日常性、阶段性工作和突出困难问题,所负责人应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局领导请款汇报,同时,总结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发挥参谋作用。

×(六)建立工作督查责任追纠制。凡因工作互相推诿、延误工作时效,造成工作落实不到位,经县政府和县局督查发现工作失职,一律追纠负责人责任。如县委、县政府通报批评扣补贴元,局里通报扣元,对影响极坏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查处。

×(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求每个干部职工经常到单位、村户结合本职进行调研活动,为管理体制改革出谋献策,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益。

×内务管理制度

×(一)公文管理

×()收发文应指定专人负责,要分类进行登记和填写文件处理卡。

×()发文必须按照公文要求,确保文件的规范性、严肃性。

×()收文要按时登记,及时送阅,紧急和重要公文即收即呈批,即分发,在规定时间内办结。

×()公文档案必须妥善保管,分类整理,装订成册,统一归档,不得私自保存归档公文。

×(二)考勤

×()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凡不经请假或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一律视为旷工,每旷工半天(不足半天视同半天)罚款元,每旷工一天罚款元,天以上依此类推。

×()所长开会、出差、事假天以内(含天)向乡镇政府分管财贸领导报告、批准,天以上(含天)向县局局长报告、批准;其他干部职工开会、出差、事假天以内(含天)向所长报告、批准,天以上(含天)向县局分片领导报告、批准。

×()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每所要安排人值班。假日值班和加班工资按国家规定发放补贴。

×()全年累计请事假超过规定假期天以上每天扣补助元。请病假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的待遇》有关规定执行。

×(三)卫生、安全及财产管理

×()工作人员要树立爱所如家的思想,自觉维护好本所公共卫生,保持良好的室内外环境,主动参与劳动,创造一个整洁文明的工作环境。

×()积极防范和消除各种开了隐患,树立高度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公共财物的安全保护,严把防火,防盗和安全用电关。对公共动产物品进行登记造册,责任到人并建立责任追纠制,谁失职谁负责赔偿。

×()财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现金管理制度,不准超额库存现金。

×(四)经费与财务管理

×⒈经费管理

×()乡镇财政所经费衽“明确项目标准、核定支出基数、审批核销、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管理办法。

×()开支项目和标准:个人部分经费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据实核销。公用部分,车辆燃修费元;招待费元;办公费每年元;降温烤火费每人每年元;下乡补助每人每年元;征收补助每人每年元;年终工作目标奖按县政府规定发放;节日福利补助每人每年控制在元以内;其它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凡经县局组织安排外派短期培训费用据实核销。报刊杂志征订按县局分配计划核销。

×()乡镇财政所购建固定资产开支,应由县局批准核拨。

×()经费支出一次性金额元以内(含元)由财政所长审批报销。元以上经县局分管乡镇财政所财务领导审核,每月终后天内汇兑审核一次。

×⒉财务管理

×()经费支出要坚持统筹安排、节约开支、总额控制、花小钱办实事的原则,确保财政所工作正常运转。

×()开支发票必须合法有效,所有原始凭据要经办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才能有效入帐,否则,会计有权拒绝报帐。

×()如发现假伪票据和办审手续不完善的开支款项由当事人自行负担,并依据实际情况追查相关人员责任。

×()财务收支每半年公布一次,公开接受监督,促进合理、公正、规范管理。

×会计监督与管理制度

×(一)乡镇财政所要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以及财经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本乡镇会计工作。

×(二)加强对属所单位、企业会计工作监督检查和指导,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经济秩序。

×(三)严肃查处单位和个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和财会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尤其加大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薄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力度。

×(四)强化财政所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工作,规范会计行为。财政所长不得担任财政帐员,原则上不能担任财政总预算会计。其他人员不允许会计和报帐员一肩挑。会计印鉴要指定专人管理,预算拨款、零户统管单位资金转款和现金支取必须实行审批签字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监督,谁失职谁负责。会计人员要严格审查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完备性,对虚假和不合法开支票据坚持原则拒绝报帐,要做到日清月结,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报帐员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规定。

×(五)认真学习财会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从业资格,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等,规范设置会计科目,精心细致处理每项会计业务,做到证帐整洁、保管好会计资料档案。

×(六)对违纪反财经法规、制度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差的会计人员坚决调换工作岗位,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一预算编制

乡镇财政应按照全面推行综合预算的要求编制年度财政预算。乡镇单位预算收入的编制:遵循所有经常性收入纳入预算的原则。将各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其他预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纳入预算收入管理。

×乡镇单位预算支出的编制:遵循以收定支,轻重缓急,综合平衡的原则。按照个人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的顺序安排支出预算,确保工资有保障。预算编制草案,报经乡镇政府审核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然后以政府名义行文下达执行。

×二预算执行

×⒈收入征管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预算内外收入。任何部门都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减征、免征、缓征或截留、占用、挪用应征收入。

×⒉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按进度、按程序拨款,不得办理无预算、无用款计划、超预算、超计划的拨款。

×⒊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和上级追加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更改用途,更改计划。

(三)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遵循合理、合法的原则。合理是指调整有依据,有调整项目,有调整金额;合法是指预算调整须经乡镇政府审核,乡镇人大通过。

(四)决算

×决算遵循按预算计划或调整计划的原则。决算要求:、年度终了时,应及时清理全年收入、支出数字的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帐工作。、决算各项数字必须真实、准确,不得以估计数字替代,不得弄虚作假。

×五预算监督

×⒈乡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接受监督。

×⒉乡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接受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⒊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对不规范的口头交办,便条批复的拨款必须坚持原则,一律拒绝办理,否则,将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会计改革 会计模式 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原来的会计模式是建国初期为克服国民经济极度困难的局面,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借鉴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以企业和预算会计制度的拟定、实施和决算的编审为主要内容。当时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繁多、过于庞杂。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中间曾进行过几次会计改革,比如:1956年精简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制定简易会计制度;1958年又提倡“大力简化”、“大破大立”,出现了“门框账”、“脑袋账”、“无账会计”、“不算账钱也跑不到外国去”,等等;1964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简称“八字”方针),财政部发出《企业会计工作改革纲要》(试行草案)和《预算会计工作的改革要点》,提出了会计改革的目标、原则、内容和要求,《纲要》和《要点》刚刚开始实施,“”开始,会计改革被中止。由此可见,“”以前所进行的会计改革,主要是在繁与简之间进行的,科目报表繁杂就简化,简化过头再恢复,繁也罢、简也罢,都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会计模式的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以后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直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与此相适应,会计改革也正是紧密结合经济体制的转换稳步推进的。20多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财政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会计同仁的艰苦努力,初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模式。主要包括:会计法规体系(或会计标准体系)、会计执业和职务资格准入制度、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评价系统、会计行政监管体制以及会计的国际协调等诸多方面。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会计改革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际会计组织是这样评价的,“中国的会计改革可以作为转型经济国家的典范。”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发展在于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工作更艰苦。广大会计工作者应当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本人以为,中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是不断完善的长期任务。近期的基本思路应当是继续完善我国的会计模式,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紧紧依靠广大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推进我国的会计改革。

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是会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20多年里,80年代初期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直至颁布第一部《会计法》开始,可以作为我国会计改革的试验阶段;90年代初期并全面实施“两则”“两制”、第一次修订《会计法》,可以作为我国会计改革实现会计模式性转换的第二个阶段;90年代末第二次修订《会计法》和20年代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会计准则,可以作为我国会计改革形成会计法规体系框架的第三阶段。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最初是1985年颁布的,1993年进行过第一次修订,1999年进行第二次修订并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现行的《会计法》作为规范我国经济和会计工作的重要的经济法律,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实现了突破,比如,法律规定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等。

第二个层次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主要指国务院2000年6月21日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从规范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角度出发,强调企业对外报出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达到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为了做到这一点,《条例》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该《条例》既是新修订的《会计法》的配套法规,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层次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是财政部制定的。目前已经了十六项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某些反映特殊行业的专业核算办法。《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会计准则,在会计政策等重要方面,已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协调一致。

第四个层次是会计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对各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档案、会计工作交接等基础工作提出规范化要求。《单位内部会计规范》是为加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防范新形势下经济生活中某些新型经济案例加以规范的,比如:携款外逃、公款、公款炒股,以及各单位采购、销售、工程、投资、担保等重要经济活动中的犯罪行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改善和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述的四个层次可以作为我国会计改革20多年来形成的会计法规体系的框架,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并使之得以全面贯彻实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完成其中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促进已的会计法规体系的全面实施。

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部分拟定由40多项会计准则构成,迄今为止,已经了16项企业会计准则,尚需20多项企业会计准则。我们的目标是在2005年之前完成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除此之外,还有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以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问题的研究。这仍然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财政部在2003年2月20日对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了重大改组,成立了第二届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会计准则委员会”),并于5月13日了《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工作大纲》)。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在全面总结第一届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工作要求,并开始启动,从而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及其工作职责

1.会计准则委员会

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由财政部楼继伟副部长担任,秘书长为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同志。委员由财政部聘任,聘期两年,均为兼职工作。本届委员会委员会共有19人,比第一届多12人,来自会计理论界、政府有关部门、会计职业团体、证券交易所、会计中介机构和企业界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委员的层次较高,除部、司局级领导之外,多是会计界知名学者、专家、博士生导师,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咨询能力。

根据《工作大纲》的规定,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为制定和完善中国的会计准则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包括:(1)对会计准则的总体方案、体例结构、立项等提供咨询意见;(2)对会计准则制定中重大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等提供咨询意见;(3)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有关基础理论提供咨询意见;(4)对会计准则实施情况提供咨询并反馈有关信息。

2.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

会计准则委员会下设三个专业委员会,包括会计理论专业委员会、企业会计专业委员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

会计理论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与会计准则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提供咨询意见。近期拟在北京、上海、厦门三地成立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等在内的若干项目研究组,开展研究工作,提交各项目的研究报告,从而为研究起草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奠定基础。

企业会计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与实施提供咨询意见。根据我国未来两年的会计准则制定计划,同时兼顾各项会计准则的进展情况及其本身的特殊性,开展研究咨询工作。近期,该专业委员会拟成立包括资产减值、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所得税会计、金融工具会计、保险会计、石油天然气会计等会计准则项目在内的项目研究组,开展研究工作,从而为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提供研究报告。

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与实施提供咨询意见。在借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已经和正在研究项目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问题。近期拟成立包括政府会计的概念框架、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政府会计、预算会计和预算的关系、政府会计准则、政府的财务报告、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等在内的若干项目研究组,开展研究工作,进而推动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建设。

最近,财政部已对包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企业会计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在内的几十个会计准则研究项目批准为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作为本届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的重要研究工作,规定为2004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报告。与此同时,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草拟了《会计准则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以加强会计准则研究课题的管理,确保项目研究组按时、按质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供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起草会计准则时参考。

3.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

会计准则委员会聘任了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包括会计理论界、会计中介机构、金融界、企业界、证券交易所、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共160名。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聘期两年,均为兼职工作。任期满两年时,根据工作情况续聘或解聘。会计准则咨询专家同时也为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的工作提供支持。

4.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

会计准则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所有成员均为专职,办公室设在财政部会计司,办公室主任由会计司司长兼任。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与财政部会计司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种安排着眼于加强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制度机构之间的工作协调。根据《工作大纲》的规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作为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二)会计准则委员会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间的关系

1.会计准则委员会侧重于会计准则咨询工作,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侧重于会计准则制定工作

在我国,会计准则属于行政规章,会计准则的立项、实施需要履行行政程序,由财政部批准,没有采取某些国家由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投票表决的形式。但是,会计准则委员会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间并不是“两张皮”,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会计准则委员会主要从会计准则咨询的角度,参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财政部是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承担着会计准则的立项、起草、实施和修订工作,具体起草工作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

2.会计准则委员会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就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中的重大事项向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1)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全体会议和专业委员会会议召开后,应对会议讨论的议题、讨论情况和结果形成会议纪要,通过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寄送委员、待委员确认后正式公布,同时提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2)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主任应当根据会计准则制定计划、以及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中的重要问题,确定项目研究组及项目活动计划,通过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报秘书长同意后实施。(3)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的主要活动是提交会计准则项目研究报告,并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交的会计准则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和草案提出咨询意见。(4)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对本委员会完成的会计准则项目研究报告,以及对会计准则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和草案的咨询意见,应通过主任或副主任签字后提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在会计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确保会计法规的组织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再好的体系也没有实际意义。财政部历来十分重视会计法规的组织实施工作。

譬如,《会计法》第二次修订颁布后,明确规定我国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为组织实施《会计法》的主体。因此,在2000年7月1日正式实施前后,财政部采用各种形式,包括举办培训班、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组织《会计法》知识大赛等,加大宣传力度,使各单位负责人知晓其应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会计法》实施一年后,财政部又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执法检查,既组织全面检查,又组织了重点检查。检查中发现会计人员无证上岗和会计基础工作不符合《会计法》要求的,要求立即纠正;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等重大的案例,实行立案调查,查处了一批严重违法的案件。不仅如此,财政部还要求,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将《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作为经常性工作。

再比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会计准则后,财政部先后组织了各地省级财政部门参加的新制度、新准则培训班,并要求层层培训到基层企业。新准则、新制度实施后,财政系统又组织了执行情况的检查。

从全国范围看,《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新准则、新制度的执行情况是比较好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准则、新制度,同时废止原来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于2002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新制度,同时废止原来《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国有企业执行新准则、新制度的情况为:发达地区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执行了,不发达地区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没有执行,凡执行了新准则、新制度的国有企业,同时废止原来“两则”“两制”的相关规定。

尚未执行新准则、新制度的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如何消化和处理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问题。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原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一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需要积极促进新准则、新制度在国有企业的全面实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提高企业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为了加大国有企业实施新准则、新制度的力度,2003年8月19日,财政部和新组建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对中央国有企业发出通知,明确指出:为了贯彻执行《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到2005年止,用3年的时间在国有企业完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工作。各中央企业要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积极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企业会计制度》相关知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研究制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工作计划安排。

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必须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认真摸清“家底”,核实资产质量。各中央企业要结合《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工作,通过清产核资对企业各项资产损失情况和形成的原因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按清产核资有关规定,将按原会计制度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和按《企业会计制度》预计的资产损失一并进行申报,由国资委、财政部共同审批。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会计;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271-02

职业能力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和人生发展影响很大,会计专业学生要想在求职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应着重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会计职业能力的内涵

会计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不同会计岗位上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和完成职业活动的条件来分析,会计职业能力是完成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而从职业能力构成要素来看,会计职业能力是由多种元素复合而成的综合职业能力,它包括会计技能、会计职业经验、会计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等诸多因素。

二、依据会计职业岗位群明确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在资金往来、成本计算、资产核算与管理、会计报表、内部审计、财务预算等岗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会计职业岗位群一般包括: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监督等岗位。

在明确会计职业岗位群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首先搞清楚职业能力具体包括的内容。职业能力中的所谓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职业的”能力,构成会计职业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会计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能力,即“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是虽与会计职业岗位关系密切,但可以迁移、泛化到其他职业领域的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会计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体系的核心(如表1)。

三、基于职业能力的模块化会计课程体系设置

在基于职业岗位的会计职业能力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不同能力要求的知识结构体系,反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体现”这一基本规律。因此,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问题,在设置相应的课程时必须考虑相关的职业能力有哪些课程或课程模块与之对应。为此,在基于会计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时,我们采用集群式模块课程设置,并融入“多证书”教育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时既分模块又结合专业资格证书教学,按功能不同将会计课程分成五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德育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任意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

(一)会计专业能力与课程体系构建

会计专业能力是会计人员胜任本职工作的核心本领,会计专业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会计专业能力包括:获取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对整个会计过程的管理意识和能力等。为此,在课程设置时可通过设置专业基础模块来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向学生传授从业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具有基础性、整合性、实践性和必须性的特点。专业基础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审计等。

(二)会计方法能力与课程体系构建

会计方法能力包括制订会计工作计划,编制财务预算,对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理解和处理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务决策能力,会计信息的运用、评价、传递和披露能力,会计全局与系统的思维,会计整体与创新思维,会计决策与迁移能力等。为此,在课程设置时可通过设置实际操作课程和选修课程来强化方法能力的培养。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会计学习方法”课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可包括专业技能模块课程和选修模块课程。

1.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专业技能是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学校开设这些课程就是将在毕业后到实际工作岗位才能接触到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前移到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通过专业技能模块课程进行演练,缩小学习与工作的差距,实现零距离就业。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出纳岗位实训、采购销售岗位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ERP原理与应用、报税实务、纳税筹划、基础统计、专题讲座、综合实践活动、会计学习方法等课程。

2.选修模块课程。适当广泛地开设与会计职业岗位相关的课程作为任意选修课,以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对于选修课采取分模块进行的模式,主要设置能够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扩展学生各方面素养及能力的课程,为其继续学习、胜任工作及更好地生活奠定基础。此类课程可相对广泛开设,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以便学生根据自身性格、兴趣的不同任意选修其中的某个模块,发展长处或弥补不足,在就业时更有针对性。如可开设会计制度设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管理基础、经济基础、财经英语、预算会计、税收相关法、税务实务、财政金融、会计文书写作等课程。

(三)会计社会能力与课程体系的设置

会计社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我营销能力、谈判能力、组织与执行任务能力、竞争能力、敬业精神和公民责任等。主要通过方法、思维课程进行培养和锻炼,如依靠设置社交礼仪、演讲等人文选修课模块和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通过开设思想品德、大学生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在竞争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与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推行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等。在课程设置时,可通过设置文化基础模块、德育基础模块和人文选修课程模块来强化社会能力的培养。进行会计社会能力培养的公共必修课可包括办公自动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演讲、诉讼法律知识、社会调查与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

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专业的要求,又要考虑个人的后续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讲解时要考虑和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的考取,有的课程作为资格证书考试的辅导科目开设,也可将资格证书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结业成绩,从而将知识的学习、课程的评价与职业证书的考取统一起来。

四、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说明

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课程的设置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一方面,某门课程被安排在某项能力的培养中讲授,并不意味着其他能力的培养不需要这门课程的知识,只能说该门课程的知识点是该项能力培养最必需的;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能力都有明显的课程与之对应。有些能力的培养,如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等,需要学生在第二课堂或完成某项技能训练任务的过程中来完成。

参考文献:

[1]邓亚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李永红.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结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5,(9).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中学;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目前,中学教育进入了快速改革阶段,为了保证中学的稳定发展,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以往,中学的财务管理模式过于单一,仅负责核算收入和支出数据,忽略了其在学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新的环境下,中学应当形成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合理利用新会计制度,从多个角度出发准确分析中学的财务管理成果和经营管理成果,为中学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学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策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未来中学的发展。

1新会计制度和原会计制度的区别

中学的财务人员应当正确认识新会计制度与原会计制度的差异,才能对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将新会计制度有机地融入工作实践活动。

1.1打造双重核算模式

在原会计制度下,中学需要实行收付实现制,而新会计制度创新了会计核算手段,能够满足当前中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新会计制度提出,应当利用双重核算的方式对资金实施管理和核对,即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和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核算。双重核算模式能够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所产生的双报告能够准确反映中学现有固定资产的总量及价值,了解中学的负债情况,可以结合这些数据调整财务管理计划。与此同时,还能了解中学当前所拥有的资金流量数据,有利于合理分配资金、优化资产配置,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功能和作用。

1.2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之前的财务管理重视对账务的管理,从账务层面出发实施管理工作。新会计制度则明确了管理工作的具体指向,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变革变得更加明确,能够让财务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针对资产、基建、食堂等各项管理内容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根据折旧年限与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记入折旧费用,基建账并账,中学食堂的收入支出情况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中体现。新会计制度能够让账套管控模式变得更加全面,使得各个账户之间形成联动的模式,发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有利于提升中学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1.3健全报告体系

以往的会计制度体系所产生的财务管理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情况、中学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情况,所展示的指标内容过于单一,难以为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新会计制度则针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提供更加具象的报告内容。新会计制度中的双报告,能够针对学校内控管理效果、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精准反映,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效,为后续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预算会计信息的研究还能够产生决算报告,可以反映中学预算管理能力及预算执行能力,可以为学校领导作出管理决策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让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不同的报告内容提供的视角是不同的,预算执行可以准确显示财务数据,进而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

2新会计制度下中学的财务管理问题

新会计制度的出现使中学当前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如果中学没有认识到管理问题,则难以制订针对性的改革策略,就会使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流于形式,下面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人员成长机会少

中学在发展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教职工培训时,通常针对中学教师实施培训,没有为财务人员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导致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使财务人员无法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内出现的变化,对新会计制度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进而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升,则会影响新会计制度的落实,难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尤其是部分中学甚至存在教学管理人员兼职财务管理的现象,降低了财务工作的专业性,难以将新会计制度融入工作实践,不利于新社会环境下中学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2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财务管理制度是引导财务管理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财务管理制度并不规范,没有将新会计制度作为基础,因而难以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和作用。除了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外,其管理内容也不完善,在制度中没有明确各项工作内容,使得财务人员在工作时容易出现内容交叉、责任主体不清晰的现象,难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性,降低了管理制度的引导性和约束性,需要相关人员认识到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并设置完善的管理机制体系。

2.3财务监督体系不完善

监督管理体系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成分,但是在中学监督管理工作中,其通常由自身工作部门负责,监督工作效果较差,容易出现监守自盗的情况,不利于中学形成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监督体系中缺少明确的监督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各界的力量对其实施监督,难以让中学形成透明化、公开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中学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也会使其资产配置出现问题。因此,监督体系的完善极其必要,这也是新会计制度下的重点要求,应当重视对其的改进,并以此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2.4缺少风险防范意识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管理是常用的手段,能够明显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降低参与人员利益受损的风险,有效保障各个角色的利益,增加项目活动的经济价值和附加效益。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下,中学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会有所增加,如果缺少风险防范意识,财务管理工作会受到影响,增加中学运营风险。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融入风险管理理念,未针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管控,一旦出现风险,会使中学出现经济财产损失。在对风险事件进行处理时,也缺乏前瞻性认识,只是针对已经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处理,没有认识到合理控制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的重要性。

2.5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财务管理理念是影响工作人员落实各项工作内容的重要因素,如果管理理念落后,则会使其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出现过于传统的现象,导致难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当前,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仍然认为其只是负责核算各项成本和收入的方式,而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对中学未来的影响。此外,在管理时没有重点针对财务管理流程和模式进行创新,难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3新会计制度下中学财务管理的提升策略

新会计制度对中学的财务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了财务人员对预算会计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了会计人员专业性要求,强化了中学财务内部控制效果。中学应当认识到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制定新的管理策略,以此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文章针对中学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制定了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期改善中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财务人员是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需要重点针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拥有专业的素质和职业操守。第一,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运行,需要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为财务人员提供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其能够对新会计制度内容有深入的把握,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第二,制订合理的培训内容。针对当前中学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需求,需要以新会计制度、风险防范等内容为专题进行培训,完善财务人员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够掌握目前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理论知识。第三,打造线上加线下的系统化培训模式。财务人员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较多,为了提高培训效率,可以开设线上培训课程,让财务人员在一学期内自主学习课程并完成线上测试。在线下针对测试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分析财务人员目前存在的工作问题,以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3.2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水平

中学需要保证制度的严谨化,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明确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和承担的责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当前中学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例如,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应当增设责任制度,明确不同工作人员承担的责任,针对责任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主动约束自身。此外,还应当保证财务管理制度具备实用性,这就需要中学能够对当前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按照未来发展需求对管理制度进行扩充和完善,避免制度流于形式。中学可以将问题作为技术导向,针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查漏补缺,抓住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所需要重视的关键内容,以提升财务管理的系统性。

3.3优化财务监督体系

财务监督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打造透明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因此,需要重视完善财务监督模式,在中学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需要在中学内部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设置专门负责财务监督的部门,定期针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评估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发生问题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惩治措施,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地落实各项制度要求。其次,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和作用。在中学发展过程中,家长及社会的监督也是极其重要的,中学应当及时对外财务资金的收入和使用情况,让每个家长可以了解学校的收费状况,避免出现乱收费的现象,以保证中学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3.4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中学财务管理模式必然要进行改进,只有不断向着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为中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技术保障。但是面对诸多的风险,中学需要把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加强风险防范。在制订相应的财务管理计划时,需要管理人员以前瞻性的意识对风险进行预估,推测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和风险事件特点,并考虑到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新会计制度中提出针对固定资产需要实施计提折旧的方式,这会给固定资产的报废带来影响,从而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调整。中学应当结合新会计制度中的内容,改进管理方式和采购方法,在此之后再针对这一风险事件制订合理的应对措施,以保证中学教学、研究活动的稳定开展,有效避免财务风险事件。与此同时,在考量财务指标前需要制订完善的体系,确保能够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需要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并充分考虑到财务管理过程中所能使用到的各种资源。必要时,中学可以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优秀财务管理经验。

3.5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当前,随着新会计制度的提出,相关行业为了满足制度的要求,开始创新管理理念,中学也应当积极学习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以此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其中,5C价值型管理理念能够优化和调整财务管理体系,突破以往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提高中学内部资产配置的合理性。5C体系一共包括五个不同的模块,分别为资本结构(CapitalStructure)、现金创造(CashGeneration)、现金管理(CashManagement)、资金筹集(CapitalRaising)、资产配置(CapitalAllocation)。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从不同板块出发,调整工作计划,以此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4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与原会计制度相比,其能够打造双重核算模式,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报告体系。在中学内部实施新会计制度,可加强财务人员对预算会计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对会计人员专业性的要求,强化了中学财务内部控制效果。目前,在新会计制度下的中学的财务人员成长机会较少,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监督体系不完善,缺少风险防范意识,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给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需要重点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规范化水平,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使用新型管理理念,保证新会计制度的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于文雅,王金荣.新会计准则视角下增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25):131-132.

[2]马新智.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下的中学财务管理探讨[J].商讯,2021(15):55-56.

[3]胡晨晨.新会计准则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5):92-93.

[4]刘映.刍议新会计制度下中学财务管理能力提升[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5):94-95.

[5]张秀梅.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下的中学财务管理[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12):102-103.

[6]王佳丽.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下的财务管理探讨[J].山西农经,2020(20):129-130.

[7]杨小明,蒲敏.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公办中学固定资产管理策略[J].职业,2020(30):60-61.

[8]孟俐.新时代高级中学业财融合视角下管理会计转型路径探析[J].会计师,2020(7):74-75.

[9]王雪军.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下的中学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20(11):90+92.

[10]朱红静.浅谈集团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财会学习,2020(11):91-92.

[11]胡静.新会计准则视角下提升中学财务管理能力的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70-171.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部门预算;预算管理;动态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9-0060-04

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预算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部门预算是预算单位完成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财力保证,也是财务执行核算监督的基本依据。部门预算的实质是整合和配置资源,体现着政府的执政理财理念。我国部门预算工作虽然进行了不断的强化和规范,在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其作用,但部门预算在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部门预算收入编制不实,部门预算执行约束力差,等等。因此,强化部门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势在必行。

一、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部门收入预算编制不实。收入预算编制过大或不切实际,有的单位收入打埋伏,测算保守,留有余地。例如,某单位2000年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征用土地类别、面积收费标准测算,本应征收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650万元,而在预算外收入计划表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只有285万元,与测算的计划数相差365万元,不仅隐瞒收入,使大量资金漏征,而且在审计中还发现该单位有转移财政资金、私设“小金库”的问题。部门收入预算编制不实,势必影响收入预算的执行,导致无法完成年度财务计划。

2. 预算约束软化,超支现象严重。首先是预算编制粗糙,缺乏长期规划。单位领导缺乏前瞻性考虑,预算编制与部门工作计划结合不够紧密,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不科学,在预算执行中随意更改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单位预算编制的是其他业务经费,预算支出时却应用于会议费、执法经费等,使预算成为摆设。其次是预算年初到位率较低。人大批准预算草案时间比实际执行时间迟三、四个月,草案批复之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因而预算执行起来随意性较大,挤占挪用、浪费财政资金的现象仍然存在。从部门预算实际执行结果来看,预算实际支出数与部门预算数偏差较大,特别是日常公用经费超预算支出严重。究其原因一是预算刚性弱化,财政动态监管不到位,部门预算流于形式;二是地方财力不足,缺乏有效保障,难以维持单位正常运转。

3. 专项项目经费、专项公用经费和正常公用经费实际执行中区分不清,控制不严。专项经费预算弹性大,使用范围比较广。为了弥补单位正常公用经费的不足,普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日常公用中如购买办公用品、印刷资料、办公耗材、电话费、差旅费本应该从正常公用经费中列支,由于正常公用经费定额较低,加之有的单位缺乏节约意识,认为财政的钱不花白不花,就变相从专项经费列支。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的单位公用经费严重超支,其中公务用车的消耗、差旅费、招待费支出占到单位预算资金的近半数以上,车辆使用没有严格的使用规定或有规定不执行,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加大了车辆消耗;单位对职工出差没有明文规定,造成干部职工出差随意性较强,加大了差旅费支出额度;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要严禁公款吃喝招待,但收效甚微,有的单位招待费占到公用经费的1/4强。

4.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尚未有机整合。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两张皮,衔接不紧密,存在诸如单位没有设备却编制设备维护费、没有房产却编制数额巨大的修缮费的现象,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国有资产家底不清、部门预算审查不严。

5. 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全面监督控制职能,可看作是会计的“纪检”工作,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是以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为准绳,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全面监督控制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单位的财务活动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预算法》以及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在合法的前提下从事正常的经济活动。二是监督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财务知识更新不及时,比如基建会计不熟悉概预算的内容,甚至没有看到概预算,就支付工程款,列支费用;事业费会计不了解事业费部门预算的编制,甚至不掌握部门预算的内容,随意列支会计事项,致使年底决算报告有的项目超支,有的项目结余,反映的财务信息和部门预算相差甚远,没有履行好全面监督控制职能。

二、强化和完善部门预算管理的对策

1. 转变观念,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严格预算编制程序。首先要正确认识部门预算编制执行的意义,改“被动编制”为“主动编制”。预算人员可以通过培训,提高收入支出预测的准确度,对可能影响预算的因素作出大胆分析与合理预测;要使个别追求自身利益的部门真正意识到,部门预算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也是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正确政策法规。其次成立预算编制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业务部门,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人员对预算进行前期论证,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使预算的长期目标与短期需要相结合,将合法、合规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坚持积极稳健的原则,切实将收入预算编实、编准;将支出预算,尤其是预算中提交的重大项目,要在事前对立项目的、项目规模、资金投入、预计产生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从而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保证预算编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 实行预算的刚性控制,实现预算和内部控制相结合。首先推行计划管理,强化预算执行。为了确保预算的刚性控制和严格执行,部门在实施内控制度中,对预算管理业务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规范,实行定项预算、定向执行,各部门不能超预算安排资金。其次,明确审批权限,严格预算调整。预算文本下达后,一般不予调整,但由于一些突发事件和无法预料的支出,必须按规定逐级审批办理。再次,完善预算分析与考核,逐步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科学、规范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体系。

3. 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控体系。横纵结合,加强预算全过程监控,实现预算管理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财政部门内部形成预算单位的集中财务数据,做到财务数据实时上报、动态监控,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自动衔接,年度决算报表自动生成,有效解决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之间管理脱节、信息不对称、财务人员工作量较大的问题。搭建财政统一预算管理平台,实现对投资评审、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绩效考评在内的完整的预算体系的全过程管理,适时、动态掌握资金的分配与流向,集中财力办大事、支出资金讲效益的目的。

4. 完善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第一,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部门预算执行的结果及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可靠性的关键一环在于会计工作人员监督职能的执行力度。首先,财务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及预算编制的有关政策。其次,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再次,在财务领域超前考虑,注重财务工作的事前计划和控制,工作重心前移,强化会计工作的事前监督,确保部门预算的落实。第二,从注重事后监督向经济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监督转变。要拓宽会计监督思路,坚持内部监督、同级监督和下查一级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尤其要重点抓好事前监督,只有关口前移,才能未雨绸缪,才能不断规范资金管理,及时查堵漏洞。不但要检查业务核算的合规性、合法性,还要检查部门预算的执行落实情况,既要查处理业务的过程,又要查业务时点的结果,建立一整套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检查监督体系,真正做到关口前移。要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在会计内控中的监督作用,强化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要从合规性监督向风险性监督转变。第三,从注重收入监督向收入监督和支出监督并举转变。构建财政长效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围绕财政工作总体要求,认真构建财政长效机制。建立以支出监督为主的财政监督模式,从重收入监督转变为收支并重,以支出为主的监督机制,加强财政预算内外收支的监督管理。前移财政监督关口,真正做到事前审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监督检查相结合,把财政资金纳入监督检查全过程。搞好财政支出监督,抓好日常内部监督的制度化建设,健全支出监督体系。第四,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当前预算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监督管理的对象过于狭窄,监督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对纸制传票、报表、账簿的事后监督,这种依靠手工完成事后监督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财务核算电算化和会计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二是会计监督管理职能弱化,财务部门在实际的监督管理中只能行使监督和建议权,而没有相应的参与预测和决策权力,这种滞后的局面将不利于会计对预算执行监督作用的发挥。强化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应强化内控并构建起有效控制财政资金风险的自控、互控和监控三道防线:一是自控防线。在科学设置岗位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账制度和复核制度,真正做到及时查询,及时对账,相互签章。二是互控防线。建立“前台核算”与“后台检查”相分离的机制,明确责任,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对关键性岗位要实行监督、制约机制,坚持印、押、证三分管原则,严禁财务处理的“一手清”。三是监控防线。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管理机制,加大事后监督管理力度,实现事后监督的电算化操作,提高事后监督的效率。第五,加大对财政资金的审计力度。实现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缩小政府审计覆盖面,把主要精力从量大而广的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集中到公共资金审计上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对社会公共资金的监督,才能更好地为政府的宏观管理服务。按照由收支审计并重向支出审计为主转变的要求,审计中重点关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首先,应注重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法性审计。即审计预算编制是否细化,支出项目是否有据可依,是否有虚列名目套取财政资金问题,预算编制是否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合法性。其次,对预算支出过程的审计,主要是对支出预算的必要性进行检查,项目是否需要这些预算资金,是否超范围支出预算资金,支出内容是否合理、合法。最后,对预算执行结果的检查。先检查部门预算所要达到的目标,比如修缮费的使用,是不是已经对预算中的房屋建筑等进行了维修,再通过对部门预算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检查,年终时再以预期的目标来检查其是否实现,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思路

规范预算编制管理,整合财政资源是部门预算管理的核心。部门预算改革是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预算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和方法,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改革预算编制方法,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编制。逐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在基本支出方面,积极扩大基本支出定员定额试点范围,根据国家工资政策调整、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津补贴及物价变化等情况,对现有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进行调整与完善;开展实物费用定额试点,积极探索定员定额与资产定额结合的途径。在项目支出方面,继续加强项目预算编制,推动项目库滚动管理,积极建立和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在深化预算编制改革的同时,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切实推进国有资产“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结合。

2. 实行综合预算,将一个部门所有收入、支出统一到一本预算中反映。不论是财政拨款、罚没收入、预算外收入都要逐步过渡到统一管理,统筹预算内外资金,促进预算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对部门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基建支出都要统一管理,强化功能预算,完善定额定员标准体系,深化基本支出预算改革,推进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建立“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全过程预算管理体系,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

3. 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实现预算与部门职能相结合。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延长预算编制时间。目前我国的预算编制时间虽较之过去有所提前,但还是太迟,特别是全部预算编制要在全国人大批准后数月才能完成,这极大损害了预算审批的权威性和预算批复、财力下拨的及时性,因此建议实行标准周期预算,将预算编制时间从传统的3至4个月,延长至12个月,由仓促编制预算转为充分编制预算,从而保证预算编制时间充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规范预算编制过程,理顺有关各方面的关系,加强部门职能的有机结合,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和法治性。

4. 逐步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美国在1990年颁布《公共预算强制法》,1993年《政府绩效成果法》和《政府绩效评鉴制度》,为公共预算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预算改革。可见,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管理效率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设计间接指标――投入指标、过程指标、产出指标、效果指标体系和最终指标――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有效性指标体系,确定绩效评价标准,合成指标计分方法,更好地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业绩,减少资金浪费。对公共支出绩效的评价是财政实践的需要,是财政理论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薛敏.对部门预算改革的认识与建议[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6,(5).

[2]李维东.分析单位预算的编制与执行[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10).

[3]董亮明.浅析完善企业预算管理控制系统[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

[4]孟景伟,刘荣毅.部门预算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8,(5).

[5]王丽.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问题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3).

上一篇:药库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现金会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