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5 17:24:17

医药生物技术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第1篇

据统计,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383科233属11020种(含种下等级),药用动物414科879属1590种,药用矿物84种〔2〕.可见我国药用资源80%多的种类是中草药类,当今人类回归自然热持续升温,为发展我国传统医药提供了广阔前景.

“九五”期间对常用中药材进行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其成果对澄清品种混乱,提高鉴定水平,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标准化,国际化,开发利用新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但中药材品种混乱和质量下降的局面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国先后对400多种中药材做了较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填补了一大批中草药化学成分空白,筛选出800多个生物活性成分.目前已完成500多种中药的传统炮制经验的收集整理及技术规范制订,在遵守古老炮制的基础上对近100种常用中药进行现代炮制技术,工艺及其机理研究,较具民族特色和医学体系的藏、蒙、维等民族医药己相继制定了地方标准.牛黄麝香、虎骨、犀牛角、冬虫夏草菌丝等名贵中药的人工制品或代用品大大缓解了对其天然野生资源的压力,但中草药品种退化依然严重,生产管理粗放,名贵药材资源长期紧缺,不少品种已濒临灭绝.本着立中药材国际名牌,扬中医药世界美誉,我国已建立了一大批名优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全国约有200个品种,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已经启动.

2生化制药研究

我国生化制药,尤其是对胰岛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尿激酶、肝素、低分子肝素、甲壳质、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等的研究,近年来均取得明显进展〔3〕.生物技术药物是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热点,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但跟踪仿制,发展迅速.经过1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有1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和1种疫苗批准上市〔4〕,基本做到国外有的产品我国也已上市或正在研究开发中〔4〕.

3制剂研究

我国制剂研究长期滞后,约有三分之二的原料药只有一种剂型,且传统制剂和低水平重复的制剂多.据统计〔4〕,我国氧氟沙星制剂已申请新药证书108份,生产文号148份,其中单注射液就有40个厂家生产,而缓释控释等新剂型很少,许多国际上先进的剂型仍处于空白状态.几年来申报新药项目中涉及制剂研究的不多,少数与制剂有关的项目也多是研究颗粒剂、胶囊、冻干剂等老剂型,个别研究脂质微囊,靶向给药,缓控释等新剂型,能立项研究的极少,说明药物给药系统研究至今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4新药开发现状

近年我国密切注视国际上新药研究开发的进展,积极吸取先进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研究开发水平有所提高,但创新能力差.已批准立项在研究1类新药中,全新结构的化合物很少,是全新化合物又有专利保护的更少,多数是已知结构的化合物发现了新用途,或已知药物的结构类似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因已发表或其它原因已经不能申请专利;在研究的生物技术产品,基本上是国外已进入Ⅱ,Ⅲ期临床,我国跟踪抢仿,无论是在下游技术还是知识产权方面,都有较大的风险;研究开发中草药本是我国的优势,但Ⅰ类中药的有效单体要求纯度在98%以上,在分离纯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且往往纯度与药效不完全成正比,毒性都有可能越纯越大,因此在研究的Ⅰ类中药不多.另外在研究新药成熟度差,进展慢.近年新药研究开发中除继续存在低水平重复仿制外,又出现热门项目一哄而上,“高水平”重复研制的现象.从全国范围看,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缺乏统一部署,及时协调和得力的管理.药品与其它产品一样受市场规律及临床需求的制约,重复研制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时间上的巨大浪费.

5国际生物技术的发展

有学者〔5〕认为,生物化学与现代药学的结合,促使药学研究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加速了生物新药的研究与先导化合物的深入发现,开创了以重组DNA技术为基础的制药工业新门类,发展了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药物设计新途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以化学模式为主体的药学科学已迅速转向以生物学和化学相结合的新模式.为此,美国将“NIH药理学科规划”从1993年3月起改为“药理及生命有关的化学学科规划”,其中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化学研究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我国药学工作者必须据此更新观念,有准备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PHRMA主席GeraldMossinghoff预言,再过10年,生物技术将使许多老年性疾病得到治疗,是新药“黄金时代”的新开端.开发中的生物技术疫苗迅速增加,年增加品种达40%.最近生物技术药物还试用于普通感冒、帕金森氏症、遗传性慢性舞蹈症.有些疾病如肿瘤与心脏病是多基因性疾病,因此一种疾病一种药物的治疗模式已行不通,针对个体发病的基因型差异选用特殊治疗手段将会诞生新的医药市场.随着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阐明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或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实现中药品质人工调控,将在21世纪成为可能.中药药性理论也将在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获得实质性进展.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数量医药学或数量中药学将日趋成熟,目前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数值分类学等技术应用也相当活跃.

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约12000种,但药典或部颁标准收载的中草药种类约500种,可见从民间民族开发新中草药或原料药潜力巨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山区科技扶贫开发,重大工程移民开发等计划的实施,发展以种植加工为依托,以产品开发为突破的区域中草药资源系统开发将成为山区国土综合治理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6新药的开发研究

新药的研究开发需要大量经费,且有增加之势,而且时间长.发达国家仍需10~15年,成功率仅为万分之一,但只要成功,利润丰厚,一般2~3年便可收回投入.为加强医药的研究开发,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幅度,制定有利于制药企业投资新药的政策,使企业逐渐成为新药研究开发投资的主体;另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药品专利及商标等产权的保护,保证投资新药的企业对专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保护期内拥有独占权,尽快建立市场,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运行体制,促使我国新药研究开发进入良性循环.

医药的研究开发应以大院大所多创新,不同类型的研制单位具有相应的研究层次为架构,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总体水平.提倡组织多学科合作攻关,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提高制剂设计与工艺水平.

加强信息科学研究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三维重建,体视学和图像分析系统等手段,可将药学研究更科学,更全面,更客观.

改革开放后出国的留学生人员中已涌现出一大批新药研究开发的拔尖人才,吸收和帮助他们与国内学者合作,逐渐在国内形成一个稳定的研究与工作基地,既使海外留学人员能实现为祖国服务的愿望,也是国内科学研究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

随着医药工作者的努力,不断探索和国家的日益重视,我国医药将不断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将能更有效地抵御洋药尤其是洋中药对我国医药市场的冲击,不断丰富祖国的医药学宝库.

参考文献

1,王凤山,张天民.1996年我国生化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1997,32(7):389~391

2,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记要.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9~22

3,张天民.1997年我国生化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1998,33(11):648~650

4,蔡年生.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进展与分析,中国新药杂志,1999,8(6):361~362

5,吴梧桐.生物化学与现代药学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998,33(4):193~194

摘要21世纪人类回归自然的持续升温,我国医药面临重大的挑战和机遇.目前我国药学研究领域,中药及中成药研究、制剂研究、新药研究、生物技术等都还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因此我国药学工作者,应当把握好药学研究的战略重心,为21世纪我国药事研究找出根本出路.

关键词:中药;研究;生物技术

AbstractInthe21thcenturyhumankindiseagertoreturntothenature.Chinesemedicineisfacingagreatchallengeandopportunity.Atpresent,inChinesemedicineresearchfiel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research,preparationresearch,newdrugresearch,biotechnologyplayaleadingrole,soChinesemedicineworkersshouldstudyhardertofindanessentialwayfortheChinesemedicine.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第2篇

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治疗 朱平,ZHU Ping

生物医学时间序列中的模体 马天龙,张正国,MA Tian-long,ZHANG Zheng-guo

走自主创新之路提高我国细胞工程疫苗生产技术水平 张韧,ZHANG Ren

永不言放弃--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岩 马力,金燕

德国的生物技术创新网络 温民能,陈丽媛

第三届全国生物治疗学术会议纪要 胡沛臻,隋延仿

新时期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发展思路 刘海林

自体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郝建峰,张秀敏,胡沛臻,李侠,隋延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分会在北京成立

Survivin-2B在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邵红伟,张文峰,胡青莲,黄树林

汉逊酵母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构研究 刘闯,朱亭玉,李津,王钊,马锐,王曦,尹长城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小扩增子法结合混样法在线粒体13928G>C突变分析中的应用 张建佚,冯洁,杨泽,霍正浩

丝素蛋白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杨立群,杨丹,孟舒,关艳敏,李建新

透明质酸的制备及作为药用材料方面的应用进展 王超,张明春

未折叠蛋白反应的信号通路 刘丽丽,郭启煜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纳米粒中的应用 王恺源,高永良

液体表面张力对滴丸成形的影响 刘勇,任鲁华,曲韵智

对提高我国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卢大用,卢廷仁,吴宏英

让生命远离名利与平庸——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 冯赟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2F09P03B产石杉碱甲发酵条件的研究 黎万奎,周吉燕,林子为,胡之璧,LI Wan-kui,ZHOU Ji-yan,LIN Zi-wei,HU Zhi-bi

国产和进口培养基发酵培养重组人SOD工程菌的比较研究 刘建荣,赵晓瑜,步得志,顾雅君,静天玉,LIU Jian-rong,ZHAO Xiao-yu,BU De-zhi,GU Ya-jun,JING Tian-yu

甘氨酸和Triton X-100对ZZ-EGFP融合蛋白分泌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 唐金宝,杨洪鸣,张义军,李万忠,TANG Jin-bao,YANG Hong-ming,ZHANG Yi-jun,LI Wan-zhong

抗癌生物活性肽对人乳腺癌nm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贾淑芹,王文礼,苏秀兰,JIA Shu-qin,WANG Wen-li,SU Xiu-lan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及Smad3表达下调的发病学意义 宋永平,房佰俊,张龚莉,林全德,汪萍,买玲,魏旭东,SONG Yong-ping,FANG Bai-jun,ZHANG Gong-li,LIN Quan-de,WANG Ping,MAI Ling,WEI Xu-dong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兔急性心肌梗死的时间窗研究 林荣,吴兵,戴若竹,陈天宝,简小莉,赵东东,朱丽华,LIN Rong,WU Bing,DAI Ruo-zhu,CHEN Tian-bao,JIAN Xiao-li,ZHAO Dong-dong

环球动态

异烟肼灌胃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 禄保平,杨晓娜,许家艳,LU Bao-ping,YANG Xiao-na,XU Jia-yan

自噬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 赵耀东,黄强,董军,兰青,ZHAO Yao-dong,HUANG Qiang,DONG Jun,LAN Qing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在生物医药制品领域的应用 杨国锐,杨晓彤,杨庆尧,YANG Guo-rui,YANG Xiao-tong,YANG Qing-yao

CpG寡核苷酸链作为新型佐剂的研究进展 廖文勇,盛长忠,金永杰,吴全忠,刘方,李小强,LIAO Wen-yong,SHENG Chang-zhong,JIN Yong-jie,WU Quan-zhong,LIU Fang,LI Xiao-qiang

Tet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及其应用 芦小燕,解慧琪,邓力,LU Xiao-yan,XIE Hui-qi,DENG Li

读者·作者·编者

聚乙烯亚胺用作基因转染载体的研究进展 杨冬,周启,樊国栋,YANG Dong,ZHOU Qi,FAN Guo-dong

妊娠期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控及其与胎盘发育的关系 李向红,马海燕,王晓燕,LI Xiang-hong,MA Hai-yan,WANG Xiao-yan

新药临床试验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周洲,贾晋斌,罗朝霞,王敏,宋华妮,余慧敏,邢玉芝,孙强,ZHOU Zhou,JIA Jin-bin,LUO Zhao-xia,WANG Min,SONG Hua-ni,YU Hui-min,XING Yu-zhi,SUN Qiang

如何合理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实验资料(Ⅳ) 胡良平

不断提高我国计算机辅助外科的工作水平 彭玉

C-CAS必将促进中国外科计算机辅助技术研究应用与交流 田伟

导航手术正在改革创伤骨科和外科 梁国穗

导航——神经外科六个技术支撑之一 赵继宗

为什么机器人会用于临床 王田苗

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田伟

中国医生实现in office科技扶贫的理想 王满宜

现代人工关节导航手术的发展前景 郭晓忠

计算机导航技术引领交叉韧带手术 冯华

医用导航手术设备 郭武

一粒种子,一片森林——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 吴艳峰

人核糖体蛋白S15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孟存英,袁东红,王映梅,王燕,张欣,刘杰,MENG Cun-ying,YUAN Dong-hong,WANG Ying-mei,WANG Yan,ZHANG Xin,LIU Jie

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谷氨酸脱羧酶65片段与IL-10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张松,孙意,周鹏程,黄干,彭健,周智广,ZHANG Song,SUN Yi,ZHOU Peng-cheng,HUANG Gan,PENG Jian,ZHOU Zhi-guang

环球动态

禽流感HA基因密码子优化的DNA疫苗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张春华,张璐,王世霞,李军,黄祖瑚,卢山,ZHANG Chun-hua,ZHANG Lu,WANG Shi-xia,LI Jun,HUANG Zuhu,LU Shan

pGenesil-siHBV X对HepG2.2.15细胞HBV表达和复制的抑制效果研究 杨慧,赵中夫,张国英,张芸,刘明社,杨柳絮,YANG Hui,ZHAO Zhong-fu,ZHANG Guo-ying,ZHANG Yun,LIU Ming-she,YANG Liu-xu

信息站点

深低温保存兔颈总动脉体外灌注后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 王沛涛,刘忠强,李强,付秀艳,李华琴,WANG Pei-tao,LIU Zhong-qiang,LI Qiang,FU Xiu-yan,LI Hua-qin

氨对人表皮角质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黄剑峰,王佳鸣,崔磊,HUANG Jian-feng,Wang Jia-ming

抗肿瘤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徐桂华,毕力夫,苏秀兰,XU Gui-hua,BI Li-fu,SU Xiu-lan

光纤微珠芯片技术及其在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宋宝,刘杰,王哲海,SONG Bao,LIU Jie,Wang Zhe-hai

核因子κB与恶性肿瘤 史艳晖,卢圣栋,SHI Yan-hui,LU Sheng-dong

MDA-7/IL-24蛋白的功能研究进展 崔迎彬,陈虹,黄秉仁,CUI Ying-bin,CHEN Hong,HUANG Bing-ren

肌酐自建检测系统准确度性能评价 冯海螺,毕晓云,吴志东,FENG Hai-luo,BI Xiao-yun,WU Zhi-dong

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分析 马彦,MA Yan

CIK细胞临床应用技术规范探讨 朱建平,徐鸣,汝美华,ZHU Jian-ping,XU Ming,RU Mei-hua

涉及到人体生物样本研究中的"再次同意"问题 张新庆,ZHANG Xin-qing

如何合理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实验资料(Ⅱ) 胡良平

加拿大的卫生技术评估现状 吴朝晖

金黄色葡萄球菌ea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卢杰,芦珍,LU Jie,LU Zhen

蛋白质和多肽的N端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赵丽艳,张养军,钱小红

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庞坦,张艳军,庄朋伟

生长因子微囊化缓释制剂研究进展 黄永灿,邓力

帕金森病中关键致病因子α突触白的研究进展 李良,徐锐,汪浩勇

美伐他汀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进展 张怡,胡昌华

基因工程抗体分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朱莉莉,李建东,梁米芳

如何正确进行生物医学科研设计Ⅲ.如何合理选择两因素设计 李长平,胡良平

共识声明:有关多能干细胞衍生配子研究对科学、伦理和政策的挑战 马永慧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第3篇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CN:11-5512/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医药领域;应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尤其是分子生物相关先进理论成果、当代先进技术不断侵入现代生物技术,全面社会需求,生物技术由高新技术代替过去传统技术俨然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必然。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其与医药领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一方面能够促进医学基础学科发生革命性转变,一方面能够为医药工业开辟出又一片天地[1]。

1现代生物医药的重点领域

1.1肿瘤治疗

世界范围内,肿瘤死亡率在疾病死亡率中有着十分高的占比,每年各个国家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数以亿计。肿瘤属于一种多机制的复杂病症,现阶段依旧采取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方式治疗,疗效并不十分客观,同时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当前,唯有现代生物医药方可肩负起彻底攻克肿瘤的人类使命,肿瘤治疗着实进入到一个两难的局面。在对肿瘤患者机体癌细胞进行杀死时,同时会危机到患者机体的正常细胞。基于此,现代生物医学提出了导向治疗理论。导向治疗指的是借助抗体寻找靶标,就好似导弹的导航仪,于病灶中有效引入肿瘤药物,从而不至于伤及到其他正常细胞[2]。现阶段,在数百余种开发的现代生物技术药物中,存在一半被用于肿瘤治疗,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抗肿瘤新药研发及现代生物技术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1.2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好比小脑萎缩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等,势必会愈来愈有赖于现代生物医药的发展。单单美国每年中风患者就超过80万,且死于中风人数达到20万,而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药物十分有限,特别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方面的药物更是极少,伴随神经生长因子、溶栓活性酶的开发为治疗此类病症带来了希望[3]。

1.3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当前,现代生物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诸多炎症是由机体自身免疫不足造成,好比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皮肌炎等,全球范围内全年单单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费用超过千亿美元,治疗此类顽疾的高效基因药物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艾滋病(AIDS)是属于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一种病症,现阶段治疗AIDS仍旧还没有十分有效的特异性药物,但很显然,医药领域已经把攻克AIDS的希望寄托于现代生物技术。

2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2.1制取活性物质

在现代医药领域中,医疗环节应用的抗生素、菌体药物及酶制剂等各种类型药物,均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成的,此类微生物发酵产物只不过是不计其数生物活性物质中的几种。一般而言,生物活性物质均是通过液体深层培养法而生成的,一些物质可发挥对生物体内酶活性予以抑制的作用,此类物质即为酶抑制剂,酶抑制剂在医药领域有着十分可观的发展潜力。在现代医药领域中,诸多生理活性物质均可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得以生成。就好比,在治疗大部分关节炎过程中,体激素往往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体激素成分中可的松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则更为显著。而醋酸可的松属于以脱氧胆酸为生产的原料,通过32个环节的化学反应合成而来,如若借助黑根霉将黄体转换成11-a-轻基黄体酮,则能够省去多个不必要的化学合成工序,有效提升其收率[4]。

2.2开展基因治疗

自基因角度而言,基因治疗指的是将具备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或是增补到部分存在缺陷的基因中,进而实现对基因缺陷予以修复的目的。自治疗角度而言,基因治疗指的是借助导入遗传物质对病患机体细胞基因予以转变,进而实现防治疾病的目的,此种导入基因既可以是与缺陷基因有着对应功能的同源基因,又可以是与缺陷基因不存在关联的治疗基因。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基因治疗期间,多采用下述两种治疗方式:(1)生殖细胞基因治疗法,即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对生殖细胞基因表达予以转变;(2)体细胞基因治疗法,即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对体细胞基因表达予以转变。自理论角度而言,对生殖细胞缺陷予以修复,一方面能够对当代基因缺陷展开治疗,一方面能够保证基因缺陷不至于遗传到下代人细胞基因中。

2.3改进生产工艺

现如今,我国已设立了国家基因资源库、生物样本库及蛋白质库,将各式各样化学药物制剂技术、基因重组治疗性抗体、大规模培养、基因治疗等作为关键,通过一些大规模企业构建健全医产学研密切相融的新药研发体系。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进药物生产工艺期间,其能够起到提升菌种生产性能和水平、简化工艺改善收率、优化工业生产菌种及极大降低生态污染等作用。世界范围内生物制药市场中基因工程药物已经占据很高的份额,有着高成长、不易攻破壁垒及极佳市场潜力等特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复合增速超过5层,平均毛利率高达80个百分点[5]。基因工程药物包括单抗、重组蛋白及新型疫苗等,近些年借助基因技术改进亚欧无生产工业、生成高产菌株的实例不断增多。

2.4单体克隆

单体克隆抗体一经问世,便得到医药领域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其不仅具备可标准化、质地均一、反应灵敏等优势特征,还能够展开大规模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现如今,市场上已有数以百计的单抗治疗制剂、单抗诊断试剂,且还存在诸多单抗治疗制剂正在被开发。单抗偶合物能够展开机体定位诊断,有效促进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诊断工作的开展。单抗偶合物一方面能够促进机体肿瘤定位,一方面能够展开导向治疗,强化肿瘤治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功效,降低不良反应及用于杀死机体肿瘤细胞等。此外,单抗简易家庭诊断药物,好比糖尿病诊断药物、妊娠诊断药物等逐步在市场中推广,简易诊断法作为一种时展趋势将逐步由医院转至家庭。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增强体质、攻克病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方面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基于此形成的生物医药产业是截至目前现代生物技术最为庞大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臧秀兵.浅谈生物技术在现代医药行业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32-32.

[2]黄金会,罗浩原.基于生物技术在现代医药行业的应用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9):155-155.

[3]王可炜,羊芳明.现代生物技术在中医药创新发展中的应用和挑战[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36):34-35.

[4]高巍,刘佳.医药领域中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作用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162-163.

[5]翟平平.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J].俪人:教师,2015(16):307-307.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 工程 医药

一、引言

生物医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第一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制药公司--美国的Cetus公司,创建于1971年。到目前为止,美国生物制药业已有数百家公司,正在开发数千种药品。随着生物技术新药开发数量的增长,生物技术药品研发费用的增长速度将比其他药品更快。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增长率趋势是2003年到2010年每年增长12-15%,随着更多的生物技术药品进入市场,销售增长率会增加得越来越快。生物技术药品已涉足于200多种疾病,其研究多数是针对癌症治疗,在传染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爱滋病、自体免疫性疾病、皮肤病等其他疾病方面的研究力量相当。

二、生物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新趋势

1.个性化药品

个性化药物是指适合于某一特定病人的药物。新技术的开发将使治疗方法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使个性化药物的运用成为可能。生物技术使得我们能够区别遗传物质形成过程中的细微差异,了解每个病人在治疗效果、药物敏感性和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如果知道一个人会对某个药物产生怎样的反应和如何代谢,医生就能在治疗前确定病人用什么药合适。

这些进步对医药产生了很大影响,制药企业可以生产更有效的药物。知道了药物对哪些人疗效好且副反应少,临床实验就可以在疗效好且副反应少的人中进行,医生就可以避免将处方药物开给使用效果不好或有严重副反应的人。这样,对于特殊人群有好处的药物就有可能被开发出来了,而不是被拒绝,新药开发的成本也就会降低。

2.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取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体内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作为药物,这其中微生物产物最为重要,现代医疗所用的抗生素、菌体药物、酶制剂、酶抑制剂等都是微生物发酵产物,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生产大多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法。

酶抑制剂,对生物体内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称酶抑制剂,它作为医药产品的潜力是很大的。筛选的各种酶抑制剂,其中有的作为免疫促进剂,有的在进行动物试验。许多至今尚未攻克的疑难病症,将会通过酶抑制剂药物加以治疗及改善,该种药物将会成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药品。酶抑制剂研究中主要受各种酶和受体筛选模型的限制,因为靶酶和受体大多来自动物体内,数量有限不利于采用机器人进行大量筛选,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一些靶酶的活性中心或受体的配体、亚基等在微生物中大量表达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3.利用动物、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来提供药物

动物细胞或组织培养是直接从有机体得到的组织或将其分散成细胞后进行的培养。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已可获得病毒疫茵、干扰素、激素、单克隆抗体、免疫制剂及特殊的酶和物质,随着基因重组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进展,动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展现出越来越可观的工业化前景。近年来用300 L和1000L的培养罐分别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和灰色脊髓炎疫苗。 把植物细胞或组织从植物体内分离出来,并在比较简单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获得色素、香料、药品等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植物细胞与栽培植物相比,具有不受气候影响、稳定供应、在控制条件下生产、可采用连续方法生产等优点,但由于目的产物产率很低、植物细胞生长缓慢等问题,利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生产药物工作进展较慢。

4.运用固定化技术制备药物及中间体

固定化技术主要指酶、完整细胞的固定化,即将原来游离的水溶性酶或细胞,设法限制或固定于某一局部的空间或固体载体上。采用固定化技术后,酶既不会流失,也不会污染产品质量。固定化细胞可以使酶在细胞内环境中发挥作用,酶活力损失少,而且免除了破碎细胞提取胞内酶的手续。固定化酶在经过滤或离心后可以长期重复使用,而且它的稳定性也得到提高,在实际应用中,固定化酶可以装在反应器中,使整个生产连续化进行,有利于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率。

5.利用基因工程改进药物生产工艺

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物生产过程中主要用子改良工业生产菌种、提高菌种生产能力和性能、提高有效组分含量、简化工艺提高收率、有利于提取精制等后处理工序,并可大大减少环境污染等。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把带有头抱菌素C生物合成途径中编码关键酶基因的杂合质粒转化至头孢菌素C的工业生产菌种中,获得的高产工程菌在中试规模中头孢菌素C生产能力比原菌株提高了15%,在抗生素发酵过程中供氧往往是限制因素,且消耗大量能源,将血红蛋白基因克隆进头孢菌素C产生菌顶头孢霉菌后,使该菌种在发酵中的氧耗明显降低,且有效增加了头孢菌素C的产量。随着对各种工业生产的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途径的深人了解以及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构建高产菌株,改进药物生产工艺的实例将越来越多。

三、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

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医疗卫生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诊断检测技术。人们对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诊断中,很重要的一点事尽早检测出感染性因子的种类,然后再针对此问题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传染病诊断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或者是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检测才能够作出判断。因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新的诊断技术,在疾病防治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第6篇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当今科技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它涉及到对生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或重组,并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人类需要的新物质的基因技术(如“克隆技术”);从简单普通的原料出发,设计最佳路线,选择适当的酶,合成所需功能产品的生物分子工程技术:利用生物细胞大量加工、制造产品的生物生产技术(如发酵);将生物分子与电子、光学或机械系统连接起来,并把生物分子捕获的信息放大、传递,转换成为光。电或机械信息的生物耦合技术;在纳米(即百万分之一毫米)尺度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精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并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利用它们组装分子设备的纳米生物技术:模拟生物或生物系统。组织、器官功能结构的仿生技术等。

现代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是继计算机技术革命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将为改变人类生活起着不可估量作用。

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草莓新品种

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草莓新品种,解决黑龙江省草莓品种单一及品种退化问题。并探讨花药组培单倍体,选育草莓新品种的育种途径。经过五年研究攻关,已培育出草莓新品系S4-94-1,经省科技厅结题验收。

该品系主要特点:平均单果重14.5g,最大单果重30g,果形倒园台形,果实大小一致性强,果实硬度中等,糖度9.5%,有机酸含量0.9%,百克Vc含量120毫克(mg),品质好。产量比主栽对照品种“戈雷拉”、“维斯它尔”增产19.4%、18.9%。较抗灰霉病和黄萎病,适于黑龙江省及吉林、辽宁地区保护地及露地种植。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应用生物技术提高黄牛双犊率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以实用生物技术提高黄牛的率、受配率、受胎率和双犊率。结合胚胎移植和A1+ET技术,使黄牛双犊率有较大提高。此项目在长春地区应用生物激素处理黄牛510头,总受胎率达89%,产双犊率14.5%;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结合处理黄牛50头,产双犊率30%;利用胚胎移植两枚胚胎:鲜胚和冷冻胚胎共处理99头,双犊率分别为28%和平共处22%。结果显示比自然繁殖提高双犊率13.62%、29%、27%和21%。项目应用促性腺激素诱导母牛超数排卵,采用以黄牛为受体的胚胎移植,配合冷冻人工授精等配套技术,提高母牛繁殖力,达到一胎双犊目的。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应用生物技术制取畜禽骨超微粉

项目简介:该产品是香味浓厚、肉味突出的畜禽骨超微粉,且所含钙和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更利于被人体吸收,主要作为补钙营养品和食品营养添加原料。

该产品完整保留骨类的营养成份,钙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更利于被人体吸收。钙≥30mg/100g、蛋白质≥35g/100g。该技术为国内首家采用酶解、微粉化、美拉德反应、微胶囊技术、弥补了不经生物处理的香味不足缺点,使营养成份利于保留并更易被人体吸收。该技术属高新生物的应用范畴,是应用生物技术对畜禽骨进行高附加值转化。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工艺分段明确,生产条件安全可靠,完全能够规模化生产。

生物技术在人参抗癌有效成分制备上应用

项目简介:该研究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对我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植物总皂苷进行转化,制备抗肿瘤活性皂苷20(S)原人参二醇20-O-β-D-吡喃葡萄糖苷(人参皂苷Compound K 简称C-K);筛选出最佳的转化工业酶制剂与微生物菌株,优化了生物转化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抗肿瘤有效成分生物转化机制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采用现代层析技术系统地分离纯化、鉴定稀有抗肿瘤皂苷和生物转化后的产物等。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课题为C-K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也为研发高效、低毒、质量可控的天然抗癌创新药物奠定了基础。其研究成果是对国内外40余年来对人参属植物进行化学成分和从人参属植物中寻找新的有效物质及其制备方法的重大突破。

现代生物技术制备系列

制革高效专用酶制剂

项目简介:该项目以制革工业为主线、以提高皮革质量、消除制革污染为目标,运用基因工程、亲和层析法以及酶的化学修饰等科学方法筛选和优化功能决定酶。在一定条件下,以功能决定酶为主体,与其它酶制剂或多元无机物复配,制备出适合各种用途(如浸灰、复灰、脱毛、局部涂酶、软化、蓝革软化)的制革高效专用酶制剂。创新设计出了多种无毒、无害无机物构成的复合增效系统,研究开发出了一种以活性橙标记酸松弛胶原为底物的胶原水解酶活力分析方法。应用该项目成果中的基于酶制剂的生物制革技术,可以促进制革工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整个制革工业的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制革污染。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中草药种质快速繁育研究

项目简介:该课题以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又缺乏野生资源的穿龙薯蓣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从体外快速繁育体系的建立、再生植株遗传的稳定性、再生植株的有效成分分析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物技术培育薯蓣再生植株不仅具有繁殖率高,还具有遗传稳定性好的优点。产业化应用后可以成为解决栽培薯蓣的种质资源不足的途径之一。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

与转基因技术平台构建

项目简介:该成果以我国常用重要中药黄芪为对象,应用生物技术和多学科交叉,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有些成果属国际首创。该成果以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诱导膜荚黄芪无菌苗形成黄芪毛状根。首次成功建立了30升培养规模的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并进行了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首次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膜荚黄芪进行定向改良,提高了活性成分的含量。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的建立和应用,将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该成果待条件成熟后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对建立中药材高技术产业而言,前景广阔。

运用生物技术选育优良菌种

项目简介:该项目采用了啤酒酵母菌种单细胞分离、筛选技术、微生物紫外线诱变技术等,改变了酵母菌种DNA结构,并进行了啤酒酵母综合性能鉴定。选育出的酵母菌株完善了啤酒的风味,使其口味更加协调,高级醇含量降低了20ppm,而且酵母的凝聚性适中,解决了凝聚性差,啤酒过滤困难的问题。产品的酒龄由25天缩短至16-18天,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增大了产量。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农药、医药中间体的绿色化工新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该研究遵循原子利用率有效值最大化原则,利用自行研制或开发的高效催化剂和反应助剂,分别采用固定床催化和釜式催化生产技术,使用10套生产设备和9种催化剂和反应助剂,完成了25种包括腈类、酮类、酚类、酸类、醛类、酯类等重要的农药、医药中间体从实验室合成、中试到工业生产的工艺技术研究与实施。该项目技术应用于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领域。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项目自投产以来,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医药工业中应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通过对热可平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的提取工艺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进行提取,并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用超临界CO_2萃取物制成热可平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对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和水蒸气蒸馏制成的热可平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进行相关的化学成分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研究、毒理、稳定性实验研究,质量标准研究,以提高该类药品的临床疗效,通过对热可平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的示范研究,为该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新工艺超临界CO_2萃取缩短提取时间,提高产品疗效和产品质量标准,节约能源和资源,生产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发酵法生产L-亮氨酸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L-亮氨酸是常见18种氨基酸中的一种,在医药、食品、饲料、化妆品等行业具有重要的用途。目前国内外L-亮氨酸生产方法以蛋白水解提取法为主,由于天然蛋白质原料氨基酸组成复杂,提取工艺复杂,污染严重,收率较低,而且由于疯牛病等动物疾病的存在,西方国家已禁止采用动物蛋白水解提取法生成氨基酸。

该项目拟采用直接发酵法生产药用级L-亮氨酸,即以葡萄糖为原料,用谷氨酸棒杆菌进行深层通风发酵,发酵液经絮凝、过滤、离交、浓缩、结晶、分离、干燥而得成品L-亮氨酸。该项目采用的生产菌种为具有支链氨基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的谷氨酸棒杆菌的突变株,发酵过程采用补料分批发酵工艺,提取过程采用闭路循环的清洁生产工艺。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化;措施

近年来,医药生物产业的飞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产业,不仅使得医药生物产业发展迅速,也使得其成为相对活跃的产业之一。虽然医药生物产业目前发展的态势良好,但仍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才能使得医药生物技术产业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1医药生物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从全球医药生物技术发展的状况来看,生物技术在医药行业的运用,正在引发着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在2000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高达500多亿美元,而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就占去了60%,实际上自90年代以后,全球生物技术药品的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着。

2我国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相较国外的发展情况而言起步相对较晚,但是随着国家在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的加大,使得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缩短了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在全球医药生物技术产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3我国医药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医药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涌现出了许多问题,如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不足;生物医药产品的自主创新不足,产品的研发能力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医药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更好发展。

3.1自主研发产品能力有限,创新性不足

在我国现有的生物技术药物中,只有少数部分是自主研发,拥有产品的自主产权,而绝大部分则是依靠国外的医药生物技术进行产品的仿制,真正的自主创新其实很少,以至于出现药品研制上的重复,药品生产的过量等多种问题,再加上国内缺乏对医药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使得部分的医药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导致药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增大,企业的利润不断减少,严重的出现亏损现象,最终血本无归。有的药品生产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选择企业着重于仿制药品的生产,因为仿制药品可以减少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相对来说费用较少,而且盈利较快,风险也就相对较低,这种思想的循环使得我国的医药生物技术难以实现突破性的创新。

3.2医药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医药产品

这些年经过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方面专业人才的努力,我国的医药生物技术在研究方面较以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现实是很难将这种研究上的成果转化为医药产品。

3.3在医药生物技术及产业的投资不足

从我国在医药技术研究中的投入资金来看,是远少于国外在医药领域的资金投入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医药生物技术的研究难有创新性的发展。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本就是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的产业,医药生物产业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势必会阻碍其研发过程的进展,从而影响我国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3.4我国医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竞争力较弱

随着近些年我国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较多的生物制药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普遍的特点就是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自主研发新产品的能力较低,因此在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中的竞争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弱,这显然对我国的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4解决我国医药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问题的措施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每个国家、各个行业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对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来说也不例外。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中,要加快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自主研究与产业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端正态度,客观认识到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

在摆正态度的同时,总结我国医药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同时加强与先进国家的交流,积极吸取、引进国外的先进医药生物技术,自主研发创新医药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国际竞争优势。

4.2加大在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资金投入。

从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性质可以看出,想要实现我国医药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就需要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在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投入,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扶持医药生物技术项目,提高我们的医药生物技术水平。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医药生物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4.3注重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实现上下游技术的完美衔接。

在加强医药生物技术的研究的同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建立好高校的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和药品生产企业的沟通、合作桥梁,实现双方的完美衔接。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药生物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仍有些许问题有待解决,但是我国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仍然势不可挡,相信在其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实现创新性飞跃。

参考文献:

[1]田玲,张宏梁,孟群.我国医药生物技术发展战略与措施[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S1:331-335.

[2]苟仕金,苟鸿鹰.现代医药生物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药业,1998,02:12-14.

[3]林玲.医药生物技术发展应用及建议[J].科技信息,1999,04:8-9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17-01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现代生物反应和分离工程、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药品又不只限于制药企业,化工企业、食品加工等其他行业也都参与了医药品的研制和生产,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医药产业。形成了我省医药生物技术产业链。

1生物技术药品的生产及现状分析

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包括白细胞介质素、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a――2a干扰素四个药品以及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形成了基因工程体系,产生了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高新生物制药公司等企业、大连通化金马药业的基因工程胸腺素、省微生物技术公司的狂犬疫苗等企业队伍。酶工程药品的生产,包括中国医科大学制药厂等十几个制药企业的降纤酶、胶原酶以及纤维素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对传统医药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的生产,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提取、分离、纯化等下游技术使生化制剂升级换代、走降纤酶之路将会使脑活素、肝细胞生成素、助应素等产品生产企业如汇龙达、省微生物所药厂、沈阳生化药厂等发展壮大产生更大效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微生物生态制剂及抗原产品也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如沈阳东药集团的整肠生,沈阳协和集团的高聚金葡素等。

近年来,我省生物技术产业有了显著发展。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基因工程、酶制剂、精细化工程和保健品等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已经投入市场。这些成果不仅给企事业单位带来了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了科技兴企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推动了我省生物技术产业的向纵深发展。目前,全省命名生物技术企业有100多家,涉足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院校17家,科研院所15家。现有生物技术产品72种。辽宁省生物技术产业基础已初步确立,产业群已经明朗化。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必然引起一些产业的发展。例如: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酶诊断试剂盒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必然达到更高水平;海洋药物和中药的开发应用技术也会有所改进;保健品的生产也显出强进势头。由于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显示出我们生物技术的下游技术严重滞后,为我们今后的发展留下很大空间。为此,我们认为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会产生一些高效益企业和集团,也会带动一些产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业规模小。从调研情况看,虽然我省生物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实际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问题是:产品仿制多、创新少;同一品种多家生产、独家品种少;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这是要待解决的问题。

2.2资金缺乏,多元化投资体系尚未形成。生物技术是个知识密集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开发一个有水平的产品需要的资金多,许多小企业无力开发,没有多元化投资支持也无力做大做强。

2.3观念陈旧,政策信息不灵,成规模的项目太少。据了解省生物技术成果不少,但是成果外流,人员外流。企业等、靠、要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有了好产品也不报项目,满足靠自有资金维持小规模的生产。

3建议与发展对策

纵观世界各国,生物技术产业是全球高新技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生物技术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其发展本身来看涉及到诸多环节,制度创新、知识产权及政府的推动等都对其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我省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加快步伐应着重解决一下问题:

3.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靠专家选准项目,编制规划。行业协会聚集大批行业内专家和企业家,组织调研,制订规划,针对性强;评估项目,组织攻关准确的高。

3.2建立省生物技术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优先优惠政策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必须特殊对待尤其在发展初期强化领导,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的强度,建立省生物技术发展基金,用专项资金吸引资本市场,尽快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并且给予实实在在地政策扶植和优惠,鼓励发明创新和促进技术转移。

3.3扩大同国内外合作,突出重点项目,以重点项目带动产业化。当前发展生物技术产业要实施立足创新、集成应用、需求导向和重点突破的战略。因此,要以专项资金为引子,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势专家和单位为种子,尽快培养一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体,推动我省生物技术产业升级。鼓励大企业和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药,建设互相依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群.

参考文献:

[1] “十一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发展重点[J].中成药,2006,28(6):927.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物安全;管理;教育

1高校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实验室是校内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是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存放重要物品资料(精密仪器、文献资料)等特点。近年,一些高校或企事业实验室事故频发,不但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也不利于“工匠精神”社会的构建。比如,2013年4月,南京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致使房屋坍塌;2015年12月,北京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突发爆炸火灾事故,造成一实验人员身亡;2016年5月,上海青浦某蜡业公司发生厂房爆炸,造成包括一名在读研究生在内的3人遇难。此外,国外学者统计了美国早在2005年就发生了近万起实验室事故,造成2%的研究者伤亡。[1]一旦生物实验室发生意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因而在学生中进行生物安全教育以及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2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医学类实验室与其他类别实验室有所不同,所开展的实验项目涉及人体组织样本、动物、化学、物理等,具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因此,生物医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结合不同类别安全问题的特点,须有针对性地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及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2]通过文献查阅、与学生深入访谈两种方式确定了调查问卷内容。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共收到16生本专业的113份答卷,内容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实验动物,气溶胶,消毒等不同维度。生物安全课程由于学时有限,兹选取了八个章节对学生进行讲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装备操作与使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医学实验室管理现代化、医学实验室管理规程、医学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调查问卷题目如下:第1题:是否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第2题:是否清楚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内容;第3题:是否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第4题:实验课过程中老师是否对安全防护进行讲解;第5题:是否了解实验动物经常出现的人畜共患病;第6题:进行实验动物操作时是否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第7题:对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有无了解;第8题:是否了解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第9题:哪些操作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第10题:生物安全柜内是否可以使用明火;第11题:是否了解气溶胶;第12题:气溶胶是否会引起实验室内感染;第13题:是否了解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类型;第14题:高压蒸汽灭菌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开盖;第15题:实验动物生产是否需要需要许可证;第16题:实验动物是否分级;第17题:实验室是否要定期进行消毒;第18题:消毒剂配制好以后是否可以存放到下次使用;第19题:实验室冰箱是否可以储存食物;第20题:在实验中是否佩戴防护性器具(如手套、口罩,鞋套)。2.1生物安全概念的了解程度。61.95%的学生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37.17%的学生一般了解;51.33%的学生清楚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内容,48.67%的学生一般清楚;94.69%的学生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级别,5.31%的学生不知道;98.31%的学生认可实验课过程中老师对安全防护进行讲解;98.23%的学生对实验室安全防护实施有了解,1.77%的学生不了解。100%的同学知道在实验中需要佩戴防护性器具。2.2实验室设备安全了解情况。92.04%的学生了解生物安全柜的使用,8.85%的学生不了解;98.23%的学生认为感染性材料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83.19%的学生认为挥发性有害物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7.08%的学生认为非感染性材料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90.27%的学生认为生物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明火,10.62%的学生认为可以使用明火;96.46%的学生了解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类型,5.31%的学生不了解;88.5%的学生认为高压蒸汽灭菌器在压力为零的情况下可以开盖,64.6%的学生更认为高压蒸汽灭菌器在温度降到60度左右的情况下可以开盖,只有2.65%的学生认为直接开盖。2.3实验动物安全了解情况。99.12%的同学了解实验动物生产需要许可证,2.65%的同学不了解;91.15%的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经常出现的人畜共患病,8.85%的学生不了解;99.12%的学生会在进行实验动物操作时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而0.88%的学生则不会;99.12%的同学知道实验动物存在分级,只有0.88%的同学不知道。2.4其它情况。88.5%的学生了解气溶胶,12.39%的学生不了解;93.81%的学生知道气溶胶会引起实验室内感染,7.08%的学生不知道;100%的同学知道实验室要定期进行消毒;70.8%的同学认为消毒剂配制好以后不能存放到下次使用,32.74%的同学认为可以继续使用;97.35%的同学知道实验室冰箱不能存放食物,3.54%的同学认为可以存放。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基本没有接触过生物安全柜,对生物安全柜的了解不够,认为挥发性有害物、非感染性材料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这是常识性的错误,今后在教学中要重点介绍生物安全柜的操作注意事项,并提供现场教学,给同学们一个直观的认识。其中有同学提出:“需要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课程,对于生物技术专业来说,需要经常在实验室进行操作,这门课可以不需要那么多的学时。可以适当设立学生讲堂,让学生亲自接触,更多的深入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印象,结课时可以用综述的方式作为学期总结。”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充分表达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值得引起授课老师的重视,并将其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据。在调查中,80%的同学认为生物安全教育应该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其中有同学提出,目前生物安全概论课程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今后应作为必修课程进行讲授。学校缺乏系统的安全演练,也就是化学品泄漏事故演练以及生物安全事故演练;爆炸事故演练等。实验室管理应向其它管理先进的高校深入学习,形成一套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此次调查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增大调查范围,维度多样化。

3改进对策

围绕高校培养人的根本目标,针对实验室安全问题,需要建立组织体系,并以制度规范约束各方行为,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实验室安全素养,强化安全检查来落实整改。围绕人(组织体系)、法(制度规范)、防(专业防护)、环(环境保护)、育(教育培训)等主要方面着力,以查(安全检查)来监督落实,形成管理闭环,形成六要素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3]3.1危化品规范管理生物实验室的各类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可循。进入实验室前,由各实验室自行负责安全文件和知识的阅读、培训,成为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基础。[4](1)严格管理制度,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新,不断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2)升级加强危化品采购、入库、核查环节,可参照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采购后进行清单上报验,入库出库均有电子记录,并每年定期进行清查,做到帐物相符。(3)高校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对学生进行危化品安全培训,同时配套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相关讲座。(4)危化品储存方面需要增大资金投入,各种防护系统及设备进一步完善,例如烟感报警系统等等。(5)提高危化品废弃物处理效率,可考虑与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将危化品废弃物管理工作做到实处。3.2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生物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常抓不懈。针对高校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教学实验室使用时间固定,人数众多;而科研实验室使用时间长,人数相对较少。因而在进行安全培训时可进行大班制与小班制的差别培训,另外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专项培训,不能一概而论。3.3课程改革系统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将其作为强制性学习内容,作为必修课程进行严格考核,考核不过关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目前生物安全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课程,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高。进入实验室的第一个环节应开展实验室安全课程,严格考核制度,提高学生对其重视程度,加强安全意识。3.4常抓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形成制度,自查按期进行,自查之后上报,督导部门进行二次检查。安全检查避免流于形式,切实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之后上报,复查合格方能正常使用。3.5提高安全投入安全投入用于设置专门人员进行管理;防护设备充足到位。高校应重视安全管理项目投入,专人专管,防护设备做到一应俱全,并定期检查防护设备的有效性,做到及时更换。3.6为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建立实验室安全信息宣传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宣传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尽快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化管理。3.7整体化布局:实验室建设要注重全面性,水电容量依据实验室专业需求设置,定期检查用电容量是否超负荷,如有新入大功率仪器要核实用电安全方可投入使用。3.8实验室安全管理与绩效挂钩: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到人,高校应加大管理津贴投入,对于管理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管理不到位的进行惩罚,以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

4结语

总之,高校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教育是所有实验课程的重中之重,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有助于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付拯江,蔡琥,黄智聪,等.高校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现状与危险应对[J].广东化工,2020,47(21):172.

[2]唐秋琳,黄强,黄鹏,等.高校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育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277.

[3]艾德生,黄开胜,马文川,等.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9.

[4]江轶,黄开胜,艾德生,等.高校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9):254.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850-02

医药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教育。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1 改革实验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1.1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而且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思维、开拓意识、创新能力等科学素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克服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现状,摆脱理论课对实验课的束缚,建立起实验教学的独立体系。在基础性实验教学内容部分,应当考虑以基本实验技术方法为主进行实验教学,便于学生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差异及共性,保证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类实验技能。实验教学应该打破学科的分类,按照学科群的研究层次和研究方向进行统一规划。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三个层次组织实验教学。基础性实验以基本实验操作为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熟悉并初步掌握实验仪器与设备的使用。综合性实验则应当综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实验方法,精心选择综合性、先进性、新颖性、应用性强的实验来训练学生,以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群知识的能力。设计性实验要强调科研和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将科研工作的思想、目的、内容和手段融合进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面对实际问题学生会更有兴趣,也会有新的思维产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看到自己运用学到的知识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创造欲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方法上,不再以教师的板书讲解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设问的方式来指导整个实验过程。对于小设计实验,在学生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中以讨论的形式体现。而对于由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教师按所选择的内容分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实验设计分为一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优化内容,进行实验。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是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能够创造性地教学。自主学习理论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学习。

1.3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内容得到优化,教学方法得以改善,如果没有一套较为合理的考核制度,则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十分必要。实验考核主要从实验预习、实验报告、实验技能、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专题设计等几方面加以体现,重点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把握程度,能否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验中。考查的办法可通过教师设问,学生对提问的回答和对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处理情况来评定,操作技能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预习主要体现在对实验讲义中预习要求的完成情况和所设置的思考题的回答,以及对设计资料的查询与理解把握;实验报告和结果则体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反常现象的分析与讨论;专题设计则主要从学生对所选课题的理解把握,是否体现其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有独到的见解等方面加以考核。

2 重视毕业论文实习,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毕业论文是带有总结性的集中的科研训练,是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术及平时科研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而进行的科研活动。它既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研究性学习,又是正式进入研究领域的开始,是为学生未来独立工作所进行的直接的和最后的准备。我院要求所有本科生都参加毕业论文专题实习,必须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才能毕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2.1 科学合理的选题

毕业实习课题的选择,是搞好此阶段教学的关键,因此导师应及早设计课题,并考虑课题的难度、工作量,以及与自身课题的结合、计划进度、软硬件条件、经费等多项因素。然后将题目提前1~2个月向实习生公布,同时注明该课题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学生早做准备。在正式实习前,实习生与导师间采取多次、多方式的接触,然后实行双向选择。这样学生是有备而来,导师也有选择理想实习生的充裕余地,这比师生间的“双盲选择”或无可选择要科学、合理得多,保证实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2 注意科研基本功的训练

养成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是实习科研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实验目的制订、方案选择、实验准备(仪器、动物、试剂等)、基本操作训练、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数据整理分析、起草实验报告、实验评价等,虽然在实验课阶段就学习过,但实习阶段要求更高些,应该将其巩固再巩固,尤其是原始记录,极其重要却又易被忽视。笔者认为,对数据原始性的强调再严格也不过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至关重要。

2.3 适度安排实验障碍

上一篇:特殊教育专业范文 下一篇:农业生物技术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