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范文

时间:2023-03-22 17:28:49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医学免疫学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障,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主战场。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信息冲击,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思政课堂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孤岛”,教育效果也受到了极大影响[1]。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指明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方向,实施全学科课程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内在诉求。要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自觉把德育元素渗透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2-3],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医学免疫学的授课对象是未来的临床医生和医学科研工作者,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因而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渗透课程思政是目前的改革方向和迫切需求,也是医学教育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重要体现。

1医学免疫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要求。思政课程在医学院校建设基础较薄弱,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不强,且一些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情况,甚至部分学校思政课程边缘化、孤岛化现象较为明显。此外,学生出于就业压力及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容易侧重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自身思政学习,给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因素[3]。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不能体现现代课程建设“四全”育人的格局。而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提出,恰好是解决当下医学院校思政课程遇到的难题,弥补医学生思政教育短板的良好途径,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体现了全员、全课程、大思政的教育体系和全程、多维度的育人理念。1.2现代医学模式对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已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以患者为中心”。随着科技进步,过度技术化、商业化的医疗削弱了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缺失,医患关系紧张,进而不断引发一系列医疗纠纷,甚至伤医杀医事件的发生。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医生根据病史、查体及检查做判断,同患者之间缺少沟通,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都不佳。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采用病患共同决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在做决策时,不仅仅需要依靠自己的临床经验,需要循证医学证据,还要更多考虑患者本身的想法,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社会背景、价值观,需要将患者作为独立个体区别对待,需要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因此,在这种模式下,仅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将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医疗工作挑战,医务工作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较强的人文关怀能力[4]。医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发展需要从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加以培养。医学免疫学课程要更多地体现新医学模式下对医务人员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特殊要求[5]。这就要求在医学基础课程阶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将这些职业素养元素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中,对于实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培养技艺精湛、沟通顺畅的现代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作用。1.3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的内在要求。每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含有大量丰富的思政教育因素,在既往的教学中其实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但并未上升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要求。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教授人体免疫系统组成、运行机制及其在临床相关疾病中作用的学科,其中也蕴含大量思政内容。首先,免疫学相较于其他医学学科比较抽象,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在不同疾病或者疾病不同阶段能够发挥促进或者抑制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全面客观看待问题,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其次,免疫学在人类同疾病斗争的历史里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内外都涌现了大量具有人文情怀的免疫学家,是良好的爱国教育、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教育素材;免疫学好多规律的发现,都经过了免疫学家之间的学术争鸣,通过客观实验不断验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免疫学的应用性强,可以解释疾病发生机制,可以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及验证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关心患者,体现了科学唯物主义,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医学免疫学学科中蕴含辩证唯物思想、人文关怀、科学素养、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良好的思政素材,非常适合开展课程思政。

2医学免疫学教学现状及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中,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思政教育的负责人,应该通过讲解、类比、讨论、实践等形式,将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爱国精神、辩证思维等思政内容传递给学生。在以往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关注专业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思想政治内容的渗透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认为思政教育同专业课无关。因而课程思政的第一关键要务是强化专业课授课教师思政理念,通过思政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通过培训课程思政技巧提升思政教育水平,通过课堂实践磨炼实操本领。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因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强大的指向作用。以往的教学评价注重对知识的掌握,一考定成绩,引导教师侧重讲授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忽视了学习过程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也引导学生注重理解记忆知识点,忽略了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精神和素养的培养。因此,改革原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释放教师和学生的考试压力,使其将精力放到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上,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教学目标,提升专业课程育人成效[4]。此外,虽然医学免疫学富含思政教育内容,以往也有些许体现,但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挖掘,且同思政教育结合不够紧密。此外,由于基础课整体课时有限,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也多,在课堂教学中鲜有时间进行延伸和扩展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资源,进行思政引导。这就要求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深耕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制订体现思政内涵的教学体系,体现知识与思政紧密结合、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6-7]。

3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探索

3.1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8]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息息相关。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文化快消”的年代,大量的网络短视频、自媒体等占据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很容易使其迷失自我,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爱国主义教育要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增强亲和力和影响力。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绪论一章尤其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绪论中提到,早在东晋时期葛洪在《肘后备急方》(约公元303年)中就提出“仍杀咬犬,取脑傅之,便不复发”,是最早采用“以毒攻毒”的疫苗接种理念防治狂犬病的记录;到宋明时期利用“人痘”接种防治天花,直接启发了天花疫苗的发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连续涌现了一批免疫学家,包括顾方舟教授先后研制成功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及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做出了巨大贡献。以这些伟大人物的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心。3.2把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科学精神是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教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说话,不盲目遵从权威,不盲目听信课本,大胆质疑,小心探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在免疫学研究历史中,充满不断用事实挑战既往认识,旧有认识,形成新的规律,进而推动科学进步的事例。比如在绪论或者抗体章节中,介绍德国免疫学家PaulErhlich提出的抗体生成侧链学说,虽然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但随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其蕴含的思想被后人所吸收,进而衍生出克隆选择学说;在固有免疫巨噬细胞教学中,介绍俄国人Metchnikoff提出的吞噬细胞学说,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不被接受,但在他和继承者的坚持下,也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如今形成与体液免疫同样重要的细胞免疫学说。科学都是在不断证伪、不断坚持中前行的。这些科学家的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并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3.3把辩证思维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处处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机体是否感染,受到外界病原体因素和内在免疫防御的决定,可以引申到个人的成功与否同所处的环境及自身努力息息相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因外因相互关系;免疫系统功能具有双面性,并非“非此即彼”“非真既假”,除了保护机体外,过强也会导致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固有免疫激活后递呈抗原激活获得性免疫,而获得性免疫应答分为Th1应答和Th2应答,两者紧密联系,相互调控,此消彼长,并且能反馈作用于固有免疫,体现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在授课中,如能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辩证思维,观察和分析疾病过程中免疫状态的演变,明确疾病转归过程和因果关系,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够使学生在临床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认识疾病、治疗疾病。3.4把人文精神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生物—社会—心理”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不仅仅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要体现对患者生命和身体的尊重,富有仁爱之心。比方在介绍艾滋病时,可以介绍“红丝带”行动等的情形,让学生感受艾滋病患者的痛苦,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如何对待艾滋病的治疗[9]。在动物实验中,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实验动物为人类的科研献身非常伟大,可以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实验动物纪念碑,教育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懂得感恩,培养人文精神。另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人文关怀能够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有着医疗技术所不及的作用。3.5把法治素养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医疗过程也要遵循法律约束,为避免医疗纠纷,除了必要的人文关怀,医疗行为依法而行是对每一个医务人员必需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法律赋予患者知情权、隐私权,对患者信息、样本的处理使用要符合伦理要求。在介绍免疫疾病临床表现时,可以询问学生为何图片中患者隐去眼睛等面部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患者的隐私权;在讲解器官移植配型时,可以结合案例介绍我国器官移植法律的设立过程、禁止人体器官买卖行为等;在实验课教学中,介绍如何正确依法处理患者血液、组织等各种样本以及使用时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等要求。在基础课教学阶段渗透法治教育,可以让医学生清晰今后自己在诊疗过程中应尽的义务,从而依法依规处理好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不仅是当下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还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做好教师本身思政素质培训和观念培养,做好思政素材收集整理,探索课程思政的方法,也要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做出相应改变。作为一名基础课程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政素质,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是培养理论技术过硬且医德医风高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需要不断探索,为写好课程思政的新篇章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于丹.将“课程思政”引入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堂的初步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8):186-187.

[2]尚晓玲.从医学视角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21):222-223.

[3]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27-30.

[4]马兴铭,张李峰,王竞秋,等.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6):1013-1015.

[5]刘永君,李宇遐,胡乃宝.论协同推进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塑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12):926-928.

[6]卢芳国,胡珏,魏科.医学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改革的策略与实践: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为例[J].高教论坛,2020(1):8-10.

[7]刘晓霞.生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初探[J].科学咨询,2020(8):115.

[8]杨少芬,李佩琴,林斯妮.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9,42(2):281-283.

[9]任莹利,游永鹤,王宝,等.医学生艾滋病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与扩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7):650-652.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2篇

学生初到陌生的学习环境,会有一个新环境适应的过程。作为带教老师,在学习上及生活上应该多关心及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学生就更容易获得学习的乐趣。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情绪。

2临床案例与最新的免疫学理论有机地结合

现时临床医学免疫学教材中自身抗体内容与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与现时的最新免疫学技术有些“脱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免疫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解决的一些实例详解给学生,结合荧光显微镜结果,做到实践与理论一起讲解。同时,把临床意义与检查项目也作详细分析,例如:当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时,可以出现多个抗体,如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及抗Sm抗体等,它们都可以出现在SLE患者血清中,但是前者的滴度高低与SLE的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而后者抗Sm抗体则与疾病的活动度无相关性,其出现只能作为一种记忆性抗体,可以较长时间出现在疾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作为诊断SLE的金标准。

3参与检验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意识

室内质量控制对于检验医学来说十分重要,是由实验室技术人员利用统计学去评价实验室的可靠程度,是保证实验室所做结果的可靠性,检验报告是否可以发出的主要依靠。在每天日常的工作中,要培养学生做每一个项目都要有室内质量控制的意识,具体如下:首先科学设定靶值,在设定时,各实验室必需对每一个测定项目要自行确定靶值;不能说试剂盒给出定值就算了,设定时先连续测定同一批质量控制品20d,每天测定一次计算出的平均值作为暂定靶值。而常用靶值的设立是要依据前面20个及后面3~5个月的累计平均值作为常用靶值。其次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控情况及原因分析,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检验质量意识,立足培养下一代检验人才的成长十分有必要。

4原始记录、标本的保存及预防职业暴露

在带教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把当天的实验原始记录及已经检测的标本保存好,以备临床及患者对结果有异议时查看原始记录,必要时把标本调出来再重做实验。根据我科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已经检测的标本要保存1周;在工作过程中还得要教育学生做好预防职业暴露意识,如果发生职业暴露,通常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及时处理、报告原则、保密原则及知情同意原则。

5培养学生危急值及时处理的意识

平常要认真教育学生掌握好本科的危急值界限,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就算实验室操作系统(LIS)有“危急值”自动报警,作为我们的检验人员,要随时跟踪结果是否临床有确认,如果发生临床延误确认,我们要教育学生要第一时间把“危急值”打电话报告临床,以免失去最佳抢救时机。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体会;教学方法

医学免疫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其内容抽象复杂, 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强,同学们普遍反映医学免疫学知识苦涩难懂,再加上在中医院校课时又少,如何利用有限课时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免疫学知识,本人就近几年的教学经历,谈几点体会。

1 课程的时间和内容的安排很重要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关系甚密,医学微生物学是免疫学的基础,所以免疫学应该在微生物学开过后再开设,否则很难进展。如病原生物对人类来说是抗原,那么学过微生物学的同学很快就会联想到病原生物有哪些种类及特点等有助于对抗原的理解;另外讲到医学上的重要抗原时,肯定会提到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的抗毒素等,在微生物学中已经学过破伤风梭菌致病是分泌的外毒素致病的,在紧急预防或治疗中要用到破伤风抗毒素, 因为是动物体血清,所以对人来说既是抗体也是抗原,在用时要做皮肤试验等等。又如我们在微生物学的学习中了解了很多的致病微生物,会致我们人类各种疾病,是挺可怕的,尤其是病毒。而在免疫学一开始就会讲免疫系统的功能,第一大功能就是免疫防御,主要就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那么学生就会意识到虽然病原微生物可怕,但是由于我们具有免疫系统,所以也不是那么容易得病的。总之,微生物知识的学习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很重要,所以在开课顺序上要注意。

中医院校免疫学的学时很少,只有二十几节,要想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免疫学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要详略得当,详讲的有:免疫学绪论、抗原、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中的免疫预防;略讲内容有:补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因子等,这样以免疫应答为核心的系统的免疫学内容基本包括。虽然课时少,但是通过以上的学习,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 以提问开头,让学生带着平时生活中的疑问来听课

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1]。鉴于免疫学是一门实用课程,与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掌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我们最好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同时密切联系临床知识,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的空间,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再来介绍课程内容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同种异型抗原时,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人与人之间跟抗原有关的的不同之处,为什么我们输血的时候要遵循同型相输的原则,又如O型血到底是不是万能献血者等等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再展开讨论和学习,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认清这些现象的本质,为今后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我们在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药物时,为啥要做皮试,为啥选真皮层与表皮层中间的部位做,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再通过另外一个部位静脉来进行输液治疗。所有的上面的这些疑问可能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但可能不清楚是免疫学的知识。带着这些很想搞清楚的问题,听课的效果不言而喻。

3 注意免疫学各章节间的紧密联系,树立整体系统观念

免疫学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在第一次上就要给学生提到这一点,不像微生物学知识,章节间联系不是很多,如果学生在前面某一环节没有学好,那么后续课程的学习就会有困难,缺乏连贯性,这也是免疫学相对难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抗原、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因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是基础,而免疫应答则是基础免疫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就可以将前面的基础内容联系起来, 其中抗原是进行免疫应答的启动因素,抗体是免疫应答的效应物质,免疫系统则是免疫应答的执行官,另外,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的活化又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限制等,通过这些,让学生意识到免疫学整体观念, 我们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是非常严密的网络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甚至出现免疫性疾病。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以后临床工作的+理论指导。,

4 重视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打基础

免疫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课与实践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部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实践当中去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如临床中最常做的血型鉴定,肉眼可直接观察结果,其理论就是我们免疫学的凝集反应;另外乙肝五项的测定方法是免疫学中的ELISA技术,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免疫学知识在临床中应用的广泛性。在实验课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且将实验成绩纳入学科总评成绩中。通过全方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科研工作打基础。

5 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作用显著。如在教学中适时地用卡-介苗的研制者卡-介二氏、白求恩等的动人故事及历代为攻克医学难关而做出牺牲的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医疗职业的重要性,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3]。

参考文献:

[1] 魏微,李群. 关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安徽医药,2007,11( 3) : 275-276.·

[2] 钟子渝.组织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0,8(3):182-184.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本科生;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141-03

《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其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多个领域,是各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由于医学免疫学的理论内容抽象、概念较多、系统性强、难以理解,且与其他学科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临床医学联系紧密,加之免疫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它成为医学生感觉较难学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学生在开始学习时还充满热情和兴趣,但随着学习的进展,免疫相关概念的增多、发生机制深入,越到后面学生越感到听不懂、学不进,导致学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如何在免疫学教学中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一位授课教师在教学上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1 设定培养目标

针对本科不同专业学生特点,以教材为主设置教学内容医学院校本科的不同专业具有各自的培养目标,专业不同学习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于各门课程的要求也有差别。《医学免疫学》对于各个专业的教学要求也不一致,在学院教务处的领导下,根据专业特点编写Ⅰ、Ⅱ、Ⅲ模块的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以现有教材为依据,由于医学免疫学这门学科理论与新技术发展迅速,就讲解的内容是否脱离教材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83%的学生希望不脱离现有的教材[1]。对于他们来说,医学免疫学这门学科抽象、深奥,如再脱离教材进行讲解,就更难理解,依据教材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有据可寻。同时,根据教材编写《医学免疫学学习指导》[2],为同学归纳总结知识要点,省去同学课堂笔记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更注重知识的理解。当然,对于发展日新月异的免疫学,任何一本教材的内容都会与最新的发现和进展有差距,对于学有余力渴望学习更多更深免疫学知识的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讲座、课后辅导、网络共同学习等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以教材为主的基础上精简教学内容。本科生已具有前期课程知识基础及自学能力,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学时相对较少,《医学免疫学》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应适当删减。授课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章节,课堂上详细讲解必须掌握的重点章节。例如在学习“免疫器官”一章时,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复习并自学;而对于“抗体”一章,作为基础免疫学重点,则要详细为学生讲解概念、结构、生物学作用等重点和难点内容。同时,让基础医学各学科知识优化组合,让各种相似相同的概念做到学科交叉但避免过多重复。例如:医学免疫学有关凋亡信号转导的内容,会在细胞分子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中详细讲解,有关基因重排的内容,在生物化学中也会详细讲解,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让同学回顾或者在其他学科详细学习。

2 框架式导课

本校所用《医学免疫学》教材全书分五篇共二十三章,各章节的内容看似彼此相对独立、没有任何关联。如第二篇“免疫分子与免疫细胞”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淋巴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等七章。第三篇“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则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等内容。如果按部就班,一章接一章的依次介绍,学生不仅学起来常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不易理解。其实基础免疫学章节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完全可以通过内在的联系串联起来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强调免疫是机体对“自我”和“非我”的识别, 抗原作为刺激机体的起始物,免疫应答作为“识别和排除”的核心,免疫系统则是整个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一基本框架后, 让学生在学习免疫学的基础知识都紧紧围绕这一框架来展开, 从开始就了解免疫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使局部知识与整体相联系。在每次新课的导课过程中, 都让同学重温这一系统的框架, 明白在这个框架中已经学习了什么、将要学习什么、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已经学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将要学习的内容在整个免疫学中的位置。这样从整体去阐述局部,再从各部分又回归到整体。那么每次课的内容都不再是孤立的,每一章节都不再单一。有了这样整体思维过程,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3]。

3 三级案例启发式推进教学

医学免疫学许多概念和知识点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难理解性,结合案例的启发式教育在授课时能明显提高学生兴趣。一级案例首先选择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例如学生都知道的预防接种,引入免疫的概念、预防疾病的原理、抗原的性质、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等,再就是注射青霉素之前的皮试,在讲解的过程中多进行引导渐进式提问,例如“针对这一现象,你觉得是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你认为有哪些可能性?”,“请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一现象”或“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看法?”;随着知识的积累,二级案例的选择可以进一步地结合临床,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内容富有特色。例如在讲述“MHC”内容时,先提出器官移植会存在哪些问题,再来帮助学生分析移植排斥出现的原因,即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组织相容性。什么是决定两者间的组织相容性呢?紧接着引入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随即提出了MHC的概念。将基础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利用推进式提问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从现象到本质,将感性认识转换成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第三层次的案例则是目前免疫学最新的技术进展,特别是免疫新技术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如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生物导弹、基因工程疫苗等,以及利用这些技术为临床提供的服务,包括开发新型药物、“免疫”细胞治疗等,特别是在一些众所周知医学难题如控制恶性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艾滋病、延缓衰老等方面发挥作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医学免疫学的积极性随着教学的推进通过三级案例的启发,让学生建立合理知识结构,不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极发展想象力,初步建立科学思维能力[4]。

4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授课效果

针对医学免疫学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内容抽象等特点,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

4.1 多媒体应用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以适应新形式下医学教育的需要成为必然。通过PPT、flash等软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免疫学相关图片、免疫分子结构图模式图、免疫学动画、临床病案等,并结合适量文字,尽量将幻灯内容做得通俗易懂,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归纳总结展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表现力丰富、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等特点。但多媒体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例如板书,即时书写各堂课提纲性内容,并保存到课堂结束,有利于抓住学生学习思路并突出重点、难点;即时书写重要内容、数据及手绘的简图等,例如在讲解免疫球蛋白结构时,在黑板上手绘简图,边绘边讲,当图绘好,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和水解片段就一目了然,这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4.2 拟人化教学

拟人化教学是让语言形象生动起来的重要手段。使用拟人化的方法,不仅易于应用形象思维激起抽象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带来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医学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免疫系统就相当于维护这个国家和谐稳定的军队(免疫防御)、清洁工(免疫自稳)和人民警察(免疫监视);在讲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功能时,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将IgG比作的“主力军”,将IgM比作“先头部队”,将SIgA比作“边防军”。

4.3 充分利用常见物品举例

例如在讲授抗原表位时,以手边的书本、粉笔盒、笔等物品来讲解抗原与抗原表位之间的关系;在讲授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时,教师高举双臂,可将整个人体看作一个免疫球蛋白,两肘关节以前部位就是可变区,其中手掌则是超变区;在讲授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时以“钥匙和锁”的关系来进行举例等。

4.4 制作教学模具

在讲授免疫分子时,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有事倍功半的感觉,仅仅通过语言和平面图总是难以让同学理解结构复杂的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MHC等,而这些内容又直接关系到后续教学内容的理解。根据免疫分子模式制作其立体教学模具,让同学们看得见摸得到。学生看到形象具体的模具胜于教师模糊空洞的说教[5]。

5 多种方式评估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反馈行为,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对教学活动的反应[6]。在《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后,再把学生接受信息的状况,通过课堂提问、单元测验、课间课后交流等多种反馈途径加以掌握,评估教学效果,并调整教学策略和调控教学过程。学生的及时反馈,是教师改进教学的很重要的依据。这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对重要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启发。《医学免疫学》教学课时少、进度快、要求高,评估并反馈教学效果,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真正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教学互长”。

[参考文献]

[1] 高燕,张兰英,邬于川.临床本科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的调查及改革思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348-350.

[2] 许琰,吴虢东,宝福凯. 医学免疫学学习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陈永文,吴玉章.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414-1415.

[4] 张才军,王玲.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181-183.

[5] 尹晓林,盛赞. 浅议如何提高免疫学教学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 16(8):986.

[6] 郑君. 课堂教学反馈行为类型及其实施原则[J]. 当代教育科学,2010, 6(12):40-41.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5篇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双语教学是必然选择。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秋季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并提出要用开出多少完善的双语课作为衡量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1]。我们教研室在吉林大学 “关于实施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的意见”的积极倡导和资助下,在医学七年制教学中,对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双语教学中,由于其语言的变化,使该课程教方与学方的各环节需要有整体的变革:包括教方的教材选用、备课内容、课时安排、讲解方式、考试方式;学方的预习内容、听课方式、复习方法等[2]。因此,探索一套适应时代需要、符合学生实际、利于免疫专业学习的双语教学模式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1 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必须选好合适的教材,否则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在教材的选择上,本着内容难易适当、价格符合学生承受能力的原则。我们先后尝试了三类英文教材:(1)开始为了降低教材的价格,采用自编教材,从原版教材中精选出与中文教材较为相近的章节和内容。几轮使用之后,教员和学生都感到了一些问题,一是自编教材的英文水平肯定与原版教材相差较大,不利于学生英文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二是图表不够丰富和生动,不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2)随后,我们选用了高教出版社影印原版教材“roitt’免疫学基础(roitt’essential immunology)”。该教材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其篇幅较长(100万字),内容较为复杂,这与我们可得到的授课时数相矛盾。(3)最后,在国内现有的原版外文教材和影印教材中选取了科学出版社影印的“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免疫学(instant notes in immunology)”(47万字)作为英文教材,并选用与之相应的中文教材配套使用。这套教材基本解决了以上问题。

经过了几种教材的尝试,选到了合适的教材。合适的原版教材的使用使学生阅读原版教材和原版医学文献的能力大大增强。

2 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计划制定

为了配合双语教学的开展,我们制定了较为科学并符合学生总体英文水平的双语教学大纲。明确了学生学习中必须用英文掌握、理解和了解的内容。探索出了符合双语教学的授课进度和教学课时,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略)

tab.1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hours

3 全英文“医学免疫学”多媒体课件制作

为了进行全英文“医学免疫学”的授课,制备适应所选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是进行双语授课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制作了适应双语教学的全英文“医学免疫学”多媒体课件,其课件的特色为:

(1)完整配套:制作了全套配合所选原版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全英文多媒体课件。理论内容丰富,清晰并有条理的反映了“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清晰生动:课件的制作精良,内容丰富,图片生动,条理清晰。使免疫学比较抽象的专业内容变得生动,易于理解。

(3)把握前沿:及时增添免疫学新进展、新信息。

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全英文“医学免疫学”授课提供了必备的手段,使抽象的专业内容变得生动,有利于弥补对语言表达理解上的障碍。

4 授课方式建立

课堂讲授方式是双语教学中最为困难的环节。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之间英文水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免疫学课程是本学校在医学本科教学中,率先在整个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为此我们试验了多种方式,从中探索出了较为有效的模式。

(1)全英文全程授课方式:在双语教学开展之初,我们首先采用了全英文全程授课。这一方式在40人以内的小班,由于学生的英文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别较小,效果还可以。但随着招生量加大,学生达到200人的大班,这种全程全英文的授课出现了部分学生较难适应、授课知识量降低和学时不够用的现象。

(2)英文与中文比例逐渐增加方式:首先,在开课的前2~3章,主要用中文讲授,强化英语专业词汇;随后,逐渐增加英文讲解比例;最后,在免疫应答之后,由于免疫学基本内容的掌握、词汇的熟悉和英文听力水平的提高,进入全英文授课。经过几轮的实践,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使学生达到了可以听英文讲解来充分掌握免疫学知识量的水平。

5 考试方式的改革

在双语教学中,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原则上应该以测定免疫学知识掌握为主,运用英文的能力为辅。为此,将考试方式进行了“多样化”改革:

(1)闭卷“考试”与开卷“综述”相结合。最后的考卷是测定学生最终掌握和记忆的知识。但在双语教学中,为了锻炼英文阅读、英文思维和英文写作能力,我们让学生在学习了免疫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自己将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应答内容,通过自学进行理解,并用其个性化的方式“综述”出来。结果,在学生们“综述”作业中,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自学能力的提高、写作水平的锻炼和个性思维的展示。

(2)闭卷“考试”中采用英文必答、中英文选答相结合。由于学生之间英文水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我们的考试是以测定免疫学知识掌握为主要目的。如果考卷单纯要求全英文答卷,一些英文基础较差、而免疫学学习很好的同学将无法测定出真实的成绩;但如果全部试题都可以中英文选答,就会失去让学生较为扎实的掌握专业英语的双语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在名词解释和概念性问答的考题中,要求必须用英文回答;而论述性和理解发挥的考题,可用英文回答,也可用中文回答,但中文回答所得分数为英文回答所得分数的80%。

6 结语

经过全方位的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师通过双语教学,带动了自身的专业学习,在完成教学工作过程中,使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大大提高;学生通过免疫学的双语教学,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由于医学免疫学的特点:既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又是与基础、临床各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该课程恰当、有效的双语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各前沿生命科学的关注和学习,而且对后续学科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 彬,樊明文,边 专 et al.牙体牙髓病学双语教学的初步评价 [j].中国高等教育,2002;4(1):54?61.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6篇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学科,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到20世纪中期,医学免疫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学科和免疫技术的发展,免疫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开始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免疫学正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生最难透彻理解的学科。该课程具有基础概念繁多、内容枯燥且抽象、与其他学科结合紧密、知识发展迅速的特点。

2基于建构主义的医学免疫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应用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尝试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细化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解答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拓展提高这几个步骤来实施教学。

2.1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般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这几个特点。情境的选择常常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旧知识、临床病例、实验数据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影像、图片、表格等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免疫应答基本过程的讲授中,用PPT展示免疫应答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根据旧知识填充框架,再补充新知识完善框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学应用的讲授中,我们主要通过图片、影像展现临床病例来创设情境。

2.2细化教学目标提出问题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如在学生感冒后没有吃药而感冒自愈这个情境下,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吃药感冒也会好?这种抵抗力是免疫力吗?免疫力是怎么产生的?由此引发学生对免疫概念的探究式学习。如在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念的讲解中,我们根据骨髓移植的案例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谁可能给病人捐骨髓?谁最有可能给病人捐骨髓?为什么?如果一直不能配型成功,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病人吗?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讲授、书本、网络、实验数据等的分析讨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探究协作学习。如在过敏反应的讲授中我们创设了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吃海鲜后肚子痛且有皮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过敏?新生儿和儿童初次注射青霉素是否需要进行皮试?青霉素皮试有风险吗?皮试阴性是不是表示注射青霉素很安全?怎样预防和治疗过敏?发生过敏性休克怎么办?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查找相关书本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我们还留下课后讨论病例:某医院注射室有病人在等候注射时突然晕倒,抬至急诊室未来得及采取抢救措施病人已经死亡。经尸体解剖,病人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有较多渗出液。提出问题:该病人可能的死亡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协作探究。

2.4解答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化教学强调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对问题的解答过程是检验学生知识建构是否成功的依据,也是衡量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2.5拓展提高

我们尝试让有学习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指导其他学生编辑健康教育资料及查阅文献等,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拓展提高的目的。

3医学免疫学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

从2007年起我们开始探讨医学免疫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到现在逐步完善医学免疫学的信息化教学,我校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学生成绩的考核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占40%,其中实验占20%,评价依据是实验报告和学生互评,课堂成绩占20%,评价依据是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另一部分是考试成绩,占60%,采用闭卷形式,从题库抽取题目。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展医学免疫学的信息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更好地理解后基因组时代免疫学的发展,为学生学习临床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PBL;医学免疫学;教学评估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主要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方法。但是,由于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知识抽象,概念多,前后内容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与其他的基础医学课程如医学遗传学、医学微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病理学联系紧密,而且与临床的皮肤性病学、肿瘤学、传染病学和内科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因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和技能对于临床实践意义重大,故而是医学院校学生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

我国传统教学采用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和主导,而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在课堂灌输的知识和体系。这种教学方式长期是我国教学的主流模式,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以若干个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的一种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某些方面的不足。鉴于此,我们在本校2012级中医临床7年制1班引入了这种教学模式,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和评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校2012级中医临床七年制2个班级。其中1班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引入了PBL方式教学模式,2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对照组。

⒉研究方法

PBL教学实验班首先由教师系统讲授几章医学免疫学基础知识,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引入5-6个与医学免疫学相关的临床综合性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学生协同自主学习,分工协作查找相关文献,给出每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答案,并制作成PPT课件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和汇报,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打分。对照组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本门课程结束后4周采用同一份医学免疫学试卷进行考试,制订好参考答案后由教研室其他教师进行阅卷工作,阅卷结束后我们对试卷及考试成绩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分析。

二、结果

医学免疫学试卷卷面满分100分,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实验班和对照班级最终考试成绩和得分都呈正态分布,但是各个分数段的人数分布有差异,结果如下所述。

1.试卷综合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知识面涵盖了《医学免疫学》教材12个章节所有内容,题量适中,题型合理,难度中等。通过对试卷的系统分析和统计,计算出各个题型相应的得分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2012级中医临床七年制1班和2班医学免疫学考试试卷

[题型\&分值\&平均得分率\&实验组\&对照组\&名词解释\&15\&13\&12\&单项选择题\&25\&23\&21\&多项选择题\&20\&16\&10\&填空题\&10\&8\&7\&简答题\&20\&18\&15\&案例分析题\&10\&8\&4\&合计\&100\&86\&69\&] 注:平均得分率=该题目所有学生得分综合/学生总人数

综合分析表1的结果,实验班级的平均成绩好于对照班级,从试卷具体题型的完成情况来看,实验班级学生的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得分率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班级。

2.考试成绩对比

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学生人数各为43人,总人数为86人。在课程结束后均参加了闭卷考试,无人缺考。对原始考试成绩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图中显示,实验班级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级,80-89分数段人数也较对照班级多,并且不及格人数为0;而对照班级大部分学生得分都位于70-79分数段,90分以上的仅有2人,考试成绩明显要较实验班级差。

三、讨论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PBL教学模式的实践,同样的一套试题,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得分率有明显差别,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这些综合性不强的题型两个班级的得分率相差不大,但是在综合性比较强的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就出现了较大的分差,尤其是综合性最强的案例分析题,两组的分值相差是最大的。从最终的各分数段学生人数来看,实验班级90分以上人数远多于对照班级,得分在80~89分之间的也远多于对照班级。

由此可推断,PBL教学模式是将典型的问题引入学生的学习,学生要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解决这个问题,无形之中就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和获取大量的课外知识,而学生在搜集这些课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方能解决问题。

而在PBL教学过程中引入的综合案例往往是多个学科的结合和知识渗透,一些案例与临床联系紧密。因此,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医学免疫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于学习其他课程,特别是临床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自觉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临床意义。

通过PBL的教学实践与实施,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查找资料和获取相关知识,与小组成员一起完成搜寻文献资料的任务;自己动手制作针对案例的PPT汇报课件,自己上台阐述观点。通过这个过程的自我学习,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使用PPT等软件、克服害羞胆怯心理以及与同伴开展团结合作的能力。因此,PBL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

但是,我们在实施医学免疫学PBL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水平和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医学背景知识,要对医学相关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比较熟悉,而我校由于各种原因,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很多都没有医学背景知识,这影响了医学免疫学在全校的推广,这就需要从事医学免疫学PBL教学的教师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二是部分学生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太适应,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参与度也不够;三是教材的局限性,我们目前使用的是传统模式的《医学免疫学》教材,与PBL教学模式不相适应,这给我们的PBL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曾常茜.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93-1195.

[2]黄亚玲,刘亚玲,彭义香,等.中国学生应用PBL学习方法可行性论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3-4.

[3]谭海珠,杨锦华.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05(5):48-50.

[4]叶湘漓,雷立芳.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3):34-35.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资助项目(NO.15);湖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资助项目(NO.48);湖南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资助项目(NO.1);2011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JJ3106);2012年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NO.201209);2012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NO.201210541015)、2012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NO.197);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探讨中医药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NO.229);2014年湖南省卫生厅科研资助项目(可稳定遗传的转EGFP基因的日本血吸虫株的建立)。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8篇

医学免疫学处于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其内涵丰富,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整体性非常强,各章节之间联系密切,所以,在讲授每一章内容时,都会涉及到其他章节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第一章“抗原”时,必然会涉及到抗体、MHC、免疫细胞等后面章节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讲都是陌生的,往往难以接受。此外,医学免疫学向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发展迅速,如:新的细胞亚群的分类、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物以及不同亚类细胞的功能、T细胞、B细胞活化时所涉及到信号转导通路等,这些都加大了理解和学习的难度。

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较多,而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所以各门课程的学时有限,且安排相对集中,在学习完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这两门专业基础课之后,就直接进入医学免疫学的学习。由于医学基础知识了解较少,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的认识仍处于大体和细胞水平,对分子水平的知识了解更少,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总之,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上,所面临的理解难度大和学生基础差、授课内容多和课时紧张等多方面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如何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医学免疫学知识是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

1上好第一堂课——绪论

对于很多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将学科各发展阶段的主要事件、成就罗列出来,平铺直叙,泛泛而谈,久而久之导致大多数学生误认为绪论无实质内容,无关紧要。但是,根据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与后续章节相比,绪论一章的意义更为重要:首先它是对医学生新学一门课程的思想总动员,更重要的是它在课程结构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在第一节课的讲述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魅力显然十分重要。

通过深入的教学研讨,我们对“绪论”的讲授进行了改进。首先,重点、清晰地阐明三个基本问题,即: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它,以及如何学习医学免疫学?在讲述过程中,我们以古老的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现今的各种疫苗接种、以及20世纪末的艾滋病(AIDS)和2003年触目惊心的非典流行为例,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医学免疫学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好医学免疫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跟随老师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医学免疫学世界的浓厚兴趣,为今后的理论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医学免疫学系统性非常强、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我们通过第一堂课的讲授还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抗原刺激机体后,免疫系统被逐级活化,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大致过程,即整个医学免疫学的知识框架;同时留下无数个“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逐步展开的后续章节中有针对性地学习。

2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2.1运用启发式教学

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难懂,照本宣科往往索然无味、效果欠佳,而传统的以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创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们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1.1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形象贴切的比喻则可以帮助

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如在教学中,我们把免疫系统比喻成军队,把细菌、病毒比喻成入侵的敌人,免疫细胞比喻成战士,这样有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再例如,在讲解免疫三大功能这个重点内容时,同样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免疫系统的第一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它的任务是阻止外来微生物侵入机体,这一任务类似于国家军队保卫祖国,防止外国入侵;第二大功能是免疫稳定,它的任务是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和衰老的细胞,此功能相当于清洁工;第三大功能是免疫监视,它的任务是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此功能就像公安局负责侦破各种刑事犯罪分子。通过这种生动的比喻来进行简单的讲解,往往比长篇累牍的阐释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2.1.2适当联系临床内容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

的桥梁学科,它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通过联系一些常见的疾病类型,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讲到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而肿瘤细胞不表达或表达极低密度的共刺激分子,这样不能有效地激发机体的T细胞免疫应答。如果将B7等共刺激分子基因转染如肿瘤细胞,即可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有效地激发机体的T细胞免疫应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此类基因修饰疫苗,对清除微小转移瘤,预防肿瘤复发有较好的疗效。将理论知识临床现象结合,有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将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帮助对医学免疫学理论作深刻理解。

2.2突出重点和难点,减少各学科之间的重复内容

由于医学免疫学的内容纷繁复杂而理论教学课时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的取舍。在保持学科理论完整性的前提下精简讲授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及最新进展,对于其他课程讲过的内容,可以一略而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有限的学时内,使理论课授课内容涵盖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生理功能等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2.3强化创新意识

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还要尝试着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或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医学免疫学及相关知识的新进展,有意识地鼓励、启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如在讲授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制备艾滋病的检测试剂盒,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4采用赏识教育方法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他们每前进一步,要及时真诚地表扬他们,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以此作为推动学习的动力,从而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3.1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作为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日益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我们摆脱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把许多复杂的理论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把抽象的过程简单化。这样,不但能够扩充课堂知识信息量,节约教学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医学免疫学教学课时紧,教学难度大,理论性较强,多媒体技术在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和融会贯通方面,能达到其它任何讲解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特殊教学效果[4]。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制备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在美感上征服学生,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Flas也常常被引入教学中,例如:在讲授补体部分内容时,采用动画形式演示补体激活的级联过程,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补体知识。虽然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实践帮助很多,但也不能过分地依赖多媒体,传统的黑板在教学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很快,学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因此结合板书,将本课的重点随着课程的讲解一步一步写到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所讲的内容起到—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3.2做好归纳总结

在每堂课结束之前,就所学内容给学生进行言简意赅的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明确重点,加深印象,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例如,多种免疫分子(如补体、TNF、穿孔素、颗粒酶以及Fas与FasL等)都具有细胞毒作用,但它们杀伤靶细胞的机制各异:补体活化后在细胞表面形成MAC,引起靶细胞溶解;TNF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导致靶细胞坏死或凋亡;Fas与FasL结合导致Fas阳性细胞凋亡;穿孔素引起靶细胞溶解破坏;颗粒酶可激活靶细胞内切酶系统,使其DNA断裂引起靶细胞凋亡。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使其融会贯通,促进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增强师生交流,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大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所以师生交流除了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课外的交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一种在线式互动教学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程。因此,我们建立了医学免疫学网络课堂,设置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教师答疑、网上讨论等几个模块,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环境,便于学生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这种具有“互动性、实时性、生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4结论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新模式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免疫学具有知识性强、抽象理论多、内容繁杂的特点,因此怎样把这门枯燥难懂的理论课变得轻松易学,就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模式,同时也应及时总结思考。

一、研究对象

选择本校药学专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每年级选择2个班级进行新模式教学,其他班级采取传统教学方法。

二、研究方法

教学大纲的重新编写。编写实用性、针对性强的高质量学习指导,完善考试题库,考试制度以配合该学科的教学。优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一方面跟踪浏览各大院校的教学改革历程,另一方面完善本校的教学学习交流网站,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文献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讨论式教学

医学免疫学中对于信号通路,抗原抗体结合等许多知识点描述让人感到抽象、难懂。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常会提出许多他们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困惑。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我们提出课后问题讨论的模式。每堂课结束后,学生对难以理解的或者想进一步了解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并在下堂课中和教师一起讨论。这种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免疫球蛋白”这章结束后,集体讨论:“为什么说IgG是机体内主要的抗感染抗体”。通过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知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解答、讨论这些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好地延伸掌握。

2.教学倒置模式

这个“倒置”是说让学生改变身份,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为了加强学生对“超敏反应”内容的理解,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一组都做好PPT,上台讲解这章的内容并回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从查阅资料到融入理解完整的制作PPT,再到连贯性的讲解,使学生真正地体会教师的思想,引起学生兴趣,增强记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效率,有利于学生将成功的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提高解决一些书本上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进实验课教学改革后的实验安排包括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是为了验证理论,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复杂抽象、难懂又不易记忆的医学免疫学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实验技术及相关的检测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往的实验课教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实验中同时应用几种简单的实验技术,这种强调传授知识的思路能起到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但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略显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开发与提高。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开设了实用性和发散性强的实验课程,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与此同时,我们对科研兴趣高的同学定期开设科研小实验,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为主,通过文献检索、教师集中辅导、分组安排实验、学生实验操作、师生讨论总结、学生撰写科研报告及总结,使学生提高探索的兴趣。实验流程例如分离免疫细胞、检测表面标志物及其功能性检测的系统性实验。学生首先学习如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学习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表面CD抗原,接下来采用T细胞/B细胞增殖试验、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溶血空斑试验等检测免疫细胞功能。连贯性实验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细胞分离、表面标志检测及其功能检测,从形态上观察细胞以及细胞鉴定的重要性。更有利于把所学的理论寓于实践,又能将大量的实验体会升华为理性认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大大增强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三、反馈调查

反馈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作为研究对象班级有35%的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创新力。15%的学生认为通过新的课改可以提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理解,而且有48%的学生认为对本学科的学习有极大帮助,从调查结果可以总结出:该教学模式获得了大部分学生的赞同和肯定,并对学生有所帮助。

四、讨论

通过对医学免疫学实验和理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完成了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和网络平台的建设。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目的是相同的,即为了使教学课程更利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理解力,以及对新知识的分析和延伸能力。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在传统教学模式情况下,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有限的教学资源支撑教学需求,顺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潮流,符合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德平、田野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76-277

2.林巧爱,薛向阳,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07-408

3.柳忠辉,台桂香,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所引发的公共实验课教材改革的思考[J],中国教育理论杂志,2003,27:53

4.王轶楠,柳忠辉,医学免疫学本科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8):1343-1344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03-02

医学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临床医学、药学和护理学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因为其理论逻辑性极强,内容相对抽象,知识结构庞杂繁复,学生首次接触时均感到免疫学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而双语教学的应用,为高等医学院校师生掌握、传播和交流医学免疫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国家教育部要求医科类高等院校双语授课的课程比例应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目前,全国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都开展了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部分院校开始了临床医学课程的双语教学。[1]国内外的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潜质,能够使学生用两种语言思考和交流。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双语教学成为促使高等医学院校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双语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实施仍处于试验性阶段,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需要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本文就本教研室开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实践谈了一些体会。

一、教师备课教材的选用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大多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慰峰教授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作为中文版教材。我们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参考的英文原版教材包括:Abul K.Abbas和Andrew H.Lichtman主编的《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Charles A.Janeway等主编的《Immunobiology》以及Richard A.Goldsby等主编的《Kuby Immunology》。它们是西方国家高等医学院校采用的经典教材,也是国际公认的具有影响力的免疫学教材。这些教材虽然彼此之间在内容及编排上不尽相同,但均整合了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进展,信息量非常大。教材编写者用原汁原味、文法优美的英语对专业知识作出清晰准确、深入浅出的描述,而且重要的理论均有翔实的实验方法及研究过程的介绍。这些英文版教材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运用大量的照片和彩色图解,将免疫学理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我们的备课变得轻松。例如:B淋巴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是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其中辅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辅助作用是重点内容,整个辅助的过程涉及很多的免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些相互作用具有时间顺序。如果整个过程只有相应的文字叙述,则不易理解。《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中用简单的四幅图将此过程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尽管双语教学的备课远较纯汉语教学工作量大得多,但由于使用了这些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并没有感到枯燥和繁杂,而是饶有兴趣,免疫学专业知识增长的同时,专业英语水平及授课效果均明显提高。

二、国外优秀的免疫学杂志是备课教材的必要补充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成果经过专家的筛选、整理、编制成书,再出版发行,整个过程要花上多年,在学生开始使用时,有的观点已不够确切。[2]因此查阅近期出版的优秀的免疫学杂志是授课教师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参考的期刊包括: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Science,Trends in Immunology,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Immunit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等。我们将所阅读的文献及时总结,定期在教研室开展学术交流,营造了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的同时提高了教研室整体教学和学术水平。

三、学生教材的选用

教材是教和学的重要依据。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及早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不宜普及。学生用书多采用自编教材。我们教研室以《Basic Immunology》为蓝本,自编教材《Outline of Immunology》。本教材共12章,前9章为基础免疫的内容,先概述免疫学的基本内容,接下来介绍固有免疫,其后的内容是适应性免疫及免疫耐受;后3章是临床免疫的内容,涉及肿瘤和移植免疫、超敏反应和免疫缺陷。这本自编教材将免疫学的主要内容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使免疫学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辅助学生理解手中的汉语教材。但由于该教材文字表述较少,不能单独作为学生用教材,我们为学生提供了电子版本的英文原版教材,他们课下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

四、注重教学策略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1.师生双方都明确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我们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帮助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培养英语思维和交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主导作用,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要有接受新知识、接受新挑战的信心,在肯定他们有能力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对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尽管免疫学的专业英语词汇相对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要简单的多,但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学生有思想顾虑很正常。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做好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和学的任务。

2.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充分利用双语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免疫学相关知识专业。例如:医学免疫学概论中首先介绍的就是免疫的概念,我们在多媒体课件的一张幻灯上同时给出两段关于免疫的描述。一个是汉语教材上的概念:免疫(immunity)即通常所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另一个是《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中的一段叙述:In a broader sense,immunity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foreign substances,including microbes or molecules。讲解该概念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将此段英语论述念给学生听,或是单纯的汉译英,而是解释:在将学生可能不懂的个别的英文单词解释后,重点强调ability这个单词,这样使学生们理解免疫是一种能力,进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文教材中免疫的内涵。

3.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为医学免疫学的授课提供了必备的手段,课件中内常加入英文图片和教学动画,使其内容丰富,并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从而可以使免疫学比较抽象的专业内容变得易于理解。但需注意,不同教材对于同一种免疫细胞、膜表面分子或者相同的免疫应答过程的表示方法往往不尽相同。例如,辅T淋巴细胞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中用桔红色表示,而在《Immunobiology》中则用蓝色表示,所以为了方便学生在课上很快接受教学内容,课件选用的图片或者动画最好出自同一本国外原版教材。

4.根据学生情况,双语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加英文比例。学生在开始阶段的学习中逐渐熟悉了抗原、抗体、免疫分子及细胞等医学免疫学基本内容的英文术语及表述,在学内容免疫应答时,便可以接受大比例英文的授课,并能理解所学的知识。

五、学生反馈意见的收集

授课一段时间后通过与学生座谈,同时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以及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授课进度、方法及内容的难易度进行了及时调整。总之,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完善,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去探索和实践。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携手前进,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春红,李涛,王亮.综合性大学医学双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5,4(4):247-249.

[2]诸葛毅,俎德玲.高等医学教育英文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的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36-39.

基金项目:滨州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0847)。

上一篇:二维动画范文 下一篇:动漫人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