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统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15:22:14

银行统计论文

银行统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统计工作为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商业银行统计数据的内容比较全面,包括存款情况、贷款情况、理财业务、保险等各项业务,既能够反映某方面业务的办理情况,也能够反映全行的经营情况,通过各方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领导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制订计划并实施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统计信息对业务经营管理起着控制、调节作用

统计信息汇总全行各项业务的经营情况,通过数字方式和综合分析形式广泛地被利用,是一种价值很高的经济信息。统计工作贯穿于全行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可以体现全行业务经营的情况,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可以适时地提醒和监督业务经营中各个环节不断调整和改进,对领导下达控制和调节指令,保证业务正常运营起着参谋作用。

(三)统计信息对业务经营管理的科学指导作用

统计信息是以数据报表形式反映业务的发展规划、办理情况等全过程的,是全行经营成果的数字体现。现在金融业竞争比较激励,相互间通过研发新业务,开办新产品等方式抢占市场,争取客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了解他行的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来制订本行的业务发展规划,提高自已的竞争力。因此,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对业务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商业银行统计管理工作现状

过去商业银行的统计工作缺少专项的管理制度,填报部门众多,相互间缺少沟通,对统计工作只是敷衍了事。目前商业银行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管理,并遵循“统一管理、相互协作、高效有序、及时准确”的管理原则。成立了统计工作的管理部门,使统计数据做到“统一管理,统一上报,口径规范,保质保量”。各专业部门间能够做到“分工协作,各司其责”,并能严格落实监管部门对统计工作的管理要求,使统计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成立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统计信息工作,成立了专门的数据统计部门,配备了专业的统计人员,负责统计信息的管理工作,使数据能够“统一采集、统一填报、统一报送”,实行全行数据的大集中,使统计工作得到高效有序地进行。一些行制定了《统计工作部门职责》、《统计信息工作岗位流程》等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对统计信息工作的部门职责和岗位操作流程进行详细的要求,并对全部报表进行梳理,将报表填报工作细化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规范全行统计报表的操作流程。

(二)实行考核通报机制,责权分明

一些商业银行先后下发了《报表奖励制度》、《报表责任追究制度》等一些激励机制,对统计制度的执行,对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等情况实行百分制考核,明确统计报表的质量和效率与业务绩效挂钩,并对统计工作实行按季通报,全年总评。对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错报、迟报、漏报等一些问题,根据程度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问题出现一次的,对报表主责任人和主管行长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处理,问题出现两次,对报表主责任人和主管行长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和罚款处理,问题出现三次的,视不同程度给予待岗或停职检查处理;对准确、及时完成统计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年终时给予奖励。奖惩措施的出台,充分调动了统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统计人员的责任心。

(三)信息与数据共享,报表实行科学化、系统化

为做好统计报表的报送工作,一些商业银行开发了综合报表系统,并与会计核心系统、信贷管理系统进行对接,达到几个系统数据共享,根据内部管理、外部监管需要自定义统计报表,简化统计程序,有效地提高统计数据的上报效率和质量。报表系统通过录入、计算、补录、归集、整理、上传、校验等程序将各类数据元素转化为统计报表,并根据内部管理、外部监管检查的要求及时修订统计内容和计算公式,使统计数据随时适应管理部门的统计需要。

(四)定期排查,强化管理

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总行定期、不定期的对统计数据按业务条线进行检查,检查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手工采集数据是否建立完备的电子台帐,统计档案是否规范等。年底会同相关业务部室,采用现场和非现场相结合的检查的方式,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展开全面检查,包括数据的归类和采集加工等各个填报流程进行系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彻底杜绝隐患发生。

三、统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

商业银行的统计报表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信贷类,财务类,风险类等等,报表的报送部门比较多,包括内部统计使用,人行的统计报表,银监局的统计报表,统计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所以更是要求统计报表及时、准确、完整。而各支行的统计人员多为兼职,更没有按统计要求配备报表的复核人员,所以造成一方面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另一方面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准确和严肃性。

(二)统计台帐不完善,造成统计数据没有足够的依据

银行的统计报表中涉及大量的信贷报表,信贷的很多数据从电算化系统中无法采集,只能依赖手工台帐进行统计。为适应监管部门的检查及各项统计内容的需要,需要各支行建立完备的统计台帐,做到帐实相符,但是有的支行建立的台帐内容不健全。

(三)统计数据基础源的准确和完整性需要加强

我行的统计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来源于会计的核心系统、信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数据源的准确和完整至关重要。但是系统的操作人员在数据录入时往往只录入了重要信息,对一些小项或不是必填项往往忽略不填,造成数据从源头就已经缺失。例如:房地产贷款借款用途划分,大中小微型企业的归类等,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导致系统数据的产生误差。

(四)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严格执行统计规章制度

统计人员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质量和严肃性。统计队伍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加之对统计人员日常继续学习、知识更新管理的弱化,使基层的统计人员对统计的基本知识,统计规章熟视无睹,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四、加强统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

商业银行应确定专门的统计业务部门,编制自身的统计管理制度。一要尽快实现统计数据集中管理,使数据做到“一口出”;二要合理配备统计业务专职人员,并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管理办法、目标任务,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三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与检查,督促各支行严格执行统计制度把好统计源头的质量关,全面提升数据源的质量。

(二)加强审核,层层把关

对经过统计加工形成的数据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层层把关,坚持A、B角互审,手工审核与电脑审核相结合,部门之间互相审核与专人审核相结合,从“出口”上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于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统计情况进行评比和通报,鞭策和激励统计人员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三)提升统计分析服务功能

统计部门要及时与相关各业务部门沟通,积极配合业务部门进行数据跟踪分析统计报表的连续性、可比性、变化性,并对数据变化较大的要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及时核实情况,掌握变化原因,不断完善统计分析内容,为全行提供全面、详实的统计信息服务。

(四)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对统计工作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既精通统计业务,又要及时了解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学习业务知识,提高统计分析能力。通过采用出门学习、本行集中培训、在岗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全面提升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打造一支过硬的统计队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银行统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统计;制度;问题;对策

基层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其业务范围比邮政储汇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业务品种也增多,功能进一步增强。但是,金融统计业务仍按照原邮政储汇局体制下的统计制度执行,加之,基层分支机构统计基础管理薄弱,统计队伍素质极低,导致基层邮政储蓄银行金融数据难以准确、完整统计,进而影响全辖汇总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应尽快予以修订完善。

一、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报表由财务会计部门的人员兼职报送,没有专门负责统计的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更没有制定金融统计及相关的职责制度,会计人员对金融统计制度不了解,很难保证邮政储蓄银行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全辖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

2.信贷报表未按“全科目”数据报送。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报表模式仍按邮政储汇局体制报送,向人民银行报送的数据主要是储蓄存款、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暂收款、短期贷款等项指标,而其损益类指标一直未纳入金融统计“全科目”数据统计中,导致全辖金融统计报表数据不全、不真实。

3.报表对转人行项目归属不准。会计人员由于不熟悉统计项目,对一些统计项目只凭自己的理解,存在报数不准的现象。如邮政储蓄银行陆续开始办理小额存单质押贷款业务。据调查,对此项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只是其内部对业务量及相关内容进行统计,而在向人行上报的人民币信贷统计报表中只在“短期贷款”中填入数据,而细分项目中随意填报,有的全部报入“农业贷款”中,有的报入“其他短期贷款”项下“个体户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中,也有的报入“个人消费贷款”中,一种贷款归属不一致,致使邮政储蓄银行报表中反映的数据与实际不符。

4.邮政储蓄银行不报现金业务报表。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一直未向人行报送现金报表,它的现金业务由其开户行进行统计代报。据调查,开户行将邮政储蓄银行存取的现金业务全部统计入该银行现金报表中的“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中。而实际上邮政储蓄银行的现金收支业务除涉及储蓄存款收入、储蓄存款支出外,还有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收入、城乡个体经营收入、居民归还贷款收入、汇兑收入(支出)等项目,将以上数据一概归入“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造成金融系统现金收支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5.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电子化管理簿弱。基层邮政储蓄银行从未开发金融统计系统软件,更没有与人行转换的统计系统,向人行报数以手工操作为主,数据准确性较差。据了解,基层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数据需向四个系统(即公司业务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小额信贷业务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中查询取数,而且部分数据还直接查不到,需向省行询问查询得到,如短期贷款项下的明细贷款项目及委托存款及投资基金必须从省行系统中取据,然后手工录入人行系统报送,因此准确性很差。

二、完善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的建议

1.加强邮政储蓄银行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基础管理。邮政储蓄银行应确定专门的统计业务部门,编制自身的金融统计制度。一要尽快实现统计数据归口管理;二要合理配备统计业务专职人员,并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三要提高统计操作的电子化程度。尽快开发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完成与人民银行统计系统的电子接口,实现全科目数据电子接收。四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与检查,提升统计工作整体水平。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邮政储蓄银行的统计工作真正达到全面、及时、准确的要求。

2.修订邮政储蓄银行人民币信贷全科目统计指标,确保邮政储蓄银行各项业务真实统计。第一,在邮政储蓄银行全科目统计指标“其他短期贷款”和“其他中长期贷款”项目下增设“短期质押贷款”和“中长期质押贷款”指标,要求邮政储蓄质押贷款业务先按期限统计在相应项目中,再按用途分类归属到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项目下,对个人消费贷款再按用途进一步细分;第二,将其损益类报表数据纳入相应的信贷收支统计表中。

3.邮政储蓄银行应按照现行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统计办法,单独编制报送现金收支统计报表。随着邮政储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其现金收支渠道越来越广泛,所以应按照人民银行的《现金收支统计制度》对其相关现金业务进行逐笔登记、归属,并且要单独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现金收支统计报表,不能再由其开户的商业银行代报,以实现邮政储蓄银行现金业务的准确、全面统计。

银行统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统计;制度;问题;对策

基层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其业务范围比邮政储汇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业务品种也增多,功能进一步增强。但是,金融统计业务仍按照原邮政储汇局体制下的统计制度执行,加之,基层分支机构统计基础管理薄弱,统计队伍素质极低,导致基层邮政储蓄银行金融数据难以准确、完整统计,进而影响全辖汇总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应尽快予以修订完善。

一、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报表由财务会计部门的人员兼职报送,没有专门负责统计的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更没有制定金融统计及相关的职责制度,会计人员对金融统计制度不了解,很难保证邮政储蓄银行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全辖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

2.信贷报表未按“全科目”数据报送。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报表模式仍按邮政储汇局体制报送,向人民银行报送的数据主要是储蓄存款、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暂收款、短期贷款等项指标,而其损益类指标一直未纳入金融统计“全科目”数据统计中,导致全辖金融统计报表数据不全、不真实。

3.报表对转人行项目归属不准。会计人员由于不熟悉统计项目,对一些统计项目只凭自己的理解,存在报数不准的现象。如邮政储蓄银行陆续开始办理小额存单质押贷款业务。据调查,对此项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只是其内部对业务量及相关内容进行统计,而在向人行上报的人民币信贷统计报表中只在“短期贷款”中填入数据,而细分项目中随意填报,有的全部报入“农业贷款”中,有的报入“其他短期贷款”项下“个体户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中,也有的报入“个人消费贷款”中,一种贷款归属不一致,致使邮政储蓄银行报表中反映的数据与实际不符。

4.邮政储蓄银行不报现金业务报表。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一直未向人行报送现金报表,它的现金业务由其开户行进行统计代报。据调查,开户行将邮政储蓄银行存取的现金业务全部统计入该银行现金报表中的“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中。而实际上邮政储蓄银行的现金收支业务除涉及储蓄存款收入、储蓄存款支出外,还有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收入、城乡个体经营收入、居民归还贷款收入、汇兑收入(支出)等项目,将以上数据一概归入“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造成金融系统现金收支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5.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电子化管理簿弱。基层邮政储蓄银行从未开发金融统计系统软件,更没有与人行转换的统计系统,向人行报数以手工操作为主,数据准确性较差。据了解,基层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数据需向四个系统(即公司业务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小额信贷业务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中查询取数,而且部分数据还直接查不到,需向省行询问查询得到,如短期贷款项下的明细贷款项目及委托存款及投资基金必须从省行系统中取据,然后手工录入人行系统报送,因此准确性很差二、完善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的建议

1.加强邮政储蓄银行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基础管理。邮政储蓄银行应确定专门的统计业务部门,编制自身的金融统计制度。一要尽快实现统计数据归口管理;二要合理配备统计业务专职人员,并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三要提高统计操作的电子化程度。尽快开发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完成与人民银行统计系统的电子接口,实现全科目数据电子接收。四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与检查,提升统计工作整体水平。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邮政储蓄银行的统计工作真正达到全面、及时、准确的要求。

2.修订邮政储蓄银行人民币信贷全科目统计指标,确保邮政储蓄银行各项业务真实统计。第一,在邮政储蓄银行全科目统计指标“其他短期贷款”和“其他中长期贷款”项目下增设“短期质押贷款”和“中长期质押贷款”指标,要求邮政储蓄质押贷款业务先按期限统计在相应项目中,再按用途分类归属到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项目下,对个人消费贷款再按用途进一步细分;第二,将其损益类报表数据纳入相应的信贷收支统计表中。

3.邮政储蓄银行应按照现行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统计办法,单独编制报送现金收支统计报表。随着邮政储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其现金收支渠道越来越广泛,所以应按照人民银行的《现金收支统计制度》对其相关现金业务进行逐笔登记、归属,并且要单独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现金收支统计报表,不能再由其开户的商业银行代报,以实现邮政储蓄银行现金业务的准确、全面统计。

银行统计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邮政储蓄银行没有设置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长期以来,邮政储汇局只是邮政局的一个内设部门,不是一个法人机构,邮政储汇局的会计和统计数据都要并入邮政局的大账当中,因此邮政储汇局没有专门的统计部门,也不设统计岗位,统计数据都是由会计人员兼职报送,但兼职人员无全科目上报金融统计数据的工作经验,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

2.基层邮政储蓄银行仍然处于手工报表状态,没有自己的金融统计程序和数据传输网络。从1986年开始,邮政储蓄机构一直处于手工填报、手工汇总和手工上报的状态,即使是2004年起建立了邮政储蓄“全科目”报送统计制度,这种状况也没有根本改观。再者,从数据报送方式上看,基层邮政储蓄机构由于没有建立与上级机构和与人民银行的纵向和横向统计数据传输网络,统计数据只能通过电话和传真等原始的报送方式报送。

3.邮政储蓄银行会计、信贷等部门信息系统滞后,无法满足“全科目”报送统计制度要求。金融统计是以会计科目和信贷等各类账户信息为基础的全面统计,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类统计报表。在邮政储蓄机构一直没有根据“全科目”统计报送制度建立相应的会计科目和信贷等相关的各类账户信息,使得邮政储蓄统计无法获得全面完整的各类相关信息,这也是邮政储蓄“全科目”统计报送无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4.信贷“全科目”上报统计指标体系不完整,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邮储机构的信贷业务开展情况。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初,优先开展稳健经营低风险资产业务,并逐步开展各项资产负债业务。但目前,邮政储蓄银行信贷“全科目”统计指标中只对储蓄、同业存款和应收款项等少数几个指标有所反映,其他业务都通过“其他流动资产项目”轧平,不能全面反映邮政储蓄银行的各项业务。现以各基层邮政储蓄银行已经开展的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为例,据调查,基层邮政储蓄机构报送统计数据时将其归入“其他流动资产”科目,而没有按照贷款用途归入农户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贷款科目,从而造成地区贷款统计数据缺失。

另外,由于邮储银行已经开展了贷款业务,因此邮储银行应及时报送累放累收统计报表。因为累放累收统计数据更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银行贷款的发放、收回和周转等流量变动情况。但是邮储机构从2006年试点开展贷款业务以来,累放累收统计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导致此项数据漏报。

5.现金收支统计一直没有纳入人民银行金融统计体系当中,影响地区现金收支统计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据调查,邮政储蓄机构从1999年开始采集现金收支统计数据,但是采集来的现金收支统计数据只报送给其上级邮政储蓄机构,从来没有报送给人民银行。但是,由于邮政储蓄机构与人民银行及其他银行有现金调缴款往来业务,为保证辖区的投放回笼数据准确,各地区人民银行不得不将邮储机构调缴款的发生数据虚拟填报到人民银行现金收支统计报表中,并且用储蓄存款收入、储蓄存款支出等项目进行调平。这样虽然保证了辖区的投放回笼数据是准确的,但是储蓄存款收入、支出,汇兑收入、支出等现金外部统计项目不是完整和准确的。

6.中间业务统计制度没有建立,不能全面反映邮储机构的中间业务开展情况。在邮储银行成立之后,邮储银行除了开展传统的代收代付业务以外,还将开展承销发行、兑付政府债券、代销开放式基金、保管箱服务等业务。但是邮储机构始终没有建立中间业务统计制度,不能全面反映邮储机构的中间业务开展情况。

7.银行监管统计没有建立,影响对经营风险的评估和判断。邮储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银行。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将与其他银行一样,在机构、业务和高管人员等方面依法纳入银行监管体系,并实行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审慎监管。银行监管统计是监管部门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邮储银行刚刚成立,内部控制制度正在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没有成型,因此相应的银行监管统计自然也没有建立。

完善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体系的建议

1.建立完备的金融统计管理制度和办法。完备的制度是做好金融统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邮储银行应依据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本系统金融统计制度和办法,领导和管理本系统金融统计工作。金融统计制度和办法应包括金融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金融统计部门的职责、统计人员的配备与职责、统计考核评比、统计监督和统计检查等方面内容。

2.配备符合要求的专职统计人员。为高质高效地完成统计业务,必须改变目前邮储机构统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任的状况。同时,配备的统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必要的会计和统计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统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培训,未经岗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3.建立一套完整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满足各方面的业务需要。邮储银行要在满足上报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的统计数据和报表需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管理需求,建立一套涵盖信贷业务统计、贷款累放累收业务统计、现金收支业务统计、中间业务统计和监管业务统计等方面的业务齐全、指标完备和编码规范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证上报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另一方面有利于为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提供更加详实的统计数据和信息。

4.完善会计科目和各类账户指标,为准确收集金融统计数据奠定基础。邮政储蓄银行应根据“全科目”统计报送统计制度建立相应的会计科目和信贷等相关的各类账户信息,使得邮政储蓄统计能采集全面准确的各类信息,为邮政储蓄准确报送“全科目”统计数据奠定基础。

银行统计论文范文第5篇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邮政储蓄银行没有设置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长期以来,邮政储汇局只是邮政局的一个内设部门,不是一个法人机构,邮政储汇局的会计和统计数据都要并入邮政局的大账当中,因此邮政储汇局没有专门的统计部门,也不设统计岗位,统计数据都是由会计人员兼职报送,但兼职人员无全科目上报金融统计数据的工作经验,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

2.基层邮政储蓄银行仍然处于手工报表状态,没有自己的金融统计程序和数据传输网络。从1986年开始,邮政储蓄机构一直处于手工填报、手工汇总和手工上报的状态,即使是2004年起建立了邮政储蓄“全科目”报送统计制度,这种状况也没有根本改观。再者,从数据报送方式上看,基层邮政储蓄机构由于没有建立与上级机构和与人民银行的纵向和横向统计数据传输网络,统计数据只能通过电话和传真等原始的报送方式报送。

3.邮政储蓄银行会计、信贷等部门信息系统滞后,无法满足“全科目”报送统计制度要求。金融统计是以会计科目和信贷等各类账户信息为基础的全面统计,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类统计报表。在邮政储蓄机构一直没有根据“全科目”统计报送制度建立相应的会计科目和信贷等相关的各类账户信息,使得邮政储蓄统计无法获得全面完整的各类相关信息,这也是邮政储蓄“全科目”统计报送无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4.信贷“全科目”上报统计指标体系不完整,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邮储机构的信贷业务开展情况。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初,优先开展稳健经营低风险资产业务,并逐步开展各项资产负债业务。但目前,邮政储蓄银行信贷“全科目”统计指标中只对储蓄、同业存款和应收款项等少数几个指标有所反映,其他业务都通过“其他流动资产项目”轧平,不能全面反映邮政储蓄银行的各项业务。现以各基层邮政储蓄银行已经开展的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为例,据调查,基层邮政储蓄机构报送统计数据时将其归入“其他流动资产”科目,而没有按照贷款用途归入农户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贷款科目,从而造成地区贷款统计数据缺失。

另外,由于邮储银行已经开展了贷款业务,因此邮储银行应及时报送累放累收统计报表。因为累放累收统计数据更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银行贷款的发放、收回和周转等流量变动情况。但是邮储机构从2006年试点开展贷款业务以来,累放累收统计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导致此项数据漏报。

5.现金收支统计一直没有纳入人民银行金融统计体系当中,影响地区现金收支统计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据调查,邮政储蓄机构从1999年开始采集现金收支统计数据,但是采集来的现金收支统计数据只报送给其上级邮政储蓄机构,从来没有报送给人民银行。但是,由于邮政储蓄机构与人民银行及其他银行有现金调缴款往来业务,为保证辖区的投放回笼数据准确,各地区人民银行不得不将邮储机构调缴款的发生数据虚拟填报到人民银行现金收支统计报表中,并且用储蓄存款收入、储蓄存款支出等项目进行调平。这样虽然保证了辖区的投放回笼数据是准确的,但是储蓄存款收入、支出,汇兑收入、支出等现金外部统计项目不是完整和准确的。

6.中间业务统计制度没有建立,不能全面反映邮储机构的中间业务开展情况。在邮储银行成立之后,邮储银行除了开展传统的代收代付业务以外,还将开展承销发行、兑付政府债券、代销开放式基金、保管箱服务等业务。但是邮储机构始终没有建立中间业务统计制度,不能全面反映邮储机构的中间业务开展情况。

7.银行监管统计没有建立,影响对经营风险的评估和判断。邮储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银行。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将与其他银行一样,在机构、业务和高管人员等方面依法纳入银行监管体系,并实行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审慎监管。银行监管统计是监管部门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邮储银行刚刚成立,内部控制制度正在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没有成型,因此相应的银行监管统计自然也没有建立。

完善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体系的建议

1.建立完备的金融统计管理制度和办法。完备的制度是做好金融统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邮储银行应依据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本系统金融统计制度和办法,领导和管理本系统金融统计工作。金融统计制度和办法应包括金融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金融统计部门的职责、统计人员的配备与职责、统计考核评比、统计监督和统计检查等方面内容。

2.配备符合要求的专职统计人员。为高质高效地完成统计业务,必须改变目前邮储机构统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任的状况。同时,配备的统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必要的会计和统计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统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培训,未经岗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3.建立一套完整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满足各方面的业务需要。邮储银行要在满足上报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的统计数据和报表需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管理需求,建立一套涵盖信贷业务统计、贷款累放累收业务统计、现金收支业务统计、中间业务统计和监管业务统计等方面的业务齐全、指标完备和编码规范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证上报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另一方面有利于为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提供更加详实的统计数据和信息。

4.完善会计科目和各类账户指标,为准确收集金融统计数据奠定基础。邮政储蓄银行应根据“全科目”统计报送统计制度建立相应的会计科目和信贷等相关的各类账户信息,使得邮政储蓄统计能采集全面准确的各类信息,为邮政储蓄准确报送“全科目”统计数据奠定基础。

银行统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金融统计;制度;问题;对策

基层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其业务范围比邮政储汇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业务品种也增多,功能进一步增强。但是,金融统计业务仍按照原邮政储汇局体制下的统计制度执行,加之,基层分支机构统计基础管理薄弱,统计队伍素质极低,导致基层邮政储蓄银行金融数据难以准确、完整统计,进而影响全辖汇总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应尽快予以修订完善。

一、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报表由财务会计部门的人员兼职报送,没有专门负责统计的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更没有制定金融统计及相关的职责制度,会计人员对金融统计制度不了解,很难保证邮政储蓄银行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全辖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

2.信贷报表未按“全科目”数据报送。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报表模式仍按邮政储汇局体制报送,向人民银行报送的数据主要是储蓄存款、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暂收款、短期贷款等项指标,而其损益类指标一直未纳入金融统计“全科目”数据统计中,导致全辖金融统计报表数据不全、不真实。

3.报表对转人行项目归属不准。会计人员由于不熟悉统计项目,对一些统计项目只凭自己的理解,存在报数不准的现象。如邮政储蓄银行陆续开始办理小额存单质押贷款业务。据调查,对此项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只是其内部对业务量及相关内容进行统计,而在向人行上报的人民币信贷统计报表中只在“短期贷款”中填入数据,而细分项目中随意填报,有的全部报入“农业贷款”中,有的报入“其他短期贷款”项下“个体户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中,也有的报入“个人消费贷款”中,一种贷款归属不一致,致使邮政储蓄银行报表中反映的数据与实际不符。

4.邮政储蓄银行不报现金业务报表。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一直未向人行报送现金报表,它的现金业务由其开户行进行统计代报。据调查,开户行将邮政储蓄银行存取的现金业务全部统计入该银行现金报表中的“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中。而实际上邮政储蓄银行的现金收支业务除涉及储蓄存款收入、储蓄存款支出外,还有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收入、城乡个体经营收入、居民归还贷款收入、汇兑收入(支出)等项目,将以上数据一概归入“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造成金融系统现金收支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5.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电子化管理簿弱。基层邮政储蓄银行从未开发金融统计系统软件,更没有与人行转换的统计系统,向人行报数以手工操作为主,数据准确性较差。据了解,基层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数据需向四个系统(即公司业务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小额信贷业务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中查询取数,而且部分数据还直接查不到,需向省行询问查询得到,如短期贷款项下的明细贷款项目及委托存款及投资基金必须从省行系统中取据,然后手工录入人行系统报送,因此准确性很差。

二、完善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的建议

1.加强邮政储蓄银行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基础管理。邮政储蓄银行应确定专门的统计业务部门,编制自身的金融统计制度。一要尽快实现统计数据归口管理;二要合理配备统计业务专职人员,并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三要提高统计操作的电子化程度。尽快开发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完成与人民银行统计系统的电子接口,实现全科目数据电子接收。四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与检查,提升统计工作整体水平。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邮政储蓄银行的统计工作真正达到全面、及时、准确的要求。

2.修订邮政储蓄银行人民币信贷全科目统计指标,确保邮政储蓄银行各项业务真实统计。第一,在邮政储蓄银行全科目统计指标“其他短期贷款”和“其他中长期贷款”项目下增设“短期质押贷款”和“中长期质押贷款”指标,要求邮政储蓄质押贷款业务先按期限统计在相应项目中,再按用途分类归属到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项目下,对个人消费贷款再按用途进一步细分;第二,将其损益类报表数据纳入相应的信贷收支统计表中。

3.邮政储蓄银行应按照现行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统计办法,单独编制报送现金收支统计报表。随着邮政储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其现金收支渠道越来越广泛,所以应按照人民银行的《现金收支统计制度》对其相关现金业务进行逐笔登记、归属,并且要单独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现金收支统计报表,不能再由其开户的商业银行代报,以实现邮政储蓄银行现金业务的准确、全面统计。

银行统计论文范文第7篇

一、 优秀论文一等奖(7篇,排名不分先后)

1、《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框架问题分析》(毛应梁,上海金融学会;张吉光,上海银行);

2、《新资本协议下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上海银行课题组);

3、《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及管控机制研究》(潘文波,张中朝,深圳银监局);

4、《西方银行业营销体制的演变和借鉴》(金麟,交通银行上海分行);

5、《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和规模效率变迁的实证研究:SFA方法的运用》(彭琦,交通银行上海分行);

6、《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策略与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王勇,交通银行蚌埠分行);

7、《授信业务的风险定价模型与实践--基于中国商业银行新部分战略视角的研究》(李亚敏,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浩,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二、优秀论文二等奖(15篇,排名不分先后)

1、《金融业全面开放背景下商业银行并购研究》(门庆成,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2、《放贷小企业:游走于“信任”与“不信任”之间》(陆颢,交通银行南通分行);

3、《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以远期结售汇业务为例》(毛金明,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4、《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及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启示》(丁宁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丁溧,大连银行中山支行);

5、《金融市场创新突破口:对发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思考》(张梦锁,王大贤,国家外汇管理局山西省分局);

6、《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分析》(徐昶,西南财经大学;刘小差,交通银行成都分行);

7、《关于流程银行及其构建策略的思考》(冯静生,安徽省银行业协会);

8、《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一个董事会和高管角度的分析》(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栾雪剑,交通银行总行);

9、《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一点思考》(巩斌,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教学学院);

10、《论完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承诺业务》(周珊,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11、《将“SS-C-P”框架引入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系统》(李欣,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12、《交叉销售与价值创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战略中的蓝海》(毛瑜,复旦大学;许慧,交通银行上海分行);

13、《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初探》(张磊,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沈水辰,交通银行大连分行);

14、《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王鹏,马宁,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15、《优化中国银行业有效竞争的外部环境》(张卫,王聪,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本刊向所有应征者表示衷心感谢,我们将对上述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特此公告

银行统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管理类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评判标准

近20年来,我国经济与管理类别的研究生数量的增长十分迅速。由此而带来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问题。在一些人眼里,经济管理类的论文,不过是收集有关论题的资料,整理之后,发发议论,谈谈自己的观点而已。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经济管理类的学位论文应该写什么?应当如何做?进而产生了如何评判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问题。

尽管经济学学位论文与管理学学位论文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毕竟还有各自的特点。本文是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多年来研究生工作会议抓学位论文质量和笔者多年来评阅有关高校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形成的,仅讨论管理类学位论文的要求和判别标准问题。

王俊峰(2003)在访问了利物浦大学图书馆学博士安小米和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经济学博士吕学静后,给出了社会调研文章的如下通行研究步骤:

(1)发现或确定研究对象;

(2)文献阅读分析,提出要研究的问题(RQs, Research Questions);

(3)围绕RQs进行文献阅读,论证研究现状和本研究的起点;

(4)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模型构建,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测量,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案;

(5)数据采集过程;

(6)数据分析,解答各个RQs;

(7)研究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一般说来,上述研究过程是恰当的,至于有的环节可以细一些,有的可以粗一些,有的可能交叉进行,都不是关键问题。

安小米(2003)按照国际惯例,给出了社会科学学位论文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比例:(1)前言(占全文的10%);(2)文献回述(占全文的20%);(3)研究方法(占全文的15%);(4)研究结果(占全文的 22%);(5)研究结果分析及讨论(占全文的20%); (6)结论(占全文的12%);(7)参考资料(占全文的 1%);(8)附录。

这里的结构大致上也是恰当的,所给出的百分比也只是一个参考而已。研究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参考这里的结构,但不必拘泥于这里的结构。有的部分可以展开,有的可以合并。

从学位论文的关键构成要素角度来看,可以进一步提炼出四大要素:(1)研究对象(要研究的问题);(2)数据(资料);(3)研究方法;(4)结论。

其中,前三个是基本要素(可称为三大基本要素)。最后一个是派生要素,一般是不独立的。因此,对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围绕(前)三大基本要素展开的。

一、围绕研究对象展开的工作(文献阅读与选题)及评判参考

文献阅读是完成一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献阅读与选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可以先选题,后文献阅读(例如做导师研究课题的一个部分);也可以先文献阅读,后选题(通常在选题后还要文献阅读);还可以一边文献阅读,一边选题。

1.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是研究生做学位论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做学位论文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许多研究生学位论文失败,在选题的时候就注定了。不当的选题,注定论文不会成功。例如,“银证合一”曾经(大约在2001—2002年)是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于是有的研究生就把学位论文的题目选为“中国银证合一问题研究”。但这就是一个不可能做成功的题目。首先,中国的银证合一还没有发生,无法做实证研究。因而,就只能研究银证合一的必要性、优点、缺点,和其他一些国家对比讲讲我国加入WTO后的可能趋势等。而这些,不是教科书里反复讲过的,就是有关官员、专家反复讲过的。一个研究生选择这个问题做研究,除了综合这些观点和资料,加一些议论之外,还能写出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没有与众不同之处,仅仅整理众所周知的有关资料,重复他人反复讲过的观点,这样的学位论文是注定不能通过的。因此,应当非常重视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

一般说来,管理类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题目宜小不宜大。核心是要聚焦,要把议题选定在具体的子问题上。题目过大,容易空。一般应当限定所研究的问题的地区、限定具体的子问题或问题的方面。

例如,“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研究”这个题目就过大,过于空泛,很容易出现抄教材或整理有关资料整理的情况。如果一定要研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问题,就不妨把题目限定为“XX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居民需求现状与XX银行的策略”,着重研究居民对银行中间业务的认识了解状况和需求现状 (实证),及基于这种现状的该市某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2)如果是宏观管理问题,最好是宏观管理的一个侧面(不要太大,越具体越好)。面面俱到,容易散,难以研究出与别人不同的东西。

例如,“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就太大。看不出要研究哪个国家的,不可能研究所有的国家。限定为“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也太大,农业的具体分支很多,不可能每个分支都研究。就是限定在某一个分支、某一个品种上,例如“中国棉花生产的技术经济研究”也大,最好限定在某类技术上,例如棉花浇灌技术的经济研究。这样才可能围绕棉花的新旧灌溉技术把相关经济问题研究得深一些,给出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3)如果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是导师科研项目的一个部分,通常会好一些,值得鼓励。

(4)管理类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题目,通常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对社会实际的观察,发现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二是来源于文献阅读,发现研究中的不足。文献阅读是确定研究对象(研究的“靶子”或“弹着点”)的基础手段之一。

2.文献阅读

要表述清楚自己研究的对象,在论文中就必须有:

(1)前人的研究结论和观点的介绍、陈述,同时,要注明出处。不注明出处,容易被视为抄袭。对前人的研究结论和观点的介绍、陈述,一般应在论文行文之初有一个集中的表述。一些针对性强的前人的研究结论和观点,也经常出现在学位论文的主体章节中,例如,出现在数据或资料的分析章节中,或结论分析的章节中,甚至出现在对策分析的章节中。出现在论文主体章节中的前人的研究结论和观点,若不注明是何人提出的,不注明出处,将被视为抄袭。

(2)在论文行文之初介绍前人的研究结论和观点后,最好有一个简短的评述,概括已有研究的短长。

(3)在文献阅读的简短评述的基础上,说明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和研究的目的,说明自己研究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但要说明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前人所没有过的,就很难。一般要通过检索、查新来证实。

二、围绕资料数据和处理资料数据的理论方法而展开的工作及评判参考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一般要有实证研究的部分。从理论到理论的分析,而且还要有创新,一般很难。通常只有少数天才能够做到。例如,斯蒂芬·霍金提出的“果壳中的宇宙”、“膜理论”。如果研究生不是这样的少数天才,最好不要把学位论文定位于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理论研究。特别是管理科学是一门基于实践的科学,脱离实践,几乎不可能产生新的理论。所以,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应当有实证研究的内容。于是,就都存在研究中所使用的资料和数据问题。

1.论文应当说明所使用的资料和数据的来源,以表明论文研究的科学客观性

(1)如果是自己调查的数据(或资料),要说明调查表的设计调查过程和修改过程,表明论文所使用的资料或数据的可靠性。资料或数据的来源不可靠,学位论文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甚至会影响到是否合格的问题。

(2)如果数据来源于年鉴之类的公开数据,或者引用其他论文的数据,就必须按照规范注明数据出处。不注明数据出处的论文,是不规范的论文,甚至也会影响到论文的合格问题。

2.论文应当说明研究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

学位论文必须清楚地交代研究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即便是被广泛使用的理论和方法,也要说明。不交代研究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的论文,是不规范的论文。

3.围绕数据(资料)和研究方法的评判参考标准

(1)如果是自己调查的数据(或资料),即便研究所采用的是被广泛使用的常规理论和方法,学位论文也可以成立。

(2)如果数据来源于年鉴之类的公开数据,或者引用其他论文的数据,就必须说明自己的研究所用的理论方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否则,研究的问题相同,数据来源相同,处理方法也和前面的研究相同,就无创新可言。这样的学位论文,通常难以通过。

(3)如果数据来源是公开的共用数据,方法也是大家的常用方法,就必须说明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具体的对象),是从来没有人研究过的。但需注意,要说明自己研究的问题是从来没有人研究过的是非常难的。

(4)数据来源于自己的收集和统计,并用它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优化问题(有实际应用的意义),一般是合格的。

(5)如果是定性分析的学位论文,在说明自己的论据(资料)及其来源和分析所依托的理论和方法后,一定要在后面说明自己的结论的创新之处,说明自己的结论是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是有实际意义的。通过定性分析得出前人从来没有提出过的结论,一般是很难的。特别是要想让评委接受一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定性分析的结论是前人没有提出过的,难度一般很大。

(6)仅仅在公共资料的基础上发议论,如果不能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是独一无二的、深刻的、有意义的,基本上是不合格的论文。

(7)除了研究一段特定的历史现象(或问题)外,采用的数据过于陈旧(例如,数据的截止年份是四五年前的),是不合格的论文。

(8)如果对数据的处理,仅仅计算不同状况(例如不同态度、不同选择)的百分比,一般是不合格的。

(9)工作总结、工作报告不能作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10)一个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不能构成一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因为事实上,它是一组专家长期工作的结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结果。个人所做的局部工作是否能够构成研究生学位论文,其主要标志是看个人所工作的部分,是否有创新,是否发现了过去没有发现的问题,或者把经典的论证方法用于实际工作时存在不适用的问题,需要改进、补充。

三、围绕研究结论的写作及评判参考

围绕研究结论的写作,重点是要说明自己的结论与前人的结论的异同,以及自己的结论的意义。

(1)结论一定要基于自己在第二部分的研究。离开自己第二部分的研究,搞飞来之笔的结论和对策,是不合格的。

(2)如果所研究的对象是他人研究过的,自己依据自己调查的数据和科学的统计处理,了他人的结论(特别是名人的结论或观点),得出了新的结论,或者建立了新的理论,那么这篇论文就是一篇非常好的学位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证实了别人的理论或假说,也是一篇不错的论文。

(3)如果所研究的对象是他人研究过的,数据也是公开的共用数据,但采用了自己改进的方法来处理数据,得出了与别人不同的结论,不论是否建立了新的理论,也是一篇不错的学位论文。

(4)如果所研究的问题是别人研究过的,数据也是公开的共用数据,虽然采用了自己改进的方法来处理数据,但得出了与别人相同的结论,特别是众所周知的结论,这样的论文,至少不是一篇好论文。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适用范围

1.定性、定量分析与分析对象的来源

定性分析的对象,通常是文字描述性资料。定量分析的对象,是数据。文字描述性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类别:(1)自己调查的,(2)引用别人调查的 (有一个可靠性问题)。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三个类别:(1)自己调查的,(2)年鉴之类的公开数据,(3)别人调查的(也有一个可靠性问题)。

2.定性、定量分析的适用范围

(1)首次出现的(个别)问题,或新近出现的只有少数例子的问题,只能通过调查获得文字描述性资料,因而,也只能使用定性方法来研究。

(2)首次发现的少数问题或现象(问题或事实早就存在了,只是才发现),由于只能获得个别或少数的例子,所以也只能通过调查获得文字描述性资料,并使用定性方法来研究。

(3)新近出现的有一定数量的问题,或者首次发现的却有一定数量的问题,应当通过调查(用问卷),获取数据,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处理。

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统计处理,以此弄清客体的现状,寻求客体特征(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或通过统计分析发掘深层信息(例如判别分析)。二是依据数据(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统计处理之后),建立模拟模型,研究客体的规律。三是依据数据(通常也需要经过一定的统计处理之后),建立优化模型,由此得出最优(较优)的控制参数,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基于统计原理的、特定的评价方法,基本上可以纳入统计处理的类别。

(4)反复出现过的问题,应当通过调查(用问卷),获取数据,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处理。

对于(1)、(2)类问题,只能用定性方法来研究。定量分析方法是用不上的。对于(3)、(4)类问题,要用定量方法来研究。虽然定性分析方法是可以用上的,但通常很难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难以有创新之处,自己所认为的新观点,往往是别人已提出来的旧观点。除非自己在调研中又发现了新的现象,但这又不属于(3)、(4)类问题,而属于(1)、(2)类问题。

参考文献:

[1] 安小米.学位论文写作如何符合国际学术研究惯例[J],中国研究生,2003,(4).

银行统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银行 基层员工 绩效考核 问题 对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着众多竞争与挑战,我国的银行业也并不例外。为了提高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客户,银行提出了许多的策略。基本而言,基层员工位于与客户接触的第一线,其服务的质量与效益决定了客户对银行的印象。因此,为了提高基层员工的服务质量与效率,绩效考核机制就被引进。虽然这一机制的使用使得员工工作各方面都得到提升,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的问题。论文就从分析银行业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入手,希望能为众多银行业经营与管理者提供可行的经验。

一、我国银行业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本而言,纵观我国银行业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方式与策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忽略了银行员工的岗位

总的来说,银行业基层员工可分为销售、运行与专业三种类型,这就决定了虽然都从事银行业工作,但是工作的内容与性质不尽相同。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银行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却忽视了这一特点,这就导致了绩效考核的效果与理论依据有所出入。

2.现阶段所采取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基层员工工作的关注点产生了误导

众所周知,现如今银行业对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办法很多都是实行打分制。虽然这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改进其服务态度,但是考核的最终结果更多的取决于银行主管以及客户群体的认同。这就导致了一些基层员工过分注重与银行主管与群众的关系,而忽略了真正工作的内容。也会对一些人际关系方面有所欠缺的员工产生消极影响。

3.绩效考核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在银行业中,对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所采取的方法一般以定性指标为主要依据。这样一来,银行主管只注重员工的工作业绩,而忽略了其思想品德与行为、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另外,对于基层员工的评价,也会导致前文所述的情况,可能出现根据关系进行打分评价的状况,在印象、关系方面产生不同的结果,其最终结果有失公平性。

二、改善银行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合理的规划银行员工作业

针对前文所提及的情况,银行应该重新规划员工的业务种类与流程,重新考虑流程中的增值作业以及非增值作业,将原先无用的一些非增值作业剔除。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业务种类进行划分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度,既不能范围太大也不能过分细致。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将基层员工从事的相关作业流程与步骤整合成一个整体的逻辑作业。同一工作性质的员工将会仅负责相应的作业,承担固定的责任。银行就可以根据员工是否落实工作责任进行业绩考核。为了便于考核与管理,银行必须对每一员工进行编号,随后通过特有的信息统计记录系统将员工业务工作完成的效率、质量进行统计。

2.利用平衡计分卡,综合定量和定性指标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在于综合了定量与定性指标,从财务、客户、学习成长以及内部运营几个方面对员工进行考核。银行基层员工仅仅对银行业务的某一流程负责,从平衡计分卡方面考虑,其财务指标仅仅涵盖了员工从事某一特定工作的定量指标类型,其业绩考核的标准就仅仅涉及到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与业绩等。而定性指标则包括客户、学习成长以及内部运营三个方面。这样,通过客户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打分,银行员工之间互相打分、银行主管对员工工作、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提升进行打分等,就能对员工的绩效就行科学有效的统计。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根据平衡计分卡的框架内容,绩效考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银行业务和推出的产品即使调整。

3.针对不同员工工作类型确定考核指标

前文提到,银行员工工作类型可划分为运行、专业以及销售三种。因此银行需要对于这三类员工制定相应的考核定量标准。运行类员工工作指标由服务时间、客户投诉量以及工作时差错率组成;专业类则包括销售业绩以及业务操作的工作量;而销售类员工主要负责销售,所以销售量是其定量考核的主要指标。确定每一类员工工作类型及其考核定量标准后,还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计量。否则即使正确划分归类每一工作类型也毫无意义。

4.建立每一员工的平衡计分卡,并合理制定积分权重

前文提到,对于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综合定性与定量两种指标。鉴于定量指标易于量化,因此可以为每一员工建立平衡计分卡。对于定量指标来说,因为可以提现基层员工工作的特点,方便量化,因此可以根据多劳多得或者营销收益的理念;而定性指标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从事不同岗位职责的员工。对于定量与定性指标的权重问题,也需要慎重考虑。一般来说,定量指标的性质决定银行在设定其权重时,可以适当提高,而定性指标也并不能因定量指标的提高而过分下跌。基本而言,定量与定性指标的权重可以以6:4的比例进行设置。

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认识到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基层员工绩效考核方法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真正发挥绩效考核机制的重要作用。另外,银行业的经营管理者也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基层员工基本需求出发,真正制定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办法与机制,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李健. 湖南移动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改进研究[J]. 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0(01)

[2] 徐延利;冯英浚;赵辰光. 基于绩效评价的管理有效性测算方法[J].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9(08)

[3] 马福山. J银行L分行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考核研究[J].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9(12)

[4] 牛彦秀. 完善银行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的设想――以F银行为例[J]. 财务与会计. 2012(11)

作者简介:

银行统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国务院要求盘活货币信贷存量

6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

>> 财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财讯 2013年14期 财讯 2013年14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消息1

国务院要求盘活货币信贷存量

6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强调货币信贷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国务院会议前后,大银行谨慎收缩流动资金出借,某些过度依赖同业市场拆借的银行支付的拆借利率大幅走高。央行逐步向银行间同业市场注入了流动性,同业拆借利率下跌。

其间,央行发表声明表示,各商业银行必须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央行将只向符合政府宏观审慎要求的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从2008年底至今,银行信贷增长速度和国民经济产出增速出现巨大差距。中国的债务总额(包括企业、家庭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不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已经从2007年时占当年GDP的130%攀升至2013年第一季度GDP的210%。日本泡沫破裂前,在1985年至1990年那6年具决定意义的信贷泡沫期内,该国债务总额与GDP的比率也仅跃升了45个百分点,从大约150%升至略超过195%。

点评:

2008年底以来史无前例的信贷扩张政策,是饮鸩止渴的促增长政策。其间,这一政策既培养了更深刻的结构性风险,也培养了围绕在货币扩张上的各种利益集团,盘活货币信贷存量所会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但能不能坚持下去,关系到的则不仅仅是经济风险。 消息2

地方举新债还旧债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6月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刘家义的报告显示,对18个省本级及省会城市本级 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的审计发现,一些地方变相融资现象突出、举新债还旧债。被审计地区中,有4个省和8个省会城市本级债务增长率超过20%,省会城市本级负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的有9个省会城市,最高达189%。

刘家义报告的地方债务管理问题包括,通过信托、BT(建设-移交)和违规集资等方式变相融资现象突出;债务增长较快,有的过度依赖土地收入和举借新债偿还旧债;债务管理不规范,融资平台公司清理不到位。

点评:

全国地方债真实总量是多少,债务融资都投资去了哪里,里面有多少进入房地产开发,无法收回的债务窟窿到底有多大,可能仍然只有一本糊涂账。糊涂账既会在短期内藏匿风险延缓坏账处置,也会在局部风险爆发时,强化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爆发预期,因为根据糊涂账也无法判断健康债务的占比情况。 消息3

国家统计局打假

国家统计局最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三查”打假工作:查单位是否真实,查数据是否准确,查“四大工程”(名录库中的企业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上联网直报一套表数据)联网直报工作是否到位。

局长马建堂6月25日致信联网直报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批评已经暴露出的经济数据造假手段,称个别地方在联网直报中仍然存在干预企业真实独立上报现象,有的编造企业虚假数据,有的要求企业填报虚假数据,有的代填代报企业数据。

中国经济研究者普遍认为,经济数据造假在许多地方广泛存在。国家统计局近日披露的广东中山市横栏镇统计数据弄虚作假案,仅是这一现象的一个小案例。

点评:

上一篇:油画创作论文范文 下一篇:艺术文化范文